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邯郸市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解析
邯郸市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解析一、选择题1.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的是A.B.C.D.2.下列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②元谋人的牙齿化石③河姆渡人骨耜④北京人使用的石器⑤半坡彩纹陶盆A.④①③②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④①⑤D.②④①③⑤3.“炎联蚩败统天下,种养车行屋建藩。
教化群生兴社会,中华始祖拜轩辕。
”该诗句歌颂了谁的主要功绩A.黄帝B.炎帝C.蚩尤D.皇帝4.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
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
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5.在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记载这段历史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B.甲骨文C.金文D.隶书6.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A.战乱频繁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各国君主支持变法D.百家争鸣7.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该现象体现了A.统一思想B.变法图强C.兼并战争D.百家争鸣8.“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诗句赞美的水利工程历经二千多年,至今还在守护和灌溉着成都平原,它是A.黄帝陵B.都江堰C.灵渠D.长城9.2240年前秦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
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开始废除井田制度③建立了皇帝制度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0.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术语,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2套)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抓关键词是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写下“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
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2. 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这种称呼源于历史上的源最早可上溯到()A.禅让制B.分割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发生的大事应该是()A. 禹建立夏朝B. 周武王建立周朝C. 汤建立商朝D. 周平王迁都,东周开始4.与考古学上“青铜时代”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 史前时代B. 夏、商、西周时代C. 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5.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③④①②D. ④①②⑨6.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 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B. 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C. 诸侯内乱D. 末代国君残暴统治7.从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变化,最主要的是为了()A.开拓国家疆域B.经济发展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 D.安排皇帝的亲属8.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A. 秦国B. 魏国C. 齐国D. 楚国9.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A.修筑灵渠B.在长安设立太学C.加强中央集权D.统一文字10.《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邯郸市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邯郸市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学习历史要求“论从史出”,下列图片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这一结论的是A.古籍记载B.发掘的灰烬、烧骨 C.神话传说D.史书论述2.在发掘处于原始农耕时期的某遗址时,考古人员发现一个存储粟和芥菜之类的罐子。
这个罐子可能是A.彩陶B.白陶C.黑陶D.青铜器皿3.科学是我们对待事物应有的态度。
下列说法你认为目前还不属于史实的是()A.北京人直立行走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C.半坡人制作衣裳D.黄帝炎帝大战蚩尤4.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e)”(如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展(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该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5.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展览于2013年4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A.B.C.D.6.思想家孟子曾提出“春秋无义战”的观点,“无义战”的评价说明这一时期战争的实质是()A.为满足奴隶主掠夺土地、人口和财产的私欲B.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统一的进程C.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D.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暴政7.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C.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崩溃D.思想大一统局面的逐步形成8.“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材料中,促使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B.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C.确立新政治经济秩序D.能够在兼并战争中取胜9.下列情景在秦朝不可能出现的是A.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修筑长城B.中央官员太尉正在向秦始皇汇报政务C.某商人正在用圆形方孔半两钱购买货物D.秦始皇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稳定国家局势10.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要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应该去什么地方()A. 云南B. 陕西C. 北京D. 河南【答案】A【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2.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A. 传说、遗址B. 化石、遗址C. 遗物、记载D. 传说、记载【答案】B【解析】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化石、遗址。
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手资料。
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化石的作用与地位。
3.“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 棉花和水稻B. 水稻和小麦C. 水稻和玉米D. 水稻和粟【答案】D【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
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两种粮食作物是水稻和粟。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两种粮食作物是水稻和粟。
最新区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小题2分,共60分)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
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3.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
