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四章第一讲(1)

合集下载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展示]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7页[基础梳理]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强。

(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特别提示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应从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这五大组成要素展开。

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①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②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气候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②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①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②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地形海拔高度在山区,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坡度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够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坡向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特别提示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多,故呈碱性。

第四章-第一讲-电场强度及其计算教学内容

第四章-第一讲-电场强度及其计算教学内容

8
例1:电偶极子的场强
电偶极子模型
电偶极子的轴 l(负→正)
电偶极矩(电矩) pql
p
q +q – +
l
r •P
l << r
间距 l 很小的一对等量异号电荷
(1) 求电偶极子轴线延长线上某点之场强
q
E
40(xl
2)2
i
q
q O +q
•l/

2
l
/

2
E
AE
•X
E
E
40(xl
2)2
i
x
E lE E x E4q0[(4x11l20)22x(p3x1l与 2)2]ip同 41向 0 (x2
第四章-第一讲-电场强度及其计 算
第四章 静电场
第一讲
本讲主要内容: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及其计算
§4.1 电场强度
一、基本电现象 电荷的量子化 电荷守恒定律
任何带电体电荷值 qne(n 1 ,2 ,3 , )
电子电荷绝对值 e1.6 01 019 C
说明:研究宏观电磁现象时不必考虑电荷量子化问题. 电荷守恒定律: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中,
q2
F1 2
F1 2
r q 1
12
r0
F21
q2
d
F21
2.库仑定律的表述 方向:两者的连线上 与成 且 矢大它反 同 量小F2们真比 性 式:1电空F; 电 :1定2量中作荷F1义F的,用相221q乘两力斥k1k指积个的,qrq11向1rq成1点2方异2q2222q正电r向性02 同的比荷在电单性,之两荷位相与间点 相矢斥其的电 吸量,距相.荷r异0离互的性的作连rr相11平用线22 吸方力上. 3

第四章 第一讲 电场强度及其计算

第四章 第一讲 电场强度及其计算
第二部分 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
电磁学---研究电磁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主要内容:
静电场 真空中静电场的描述及重要性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电介质、能量.
稳恒磁场 真空中恒定电流的磁场的描述及重要性质. 磁场中的磁介质、能量.
电磁感应 及电磁场
电磁感应基本规律及电磁场的特点.
1
第四章 静电场 (Static Electric Field in Vacuum )
Ex 0
E Ey 20a j
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场强公式
E

r
圆柱对称
E
20r 2
+ + +
+r
+ + + + +
12
例2 一均匀带电半圆环,半径为R,总的电荷量为Q,求环心O
处场强. 解: 建立图示坐标
Q R
Y
d
Q
dl
分割带电体,任取一dl, 带电 dq =dl
3. 电场强度的计算与叠加原理(重点)
1)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F
qq0
E
40 F
r2
q
q0 40
r0
r2
r0
q +定r义0 :r矢0 径rrr

P
+ q0
E
F
q 场0源, E指与向r0同场点向;的单q <位0矢?量.
2)E-点-电点qF0-荷电场荷系qF01场强的强叠场Fq公02加强式原理熟Fq记0n设一in点1 非E电qi 均荷匀系r场0 :+,但q1具r有球EE2对称q+P0性P•En.

