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时淋巴结转移简易分站法

合集下载

胃癌清扫淋巴结分组图(常用版)

胃癌清扫淋巴结分组图(常用版)

胃癌清扫淋巴结分组图(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胃癌基本知识-胃引流淋巴结的分组胃引流的淋巴结可分为22组,其名称分别为:N01.贲门右,N02.贲门左,N03.胃小弯,N04.胃大弯(左群为4s,右群为4d),N05.幽门上,N06.幽门下,N07.胃左动脉旁,N08.肝总动脉旁(前表示为N08a,后表示为N08p),N09.腹腔动脉旁,N010.脾门,N011.脾动脉旁(脾动脉干近侧为N011p,脾动脉干远侧为N011d),N012.肝十二指肠韧带(沿肝动脉为N012a,沿门静脉为N012p,沿胆管为N012b),N013.胰头后,N014.肠系膜根部(肠系膜动脉旁为N014a,肠系膜静脉旁为N014v),N015.结肠中动脉旁,N016.腹主动脉旁(祥后),N017.胰前,N018.胰下,N019. 膈肌下,N .食道裂孔部,N .下段食管旁,N021.膈肌。

NO16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淋巴结的进一步分组:以膈肌腹主动脉裂孔、腹腔动脉根部上缘、左肾静脉下缘、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上缘及腹主动脉分叉5处为界,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一步分为16a1、16a2、16b1、16b2等4个区。

根据前后左右的关系,每个区又可分为腹主动脉外侧组(lateroaortic)、腹主动脉前组(preaortic)、腹主动脉后组(retroaortic)、下腔静脉外侧组(laterocaval)、下腔静脉前组(precaval)、下腔静脉后组etroaortic)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组(interaorticocaval),这样,16组淋巴结可进一步分为28组,临床上较重要的有16a2和16b1区的淋巴结。

胃癌基本知识-D 手术D 是 Dissection 的简写,即淋巴结清除术(Lymphadenectomy),又称淋巴结廓清。

1962年,日本胃癌研究协会外科和病理胃癌研究组在第1版胃癌规约将胃癌的淋巴结分站和手术分类作出正式的定义,即将胃引流的各组淋巴结人为地分为16组4站(N1-N4),根据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将胃癌手术分为5种,即D0-D4。

不同部位胃癌的淋巴结分站标准

不同部位胃癌的淋巴结分站标准

不同部位胃癌的淋巴结分站标准近年来,胃癌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东亚国家尤为突出。

针对不同部位胃癌的淋巴结分站标准这一主题,我们需要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需要明确不同部位胃癌的概念和分类,包括贲门段胃癌、胃体段胃癌、胃窦段胃癌和胃幽门段胃癌等。

不同部位的胃癌在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淋巴结分站标准也会不同。

接下来,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胃癌的淋巴转移规律,包括淋巴管道的解剖分布特点、淋巴结转移途径和转移规律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部位胃癌的淋巴结分站标准,我们可以从解剖学、手术、影像学和病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逐步介绍贲门段胃癌、胃体段胃癌、胃窦段胃癌和胃幽门段胃癌的淋巴结分布特点和分站标准,特别强调不同部位之间的差异和关联。

我们还可以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探讨不同部位胃癌淋巴结分站标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指导意义,包括手术方案制定、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确定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临床案例和研究数据,以加强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为了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和亲和力,可以适当添加一些个人观点和情感色彩,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通过对不同部位胃癌的淋巴结分站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撰写一篇具有独特观点和深度思考的高质量文章,将有助于我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在文章结尾,可以对不同部位胃癌的淋巴结分站标准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其在胃癌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东亚国家,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不同部位的胃癌存在着差异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部位的胃癌制定相应的淋巴结分站标准,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胃癌的淋巴转移规律。

淋巴转移是胃癌进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对于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方案制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部位胃癌的各组淋巴结分站标准

不同部位胃癌的各组淋巴结分站标准

不同部位胃癌的各组淋巴结分站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胃癌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肿瘤,对于胃癌的分期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胃癌分期标准第九版

胃癌分期标准第九版

胃癌分期标准第九版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部的一种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分期标准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指标对胃癌进行分级。

根据T(瘤)、N(淋巴结)和M(远处转移)这三个重要指标,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9版。

下面将详细介绍胃癌分期标准第9版的内容。

1.T分期T分期指的是胃肿瘤的大小和深度侵犯的程度。

根据肿瘤的直径和侵犯的深度,将胃癌分为T1、T2、T3和T4四个阶段。

-T1期:肿瘤侵犯胃粘膜和黏膜下层,直径不超过2厘米。

-T2期:肿瘤侵犯胃肌层,直径超过2厘米。

-T3期:肿瘤侵犯浆膜层,并可能侵犯邻近的器官。

-T4期:肿瘤侵犯邻近器官,如脾、肝、胰等。

2.N分期N分期指的是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根据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和范围,将胃癌分为N0、N1、N2和N3四个阶段。

-N0期:没有淋巴结转移。

-N1期:转移至近端胃的淋巴结,包括胃窦、幽门等处的淋巴结。

-N2期:转移至远离肿瘤的胃部淋巴结。

-N3期:转移至结对淋巴结、腹腔淋巴结等远离肿瘤的淋巴结。

3.M分期M分期指的是胃癌远处转移的情况。

根据转移的部位,将胃癌分为M0和M1两个阶段。

-M0期:没有远处转移。

-M1期:已经发生远处转移,如肝、肺、骨髓等部位。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指标可以辅助胃癌的分期。

