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蜗牛与蚯蚓 粤教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1教材说明:本课教材中的蜗牛主要是用螺旋线画出不同动态的蜗牛,并添画环境。
教学目的: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1、导语: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
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3、新授:(1)讲解怎样画蜗牛。
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
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
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抬头的;向前爬的;向后爬的;低头的。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珍爱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 如何珍爱蜗牛和蚯蚓的生存环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生对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
2. 学生如何观察和描述蜗牛和蚯蚓的行为和外貌。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蜗牛和蚯蚓的行为和外貌。
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心得。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蜗牛和蚯蚓的外貌和生活环境。
2. 进修:讲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基本认识。
3. 活动一:观察蜗牛和蚯蚓的行为和外貌,记录观察结果。
4. 活动二:进行简单的实验,比如观察蜗牛和蚯蚓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应。
5. 总结:组织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和心得,引导学生总结蜗牛和蚯蚓的生态环境和珍爱方法。
六、作业设计:1. 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蜗牛和蚯蚓的行为,并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验主题,比如蜗牛和蚯蚓在不同温度下的活动情况,撰写实验报告。
3. 素描绘画:要求学生用素描或绘画的方式表现蜗牛和蚯蚓的形象。
4. 讨论参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和珍爱方法。
七、评判方式:1. 观察日记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2. 素描绘画的表现水平。
3. 讨论参与的积极性和贡献度。
八、教学资源:1. 图书:《蜗牛与蚯蚓》等相关图书。
2. 视频:关于蜗牛和蚯蚓的相关视频资料。
3. 实验器械:放大镜、温度计等实验器械。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珍爱环境的认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进修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成长。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蜗牛与蚯蚓》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蜗牛与蚯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蜗牛与蚯蚓》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蜗牛和蚯蚓这两种动物的特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蜗牛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材中,配有丰富的插图和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蜗牛和蚯蚓的认知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这两种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难点:蜗牛和蚯蚓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和蚯蚓的外部形态,培养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探究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携带观察日记,准备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
提问:“你们知道蜗牛和蚯蚓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分享已知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蜗牛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通过展示教材插图和实物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种动物的外部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打开科学之门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①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②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③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④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
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
三、这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蜗牛与蚯蚓》,学生能够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意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蜗牛与蚯蚓》2. 生物知识:蜗牛和蚯蚓的特点、生活习性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难点: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生物知识,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2. 小组合作:设立小组讨论环节,促进学生相互合作和交流。
3.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蜗牛和蚯蚓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
2. 教学展开:教师讲解《蜗牛与蚯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形成小组结论并进行展示。
4. 观察实验:学生进行蜗牛和蚯蚓的观察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 总结讨论: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6. 课堂延伸:教师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拓展学生对蜗牛和蚯蚓的了解。
六、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完成《蜗牛与蚯蚓》相关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环保行动计划: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环保行动计划,提倡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3. 小组展示: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观察和体会。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表现、小组合作表现等。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作业设计方案和环保行动计划。
八、教学反思与完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蜗牛与蚯蚓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蜗牛与蚯蚓》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的:通过学习《蜗牛与蚯蚓》,让学生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生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导学内容:1. 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掌握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探讨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认识蜗牛和蚯蚓,引起学生对这些小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让学生读一读故事《蜗牛与蚯蚓》,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回答问题:- 蜗牛和蚯蚓分别属于哪一类动物?- 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有哪些不同之处?- 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是什么?3. 实践:安排学生实地观察蜗牛和蚯蚓的生活,让他们亲自动手捡起蜗牛和蚯蚓,观察它们的行动和生活环境,并写下观察和心得体会。
