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知识点精编6-9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第一章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表明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

我国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的参加者。

狭义: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两方。

一方是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是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3、管理方的概念:狭义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从广义上看,管理方除了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非正式雇主协会。

4、管理方的特点:1)管理方具有职权,职权是能向隶属人员进行指挥、发出命令并要求下级强制服从并执行的权力以及给予奖惩的权力。

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权是经由一定正式程序而赋予某个职位的一种权力。

它源于企业产权,是合法的。

3)职权是由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5、雇主协会的类型:1)行业协会,同某一行业企业组成的单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2)地区协会,由某一地区的多种企业组成的地区性协会代表该地区雇主的共同利益。

3)雇主组织,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雇主组织可分为全国性雇主联合会、单一行业或产业的全国性协会、地区协会。

6、工会的定义:工会是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性组织。

工会的性质: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工会的地位:工会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员工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工会的特征: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一般不允许雇主及其代理人加入。

2)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即工会不得有政治和经济目的。

3)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4)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

5)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

工会的权利:4)条,以及工会及其会员在采取产业行动中,享有豁免权。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识记点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识记点

劳动法识记点1、劳动法最早产生于1802年英国,《学徒健社康与道德》2、我国劳动关系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经济社会关系。

3、劳动关系特征:劳动关系与劳动有直接联系,劳动是劳动关系内容;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是公民,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如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劳动关系一方,公民,要参加到另一有关单位中,成为这一单位成员,执行一定种类工作,并且遵守有关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劳动关系发生、变更和终止,当事人双方在劳动过程中权利、义务以及劳动条件,均应以法处理;即使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工作人员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是国家法律、法规对调整其关系另有特殊规定,则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畴。

4、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某些关系:处理劳动争议而发生关系执行社会保险方面关系监督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方面关系工作组织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之间关系劳动管理方面发生关系5、劳动法作用:贯彻党劳动政策,加强国家对劳动工作领导;依法调整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合理组织社会劳动,巩固劳动组织,以促进经济发发展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合理解决劳动争议,促进安定团强。

6、美国在1935年颁布了《华格纳法》,承认工作有组织工会和工会有代表工人同雇主订立集体合同权利,1938年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工作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高工作时间限额,以及超过标准工作时间工资支付办法。

7、1919年参战国在巴黎签订了《凡尔赛和平条约》,从此劳动立法揭开了新篇章,这一条约第十三篇即“国际劳动宪章”为国际劳动立法奠定了基础,产生了国际劳工组织。

8、国际劳工组织从1919年到2004年,共通过了国际劳动公约184个,建议书194个9、国际劳动立法内容:就业和失业:《就业政策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废除强迫劳动公约》,《就业和职业方面歧视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失业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工业工作时间每日限为8小时及每周限为48小时公约》,《每周工作时间减至40小时间公约》《工业中实行每周休息公约》《工资照付年休假公约》,《工资照付年休假修正公约》工资:《确定最低工资办法制定公约》,《在雇主无偿付能力情况下保护工作人权公约》和同名建议书职业安全和卫生:《职业安全、卫生和工作环境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化学制品在工作中安全使用公约》和同名建议书,《港品装卸劳动安全和卫生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女工保护:《生育保护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夜间工作公约》和同名建议书,《男女同工同酬公约》和同名建议书童工和未成年工保护:《准许就业最低年龄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受雇开业未成年人夜间工作公约》,《童工体格检查公约》社会保障:工伤事故津贴公约,关于残疾、老年和遗属保险一般原则建议书,促进就业和失业保障公约和同名建议书,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本国人与外国人在社会保障方面平等待遇公约等结社权利:组织与集体谈判权利原则实施公约,工作代表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劳动关系协调与仲裁:促进集体谈判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同,自愿调解和仲裁建议书劳工检查和劳工行政:实施工商业劳工检查公约和同名建议书,农业劳工检查公约和同名建议书,三方协商以促使国际劳工标准公约和同名建议书10、国际劳动立法作用与不足作用:对各国劳动立法制定、完善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劳动力国际流动对改善各国工人劳动状况和保障各国人民民主权利产生一定影响不足:国际劳动立法很难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国家具体条件,国际劳动公约不易获得会员国普遍批准,附少数公约有一百多个国家批准以外,多数公约只有半数左右会员国批准,由于未获得会员国批准,国际劳动立法实施也就缺少了有效保证,最根本缺点在于不能真正反映工作阶级意志和要求。

劳动关系法律知识点

劳动关系法律知识点

劳动关系法律知识点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

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合同应包括以下要素:- 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劳动者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用人单位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 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是固定期限合同或无固定期限合同;- 劳动合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明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劳动合同的工作时间和休假: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劳动合同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等;- 劳动合同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条件: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条件,如双方达成协议解除、一方违约等;- 其他双方约定的事项: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约定其他事项。

2. 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关系的建立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达成劳动合同,建立正式的工作关系。

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关系的建立应满足以下条件:- 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意思表示必须完全一致;- 具备劳动能力:劳动者必须具备劳动能力,即能够胜任和完成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 双方自愿选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是自愿选择建立劳动合同关系;-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3.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所应得到的经济报酬。