- Tumor markers(肿瘤标志物):如供氧饱和度、胃蛋白酶原、胃泌素释放肽等。

- Lymphatic invasion(淋巴管侵犯):是否侵犯了淋巴管。

- Venous invasion(静脉侵犯):是否侵犯了静脉。

胃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根据胃癌分期标准第9版,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胃癌分期标准会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更新和改进,临床医生应及时掌握最新的进展,以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关心患者的生命安全。

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标准

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标准

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标准将胃大弯和胃小弯分别三等分,连接其对应点后将胃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以U(上部)、M(中部)、L(下部)表示位于不同部分的胃癌,以E(食管)和D(十二指肠)表示胃癌向上或向下浸润。

如肿瘤范围达到或超过两个部分时,则以主要部分在前为原则以多个字母表示。

一、胃癌淋巴结分组标准第1组(No.1)贲门右淋巴结第2组(No.2)贲门左淋巴结第3组(No.3)小弯淋巴结第4sa组(No.4sa)大弯淋巴结左组(沿胃短动脉)第4sb组(No.4sb)大弯淋巴结左组(沿胃网膜左动脉)第4d组(No.4d)大弯淋巴结右组(沿胃网膜右动脉)第5组(No.5)幽门上淋巴结第6组(No.6)幽门下淋巴结第7组(No.7)胃左动脉淋巴结第8a组(No.8a)肝总动脉前上部淋巴结第8b组(No.8b)肝总动脉后部淋巴结第9组(No.9)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第10组(No.10)脾门淋巴结第11p组(No.11p)脾动脉近端淋巴结第11d组(No.11d)脾动脉远端淋巴结第12a组(No.12a)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沿肝动脉)第12b组(No.12b)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沿胆管)第12p组(No.12p)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沿门静脉)第13组(No.13)胰头后淋巴结第14v组(No.14v)沿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第14a组(No.14a)沿肠系膜上动脉淋巴结第15组(No.15)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结第16a1组(No.16a1)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a1第16a2组(No.16a2)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a2第16b1组(No.16b1)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b1第16b2组(No.16b2)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b2第17组(No.17)胰头前淋巴结第18组(No.18)胰下淋巴结第19组(No.19)膈下淋巴结第20组(No.20)食管裂孔淋巴结第110组(No.110)胸部下食管旁淋巴结第111组(No.111)膈上淋巴结第112组(No.112)后纵隔淋巴结二、不同部位胃癌的各组淋巴结分站标准*胃癌部位**淋巴结组别LMUMULMLUUMLLDLLMMMLMUUMU ****E+No.1 1 2 1 1 1No.2 1 ***M 3 1 1No.3 1 1 1 1 1No.4sa 1 M 3 1 1No.4sb 1 3 1 1 1No.4d 1 1 1 1 2No.5 1 1 1 1 3No.6 1 1 1 1 3No.7 2 2 2 2 2No.8a 2 2 2 2 2No.8b 3 3 3 3 3No.9 2 2 2 2 2No.10 2 M 3 2 2No.11p 2 2 2 2 2No.11d 2 M 3 2 2No.12a 2 2 2 2 3No.12b 3 3 3 3 3No.12p 3 3 3 3 3No.13 3 3 3 M MNo.14v 2 2 3 3 MNo.14a M M M M MNo.15 M M M M MNo.16a1 M M M M MNo.16a2 3 3 3 3 3No.16b1 3 3 3 3 3No.16b2 M M M M MNo.17 M M M M MNo.18 M M M M MNo.19 3 M M 3 3 2 No.20 3 M M 3 3 1 No.110 M M M M M 3 No.111 M M M M M 3 No.112 M M M M M 3。

胃癌分级分期

胃癌分级分期

《胃癌研究总则》第1版于1963年由日本胃癌研究会(JapaneseResearchSocietyforGastricCancer,JRSGC)出版。

《日本胃癌分级》英文版第2版就是基于日文版第13版修订而成的,其目的就是为胃癌的临床、病理描述提供一个通用的语言,有助于提高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一)总则所见用大写字母表示:T(肿瘤侵犯深度)、N(淋巴结转移)、H(肝转移)、P(腹膜转移)与M(远处转移)。

字母后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种所见的范围。

不明确病例以“X”表示。

所见分成四个类别,即临床、手术、病理的与最终所见,分别用加在大写字母前的小写字母c、s、p 与f表示。

至于同时多原发癌,以侵犯胃壁最深的肿瘤为准。

1.临床所见:诊断评价中的任何所见,包括诊断性腹腔镜,都被定义为临床所见。

记录为cT2、cNl、cM0、Ⅲ期c。

2.手术所见:任何术中所见,包括冰冻切片、细胞学以及切除标本的大体检查,都被定义为术中所见。

治疗性腹腔镜的结果也包括在术中所见之中。

3.病理所见: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切除所得材料任何镜下所见都被定义为病理所见。

