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的3D 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急诊三维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的应用
3 1 我 国 F R发病率平均为 6 3 % . G . 9 ,本 次研 究 促 进 胎 儿生 长 。
以广州地区生活孕妇为研究对象, 相对生活水平较高, 以汤水为主 ,营养 价值 高 ,有利 于胎 儿生长 E 引。
因此发生F R G 率仅为 2 1% 考虑可能是沿海一带饮食 及感染性疾病 的孕妇 ,可在临产 或临产后综合考虑各 .4 ,
维普资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 0 8年
第 1卷 4
第1 g期 ( 半月刊)
发生 ,而 1 2例感染性疾病病例 ,均因在临产 前或临
好预防工作。因此作为基层 医院 的产科 医生应在孕期
产后发生胎儿宫 内窘迫 , 而行 急症剖宫产, 且其 中6 例 时 , 好产检工作。 做 由于大多数基层医院医生对妊娠高
方 法 回顾性分析本 院 2 5—2 8年 间 3 0 0 0 o 0例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患者 ,入 院时行 急诊三维 C A的临床 资料。 T
通讯作者:郭 强,北京 大学深圳 医院神经外 科,邮编 :5 0 ,联 系电话 :1 9 8 1 8 5 1 3 3 3 0 3 2 6 8
3 2 尽管各种研究表 明 F R发生以母体 因素为 窘 迫 的发 生 ,进 而减少 不 良预后 的发 生。 . G 主, 以妊娠高血压疾病为主要 因素 , 且 但研究显示, 如 果适当放宽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 的剖宫产指征, 发生胎 参考文献 1 妇产科学 【] 6 . M . 版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 儿宫内窘迫的几率为0 而相对较 多的另一个母体因素 【 】 张建平. ,
志 , 0 8 2 5 : 3 — 3 2 0 , 4() 3 1 3 2
较 高,如没有及 时治疗可引发宫内感染 ,影响胎儿生
蛛网膜下腔出血CTA护理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CTA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cta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3月份到2012年3月份收治的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头颅扫面以及cta检查,并落实cta检查前后的护理措施。
结果:患者经过cta检查以及准确诊断,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
结论:经过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 检查前后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cta 护理分析【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79-0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颅内血管先天性动脉瘤、动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等的影响,导致患者的血管破裂,从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而言,尽早地对其病因进行确定,并采取有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
在目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多层螺旋ct也开始不断得到发展,cta技术开展逐渐应用到颅脑、颈部及四肢的检查。
在cta检查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康复出院[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3月份到2012年3月份收治的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范围为42岁到80岁,平均年龄为57岁。
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出现头痛并间歇加强,其中27例患者伴随有一过性意识障碍,有8例患者伴随有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所有患者经过头颅ct扫描,结果显示脑池内高密度铸型或脑沟裂内线状高密度影、条带状高密度影。
有18例患者经过ct 检查结果显示为出血破入脑室,有7例患者存在脑实质血肿。
1.2 检查仪器和检查方法。
ct设备主要采用西门子16排ct机,采用ulrich medical德国高压注射器,造影剂使用非离子造影剂碘帕醇,成人注射1.5-1.8ml/kg,速度4ml/s,注射方法采用肘前静脉团注法。
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脑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
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脑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脑动脉瘤是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发病后致死、致残率极高,亦是引起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它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尤为重要。
随着16、64及以上多层螺旋CT的飞速发展,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angiograghy. 3D-CTA)凭借其无创、检查快速、方便、经济等优点能较好诊断脑动脉瘤,使其检出率明显增加。
日前,3D-CTA作为相对无创的检查方法,在脑动脉瘤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已成为诊断脑动脉瘤的常用方法。
该文将综述3D-CTA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研究进展1 脑动脉瘤的概述脑动脉瘤的定义为--脑动脉的局部异常扩张,同时伴有管壁变薄。