传热学-第四章 对流换热的理论分析第一讲-动力工程

传热学-第四章 对流换热的理论分析第一讲-动力工程
速度场和温度场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确定: 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
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
h(x Tw
T)
T y
w, x
与导热中的第三类边界条件有何本质差异?
流体中的温度梯度 流体的热物性
4-2 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学描述
为便于分析,只限于分析二维对流换热
假设:a) 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型流体
4-1 对流换热概述
一、对流换热
1、定义: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且存在相对运 动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Tw T
对流换热与热对流不同 不是基本传热方式
对流 & 对流换热
对流,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相对的 宏观运动而把热量从一处迁移至另一处的过程
流体在作相对宏观运动的同时,分子的微观运动并 没有停止,也就是说流体微团内部还以导热方式传递 热量,这一作用习惯上称为扩散作用
(2)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类比法 利用湍流时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类似规律,由湍 流时的局部表面摩擦系数推知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3)实验法 用相似理论指导
四、对流换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
单值性条件:能单值地反映对流换热过程特点的条件 完整数学描述: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 单值性条件 单值性条件包括四项:几何、物理、时间、边界 1、几何条件 说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几何形状和大小
速度边界层
在紧靠壁面的流体薄层内,由于分子导热,热量从 壁面传递到流体中
当热量通过导热自壁面传入流体后,一部分以焓的 形式被运动着的流体带向下游-----热对流;另一部分 则以热量的形式通过导热传向离壁面稍远的流体层----热扩散
热扩散
热对流
被加热的流体向前运动,带走了一部分热量,从而使 向垂直于壁面方向传递的热量逐渐减少;流体中的温 度变化率也逐渐衰减

《名师金典》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名师金典》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冷却凝固
•变2③质._作_地用__质__作__用重_熔_:、再①生④___________________。、②固结成岩、
• 小贴士:(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且岩浆岩 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只有一个箭头 指向的为岩浆岩,其地质过程为冷却凝固。
•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 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其地质过 程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
• A.海水侵蚀、风.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D.地壳运动、风 化作用
• 【解析】 第2题,本题要注意题干问的是 “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石灰岩 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第3题, “女王头”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水侵蚀和 风化作用形成。
• 【答案】 2.C 3.A
变质作 用
岩石在一定 温度、压力 下发生变质
表 现 形
岩浆活 动
岩浆侵入岩 石圈上部或 喷出地表

地表下岩层
地震
的断裂、错 位,引起震

不能直接塑造地 表形态
有些岩浆喷出经 冷却凝固作用形 成火山
造成地壳的断裂 和错位,引起海 陆变迁和地势起 伏
•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并非截然分开,它们 往往相伴发生,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常有主次之分, 从全球范围看,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垂直运动为辅。
• 【答案】 (1)B (2)C (3)D
• [1个对点练] • 2.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读图完成(1)~(2)题。 • (1)该沙丘位于( ) • A.冲积扇 • B.洪积平原 • C.三角洲 • D.河漫滩
•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 向的是( )
• A.① • C.③
流水沉 积 沉 积 作 用 风力沉 积

第四章 第一讲 正态分布及其性质

第四章 第一讲 正态分布及其性质

0 . 158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团队
第四章 第一讲 正态分布及其性质
例 3 某 种 器 件 的 寿 命 X 以 小 时 计 ) 服 从 μ 5 0 0, σ 6 0的 正 态 分 布 . ( (1) 求 P { X 5 6 0}( 2) 求 P { X 5 0 0 2 0 0}( 3) P { X x } 0 .1, 求 x . ; ;
1.6 1 0 1 P (0 X 1.6) 0.3094 2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团队

) (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第四章 第一讲 正态分布及其性质
4、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
双侧分位数:
实数 u 满足 P X u ,则称 u 为标准正态分布关于 2 2 (x) 的双侧分位数.
第四章 第一讲 正态分布及其性质
正态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分别为两个参数 μ 和 σ .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团队
第四章 第一讲 正态分布及其性质
5、正态分布的应用与背景 正态分布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分布,例如
测量误差, 人的生理特征尺寸如身高、体重等 ;
正常情况下生产的产品尺寸:直径、长度、重量 高度等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第四章 正态分布
第一讲
正态分布及其性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团队
第四章 第一讲 正态分布及其性质
第一讲 正态分布及其性质
• • • • 一、正态分布 二、标准正态分布 三、正态变量的线性组合 四、小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团队
第四章 第一讲 正态分布及其性质