4.最终所见:基于临床、手术与病理的综合所见被定义为最终所见。

当手术与病理所见相矛盾时,以病理所见为准。

(二)原发病变1.肿瘤位置每个原发病变都应记录其二维的最大值。

解剖上胃可分为三个部分:上(U)、中(M)与下(L)区。

如果多于一个区受累,所有受累的分区都要按受累程度描述,肿瘤主体所在的部位列在最前,如LM或UML。

肿瘤侵及食管或十二指肠的,分别记作E或D。

胃的横断面可分为四等分:小弯与大弯,前壁与后壁,全周的受累记作“Circ”。

残胃癌的记录要求按下列三个项目以连字符相连:①上次胃切除的原因:良性病变(B)、恶性病变(M)或未知的(X)。

②上次胃切除术至当前诊断之间相隔年数(未知:X)。

③肿瘤在残胃的位置:吻合处(A)、胃缝合线(S)、胃的其她位置(O)或整个残胃(T)。

胃癌淋巴结清扫标准

胃癌淋巴结清扫标准

胃癌淋巴结清扫标准
肿瘤外科
胃癌淋巴结清扫标准
一、适应证
1、胃癌病理证实。

2、淋巴结活检未发现恶性细胞者,或病理活检示肿瘤细胞样的淋巴结电镜微切未发现恶性细胞者。

3、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者,经核磁复查示淋巴结转移灶未发现肿瘤细胞者。

二、操作步骤
(一)全胃切除后,依次清除膈及胃底周围淋巴结:
1、有淋巴结袖状窦的膈的,从余膈及节支分叉处切断,将淋巴结袖状窦拉出,淋巴结连同膈开放一起摘取,检查后放回余膈;
2、有淋巴结连线的肠系膜,切断淋巴结,拉出淋巴结,淋巴结连同肠系膜开放一起摘取,检查后放回;
3、其它淋巴结,从胃底及腹壁切出,放入盘中,检查后放回。

(二)钩状及十二指肠吻合口周围淋巴结清扫。

1、钩状及十二指肠吻合口前后楔形淋巴结:在收口时拆开钩状及十二指肠吻合口,将前、后楔形淋巴结拉出,切除,检查后放回;
2、钩状及十二指肠吻合口中发现肿大淋巴结者,将其拉出,切除,检查后放回。

(三)空肠腹壁及胃颈袋周围淋巴结清扫:
1、将腹壁依次打开,检查及摘除腹壁各淋巴结;
2、将空肠及游离的胃瓣分别拉出,依次检查及摘除淋巴结;
3、发现肿大的淋巴结,从颈部拉出,切开常开腹,摘取淋巴结,检查后放回;
4、发现胃颈袋肿大淋巴结者,将其拉出,切除,检查后放回。

三、淋巴结摘取原则:
1、以安全为原则,保留最少的腹肌组织;
2、癌症淋巴结摘取的“盲目地”:以腹壁、空肠、胃颈袋、胃底、肺窝及胸膜等周围的淋巴结为主,不能仅摘取疑似恶性的淋巴结;
3、保留腹壁等走血良好的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为什么胃癌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肺癌是右锁骨上呢?

淋巴结转移—为什么胃癌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肺癌是右锁骨上呢?

淋巴结转移—为什么胃癌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肺癌是右锁骨上呢?这个问题一直没搞明白,求解释!不要说话啦发表于 2012-08-02邀请讨论有料回复(1)闫文虎入门站友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转移方式,我们必须了解静脉角的概念?静脉角: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头臂静脉(又称无名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静脉角共有两个,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

胃属于不成对的脏器,收集不成对腹部脏器的淋巴干是肠干。

收集胸部的淋巴干是左右支气管纵膈干。

所以他们的淋巴回流路径是:胃的淋巴——肠干——胸导管——左静脉角。

胸部的淋巴——左右支气管纵膈干——右淋巴导管——右静脉角。

又因为肿瘤的转移第一站是淋巴转移,所以是左腹右胸部。

2012-08-0810全部回复(13)按投票 | 按时间liuhz09常驻站友,创伤骨科淋巴引流路径,在一个也是概率问题2012-08-02不要说话啦入门站友能详细点吗,谢谢2012-08-02liu5552005常驻站友,感染科胃部的淋巴---胸导管---左上腔静脉。

肺部通过左右支气管纵隔干进入左右上腔静脉。

所以胃部肿瘤多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而肺部肿瘤则左右锁骨上淋巴结都有肿大的可能。

2012-08-02闫文虎入门站友上面的回复是错误的2012-08-08没蓝的猫入门站友,消化内科闫文虎上面的回复是错误的展开为什么,求解析2012-08-08闫文虎入门站友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转移方式,我们必须了解静脉角的概念?静脉角: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头臂静脉(又称无名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静脉角共有两个,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导管注入。

胃属于不成对的脏器,收集不成对腹部脏器的淋巴干是肠干。

收集胸部的淋巴干是左右支气管纵膈干。

所以他们的淋巴回流路径是:胃的淋巴——肠干——胸导管——左静脉角。

胸部的淋巴——左右支气管纵膈干——右淋巴导管——右静脉角。

怎样判断胃癌是否淋巴转移

怎样判断胃癌是否淋巴转移

怎样判断胃癌是否淋巴转移怎样判断胃癌是否淋巴转移?胃癌淋巴转移是癌细胞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因为人体内有许多淋巴管和淋巴液,而形成淋巴循环系统,遍布周身。

癌细胞会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侵入到淋巴管内,在那里存活并转移,最后停留在淋巴结处并增生,形成转移灶,还可继续再转移到其他的淋巴结。

那么胃癌淋巴转移有哪些症状?怎样判断胃癌是否合淋巴转移?胃癌转移症状中淋巴转移顺序按照按淋巴引流进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也可出现跳跃或转移,即近处淋巴结尚未出现转移时,远处淋巴结已发生转移,如胃的淋巴来源与左锁骨上淋巴结相连接,癌细胞可经胸导管逆行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特称为Vischow淋巴结,预示胃癌已远处转移。