以往认为其发生主要由管壁先天性缺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引起,而有学者则认为,血流动力学因素(如血流剪切力动脉压力和搏动)均参与脑动脉瘤发生过程。
脑动脉瘤首次发生破裂出血后即约有8%-32%患者死亡,1年内残死率在60%以上,2年内残死率在85%以上。
早期诊断和治疗脑动脉瘤成为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2 3D-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2. 1 3D-CTA简介CTA是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通过螺旋CT连续薄层扫描,将所得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重建脑血管及其颅骨结构的三维立体影像,从而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方法。
1980年Axel等首先提出CTA,由于当时CT设备扫描速度的原因,CTA只能显示局部小范围的血管影像。
随着CT设备的发展,16层、64层及以上的螺旋CT应用于临床,使CTA技术用于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结构成为可能。
而近些年在多层螺旋CT基础上又开发出了新型的后处理技术:数字3D-CTA(DSCTA),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获取空间数据相同的平扫和增强扫描2个序列数据,用工作站上常用工具软件进行像素对像素的减影,得到一组去骨(减影)原始数据,再用这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得到DSCTA 图像,进一步提高了颅底区域动脉瘤的检出率和瘤体特征观察。
CTA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
关 键 词 : 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 血 管造 影 术 ; 体层 摄 影术 ; x 线计 算机
中图 分 类 号 : R 4 . 5 733 文献标识码 : B
Th t d f CT g o r p y Re o sr c i n Te hn q e eSu yo An i g a h c n t u to c i u s i i l g c lDi g o i f S b r c n i e o r g n Eto o i a a n ss o u a a h o d H m r ha e
摘 要 : 目的 : 讨 多种 C A后 处理技 术联 合 应 用对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病 因诊 断 的价 值 。方 法 : 探 T
搜 集 本 院 成 功 完成 6 4层 螺 旋 C 数 字 减 影 C A 检 查 并 得 到 DS 证 实 的 自发 性 蛛 网 膜 下 腔 出 血 患 者 T T A 4 2例 , T 原 始 资 料 在 工 作 站 运 用 多 种 后 处 理 技 术 (包 括 VR、 P、 R 和 V ) 析 , 讨 各 种 后 处 理 C A MI MP A 分 探 技 术 对 不 同血 管 性 病 变 的 诊 断 价 值 。 结 果 : 种 C A 后 处 理 技 术 联 合 应 用 对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病 因诊 多 T
n i e rh g r n e we t6 — o mu t e to od h mo a e we e u d r n 4 -r w li ci n CT n ig a y a d d fe e n ig a h e o ・ s a go r ph n i r ntCT a g o r p y r c n-
GUO u —l Ye i n, L U o—r i I Gu u , ZHENG We n— bn,e l i ta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对其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逐年增多,采用影象手段对冠心病的诊断及支架置入术后的评价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尽管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支架置入术后的评价,但由于其有创性费用高,患者难于接受,所以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或少创的影象检查方法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后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7.4~2009.8月,40例(其中包括21例自愿者,14本院疑诊冠心病患者,5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其中2例自愿者在一周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SCA),5例冠心病患者2周内行SCA检查,(男22例,女18例,年龄32-68岁).安静时心率在70次/分的25例在CT检查前0.5~1小时口服倍他乐克50mg,本组心率均控制在50~70次/分,均为窦性心率,率齐。
1.2CT扫描技术采用美国GE公司的MSCT机及Aw4.2工作站进行图象后处理.首先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进行低剂量的冠状动脉平扫,扫描参数为:准直器宽度:20 mm×20mm,床进动(feed/rot)27.5mm,螺距(pitch)0.275,重建层厚0.625mm,球管的电压及电流140 kv,370mas,每层扫描时间0.6 s,然后在主动脉根部层面任选一层面进行小剂量实验,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3.5ml/s注射速度,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15ml,延迟10s后,在所选层面进行12次扫描,间隔为2秒,CT扫描要求患者在正常吸气后屏气,层厚10mm,然后在降主动脉层面选择一个感兴趣区并测量其时间一密度曲线,计算出最佳延迟扫描时间,后以相同流率经肘静脉注入80-85ml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成像情况,扫描参数:选择1.25s螺旋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分段(segment,或在心率65-70次/分时采用burst采集方式),层厚1.25mm,螺距(PITCH)1.375,dfov25,矩阵512×512,球管电压及电流140KV,400MAS。