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报酬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互协商一致原则:劳动报酬应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明确约定;- 非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原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应保证支付足额的工资;- 合理分配原则:劳动报酬应根据劳动者的工作量、质量、效益等客观指标进行合理分配;- 及时支付原则:用人单位应按照约定的工资支付时间及时发放劳动报酬;- 安全保障原则:劳动报酬应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合法权益。

4.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情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员工关系管理)复习要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员工关系管理)复习要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员工关系管理)复习要点第一章员工关系管理导论冲突根本根源:1异化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背景根源: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状况3工作场所的不公平4工作本身的属性合作在组织中,管理方与员工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获得满足主要包括:1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2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是员工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3管理方也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员工关系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特点: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不平等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员工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管理2员工关系诊断与员工满意度调查3员工沟通与咨询服务4组织员工参与管理5纪律管理6冲突化解与谈判心理契约员工与企业在正式的雇佣合同规定的内容之外存在的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理解。

阐述员工关系的含义和实质?见上如何理解冲突与合作,以及产生冲突与合作的各种根源?见上员工关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见上谈谈心理契约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地位?1、目标是追求员工满意度2、组织承诺的基础3、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第二章员工关系理论新保守派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

管理主义学派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员工产生不满的根源。

正统多元论学派雇员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同管理方对经济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冲突的。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提出“结果不公平”理论,将经济部门划分成“核心”和“周边”两个部门。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带选择题版)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带选择题版)

劳动关系导论1、劳动关系的称谓源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是中性、温和的代名词。

2、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美国。

3、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员工方及以工会组织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则是用人单位、管理方以及雇主组织。

二者构成劳动关系主体。

4、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合作、冲突、力量、权利。

其中力量中最为重要的三种力量是:退出力量、罢工力量、岗位力量。

5、劳动关系的性质(1)平等性(2)不平等性(3)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4)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6、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

7、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这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8、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不同:(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3)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4)适用法律不同(5)纠纷处理的机构不同9、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1)主体独立(2)权利平等(3)民主协商(4)充分合作10、三方协商机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国家一级的协商。

11、经济环境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状况,是对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经济因素。

12、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企业劳动关系诸多因素中最为复杂、深刻、最主要的变量。

13、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4、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背景1、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2、行为科学理论三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业心理学的出现、霍桑试验、社会系统理论。

3、谈判制度建立—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4、三方原则等制度建立—冲突的制度化。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点

