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社会化
社会学社会化名词解释
社会学社会化名词解释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在社会学中,社会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个体出生开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逐渐适应社会的要求,并形成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角色。
社会化可以分为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
初级社会化发生在个体儿童时期,主要通过家庭和亲密的社会关系进行。
在这个阶段,孩子通过模仿、观察和亲身经历来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次级社会化发生在个体成年后,主要通过学校、工作场所、媒体和其他社会机构进行。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经验来进一步塑造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社会化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
首先,家庭是最早和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父母和家庭成员对个体的社会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同伴关系也对个体的社会化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个体学会了合作、竞争和社交技巧。
此外,教育系统、媒体、宗教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也在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社会化的结果是个体逐渐融入社会,并接受并内化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然而,社会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它受到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化背景和环境会导致个体形成不同的社会身份和角色,也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产生影响。
总而言之,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身份和角色。
家庭、同伴关系、教育系统和其他社会机构都在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家庭在未成年个体社会化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父 母 有意的 有 意 的 子 女 无 意 的 无意的
教
养
模
仿
感
化
熏
陶
• 2.学校
学龄期个体的社会化可 分三个阶段: 一是前期阶段 (6、7岁-11、12岁) 二是中期阶段 (11、12岁-14、15岁) 三是后期阶段 (14、15岁-20左右)
• 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 环境条件之一,特点有: 首先,学校是专门为 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 习机构。 其次,学校是一个组织 机构。
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 水平)
情感(感觉与感情)
(一)人格发展理论
自我(self)
就是指个体对他们的个人特征 和社会认同的意识与感觉 。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 (lookingglass self) 这一概念是 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 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 霍 顿· 库利(1864—1929)提 出的。
人
本我(id)
格
超我 自我(ego) (superego)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与“超我”都是 由它逐渐分化而来的。“本我”是同肉体 联系着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不问时机、 不看条件、不顾后果,只按“快乐原则” 行事,一味地追求自我满足。在正常人的 心理活动中,“本我”自然地要被压制, 任其泛滥就将不可收拾。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 个过程。 儿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不成 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是以模仿形式 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新奇的东西感受强 烈,但个社会化主体之间往往由于矛盾和冲 突,难以为其提供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 准以及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会权威形象,从 而给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造成不良影响。
社会学中社会化的名词解释
社会学中社会化的名词解释社会化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它涵盖了个体如何习得社会角色,并逐渐融入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
社会化过程不仅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和态度,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家庭社会化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是最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之一。
在家庭中,孩子通过对父母和亲属的模仿和接受教育,逐渐习得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例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念的传承都会在孩子的成长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庭社会化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和集体意识,为他们以后的社会适应打下基础。
二、学校社会化学校是个体接受正式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学校中,个体通过师生互动、同学交往等方式,与社会中不同背景和特点的人群接触。
学校教育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还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团队合作和社交技巧。
学校社会化能够加强个体的社会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媒体社会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成为了个体获取信息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渠道。
通过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媒体平台,个体可以接触到多样化的文化、价值观和观点。
媒体社会化通过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社会认同和身份认知。
然而,媒体的社会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引发信息的失真、价值观的偏执和社会分化。
四、同伴社会化同伴群体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青少年特别容易受同龄人的影响,通过与朋友交往和互动,他们建立起社会网络,学习社会技能和行为方式。
同伴社会化可以帮助个体形成身份认同、自我评价和归属感,但同时也可能导致集体思维和偏执现象。
综上所述,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涵盖了家庭、学校、媒体和同伴群体等多个层面。
通过社会化,个体习得社会角色和规范,形成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念。
同时,社会化也为社会提供了稳定和发展的动力,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协调和变革。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人学习社会生活的技能、规范,获得个性,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主要发生在生命早期。
这种社会化的任务主要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
2、预期社会化——任务是为将来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准备。
3、发展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在基本社会化的成果基础上所进行的社会化,对象是进入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即现实社会中的成年人。
4、逆向社会化——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知识等。
5、再社会化——指个人改变以前是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的人生目标的过程。