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中
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价探究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方法:从我院中抽选66例来我院接受诊断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中心,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诊断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结果。
结果:经手术治疗检查后确证66例患者均为颅内动脉瘤,共检查出74个病灶,经过3D-CTA诊断后66例患者中共发现颅内动脉瘤体数为66个,而3D-DSA检查后共发现68个病灶处,其漏诊率分别是10.81%、8.11%,两组差异无明显区别,研究无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检查,选用3D-DSA的检出率略高于3D-CTA,但两种检查方式均可以作为该病的诊断筛查方法,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性参考数据。
【关键词】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颅内动脉瘤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各种原因所致动脉瘤发生损毁,进而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最明显的症状是头痛、呕吐以及视力下降等。
诱发此病产生的病因与先天遗传、动脉硬化、感染、外伤等因素先关,其临床死亡率较高,临床需及早诊断、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效果[1]。
针对此病临床所采取的诊断方式有CT血管造影、3D-CTA、3D-DSA等,不同的检查方式产生的检查结果不同,本文将对我院收治的66例患者行3D-CTA与3D-DSA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各自的检查效果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阶段为2017年9月~201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本研究调查主体,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3D-CTA和3D-DSA进行诊断检查,接收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23~72岁,平均(49.22±3.84)岁,Hunt-Hess分级,I级17例,II级22例,III级12例,IV级10例,V级5例。
3D-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3 。1 患者 3 —T 6例 3例 DC A和 D A检 查 均 未 发 现 动 S 脉瘤 。3 —T D CA发 现 7 例 8 动 脉 瘤 , 5 6个 漏诊 多 发 动
・
--—
—
20 0 9年 3 月
第 1 3卷
第 3
4 7 ・— 0 — — —
文章编号 :(7 27 20 )3 47 0 l )—48 (090 —0O — 3 X
3 .T D C A在 急 性 破裂 颅 内动脉 瘤诊 治 中的应 用
刘 兵 胡国章 姜 , , 军 , 冰 罗 祺卜 吴 ,
所有患者均行 3 T D CA和 D A检查, 中 6 例 S 其 2 在 出血后 7h内完 成 3 .T 2 DC A检查 ,2例在 3 —T l DC A 之前 行 D A检 查 , 6例 在 3 .T 之 后 行 D A检 S 6 DC A S
查 ,9例患者 动脉瘤 夹闭术 后行 3 -T 1 D CA检查 。
CTA在破裂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脉瘤并成功夹 闭。结论
C A对破裂脑动脉瘤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 T 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 关键词 】 C A; T 脑动脉瘤
【 中图分类号 】 R 5. 【 6 11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2 70 21 )2 040 6 - 7 (02 0- 7- 77 0 2
Cl c lv l fCTA n he t e t n fr t e n r c a i la ur m s i a a ue o ni i t r a me t o up ur d i t a r n a ne ys WANG Xi o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j n Z A i , IN J — , e a.D p r etfN uougr , in cegP ol’ H si l u , H NGXn BA i y ,t 1 eat n o er re Xa ghn e e s opt , eD m s y p a
射器 经前 臂 静 脉 注 射 碘 帕 醇 ( 7 g/0 1 , 30m I10m ) 以
4 0~ . ls 度 注射 10 ml延 迟 时 间 为 4 S . 5 0m/ 速 0 , 。 用 S noC y g T工 作站 将 C A扫 描获 取 的原始 数 据 三 T 维重 建 , 在 N uo S 中除 去颅 底 骨 质 , 并 erD A 剪影 出脑 内血管 , 后 在 IS ae4 C 然 n p c-D T中旋 转 图 象 , 步 剔 逐 除外周无 用血 管 , 寻找 最 佳 角 度显 示 动 脉 瘤 和瘤 颈 及 动脉瘤 和载 瘤 动 脉关 系 , 模 拟 手 术 入路 。以 手 并 术 中观察 所见 为标 准 , 估 C A对 疑是 动 脉瘤 的 自 评 T
3D—CTA在颅内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n e
床应用 价值
一
。
d e r in g
‘
VR MIP
) 和 最 大 强 度 投 影 法 ( ) 分别重建
。
m a x
im
u m
in te
n s
ity
、
对象 与方 法
p
r o
j
e c
tio n
,
1
一 .
