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后忆路遥

合集下载

茅奖中的明珠《平凡的世界》:小说里的原西县是延安还是榆林?

茅奖中的明珠《平凡的世界》:小说里的原西县是延安还是榆林?

茅奖中的明珠《平凡的世界》:小说里的原西县是延安还是榆林?展开全文1986年12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了,但是只印了三千册,而且在文学界几乎没有获得好评,因为当时中国文坛正在流行西方的新奇的艺术思潮,路遥“背对文坛,面向大众”的现实主义传统写作方式被不屑一顾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路遥遇到了一位别具慧眼的伯乐,她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叶咏梅。

《平凡的世界》以长篇小说联播的方式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出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热烈反响,观众来信像数九寒天的雪片一样连绵不断地飞向北京,创造了中央广播电台单部作品听众来信的最高纪录,而且至今没有被打破过。

《平凡的世界》电台广播的成功彻底改变了文学界、出版界对这部书的看法,印刷厂的机器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地加印,终于让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进入了千家万户的书桌,让路遥创造的平凡的世界走进了亿万读者的内心深处。

那么,路遥笔下的平凡的世界是以现实中的哪些地方为原型而创造出来的呢?《平凡的世界》中的故事发生在黄原地区的原西县,咱们先来判断一下黄原的原型是哪个城市。

显而易见,黄原是黄土高原的代名词,但是,黄土高原纵横一二千里,绵延七个省区,哪个城市才是黄原在现实中的落脚点呢?说起黄土高原,大家首先想到的城市应该是陕西省会西安,事实上,西安位于黄土高原南缘的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并没有多少联系,而且路遥肯定不会选择省城西安作为普通城市黄原的原型。

大家想到的第二个城市应该是革命圣地延安,这个答案也对也不对。

就《平凡的世界》中的相关描写而言,黄原的原型应该是延安,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第二部第十三章的篇首段——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

据清嘉庆七年版《黄原府记》称,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古为白狄族所居住)。

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其版图如地委书记苗凯所说:等于一个阿尔巴尼亚。

2023年中秋心情短语4篇

2023年中秋心情短语4篇

2023年中秋心情短语4篇中秋心情短语11、明月送清辉,佳节思亲人。

2、中秋你难道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嫦娥?3、秋风清,秋月明,相思相见知何日?4、祝福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5、一顾繁华,绽放着羞答答的玫瑰,含苞待放6、月是今夜明,情是今夜切;二小今无猜,何不今相悦。

7、去年一个人过中秋,不瞌睡;今年回家过中秋,睡的香。

8、今天没有你在身边,天上的月亮依然皎洁,因为你在我心里!9、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道思亲之时更思你。

想你就在月圆时。

10、金秋十月喜丰收,全国人们乐悠悠。

普天同庆迎国庆,欢聚一堂庆中秋。

11、八月十五月儿圆,在这月圆人不圆的时候,远方的我衷心祝你万事如意。

12、月是中秋分外明,我以明月寄钟情,你是明月照我心,我作星星永相亲。

13、月圆年年相似,你我岁岁相盼。

那满天的清辉,遍地水银,便是我们互倾的思念。

14、海上明月共潮生,千里相思随云去,遥寄祝福千万缕,化作清风入梦里。

中秋快乐!15、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

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中秋快乐!16、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

中秋节快乐!17、好想你+好想你+非常想你=我疯了!都是因为你——中秋节近了,希望我们可以一起18、中秋走了,国庆来了,国庆走了,月考来了,月考走了,成绩来了,成绩走了,家长来了。

19、在中秋之夜,一同望着那轮明月读一份相思,一份牵挂,还有那缺憾的美,永恒的爱,好吗?20、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

祝吾友中秋佳节过得开心!21、秋意撩人,愿在初秋的夜晚你我享,皓月当空,思意正浓!祝中秋快乐,记得留块月饼给我哦!22、明月,一闪一闪,挂天边;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回忆,一幕一幕,在眼前;但愿,一年一年,人圆全。

23、同望当空月,月圆梦未圆。

天涯情切切,拭泪两相思。

切切无佳期,各自怨遥夜。

闻音忆亲容,千里牵情丝。

24、月到今夜分外明,节日喜气伴你行。

路遥的《人生》

路遥的《人生》

——贾樟柯
内容简介
《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 求和曲折经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 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 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 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 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 择的悲剧。
人物关系
阅读课文并思考回答
• 小说更深刻地剖析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文化 和历史根源。高加林虽具有比别人更强的能力和 才干,但却被毫无理由地挤出民办教师队伍;即 使他再有才华,干得再出色,仅仅就因为他是农 民的儿子,他就必须被赶出县城。高加林的悲剧, 不仅在于他选择了一种与现存的人生观相矛盾的 奋斗方式,而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现实的不公正。 一方面,高加林与传统道德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一定的现代文化思 想。他向往城市文明,厌倦农村落后的传统的生 活方式,可又留恋乡村的淳朴、更留恋与巧珍的 感情。他的人生抉择充满了矛盾,处在了城市文 明与乡村文明的两难境地中。
路遥逝世十五周年之际,路遥文 学纪念馆在延安大学正式建成并 对外开放。著名作家王蒙为馆 题名,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 会副主任王巨才和中国作协副主 席陈忠实为该馆揭牌
纪念路遥去世15周年图片展
《人生》简介
中篇小说
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 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 活为背景。通过高加林与农村 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 之间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一代 年轻人在面临人生选择上的希 望、追求、痛苦、困惑与迷茫。 小说引起了很大反响,获全国 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 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 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 动全国,是作者路遥的成名作。
1、听到高加林分手的消息,巧珍有哪些动 作表现?请在课文中圈出来。你觉得巧珍 是一个怎样的人?