三、社会化的意义1、从个人角度分析:首先,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其次,(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角度分析:首先,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其次,如果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一致性,共同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最后,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下去。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一、个人生物基础▪人有语言的能力▪人有思维的能力▪人有学习的能力▪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二、外界社会环境1、家庭2、学校3、同龄群体4、工作单位5、大众传播媒介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1、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可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以及情感(感觉与感情)。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首先,我们察觉到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第三,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自己的行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主我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对社会要求的内化和对那些要求的个人意识。
从米德的观点看,客我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极不相同的阶段,有三种形式:模仿、嬉戏(角色借用)与群体游戏。
社会学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三种理解“社会化”的角度:
A、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 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 内化。——社会化研究中的文化学派。 B、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 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 的人。——社会化研究中的心理学派或社会心理学派。 C、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使得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 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并学会顺利地 完成角色义务。社会化的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 构。——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及冲突论 以上三种研究视角互相联系、互为补充,成为社会学内部 研究社会化的研究工具。
幼儿期(3-6或7):游戏玩耍(学习社会角色)
学龄初期(6、7-12):重大转折时期,口头语言 向书面语言过度,抽象思维逐步形成 少年期(13-15):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道德观 形成的重要时期
青年初期(15-28):延长趋势,“心理上的断乳 期”,生活范围扩大,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2、继续社会化(二级社会化)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化的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1、儿童社会化的问题
城市的儿童社会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娇惯、过分容 忍一些行为,消费重心主要在儿童身上,众星捧 月,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养育方式导致发育缺 陷。 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儿童) “小留学生问题”
1、中年危机与自我校正的继续社会化
中年人年富力强,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工作经验,情绪相对稳定。 通常是工作中的骨干,有的还担负领导责任。从全社会来看,中年人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这 背后也隐藏着危机。表现在 (1)家庭和事业的矛盾。丈夫早出晚归,难以顾及配偶和子女关系, 由此引发夫妻情感危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由此 对身心的健康带来伤害。英年早逝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2)现代社会要求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更新和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 技能,但中年的成熟和老练又养成固执,对事物的心理定势不易纠正,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欲望减弱,使中年人更新知识的难度加大。社会 变迁带来的失业、下岗,再就业就非常困难。 (3)因婚姻导致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扩展,使中年人要处理的 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化。各种关系都要谨慎处理,才不会引起家庭和亲 友之间的矛盾。中年男子面对婆媳矛盾往往两头不是人。人情世故的 处理不当往往是引发家庭冲突的原由。 因此,中年人的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协调好夫妻关系、父母 子女关系、职业行为及其关系,不断校正原来的目标,不断学习以跟 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弥合代沟,继续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化
第五章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涵义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由于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行为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又具有社会的属性(表现在:人能制造、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
而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人的社会化作为个人与社会以互动的成果,是强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社会化带有强制性的特点①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
②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社会化的主要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社会化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现人类文化的传承和转移,包括前人的文化向后人的纵向传递,社区文化的横向渗透,以及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2)社会稳定功能,社会化的最后的结果,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个角色要按社会结构为他规定好的规范办事。
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既是社会化的成果,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3)个人自我完善功能,社会对个人而言,就是促使个人获得人格和完善自我。
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化而形成的观念、态度、性格与习惯等,使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个性与社会共性的统一体。
人的自我完善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只有通过社会教化,才能使个人有一个完美的自我观念,并把对自我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尽可能地协调一致。
社会学概论—05社会化
2.2 习惯层次(conventional level):
2.3 后习惯层次(postconventional level)
二、道德社会化(2)
关于道德社会化的理论-- 1、皮亚杰:
他律阶段(5~8岁) 自律阶段(8岁以后)
二、道德社会化(3)
2、科尔伯格的理论:三个层次六个阶段 2.1 前习惯层次(preconventional level):
第一阶段:避罚服从取向 第二阶段:工具相对主义取向 第三阶段:乖娃娃取向 第四阶段:法律与法令取向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条文取向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原则取向
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生命的相关性 生命的时间安排 人的能动性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儿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1)
