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
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装配式建筑是一种以工厂预制组件,现场拼装搭建的建筑方式。
相比传统的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环保节能等优势。
而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则是确保这种新型建筑方式成功应用的基础。
一、关键技术1.1 工厂化生产技术工厂化生产是装配式建筑实现的重要前提。
通过在工厂中进行模块化构件的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精度和质量稳定性。
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设计要素标准化。
设计师需要将各种不同功能模块进行合理划分,并根据不同需求确定标准尺寸和规格,从而实现模块化生产。
其次,生产线设备自动化程度要高。
使用机器人等高效设备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操作,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
最后,要确保供应链管理顺畅。
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组件供应,并确保在工期内按时到达施工现场。
1.2 信息技术与BIM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实现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建筑信息模型(BIM)被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
通过使用BIM软件,施工方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建筑进行全面模拟和预测。
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场上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施工风险。
1.3 连接、固定和密封技术装配式建筑中,连接、固定和密封技术是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们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连接方面,通常采用了螺栓、焊接等方式进行模块间连接;在固定方面,则使用地锚或膨胀螺栓等方式将整个结构稳定固定;而密封则采用防水和保温材料来确保建筑的密封性能。
二、核心技术2.1 钢结构设计与制造钢结构作为传统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承重体系,在装配式建筑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设计与制造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技术:首先,钢结构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受力特点,确保结构稳定可靠。
其次,需要选择适当的钢材种类和规格以满足建筑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最后,在制造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确保钢结构组件的尺寸精度和质量稳定性。
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引言: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项基于现代科技的革命性创新,它将传统建筑施工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模块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的方式,实现了建筑施工过程的高效、精确和环保。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概述1.1 定义和特点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指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生产线式的组装方式,在厂房内完成构件制造和预制加工后直接进行现场安装的一种建筑模式。
其特点包括高度标准化、工艺流程紧密控制、主体功能模块完备以及快速安装等。
1.2 发展历程与意义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受益于信息技术和机械自动化等领域的迅猛发展。
它在节约资源、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减少能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此为基础,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二、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技术2.1 智能制造与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成为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
通过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平台以及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2 模块设计与制造模块设计是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可以将整个建筑过程分解为各种组件和构件,并进行三维建模。
同时,模块制造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通过先进设备和机器人完成构件的预制加工。
2.3 施工流程规划与优化根据模块设计所得参数,在进行实际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流程的规划与优化。
通过建筑信息模型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多次模拟、优化和预测,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安全风险。
三、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案例3.1 公共建筑领域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公共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信息技术应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信息技术应用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方式,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BIM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并分析其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影响。
一.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利用三维数字建模来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管理的方法。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BIM 技术可以方便实现构件库存管理、构件加工调度、构件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协同。
例如,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构件数据与机械设备自动对接,优化机械设备使用效率,提高施工速度;同时,在构件运输过程中,BIM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车辆位置及货物状态,确保运输安全性和准确性。
二. 互联网+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互联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商业模式,它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产业与信息化、智能化相融合,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互联网+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比如,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方便供需双方进行交流和合作,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施工效率。
三. 物联网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物联网是指将各种物理设备、机械设备等与互联网相连接,并通过感知、定位、追踪等技术实现全面连接和智能化管理的网络。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物联网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例如,在安装构件时,通过无线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构件位置及变形情况,确保构件安装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监测材料库存情况并进行补充或调剂,提高仓储效率。
四. 装配式建筑施工信息技术应用对施工效率与质量的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对施工效率和质量提升具有显著的影响。
首先,通过BIM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手段,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智能化工程发展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智能化工程发展随着人口和城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少环境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和智能化工程发展成为了当前建筑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应用以及智能化工程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1.1 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通过在生产线上对构件进行制造,并在现场进行简单组装而得到的高度标准化的建筑方式。