拒绝躺平-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十二大高频主题备考精练

拒绝躺平-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十二大高频主题备考精练

2023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分析精讲-----“拒绝躺平”主题分析躺平”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内心都毫无波澜,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

多数用来表达对待工作和生活,不再热血沸腾、不再渴求成功。

大家认为“躺平”表达的是一种消极生活、应付工作的心态,这种心态的由来,有些是因为负载过重,有些是对未来没有希望,从而选择了放弃拼搏、随遇而安,也有一些是因为自身的懒惰而安于现状。

选择战胜困难,不甘遇难而退。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是作家路遥的名言。

路遥在创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时,先后用6年的时间准备并撰写,面对“一波三折”的发表过程、文学界的批评、患病的身体,他仍然坚持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完整地再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底层奋斗者的悲欢离合和心灵世界。

如果当年路遥面对困难时没有继续冲锋,而是选择“躺平”,就不会有这部影响了千万人的著作。

当暮年回忆人生走过的路时,希望会因曾战胜过的困难,挺过的苦难而感慨和自豪,而不是因平庸和“躺平”而懊恼。

也许人生中会有很多不如意,但选择“躺平”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立意分析1、躺平”是年轻人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消极逃避的心理,直接对“躺平”表现了反对、批判的态度。

2、“躺平”也许可以逃避一时,但终究不能一直逃避,既表达了对于当代躺平现象和个别青年的理解,也表达了对于一直躺平的担忧。

3、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突破自我,勇于打破现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挑战,否则终至个人的愚弱和社会的倒退。

4、个体与时代的关联,指出“时代的精神”就是“青年的精神”,二者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时代要鼓励青年奋进,青年也应该以努力奋斗来推动时代前进。

5、倡导努力奋进,反对“躺平”的,这决定了文章的立意方向。

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对躺平应该和必须持“反对”态度。

题目确立《不甘于平凡,不止于普通》《远离佛系》《自强追梦》《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做一个做不到的自己》佳作赏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路遥,无法忘怀的背影

路遥,无法忘怀的背影

路遥,无法忘怀的背影"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用来描绘鲁迅先生的诗句仿佛也在说他。

他自粗犷苍茫的陕北高原走出,以生命的全部行进在人生惟一的文学求索之途;他有生之年日日过着清寒朴素的物质生活,文学创作是仅有的温暖他心灵、支撑他精神的烛火;他胸怀忧患、思想深邃,热爱农民和土地;他质朴豪爽,用一双温暖的大手点燃了身边许多人的文学梦想;他的作品像恒星一样明亮,照彻过去、现在、未来无数个在苦难中奋进的青年的灵魂……他就是写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的作家路遥。

追忆路遥路遥作品《人生》在线阅读路遥《平凡的世界》在线阅读路遥《在困难的日子里》在线阅读郑文华为路遥拍摄的经典照片2016年11月17日是作家路遥逝世十五周年的纪念日。

为纪念路遥为中国当代文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16年11月15日上午,由陕西省作家协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等主办单位的"怀念路遥"图片展暨《守望路遥》首发式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隆重开幕。

图片展的绝大多数作品均由路遥好友、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文学月刊社编审郑文华拍摄。

主办方特借此次活动重温路遥和重读路遥。

路遥是陕西乃至中国为数不多的杰出的现当代作家。

他在42年短暂的生命中创造出了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从《惊心动魄的一幕》到《人生》,再到《平凡的世界》,终结于《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用自己的生命引领了中国文坛的一个时代,路遥被公认为是继柳青之后中国文坛陕西军团的一代盟主。

他的作品和文学精神成为中国人民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路遥的英年早逝对人们心灵震撼的余波至今尚存。

在他去世的十五年似水光阴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作家逐渐远去的背影,而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延续性存在。