4. 讨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心得体会,交流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生物的情感。
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有关蜗牛和蚯蚓的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和关爱蜗牛和蚯蚓,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可以安排学生绘制蜗牛和蚯蚓的生活图,展示自己对小生物的了解和热爱。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会对蜗牛和蚯蚓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起热爱大自然、关爱小生物的情感,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和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做出自己的贡献。
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蜗牛与蚯蚓》,学生将能够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细心程度。
第一部分:课前导入1. 请学生观察图中的蜗牛和蚯蚓,简单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4.蜗牛与蚯蚓-粤教粤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蜗牛与蚯蚓-粤教粤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学习蜗牛和蚯蚓对环境的作用;3.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的能力;4.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蜗牛和蚯蚓对环境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和蚯蚓对环境的作用;2.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特征的描述。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引入(5分钟)1.让学生看视频、图片或展示实物,引出蜗牛和蚯蚓;2.以问题的形式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蜗牛和蚯蚓的特征与生活习性(20分钟)1.让学生对蜗牛和蚯蚓的外貌和特征进行描述;2.引导学生思考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3.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蜗牛和蚯蚓的行动、姿态及食性等,并记录下来。
(三)分组探究蜗牛和蚯蚓对环境的作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探究一个方向;2.让学生利用资料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了解蜗牛和蚯蚓对环境的作用;3.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
(四)活动及实验(20分钟)1.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观察蜗牛和蚯蚓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应;2.总结出蜗牛和蚯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五)复习及课堂互动(15分钟)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2.以游戏或问答的形式进行课堂互动。
五、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蜗牛和蚯蚓;2.观察法:观察蜗牛和蚯蚓的行为和特征;3.探究法: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以探究的方式学习;4.游戏法: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学生思维导图;2.学生书面描述;3.教师进行即时评估。
【精品】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2单元 第4课 蚯蚓 ∣教科版
二、动物
⒋蚯蚓
一、教材简析:
从动物的多样性来考虑,蜗牛代表的是软体动物,蚯蚓的身体也是柔软的,但它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结构比较简单,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在课堂上很容易观察。
蚯蚓的身体特征明显,尤其对应激性的反应强烈。
通过本课教学,会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形态的多样,更是结构的多样。
多样性的背后,仍然隐含着动物的共同特点,体现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所以本课的最后,设计了蜗牛与蚯蚓的比较,利用维恩图的帮助总结两种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本课设计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第三个活动是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最后一个活动是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和不同。
二、教学背景:
蚯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小动物,因为经常看到,但学生的这种熟悉仅仅是表面上的,也许因为蚯蚓黑而脏,并不可爱,很少有学生会喜欢它,而去仔细观察它,所以学生对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
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前概念水平,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挖掘,唤起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兴趣,去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更加熟悉它。
饲养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
、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会害怕蚯蚓,不敢触摸,缺少对它的最直观的认知,应鼓励引导这些学生,通过抚摸的方式,接触蚯蚓,了解蚯蚓。
2017最新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课件--4 蜗牛与蚯蚓
二、思考蚯蚓吃些什么?
• 今天我在觅食的路 上遇到了蚂蚁,他 拿了好大一块饼干, 看上去很好吃的样 子哦!口水都要流 出来了!
好啊,要 吃饼干吗?
你好。
蚯蚓的食物
• 它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以腐败有机物
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 茎叶等碎片。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 它白天在土壤中穴居, 夜间爬到地面,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茎、叶为食。
生活在地面潮湿 之处,
身体有环节
身体柔软、都会爬 行,吃落叶等食物, 对外界刺激有反应。 会排泄,会繁殖后 代
把蜗牛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可以使它醒来活动。
轻轻地把蜗牛放在其他食物上,观察它吃这些食物吗?蜗牛会选择 哪几样?
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 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各种青草青棵饲料、多汁饲料、 糠皮类饲料、饼类饲料均食。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 是蜗牛的嘴里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 上面却排列有上万颗牙齿。蜗牛用 这些牙齿吃树叶,连带刺的荨麻叶 子和冬青树叶子它们也能嚼碎吃下 去。
二、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
肛 门 体 节 环 带 口
后端
离 环 带 近 的 一 端 是 口
前端
蚯蚓的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经索。 因此,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准确。
蚯蚓没有耳朵,但其体壁上有许多 感觉细胞,只要外面有一点小震动它都 能感觉到。
三、思考蚯蚓有“脚”吗?