般 资料 我 院
:
2004
年
8
月至
,
2006
年
11
月对 收治 的
,
二 1
、
.
、
结果
:
32
例神 经 外 科 患 者 进 行 了
,
平 扫 以确定病种 及 扫描范 围
造影 剂用 高压 注射泵 经 套管针
.
理 技 术也 显 著提 高
e e
—
。
现 报 告 我 科 以 螺 旋 CT 三 维 血 管 成 像
p
u te r
由肘 前 静 脉 注 入 速 度
,
2
.
5
~
3 0
m
l /s
,
总量
80
—
12 0
m
l
,
d im
e n s
io
n a
l
c o m
2 .颅外脑 血管 病 : 颈动 脉狭窄 2例 C A显示 了狭 窄 部 T 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 足 2例 , T C A可见椎 动脉 钙化 斑继 发
狭窄 。
于颅底肿瘤的术前 评估 。对毗 邻静脉窦 的脑 膜瘤 , T C A可 了
解肿瘤侵犯静 脉窦的程度 , 但延 迟时 间需 4 , 0 s又称 为 C T静 脉造影。本组共行 4例 , 其结 果被 手术证 实 。C A可在 后处 T 理期对图像进 行三维旋转 , 可获最佳观察 视角 J 。 可靠性高 :T C A对脑血管病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本组 1 7 例, 结果与手术完全吻合 , 确率达 10 。C A对颈动 脉狭 准 0% T 窄及脑 动静脉 畸形亦有较高 的准确性 。C A提供 的所有肿瘤 T 病例 的影像学 资料均被手术所证实 。 2 T .C A的缺点及 临床应用 限制 : T C A最 大的缺点是 其不 能显示脑循环 由动 脉至静 脉 的动态变化 过程 … , 只能获得 某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
于对患者病情做出预后判断。Harbaugh〔6〕认为在某些情况下, 脑血管 CTA 可替代动脉造影,还可作为脑血管疾病的筛选方 法,尤其适用于不能做动脉造影的患者。但 CTA 对脑动脉瘤 仍存在不敏感的因素。
16 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
朱兆兴 王 丽 段飞雪 宋宪仁 吕文涛 陈 刚 王 强 段凤霞 ( 酒钢( 集团) 公司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关键词〕 16 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 CTA) ;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45.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2)07-1520-02;doi: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07. 102
·1521·
准测量的情 况,譬 如 破 口 的 大 小、破 口 与 血 管 之 间 的 距 离 等, MPR 具有独特优点。但是 MPR 同时也具有局限性,该检查技 术缺乏整体性,对于血管的三维立体构型无法清楚展示地〔1,2〕。 CPR 是 MPR 技术中一个较为特殊的成像类型,对于走形弯曲 的血管,CPR 可以将其从一个平面完整地显示出来,血管内部 譬如管腔的结构,在 CPR 成像下可以清晰观察〔3〕。VR 所显示 的图像近乎于解剖所见,对疾病的范围和血管表面的状况可以 一目了然地进行观察,该检查技术还可以任意角度旋转,从较 多的方面检查内膜片。对于主动脉与其周围紧邻组织和血管 的位置关系能够很好地显示。但是对于显示内膜破口的精准 位置,VR 具有局限性〔4〕。
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的临床应用
而异 , 种 后 处 理 技 术 的 熟练 掌 握 等 问题 。我 们 深 信 , 各 随着 计 算 机 软 件 的发 展 新 的 后 处 理 技 术 的 出 现 , 多 问 题 会 得 到解 许
1 2 方 法 .