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早期社会化需要到一致性的、权威性的社会 环境 困境:不同社会化主体之间的分化、脱节甚 至冲突
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2)
一、社会化的含义(1)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 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 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 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 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 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 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自我意识和人格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是在不 断观察和反省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的过程中形 成的 三个阶段
1、自我和人格发展理论(2)
1.2 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自我意识的发展取决于人把自身作为一 个符号来思考的能力 主我(I)与客我(me)及其相互建构 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
社会学第六章社会化
当老师的按计划把她从肮脏的环境,领到美丽的 大海、峻秀的高山、喧闹的街道开眼界、长见识, 让她一步步熟悉新的社会环境,培养她衣食住行 的生存能力时,她不是茫然无知地表示惊讶、兴 奋,就是惬意地发出猪的哼哼声,可偶尔视野中 出现猪的形象时,她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兴奋的单 音:“猪!猪!”特别是每当她一进教室,就会 惰性十足地趴在桌子上,不消几分钟,就像猪一 样酣然入睡。更有趣的是,有时她半夜突然醒来, 一看四处无人,便猪性大发,甩头晃脑吧咂吧咂 嘴,小脸上鼻子、眼睛、眉毛、耳朵一起生动地 错位移动,再把身子贴在墙上,左蹭右蹭,尔后, 悄悄地溜到院子里,去啃草皮,或者干脆跳进猪 圈,亲昵地和猪一起打滚……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1.社会强制性
社会化是任何个体必须经历的一种社会过程。个体从呱呱落地 来到世界后,便把自身臵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开始接受社 会环境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制约,这是不依个体意志为转移的。
2.主观能动性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的影响,而 是一方面既接受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积极主动地认识社 会,影响和作用于周围的环境。
3.终身持续性
由于社会总是处在不断变迁和发展之中,个体与社会的 交互作用,无法造就固定不变的模式,从而使人也处在 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 变,是一个终身不断进行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
4.相互性
即社会化过程中主体与受体 之间相互作用,包括正向、 反向和侧向三种影响类型。
我国内地学者对社会化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如费孝通认为,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 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 杨心恒、宗力认为,社会化就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 一个能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 的社会人的过程; 黄育馥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小到大,学习社会或 群体的行为模式或行为规范,并在某种程度上被诱导着去 适应他所在的社会或群体规范的过程; 本教材作者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 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 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 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 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讲.
教育实习
从预期社会化的角度看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
大学 新生 角色 转变 不良 的表 现
过分依赖父母和教师
独立生活能力不足
过分注重学习成绩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缺乏职业准备
学习目的不明确
(3)发展社会化
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是相对初级社会化 而言的,并且是在初级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 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比如,改革 开放之后,政府官员都要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这就 是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也被称为继续社会化。
(4)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一方面,这就决定了一个人一出生就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 存,和他人发生社会交往活动,不能不接受周围的生活方式,并且 通过长时间的耳懦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特定的风俗,养成与所处 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由于儿童与其抚养人或监护人之间的这种依赖与被
依赖的关系,使得儿童倾向于把所依赖的人看做是一种权威的形象
其次,个体概念的泛化。人们在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改变个体概念内涵的倾向, 即人们现在对个体概念的使用和理解,既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一个有社会意义 的群体和社会单元,像一代人、一个文化群落、特定发展水平上的文化传统,都 可以认为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单元。
(3)社会化的三种理解角度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2)思维能力
人的大脑及高级神经系统使人具有能动地反映客观外部世界的特 殊思维活动能力,其中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正是运用了特有的思维能力,才能对所接受的各
种有关外部事物的信息加以分析、归纳,形成判断和进行推理;才能把所学 到的知识、技能通过记忆存储在大脑中,并根据社会活动的需要,随时提取 这些信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理性思维对周围事物做出事实判断和价值 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各种社会规范对自己的要求,确立起自己的角色观 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社会学概论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1.狭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青年期五个阶段。
2.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独立人格的整个一生。
3.社会化就是将一个生物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人的生物本能被消减,社会性增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①个体角度:从未成年到成年,个人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角度: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倾向,社会的延续和传承需要对成员的社会教化。
2.可能性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①所谓生活依赖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②恰恰是这种长期依赖生活的特点、可塑性特点,既为个体提供了学习、掌握、接受和适应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充足时间,又为父母和家庭管教个体提供了可能——个体既然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和家庭,就不能不听父母和家庭的话。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之所以大大优于其他动物,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能通过思维、通过实践使学来的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观念、思想、动机和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模仿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
