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PPT (1)王文娟

合集下载

古诗四首 PPT课件

古诗四首  PPT课件

浑(hún) ——简直
胜(shēng)—— 能够承受
簪(zān )—— 一种束发的首饰
译文: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 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因为)感伤国 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 ,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头发早就百了,(因为忧国念家)变的越来越 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见课文注释)
根据诗的结构分析感知诗的主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首联: 自国己家走危上急仕,途勤,王抗元 铺
颔联:国家分裂,命运艰辛 垫
颈联:
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 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 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 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由 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和, 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家乡 闲住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到山阴 (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68岁, 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首诗中可以 明显看出这点。
此诗要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两个背景: 一个是唐王朝晚期的社会状况,一个是 《玉树后庭花》的历史典故中包含的寓意。 同时,对“商女”的理解普遍不正确,要 加以解释。
▲读准下面的字, 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抵( dǐ )—— 值得
兄弟姐妹们,我戴 上眼镜仔看你读书

部编版语文课件《古代诗歌四首》ppt精品课件1

部编版语文课件《古代诗歌四首》ppt精品课件1

拓展延伸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Leabharlann 何时照我还?比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 乡愁是一方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 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 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4、“断肠人”指什么样的人?

王文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精品课展示20160513

王文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精品课展示20160513

你还知道岑参在什么背景下写了这首诗?
•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
•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 常清的判官。 • 前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 岑参便即兴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
小结内容及情感
1、本诗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咏雪(景) 送别(情)
2、描写了怎样的边塞环境?
奇丽 苦寒 雄浑壮阔
3、烘托了诗人怎样情感?
依依惜别之情 , 豪迈气概 和 壮烈情怀
写雪景衬别情,这种表现手法称为:
•以景衬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天寒 → 情暖
练习巩固
1.这首诗作者 岑参 , 唐 代诗人,他和 高适 并举 ,同为 边塞 诗派的代表诗人 2.请写出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活 动 一 : 读 景 语 明 情 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qīn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hà n lá n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既 是 边 塞 诗
岑参
cén shēn
如何阅读一首古诗?
• 教你一招:诗歌鉴赏“四看”
•一看题目明对象 •二看作者明风范 •三看景语明情语 •四看尾句悟主旨
一、解题识诗(一看题目识对象)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解题:从诗题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赛一赛:看看谁看到的信息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 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 近处坐落着几户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 思家怀乡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 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 看到将要回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驾在溪流上的小桥, 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 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 来,肝肠寸断。
研学再问
朗读诗歌,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主旨
本诗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停舟 北固山下所见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积极 乐观的态度,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导学追问
1.“小桥流水人家”在曲中有何作用?
2.从这首小令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赏析】①以乐景写哀情;小桥流水处有人家,作 者却骑着瘦马独自在古道上前行;通过对比,反衬 出作者漂泊异乡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②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浪迹天涯、漂泊无定的悲苦;
落魄文人的失意、痛苦、悲凉、孤独。
自学初问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 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 富,善用夸张,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 谐多变,具有独特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 峰 ,与杜甫并称“李杜 ”。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天宝(唐
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2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 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扬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 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 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23
} 杨花 漂泊无定
子规 不如归去
写景 离愁别绪
明月 陪伴友人 } 抒情 关怀、思念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24
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正确顺序(1)(4)(3)(2)
35
柴扉工作室
36
笔,与下面的三
句相映照,起到
强烈的反衬作用。
31
断夕古 肠阳道 人西西 在下风 天,瘦 涯马 。。
“夕阳西下”进一步 点明时间;“断肠 人在天涯”是点晴 之笔,点明了人 物,道出了游子的 情怀:孤寂愁苦的 思乡之情!
32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秋 思
14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音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 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 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挂着。
• 元曲
杂剧

【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代诗歌四首》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2019年秋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代诗歌四首》ppt教学课件
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 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 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 民的苦难生活。
4
写作背景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 十二年(207)秋。公 元207年,曹操亲率大 军北上。追歼袁绍残 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统一 了北方。诗人登临碣 石山,登高望海,留 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 名篇。
28
感悟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 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 标去,一路上要经过武溪、巫溪、 酉溪、沅溪和辰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 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一直 走到那夜郎以西!
29
前两句: 渲染了气氛:黯淡、凄楚 描画了前路:遥远、险恶
显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同 情
30
后两句 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 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 意。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 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 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 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 “江春”一语作铺垫。
18
名句赏析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9
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 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 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 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10
初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 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 述原因。