它采用了预制构件或模块化设计来实现快速、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过程。
1.2 装配式建筑优势首先,装配式建筑可以显著缩短项目周期。
由于它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需要更少的时间来完成,因此可以大大加快项目进度。
其次,装配式建筑提供了更高的质量保证。
由于所有构件在工厂内进行制造和检测,保证了每个构件的一致性和质量。
这种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
此外,装配式建筑还具有节约资源和环保的特点。
它通过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传统施工现场所需的物料和能源的依赖,使得建筑过程更加环保可持续。
1.3 装配式建筑应用案例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许多成功的装配式建筑项目。
例如,中国的“滴水湖”饭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该建筑利用了模块化设计和高度预制化的构件,在短短90天内完成了建设,大大缩短了传统施工方法所需的时间。
二、智能化工程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作用2.1 智能化工程概述智能化工程是指利用先进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将建筑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并提供更高效、便捷、安全及舒适度愉悦体验。
2.2 智能化工程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智能化工程在装配式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智能化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监控和管理装配式建筑的生命周期。
通过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并分析建筑物的使用数据,从而更好地进行维护和管理。
其次,智能化工程可提供高效的能源管理方案。
借助物联网技术,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对室内温度、照明系统等设备的实时监测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工具,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并进行研究分析。
首先,BIM技术的应用使得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全面、立体、精确的信息模型。
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模型的智能化建立,通过模型的演化和优化,可以实现构件的优化配置、规划工序及时间、预测风险等。
同时,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对装配工程的3D虚拟建模、模型协作、资源调配等。
这种全过程的模型与信息交互,大大提高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BIM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共享,提高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协同性。
利用BIM技术,施工单位、供应商、设计单位等各方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实时更新模型中的各项数据,从而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优化工艺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帮助施工单位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进行资源调配,实时监控施工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大大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水平和效果。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通过可视化和仿真等手段,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
BIM技术通过直观的3D模型展示和动态的仿真模拟,可以实时反映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和问题,从而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施工风险。
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帮助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通过对照模型和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比对,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还可以提供数据支持,为后续的维护和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BIM技术,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记录和追踪,生成详细的数据报告,并与实际运营数据进行比对,为后续的维护和运营决策提供参考。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信息化技术综述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信息化技术综述
杨富春;王静;谭丁文
【期刊名称】《建筑技术》
【年(卷),期】2018(049)003
【摘要】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发展较快,此次新修订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对信息化技术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包括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基于GIS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重点介绍了其特征、技术内容和应用范围.
【总页数】6页(P290-295)
【作者】杨富春;王静;谭丁文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100037,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北京;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100037,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7
【相关文献】
1.《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钢筋与混凝土技术综述 [J], 赵基达;冯大斌;冷发光;刘子金;朱爱萍;王永海
2.《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绿色施工技术综述 [J], 单彩杰;冯大阔
3.《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综述 [J], 田春雨;王晓锋;赵勇
4.《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综述 [J], 吴月华
5.《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钢结构技术综述 [J], 李景芳;韩建聪;李锦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筑技术的结合
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筑技术的结合一、引言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了革新的方式和解决方案。
装配式建筑是指通过工厂化生产,在现场完成组装安装的一种建造方法;而智能建筑则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建筑内外环境进行监控、管理和优化的一种房屋系统。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筑技术结合的背景、优势和应用案例。
二、背景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着时间长、成本高、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而装配式建筑可以提供更快捷高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房屋发展的必然趋势。
将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化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住宅或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品质与竞争力。
三、优势1. 加快施工速度: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和预制构件,在工厂环境下进行生产,并在现场进行简单组装安装。
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施工速度,缩短项目周期。
2. 提高质量和可靠性:在工厂控制的环境下生产预制构件可以保证质量一致性,并避免不可预测因素对施工造成影响。
此外,由于模块化设计,装配式建筑还具有良好的拆卸、维护、更新和改造的能力。
3. 节约资源和能源:装配式建筑大量使用标准化材料和构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而智能化技术则可以通过节约能源的手段进行室内环境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利用数字设计及信息化管理系统,装配式建筑可以支持个性化定制。
而智能建筑技术则可以根据居住者的需求实现智慧生活方式,提供个性化舒适体验。
四、应用案例1. 高效办公空间:利用装配式建筑快速搭建办公楼,在楼内融入智能设备和系统。
例如,在灯光、温度、空气质量等方面引入感应器和自动控制技术,以提供员工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办公效率。
2. 酒店和公寓建设:利用模块化设计和装配式建筑技术快速建造酒店和公寓,同时结合智能化系统实现对客房设备、安全管理、能源控制等功能的集中监测和控制。
这不仅可以提升住客的居住体验,还能节约运营成本。