在胃癌患者中,多数患者的癌症转移都是通过胃癌淋巴转移来进行的。

一般胃下部癌肿常转移至幽门下、胃下及腹腔动脉旁等淋巴结,而上部癌肿常转移至胰旁、贲门旁、胃上等淋巴结。

晚期癌可能转移至主动脉周围及膈上淋巴结以及左锁骨上淋巴结。

对于胃癌淋巴转移的治疗,北京御方堂首推固摄扶正抗癌方。

固摄扶正抗癌方是李忠专家组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而提出的抗癌方,其主要中药成分由黄芪、乌梅、灵芝、枸杞、全蝎、炮姜、三叶青、红景天等组成,依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具体配制中药方,而不是千人一方的传统治疗。

尤其是结合李忠抗癌专家组研制的体若康,能够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最大改善,生命周期得以延续。

通过中医固摄扶正抗癌方调理,能有效抑制癌瘤新生血管网的形成,阻断癌细胞的营养供应,切断癌细胞的新陈代谢渠道,造成癌瘤得不到营养来源而逐渐枯萎,废物不能排出而逐渐变性坏死,而且不伤害正常细胞。

经过固摄扶正抗癌方辨证施治,临床证实,可以延续中晚期肿瘤患者生命5—20年!中医治疗胃癌淋巴转移配合放疗、化疗,一方面可减毒增效,减轻因放、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白细胞下降,减轻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减少因放疗引起的口腔粘膜溃疡、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可增加放、化疗对癌细胞的抑杀作用,从而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胃癌早期淋巴结转移状况临床论文

胃癌早期淋巴结转移状况临床论文

胃癌早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临床研究摘要转移淋巴结的清扫,尤其是微转移灶的清除,是胃癌根治的关键。

要求术前和(或)术中准确评估区域淋巴结状态,清除所有转移(微转移)淋巴结,又要保留正常区域免疫功能和部分脏器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理论上能准确评估区域淋巴结状态的微创技术,在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被证实为准确而切实可行。

关键词肿瘤淋巴转移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广泛性淋巴结清扫一直深受胃肠肿瘤外科学者的推崇,随着胃癌早期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如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近年早期胃癌的比例明显上升,80%以上egc无淋巴结转移,这类病人行elnd 显然是不合适宜的,而代之的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局部切除、腹腔镜切除以及内窥镜黏膜切除等微创外科治疗,mis的前提同样必须是保证根治,即达到d>n的a级根治术标准。

这就要求术前和(或)术中必须准确评估区域淋巴结状态,清除所有转移(微转移)淋巴结,又能保留正常的区域免疫功能和部分脏器功能。

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理论上能准确评估区域淋巴结状态的微创技术。

在黑色素瘤、乳腺癌的mis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被证实为准确而切实可行,被称为“过去10年肿瘤外科最有影响的贡献”和“乳腺癌外科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

sln评估egc淋巴结状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sln被定义为最先接受原发肿瘤淋巴引流的淋巴结和首先可能发生微转移的部位。

sln理论认为其组织病理学状态可以代表整个区域淋巴结状态,如果sln阴性则其他区域淋巴结也不太可能发生转移,因此sln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是否应行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sln评估区域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在乳腺癌的研究中已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国外专家bilchik等用1%异硫蓝检测126例,sln成功率达96%,准确率92%,8%发现异常淋巴引流而扩大清扫范围,并认为作为初始研究较morton和giuliano首先报道的黑色素瘤82%和乳腺癌66%的检测成功率更为理想。

进展期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进展期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L 2 方法 根据参考文 献 的方 法进行 淋巴结 的
1 1 8.
安 徽 医 药 A n h * i Me d i c a l a n d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 r n a l 2 0 1 4 J a n: 1 8( 1 )
分组、 分站 , 对准备盛放定位切除的淋 巴结小瓶 进行
Z HAN G L i n — g e n, DO NG J i a n g 一 1 1 8 1 1 , L I J i n g
( S h a n g h a i G o n g l i Ho s p i t a l , S h a n g h a i 2 0 0 1 3 5 , C h i n a )
尾脾 脏切除术 2例 , 胰十二 指肠切除术 2例 。T N M
后恢复的重要因素 , 是患者 和医生普遍关注 的问题 ,
研究手术后影响淋 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 的
的分期 : I B期 9例, Ⅱ 期1 4例 , ⅢA期 1 9例 , I l f B期 1 o例 , Ⅳ期 1 3例 ; L a u r e n的分 型 : 肠型3 o例 , 弥漫
张林 根 , 董江楠 , 李 靖 2 0 0 1 3 5 ) ( 上 海市公剩 医院普外科 , 上海
摘要 : 目的
探讨进展期 胃癌术后淋 巴结转移与病理 因素相关性 的关系 , 为 制定合理的手术后 治疗方案提供依 据。方法
6 5例进 展期 胃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 手术后常规解剖原发灶和淋巴结 , 并进行标记和计数 , 研究分析肿瘤 的大小 、 浸润的深度 及L a u r e n 分型与淋 巴结转移率 的相关性 。结果 为1 5 0 %、 5 3 5 %、 5 9 6 %; 直径 > 2 C n l 癌灶淋巴结转移率为 7 5 %, 明显高于直径 ≤2 c m癌灶淋 巴结的转移率 ( 3 6 4 %) ( P< 0 0 5 ) ; 弥漫性 胃癌淋 巴结转移率为 8 0 5 %。肠 型的 6 4 0 %, 弥漫性 明显高于肠 型 ( P<0 0 5 ) ; 浸润的深度 、 L a u r e n分型和肿 瘤的大小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率的重要 因素 , 浸术要求 , 手 术完毕后对淋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常规组织学检查有可能忽略淋巴结微转移的存在。

随着对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深入,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意义再次引起重视。

对我院2003年5月~2006年5月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78例胃癌根治术标本,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31~78岁,平均45.8岁。