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4.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5.“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副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著名工程:A.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大明宫6.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西部的是:A.赵B.魏C.韩D.秦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是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墨家B.道家C.儒家D. 法家8.属于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B.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9.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A.夏朝 B.商朝C.周朝D.秦朝10.1973年,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嫌疑者皆明壹之。
”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①统一了六国②确立了皇帝称号③统一了度量衡④开凿了灵渠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1.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这一记载说明: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罚很残酷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12.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到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
2018-2019学年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北京人B.蓝田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2.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A.文王B.伊尹C.盘庚D.纣4、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7年D.公元221年5.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6.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A.《史记》B.《资治通鉴》C.甲骨文D.铭文7.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里指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B.楚汉战争C.长平之战D.秦完成统一9.下列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A.战国B.西周C.商朝D.夏朝11.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12.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13.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A.舜B.尧C.禹D.启14.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15.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的()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16.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封建王朝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17.佛教起源于()A.西域B.欧洲C.古印度D.大秦18.《史记》记述了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19.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20.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B.班超出使西域C.西域都护的设置D.“丝绸之路”的开辟21.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A.长安→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C.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22、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A.王羲之的字B.顾恺之的画C.石窟艺术D.青铜器23.春秋时期第一个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邯郸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2)
邯郸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2)一、选择题1.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许多成语源于历史典故。
下列与秦朝历史无关的成语是A.四面楚歌B.揭竿而成C.破釜沉舟D.指鹿为马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如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带来的影响是A.减少了战争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4.画时间轴是学习历史事件的高效方法。
图中能体现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的是()A.魏灭蜀B.西晋建立C.西晋灭吴D.西晋灭亡5.学习历史应注重时空概念.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别填的是A.春秋、三国B.东周、战国C.春秋、战国D.东周、三国6.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这部著作是:A.《论语》B.《史记》C.《后汉书》D.《资治通鉴》7.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知,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B.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西域→欧洲C.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今西域→欧洲D.洛阳→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8.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这段材料反映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A.原因B.经过C.特点D.影响9.下面的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A.魏西晋前秦B.魏西晋张楚C.魏西晋陈D.魏南晋陈10.历史上把封建社会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丰衣足食”的景象称为“盛世”、“治世”,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的表述错误的是()A.出现在汉武帝统治时期B.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C.注重发展农业生产D.为西汉进入鼎盛奠定了基础11.下图是《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B)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A. 30万-20万年B. 70万-20万年C. 170万-100万年D. 130万-70万年2.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原始农业开始发展,半坡人主要种植()A. 粟B. 黍C. 菽D. 水稻3. 三皇五帝传说时期,传说治水有功的是()A. 黄帝B. 炎帝C. 禹D. 蚩尤4.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A. 约公元前2070年B. 约公元前1600年C. 约公元前1046年D. 约公元前771年5.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下列文字属于“会意”字的是()A. 日B. 田C. 明D. 正6.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中,其统治的诸侯国位于今山东地区的是()A. 晋文公B. 楚庄王C. 秦穆公D. 齐桓公7.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等。
废井田后,农民得到的土地性质属于()A. 国家公有B. 诸侯所有C. 村庄集体所有D. 农民私有8.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孔子的核心思想是()A. 仁B. 义C. 礼D. 信9.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攻势,先后灭掉了东方六国,秦国灭掉的最后一个诸侯国是()A. 赵国B. 魏国C. 燕国D. 齐国10. 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在()A. 渔阳B. 函谷关C. 荥阳D. 大泽乡11. 文景之治时期,继续实行休养政策,这一时期田赋降到了()A. 十五税一B. 二十税一C. 二十五税一D. 三十税一12. 颁布“推恩令”的皇帝是()A. 汉文帝B. 汉景帝C. 汉武帝D. 汉桓帝13. 东汉的首都是()A. 西安B. 咸阳C. 洛阳D. 北京14. 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是()A. 张骞B. 董仲舒C. 主父偃D. 司马迁15. 造纸术的改进,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东汉改进造纸术的是()A. 蔡伦B. 张仲景C. 华佗D. 张角16.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政治上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A. 袁绍B. 袁术C. 曹操D. 刘备17.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 东汉末年B. 三国时期C. 西晋D. 西汉18. “闻鸡起舞”的成语来源于东晋北伐英雄()A. 祖逖B. 温峤C. 庾亮D. 嵇康19. “草木皆兵”的成语源于()A. 长平之战B. 赤壁之战C. 城濮之战D. 淝水之战20. 南北朝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他是()A. 祖冲之B. 贾思勰C. 顾恺之D. 胡昭二、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21. 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墨、法、道家的代表人物。