3. 公共建筑项目:装配式建筑在公共建筑项目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逐渐增多。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效率、节约资源和改善居住条件,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二、信息化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1.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构件进行组合拼装,在设计阶段需要精确地预测材料需求和构件尺寸。
BIM技术可以对各个构件进行数字化模拟和碰撞检测,减少错误和重复设计,降低成本和风险。
2. 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连和信息共享。
通过传感器采集设备状态数据,并通过云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可以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和预测维护需求,确保生产进度的顺利推进。
3. ERP系统在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的供应链非常复杂,需要协调各个环节的物资和信息流。
ERP系统可以实现采购、生产、库存和销售等环节的无缝连接与高效管理,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并提高施工进度和质量。
三、智能化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1. 传感器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质量检验中的应用通过在构件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构件的温度、湿度、扭曲等指标,确保构件质量达到要求。
同时,可以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构件进行快速检测,提高质检效率。
2. 智能化设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机械设备如自卸运输车、吊装机器人等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这些设备配备了智能传感器和自主导航系统,在施工现场能够自动避让障碍物,并根据预设的路径进行工作,大大减少人力投入和施工时间。
3. 无线通信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指挥中心的应用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工地上的各个分包单位可以与指挥中心实时沟通,及时共享施工进展和问题反馈。
这使得指挥中心能够迅速调配资源、解决问题并提供及时支持,提高整体协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以及优化建筑质量,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
一、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概述1.1 什么是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开发而成,旨在实现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控制和优化的一套综合性解决方案。
1.2 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工程项目调度与计划协调- 施工现场监测与视频远程监控- 施工材料和设备物流追踪- 装配式构件生产与加工监管- 施工质量检测与数据分析等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用的关键技术2.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各个施工节点的传感器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以对施工场地进行全面监测和远程控制,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2.2 人工智能技术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从而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快速判断和预警。
同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和进度安排,提高生产效率。
2.3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存储海量的施工数据,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应用。
这不仅有助于精确掌握项目状态和进度,还为后期设计、维护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三、装配式建筑智能化系统在不同阶段的应用3.1 施工前期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规划和准备阶段,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模拟仿真等手段,在数字环境中预先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和多次实验,以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
3.2 施工中期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监测并记录各个环节的进度、质量和安全状况,并实现全流程的远程监控与指挥。
这为工地管理者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决策依据,并及时预警并解决问题。
3.3 施工后期装配式建筑智能化系统不仅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在建成后的维护与运营阶段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智能化管理及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推动,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迅速崛起。
相较于传统施工方法,装配式建筑具有工期短、质量可控、节能环保等显著优势。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相关信息技术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
一、智能化管理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意义1.1 提升施工效率传统的现场人力调度和物资管理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进度延误。
而智能化管理通过引入各种传感器、监测装置和数据分析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施工现场的状态信息,并通过智能算法对人员调度、物资运输等进行优化,从而大幅提升施工效率。
1.2 加强安全监管装配式建筑施工通常涉及到大量人员高空作业和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智能化管理通过架设闭路电视监控、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等手段,可以实时检测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并进行预警,从而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
1.3 提升质量可控性装配式建筑要求构件精准制造和拼装,因此质量控制是关键。
智能化管理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技术实现对构件生产过程的全程跟踪和监测,并且能够自动化地纠正误差,在不同环节上提高质量可控性。
二、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2.1 物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施工现场中的各种设备与传感器相连接,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网络。
通过这个网络,我们可以实时获取设备状态、进行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并优化维修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保障施工进度。
2.2 建筑信息模型(BIM)在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BIM技术能够将建筑面临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行集成和管理,并以三维模型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BIM可应用于构件生产、拼装与安装等环节。
通过精确的BIM模型,可以实时了解构件加工状态并进行质量控制,还能在拼装过程中帮助指导作业人员正确安装构件。
装配式建筑中的智能化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装配式建筑中的智能化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产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备受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中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一、智能化施工技术概述1.1 智能化施工技术定义及特点智能化施工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建筑施工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自动化管理的一种技术体系。
其特点包括减少人力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提升安全性以及保障质量等方面。
1.2 智能化设备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智能化设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在模块化墙体生产过程中,智能机器人可实现自动定位、切割、钻孔等操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在构件运输过程中,智能搬运机器人可以减少人工操作,保障施工安全。
二、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展2.1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是一种集成的数字化建造平台。