用 美 国GE公 司L g tpe 1 排 螺 旋 C 扫 描 机 , TA 后 ihs ed 6 T C
受 到 大 家 的 重 视 。 组 研 究 结 果 表 明MS T 在 显 示 大 脑 前 、 本 C A 中 、 动 脉 , 内 动 脉 颅 内段 , 现 血 管 发 育 异 常 、 脉 瘤 、 后 颈 发 动 动 脉狭窄、 塞 , 闭 动静 脉 畸形 等 方 面可 与 DS 媲 美 , 也存 在 着 A 但 颅 底 骨骼 对 颈 内动 脉 交 叉 池 段 、 膝 段 的影 响 , 前 动脉 瘤 内血 栓
旋C 血管 造 影 能显 示 颅 内主 支 血管 , 显 示 异 常 血 管 的类 型 、 向 、 置 、 小 。 论 1 T 能 走 位 大 结 6排 螺 旋 C A 是 一 种 无 刨 检 查 方 法 , 作 为 脑 T 可
血管 疾 病 病 因 的筛 选 。
关键 词 : 血 管 ;6排 螺 旋 C 脑 血 管 造 影 脑 1 T; 中 图分 类 号 : 4 文 献 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6 22 3 ( 0 7 0-0 50 R4 5 B 1 7 —6 8 2 0 ) 10 5-2
维普资讯
第 5 第1 卷 期
20 0 7年 3月
延 安 大 学 学 报 ( 学科 学 版 ) 医
J u n l fYa a i e s y M e c ) o r a o n n Un v r i ( d S i t
Vo1 5 N o. . 1 M a . 007 r2
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胸部扫描诊断肺结核的价值
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胸部扫描诊断肺结核的价值16排螺旋CT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
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16排螺旋CT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肺结核的诊断中,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胸部扫描都有其价值。
本文将针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16排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2. 16排螺旋CT的快速成像相较于传统X线片,16排螺旋CT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扫描和成像,对于病情急剧变化或需要快速确诊的情况,可以提供更及时的影像学支持,有助于及时处理和治疗。
3. 16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功能通过16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功能,可以更全面地观察肺部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肺结核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
4. 16排螺旋CT对于结核病灶的敏感性与X线片相比,16排螺旋CT能够更好地显示肺内小的结核病灶,甚至可以检出一颗5mm的结核病灶,因此可以在早期诊断肺结核时发挥重要作用。
5. 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进步随着技术的发展,低剂量CT扫描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
通过降低辐射剂量,低剂量CT扫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影响,对于需要频繁复查或者年轻患者来说,低剂量CT扫描更安全。
二、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比较2. 诊断准确性一般来说,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肺结核的诊断准确性上并无明显差异。
因为它们所采用的成像原理和技术都一样,都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结构和病变。
3. 适用人群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适用于病情复杂或需要更详细观察的情况,而低剂量胸部CT扫描更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肺结核筛查和诊断。
4. 成本低剂量CT扫描相对来说成本更低,适用于公共卫生机构或对成本要求较高的医疗场所,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影像学支持。
三、结语无论是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还是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肺结核的诊断中都有其价值。
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更详细观察的情况,可以选择16排螺旋CT常规剂量进行检查,它能够提供更清晰、更全面的影像学支持;而对于普通情况下的筛查和诊断,低剂量胸部CT扫描则更为便于操作和更经济实惠。
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2 1 C A 检 查 结果 本 组 6 . T 8例 患者 经 C A 检查 T 发现 动 脉瘤 4 例 , 静脉 畸 形 ( 5 动 AVM ) 6例 , 动脉 狭
窄 4例 , 性 1 阴 3例 。4 5例 患 者 检 出 动 脉 瘤 共 5 O 个 。分 布 : 内一 交 通 动 脉 2 颈 后 1个 , 交 通 动 脉 1 前 6
【 图分 类 号 】 R7 3 3 中 4.5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1 1 7— 10 2 0 )50 5—3 文 6 35 1 (0 9 0—0 30
自发性 蛛 网膜 下 腔 出 血 ( AH) 出血 性 脑 血 S 是
描 , 描参 数 为 : 扫 高质 量 ( HQ) 描 , 1 2的螺 距 , 扫 P. x
中 国实 用 神经 疾 病 杂 志 20 年 3月第 l 09 2卷第 5 期
Chn s o ra o rcia Nev u sae r2 0 , 11 . ieeJ un l f at l ro sDi ssMa. 0 9 Vo. 2No 5 P c e
・ 5 ・ 3
・
诊 治 体 验 ・