2018-2019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BCBBC DDCDD ABACC B二、列举题(每题2分,共10分)灵渠王羲之赤壁之战大泽乡起义齐桓公三、材料分析17、(1)公元前138年(1分),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2分)。
(2)两次被匈奴人扣押(1分)。
要经过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自然条件险恶(2分)。
(3)A (2分)(4)“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分)(5)张骞克服千难万险,以高度的责任心,坚强的毅力,完成了通西域的使命,将永远受到后人的敬仰和学习。
(2分)18、(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1分)(2)原因:a、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1分);b、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1分);c、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1分);d、劳动人民辛勤劳动(1分)。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分)(3)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
二、问答题19、(1)商鞅变法(1分)。
时间:战国时期(或“公元前356年”,或“秦孝公在位时”)(1分)目的:富国强兵(1分)(2)奖励耕织(1分);奖励军功(1分);建立县制(1分);编定户口(1分)。
(3)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分)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
(1点1分,任意答到2点就得2分)20、(1)孝文帝(2分)孝文帝改革(2分)(2)改姓汉姓;使用汉语;改穿汉服;与汉人通婚(1点1分,答到4点得4分)(3)巩固了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2018-2019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七年级的李石同学参观了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他看到的陈列品中,不应该有A.各种打制石器B.水稻种子C.灰烬层D.人类骨骼化石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B.饲养猪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3.《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
”以下制度中符合这段文字记载的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4.在学习“青铜文明"一课时,芈月同学展示了一幅图片(右图),她的介绍有错误的是A.这个青制器体现了我国商朝青铜技术的高超B.该青铜器上面镌刻有金文C.这个青铜器体现了我国商周时期农业取得长足发展D.该青铜器是祭祀用的5.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6.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新旧制度更替D.百家争鸣7.某同学拟定了主题为“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A.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 B.《史记》与宗教活动C.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 D.《论语》与佛教文化8.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邯郸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邯郸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北京人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活在长江流域B.北京人的头部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C.已懂得人工取火D.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下列能够反映我国黄河流域半坡人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依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这是孙中山先生缅怀下列哪一位人物的题词?()A.黄帝B.炎帝C.周武王D.秦始皇4.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战,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这个“王”是A.启B.桀C.纣D.汤5.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而言,以下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甲骨文、《史记》B.甲骨文、殷墟遗址C.《封神演义》、青铜器D.青铜器、《史记》6.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成语与齐桓公有关的是A.卧薪尝胆B.尊王攘夷C.一鸣惊人D.围魏救赵7.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当时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A.社会制度大变革B.私学兴盛C.诸侯国的兼并战争D.士人的解放8.栗劲的《秦律通论》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其中全胜58次,失败4次,未获得全胜3次。
”从材料看,商鞅变法对这种战局起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思想的统一B.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9.下图所示是与秦朝有关的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不能够印证的历史结论有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B.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C.秦朝设郡管理地方D.秦朝以楷书作为统一的文字10.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刘邦项羽之争D.陈胜吴广起义11.司马迁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精品】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古人类学家推论人类起源发展过程是:古猿——能人——直立人(距今150—20万年)——智人(距今25—1万年)。
下列哪项最有力地证明直立人存在?A.元谋人牙齿化石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C.北京人生活想象图D.北京人复原塑像2、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以下考古发现能印证这个观点的是①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②河姆渡聚落遗址③陕西半坡聚落遗④山东大汶口遗址A. ②③④B. 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3、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国家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4、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5、《殷墟文字乙编》破译了殷墟发现的一段甲骨卜辞:“让妇好和某某一起去征伐巴方,而王则亲自从东方深入进击巴方,敌人会陷入妇好的埋伏吗?”这说明了甲骨文A.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B.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C.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D.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6、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
右图反映的历史形势是A.武王纣伐B.西周分封C.诸侯争霸D.战国七雄7、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右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8、《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这表明东周前期A.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B.新的政治体制已经确立C.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D.贵族政治体制渐趋瓦解9、《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
邯郸市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邯郸市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术语,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