通过BIM技术,建筑师、设计师和施工方可以通过共享和协同工作来实现整个项目周期的一体化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中,BIM技术可以优化构件设计、提供可视化的施工过程仿真,并且可以与智能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实现自动化施工控制。
2.2 无人驾驶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无人驾驶技术作为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正在逐步渗透到装配式建筑施工中。
无人驾驶叉车或输送车辆可以替代传统的手动操控器械,完成原材料运输、构件搬运等工作。
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人为操作所带来的人员伤害风险。
三、装配式建筑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3.1 智能监测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各项数据,比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以及构件安装质量等指标。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生产线管理与智能化控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生产线管理与智能化控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成为了解决快速建造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一种创新方式。
装配式建筑通过工厂预制构件并在现场进行组装,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施工时间,还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然而,要实现装配式建筑的高效施工,需要进行生产线管理与智能化控制。
本文将深入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生产线管理和智能化控制相关技术及应用。
一、生产线管理1. 生产计划与调度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生产计划合理性与调度操作的精确性对整体项目进度至关重要。
通过物料供应链与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完美组合,可以实现订单快速响应、库存有效掌握、任务分派以及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等功能。
此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传感器和远程监控设备也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获取到关键数据,从而准确把握生产进度。
2. 质量管控与验收装配式建筑需要保证每个构件的质量,保证组装过程中的精准对接和牢固性。
因此,在生产线管理中,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
通过建立质量检测点和检测流程,并借助传感器、机器视觉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每个构件的自动化检测与记录,大大提高了质检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最终验收,确保整体项目的质量。
3. 供应链协作与物流管理装配式建筑涉及到多个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合作与物流管理。
为了确保材料和零件按时到达工厂并在工地上可靠地组装,需要以数字化信息系统为基础设置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供需通力合作、可追溯批次信息以及仓储运输过程的可视化。
智能化物流设备如无人机和自动搬运机器人也可以通过各自优势特性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二、智能化控制1. 自动化设备与机器人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智能化控制。
例如,建筑材料的分拣、搬运和组装等工作可以交由自动化机械臂和吊车来完成,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还可利用无人驾驶技术进行物流运输的自动化控制,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并确保物资按时到达目标地点。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前言为促进建筑产业升级,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余位专家,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文件与2010年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混凝土技术”和“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合并为“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将“防水技术”扩充为“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升级更新绿色建筑、建筑防灾减灾、建筑节能、建筑信息化等相关内容。
——适用范围以建筑工程应用为主,每项技术具有一定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
本文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文件的技术主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要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总负责人:王清勤、赵基达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部分:高文生、王曙光、王也宜、衡朝阳、李耀良、王理想、陈辉、陈驰、黄江川、王佳杰、吴斌、邹峰、卢秀丽、杨宇波钢筋与混凝土技术部分:赵基达、冯大斌、冷发光、刘子金、朱爱萍、王晓锋、王永海模板脚手架技术部分:高峰、张良杰、杨少林、石亚明、杨棣柔、吴亚进、黎文方、黄玉林、杨波、陈伟、冼汉光、王祥军、杨秋利、陈铁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部分:王晓锋、蒋勤俭、田春雨、赵勇、高志强、钱冠龙、樊骅、李浩、谷明旺、汪力、姜伟、赵广军、张渤钰、周丽娟钢结构技术部分:李景芳、戴立先、韦疆宇、曾志攀、郭满良、陈志华、李海旺、韩建聪、朱邵辉、余永明、赵宇新、余玉洁、李浓云、李锦丽机电安装工程技术部分:吴月华、徐义明、陈静、任俊和、王升其、周卫新、王红静、冯凯、严文荣、刘杰、张勤、芮立平、陈晓文、宋志红绿色施工技术部分:单彩杰、杨香福、杨升旗、王涛、段恺、石云兴、张燕刚、倪坤、冯大阔、刘嘉茵、杨均英、司金龙、张静涛、陈波、郝伶俐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部分:曲慧、吴小翔、董宏、李良伟、李光球、黄春生、刘文利、赵力、李建军、王晓峰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部分:姚秋来、常乐、聂祺、唐曹明、李瑞峰、张荣强、韦永斌、赵伟、曹振、杨光值、潘鸿宝信息化技术部分:杨富春、王静、谭丁文、王兴龙、刘刚、曾立民、张义平、黄炜、苑玉平、颜炜、王剑涛、张臣友、高峰、黄从治、肖新华、王威、王文刚、王海涛顾问(按姓氏笔划排列):毛志兵、叶浩文、冯跃、李久林、杨健康、张希黔、张琨、苗启松、胡德均、龚剑秘书组:张靖岩、程岩、康井红、赵海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按章节排序):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深圳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研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用友建筑云服务有限公司目录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2)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3)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3)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4)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6)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8)1.9 逆作法施工技术 (9)1.10 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10)1.11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2)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15)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18)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18)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19)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1)2.4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22)2.5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4)2.6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7)2.7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28)2.8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1)2.9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2.10 预应力技术 (34)2.11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35)2.12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36)3 模板脚手架技术 (38)3.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38)3.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39)3.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1)3.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44)3.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45)3.