上世纪80年代初,路遥和贾平凹、陈忠实等作家合影路遥以他平凡的人生构铸了辉煌的世界,他是一位真正用生命在创作的作家。

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

时间的古诗有哪些

时间的古诗有哪些

时间的古诗有哪些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唐·李白《短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汉乐府《长歌行》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诗》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偶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杜秋娘《金缕衣》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吕叔湘,朱德熙. 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参考文献:[1]雷达主编,李文琴编选.路遥研究资料[M].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2]路遥著.路遥文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3]秦兆阳.要有一颗热情的心——致路遥同志[N].中国青年报,1982—3— 25.[4]路遥著.路遥文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5]晓雷,李星编.星的陨落——关于路遥的回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6]航宇著.路遥最后的日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7]赵学勇著.生命从中午消失——路遥的小说世界[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8]郑文华著.作家路遥——摄影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9]李兆庆著.路遥传[M].世界中文出版社,2003.[10]李建军著.路遥十五年祭[M].新世界出版社,2007.[11]马一夫,厚夫,宋学成编.路遥纪念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2]申晓主编.守望路遥[M].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13]马一夫,厚夫,宋学成编.路遥再解读[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14]郁剑主编.路遥逝世二十周年祭[M].太白文艺出版社,2012.[15]程光炜,杨庆祥编.重读路遥[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16]王刚著.路遥纪事[M].北京时代书局出版社,2014.[17]厚夫著.路遥传[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18]王西平,李星,李国平著路遥评传[M].太白文艺出版社,1997.[19]廖晓军著.路遥小说的艺术世界[M].三秦出版社,2005.[20]贺智利著.黄土地的儿子——路遥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21]雷达主编,李文琴编选.路遥研究资料[M].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22]马一夫,厚夫编.路遥研究资料汇编[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23]李建军,邢小利,朱鸿编.路遥评论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4]阎惠玲著.路遥的小说世界[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25]石天强著.断裂地带的精神流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6]梁颖著.三个人的文学风景[M].人民出版社,2009.[27]路遥著.路遥文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28]路遥著.路遥小说名作选[M].华夏出版社,1995.[29]王愚. 在交叉地带耕耘——论路遥[J]. 当代作家评论. 1984(02)[30]白明胜.深远的民间意义——论<平凡的世界>[D].吉林大学,2006.[31]王绍立.路遥小说的乡土情结及其文化根源[D].吉林大学,2006.[32]姬娜.论路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地域文化内涵[D].西北大学,2013.[33]宋温馨.<平凡的世界>:乡土中国大众“文学圣经”[D].山东师范大学,2014.[34]石晓岩. 路遥笔下的陕北民俗画卷[D]. 吉林大学2012[35]迟令刚. 立足现代文明的乡土守望[D]. 浙江大学2013[36]古显明. 游走在城乡之间——论转型期以来“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D]. 湖南师范大学2007[37]赵海.在城乡夹缝中生存——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农民进城”书写[D]. 山东大学2006[38]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J].花城,1987(3).[39]周昌义. 记得当年毁路遥[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7(06)[40]白烨. 力度与深度——评路遥《平凡的世界》[J]. 文艺争鸣. 1991(04)[41]李星. 深沉宏大的艺术世界——论路遥的审美追求[J]. 当代作家评论. 1985(03)[42]曾镇南. 现实主义的新创获——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J]. 小说评论. 1987(03)[43]雷达.史与诗的恢弘画卷[J].求是,1991(17).[44]李星. 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路遥论[J]. 文学评论. 1991(04)[45]黄玉梅. “交叉地带”的困惑——论路遥的小说创作[J].玉林师专学报. 1997(03)[46]李建军. 文学写作的诸问题——为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而作[J]. 南方文坛. 2002(06)[47]乔艳琴.路遥<平凡的世界>之女性形象分析研究[J].语文学报,2010(8):68-73.[48]李慧.留守精神家园耕耘不平凡人生——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形象分析[J].时代文学,2012(2):106-107.[49]洪娟.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J].文艺评论,2011(2):117-117.[50]]李忠源.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孙氏兄弟的描写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72-172.[51]]李忠源.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对孙氏兄弟的描写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72-172.[52]徐志.美丽的总留下忧伤——论〈平凡的世界〉里悲剧的爱情[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60-62.[53]张梅.苦难意识崇高人生——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J].安徽文学,2010(3):58-58.[54]金自强. 论路遥小说中的苦难意识[D]. 河南大学2008[55]郭丽娟. 用生命讴歌生命,用崇高读懂崇高[D]. 东北师范大学2008[56]金自强. 论路遥小说中的苦难意识[D]. 河南大学2008[57]李杰的《浅析<平凡的世界>的语言特色》[58]魏春亮.论路遥的内心焦虑对其创作的影响——以〈平凡的世界〉为例[D].南京大学,2013.[59]谢楚印.从〈平凡的世界〉看路遥的孤独意识[J].文艺评论,2011(08):19-20.[60]李俏梅.从〈平凡的世界〉结尾看路遥精神世界的深层矛盾[J].广州大学学报,2006,5(9):72-76.[61]邵燕君.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现实主义常销书”生产模式分析[J]. 小说评论. 2003(01)[62]贺仲明. “《平凡的世界》现象”透析[J]. 文艺争鸣. 2005(04)[63]赵学勇. “路遥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坛[J]. 小说评论. 2008(06)[64]万秀凤. “《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历史考察及研究[J]. 当代文坛. 2010(02)[65]臧晴. 个人话语的犹疑与消解——论“重评路遥现象”[J]. 名作欣赏. 2013(08)[66]雷达. 《平凡的世界》的当代意义[J]. 时代青年(视点). 2015(04)[67]毛卫宁. 心怀敬畏地与经典对话——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导演阐述[J]. 中国电视. 2016(01)[67]<平凡的世界>为什么这么火[N].文艺报, 2015-04-20 (004)[69]张成. 网络时代,<平凡的世界>的精神赓续[N].中国艺术报, 2015-04-1 (003)[70]孙宗广.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对小说的升华与超越[J]. 当代电视. 2015(12)[71]石力月.崇高感如何落地? <平凡的世界>从小说到电视剧[J]. 新民周刊. 2015(14)[72]杨庆祥.<平凡的世界>,90后能否认同?[J]. 记者观察. 2015(04)[73]肖云儒.融入时代点亮生命——谈电视剧<平凡的世界>[J].求是. 2015(10)[74]魏锋. 励志哥路遥永不过时[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5-04-03(009)[75] 经典的价值与意义[N]. 陕西日报. 2015-03-31 (004)。

路遥人生读书心得(模板19篇)

路遥人生读书心得(模板19篇)

路遥人生读书心得(模板1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路遥人生读书心得(模板19篇)读书心得是对自己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展示。

2023年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_4

2023年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_4

2023年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2023年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因为生活,我做了本该属于我的工作;也是因为生活,我读了本应该属于的我的书。

”——《平凡的世界》它是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小说。

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不知为何就想拿起它来读。

当着迷于这本书时,你会觉得你就是主人公,他的经历,他的感情犹如附加到了自己身上。

在国家政治生活不正常的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作者通过孙少安、孙少平、润叶、少霞等人的家族矛盾,将农民生活的艰辛,感情的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地描绘了出来。

“细雨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这是开篇便提到的景色,就像是主人公的人生一般。

他所经受的苦难,他面对苦难时的态度都应是我们所学习的。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人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坚持,就会获得成功。

周国平曾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2023年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2这本书在看完的时候在龙空以及QQ上都和一些朋友做了一些交流,大概是因为这本书进过课本的原因,读它的人还是很多的,这点倒是在我的预料之外。

先说说我个人的一些主观的印象吧。

开篇读来还是挺有感觉的,伪废物流的手法,倒也给人很高的期望值。

或许是网文看多了的原因,看开头的时候我就一直希望孙少平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将来,即使是在他揽工的时候,即使是在他在矿场的时候,我都怀着这样的一种感觉。