关于农民起义叙述正确的是A.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B.刘邦率领农民军,歼灭了秦军主力C.黄巾起义发生在西汉末年D.黄巾军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政权是A.前秦B.北魏C.北朝D.南朝3.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源于此战,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4.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曹操—建立魏国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C.诸葛亮—创立太平道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5.下图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商朝、秦朝、三国B.春秋、战国、秦朝C.商朝、秦朝、春秋战国D.春秋、战国、商朝6.“问道青城山”青城山作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其道家思想、音乐、武术、饮食和养生之道等都有着十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下面关于道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道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B.道教得到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C.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D.道教的创立者是老子7.下图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翦伯赞先生说,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无异于告诉中国的商人金银地不在海中的三岛,而在塔里木盆地,在更远的中亚。
材料表明()A.东西方交通非常发达B.中国商人有了新的商机C.商品贸易极其繁荣D.汉朝和欧洲开始直接交往8.公元 184年,太平道领袖张角号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率领受压迫的农民发动了起义。
这场起义被称为A.大泽乡起义B.黄巢起义C.秦末起义D.黄巾起义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裂割据,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
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④前秦⑤北魏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10.研读汉说唱俑(如图)的神态。
邯郸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解析
邯郸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解析一、选择题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D.会种植水稻2.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原始文化有较大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因素B.农业发展状况C.体质进化程度D.生产力水平3.后人根据神话传说绘制了大禹治水像(如图),从图中能得到印证的历史信息是A.大禹治水,多次过家门而不人B.大禹用疏导法将洪水引入大海C.大禹建立夏朝,早期国家产生D.耜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4.《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
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这一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这一制度为以后的诸侯争霸局面埋下了隐患C.这一制度下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等级制度D.授封者不用履行任何义务,无偿享受特权5.我们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有着很深的渊源。
观察下图,有关于汉字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A.逐步发展,越来越简单B.越来越繁琐,无法辨认C.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没有关系D.甲骨文是从金文发展而来的6.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
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D.加快了民族的交融7.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C.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崩溃D.思想大一统局面的逐步形成8.史书记载“蜀人旱则借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以至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谓之天府”的局面。
这个被“蜀人”充分利用的水利设施是A.大运河B.灵渠C.都江堰D.葛洲坝9.1973年,在山东省威海市苘山镇出土了一个秦代铁权(秤砣),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
邯郸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解析
邯郸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解析一、选择题1.观察下边《我国境内远古人类主要分布图》,判断“北京人”生活的位置大致在哪里()A.A B.B C.C D.D2.以下生活情况,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相符合的是()①用磨制石器②有了农业和畜牧业③种植水稻和粟④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⑤挖掘水井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③④⑤3.“禅让”是传说中以相对和平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的方法。
下列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禹→舜→尧B.舜→尧→禹C.尧→舜→禹D.舜→禹→尧4.下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
它表明夏朝: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5.在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当中,下图器物精彩亮相。
如果请你为它配解说词,以下内容最适合的是()A.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B.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青铜器C.是夏朝青铜器的代表作D.目前所知最重的青铜器6.春秋战国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了推广B.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饲养牛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D.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井田制7.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以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哪一项属于他的思想()A.仁政B.顺应自然C.提倡节俭D.法治8.“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反映了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这一时期指的是A.春秋B.战国C.商朝D.西周9.下图所示是与秦朝有关的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不能够印证的历史结论有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B.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C.秦朝设郡管理地方D.秦朝以楷书作为统一的文字10.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要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应该去什么地方()A. 云南B. 陕西C. 北京D. 河南2.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A. 传说、遗址B. 化石、遗址C. 遗物、记载D. 传说、记载3.“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 棉花和水稻B. 水稻和小麦C. 水稻和玉米D. 水稻和粟4.清明时节,华夏儿女举行隆重公祭仪式追念人文初祖功德,与黄帝一起被中华民族尊崇为人文始祖的是()A. 炎帝B. 禹C. 秦始皇D. 蚩尤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6.夏、商和西周三朝的灭亡有着大体相同的原因,那就是()A. 外族入侵B. 统治者残暴C. 少数民族内犯D. 权臣作乱7.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