位 片 。C TA 结果 与 D A 结果 采 用双 盲法 进 行 统计 S 分析 。 1 3 统 计学 分析 以 D A 作 为金 标 准 , 别 统 计 . S 分 C A 的灵 敏度 、 异 度 、 T 特 准确 度 。对 两 组 间差 别 的 比较 采 用 。 验 。 检
2 结 果
早期 病 因诊 断上 逐 渐 体 现 出 其 准 确 率 高 , 全 性 好 安 的优势 。为 了 比较这 两 种方 法 的各 自优缺 点 , 6 对 8
16排螺旋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图 2
16排螺旋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CT室李世长我院16排螺旋CT的性能已经获得了临床的认可,它实现了短时间薄层大范围的图像采集,可以大大减少病变的漏诊和误诊率。
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成为常规,更加方便了诊断。
(图像一机器)突出特点如下:1、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
2、范围扩大可以一次屏气完成胸腹部及腰椎联合检查。
3、速度加快比普通螺旋CT扫描速度快4~8倍,以往一个部位检查约需几分钟,而16排螺旋CT在数秒即可完成全身扫描。
4、曲面重建及三维成像曲面重建是将弯曲的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解剖结构经追踪后显示在同一平面上,曲面重建和三维成像对局部解剖和病变的显示更加直观。
16排螺旋CT可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主要如下:1、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应用普遍,对颅内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畸形、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等病诊断效果好。
16排螺旋CT可以成功地实现脑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瘤颈形态和载瘤动脉,并能够进行精确的容积计算;可直观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畸形的血管团等等。
2 、颌面部及颈部疾病的应用对眶内占位病变、鼻窦癌、鼻窦炎、急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听骨破坏、以及鼻咽癌、甲状腺肿瘤的早期发现等。
16排螺旋CT 对椎动脉CT造影(CTA),能够正确判断血管壁有无钙化、狭窄及动脉瘤等。
3 、呼吸系统的应用诊断价值非常大,随着高分辨率CT的应用,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肺内间质、实质性病变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显示。
通常采用造影增强扫描以明确纵隔和肺门有无肿块或淋巴结增大、支气管有无狭窄或阻塞,对原发和转移性纵隔肿瘤、淋巴结结核、中心型肺癌等的诊断,均有很大价值。
多层螺旋CT(MSCT)全肺扫描获得的薄层容积数据可使每位受检查者获得仿真支气管镜检查。
4 、消化系统的应用主要用于肝、胆、胰、脾疾病诊断。
尤其是占位性病变、炎症性和外伤性病变等。
3D-CTA与3D-DSA检查诊断破裂脑动脉瘤的价值比较
3D-CTA与3D-DSA检查诊断破裂脑动脉瘤的价值比较发布时间:2021-01-18T02:44:04.237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8期作者:张家成金立德(通讯作者)[导读] 临床上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该病病情严重,致死率高,因此应及时的诊治。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32)【摘要】目的:比较3D-CTA与3D-DSA两种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在诊断破裂脑动脉瘤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60例,分别进行3D-CTA和3D-DSA检查,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
结果:行3D-CTA检查共发现动脉瘤63个,行3D-DSA检查共发现动脉瘤64个,两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行介入治疗后,栓塞程度0级有58个,1级有6个。
结论:3D-CTA这种检查对患者的创伤小,价钱便宜,操作更加方便简单,是一种首选的检查方式;3D-DSA对动脉瘤穿支血管和颈内动脉瘤的显示情况要优于3D-CTA,这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可以相互配合,在破裂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3D-CTA;3D-DSA;破裂脑动脉瘤;价值【中图分类号】R8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8-0028-02 Comparison of the value of 3D-CTA and 3D-DSA i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 Zhang Jiacheng,Jin Lide(Corresponding author).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Yunnan 65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alue of 3D-CTA and 3D-DSA in the diagnosis of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for 3D-CTA and 3D-DSA respectively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Results There were 63 aneurysms detected by 3d-cta and 64 aneurysms detected by 3d-dsa.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P>0.05).