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47)3.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9)3.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51)3.10 管廊模板技术 (52)3.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54)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56)4.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56)4.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57)4.3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59)4.4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60)4.5 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61)4.6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62)4.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 (63)4.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64)4.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 (66)4.10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67)5 钢结构技术 (69)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69)5.2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69)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 (71)5.4 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72)5.5 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 (74)5.6 钢结构滑移、顶(提)升施工技术 (75)5.7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 (76)5.8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 (77)5.9 索结构应用技术 (79)5.10 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 (80)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83)6.1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83)6.2 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 (84)6.3 可弯曲金属导管安装技术 (86)6.5 机电管线及设备工厂化预制技术 (89)6.6 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安装施工技术 (90)6.7 内保温金属风管施工技术 (91)6.8 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 (93)6.9 超高层垂直高压电缆敷设技术 (96)6.10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 (97)6.11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 (98)7 绿色施工技术 (101)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101)7.2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02)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 (103)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 (107)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 (107)7.6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 (108)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 (109)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 (111)7.9 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 (112)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 (113)7.11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 (114)8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117)8.1 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117)8.2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119)8.3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120)8.4 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121)8.5 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122)8.6 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 (123)8.7 高性能外墙保温技术 (124)8.8 高效外墙自保温技术 (126)8.9 高性能门窗技术 (127)8.10 一体化遮阳窗 (129)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31)9.1 消能减震技术 (131)9.2 建筑隔震技术 (131)9.4 建筑移位技术 (133)9.5 结构无损性拆除技术 (134)9.6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135)9.7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技术 (136)9.8 爆破工程监测技术 (137)9.9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技术 (137)9.10 隧道安全监测技术 (138)10 信息化技术 (140)10.1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40)10.2 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 (141)10.3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 (142)10.4 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 (144)10.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 (145)10.6 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 (145)10.7 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 (147)10.8 基于GIS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 (148)10.9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49)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1.1 技术内容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以压力注入水泥浆的一种施工工艺。
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主要内容
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主要内容一、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项目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优选及施工工艺的优化控制,合理掺加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采用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制成的具有良好工作性、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耐久性优异的混凝土。
二、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本工程结构单层面积大,南北向最长约200m,东西向最宽约150m,零层板面积2万多㎡,属于超长混凝土结构,地下结构采用跳仓法施工,采取优选材料符合相关质量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掺合料和外加剂使用量,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浇筑及养护温度,加强过程养护和保温,采用掺CMA体积稳定抗裂剂补偿收缩混凝土措施保证大面积结构防裂、抗裂。
三、高强钢筋应用技术工程钢筋主体结构多采用400MPa、500MPa级钢筋,力学性能强,可以降低建筑用钢量,节约建筑成本。
为保证结构安全可靠、施工经济合理。
四、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本工程钢结构加工、安装等工序使用BIM系列软件建立结构空间实体模型,同时使用计算机放样制图,提供制造加工和安装的施工用详图外,还配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临时施工支撑设计、施工安全性分析、结构变形分析与控制等工作,推动钢结构工程构件和节点的定尺定量标准化加工下料,提高钢结构设计的水平和效率。
该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设计和施工速度、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施工安全有积极意义。
五、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专业电焊工在就建筑高强钢结构进行焊接处理时就定位焊间距以及大小进行控制,注重把控引弧板与引出板的具体材料以及尺寸,保证其符合技术操作规范。