第四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四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A .7 ,a C .2 ,c
B .3 ,b D .1 ,d
2.(2012·韶关二模)读“秦岭北坡陡峭的断崖示意图”, 形成秦岭北坡断崖的地质作用是 ( D )
A.流水侵蚀作用 C.地壳水平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 D.地壳垂直运动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 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 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4题。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 地表,使岩层发生水 地表,使岩层发生大 岩层运动 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方向
运动类型
影响 举例
水平运动
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 喜马拉雅山 ①相伴发生
垂直运动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 地和平原等地貌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 那不勒斯海湾岸的变迁
对地形的 形成断裂带和
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 本题中的循环示意图较为复杂,超出了一般的四种物 质的形式,因此在判读时一定要根据逻辑关系,确定各种 物质的名称和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的位置。在确定①是岩浆、 ⑥是变质岩后,②③均来自岩浆,且②可能直接形成变质 岩,判断②是侵入岩;③要经过一系列作用形成沉积岩、 岩浆岩,则③是喷出岩。而对于第(1)题的判定,要注意 题干的提示信息“敦煌附近”,西北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 是风力侵蚀作用。
第一讲
考纲下载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纲解读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过程。 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 的内、外力因素。
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3.应用: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 地貌的形成。
一、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 答案:主要来自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第四章 平面立体构形及轴侧图画法第一讲

第四章 平面立体构形及轴侧图画法第一讲

截交线: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
截断面(断面):截交线所围成的截面图形。 平面体的表面都是平面,截平面与它们的交线都是直线,所以截交 线是封闭的平面多边形。多边形的各边是截平面与被截表面的交线,多 边形的各顶点是截平面与被截棱线或底边的交点。因此,求作截交线的 问题可归结为求线面交点或面面交线的问题。
5. 整理修饰 丢弃被截掉的棱线,补全、接上原 图中未定的图线,分清可见性,加深描黑。
例: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左视图和求截面 的实形。
(4)
X1
1
2
4


1

2
3

3
4 3
X



1
O
截平面与立体的几个棱面相交? ★ 交线的形状? 投影分析 截交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 ★ 求截交线
形状
分解 组合形体 整合 各个基本体 相对位置
组合形式
形体分析法举例
(1)分线框 从反映房屋形体明显的水平投影入手,将房屋模型划分 为1、2、3三个线框,设想出三个简单形体 。 (2)对投影 利用投影“三等”关系, 在正面和侧面投影中找出各部分 对应的投影。在投影对应的过程 中,就可逐个读懂各个简单形体 的形状。 (3)定位置 确定各基本体之间的位置 关系。 (4)连接关系 (5)综合起来想整体
第四章
平面立体构形及轴测图的画法 第一讲
教学内容:
1、基本平面体的叠加 2、基本平面体的切割 3、基本平面体的交接(相贯)
教学重点:
1、基本平面体的叠加 2、基本平面体的切割
教学难点:
1、基本平面体的交接(相贯)
组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几何体构成的物体。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情分析】考点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程标准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的地形、水文等地理特征,分析判断不同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分布规律。

认识不同地区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地貌景观差异。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从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与形成过程。

结合内外力作用分析其地区地貌的成因,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3.地理实践力:运用视频或野外观察地貌景观,能够识别相关地貌并能描述其景观特点。

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观察学校所在地的地貌景观,并分析其成因。

考情分布2023海南卷、2023湖南卷、2023北京卷、2023浙江卷、2023全国甲卷、2023全国乙卷、2023新课标、2023福建卷、2022河北卷、2022上海卷、2022天津卷、2022福建卷、2022海南卷、2022辽宁卷、2022江苏卷、2022山东卷、2022湖南卷、2022广东卷、2022浙江6月、2022全国甲卷、2022全国乙卷、2022浙江1月、2021海南卷、2021福建卷、2021辽宁卷、2021天津卷、2021河北卷、2021全国甲卷、2021浙江6月、2021河北卷、2020海南卷、2020江苏卷、2020天津卷、2020山东卷、2020浙江7月、2020新课标Ⅰ、2020新课标Ⅰ、2020浙江1月: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及其地貌;2023浙江1月、2022重庆卷、2022上海卷、2022北京卷、2022江苏卷、2021天津卷、2021北京卷、2021浙江1月、2020北京卷、2020江苏卷、2020天津卷、2019北京卷: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考题趋势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及其地貌,一直是高考的高频热点,一般难度较大,今年针对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描述类综合题考查频率显著增加,称为近年高考的热点。