2016年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点复习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的含义1、在现代社会,劳动社会形式的趋同性使得劳动关系成为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单选2、劳动关系是雇员劳动者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名解3、劳使关系的称谓源自日本;单选4、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美国;单选5、劳动关系的主体:员工、员工团体工会是员工团体最主要的形式、用人单位、管理方、雇主协会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政府;多选6、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合作;冲突;力量;权力;多选7、员工的关系力量以下列三种力量最为重要:1退出力量;2罢工力量;3岗位力量;多选第二节劳动关系的性质与类型1、劳动关系的性质:1劳动关系的平等性;2劳动关系的不平等性;3劳动关系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4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多选、简答2、劳动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利益冲突型、利益协调型、利益一体型;多选3、与传统的劳动关系调整方法不同,人力资本管理方法非常强调职工的差异性,强调根据职工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单选4、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单选第三节与劳动关系相关的几个概念1、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名解2、劳务关系的特征:1双方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2提供劳务的一方取得报酬是以劳动结果为准的;3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的一方自行承担风险;多选3、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不同: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3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4适用法律不同;5纠纷处理的机构不同;多选、简答4、政府、雇主组织、工会是构成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三个独立的主体;多选5、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主体独立、权利平等、民主协商、充分合作;多选6、三方协商机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国家一级的协商;单选第四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1、劳动关系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多选2、劳动关系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市场状况和技术状况等因素;其中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状况,是对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经济因素;单选3、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企业劳动关系诸多因素中最复杂、最深刻、最主要的变量;单选第五节劳动关系的内在动因1、人的需要是劳动关系的内在动因;单选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个基本论点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另一个基本论点是:人的需要都是有轻重层次;3、马斯洛将需要层次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多选4、马斯洛认为,生理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单选5、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优势需要对人的行为指向和目标追求具有主导作用;单选、名解6、人的需要是个复杂的系统,人的需要和利益是劳动关系运行当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动因,从而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单选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背景第一节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1、劳动者成为工人阶级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他们是自由的;二是他们除了他们自身外一无所有;多选2、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单选3、19世纪70年代早期,面对早期的工人组织,各国的立法都禁止工人结社、罢工和示威;英国1799年颁发的结社法和法国1791年颁发的夏勃里埃法就是这类法律的典型代表;多选第二节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1、1871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1875年又颁发了企业主和工人法,允许工人团体和企业主签订契约合同;到1904年,新西兰出现了较规范的集体合同法;从此,集体谈判制度得到了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在第二阶段;单选第三节冲突的制度化1、1935年罗斯福政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制度向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单选2、在行为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与组织劳动者有关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业心理学的出现、霍桑试验、社会系统理论;多选3、产业民主化和三方性原则被提出在第三阶段;单选第四节1、现代管理学的发展——“管理理论的丛林”是由着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命名;2、集体谈判逐渐成为处理雇主与员工之间日常问题的主要手段;第五节新的矛盾和问题1、劳动关系的新变化:简答(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二)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打破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利平衡(三)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四)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第六节新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1、计划经济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和基本特征:多选(一)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二劳动关系内容的国家计划性三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行政性四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一体性2、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简答(一)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的差别(二)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与非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并存(三)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配置机制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四)劳动关系调整还存在着法律规范不健全的问题(五)劳动争议大幅度上升,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发展多选(一)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 二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三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四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第三章劳动关系管理的理论演进第一节劳动关系的理论演进1、劳动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关系,即是生产关系中最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2、亚当·斯密把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三大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他的劳动分工思想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分工的发展;劳动是价值的标准与源泉;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多选3、马克斯·韦伯的工业资本理论中最为着名的是对“精于计算的理性”以及官僚制组织的论述;单选4、1950年邓洛普写成产业与劳动关系评论,提出了一个分析集体谈判与劳动关系的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将经济、技术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包含在内;单选5、邓洛普指出,在劳动关系系统中,行为主体、环境、意识形态以及规则网是构成劳动关系系统的基本要素;多选6、美国学者桑德沃早1987年出版的劳动关系:过程与结果一书中提出了劳动关系分析的理论模型;单选7、桑德沃认为,在劳动关系运行中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种:1外部环境因素;2工作场所因素;3个人因素;多选8、着名的劳动关系专家安德森分析模型,由“投入、主体、转换过程和产出”四个相互连接的相关部分组成;多选第二节劳动关系的不同学派与观点1、美国是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典型代表;2、日本是奉行管理主义学派主张的典范;3、德国是实施正统多元论学派政策最典型的国家,德国模式也是该学派最为推崇的现实模式;4、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观点最具代表性的实例;第三节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的新趋势:合作型劳动关系单选1、康芒斯1919年出版的工业友善认为只有赢得员工的友善,雇主才能收获是最为重要的因素;2、青木昌彦2001深入研究了三种企业决策结构,即股东主权—集体谈判模式、共同治理模式、管理者自由决策模式等是否有制度性效率;多选第四节劳动关系合作的发展趋势1、工作分享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1工作岗位分享制;2时间购买计划;3缩短法定工作时间;4提前退休和过渡性退休;5延长休假时间;6灵活工作制;多选第四章管理方第一节谁是管理方1、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名解2、雇主协会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名解3、雇主组织是由企业法人而不是自然人组成的协会;单选4、雇主协会的作用:1参与谈判;2解决纠纷;3提供帮助和建议;4代表和维护;多选、简答第二节管理方的角色理论1、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单选2、1974年,哈里·布雷弗曼在其论着劳动与垄断资本中首次阐述劳动过程理论;单选3、1984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托马斯·A·科汉首次将战略选择引入劳动关系领域,并用战略选择模型分析管理方的决策行为;单选第三节管理模式和实践1、管理模式的类别——职权结构:独裁式;集权型;自住型;多选2、管理模式的类别——管理理念: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多选3、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强制性、专断性、独创性、有限忠诚性;多选4、集权/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多选5、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1自主型组织设计工作生活在计划,包括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职务丰富化、自主型工作团队2雇员参与计划EIS,首次出现在1979年福特公司,标志着管理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3人事就业政策;第五章工会1、工会最早出现于18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并于1824年在英国取得了合法地位;工会是以经济斗争为直接动因而产生的;单选2、以19世纪中期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工会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单选3、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名解4、根据工会运动发展历程,可以把工会组织划分为职业工会、行业工会和总工会三类;多选5、同行工会是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单选第三节工会的行为方式和主要职能多选1、工会的行为方式:1互保互助;2集体谈判;3劳动立法;4直接行动;5政治运动;2、工会的主要职能:1参与职能;2维护职能;3建设职能;4教育职能;多选、简答第六章政府第一节政府的角色1、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5P角色多选、简答1劳动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2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3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4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5公共部门的雇佣者第二节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1、新保守