我期待着孙少平和田晓梅在一起,我期待着孙少平的.生活能够出现实在的转机,我期待着作者来一个神转折,好让他从此过上另一种生活。

但,最终他还是什么都没有。

路遥转眼却是两三年随笔散文

路遥转眼却是两三年随笔散文

路遥转眼却是两三年随笔散文路遥转眼却是两三年随笔散文时值年末,祭祖之日。

从县城到老家,一共细算下来足有三十余分钟的车程,还有四里的土路。

那条山路我是记得的,并且记忆犹新。

别看我将近五年没有与它接触,可那里始终埋藏着我童年时的种种记忆,所以它的一点一滴都扎根在我的心底,并且挥之不去。

我在父母苦口婆心般的劝说下终于决定回一趟老家,一来为了祭奠老祖宗,二来是为了找回一些随岁月匆匆流逝的光阴。

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晌午,我与父亲一同踏上了回老家的旧路。

我坐在车后座,放着他们听不懂的英文歌,并且心底还暗暗戏虐他们没文化。

在阳光细线般闪烁中,车子在道路上奔驰,两路的风景呼啸而过。

伴着车内优雅而繁杂的音乐,犹如沙粒般的时光从我手里草蛇灰线般溜走。

那些微弱的光芒,那些盛满温馨布满灰尘的旧房子,那些道路上微笑着的行道树,在岁月的洗礼中都褪去了原本的颜色,变得愈加苍老与成熟。

音乐越来越刺耳,仿佛生了一只爪子在抓挠着他们的心,在猛刺他们的耳膜。

远离了城镇,远离了喧嚣,却没能远离我这般的吵闹。

他们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大自然不需要这些陈词滥调。

它自有它从古至今的风韵,有着启迪人生的神明,有着催发万物生长的激素。

但他们不发一言一语,不吐一句不快。

只是一边抵抗着一边默许着,因为我面向的早已不再是大自然。

一路走完,满路尘埃飞扬,前面的山道还是那么遥远,遥远的仿佛没有终点。

如今我已很难想像少时奶奶背着我爬上爬下是如何的艰难,亦然无法感知又是何等的信念支撑着这般精神与躯体的苦难。

但当我看到这遥远的山道时还会感到莫名的.伤感。

从车上下来,环顾四周。

我看到不少曾安居在高山上的人都搬到了山脚下,我看到那些房屋相较以前都装点的堂皇。

门前一个人似乎还认得我,满脸笑意让我到他家做客,我父亲说还有事,就匆匆做了别。

我踏上那条不太好走并且满是黄土的山路,道路崎岖,陡坡累人。

我没走多久便感到力不从心,仅是四里路,我却休息了不下三回。

在休息间隙,我几次仔细审视这片大山,看看它到底变化了多少。

纪念作家路遥逝世15周年--你的人生世界从不平凡-论文_0

纪念作家路遥逝世15周年--你的人生世界从不平凡-论文_0

纪念作家路遥逝世15周年--你的人生世界从不平凡- 论文关键字:父亲作家世界人生生活文学创作平凡纪念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知音文学社作者:编辑部2007-11-17 11:17:02 编辑部“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纪念作家路遥先生逝世15周年发表时间:2007-11-17【编者按】“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用来描绘鲁迅先生的诗句仿佛也在说他。

他自粗犷苍茫的陕北高原走出,以生命的全部行进在人生惟一的文学求索之途;他有生之年日日过着清寒朴素的物质生活,文学创作是仅有的温暖他心灵、支撑他精神的烛火;他胸怀忧患、思想深邃,热爱农民和土地;他质朴豪爽,用一双温暖的大手点燃了身边许多人的文学梦想;他的作品像恒星一样明亮,照彻过去、现在、未来无数个在苦难中奋进的青年的灵魂……他就是写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的作家路遥。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著名作家路遥在西安西京医院因病医治无效离世,年仅42岁。

正在演播的是记录片:《路遥先生》[视频]百家讲坛---郭小聪路遥的诗意[视频]专辑:纪念路遥逝世15周年合辑-新浪播客睿智的作家路遥先生路遥先生简介:路遥,原名王卫国。

陕西省清涧县人,1949年出生于陕北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

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

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巨大的轰动。

《平凡的世界》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

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更是让人看到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

路遥小说创作的局限与不足

路遥小说创作的局限与不足
弱 的不 和 谐 声 音被 忽略 不 闻 , 尝尽 寂 寞 滋 味 。 ”
性 。 这一 方 面 来 自作 家对 书 写姿 态 和 自我 形 象 的 塑造 , 一方 面 也 另 归 因 于作 家 中年 早 逝 带 给人 们 的伤 痛 与 惋 惜 。近 来 年 , 随着 时 问的 推移 和 研 究 的 深入 , 学理 的 、 以 客观 的 目光 审 视 路遥 及 其 创 作 , 现 发 路 遥 存 在 缺 陷 , 些 缺 陷 来 自作 家 自身思 想 认 识 、 dt 法 的 局 限 。 这 l{方  ̄' - 梳 理 这 些 不足 与 局 限 , 利 于正 确 而 客观 地 评 价 路遥 及其 小说 创作 。 有 当然 , 遥 在 当代 文 学 史 上 的成 就 不 容 置 疑 , 者 另有 文 章 论述 路 遥 路 笔
早 期 追 忆 路 遥 的文 字 对 路 遥 的 书 写 和 评 价 常 常是 感 情 多 于 理
回答” “ ,这种对个性的坚持却极有可能遭遇这样 的结局: 由于整体写
作氛 围 以及 批 评 体 系 的市 场 化 ( 评 的媒 体化 、 为 化 、 演 化 ) 而 批 行 表 ,
使得 个 别 作 家 的 ‘ 挽 狂 澜 ’ 有 悲壮 性 , 而在 众 声 喧 哗 中成 为 微 力 带 从
纪 念 路 遥 的 学 术活 动 。路 遥 去 世 十 五 周年 之 际 , 人们 的怀 念 之情 有 增 无 减 。延 安大 学 召开 了 “ 遥 逝 世 十 五 周 年全 国学 术 研 讨 会 ” 西 路 ,
在 延 安 大 学期 间接 受 了三 年 正规 的教 育 ) 加 之 作 家 性格 的固 执 , , 使 得 路 遥 在创 作 上 必 然 只 是拘 泥 于 自身 的 经 验 和感 受 。