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58 patients had grade 0 embolism and 6 patients had grade 1 embolism. Conclusion 3D-CTA is a preferred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less trauma, less cost, more convenient and simple operation. 3D-DSA is better than 3D-CTA in the display of aneurysmal perforating vessels and internal cervical aneurysms. Thes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can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play a common role in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Key words】3D-CTA;3D-DSA;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Value 临床上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该病病情严重,致死率高,因此应及时的诊治。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张绍伟李树金陈秀娟谢颖李笑琴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4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
结果:动脉瘤16例,动静脉畸形9例,动脉狭窄4例(右大脑前动脉狭窄3例,双侧大脑后动脉1例),先天发育异常(胎胚性大脑后动脉)11例,40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并且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同时清晰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CTA)具有安全、快速、无创、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脑血管病变;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 R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4-0041-03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具有无创伤性、扫描层厚薄、多方位及任意角度显示以及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等优点,在诊断脑血管病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9月-2012年7月进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4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旨在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0例脑出血病变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7~73岁,平均(45.2±12.3)岁。
22例以脑出血就诊,18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就诊。
临床表现:头昏、头痛、恶心、视物模糊、肢体乏力,动眼神经麻痹、突发意识障碍、癫痫等症状。
颅脑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病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附56例报告)
颅脑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病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附
56例报告)
魏晨斌;刘宇清;陈忠仪;周硕;陈国宝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7(29)5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诊病因诊断中的价值与优势.方法对56例SAH患者的CTA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和分析.结果 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DSA检查及手术所见完全吻合,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CTA安全、准确、快捷、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2D-DSA作为脑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直接指导外科急诊手术;而DSA可作为辅助方式,选择性进行介入治疗;CTA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魏晨斌;刘宇清;陈忠仪;周硕;陈国宝
【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350001;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350001;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350001;福建省立医院放射科,350001;福建省立医院放射
科,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5
【相关文献】
1.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学的应用 [J], 陈哲萌;黄菊明;王土兴
2.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学中的应用 [J], 张富生;王银霞
3.多层螺旋 CTA 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J], 罗英杰
4.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J], 冯志清;叶浩祥