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当属公共选择理论;单选2、自由改革主义的代表是精英理论;单选第三节政府劳动关系策略与实践1、劳动关系模式:1市场个人主义;2自由集体主义;3谈判团体主义;4国家社团主义;5中央集权主义;多选2、最低工资立法是劳动力市场中最能体现社会正义的政策;单选3、社会倾销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各国的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将本国的就业机会转移到国外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名解第七章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重点章: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第一节冲突的根源1、冲突的根本根源包括四种:1异化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冲突;3雇佣关系的性质;4劳动合同的性质;多选、简答2、管理方的权力来源于所有者的产权;单选3、除了冲突的根本根源之外,还有更多的背景根源:这种背景根源主要体现在:1广泛存在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的状况;3工作本身的经验;多选第二节合作的根源1、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即“被迫”和“获得满足”;多选第三节冲突的表现形式1、雇员或工会的产业行动:1怠工;2联合抵制;3纠察;4“号名单”“恶名单”;5罢工;多选2、雇主的产业行动:1关闭工厂;2雇佣罢工替代者;3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4复工运动;5黑名单;6排工;多选第五节劳资冲突的预防管理1、劳资冲突预防的意义:简答(1)有利于保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3)有利于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员工福利(4)有利于减少冲突的成本第六节劳资冲突的沟通管理1、劳资沟通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雇主和雇员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名解2、劳资沟通的基本原则:多选1双向交流互动原则 2换位思考原则 3信息具体明确原则3、劳资沟通的技巧多选1积极倾听 2 有效表达 3准确反馈 4化解异议第八章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重点章第一节劳动法与劳动关系1、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名解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单选3、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多选(1)劳动立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2)劳动法还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4、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具有如下特征:简答(1)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用人单位;(3)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属性;(4)劳动关系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简答、论述(1)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原则(2)参加民主管理原则(3)劳动者享有按劳分配和社会保障权利的原则(4)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和休息保护权利的原则(5)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6)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6、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机关以及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与其工作人员,不适用我国劳动法;我国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对广大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以及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中的人员,如教师、医务人员、文教人员等不适用;多选其他都适用劳动法,包括个体经济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7、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简答(1)范畴不同;2内容不同;3效力不同;4特征不同;5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同8、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于某种社会劳动获取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名解9、我国劳动法将就业年龄规定为16周岁;单选10、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并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和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组织;名解1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答或论述根据劳动法第3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在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时,必须同时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根据劳动法第3条,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和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12、劳动行为是劳动法律关系最重要的客体;单选13、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通常只由合法行为引起;变更和终止包括事件和行为含违法行为;第二节工资的法律保障1、劳动法中,工资是雇主依据国家法律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名解2、工资支付的原则多选、简答(1)协商同意原则;2平等付酬原则;3紧急支付原则;4依法支付原则3、工资的法律保障多选、简答、论述1工资处理不受干涉 2禁止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3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 4破产时工资之清偿权优先清偿 5工资的诉讼保护4、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单选5、加班工资标准:1延长工时:不低于150%;2休息日又不安排补休:不低于200%;3法定休假日:不低于300%注意:法定休假日不能以安排补休为补偿,休息日则可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6、根据我国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不得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1加班加点工资;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3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多选7、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其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单选;8、劳动法第49条规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三劳动生产率;四就业状况;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多选9、最低工资是法定的最低报酬,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不得低于该当地的最低工资;第三节工作时间和加班加点1、工作时间:1标准工作日8h/天,40h/周;2缩短工作日适用于矿山井下、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夜班、哺乳期女职工;3不定时工作日适用于因工作性质和职责限制,企业高管、外勤、推销、长途运输、出租车司机、铁路港口码头装卸工人;4综合计算工作日适用于从事受到自然条件、技术条件限制的劳动,交通、渔业、地质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5弹性工作时间;6计件工作时间;主要是区分不定时工作日因时间无法固定与综合计算工作日因季节、技术、自然条件;选择题2、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个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单选3、全民法定休假日11天;第四节工作场所的规则1、女职工四期保护,经期、孕期、产期不得少于90天,哺乳期不满1岁婴儿,每班2次;2、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第五节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2、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多选、简答1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 2违法行为的实施3行为人的违法行为造成或足以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 4行为人有过错2、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企业行政处分的主要内容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单多选经济处罚主要包括罚款、停发工资和降级三种形式;多选第九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重点章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名解2、专项协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为明确劳动关系中特定权利义务,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所达成的契约;名解3、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事实上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一种劳动关系;名解4、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多选、简答1合同当事人的关系不同 2劳动支配权和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3报酬性质及支付方式不同 4法律关系性质以及合同所属法律部门不同5、劳动合同的特征多选、简答劳动合同是合同的一种,它具有合同的一般特征,即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而不是单方的法律行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只有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合同才成立;合同是合法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具有上述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一合同主体的特定性二合同履行的隶属性三主体意志的限制性四劳动合同属于双务合同五劳动合同属于法定要式合同6、劳动合同的作用简答(一)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确认和形成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二)劳动合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三)劳动合同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是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四)劳动合同是建立和维护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一项基本保障7、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多选8、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多选(一)平等原则;二自愿原则;三协商一致原则;四合法原则9、劳动合同有效应当具备如下四个条件: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内容、形式和订立程序合法;多选10、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权力专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多选11、劳动合同鉴证,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名解12、法定条款——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社会保险;6劳动纪律;7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8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多选13、约定条款——一般常见的约定条款有一些内容:1试用期限;2保守商业秘密条款;3培训;4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5第二职业条款;6变更、解除合同;7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多选第三节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1、劳动合同履行原则:1全面履行原则;2亲自履行原则;3协作履行原则;4实际履行原则;多选、简答第四节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1、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不承担经济补偿的条件多选注意:劳动者存在重大过错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劳动关系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劳动者技能越高,市场力量越强。