部编版教材语文《古代诗歌四首》PPT教学课件1

部编版教材语文《古代诗歌四首》PPT教学课件1

小桥流水人家
(别人的生活)
一家团圆 温馨
游子孤苦寂寞的心情 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侧面描写
直抒胸臆
夕阳,点明时 间,与“昏” 断呼肠应,。形容极度悲伤。
天涯,指天边,极远的 地方。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 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断肠,点睛之笔,点 明全文的感情基调。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 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 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他在羁旅途中 所作。
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
还在天涯飘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 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 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 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面 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 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 怎么能回得了呢?过了小桥,叩那家的门,骑 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在那荒凉的古 道上颠簸。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然在天涯飘 泊,飘泊……
2、这首小令哪句最能直观地反映这一情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细读:
清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
语”。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这首小令中都写了哪些景致?选
出对你感触最深的景致,采用“读

一句使我感触最深,因为
”的句式谈谈自己的感受。
细细品味: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首句写旅 人眼中所见。 苍老干枯的树 上,缠绕着苍 老干枯的藤。 黄昏时的乌鸦 哀鸣着,寻找 着自己的窝巢。
当堂检测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小令 。天 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散曲的 题目 。

《古代诗歌四首》部编版语文优秀课件1

《古代诗歌四首》部编版语文优秀课件1

落枝干的老树上, 一只乌鸦站在枝头 孤独的哀鸣。忽儿 路过一架小桥,听 到桥下潺潺的水声, 又望见人家已是炊 烟袅袅,我不禁愁 已断肠,望天长叹, “身在天涯,我的 家到底在哪里?!”
抓意象
赏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
枯,枯萎。
老,光秃秃的。 昏鸦,黄昏时的 乌鸦。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古老荒 凉的道路。 西风,指秋风。
秋词(其一) 刘禹锡
意象: 鹤 云 晴空(碧霄)
意境: 明丽 生机盎然
感情: 爱秋 愈挫愈奋
课外阅读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 歌四首 》之《 天净沙 秋思》 课件( 28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 歌四首 》之《 天净沙 秋思》 课件( 28张)

2.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 势越来 越明显 ,不少 诗歌批 评为了 应酬需 要,违 心而作 ,学术 含量可 疑,甚 至堕落 为诗人 小圈子 里击鼓 传花的 游戏道 具。这 类批评 对诗歌 创作来 说类同 饮鸩止 渴,还 不如索 性没有 的好。

3.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 演“皇 帝的新 衣”闹 剧。这 些批评 牵强附 会、肆 意升华 ,外延 无限扩 张,乃 至另起 炉灶, 使批评 成为原 创式的 畅想, 早已失 去了与 原作品 的联系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 歌四首 》之《 天净沙 秋思》 课件( 28张)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 歌四首 》之《 天净沙 秋思》 课件( 28张)

1.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 批评如 同灯光 ,指引 着作品 从暗处 走向前 台。近 些年的 诗歌批 评中, 不乏这 样的经 典或中 肯之作 。

主题阅读群文阅读《词四首》+《望江南》教读引领课说课课件(九下第三单元12课)王文娟

主题阅读群文阅读《词四首》+《望江南》教读引领课说课课件(九下第三单元12课)王文娟
本节课都有了“一得”。 2、内容及时间把握稍有不妥。 3、忘记了呈现黑板板书了。
1+N主题阅读、一课一得
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
麒麟区七中 王文娟 2020.4.14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12课 教读引领课说课课件
《词四首》+《望江南》
麒麟区七中 王文娟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重点难点
5 教法学法 6 教学过程 7 板书设计 8 课后反思
1 教材分析
课标与本课的关系
教材与本课的关系
主题学习配套教材与本课的关系
教材分析 课标与本课的关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2020《云南省初中学业 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对 “古诗词阅读”作出的考试 内容要求:初步理解古诗词 的内容、情感、语言形式, 能对古诗词的内容、思想、 情感、意象作简要的鉴赏评 价。
过 比较异同,明辨豪放婉约 5分钟

小结及作业布置
2分钟
导入必须紧扣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不 能仅仅是吸引眼球。
对武汉表情达意的方式难道只能喊加油!
青山一道同风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天若有情天亦老,豪放婉约总关情!
诗言志,词传情!!
教学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理念我做了配 套的微课作为学生学习的支 架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能力。
了解古代诗词常见的抒 情手法,理解豪放词与 婉约词的区别。
5 教法学法
教法
教读引领,整合教材,设计“一 课”,实现主题阅读。
学法 自主阅读,实现“一得”,得意、
得言、得法。
5 教法学法设计理念
1+N”主题阅读理念
“一课一得”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1+N”主题阅读理念, “一课一得”教学设计。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背读方法:
明确作者思路, 大声朗读背诵
总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分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旨: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 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 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 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唯有那匹衰 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 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 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 ,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 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 要投宿在何处呢?独自承受漫漫长夜,怎能 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这些诗原本 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 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 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 称“乐府诗”。《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 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 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 联系。
布》《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天 门山》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 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 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 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 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 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词四首》+《望江南》群文阅读说课稿(九下第三单元12课)王文娟