78例共计淋巴结1 432枚,平均每例18.4枚(7~47枚)。

行胃大部切除术17例,全胃切除术49例,全胃加胰尾、脾脏切除术12例。

TNM 分期:ⅠA期5例,Ⅱ期16例,ⅢA期27例,ⅢB期17例,Ⅳ期13例。

其中胃上部21例,胃窦部39例,胃体部18例。

高、中分化腺癌31例,印戒细胞癌17例,黏液细胞癌19例,低分化腺癌11例。

1.2 方法:按照日本胃癌处理规约[1]进行组站,根据肿瘤部位及淋巴结的大小、硬度和色泽由远及近取材。

以4例胃良性病例(2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幽门良性狭窄)的38枚淋巴结作为对照。

阳性淋巴结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可疑、阴性淋巴结切成两半,一半淋巴结用10%甲醛溶液固定送常规病检,另一半在-190 ℃液氮中保存。

对术中评定为可疑且常规病理为阴性的淋巴结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Logistic 单因素和(或)多因素回归法分析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检验水准α=0.5。

2 结果2.1 淋巴结转移情况:52例患者1 432枚淋巴结中394枚(27.5%)常规病理检查有阳性转移,1 038枚巢式RT-PCR检查有217枚(15.2%)微转移阳性,821枚(57.3%)淋巴结阴性。

胃窦部胃癌39例,其中:ⅠA期3例,No 7、8、10、12a组微转移;临床Ⅱ期8例,No 6、4d、4sb组常规病理转移,No 5、3组常规病理转移和(或)微转移,No 7、8、9、10组微转移;临床ⅢA期11例,No 3、6、4 d、5组常规病理转移,No7、8、12a、9、4sab、12b、12p组常规病理转移和(或)微转移,No 1、11p、13、4sa组微转移;临床ⅢB期6例,No 3、6、4d、12a组常规病理转移,No 4sb、7、8、4sa组常规病理转移和(或)微转移,No 9、12b、12p组微转移;临床Ⅳ期6例,No 6、7、3组常规病理转移,No16a2、5、15、4d、8、9组常规病理转移和(或)微转移,No1组微转移。

胃癌转移相关淋巴结的分组与分站

胃癌转移相关淋巴结的分组与分站

胃癌转移相关淋巴结的分组与分站★西安国医肿瘤医院★专家认为对胃癌转移相关的淋巴结进行准确地解剖定位意义重大,日本学者这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国内采用的相关标准基本沿用日本胃癌研究会《胃癌处理规约》中的淋巴结编号和分站。

不同部位胃癌淋巴结的分站见下表。

第1贲门右琳巴结3小弯淋巴结1贲门右琳巴结l贲门右琳巴结一2贲门左琳巴结4大弯琳巴结3小弯琳巴结2贲门左淋巴结站3小弯琳巴结5幽门上琳巴结4尢弯琳巴结3小弯琳巴结4大弯琳巴结6幽门下琳巴结5幽门上琳巴结4s大弯淋巴结5幽门上淋巴结6幽门下淋巴结6幽门下淋巴结第7目左动脉干琳巴结1贲门右琳巴结2贲门左琳巴结’’4d大弯琳巴结二8a肝总动脉干前上琳巴结7目左动脉干琳巴结7目左动脉干淋巴结5幽门上琳巴结站9腹腔动脉周围琳巴结8a肝总动脉干前上8a肝总动脉干前上6幽门下淋巴结琳巴结琳巴结10睥门琳巴结7目左动脉干琳巴结11脾动脉干琳巴结9腹腔动脉周围琳巴结9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8a肝总动脉干前上琳结10睥门琳巴结’’9腹腔动脉周围琳巴结11睥动脉干淋巴结10脾门琳巴结11脾动脉干琳巴结胃淋巴结的部位、名称、解剖定位如下述:第1组:贲门右淋巴结,位于胃左动脉上行支贲门右侧的淋巴结。

与第3组淋巴结的界限是胃左动脉上行支进入胃壁第一支(贲门支),在贲门侧为第1组,幽门侧为第3组,恰好位于第一支的淋巴结属第1组。

第2组:贲门左淋巴结,沿左膈下动脉分出贲门食管支位于贲门左侧及后侧的淋巴结。

第3组:小弯淋巴结,位于胃小弯,沿胃左动脉与胃右动脉走行部位的淋巴结。

与第5组淋巴结的界限是胃右动脉向胃小弯分出第一支。

在贲门侧者为第3组,幽门侧为第5组,恰好位于第一支的淋巴结属5组。

第4组:大弯淋巴结,沿胃网膜左右动脉走行的大弯淋巴结,分为以下2组,即沿胃网膜右动脉走行的是右组(4d),靠近胃短动脉和胃网膜左动脉的淋巴结是左组(4s)。

4d组与第6组的界限是胃网膜右动脉的胃大弯第一支,恰好位于第一支的淋巴结属于第6组;4s与第10组脾门淋巴结的界限是胃网膜左动脉向大弯分出的第一支,恰好位于第一支的淋巴结属于4sb,沿胃短动脉走行的淋巴结属于4sa。

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标准

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标准

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标准将胃大弯和胃小弯分别三等分,连接其对应点后将胃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以U(上部)、M(中部)、L(下部)表示位于不同部分的胃癌,以E(食管)和D(十二指肠)表示胃癌向上或向下浸润。