)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劳动关系的特点:①法律的平等性②经济的依赖性(一般实务上,劳动者对企业的依存度较高。

)③管理的从属性(a.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指示和命令b.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c.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④权益的冲突性(企业常常是劳资冲突中占据优势的一方)⑤实力的差异性(企业的经济实力是其在劳资冲突中最重要的筹码。

在许多冲突中,拥有较多经济资源的企业实力仍强于集体劳动者的力量。

)⑥冲突的影响性⑦互动的复杂性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社会文化环境。

(相互影响,技术环境会影响经济环境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政策环境。

)劳动关系的三大主体:管理方、劳动者(工会)、政府。

工会的作用(职能):1.经济职能(1)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产生伴随失业效应的原因有两个:①高工资意味着高人力成本,裁员维持企业经营;②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管理方将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替代劳动。

】(2)确保就业公平。

2.民主职能(1)(正统多元主义)①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立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

②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③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提示:题型为单选+多选40分,名词解释4分一题,5题共20分,简答共20分;论述10分,案例分析10分,此资料提供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范围,其中也包含了部分多选与单选,案例题需要在实例中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候能够理解的背诵和阅读,看完此资料再联系书中内容复习。

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的释义狭义的劳动关系含义: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具体劳动的关系又被称作劳资关系,劳使关系,雇佣关系,甚至产业关系。

(名词解释)员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员工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

(名词解释)员工团体是指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名解)管理方是指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名词解释)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一般不直接介入员工与管理方的关系之中。

主要任务是同工会或工会代表进行集体谈判,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向其成员提供支持,通过参与劳动关系有关的政治活动/选举和立法改革来间接的影响劳动关系。

(名词解释)合作:是指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以正式的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一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名词解释)冲突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完全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

(名词解释)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

(名词解释)简答:劳动关系中管理方权力主要包括:一、对员工指挥和安排的权力;二、影响员工的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比较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提供大量的资源,增加员工的认同感和工作绩效;三、奖励和考核;四、其他相当广泛的决策内容;第二节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劳动关系的类型:均衡型,倾斜型,政府主导型。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带选择题版)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带选择题版)

劳动关系导论1、劳动关系的称谓源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是中性、温和的代名词。

2、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美国。

3、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员工方及以工会组织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则是用人单位、管理方以及雇主组织。

二者构成劳动关系主体。

4、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合作、冲突、力量、权利。

其中力量中最为重要的三种力量是:退出力量、罢工力量、岗位力量。

5、劳动关系的性质(1)平等性(2)不平等性(3)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质(4)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质6、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雇佣关系。

7、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这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8、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不同:(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3)劳动主体的待遇不同(4)适用法律不同(5)纠纷处理的机构不同9、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1)主体独立(2)权利平等(3)民主协商(4)充分合作10、三方协商机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国家一级的协商。

11、经济环境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状况,是对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经济因素。

12、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企业劳动关系诸多因素中最为复杂、深刻、最主要的变量。

13、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4、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背景1、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2、行为科学理论三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工业心理学的出现、霍桑试验、社会系统理论。

3、谈判制度建立—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4、三方原则等制度建立—冲突的制度化。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九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九章考点手册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九章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考点58 集体谈判的含义、结构和级别1.在我国现行法规文件中,通常将“集体谈判”表述为“集体协商、平等协商”。

是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企业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集体谈判”区别于雇员个人为自己利益与雇主进行的个别谈判,它是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我国法律称用人单位)之间针对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及其他雇用条件,在适当时间以坦诚态度所进行的协商和交涉。

3.集体谈判的目的是签订集体协议,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解决工作场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4.集体谈判可以建立在企业这一级别上,也可以在行业一级展开,可以是分散的,也可以是集中式的。

5.谈判结构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因素、历史因素、主体因素、利益因素和国家政策因素等。

6.我国主要实行企业级别的集体协商。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集体合同规定》着重对企业一级的集体合同做了规定,对行业集体协议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却隐含了行业集体协议的内容。

行业或产业工会是推行集体合同的重要力量。

在企业工会组建率较低、谈判力量较弱的情况下,由地方行业(产业工会)与地方行业协会(产业协会)或者企业进行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不失为发展集体协议制度的一种思路。

7.企业一级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协议是我国目前集体合同制度的基本形式。

考点59 集体协商的进程及诚信谈判的责任一、集体协商的进程集体协商的策略和技巧、程序和步骤,各个国家的表现形式不同。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以及集体协商的实际情况,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协商准备(二)确定协商代表企业与职工双方要按照一定程序确定本方的集体协商代表,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代表。

双方代表人数应当相等。

我国法律规定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人,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

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

未建立工会的,由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并经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同意。

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本单位工会主席担任。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

劳动法基础(知识点整理)1. 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就业关系。

劳动关系的形成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劳动者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两个方面。

2.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必须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休假假期等。

3. 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到期终止、解除协议、解雇和辞职等。

- 若劳动合同期满,双方没有续签或续签协议,则劳动合同到期终止。

- 若双方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解雇劳动者,如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丧失工作能力等。

- 劳动者有权辞职,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劳动报酬的形式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劳动者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5. 劳动时间和休假假期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休假假期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6.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

劳动保护包括工作条件保护、劳动安全保护、劳动卫生保护等。

7. 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发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

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劳动法基础的知识点整理,劳动法还有许多复杂的具体规定和条款,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或法律顾问以获得准确的法律意见和指导。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1、劳动关系-----是雇员(劳动者)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

(名解)2、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名解)3、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名解)4、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名解)5、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订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织、工人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

(名解)6、雇主—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仇的法人或自然人。

(名解)7、工会—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组织。

(名解)8、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名解)9、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由劳动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各自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名解)10、工资--是雇主依据国家法律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名解)11、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事实上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一种劳动关系。

(名解)12、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名解)劳动合同鉴证,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试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试重点

劳动关系名词解释:它是雇员与雇主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统称。

劳动合同名词解释: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管理方名词解释: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确定与调整最低工资: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一般来说,最低工资标准应高于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及意义:意义:1.增强员工的独立创造性和思考能力,使所有雇员对企业及企业的成功有强烈的责任感。