《词四首》+《望江南》群文阅读说课稿(九下第三单元12课)王文娟

部编版九下第三单元12课教读引领课《词四首》+《望江南》说课稿麒麟区七中王文娟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词四首》+《望江南》,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1、课标与本课的关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2020《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阅读”作出的考试内容要求:初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情感、语言形式,能对古诗词的内容、思想、情感、意象作简要的鉴赏评价。

本课教学设计将严格按照此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2、教材与本课的关系: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单元的主题词可以概括成:选择与坚守。

本单元所选古诗文,或论述人生理性的抉择,如《鱼我所欲也》;或叙述不畏强暴的故事,如《唐雎不辱使命》;或描述少年求学的艰辛,如《送东阳马生序》;或抒发不同时代词人的壮志豪情,12课四首词都蕴含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渔家傲·秋思》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苏轼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这四首词都是豪放词,都抒发爱国豪情。

3、主题阅读推荐教材和本课的关系《望江南》是语文主题学习九年级第三单元推荐的配套篇目。

为了让学生理解豪放、婉约的不同风格,所以选用了这首婉约词。

学习这五首词不仅要让学生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还要让学生在赏读的基础上掌握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梦抒情的手法。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5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 尽致,是借助什么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 世称为“诗仙”,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 川江油)。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 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 丽绚烂的色彩,他的诗歌是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 高峰。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4.古代诗歌四首
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朗读 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重点)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 交融的特点。(重难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 诗。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写大 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 的博大胸怀。
三、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
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 ,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那种勃勃英姿。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 开,写登山所见。
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一 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语速要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 悲伤时,语速要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 好地表情达意。语气语调,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陈述、疑问和 感叹句的作用,灵活处理。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6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6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注】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4 . 画 线 句 展 示 了 一 幅 ___风__和__日__丽___ 、 ____和__煦__明_媚__(_或__:_春__意__盎__然__) _ __(_意__思__对_即__可__)__的美丽画面。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这里 的“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秋是悲凉的,而在曹操的眼里却充满了生机,为什么? 因为曹操北征乌桓刚刚打了胜仗,内心充满了喜悦,对未来统一中 原、建功立业充满了信心,也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的妙处。
运用夸张和互文的修辞方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以“观” 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 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 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 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
情境导入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 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文人 墨客多以诗词歌赋来传情达意,如曹操东临碣 石,尽情抒发家国大志;李白大笔一挥,写下 对友人的惋惜与慰藉;王湾于青山绿水间抒 发思乡之情;马致远在夕阳西下时,吟唱出令人哀愁的曲调。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从这四首诗里去感受古诗的魅力吧。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的意思是贬官,诗 中用“_杨__花___”“___子__规”两个意象点明了暮春时令,营造了悲凉、感伤的