如肿瘤范围达到或超过两个部分时,则以主要部分在前为原则以多个字母表示。

一、胃癌淋巴结分组标准第1组(No.1)贲门右淋巴结第2组(No.2)贲门左淋巴结第3组(No.3)小弯淋巴结第4sa组(No.4sa)大弯淋巴结左组(沿胃短动脉)第4sb组(No.4sb)大弯淋巴结左组(沿胃网膜左动脉)第4d组(No.4d)大弯淋巴结右组(沿胃网膜右动脉)第5组(No.5)幽门上淋巴结第6组(No.6)幽门下淋巴结第7组(No.7)胃左动脉淋巴结第8a组(No.8a)肝总动脉前上部淋巴结第8b组(No.8b)肝总动脉后部淋巴结第9组(No.9)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第10组(No.10)脾门淋巴结第11p组(No.11p)脾动脉近端淋巴结第11d组(No.11d)脾动脉远端淋巴结第12a组(No.12a)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沿肝动脉)第12b组(No.12b)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沿胆管)第12p组(No.12p)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沿门静脉)第13组(No.13)胰头后淋巴结第14v组(No.14v)沿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第14a组(No.14a)沿肠系膜上动脉淋巴结第15组(No.15)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结第16a1组(No.16a1)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a1第16a2组(No.16a2)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a2第16b1组(No.16b1)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b1第16b2组(No.16b2)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b2第17组(No.17)胰头前淋巴结第18组(No.18)胰下淋巴结第19组(No.19)膈下淋巴结第20组(No.20)食管裂孔淋巴结第110组(No.110)胸部下食管旁淋巴结第111组(No.111)膈上淋巴结第112组(No.112)后纵隔淋巴结二、不同部位胃癌的各组淋巴结分站标准*胃癌部位**淋巴结组别LMUMULMLUUMLLDLLMMMLMUUMU ****E+No.1 1 2 1 1 1No.2 1 ***M 3 1 1No.3 1 1 1 1 1No.4sa 1 M 3 1 1No.4sb 1 3 1 1 1No.4d 1 1 1 1 2No.5 1 1 1 1 3No.6 1 1 1 1 3No.7 2 2 2 2 2No.8a 2 2 2 2 2No.8b 3 3 3 3 3No.9 2 2 2 2 2No.10 2 M 3 2 2No.11p 2 2 2 2 2No.11d 2 M 3 2 2No.12a 2 2 2 2 3No.12b 3 3 3 3 3No.12p 3 3 3 3 3No.13 3 3 3 M MNo.14v 2 2 3 3 MNo.14a M M M M MNo.15 M M M M MNo.16a1 M M M M MNo.16a2 3 3 3 3 3No.16b1 3 3 3 3 3No.16b2 M M M M MNo.17 M M M M MNo.18 M M M M MNo.19 3 M M 3 3 2 No.20 3 M M 3 3 1 No.110 M M M M M 3 No.111 M M M M M 3 No.112 M M M M M 3。

胃癌清扫淋巴结分组图

胃癌清扫淋巴结分组图

胃癌基本知识-胃引流淋巴结的分组胃引流的淋巴结可分为22组,其名称分别为:N01.贲门右,N02.贲门左,N03.胃小弯,N04.胃大弯(左群为4s,右群为4d),N05.幽门上,N06.幽门下,N07.胃左动脉旁,N08.肝总动脉旁(前表示为N08a,后表示为N08p),N09.腹腔动脉旁,N010.脾门,N011.脾动脉旁(脾动脉干近侧为N011p,脾动脉干远侧为N011d),N012.肝十二指肠韧带(沿肝动脉为N012a,沿门静脉为N012p,沿胆管为N012b),N013.胰头后,N014.肠系膜根部(肠系膜动脉旁为N014a,肠系膜静脉旁为N014v),N015.结肠中动脉旁,N016.腹主动脉旁(祥后),N017.胰前,N018.胰下,N019. 膈肌下,N020.食道裂孔部,N020.下段食管旁,N021.膈肌。

NO16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淋巴结的进一步分组:以膈肌腹主动脉裂孔、腹腔动脉根部上缘、左肾静脉下缘、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上缘及腹主动脉分叉5处为界,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一步分为16a1、16a2、16b1、16b2等4个区。

根据前后左右的关系,每个区又可分为腹主动脉外侧组(lateroaortic)、腹主动脉前组(preaortic)、腹主动脉后组(retroaortic)、下腔静脉外侧组(laterocaval)、下腔静脉前组(precaval)、下腔静脉后组etroaortic)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组(interaorticocaval),这样,16组淋巴结可进一步分为28组,临床上较重要的有16a2和16b1区的淋巴结。

胃癌基本知识-D 手术D 是 Dissection 的简写,即淋巴结清除术(Lymphadenectomy),又称淋巴结廓清。

1962年,日本胃癌研究协会外科和病理胃癌研究组在第1版胃癌规约将胃癌的淋巴结分站和手术分类作出正式的定义,即将胃引流的各组淋巴结人为地分为16组4站(N1-N4),根据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将胃癌手术分为5种,即D0-D4。

癌症淋巴结转移特点

癌症淋巴结转移特点

癌症淋巴结转移特点1、食管癌淋巴转移比较常见,约占病例的2/3。

中段食管癌常转移至食管旁或肺门淋巴结,也可转移至颈部、责门周围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