第四章 1椭球的几何参数与椭球面上有关数学性质

第四章 1椭球的几何参数与椭球面上有关数学性质

极点曲率半径
1 − e 2 sin 2 B 2 2 1 + e ′ co s B
t、η2、W、V写在黑板
四、经线和纬线的曲线方程
• 起始子午线的曲线方程: 起始子午线的曲线方程:
X 2 Z2 + 2 =1 2 a b Y =0
• 经度为 的经线方程: 经度为L的经线方程: 的经线方程 两个面的截线 • 纬度为 的纬线方程: 纬度为B的纬线方程: 的纬线方程
第四章 地球椭球及其 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 第一讲主要内容
一、地球椭球的几何、物理参数 二、地球椭球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三、旋转椭球面上的几种坐标系 四、各坐标系间的关系
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1、垂线偏差公式和拉普拉斯方程 、垂线偏差公式和
ξ =ϕ −B η = (λ − L) cos ϕ
A = α − (λ − L) sin ϕ
二、地球椭球(正常椭球)4个基本参数及关系 地球椭球(正常椭球) 个基本参数及关系 • 地球椭球(正常椭球)仅用几何元素不能反映其 物理意义,通称用4个基本参数来反映几何物理特 征。 a, J2 , fM (GM ), ω • 根据4个基本参数可求得椭球扁率:
3 q 近似公式:α = J 2 + 2 2 1 ≈ 298.257
b2 x 2 x c tgB = 2 ⋅ = (1 − e ) a y y
y = x (1 − e 2 ) tan B
x = a cos B 1 − e 2 sin
2
B
=
a cos B W
子午平面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关系(续)
a N= x = N cos B W a cos B a cos B = x= 2 2 W 1 − e sin B

(25)第四章 第一讲 基本图灵机

(25)第四章 第一讲 基本图灵机
a1 a2 a3 ...... an B B B B B B B
......
有限控制器
一、基本图灵机的有关概念
3、格局变化与动作函数的关系 ①设格局为: a1a2...ai-1qai...an , 如果下一次动作函数是 δ(q,ai)=(p,b,L),当1<i≤n+1时,则格局变化是: a1a2...ai-1qai...an a1a2...ai-2pai-1bai+1...an 当i-1=n时,则ai=B (B即空白符号) 当i=1时,则没有下一个格局,因为读写头不能落在带 的左单元的外侧。 ②设格局为: a1a2...ai-1qai...an , 如果下一次动作函数是 δ(q,ai)=(p,b,R), 当0<i≤n时,则格局变化是: a1a2...ai-1qai...an a1a2...ai-1bpai+1ai+2...an
I
I
a ...... a J
J ...... b B B B B
......
有限控制器
四、用图灵机作为语言识别器
初始时,遇到a,改其为I,进入 例1:设有上下文无关语言L={anbn|n≥1},设计一个图灵机M接受L。 状态q1,读写头右移一位; 根据以上分析,设计图灵机M=(Q,T,Σ,δ,q0,B,F)如下: Q={q0,q1,q2,q3,q4} , T={a,b} , Σ={a,b,I,J,B} , F={q4} 动作函数δ 定义如下: δ(q0,a)=(q1,I,R) δ(q0,J)=(q3,J,R) δ(q1,a)=(q1,a,R) δ(q1,J)=(q1,J,R) δ(q1,b)=(q2,J,L) δ(q2,a)=(q2,a,L) δ(q2,I)=(q0,I,R) δ(q2,J)=(q2,J,L) δ(q3,J)=(q3,J,R) δ(q3,B)=(q4,B,R)