我逗蜘蛛笑, • 他笑得太厉害了, • 结果从树上掉下 来。 • 谁说一定要有脚 呢?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 • • • • • 疏松土壤。 蚓粪可以肥沃土壤。 处理垃圾。 做饲料。 富含蛋白质,可以食用。 有药用(中药地龙)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蜗牛与蚯蚓》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故事,讲述了蜗牛和蚯蚓之间的友谊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能够引起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还能够引导他们学会友爱、互助和包容。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个故事,了解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作业目标1. 通过阅读《蜗牛与蚯蚓》,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珍爱认识;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互助精神。
三、作业内容1. 阅读《蜗牛与蚯蚓》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2. 根据故事内容,分组讨论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制作小组展板;3. 撰写读后感,表达对蜗牛和蚯蚓的理解和感受;4.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生态小景观,展示蜗牛和蚯蚓生活的环境。
四、作业流程1. 第一周:教师讲解《蜗牛与蚯蚓》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主题;2. 第二周:学生分组讨论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制作小组展板;3. 第三周:学生撰写读后感,表达对蜗牛和蚯蚓的理解和感受;4. 第四周:小组合作,设计生态小景观,展示蜗牛和蚯蚓生活的环境。
五、作业评判1. 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展示团队合作精神;2. 创意性:学生展板和生态小景观设计独具创意,展示对故事的理解;3. 表达能力:学生读后感表达清晰准确,展示阅读理解能力;4. 整体效果:作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团队合作认识,达到预期目标。
六、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蜗牛与蚯蚓》故事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的重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团队合作认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环境,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蜗牛与蚯蚓》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和主题;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思考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内容梗概介绍;2. 故事主题和寓意分析;3. 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分析。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蜗牛与蚯蚓》的主题和寓意;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3. 探讨寓言故事的表达方式和文学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述一些关于寓言故事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认识;2. 教学内容呈现:教师向学生介绍《蜗牛与蚯蚓》的故事梗概和主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3. 教学重点拓展:通过详细阐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和主题;4.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5. 总结归纳: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的重要信息和要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分:包括学生的听讲情况、积极参与讨论的程度等;2. 作业评估:布置一篇以《蜗牛与蚯蚓》为题的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个人见解;3. 小组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堂演示材料:包括故事梗概、主题分析等;2. 阅读材料:准备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表达方式和特点;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小道具,让学生更生动地演绎故事中的人物。
七、教学过程预设:1. 导入:通过介绍一些寓言故事的介绍,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概念和特点有所了解;2. 教学内容呈现:向学生介绍《蜗牛与蚯蚓》的故事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3. 教学重点拓展: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详细解读,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4.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5. 总结归纳:对故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要信息和要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蜗牛与蚯蚓》说课稿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蜗牛与蚯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蜗牛与蚯蚓》是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蜗牛和蚯蚓这两种常见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趣味性的文字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动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蜗牛和蚯蚓这两种动物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没有深入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等方式,深入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特征和习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蜗牛和蚯蚓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学会探究动物特征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蜗牛和蚯蚓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蜗牛和蚯蚓身体结构的异同,以及如何正确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比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蜗牛和蚯蚓的特征:学生分组观察蜗牛和蚯蚓,记录它们的外形、运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异同,并提问学生,促使他们思考。
3.总结蜗牛和蚯蚓的特征: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蜗牛和蚯蚓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4.拓展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提问,了解蜗牛和蚯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医药等领域的价值。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蜗牛与蚯蚓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小生物的关注和珍爱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蜗牛和蚯蚓的形态特征和发展发育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蜗牛和蚯蚓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这两种小生物的兴趣。
2. 进修: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蜗牛和蚯蚓,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并进行描述。
3. 总结:让学生根据观察和描述结果,总结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讨论它们对人类的意义。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蜗牛和蚯蚓,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5. 总结:对本节课进修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四、教学评判:1. 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评判学生对蜗牛和蚯蚓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判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通过教室表现和讨论参与度,评判学生的思维活跃水平和进修态度。
五、作业设计:1.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家花园或周围环境中的蜗牛和蚯蚓,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并用文字或图片形式呈现。
2. 钻研报告: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小生物,进行深入钻研并撰写一份钻研报告,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展发育过程等内容。
3. 环境珍爱方案:要求学生结合教室进修和个人观察,提出一份针对蜗牛和蚯蚓的环境珍爱方案,并进行口头展示。
六、教学资源:1. 图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实地观察工具和记录表。
3. 教室展示板和小组讨论材料。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界小生物的关注和珍爱认识。
同时,通过实地观察和合作进修,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蜗牛和蚯蚓教案
蜗牛和蚯蚓教案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寓意,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能复述课文。