下段食管癌常可转移至食管旁、贲门旁、胃左动脉旁及腹腔等淋巴结,偶可至上纵隔及颈部淋巴结。

淋巴转移部位依次为纵隔、腹部、气管及气管旁、肺门及支气管旁。

2、结肠癌淋巴转移直肠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引流分上、中、下三组方向。

向上沿直肠后淋巴结或骶前淋巴结经髂总血管旁淋巴结或系膜根部淋巴结达腹主动脉淋巴结。

中组,向两侧延盆膈肌内侧,经侧韧带内淋巴结扩散至髂内淋巴结而后上行。

下组穿过盆膈肌经坐骨直肠窝内淋巴结向上达骼内淋巴结,向下穿越括约肌、肛门皮肤至腹股沟淋巴结。

一般距肛缘8公分以上的直肠淋巴引流大部向上、中方向行走,但淋巴管被癌细胞梗塞时也可向下引流。

距肛缘8公分以下的直肠淋巴引流则大部分向下,故该段直肠的癌肿的切除应连同肛门及其周围脂肪一并清除。

直肠癌的淋巴转移机会较结肠癌多,且越向下端机率越高。

3、肺癌淋巴转移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根据肺癌所在部位,到达肺门或气管隆凸下淋巴结,再侵入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

纵隔和气管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同侧,也可以在对侧,即所谓交叉转移。

也可向腋下或上腹部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肝癌淋巴道转移肝门、肝周、胰腺周围以及腹膜后淋巴结常被累及,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亦可见。

5、鼻咽癌颈部淋巴结约占全身淋巴结的1/3。

鼻咽腔的淋巴管又非常丰富,故颈淋巴结转移为鼻咽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和部位,而且转移出现早、发生率高。

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较高,其远处转移部位可以是单处也可以是多处。

常见远处的转移的部位为骨、肺、肝。

而骨转移中又以脊柱、骨盆、四肢为多见,亦可发生胸腔、腹腔、纵隔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等部位转移,远处转移是血行转移的结果,头颈部血液循环丰富,凡有颈淋巴结转移者,瘤细胞侵入大静脉的机会就多,很容易发生血行转移,这也可能是鼻咽癌发展快、预后差的原因之一。

胃癌诊疗规范

胃癌诊疗规范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一、概述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

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胃癌根治术

胃癌根治术

临床分期
0 期 Ⅰa期 Ⅰb期 Tis N0M0 T1N0M0 T1N1M0 T2a/bN0M0
Ⅱ 期
Ⅲa期 Ⅲb期 Ⅳ 期
T1N2M0
T2a/bN2M0 T3N2M0 T4N1-3M0
T2a/bN1M0
T3N1M0
T3N0M0
T4N0M0
T1-3N3M0
T0-4N0-2M1
临床表现
症 状 体 征
根据胃切除的部位分为: 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 远端除范围分为:
D0 D1 D2 D3 D4 未能全部清除第1站淋巴结 全部清除第1站淋巴结 全部清除第1、2站淋巴结 全部清除第1、2、3站淋巴结 全部清除第1、2、3、4站淋巴结
胃癌根治程度
A级手术:D>N 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已超过转移淋巴
15、消化道重建
(1)于空肠近端距屈氏韧带15~20cm 处切断空肠
递直角钳、弯血管钳、4号线结扎
(2)从空肠远端插入吻合器将食道吻合
石蜡油棉球润滑吻合器主体,6*14圆针1号线浆肌层加强
(3)60mm闭合器将空肠残端闭合
递闭合器、小圆刀,切除残留组织,6*14圆针1号线加强
(4)将空肠近端距食道空肠吻合口处 50~60cm的空肠作端端吻合
3、冲洗切口:S拉钩,生理盐水,干纱布
4、缝合皮下组织:递9*24圆针,1号线,间断缝合 5、缝合皮肤:递9*24三角针,1号线,间断缝合
手术的注意事项
胃癌的预后
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 物 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早期胃癌远比进展期胃癌预后要好 施行规范治疗Ⅰ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82%~95%、Ⅱ期为 55%、Ⅲ期为15%~30%、Ⅳ期为2% 贲门癌与胃上1/3的近端胃癌比胃体及远端癌预后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
s 细胞 组 织 变 ,
29 1
(唐志宏摘 ) 胃癌时淋 巴 结转移 简易分站法 (英 )
/ A da i c h Y

国外 医学 外科 学 分册
… 刀A
J S

99
,
1 6 9 (4 ) 一 3 8 2 一 3 8 5
g
腹腔动脉分 布 的 淋 巴 结定为第 且 站 第m 站

,

,
远 方淋 巴 结定 为
检证实是腺癌
残 胃无腺瘤 和 癌
,
B 一 且 加去神 经组有 7 只 鼠在吻合 口 有肿瘤 4 只是 腺癌
。 。
其中
流 用
,
胃粘 膜 的 去神 经 也对 残 胃癌 的病 因学 起 重 要 作
3 只

鼠 的残 胃浆 膜 下 层 有 腺瘤 和 囊性
a


0 只 鼠在接 近 吻合 口 处有 P n 1 e

度着色说 明 胃粘膜发 生 萎缩 胃粘膜 的细胞 动力学分 析 和
P A S一 A B
显 其它 变化
B一 工 加去 神 经 组
,
2 只 鼠 中有 的 1
8 只