第四章第一讲--水果风味

第四章第一讲--水果风味

(一)柑桔类水果
1、果肉中的主要嗅感成分(果汁油或果汁香精)
萜烯类:含量较果皮少 酯类(C6以下):乙酯、甲酯、 醛类:乙醛、2-辛烯醛、2-己烯醛、3-乙氧基己醛等。 醇类:乙醇、芳樟醇 不良嗅感特征成分:丁二酮和糠醛
(一)柑桔类水果
2、果皮油中的香气成分
90%以上是萜烯类化合物,大部分是D-苧烯。 对香气贡献大的:醇、醛、酮、酯和有机酸
① 萜类 α-蒎烯
对橙味起积极作用 它在橙汁中的含量取决于果皮油在果汁中的量。
朱栾倍半萜——倍半萜类烃
特点:柑橘般的香味和可能产生的橙味。
(一)柑桔类水果
② 醛类 乙醛
在新鲜的橙汁中含量为:3 ~ 7mg/kg 有利于储藏和保鲜。
柠檬醛
天然橙类产品中柠檬醛是大约比例为4∶6的两种同分异 构体单萜醛(橙花醛和香叶醛)的混合物。
❖ 肉酸甜适度,富有香气。
❖ 橙子不是一种或两种相互作用产生橙子味
❖ 其香味是易挥发化合物按特殊比例混合而成 的结果
柑子
❖ 果实较大,近于球形,皮显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 果皮粗厚,海绵层厚,质松,剥皮稍难,种子呈卵 形,味甜酸适度,耐储藏。
❖ “柑”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开白色小花,果实球 形稍扁,果肉多汁,味道甜酸,有的微苦,果皮粗 糙,成熟后橙黄色,也有绿色的。果皮、叶子、种 子可入药。“柑”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如芦柑、 招柑、蜜柑等。有些方言中也叫柑子。
一、柑桔类水果
柑橘类水果包括柑子、橘子、橙子、柚子、 金橘、柠檬、枸橼、枳等一大家族。
柑橘果实中萜、醇、醛和酯皆较多,但萜 类最突出,是特征风味的主要贡献者;
橙子
❖ 品种有锦橙、脐橙等。常见的主要指甜橙。 育7号甜橙”是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选育的 无核、优质、丰产、耐贮、鲜食、加工(制 汁)兼用的甜橙新品种。果实呈圆形或长圆 形,表皮光滑,较薄,包囊紧密,不易剥离。

资本主义的形成

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四章第一讲资本主义的形成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又经过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同以往其他社会的更替一样,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一)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工作者——农奴或农民。

农民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在人身上依附于封建主,耕种封建主的土地,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587页)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阶级:一个是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的封建地主阶级;一个是仅占有极少部分土地的农民阶级。

农民要通过一定条件才能取得土地的使用权, 因而必须也有可能建立起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经济。

小私有经济,是农民区别于奴隶的主要标志。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剌激农民的劳动兴趣,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和统治。

这是封建经济能够存在的条件。

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不仅依靠土地所有权,还采取超经济的强制迫使农民为他劳动。

所谓超经济的强制,是指在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基础上,封建主对农民人身的强制。

超经济强制在封建制度下是不可避免的。

列宁说:“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是这种经济制度的条件。

如果地主没有直接支配农民个人的权力,他就不可能强迫那些得到份地而自行经营的人来为他们做工。

所以……必须实行‘超经济的强制’。

”封建主阶级对农民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是封建地租。

第四章:第一讲牛顿第一、三定律

第四章:第一讲牛顿第一、三定律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
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对理想实验各步骤顺序的排列以及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牛顿第三定律在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不再适用
【巩固练习四】下面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体悬挂在顶板
的轻弹簧,此时
,肩上扛一质,求竿对“底
两块小磁铁质量均为0.5kg,A磁铁用轻
弹簧的原长L0=10cm,劲
弹簧的长度为L=11cm。