同时,针对厚板焊接操作,焊接人员尽可能的选择多道多层焊方式进行焊接处理,就焊缝宽深比以及层间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六、钢结构防火防腐技术本项目地上主体结构为钢结构,钢结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两层防腐涂料施工即出厂涂刷基层防腐涂料,结构施工完成后涂刷防火及防腐涂料。
大大增加了钢构件的使用寿命。
七、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本工程基础钢柱为钢与混凝土组合柱,可显著减小柱的截面尺寸,提高承载力;柱脚钢骨混凝土承载能力高,刚度大,抗震性大大增强。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效果评估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效果评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建筑业也呈现出快速变革的态势。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方式,因其高效、环保、经济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可或缺,它可以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一、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情况1.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一种集成化数字化设计和工程管理方法,通过创建一个虚拟模型来实现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BIM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生成具体构件图纸,准确计算构件材料需求,并通过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和优化设计等。
这样,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2. 智能制造技术在生产阶段的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可视化。
在装配式建筑中,智能制造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设备来提高构件的精度和一致性,并优化生产过程,减少人为错误和资源浪费。
同时,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实时监控生产状态、识别异常并进行预警处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物联网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了一个网络连接各种设备、传感器等物体的平台,并实现了信息快速交流和共享。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例如,在装配柱安装过程中,通过安装于柱体上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整个过程,将数据传输至云端进行分析与处理,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操作人员。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并提高了效率。
二、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效果评估1. 提高施工质量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使得设计准确度更高,施工过程更规范化、精细化。
17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
4.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4.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4.3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4.4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4.5 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4.6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4.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
4.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4.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 4.10 预制构件工厂
10.7 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
10.8 基于 GIS 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
10.9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2017 版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大小项子目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3.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3.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3.4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3.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3.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3.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3.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3.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3.10 管廊模板技术
3.11 3D 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7.3.1 施工现场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技术 7.3.3 空气能热水技术
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
7.3.2 太阳能能热水应用技术
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
7.6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 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模式,以其高效、精准、可持续的特点,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BIM技术作为一种数字化工具,通过集成建筑项目的各种信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它不仅能够提高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的协同效率,还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现场组装的新型建筑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成本节约等优势。
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相结合,可以实现构件的精准设计、优化生产和高效装配,进一步提升建筑品质和效率。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模式,不仅代表了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方向,也符合现代社会对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模式的原理、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以期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的概述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其高效、环保、节能的特点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从而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装配式建筑还有助于减少施工现场的废弃物产生,降低环境污染,符合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而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则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与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三维模型集成建筑项目的各种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
BIM技术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还有助于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精细化管理。
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智慧建造。
通过BIM技术,可以对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进行精确设计和优化,确保构件的标准化和互换性。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与控制研究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与控制研究云计算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在各行业中都具有广泛应用。
在建筑行业中,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与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与控制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概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先进的建造方式,具有工期短、质量可控、资源节约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在传统施工模式下,由于信息孤岛问题导致项目各个环节之间无法高效地协同作业和数据共享。