陕西著名作家介绍-贾平凹、路遥、陈忠实

陕西著名作家介绍-贾平凹、路遥、陈忠实

《父亲的树》
陈忠实
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①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的爱 似淡实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实浓。②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 人,树人结合,意蕴深刻。③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 表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深的爱。
《父亲的树》中,父亲对椿树成材的期待与他对儿子成材的期待 也形成对应。全文借写父亲如何栽树养树,含蓄又充分地表现其 对儿子的培养呵护之心。由文章“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 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 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 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 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 屋院。那是父亲留给这个 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可理解,我对椿树及其花香 的留恋,也表现出儿子对父亲的深切追忆与感念。
贾平凹
[ jiǎ pínɡ wā]
路遥 [ l ù y áo ]
陈忠实 [chén zhōnɡ shí ]
01
贾平凹
贾平凹,1952年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 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 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
尤其是当他看到二十多卷的县志,竟然有四五个卷本是有关“贞妇烈女”时,感到既惊讶又 费解。那些记述着某村某某氏的简短介绍,昭示着贞节的崇高和沉重。县志里往往是某女十五六 岁出嫁,隔一二年生子,不幸丧夫,抚养孩子成人,侍奉公婆,守节守志,直到终了,族人亲友 感念其高风亮节,送烫金大匾牌悬挂于门首。
从1988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子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年的艰 苦写作,每天陈忠实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如同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

路遥小说创作的局限与不足

路遥小说创作的局限与不足

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感动我的、让我剖莆的那些苦难、艰辛、崇高、
伟大、英雄气概、受难精神竟引起了我的一丝反感,并由此心生警惕, 从中读出了作者的某种矫情、夸张、偏执和狂热。州”文本的直白在很 大程度上使作品只能经得起一次阅读,缺乏世界名著那种反复阅读 而总有收获的文本的张力。 第二个模式化倾向是小说的爱情模式。通常,路遥笔下的男主 人公是非常优秀的,他们不仪有着较好的外貌,更有过人的才华和强 大的精神力量。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虽然遭到现实的阻抗,主人 公却不会冈此而退缩,反而显示出强者的英雄气概。这些男主人公, 往往会受到乡村女孩和城市女性的青睐,而与他们对应的都市男性, 尽管有着优越的家庭出身和工作条件,也不能和这些农村青年相比, 在爱情的角逐中,城市男性成为乡村男性的手下败将。路遥小说的 爱情模式通常以三角恋的形式出现,而“路遥小说中的城乡三角恋, 往往是农村女性比不过城市女性,而城市男青年比不过农村男青年”。 扭1高加林不仅外形“健美”、“修长”、有“男性美”,还有许多手艺:会写 文章、会修电灯和收音机、会开拖拉机。在洪水报道中,还显示出英 雄新闻记者的大无畏气概。孙少平的形象是“两条瘦长的腿”,“鼻子 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个子在班上最高”,这表明孙少平是身材 高大、外表冷峻、体型清瘦的年青人,套用现在的新词汇,孙少平也可 堪称“型男”。路遥对带有他心灵折射的主人公有一种偏爱,这种近 乎完美的描写,实际上是路遥的一种自我假想或是自我塑造。
少花
卜10UNT F{lN
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OWCRS
路遥小说创作的局限与不足
詹歆害
路遥是读者喜爱与尊敬的作家,在路遥离世的这些年里,读者的 追忆与思念仍在继续。路遥去世十周年之际,西安、延安两地召开了 纪念路遥的学术活动。路遥去世十五周年之际,人们的怀念之情有 增无减。延安大学召开了“路遥逝世十五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西 安街头有大学生竖起路遥的巨幅照片,西北大学学生社团开办了“路 遥官网”,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延安大学等单位出版了几 种路遥纪念集和评论集,相关的学术专著不断出现。可以说,作为一 个以生命书写人生的作家,他对读者对青年人抱有关怀、宽容之情, 因而他一直活在读者心中。 早期追忆路遥的文字对路遥的书写和评价常常是感情多于理 性。这一方面来自作家对书写姿态和自我形象的塑造,另一方面也 归因于作家中年早逝带给人们的伤痛与惋惜。近来年,随着时间的 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以学理的、客观的目光审视路遥及其创作,发现 路遥存在缺陷,这些缺陷来自作家自身思想认识、创作方法的局限。 梳理这些不足与局限,有利于正确而客观地评价路遥及其小说创作。 当然,路遥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成就不容置疑,笔者另有文章论述路遥 小说创作的成功经验和文学成就。 一、创作呈明显的模式化倾向 路遥的创作更多讲述农村青年人,特别是参加高考而落榜的青 年人的生活和爱情,小说旱现出模式化倾向,小说中的人名与地名都 有重复之处。例如《月夜静悄悄》与《人生》中都出现了高明楼这一人 物,而这一人物都是农村中的精人、能人。具体来说,叙述方式、洪水 情节、爱情模式、意象符号都呈现出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路遥小说文本第一个模式化倾向是叙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语 一、创作主要来自自身经验 路遥早年出生于贫寒的陕北农民家庭,父母一共生育了八个孩 子。因为家庭贫穷,父母将长子路遥过继给了他在延川的伯父。在 同样困难的伯父家中,路遥坚持上完小学和中学,“文化大革命”中一 度成为延川I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之后返乡劳动。后来,因为他突出 的文学才华,才以临时身份在延川县从事文艺创作,之后进入延安大 学中文系学习。直到大学毕业分配至《延河》编辑部工作,路遥才真 正以合理的身份、较好的条件开始文学创作。 路遥的创作素材主要来自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他的小说,故事 背景发生在陕北,主要描写年轻人为理想为生活而奋斗的思想与感 情经历,爱情故事也完全是在当时农村与城市融合背景下发生的.时 间也与路遥文学创作的时问完全一致,甚至个别小说(《在困难的日 子里》)带有非常强烈的自传色彩。创作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绝大多数的作家的文学创作都不能脱离自我的生活和经验。但是, 这一点在路遥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甚至有些过于偏执。童年家庭 的穷困,过继后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年轻时一场终生难忘的初 恋,与北京知青林达并不成功的婚姻,在创作高峰期却身患绝症,这 些成为路遥挥之不去的紧紧缠绕的创伤记忆。路遥终身固执地坚守 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创作理念,陕北成为作家时刻思念的精神家园。 如果不了解作家的生平,仅凭阅读作品,前后叠加印证也可以了解作 家的心路历程。 路遥的这种局限最根本的原冈还在于作家的思想认识。路遥是 陕北农村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更多地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加 之陕北相对封闭的环境,作家的思想是传统的、内向的。在进入城市 后,作家在都市生活中仍然处于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的生存焦虑 中,路遥的精神世界不能更好地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路遥的小说具 有乡土性、民问性、传统性。自身经历的特殊,学养的单纯(路遥只是 言与结构也显平淡与板滞,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小说文本的张力 与内涵。由于路遥对高加林、孙少平、马建强等主人公的偏爱,使得 他在某些时候会跳出叙述,在故事中插入自己的评论。“亲爱的读者 啊”“让我们再来看看这边发生的事情”等成为路遥惯用的表达。“十 多年前,我第一次接触路遥的作品时就被他的作品深深打动,然而, 当我莺新阅读路遥的作品时,竞发现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十多年前发 在延安大学期间接受了三年正规的教育),加之作家性格的固执,使 得路遥在创作上必然只是拘泥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 如果路遥不写陕北的生活又要写什么呢?有研究者指出,路遥 过早离开人世也许是一种幸运,如果作家继续活着,创作的经验义已 消耗殆尽,作家下一步的创作又如何继续呢?“假如路遥还活着,他 会不会进行商业化写作?尽管答案无从确证,笔者还是坚持作否定 回答”,“这种对个性的坚持却极有可能遭遇这样的结局:由于整体写 作氛围以及批评体系的市场化(批评的媒体化、行为化、表演化),而 使得个别作家的‘力挽狂澜’带有悲壮性,从而在众声喧哗中成为微 弱的不和谐声音被忽略不闻,尝尽寂寞滋味。”…