2.提供员工自我锻炼的机会,为所有雇员提供参与可能影响她们利益的决策的机会,有利于组织制度、决策的实施。

3.协助管理者集思广益,做出明智决策,帮助企业提高绩效和生产力、采纳新的工作方法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

4.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5.提高员工忠诚度和满意度。

形式:1.员工持股计划。

2.质量圈。

3.共同协商。

4.建议方案。

我国员工参与管理形式:1.职工代表大会。

2.工人监事和工人监事制度。

3.厂务公开制度。

拱手罢工:进行这种罢工的劳动者并不离开工作场作,而是在几小时或几天中双手停止工作,直到管理者同意他们的要求时才继续工作。

黄犬契约:指雇主不参加或退出公会为条件与劳动者签订的雇佣合同。

雇主: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工会的行为方式,工会的职能义务:行为方式:1.互保互助2.集体谈判3.劳动立法4.直接行动5.政治行动。

职能:1.参与职能2.维护职能3.建设职能。

4.教育职能。

工会的义务:1.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义务。

2.遵守和维护宪法和法律义务。

3.协助政府开展工作的义务。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期末复习笔记(原创整理精华版)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期末复习笔记(原创整理精华版)

期末复习整理笔记(含重点知识点考点及PPT截图)一、劳动关系词源△1,狭义: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资关系: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劳方资方界限分明,关系中包含一致性与冲突性。

3,劳工关系:与中文劳动关系是同一词,强调劳动者,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集体谈判过程。

4,劳雇关系:又称雇佣关系,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利义务结构。

5,劳使关系: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其技术性意义,中性温和。

源自日本。

6,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狭义指劳资关系;广义产业及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雇佣关系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

源自美国。

考点1:劳动关系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广义:劳动关系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职工及其职工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权、责、利关系。

①企业与全体职工(包括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关系;②企业与职工组织之间的关系;③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④经营者与职工组织之间的关系;⑥职工与职工组织之间的关系。

狭义:企业作为用人单位(雇主)与职工(雇员)及其组织之间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形成和调整的劳动法律关系。

①(直接)目的:实现生产劳动过程。

②主体:基本主体:劳动者;劳动力使用者相关主体:政府(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者);工会(劳动者利益代表);雇主组织(利益代表)③(基本)性质: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是社会经济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本质(性质、实质)▲1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

(简而言之,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2 双方以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心理契约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是非曲直。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一、名词解释1、劳动P12、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其实质就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关系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P33、劳资关系、雇佣关系、劳工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P54、员工、员工团体P65、管理方P7二、简答1、劳动关系的性质P122、雇主处于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P14三、其他知识点1、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力量、权力、合作与冲突P82、员工的关系力量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P103、管理方具有退出、停工和岗位的力量P114、劳动关系最基本的内容是经济关系P135、依据劳动关系各方力量的对比,劳动关系可划分为:均衡性、不均衡性和政府主导型P136、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P157、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

P178、在投入产出模式中,投入是指“冲突”,产出是指“管理规则”。

P199、产业关系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主体、环境、意识形态以及规则。

P21第二章现代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一、名词解释1、利益冲突型的劳资关系。

P462、利益协调型的劳资关系。

P47二、简答1、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P332、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劳资关系。

P483、股份制劳动关系的特点。

P54三、其他知识点1、三方性原则出现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演变的第三阶。

P48段。

2、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P333、经典作家笔下的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关系特点:平等、合作、不体现任何身份差别、主体发生在劳动者之间P424、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

P445、在社会关系中,劳动关系具有直接性、普遍性、具体性和本质性的特点。

P446、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是决定和影响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基本因素,而经济体制的性质则是决定和影响劳动关系性质和特点的直接因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填空选择1、“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在(欧美国家)使用最早、最为广泛。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3、双方对你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其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4、劳动关系的主体有(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5、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6、冲突的根本根源有(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7、罢工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

以你为罢工是双方都要付出成本,所以单纯从经济学角度讲,罢工是(非理性)的行为。

8、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

9、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直接。

10、(法律)和(制度)是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1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效率最大化),对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影响评价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加拿大和爱尔兰12、(新保守派)认为,理想的劳动法应该是工人难以组织工会,或者即使有工会,其权利也很小。

13、(管理主义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

主要集中在日本14、(正统多元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公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主要集中在德国15、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

16(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17、(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讲义共196页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讲义共196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劳动法基本知识
第一讲 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第二节 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一、劳动法的概念
(一)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关系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
一Hale Waihona Puke 法定条款二、约定条款1、含义
(一)试用期
2、期限
3、特征
(二)保密事项
6 个月以下:15日
(三)禁止同业竞争
6 至12个月:30日 12至24个月:60日
最长不超过:6个月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
(一)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
➢ 主体合法 ➢ 内容合法
劳动争议 处理
劳动监察
附 随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失业登记
劳 动
职业介绍
法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职业培训

系 工会活动法律关系 社会保险
附 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随
签订集体合同


为职工提供服务
法 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律 关
监督用人单位
系 工会活动法律关系
参与劳动争议
的调解与仲裁
练习题(律考95卷三多选)
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包括( )( )( )( )。 A、因管理劳动力而发生的关系 B、因执行社会保险而发生的关系 C、因组织工会和工会活动而发生的关系 D、因监督劳动法规的执行而发生的关系 答案:ABCD
劳 动 法
调整
与劳动关 系密切联
法律规范 的总称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第一章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中表明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方:从狭义上看,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从广义角度看,管理方除了包括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雇主协会。