3)人有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扛杆,它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人们社会化的进程。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哈威格斯特:人生六阶段都有社会化任务•幼儿期:学习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形成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儿童期:通过游戏学习动作、与伙伴建立关系、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道德情感;•青年期:同龄男女交往、学习和理解社会行动的价值和社会伦理体系、准备择业、为组建家庭做准备;•壮年期:结婚、生养孩子、就业;•中年期:养家糊口、独立承担事业、教育下一代、奉养年迈的父母;•老年期:适应退休后生活、适应老年孤独和配偶离去、适应被人照顾等。
社会学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影响因 素
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结构、 家庭文化等
家庭因素
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 兄弟姐妹关系等
添加标题
添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 理念、教育内容等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收入、家庭消 费、家庭财富等
添加副标题
人的社会化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人的社会化的概念
03 人的社会化的影响 因素
04 人的社会化的主要 内容
05 人的社会化的结果 和意义
添加章节标题
人的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 社会人的过程
社会化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 观、行为模式等
识
老年期:与同 龄人的互动学 习社交技巧和 规则形成自我
意识
社会化的重要性
促进个体成长: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有助于个体的成 长和发展。
建立社会关系:社会化是个体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 关系。
适应社会环境: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 会环境。
社会角色的定位和扮演
社会角色:个 体在社会中的
地位和身份
定位:根据社 会规范和期望 确定自己的角
色
扮演:按照角 色要求进行相 应的行为和表
现
角色冲突:当 角色要求与个 人意愿或价值 观相冲突时如 何解决和调整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建立人际关系: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 维护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处理人际关系冲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保持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社会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这一概念经历了 从狭义到广义的理解过程
狭义社会化观点认为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社会文化并 被社会认可的过程。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儿童和少年, 强调个人对社会文化模式的学习和掌握,研究的重点 是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 广义社会化观点,不仅仅认为社会化是一个从一个 “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 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 程。由于成年人生活同样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因此, 社会化不仅仅是青少年时期才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 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一、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 基础的。在生物界中,只有人类个体能够接受 社会化的训练而具备社会属性,并参与人类社 会生活,离开了人类特有的生物素质,社会化 的活动就无法进行。 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 具备的潜在能 力主要表现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 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等方面。
1.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 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家 庭社会化的结果将对个人的一生发生影响; 2. 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感情 和爱的培养; 3. 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
关注家庭教育
父母的教养方式 1、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抚养方法,父母 对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作了适当 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和 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孩子成长的关 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孩子观点,并鼓励孩子参与 家庭决策。特点: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 孩子的表现: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比较出色,在掌 握新事物和与别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 自信,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并且心境比较乐观、 积极。其发展优势在青春期仍有体现。
社会学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社会学的社会化名词解释社会学是一门探究人类社会的学科,涉及到很多专有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解释一些与社会学相关的社会化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一、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接受社会的一系列过程,其中包括了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以及社会角色等的传递和习得。
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通过社会化,个体能够逐渐融入社会,形成自我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通过家庭、学校、朋友圈等社会机构和群体的影响塑造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意识。
社会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角色的理解和对社会期望的接受。
通过社会化,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寻找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并与他人形成合作和互动。
二、社会团结社会团结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成员在一个社会中通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意识形态形成的一种凝聚力。
社会团结使得个体之间能够相互信任、合作和依赖,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
社会团结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它可以通过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经济利益等来实现。
社会团结的发展需要社会中各个群体的共识和共享,需要公正的制度和规则来确保公平和正义。
社会团结也经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差距、文化冲突、族群分裂等。
因此,社会团结的维护和促进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社会观察社会观察是社会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社会行为和过程,收集社会数据和信息,来进行社会现象的研究和分析。
社会观察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可以通过直接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进行。