路遥令人心酸的三段恋情及离世始末

路遥令人心酸的三段恋情及离世始末

路遥令⼈⼼酸的三段恋情及离世始末路遥令⼈⼼酸的三段恋情及离世始末李奉先⽂四⼗余岁正是⼀个作家灿烂辉煌的年龄,如果路遥还活着,以他对⽣活的深刻的体验和苦苦的思索,以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他的笔⼒,他肯定还会为这不平凡的世界写下新的巨著。

——题记⼀、春蚕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长的农村作家。

路遥⼀九四九年⼗⼆⽉⼗⼆⽉三⽇⽣于陕西榆林清涧县⼀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七岁时因为家贫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

曾在延川县⽴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

这段时间⾥,他饱尝了⼈世间的种种艰⾟,做过许多临时性的⼯作,并在农村⼀⼩学中教过⼀年书,还受⼈以⽩眼。

路遥直到⼆⼗四岁时始进⼊延安⼤学中⽂系学习,其间开始⾛⼊了⽂学创作之路创作。

⼤学毕业后,任《陕西⽂艺》(今为《延河》)编辑。

不久,因发表《惊⼼动魄的⼀幕》,获得第⼀届全国优秀中篇⼩说奖,⽽声名⼤振。

⼀九⼋⼆年发表的中篇⼩说《⼈⽣》描写⼀个农村知识青年的⼈⽣追求和曲折经历,更是引起巨⼤的反响。

该⼩说改编成同名电影后,则轰动了全国。

路遥却并没有⽌步。

⼀九⼋⼋年完成的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活全貌。

该书共三册。

路遥在近⼗年间的⼴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的形象。

劳动与爱、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常⽣活与巨⼤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起,深刻地展⽰了普通⼈在⼤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路遥因此荣获茅盾⽂学奖。

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民电台⼴播。

可惜,天不假年。

四年后,即⼀九九⼆年⼗⼀⽉⼗七⽇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医治⽆效在西安逝世,时年尚不⾜四⼗三岁。

路遥的⼀⽣,都在追求与成功中奋进,他的忧思与⽭盾,都同他的⼼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著”作家。

作为农民的⼉⼦,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化的影响,以农民⽣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

但他⼜是⼀名“⽂明”的作家,他⽴意⾼远,⼴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化。

路遥的名言

路遥的名言

路遥的名言导读:经典名言路遥的名言1、把辛勤的耕作当做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依旧心平气和的耕耘。

2、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即是进行几十年口号式的“革命教育”也薄脆如纸,封建『迷』信的复辟就是如此轻而易举!3、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4、花朵是美丽的,果实的价值更高。

5、用梦的形式向他昭示幸福之路。

6、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沽同样也是一个世界。

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因此,大多数普通人不会象飘飘欲仙的老庄,时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尘埃——尽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罢了。

幸亏人们没有都去信奉“庄子主义”,否则这世界就会到处充斥着这些看破红尘而又自命不凡的家伙。

7、爱往往是不清醒的。

8、庄稼人嘛,不出山劳动,那是叫任何人都瞧不起的。

9、有了希望,人就会产生激情,并可以义无反顾地为之而付出代价;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决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10、这就是生命!没有什么力量能扼杀生命。

生命是这样顽强,它对抗的是整整一个严寒的冬天。

冬天退却了,生命之花却蓬勃地怒放。

你,为了这瞬间的辉煌,忍耐了多少暗淡无光的日月?你会死亡,但你也会证明生命有多么强大。

死亡的只是躯壳,生命将涅磐,生生不息,并会以另一种形式永存。

只要春天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

11、现在这社会,即使办正经事,也得走旁门拐道!12、你知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的战胜困难。

13、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

14、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15、这没有什么。

路遥的作文精选6篇800字

路遥的作文精选6篇800字

路遥的作文精选6篇800字辉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路遥的精选作文,供大家参考。

路遥作文1在《平凡的世界》路遥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中国的社会在历史变化的背景下,黄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作品问世即好评如潮,并获得矛盾文学奖。

重新回想这部书所概括的时光,依然会发现1987—1985年以来的岁月时那么的让人神往,生活在那时的人们以劫后重生的喜悦憧憬未来,用感恩看待刚刚过去的噩梦,简单、纯粹,一切都笼上理想的光环。

孙少平,这个路遥笔下的主人公,出生贫寒,却懂得坦然应对,踏实的走好每一步,他经历了挫折与磨难,生活把他塑造成一个坚强的人,一个优秀的人。

我想在以金钱的多寡为成功的参照的这天,许多人不会以孙少平这样的人为崇拜的对象,是能够理解的,但是任何时代都会又真正的纯粹的感情,理想主义的颂歌也永久没有止境。

平凡但不平庸,走上踏实坚定的路,演绎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想我读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获时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时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持续一颗平凡的心。