因此,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与控制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云计算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1. 任务协同与项目管理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任务分配、进度管理和人员协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
云计算平台能够集合项目各方的信息,实现多维度数据共享与智能化决策支持。
2. 数据采集与处理结合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等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并上传至云端进行处理与存储。
这些数据可用于后续的质量控制、安全评估和施工过程优化等。
3. 资源调配与优化云计算技术可以根据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际需求,对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通过云计算平台提供的资源规划与分析功能,可以实现施工资源(人力、材料)的最佳配置,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益。
4. 施工现场监测与远程管理利用无人机、摄像头等设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通过云计算平台传输给管理者。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远程管理系统可以随时了解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
三、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与控制解决方案1. 构建云计算平台通过选取合适的云计算平台,如阿里云、腾讯云等,搭建一个稳定、可靠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与控制平台。
该平台应支持实时数据传输、灵活的资源调度以及多样化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功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智慧工地建设与管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智慧工地建设与管理一、智慧工地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模式,在建设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传统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效率高、质量好、环境友好等优势。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序繁多、涉及面广,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
因此,智慧工地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智慧工地的基本概念智慧工地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集中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并降低成本。
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工地能够实时获取并处理各种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数据,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自动化设备在智慧工地中的应用1. 智能机器人: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一系列繁琐和危险的工作,如运输、搬运和安装构件等。
机器人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能够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2. 自动化仓储系统:通过自动化存储系统,可以实现构件的分类、存储和调度。
这种智能化的仓储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施工材料,提高物资利用率,并减少误差和损耗。
四、无人机在智慧工地中的应用1. 安全监测:无人机可以通过航拍方式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进行风险评估、扫描周边环境等工作,为施工方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2. 工程测量:传统的土木工程测量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尤其如此。
而利用无人机进行测量,则能够大幅提高测量效率,并减少误差。
五、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工地中的应用1. 传感器网络:通过部署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在施工过程中实时获取各种数据信息,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光强等。
这些数据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实时的环境状态,并进行远程监控和调整。
2.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大量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快速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数据分析还可以为施工过程中的决策提供依据,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是在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应用BIM、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深化设计、材料管理、产品制造环节进行管控,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产品进场管理、现场堆场管理、施工预拼装管理环节进行管控,实现生产过程和施工过程的信息共享,确保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和施工环节的效率,提高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和施工管理的水平。
10.9.1技术内容
(1)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协同工作流程和成果交付内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施工全过程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跨阶段的信息共享。
(2)深化设计:依据设计图纸结合生产制造要求建立深化设计模型,并将模型交付给制造环节。
(3)材料管理:利用物联网条码技术对物料进行统一标识,通过对材料“收、发、存、领、用、退”全过程的管理,实现可视化的仓储堆垛管理和多维度的质量追溯管理。
(4)产品制造:统一人员、工序、设备等编码,按产品类型建立自动化生产线,对设备进行联网管理,能按工艺参数执行制造工艺,并反馈生产状态,实现生产状态的可视
化管理。
(5)产品进场管理:利用物联网条码技术可实现产品质量的全过程追溯,可在BIM模型当中按产品批次查看产品进场进度,实现可视化管理。
(6)现场堆场管理:利用物联网条码技术对产品进行统一标识,合理利用现场堆场空间,实现产品堆垛管理的可视化。
(7)施工预拼装管理:利用BIM技术对产品进行预拼装模拟,减少并纠正拼装误差,提高装配效率。
10.9.2 技术指标
(1)管理信息平台能对深化设计、材料管理、生产工序的情况进行集中管控,能在施工环节中利用生产环节的相关信息对产品生产质量进行监管,并能通过施工预拼装管理提高施工装配效率。
(2)在深化设计环节按照各专业(如预制混凝土、钢结构等)深化设计标准(要求)统一产品编码,采用专业深化设计软件开展深化设计工作,达到生产要求的设计深度,并向下游交付。
(3)在材料管理环节按照各专业(如预制混凝土、钢结构等)物料分类标准(要求)统一物料编码。
进行材料“收、发、存、领、用、退”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物联网条码、RFID条码等技术绑定材料和仓库库位,采用扫描枪、手机
等移动设备实现现场条码信息的采集,依据材料仓库仿真地图实现材料堆垛可视化管理,通过对材料的生产厂家、尺寸外观、规格型号等多维度信息的管理,实现质量控制的可追溯。
(4)在产品制造环节按照各专业(如预制混凝土、钢结构等)生产标准(要求)统一人员、工序、设备等编码。
制造厂应用工业互联网建立网络传输体系,能支持到工序层级的设备层面,实现自动化的生产制造。
(5)采用BIM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工艺路线仿真等工具制作工艺文件,并能将工艺参数通过制造厂工业物联网体系传输给对应设备(如将切割程序传输给切割设备),各工序的生产状态可通过人员报工、条码扫描或设备自动采集等手段进行采集上传。
(6)在产品进场管理环节应用物联网技术,采用扫描枪、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产品条码、RFID条码,将产品信息自动传输到管理信息平台,进行产品质量的可追溯管理。
并可按照施工安装计划在BIM模型中直观查看各批次产品的进场状态,对项目进度进行管控。
(7)在现场堆场管理环节应用物联网条码、RFID条码等技术绑定产品信息和产品库位信息,采用扫描枪、手机等移动设备实现现场条码信息的采集,依据产品仓库仿真地图实现产品堆垛可视化管理,合理组织利用现场堆场空间。
(8)在施工预拼装管理环节采用BIM技术对需要预拼装的产品进行虚拟预拼装分析,通过模型或者输出报表等方式查看拼装误差,在地面完成偏差调整,降低预拼装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9)可采取云部署的方式,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信息资源的使用成本。
(10)应具备与相关信息系统集成的能力。
10.9.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装配式建筑产品(如钢结构、预制混凝土、木结构等)生产过程中的深化设计、材料管理、产品制造环节,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产品进场管理、现场堆场管理、施工预拼装管理环节。
10.9.4 工程案例
辽宁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广东深圳会展中心项目,湖北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广东深圳汉京项目,北京中国尊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