社会观察是社会学家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社会行为,研究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可以揭示社会规律和趋势。
社会观察还可以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平等现象,为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通过社会观察,社会学家可以深入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社会的改变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四、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和互动的网络结构。
社会学第五章 个人社会化
第二节 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四)工作单位 (1)通过工作,建立以职业为纽带的基本社会
关系,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实现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 (2)职业影响人们的社会威望和价值观念,因 而影响人生目标和社会化目标。 (3)工作单位代表国家或社会对职工进行 价值教育,但职工对此教育有一定的选择 性。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二、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一)儿童期 (二)青年期 (三)成年期 (四)老年期
三、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1、获得人格和自我 2、培养社会角色 3、实现文化转移 4、完成世代交中的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二)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 二是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 (三)代差(双向教育问题) 所谓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
成人世界做准备。 (3)培养组织纪律性,学习与人交往以及如何
克制自己,接受社会控制。 (4)学校在使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不仅具有
培养教育作用,而且还起筛选作用。
第二节 个人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三)同辈群体 (1)在宽松的条件下进行充分的社会化。 (2)在无意中社会化。 (3)多按自己的兴趣社会化。 (4)注意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
3、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岁-1岁) (2)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岁-3岁) (3)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岁-5岁 ) (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岁-11岁) (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 (6)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 (7)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 (8)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生存能力要靠学习才能获得。与动物相比,人的生 存本能要差得多,而人的需要又复杂得多,因此,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借助 语言的运用和较长的生活依赖期掌握必要的生活 知识和劳动技能, 学会与他人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她感情麻木,表情呆滞,对人毫无兴趣。
在被隔离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
——20世纪 70-80年代,我国江苏省南京铁路局
工人马超由于个人生活受过挫折,精神受过刺 激一直关在家中。1989年人们 发现这一情况时,大女儿已19岁,二女儿15岁,
最小的儿子已有11岁,但他们的智力年龄经测
五、老年期的社会化
适应退休后的生活; 适应新的家庭生活; 学会面对死亡。
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社会化的终身性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孔子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游戏:我的生命线
请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长度代表了你生 命的长度。思考一下,你期待自己活到多少岁?将直 线的一端视为你生命的开始,另一端写上你期待可以 活到的年龄 在这条生命线中找你现在的年龄点,并标记下来,写 下现在的年龄 回顾你过往生命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在直线上方 写出两道三件对你有积极影响的事件,并在直线的相 应位置上标明年龄,在直线下方写出两道三件对你有 消极影响的时间,并在直线相应位置上标明年龄。 思考一下这些事件对你的影响,即它们如何使你成为 今天的你
大胆、勇敢、正义感 神经大条,不掉眼泪 思考不周到 赚钱养家 保护女孩子 穿裤子
印象中的女性特质
细腻、温柔、 体贴、贤 惠 重感情,易掉眼泪 思考周到 会持家,顾小孩 教节俭、勤劳 教柔弱 穿裙子
1990年中国10种“女性”职业
职业类别
幼儿保育员 家庭服务员 护理人员 旅店、饭店服务人员 纺织、针织、印染人员
魏永康的妈妈
•母爱像掘井机一般没日没夜地挖掘着他的潜力。
•为了照顾他,永康的妈妈陪读了四年大学。
•没让他搞家务事,妈妈跟他讲,你一心一意地读书, 考试得到你的好成绩,将来好考研究生。
•妈妈不允许他玩
•妈妈的理想:考上博士,当上科学家,一心一意搞 研究 。
老师与同学评魏永康
•同班同学向志清:“他自己生活可以说是不能够 自理,独立的行为,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像人 际关系这方面的,他还是不能做到的。” •颜晓红:“老师安排一些课余,跟专业课程无关 的一些东西给他,他妈妈认为不可理解,在一年 半的时候我们提出,把他的小孩搬到学生宿舍的 时候他母亲反对,他小孩子当时在墙上写了恨死 他妈妈这个话,小孩自己还是很想到学生宿舍里 面去。”
性别 比例
99.75 98.77 95.66 85.19 78.42
职业类别
图书资料业务人员 档案业务人员 电信业务人员 环境清洁卫生人员 财会和审计人员
性别 比例
77.91 74.64 72.77 67.26 59.18
刘德中、牛变秀:《中国的职业性别隔离与女性就业》, 《妇女研究论从》2000年第4期
在被隔离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
——1940 年,美国发现了一个“在被隔离的情况下
长大的孩子” 。这也是一个女孩,名叫安娜,被发
现时已6岁。由于她是个私生女,她的外祖父坚持
把她藏在顶楼上的一个房间里,不许她见人。她只 能得到最起码的身体上的照顾和关心,而丝毫没有 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人们发现她时,她不会讲话, 不会走路,不会保持个人清洁,也不会自己吃东西;
社会化的重大作用是使人类 个体完成了由自然人向社会 人的转化。
社会化定义:
指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 、学 习承担社会角色来发展社会性的过 程。也就是社会成员如何适应社会 生活的过程。
广义的社会化包括三个角度: -文化角度(狭义的社会化)
-社会结构角度 -人格发展角度
◇库利的“镜中我” ◇“伤痕实验”
第三节
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
社会化的终身性
在当今社会里,主要的生活抉择在整个成年时 期都是未定的,社会化不再局限于童年,而是一个终 身的、自我定向的过程。因此,每个人完成基本社会 化后,面临的是新的、更加复杂、也更为长久的继续 社会化,正是这种社会化的终身性,帮助人们不断地 协调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在社会中生活,同时促进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美]W·巴克
与父母和同伴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生活有初步的认知,建立日常生活所需的概念系统, 内化为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形成价值判断的标准。
二、青春期的社会化
继续加强谋生技能的学习,为即将到来的就业 做好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 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 社会交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为建立家庭做准 备。
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这一次妈妈 不能跟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003年,20岁的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
魏永康的生活
•在魏永康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 伙伴,也没有玩具。
•他一天离不开书,站也看书,坐也看书,吃饭也 看书,时刻看书。 •他与人交往的方式仅仅是一句话:你好,一个动 作:握手。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规则,他一 点都不懂。 •北京大冬天那么冷的天气他就穿着单衣,还拖着 拖鞋就到天安门玩去了?