但愿自己在今后的岁月中,不管时失意落魄还时辉煌的时候,都能够想起路遥,想起《平凡的世界》。

路遥作文2《平凡的世界》,十几年前我就在收音机里听过,并在图书馆里借阅过。

当我在人民网上看到开展评选“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活动的时候,我又首先想到了作家路遥,想到了他付出极大心血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是我买了一部心仪已久的、属于自己的《平凡的世界》,又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

当孙少平伤愈返回大牙湾煤矿,与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嫂、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小黑子”相逢的时候,这部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也就接近了尾声。

尽管意犹未尽,尽管生活仍在继续,尽管我还在为主人公的命运设想着种种归宿,但小说确实结束了,它留给我们一个令人深思的长长的省落号。

掩卷沉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五言绝句5行

五言绝句5行

五言绝句5行1. 《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4. 《送崔九》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5. 《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6.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 《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0. 《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1. 《送上人》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2.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3. 《听筝》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4. 《新嫁娘词》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15.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7.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8. 《何满子》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19. 《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0.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1.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2.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3. 《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遥是延安大学中文系73级的高材生,是延安大学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也是延安大学的品牌和骄傲。

时光飞逝,弹指一挥,转眼已是路遥逝世十五周年。

本来早想写一点回忆和纪念的文章,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篇。

其中有一个想法,就是在路遥成名和逝世以后,不少人争相为友,显示他们之间关系特殊。

我若急匆加盟,难免有附庸高雅十五年后忆路遥之嫌。

我想保持平静,低调以待。

最近,由路遥研究会策划和承办,由陕西省作协、延安大学、清涧县、延川县主办的“路遥逝世十五周年纪念暨路遥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即将举行,我作为路遥生前的校友和朋友之一,理应写一点回忆文章,以表怀念。

虽然时间晚了一些,但我的回忆是真实的,感情是真挚的,纪念是真心的。

申沛昌路遥与时任延安大学党委书记的申沛昌在一起初识路遥1972年,已经是“文革”后期,全国性动荡的状态有所好转,各个大学都在数年停课“闹革命”之后,开始着手筹备招收工农兵大学生的工作。

延安大学为了慎重起见,在中文系招收了一个一年制的“试点班”。

当时提倡“开门办学”,要求学生要接触实际,学工、学农、学军。

学生到校后,中文系的领导和老师们,曾组织该班学员,专程到群众创作搞得比较好,并且编印了颇有名气的《延安山花》诗集和四开小报《山花》的诞生地——延川县,同延川县工农兵文艺创作组及《山花》小报的编创人员进行座谈。

在这次座谈中,我们知道了谷溪、军民、闻频等一批扎根延川的文艺创作骨干,同时也第一次知道了路遥其人其事。

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是:路遥喜爱文学,颇有才华,以写诗开始,散文、小说以及歌剧一类创作也有所涉猎。

但这一次并未同路遥单独接触,也没有做过交谈和深入的了解。

艰难入学时间到了一九七三年暑期,延安大学中文系在招收试点班的基础上,在教学和管理几个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开始招收正规的大学生。

当时按照毛主席关于“学制要缩短”的教导,最长的学制就是三年,后来被称作工农兵大学生。

直到1977年招生制度改革,恢复了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按分数线录取学生的制度。

我当时在中文系工作,领导让我负责当年的招生事项。

有一天,我的堂兄、时任中共延川县委书记的申昜来延大找我。

主要讲的是路遥上大学的事情。

他说,本来县上把路遥推荐给西安某大学,但人家嫌路遥曾做过县上一派群众组织的头头,而且有人告状,所以不想在政治上惹麻烦,最后决定不予录取。

申昜知道我在延大中文系工作,就来找我联系。

众所周知,中国的七十年代初期,还是一个“突出政治”的年代,评价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你的学识和才干,首先要政治审查(简称“政审”)合格,录取大学生更是这样。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安某大学从政治上考虑不予录取路遥也无可厚非。

现在的问题是县委书记亲自找到学校,推荐路遥上大学,这可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我和申昜虽是弟兄,但我们办事情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实事求是,按政策办事。

我作为招生负责人,仔细询问了路遥的全面情况,特别问到两个问题:一是人家告状的原因和内容,二是县委的看法和结论。

申昜是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人,他向我反复做了解释和说明。

当我得知告状的是另一派群众组织的人,告状的原因和内容是说路遥在“文革”武斗中打死了人,有命案在身。

但延川县的公检法机关经过认真调查,认为没有证据,不予认定。

特别是延川县委正式做出结论,路遥在政治上没有问题,并竭力推荐其上大学深造。

根据这些情况我向系上领导郭玉宝、学校领导张逊斌作了汇报,建议录取路遥到中文系上学。

我的意见得到了系上和学校领导的同意和支持。

当时我们录取路遥上延大,多少还担着一点政治风险。

那就是西安某大学不录取,延大竟然敢录取会不会带来什么政治上的麻烦(实际上路遥上大学以后,甚至工作以后,那些人仍然还在告状)。

所以我们一方面果断录取,另一方面也小心应对。

当时想好了几条理由:①根据延川县公检法专案组调查,所告问题可以说事出有因,但没有能够成立的证据,不予认定。

②中共延川县委有明确的政审结论,不同的群众组织之间告状,不影响路遥上大学。

③我们1972年到延川县座谈调研,已知路遥爱好文学,颇有才华。

录取这样的学生上大学,或许还能培养成一名有用人才。

如果轻率地拒之校门之外,不仅可能断送他的前程,而且作为教育部门也是一种失职。

④“文革”中后期,派性勃起,相互告状、攻击、司空见惯,不可轻信,更不可把一纸告状信作为凭证定罪。

事实上,由于延大党委和延大中文系在录取路遥这个问题上态度显明而坚定,原来担心的麻烦事情也没有发生,看来总还是邪不压正。

拼命攻读路遥的同学、朋友、著名作家陈泽顺(路遥是中文系73级,陈泽顺是74级)在《路遥的生平与创作》中曾写到:“1973年,路遥被推选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

这对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路遥来说是一个重大事件,这个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