重难点:了解寓意,说出自己的启发,有感情朗读和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方式:讲解、提问、引导交流。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知了学飞》这篇语言,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蜗牛和蚯蚓》。
板书课题。
3、教师简介蜗牛和蚯蚓,多媒体出示这两种动物的图片。
4、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流利,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给自然段表上序号。
2、检查效果:(1)开火车式认读生字、生词。
(2)词语理解:墙角——墙脚——墙顶(3)理解词义:忍不住、空想、继续、(4)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按课文的故事情节划分为两部分;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2、指学生读课文的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3、学习课文3-4自然段。
齐读思考。
(1)从蜗牛说“我要到墙顶上去。
”可以看出定下了怎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对于蜗牛来说怎么样?想一想蜗牛为什么要到墙顶呢?4、蚯蚓觉得蜗牛的目标怎样呢?课文中那个词可以体会到?应该用怎样的预语气来朗读蚯蚓的话呢?5、蜗牛听了蚯蚓的话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蜗牛的话呢?这是蜗牛笑了笑,他的笑里充满了什么呢?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6朗读加深感悟。
7、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齐读思考此时的蚯蚓看到已经爬上墙顶的蜗牛,心里会做如何感想。
四、朗读感悟(1)指导分角*朗读课文。
(2)有感情齐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1、这篇语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通过这篇寓言的学习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六、指导学生复述课文七巩固练习、1、结合课文的学习选择恰当的词语夸一夸蜗牛和批评一下蚯蚓。
-------------的蜗牛!-------------的蜗牛!-------------的蜗牛!------------------------!-------------的蚯蚓!--------------的蚯蚓!------------------------!八、拓展延伸谚语:不怕无能,就怕无恒。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蜗牛与蚯蚓》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阅读《蜗牛与蚯蚓》这个寓言故事。
2.分析故事中蜗牛和蚯蚓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意义。
3.思考寓言故事中的社会寓意,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作业要求:1.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蜗牛与蚯蚓》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2. 要求学生分析蜗牛和蚯蚓在故事中的角色和性格特点,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3. 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和讨论。
四、作业形式:1.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蜗牛与蚯蚓》寓言故事分析的文章,包括故事梗概、角色分析、寓意思考等内容。
2. 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在班级讨论中表达自己对《蜗牛与蚯蚓》这个寓言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五、作业评判标准:1. 内容完备:包括故事梗概、角色分析、寓意思考等内容。
2. 表达清晰:语言流畅、逻辑清晰。
3. 观点奇特:能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表达。
4. 参与讨论:积极参与班级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六、作业时间安排:1. 第一周:安置作业并讲解相关要求。
2. 第二周: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并提交。
3. 第三周: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并进行班级讨论。
4. 第四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判并给予反馈。
七、作业效果评估:1. 观察学生对《蜗牛与蚯蚓》这个寓言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否有提高。
2. 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和讨论情况,评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学生的进修收获。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
《蜗牛与蚯蚓》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钻研能力;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4. 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蜗牛和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2. 蜗牛和蚯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3. 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实验:观察蜗牛和蚯蚓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蜗牛和蚯蚓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解剖结构和生态作用,让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蜗牛和蚯蚓的行为和生活习性,记录实验数据;4. 总结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蜗牛和蚯蚓的特点和作用,展开讨论;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蜗牛和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开展相关探究活动。
四、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2. 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合作情况;3. 进修反馈:收集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图书、视频资料:提供相关的书籍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蜗牛和蚯蚓;2. 实验器械: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蜗牛和蚯蚓,以及其他实验器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蜗牛和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钻研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蜗牛与蚯蚓_教案2
蜗牛与蚯蚓教学目标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3.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颜色、身体构造等方面。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映,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
5.蜗牛利用腹足爬行,做波浪状的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教学重难点认识蜗牛、蚯蚓的身体结构。
了解蜗牛、蚯蚓运动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
(打一动物)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3.下面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你认为我们要做哪些准备?(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只饲养盒)(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绿化)4.分组、落实任务。
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每组选出一位责任心强,喜欢小动物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捉蜗牛,至少4只。
5.捉蜗牛。
6.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想想这是为什么?7.仔细观察蜗牛长的什么样?老师这里有放大镜和玻璃片,如果你们需要可以上来拿。
如果蜗牛躲在壳里可以放到水里浸一会儿,再拿出来。
(1)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3)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4)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观察它是用什么爬行的?(告诉学生,这叫腹足)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编成儿歌或顺口溜。
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两对触角在头上,它的腹足扁又宽。
9.让学生在纸上用水彩笔画一只蜗牛。
(画出主要外形特征,并适当加以修饰)二、你想研究、了解蚯蚓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畅所欲言)1.按照一定的顺序,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并把观察到的蚯蚓的样子画下来。
2.学生口述观察发现。
(老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把蚯蚓画在黑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蜗牛与蚯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
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
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
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
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
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
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
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