不计。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
流水沉积、风力堆积、海浪沉积均遵循以 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
黄河三角洲
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平面上呈扇形; 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 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风积地貌
风中携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等高线示意
缓坡为迎风坡 风力堆积具有分选性
伴随着明显的化学风化)。
这些作用可使岩石硬度减弱、密度变小或体积膨胀,促使岩石分解。 主要发育在潮湿、温暖环境中,作用广泛而强烈,是自然界主要风化作用之一。
化学风化之氧化作用
(3)生物风化 也称根劈作用
机械破坏,植物根分泌出的 有机酸。生物风化不仅在于引起 岩石的机械和化学破坏,还在于 它形成了一种既有矿物质又有有 机质的物质——土壤。
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 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 7.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
成因是 ( B )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1.(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沙漠地区尤为明显)
球状风化是热力风化的形式之一
岩石出露地表时,由于棱角突出, 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 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 球形。(石蛋地貌)
冻融作用(冰楔/冰劈作用) 冻融风化:在温度接近冰点的山区,容易产生冻融风化作用,山体岩石的细孔会因为吸收邻近的液态 水而不断增大,当温度降低时,水结冰,体积膨胀产生压力,这样的压力引致岩石弱化,最后分裂, 形成了大量的碎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晶体缺陷
上式中应用了阶乘的斯特令公式。 由于实际上一般只有少数格点为空位, n << N,所以可得到平衡时空位的数目:
E / k T(4.7) u B ~ n Ne
由上式可以看到,空位的平衡浓度只与空位 的形成能Eu和温度T有关。
第四章 晶体缺陷
类似的,对于平衡时的间隙原子数目也可以得 到完全相似的表达式
F U T S ( N n )! (4.5) nE k T ln u B N ! n !
第四章 晶体缺陷
应用前面的平衡条件(4.2)式,并考虑到ΔF 只与n有关:
F E k T N n ln N n n ln n N ln N u B n n T N n E k T ln 0 4 . 6 u B n
在这里铬离子的替位式缺陷是发光中心,又称 为激活中心。
4.1.4 色心 把碱卤晶体在碱金属的蒸气中加热,然后使之 骤冷到室温,原来透明的晶体就会出现颜色: 氯化钠变成淡黄色, 氯化钾变成紫色, 氟化锂呈粉红色等等。
这个过程称为增色过程。
在增色过程中碱金属原子扩散进入晶体,并以 一价离子的形式占据了晶体的正离子格点;同 时晶格中出现了负离子的空位,这个负离子空 位可以俘获一个电子,形成 F 心,如图 4.4 所示。 F心=一价负离子空位+一个电子 F心的电子组态和氢原子的很相似,电子从基态 (类似氢原子 1s 态)到第一激发态(类似氢原 子2p态)的跃迁会导致相应波长附近的光吸收 ,所以晶体出现颜色。
第四章 晶体缺陷
如在高纯半导体锗、硅单晶体中有控制地掺 入微量的三价杂质硼、铝、镓、铟等或微量 的五价杂质磷、砷、锑等,可以使锗、硅的 电学性能有很大的改变。 在 10 5 个硅原子中有一个硼原子,可以使硅的 电导增加103倍。
每个五价杂质比锗、硅原子多一个电子,称 为施主杂质(给出电子); 每个三价原子则比锗、硅原子少一个电子, 称为受主杂质(接受电子)。
只不过其中的Eu表示一个间隙原子的生成能, N为晶格中间隙原子的数目。
E / k T u B ~ n Ne
第四章 晶体缺陷
空位与间隙原子的平衡浓度值是不相同的。
完整的晶体中出现少量缺陷更有利于系统能 量的降低。
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热缺陷是不可避免的 。
第四章 晶体缺陷
4.1.4 热缺陷在晶体里的运动