在延安大学期间,路遥在能够找到的欧洲文学史、俄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指导下系统地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甚至钻进阅览室,把建国以来的全部文学杂志,从创刊号到‘文化革命’开始后的终刊号全部翻阅了一遍。

路遥以他特有的方式拼命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储藏。

”我认为陈泽顺的这一段记述,正是路遥三年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很中肯的评价。

在我的印象中,路遥进入延大中文系读书,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一个作家的角度看,他所从事的创作中,其生活素材,人物形象,包括一些故事情节,应该说主要来源于他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也来源于他在社会生活中的体验和积累。

而他的创作理念、写作技巧以及一些涉及到文学理论、文艺创作的经验教训等等,应该说是得益于大学三年,他拼命攻读中外名著而从中学习、借鉴、创新的结果。

当然,他本人对文学的酷爱和天赋也是不可否认和不容忽视的。

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没有社会大学给他的生活积累以及诸多苦难、挫折、沉浮的经历;没有延安大学三年苦读,使他从文学大师们的创作中汲取营养,借鉴经验,并从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创作技巧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升华;没有他对文学的酷爱、文学的天赋以及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毅力,他要成长为一个著名作家,是难以想象的。

可以说,路遥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里所说的三条应当是他登上文学巅峰的三要素。

路遥在校学习期间,大学里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比较多,所学课程又是按照部颁教育计划设置的,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但是路遥做事办事,都有明确的目标。

在我看来,他上大学中文系,就是为了读名著、学创作,为他实现自己的作家目标、文学梦想以至人生的抱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此,在班级讨论读书与劳动的问题时,路遥敢于力排众议,会上提出“不要把书本当作敌人”。

在当时的背景和舆论氛围下,强调书本和读书的重要性,确实是语惊四座,振聋发聩。

路遥自己就是始终把书本作为良师益友的典范。

他不仅尽其所能利用有限的时间,甚至包括别人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而且利用礼拜天,常常往返步行到城里,去作家晓雷、李天芳和其他一些社会朋友的家里借书回来读。

我记得路遥上学时烟瘾就很大,无奈囊中羞涩,就用纸片卷旱烟的方法自制卷烟来抽。

在校园里、图书馆、宿舍内,常常看到路遥一边自制卷烟,一边在刻苦攻读的身影。

由于路遥是一个坚定执着的人,他懂得如何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一切与此无关紧要的事情,他都舍得割爱甚至当作干扰排除。

他曾有一段时间担任过学生班长,凭他担任过县级革委会副主任的“政治才干”,作为几十个学生的班长,应当说胜任有余,但这同他上大学、当作家的总体目标,确有一定的距离,至少要占用很多的时间,要少读许多名著,因此毅然辞去班长职务,集中时间和精力,拼命读书,为实现其总体目标而锲而不舍,顽强奋斗。

记得还有一件事情在当时中文系的师生中颇有议论。

那就是路遥学习上的“偏科”问题。

路遥在延大读书期间,重点关注的是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名著,与此距离较远的古典文学、古代汉语,他就不那么热心。

也可能是时间不够,精力有限,他对这些课程的学习确实不够重视,常常出现请假和缺课现象,有关任课老师对此有些意见和议论,也在情理之中。

遇到这种情况,系上的领导和班主任,也用“因材施教”之类的理由,替路遥做些疏通和解释。

有关任课老师了解路遥的具体情况后,也都采用了宽容和开明的态度,并没有为难路遥。

而且在有些方面也为路遥攻读名著提供了方便。

关注政治我曾给一些朋友讲过,在我的记忆里,至少是很多从事文学艺术的人,对政治不感兴趣,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厌恶政治染指文艺,往往还把为官从政的人视为政客,不愿为伍。

但是,从我所知所处的路遥来看,应是一个特例。

通过大学三年相处和以后的交往,我可以明确而肯定地说,路遥是一个酷爱文学又关注政治的人。

如果要用一个比例来划分,我倒真的感到为难了。

固然,路遥最终是以文学的成就而闻名的,但这并不能抹煞和掩盖他对政治的关注和曾有的政治抱负。

我认为,说明这一点,对于研究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研究路遥的成长与成功,都是有价值的。

现在,人们对于路遥的文学成就,已是耳熟能详,有口皆碑,无须我赘述。

我在这里,只想就路遥对于政治的敏感和关注,提供一些事例,作一简单的分析和评议。

无须讳言,照我看来,路遥是一个年少有志、才华出众、不甘平庸、追求成功的人。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山沟里,饱受饥寒,经历坎坷,这对于性格刚强,不甘示弱的路遥来说,慢慢就产生了一种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朦胧心态。

随着上学读书,接触社会,早熟的路遥就形成了两个梦:一个是政治梦,一个是文学梦。

这时,正好遇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他参加了一派群众组织,并且当上了头头,直至成立革委会,“荣任”县革委会副主任(按现在的级别是副县级领导),这可以说是他在政治上初显功力,小试牛刀,希冀通过政治舞台,出人头地,有所建树。

但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被否定,他那刚刚起梦,还未醒未圆的时候,就被残酷的政治原因击得粉碎,以失败而暂时告终。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路遥还有文学方面的爱好和才华。

他开始写一些诗歌、散文等,并陆续在县办《山花》和省级刊物上发表,逐步形成一定的影响。

后来赶上各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他被艰难而幸运的选到了延安大学中文系就读。

从此,他更多地倾心于文学,把文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并为实现其文学之梦而跋涉和准备着。

但是,即使如此,在他内心深处,仍然没有割舍和放弃他对政治的那种特有的敏感和关注。

他对政治的敏感和审视,既深刻又独特,远远超出常人,甚至一些职业政治家。

他所关心的政治视野,已不再是一县一派的成败得失,而是党和国家、军队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他当时的精神状态,确实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的谈吐和见解使我们这些在高等学校从事政工工作的人都感到惊讶和赞赏。

由于我在中文系分管学生工作,对路遥的情况比较了解,交往也多。

经过一段相互接触交谈,渐渐地有了一种信任和默契。

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正处“文革”中后期,政治舞台上风云变幻莫测,国人皆以“谈虎色变”来看待政治,稍有不慎,就会被打成“反革命”,列入另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