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化概述 影响社会化的主要动力因素 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人的行为:本能还是教养?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观点:
洛克的“白板说”: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 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指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 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教育万能论”: “ 请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把他们放在特殊的 环境中教养,那么我可以保证,……把他们训练为任何一方 面的专家,……可以使他成为一名医生,一名律师,一名艺 术家,或者是商界首领,乞丐或窃贼。”
三、实现社会化的生理基础
人类具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人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人类具有语言能力; 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四、社会化的内容
人 的 社 会 化 的 基 本 内 容
教导生活技能 传递社会文化 完善自我观念
培养社会角色
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三、青年期的社会化
以异性交往为主,开始学习承担丈夫或妻子、 父亲或母亲的角色; 继续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确定适合 自己发展的职业;开始学习和扮演职业角色; 开始和不同人群进行交往; 选择生活目标,建立信仰。
四、中年期的社会化
以对原有材料加以综合为主; 从理想主义观点转向现实主义观点; 学习如何应付相互冲突的要求; 为承担日趋具体的角色而社会化。
我的生命线
娶媳妇 29岁 自己的事业 40岁
上学当了班长 0 7岁 10岁 祖母去世
25岁 17岁 高考失利
80
重要人物的离世 63岁
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 过程。
儿童期 青春期 青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一、儿童期社会化
学习走路、说话等基本生活技能,培养读、 写、算等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F.高尔顿。1869年,他发表了 《遗传的天才》一书,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 得来的,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 体组织之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遗传论的代表观点:
狼孩与野孩
——1920年,印度牧师在加尔各答附近的 狼洞中发现两个女孩,大的约8岁,名叫 玛拉,小的约1岁半,不久,小女孩死于 疾病。玛拉的行为和狼一样,喜食生肉, 不辨冷热,日间睡觉,夜里起来乱走,眼 睛发亮,声如狼嗥,不愿穿衣,没有羞耻 感。到了13岁才终于学会挺身走路,学会 穿衣,有羞耻感。到15岁时,才识45个字。
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培养社 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某种社会结构中的社会 地位(或社会位置)相一致、社会对占据该 地位的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期望的体系。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人的社会化就是要培养 社会角色,即培养成群体和社会认为合格的 角色。
印象中的男性特质
以上几个事例说明 了什么?
人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的形成和确立, 是不可能脱离社会的。一旦脱离了社会, 就只会养成动物或类似动物的习性,而 不会形成人性。 人的行为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既不完全 在于先天的“本能”,也不完全在于后 天的“教养”,而是两者之间的相互作 用。
人的自然属性是生而有之的,先天就有 的,那么人的社会属性是从哪里来的呢? 唯一的答案只能是:从社会化过程中产 生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化的动力因素
社 会 化 的 动 力 因 素
家庭 同龄群体 学校 大众传媒
社会化的动力因素 家庭
对于未成年人来 说,家庭是最重要 的社会化的机构。 包括教导生活技能、 社会规范、树立生 活目标。影响是全 面的,潜移默化的。
家庭
“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 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 第一任老师。”
二、什么是社会化?
人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自然人,又称生物人, 一般指刚刚出生的新生 还不能算作社会意义 儿,他们对社会一无所 上的人。
知,不具备人的社会属 性,只有自然的生理性 动机和需要。此时,任 何社会的法律、道德、 规范等,对他们都没有 任何的约束力量。
人的自然状态将是孤独的、贫困的、野蛮的和浅薄的。 ——霍布斯 社会每分钟使成千上万的野蛮人来到世间。 ——皮亚杰
社会人,是指具有人的语言、 思想、感情、习惯和行为, 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成员。 个体要成为“社会人”,就 必须学习社会生活知识、社 会规范,了解社会对他的期 待,逐渐掌握参与所在社会 与群体生活所应具备的技能。 与此同时,社会或群体又以 现存的文化、经验、知识去 千方百计地对来到世上的新 人施加种种影响,使之成为 社会或群体所需要的合格的 成员。这个过程就是人的社 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