5.头颅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J], 高永炳;龚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资料与 方法
11 一般 资料 . 自2 0 — 8 2 0 — 4 5 受检者 , 0 50—080 共 8 全部行 C A检查 , T 其中男性 2 例 , 4 女性 3 例 , 4 年龄 3 ~ 8 , 2 7 岁 平均 5 岁。 5
结果发现 阳性 4 例。4 阳性患者术前死亡。手术证实 4 例。阳性病 例中有 7 9 例 5 例同时进行 了 D A S 检查。阴性患者 中有 2 例
前交通 动脉瘤 1 个 占 3 . 后交通动脉瘤 2 个 占4 .%, 8 75 %, 0 1 7 大脑 中动脉瘤 l 个 占2 . O 08 %。
C A检查后又行 D A检查 。临床表现 : T S 头痛 、 吐2 例 ; 呕 9 头痛 、 吐伴意识 障碍 3 例 ; 呕 1 头痛伴动眼神经麻痹及视力障碍 5 ; 例 昏迷 4 例。H n分级 : 级 1 例 ; 级 3 例 ;级 l 例 ; 级 6 5 0 ut 1 8 2 1 3 5 4 例; 级 例。 1 数据采集方法 病历 采集用是 日本东芝 A al n1 螺旋 c . 2 q io 6 i T机 , 病人取仰 卧位 , 扫描 范围从 颅底至颅顶 , O 以 M线为基 线; 扫描参数 : 层厚 0 m, . a 螺距 1 m 扫描孔径 20c 扫描条 件 : 5 1n 4 m, 电压 10 10 v 电流 20 40 A。延迟时间 : 2~4k , 0~0m 运用造影
剂 自动跟踪技术或设置延迟时 间两种方法 , 一般延迟 时间为 1 2 。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 注射 , 72s 注射速度 3 —. ls . 4 m/ . 0 0
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 Vt a , ie2 分别采用容 积重现 ( R)最大密度投影 ( P 、 r V 、 MI) 多平面重现 ( R)仿真血管 内镜 ( V)彩色边 MP 、 N 、
法 可 重新 讨 论 。
[ 关键词 ] 自发性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 T血管造影 ; 内动脉瘤 C 颅
[ 中圈分 类号 ] 8 [ R1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8 54 (0 9 0 — 18 0 10 — 19 20 )2 0 0 — 2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因素 , 内动脉瘤破裂 出血 2 d 时内死亡率高达 5 %以上。因此 , 颅 4x 0 及 时、 准确 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以提 高治愈率 、 降低死亡率仍是 目前全球性的医疗保健课题…。近年来 , 随着多层螺旋 c T 的发展 , 扫描时 间的加快 , 层厚变薄 以及扫描数据的增 多使得后处理 图象的质量越来越精确 , 使之成为观察 血管病变 的首选 方法 , 尤其在颅 内动脉瘤的诊断上有其独特的价值。D A被视为诊断颅 内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 , S 但其有创伤大 、 风险高 、 易出现不 良反应等缺点 , 故是否将 D A作 为颅内动脉瘤疾病 的首选方法 , S 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 回顾性分析本 院 自2 0 — 8 2 0 — 4 0 5 0 ~ 0 80 年间5 例急性 自发性 蛛网膜下腔 出血的患者 , 8 入院后行 3 T DC A检查 , 根据诊 断结果及实际情 况有 4 例 5 行手术治疗 , 中有 7 C A、 S 其 例 T D A两项检查均做 。根据手术中的发现来分析 3 T DC A检查结果的准确度 , 分析其对手术 的指 导作用 , 并分析 3 T D C A与 D A的不同点. S
.Leabharlann 第 l 卷 第2 5 期
1 排螺旋 C 6 T的 3 T DC A 在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钟 锰
( 内蒙古民族大学 附属 医院神经外科 , 内蒙古 通辽 0 80 ) 2 0 0
[ 要] 摘 目的 : 讨 1 排螺 旋 C 探 6 T血 管造影 ( T 在 自发 性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AH) 因诊 断 中的作 C A) S 病
面阴影显示法 (S 等, S D) 并结合原始图象分析结果 。同时结合 D A的图象观察 。 S
[ 收稿 日期 ]0 8 1- 5 20 — 10 [ 作者简介] 钟锰(9 8 )男 , 17 一 , 内蒙古通辽人 , 院医师 。 住
1 08
2 结 果 CA T 发现 阳性病例 4 例 , 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证实有 4 个动脉瘤 ; 9 4 5 8 其中前 交通动脉瘤 1个 , 8 后交通动脉瘤 2 个 , 0 大脑 中动脉瘤 1 个 。其 中 C A、 S 0 T D A两项检查均做 的 7 中 ,T 例 C A发现动脉瘤 7 , S 个 D A发现 动脉瘤 7 。手术证实 的病例情况 : 个
用 。方法: C A诊 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 比, 对 T 综合评价 CT A的敏 感性与特异性 , 势和不足 。除 优
术前死亡患者、 T C A与DS A诊断为 阴性以外的患者全部经手术证实。C A的诊 断结果 由两名 以上放 T 射科 医生和神经外科 医生确 定。结果 : T C A发现阳性病例 4 例 ,5 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证 实有 4 个 9 4例 8 动脉 瘤 ; 中前 交通动脉瘤 1 个, 交通动脉瘤 2 个 , 其 8 后 O 大脑中动脉 瘤 1 个。其 中C A、 A两项检查 O T DS 均做 的7 中, T 例 C A发 现动脉瘤7 , S 个 D A发现动脉瘤 7 个。结论 :6 螺旋 C 1排 T进行 DS A检查 图象清 晰 , 断动脉瘤的敏感性 、 异性较 以往 文献报道有 明显提 高。DS 诊 特 A诊 断动脉瘤作为金标准的传统提
20 年 O 月 09 3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J un l f n e n oi ies yfr t n l is o r a o n r I Mo g l Unv ri i ai e a t o Na o t
~
Ma.0 9 r 0 2
Vo 1 No2 1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