管理方特点:1、管理方具有职权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3、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的雇员参与管理的形式:1定期举行会议2召开研讨会3设立咨询机构及顾问委员会4举行座谈会管理方的管理模式:(一)从职权结构维度划分:独裁型、集权型、自主型(二)从管理理念维度划分: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雇主协会:是一种团体组织,它由雇主组成,代表并维护雇主利益,通过谈判和协商与工会协调劳动关系雇主协会的类型:1、行业协会2、地区协会3、雇主组织雇主协会的作用:1、集体谈判中支持会员组织2、维护雇主利益3、积极游说政府和议会我国雇主协会主要从事四种活动:1、参与谈判2、解决纠纷3、对会员提供帮助和建议4、代表和维护会员的利益雇员:也称劳动者,我国广大劳动者是在各种企事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中从事有组织的社会劳动的人现代知识工作者的就业特征:1、自我雇佣的趋势2、工作成为个人的发展平台3、工作成为一种个人生活方式4、知识工作者仍然处于卖方市场工会:雇员建立起来旨在改善其地位,工资水平与就业条件的组织工会的特征: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不般不允许雇主及其代理人加入2、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社会性组织,即工会不得有政治、经济目的3、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4、工会在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5、工会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工会的结构分类:1、职业工会2、行业工会3、总工会工会的职能:整合职能、经济职能、民主职能、服务职能工会的行为方式:互保互助、集体谈判、劳动立法、直接行动、政治行为工会的发展过程:工会最早出现在18世纪90年代的英国,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早期职业工会时期、行业工会时期、总工会时期工会承认方式:自愿承认与法定承认工会化原因:1、对就业条件及管理方提供的待遇感到不满2、认为建立工会是表达这种不满的一种有效方式3、对劳工运动有所了解雇员在工会组织运动时是否参加取决于多方面因素1、初始倾向2、工会组织过程3、宏观条件雇员加入工会的原因:1、借助工会对抗雇主2、参加工会活动3、扮演心理角色4、社交压力雇员不加入工会原因:1、反对工会的态度2、社交压力3、工作满意4、加入工会的成本5、工会间的敌对或工会的冷漠工会的主要职能:1、整合职能2、经济职能3、民主功能工会的行为方式:经典的“韦布五分法"即互保互助;集体谈判;劳动立法;直接行动;政治行为我国工会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p33第二章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2.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必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3.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4.劳动关系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行成的关系劳动关系包括的三个方面:从业关系、劳动组合关系、劳动者的利益分配关系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合作与冲突劳动冲突: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分歧很大,甚至背到而驰时的表现形式冲突的根源:1、异化劳动的合法化2、客观利益的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4、劳动合同的性质5、心里契约的不履行6、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因素冲突的表现形式:显性冲突(罢工、抵制、辞职、诉怨)、隐性冲突(怠工、矿工、缺勤、偷懒)产业行动:又称集体行动,是指劳资关系双方在劳动关系中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依法采用罢工或关闭工厂等阻碍企业正常运营手段等进行对抗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知识点精编6-9第六章政府1、政府的作用。

答: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为劳动关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本框架。

(二)为劳动关系的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三)为集体谈判创造了宏观环境。

2、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5P角色。

答:(一)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者(二)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三)劳动争议的调停者(四)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五)公共部门的雇用者3、保守主义政府理论。

答:新保守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扮演“守夜人”角色。

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

在劳动关系方面,新保守主义反对劳动与就业立法。

新保守主义也反对建立工会。

4、管理主义政府理论。

答:所谓管理主义即主张对企业、机构、组织等采用经营技术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学说。

管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劳资合作,应该在教育培训、研究开发、交通通讯等领域为私人部门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增强它们的国际竞争力。

在劳动关系方面,该理论强调秩序与稳定。

5、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

答: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主要关注政府制定的政策以及采取的行动。

该理论主张,政府应该在不损害第三方利益(如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适度干预经济活动,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

政府的作用在于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

6、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

答:自由改革主义的代表是精英理论。

精英理论认为,社会按照等级划分阶层,精英处于社会的最高阶层,因而对政策制定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力。

精英理论与正统多元主义理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从理论上说,精英阶层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或全体公众的利益;但现实生活中,精英是否代表这些群体的利益,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他们的利益,则是另外一回事。

(2)精英之间在权力和影响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3)国家是由精英统治的。

(4)由于精英处于特权位置而拥有许多既得利益,他们努力维持现状而不是积极改变现状。

7、激进主义政府理论。

答:激进主义从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和根本对立出发分析政府的角色。

传统激进主义者接受工具主义思想,认为政府是资产阶级的工具。

因而政府制定各项政策或采取各种行动最终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激进主义者认为,为了获取权力资源,工会应当形成强有力的政治力量。