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 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B. 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C.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D. 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8.人们常将湖北称作荆楚大地,山东称作齐鲁大地,河北称作燕赵大地。
这源于西周实行的()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9.七年级(3)班的同学模拟了一次“百家争鸣”的系列论坛,邀请了一些“嘉宾”,请你当一回导演,安排最适合他们的栏目,其中搭配错误的是()A. 《人与自然》-老子B. 《法制空间》-韩非C. 《军事天地》-孟子D. 《教育论坛》-孔子1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1.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
这表明司马迁著史()A. 坚持“有闻必录”原则B. 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C. 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D. 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12.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朝周期”。
其中“光武中兴”说的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A. 刘邦B. 刘彻C. 刘秀D. 王葬13.初一学生林珊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张蔡伦的纸,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
但林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蔡伦的纸最早出现在()A. 西汉以前B. 西汉初期C. 西汉末期D. 东汉时期15.《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其中的“三国”是指()A. 韩、赵、魏B. 魏、蜀、吴C. 吴、东晋、粱D. 宋、齐、梁16.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A. 刘备B. 诸葛亮C. 曹操D. 孙权17.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发生在()A. 春秋战国时期B. 汉初C. 西晋初年D. 南北朝时期18.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正面影响是()A.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C.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 使北方趋于平静19.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的成语典故是()A. 破釜沉舟B. 四面楚歌C. 纸上谈兵D. 草木皆兵20.如图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摹本局部),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
该作品是()A. 《水经注》B. 《洛神赋图》C. 《兰亭集序》D. 《张猛龙碑》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21.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战国时期修筑的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统治的和谐: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统治的不和谐:分别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22.战争是贯穿中国古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商朝由于商纣王在位时统治残暴,荒淫无道,最后被西周取代。
“武王伐纣”是通过哪一场关键性战役灭亡商朝,建立西周的?材料二: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朝从此一蹶不振。
材料中项羽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什么?秦朝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春秋无义战”。
--孟子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中,有哪些重大的战役?在春秋战国的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改革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孝文帝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材料二反映出这位皇帝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材料三:如图表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请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成功改革的不同的历史作用。
24.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二:汉初,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
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
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三: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雏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请回答: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什么制度?结果如何?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
该机构的设置有怎样的历史作用?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2.【答案】B【解析】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得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化石、遗址。
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手资料。
没有经过考古验证的是传说,经过考古验证的属于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化石的作用与地位。
3.【答案】D【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
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两种粮食作物是水稻和粟。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故选:D。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两种粮食作物是水稻和粟。
4.【答案】A【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奉为人文始祖。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人文始祖。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民族的起源。
5.【答案】B【解析】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
故选:B。
本题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的朝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甲骨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6.【答案】B【解析】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夏桀,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荒淫奢侈,残暴无道,使得民怨沸腾,最终导致了夏的灭亡;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商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为政腐败,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最终致使西周灭亡。
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都是因为暴政引起的。
故选:B。
本题考查夏商周灭亡的原因。
要注意夏商周的更迭。
7.【答案】C【解析】题干给出的“春秋时期”和“耕”“牛”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扩大、推广。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牛耕。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牛耕的使用的时间。
8.【答案】C【解析】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王实行分封制。
当时在山东地区被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齐国和鲁国等,在湖北和湖南地区被分封诸侯国主要是楚国等诸侯国,在河北北部和北京地区被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燕国和赵国等。
因此,山东被称作齐鲁大地,河北被称作燕赵大地,湖北被称作荆楚大地都源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故选:C。
本题以人们常将湖北称作荆楚大地等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本题以人们常将湖北称作荆楚大地等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