染色结果
(7 6 % ) 吻 合 口 有 隆起损 害 其中
5 只
镜检 为腺瘤 和 囊 性 变

说 明胃粘膜去神 经 引起幼稚细胞数增加 而 易 于 发生 萎
体重
20
克左右 的 6 0 只 Wi t 盯 鼠 s ( B一 I) 胃切 除术

作者观察到仅 在去神经 组 鼠的残 胃发 生 肿 瘤 残 胃受到 胆 汁和胰液 的刺激 要 比 吻合 口 轻得多
,

每 组 15 只 :
,
B i ll r o t h l
说明
作或 不 作 去神 经

r h B ne i t l
十二 指 肠 胃返 流
P
a n
液 中的 胃泌 素浓度
t ’ e h s

细胞 组 织 变形 的意 义 不 明
然 而壁细胞
结果
口 处 和残 胃
实验产 生 的 胃粘膜变化 主 要 是在靠 近 吻合

和 主细胞数的减 少 和 组 织 变 形 的粘膜 中小 凹 上 皮 的过

B 一 I 组 除有轻度 的胃粘膜萎缩 以 外无明
, ,
残 胃癌 的 病 因 学
:
胃粘 膜去 神 经 的影 响
a n
上 层 内有 中性 P A
阳 性粘蛋 白
/ K a m in i s h i M … 14 9 6
/ C
e c
r
一 199 5
,
7 5 (6 )
一 14 90一
胃粘 膜 上 层 内 膜 中层 内酸性
P A S 一 阳 性粘蛋 白明显 减少 A B 一 阳性粘蛋 白增多
一且 B
在早期 胃淋 巴 瘤 不 一 定需要手术切除 后病灶 不 消失或出现并发症
,
如 经 化疗处理


,
但癌的发 生 率 不 增加

仅发现去神 经 组织 的残 胃
才需手术治疗 编辑组 校 ) (英 )
发生 肿瘤
P A S一 A B
( 杨俊杰摘
29 0
染 色:
S一
B 一 工和 B 一 1

组 的胃粘膜表 面 和 在 去 神经 的二 组
( B 一 n ) 胃切 除术作 或
是 胃粘膜去神经和 十二指 肠 胃返流同时加重 了 胃粘膜

不 作去神 经
作 胃切 除术时切 断到 胃小弯侧的全部血 保 留胃大弯侧到 胃体部 的几 支胃网膜 血 管

损害致残 胃发 生肿瘤 关系 迷 切 可 以 促使 胃癌发 生的观 点 定
,

管和 神经

,
,
有 的 学者肯
4

(4 2 % ) 为腺癌
,
穿透 到固有肌 层
,
本组
缩性 胃炎 和 癌 中性 胃粘蛋 白构成 了 胃粘膜 屏 障

, ,
只 鼠 ( 3 3 % ) 的残 胃有 不 典 型 腺瘤

l
例侵人到浆
在 去神 经 的两
膜下层
,

考虑是腺癌

粘膜 下 腺体囊性增 生 与囊性息
P
a
PA

S一
阳性 粘蛋 白染色明显 减 少 说 明胃粘膜 屏 障
,

但在 胃粘
胃粘膜血 流
,
分 泌 的粘蛋 白和 胃粘膜细胞的再 生
,
细胞 动力学

胃内
p H 和 胆酸浓度
,
血 清 胃泌 素
是 防止胃粘膜 损伤的防御因素

这 些 因 素受神 经 系统
水平无 显 著 差 异 讨论 萎缩
,
和 神 经 多肤 的调 节 生 胃粘膜变化
,
胃切除术 可 以 影 响这种 调 节并产
B一1 9
,
B一 1
2 只 加去神 经 1
,

(35 / 4 5 )
的肿 瘤发 生 在 迷 切 区 域 内
,
心 脏穿刺杀死 鼠
切除 胃和 收集 胃内容物
p H 和 胆 酸浓度
,
作 显 微镜
(2 7 /
作 了 胃肠 吻 合或 幽 门 成形术

因 而 加重 了
检 查 和 测定 胃内容物的

测 定穿 刺血
日 本 胃癌病 人 预 后 较 好 的 原 因 不 仅在 于 根治 手
日本 胃癌协会过去将脾淋 巴 结转移 划入第 且
5

,

细 致的病理学检查也是很 重要的
,
对切 除的淋 巴

该组
年 生 存率为 2 6
5
一3 1 % 6一
,

而脾淋 巴 结有转的研 究发现

B 一 工使 胃 粘膜发 生 轻 度
,
如萎缩性 胃炎 和 癌
本 文 作者通过动

但 不产 生 肿 瘤
,
同时作 去神 经
吻合 口 肿瘤 和
.
物模 型 研究 了 胃粘膜去神经对残胃癌发 生 的 影响 材料 和 方 法 分 成四 组
,
癌 的发 生 率明 显增加
在残 胃亦产 生腺瘤 和 癌
分支
去神 经 组作 隔 下迷走神经 干切断术 术后 30 周共有

,
有 的学 者 否 定
作 者复 习 文 献发现 已 报 道 了 4 5
,
44
只 鼠存 活 只
,
:
B一 1 1

,
B一 I

例迷 切 后 的 胃癌 ( 日本 2 例 中
2 / 3 30 )
西方 国 家 2 3 例)
,

其 %%
2 加去神 经 1
99
年 第 22 卷 第

1
3

,
5
,
年 生 存率 可 超过 6 5 % 与作手术 的病例相 比
,
( 工E 期 ) 和 4 5 %

(n
E
一 工 B 加去 一 工 B 组

神 经 组 的 肿瘤 和 癌 的发 生 率 明 显 高 于 加去神 经 组的肿瘤发生明显 高 于

期)
其疗 效大致相 似
,
可见
B一 n
肉样 胃炎相 似

本 组 均有 胃粘膜的
e n
t h乞
细胞 组 织
削弱 障
,
胃粘 膜 去 神经 直接 和 间 接 地 削 弱 了 胃粘 膜 屏 加 重 了胆 汁

变形
B一 1
,
胰液 和 致癌剂刺激而引起 的胃粘膜

2
,
只鼠 ( 2
2%
)
在 吻合 口 有隆起损害

,

损害 作者的结论是 : 胃切 除术 后 不 仅是 十二 指 肠 胃 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