《古诗诗歌四首》PPT课件

《古诗诗歌四首》PPT课件

研讨归纳欣赏诗歌一般的方法
抓诗眼
寻景物 (根据“诗眼”,寻读诗歌 中的景 物,想像诗中画面)
悟诗情 (根据诗中的景物,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
情感,与诗人同悲共喜。)
天净沙·秋思
抓诗眼 秋思
寻景物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悟诗情 惆怅、思乡
什么是意境?
包括意和境。
意指作家主观的意志或情意。 境指客观的自然和社会生活。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 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 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 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
意境就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客 观图景和作家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思 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 境界。
感谢 载
登高望海,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
王湾,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
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考中 进士,授荥阳县主簿、转洛阳。
(五言律诗) 次:停留。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北面。三面临江,与 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分为两大类。
唐人把产生于唐朝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 古体诗,唐朝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什么?诗眼是哪个字? 目的:观沧海 诗眼: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的处境哀愁. 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呢. 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 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 啊。
赏析
1.标题中“风雨”的含义。
①指自然界的风雨;②南宋王朝在风雨中 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
2.哪几个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用自己的 话说说作者当时的处境如何?
释题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
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 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 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 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 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 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理解诗意,体会主旨
年老力衰,只能僵直地躺在偏僻的山村,不为自
感悟:(课后思考四)
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 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南宋朝廷 行将覆亡,文天祥的人生之路也到了尽 头。但他在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之后, 得出的结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字里行间透出的凛然正 气,令人肃然起敬。文天祥的民族气节 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为祖国 建功立业。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 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 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军击败后,他的惶恐心 情正与惶恐滩的地名暗合。在他被俘后押经 零丁洋时,孤苦伶仃的感觉又与地名暗合。 天然巧合加上诗人的艺术构思,创造出这样 神奇的一联绝对。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词是最能表达情怀的一种文 学样式。它往往借助写景来创造意 境,让读者在意境中体验妙不可言 的生活乐趣,受到作者的感染而产 生情感上的冲动,原因就在于:一 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物皆情物。 接触了这四首古诗之后,你能 说说它们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情?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过零丁洋》是 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的 第二年途经零丁洋时 所作。诗中概括了国 破家亡的残酷现实, 抒发了极端悲痛的感 情,表现了在强敌面 前视死如归的精神。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做官 开始,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 了四年。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 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 兵勤王抗金。
“僵卧孤村”四个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 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
3.面对这样的处境诗人态度如何?他有何愿望?
诗人“不自哀”(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 “尚思为国轮台”(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 防)。
4.诗人为国家守卫边防的愿望实现了吗?从 哪里可看出来?
作者的愿望无法实现,从“铁马冰 河入梦来”可看出来。 “铁马冰河”是“戍轮台”的传神写照。 这种场景如今只能在梦中实现,给烈士暮年 增添了几分悲怆的色彩。
5. 现实和梦想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通过“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联系起来。 “风吹雨”三字照应了诗题,又引出了下 一句。
诗人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 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最后两句将风雨与战争联系起来。风 雨与战争之间本来并无必然联系,但因为 实现祖国统一是陆游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 所以一场突然而起的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 思,在他听来,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 马蹄声是很相似的。
总结全诗
这首诗前两句写现实,后两句写梦境。 全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 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满腔 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来荡气回 肠。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介绍:
如何学习诗歌?

第一招

多读
——读出诗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国都。
城:这里指长安 深:草木茂盛。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 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书:信。 抵:值。 搔:抓。 短:少。 浑:简直。
念亲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人欣 赏,反而落泪心惊。 第二种有道理,作者把花鸟作为一种人格化 的象征,似乎花也如人一样因感时而落泪, 鸟也如人一样因恨别而惊心地鸣叫。这就更 衬托出人的伤感。
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见闻 感受?用什么手法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 一句写鸟,写所闻,写家事。 诗人以乐景写悲情,表达了忧 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 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生死观,以 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 民族气节。
经历:起一经 现实:风飘絮
四周星 雨打萍
民族气节 牺牲精神
心情:说惶恐 叹零丁 精神:谁无死 照汗青
小结:
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 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 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 凛然。特别是最后两句,已成为 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 言。
古 诗 四 首
春望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给下列字注音
溅( jiàn )搔( sāo )
簪( zān )笼( lŏng ) 戍( shù )阑( lán ) 絮( xù )寥( liáo )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反复吟诵诗歌,理解诗意 2领悟《春望》《泊秦淮》两首诗歌的爱国主
义情感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 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通过刻画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的。 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 的内心世界。 “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 见愁的程度之深。这样,在写国破家亡、离 乱伤痛之后,又叹息衰老,悲哀更深。结尾 这一笔,使满头白发,忧国思家,哀愁衰老 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本联与颔联有何关系?颈联为什么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 句承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 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 可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在那年代,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 自然,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的忧国伤 时之情的?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
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 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 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 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 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 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 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 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 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如何学习诗歌?

第二招

多思 ——感悟诗意 品味诗情
译文: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 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 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 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 反而心惊胆寒。 (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 金。头发早就白了,(因为忧国念家)变 的越来越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 子了。
杜牧(803-852)
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 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 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 》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 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 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 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两个“笼”字妙在 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 边的沙滩。夜晚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 的酒店靠得很近。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 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 夜色,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
小结: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 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 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 借古讽今、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 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陆游(1125-1210),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自幼好学,一 生坚持抗金,为权贵所嫉。他是一 个富有才华而又多产的作家。他的 诗歌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诗的成就最高 现存诗计有上万首。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故被誉为“诗史”。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时,作者把妻儿 送回老 家,然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中途被 叛军捉住,送往长安。杜甫在这里过 了八个月痛苦的俘虏生活,亲眼见到 长安陷落后的种种惨状,昔日的繁华 景象已被一片残破所代替。他感时忧 国,写下了五言律诗《春望》,表达 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对比,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
垣残壁同城春生机勃勃对举,对照强烈。
对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 ,有两种理解:1、因为感时恨别,诗 人见了花鸟反而落泪惊心。2、因为感 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你赞 同哪一种观点?
第一种有道理,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上思
总结:
《春望》 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 败景象,抒发了诗人触景伤 怀、忧国思家的感情。情景 交融,感人肺腑。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诗选自《樊川文集 》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
所作。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 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 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 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 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在全诗中起了 什么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