8、劳动关系模式:市场个人主义、自由集体主义、谈判社团主义、国家社团主义、中央集权主义。

市场个人主义特征:自由放任思想与弱小工会组织。

自由集体主义特征:广义的自由放任思想与工会拥有较大的权利。

谈判社团主义特征: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独立、强大的工会组织。

国家社团主义特征:社团主义思想以及工会在政治上隶属于某政党。

中央集权主义特征:社团主义思想以及弱小工会。

9、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可以分为: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与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10、收入政策的作用:一是控制劳动力成本进而控制物价水平;二是收入再分配。

11、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答:政府在劳动力市场方面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价格机制,即工资水平与收入分配;二是就业水平与就业结构,即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工业化国家的就业结构与就业水平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使劳动供给大幅增加;其次,就业结构逐渐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由体力工作向脑力工作转型;再次,技术变革要求更多的熟练技术工人;最后,长期高失业率使就业关系呈现短暂性、临时性特点。

12、政府在维持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正义上所做的努力。

答:政府是否颁布劳动保护立法以及该法律保护的程度直接反映了政府是否维持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正义。

(一)最低工资立法最低工资立法是劳动力市场中最能体现社会正义的政策。

(二)社会倾销社会倾销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将本国的就业机会转移到国外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政府在社会倾销方面需要面对三个问题:(1)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2)政府如何协调提供就业保护的社会正义目标和促进就业创造的经济目标?(3)政府应该优先考虑国家利益还是国际合作?13、政府对产业冲突的处理。

答:(一)产业行动中的公共利益政府保护工会罢工权的重要体现是政府是否保护罢工雇员免遭解雇。

政府特别关注天然气、电力、饮用水与污水处理、医疗机构、学校、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部门的工会罢工问题。

政府一般限制这些工会的罢工权,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产业冲突。

(二)政府在处理产业冲突中的角色政府通常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提供调解和仲裁服务。

第七章劳动法1、劳动法的含义。

答: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调整特定劳动关系及其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劳动法的功能、本质和形式。

答: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具有三个主要功能:(1)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

(2)解决纠纷。

(3)确定基本劳动标准。

劳动法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法的主旨是保护雇员即劳动者的利益;二是劳动法所确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是劳动关系双方所遵循的最低条件和标准。

我国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表现为:(1)宪法宪法是法的最高形式,其他所有法律法规都必须与宪法的精神保持一致。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及其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或批准发布的规范性劳动法律文件,属于法律的范畴。

(3)劳动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国务院总理签署发布的,以条例、规定、办法命名的有关劳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法规不能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5)行政规章包括国务院各部委的部门规章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6)法律解释有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劳动法律规范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说明和解释。

(7)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凡是我国批准的劳工公约,即产生与国内法同等的法律效力。

3、劳动法是如何调整劳动关系的?答:通过平衡雇员和雇主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调整劳动关系的目的,通过规定雇员和雇主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

4、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答:(1)法律调整机制(2)企业内部调整(3)劳动争议处理机制(4)三方协商机制(5)惯例调整5、工资的法律含义。

答:劳动法中,工资是雇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6、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7、最低工资。

答: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8、工资支付的原则。

答:1.协商同意原则工资的给付标准和数额,由劳动力市场最终决定。

工资应当由雇员和雇主平等地决定。

2.平等付酬原则3.依法支付原则(1)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2)按时支付;(3)直接支付。

9、工资的法律保障。

答:1.工资处理不受干涉2.禁止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3.特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履行国家和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工资。

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

停工期间的工资。

破产时工资之优先权。

工资的诉讼保护。

10、最低工资立法的主要内容。

答: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我国不实行全国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由各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考虑下列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最低工资的效力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额时,其工资部分应视为无效。

违反最低工资的法律责任最低工资标准一经确认、发布,即具有法律效力。

违反最低工资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1、工作时间。

答: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为履行劳动义务而消耗的时间,即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时数或每周工作的天数。

12、标准工作日。

答:标准工作日是国家统—规定的,在—般情况下,是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

13、缩短工作日。

答:缩短工作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少于标准工作日时数的工作日。

14、不定时工作日。

答:不定时工作日是指没有固定工作时间限制的工作日,主要适用于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限制不能实行标准工作日的劳动者。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应履行审批手续。

15、综合计算工作日。

答:综合计算工作日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和工作特点,分别采取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劳动者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形式。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应履行审批手续。

16、弹性工作日。

答:弹性工作时间是指在标准工作时间的基础上,每周的总工作时间不变,每天的工作时间在保证核心时间的前提下可以调节。

17、加班加点。

答:加班加点,即延长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的工作时数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

18、我国《劳动法》对延长劳动时间有哪些主要规定。

答:加班加点的条件:(1)符合法定条件,即必须是生产经营需要.必须与工会协商,必须与劳动者协商,征得劳动者同意,不得强迫劳动。

(2)不得超过法定时数,即每日不得超过l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当出现特殊情况或紧急事件时,如救灾、抢险或威胁公共利益时,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不受《劳动法》第41条的限制。

不受限制的条件:(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加班加点的工资支付劳动者加班加点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其待遇有两种选择,一是安排补休,二是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而第一种、第三种情形下,只能支付法律规定的工资报酬,不能安排补休而不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15、休息休假。

答: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以外自行支配的时间。

16、我国的法定休假日。

答:新年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

17、探亲假,即劳动者享有的探望与自己分居两地的配偶和父母的休息时间。

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30天。

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20天。

18、年体假天数的规定。

答: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