缺 陷 (非本征缺陷 )
非化学计量结构缺陷(电荷缺陷)
第四章 晶体缺陷
§4.1 点缺陷 点缺陷,是指那些对晶体结构的干扰仅在几个 原子间距范围内的晶体缺陷 空位和间隙原子 是点缺陷的典型例子,
它们是晶体中最小的、也是最基本的缺陷形式
第四章 晶体缺陷
空位就是在晶格中原本应该有原子的位置上缺 少了原子 间隙原子则是在原本不应该有原子的点阵间隙 位置上出现的原子,也称为填隙原子。 在热作用下完整晶体中会自发地出现空位和间 隙原子,这是一种本体性的结构缺陷,称为: 本征结构缺陷 (Intrinsic structure defection)。
4.1.3 热缺陷的形成与平衡浓度 当晶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由于晶格内原 子热运动,使一部分能量较大的原子离开平衡 位置产生空位或间隙原子,这样形成的点缺陷 称为热缺陷。 热缺陷是本征结构缺陷。 晶格中的空位和间隙原子可以由不同机制产生
第四章 晶体缺陷
在晶格内部的原子可以因为热涨落由格点跳 进间隙位置,从而同时产生一个空位和一个 间隙原子。称为弗伦克尔缺陷
SX 表示S溶质占据了X位置。 (5)自由电子及电子空穴: 有些情况下,价电子并不一定属于某个特定位 置的原子,在光、电、热的作用下可以在晶体 中运动,原固定位置称次自由电子(符号e/ )。 同样可以出现缺少电子,而出现电子空穴(符 号h. ),它也不属于某个特定的原子位置
(6)带电缺陷 不同价离子之间取代如Ca2+取代Na+——Ca · Na Ca2+取代Zr4+——Ca”Zr
第四章 晶体缺陷
邻近表面的原子也可以由于热涨落跳到晶体的 表面,从而在晶体内留下一个空位。 称为肖脱基缺陷
第四章 晶体缺陷
上面两种过程也可以反向进行,使得晶格中的 空位和间隙原子消失。 晶体表面的原子也可以由于热涨落跳入晶格间 隙,形成间隙原子。
从效果上讲,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弗伦克尔缺陷 和一个反向的肖脱基缺陷的组合过程,
如果弹性畸变很小,则内能增量很小,但组态 熵增加较大,因而这类替位杂质的存在从热力 学上是有利的。
反之如果引入较大弹性畸变的杂质,形成替位 杂质的可能性就很小。
第四章 晶体缺陷
杂质原子在晶体中的作用主要决定于其大小 和价态与基质原子之间的差异。 微量的杂质缺陷就可能显著地改变晶体的物 理性质
因此掺杂是一种重要而且应用广泛的材料改 性的技术手段
所以,间隙原子的跳跃必须依靠热振动能量 偶然性的统计涨落获得大于Ea时才能实现。
第四章 晶体缺陷
按照玻耳兹曼统计,在温度T时粒子具有能量 为Ea的几率与
exp E / k T a B
成正比例。
间隙原子每来往振动一次,都可以看作是越 过势垒的一次尝试。
第四章 晶体缺陷
但是,只有当它恰好由于涨落具有大于Ea的 能量时,才能成功地跳进邻近间隙。 由于原子固有振动频率为v0,考虑统计涨落几 率,得到每秒钟的跳跃次数——跳跃率
VX 表示X原子占有的位置,在X原子移走后出现 的空位。
把离子化合物看作完全由离子构成(这里不考 虑化学键性质)
如在 NaCl晶体中,取走一个Na+ 晶格中多了一 个e, 因此VNa 必然和这个e/相联系,形成带电 的空位——
VNa
写作
VNa e VNa
同样,如果取出一个Cl- ,即相当于取走一个 Cl原子加一个e,那么氯空位上就留下一个空 穴(h. )即
第四章 晶体缺陷
另一类点缺陷,称为杂质原子 按照其出现的位置可以分为: 替位杂质和填隙杂质,
由于它们改变了晶体的化学成分,因而也被 称为化学点缺陷。
第四章 晶体缺陷
点缺陷影响着晶体的许多物理性质: 通过对导电电子的散射影响了金属的电导率; 通过对声子的散射影响了晶体的导热性; 半导体晶体中杂质原子作为施主或受主显著地 影响着半导体的电学性质 在 离子晶体中,由于在带隙中造成缺陷能级而 影响其光学性质;离子导电现象直接来源于点 缺陷的运动。

四 章




第四章 晶体缺陷
晶体的主要特征—结构基元作周期性的排列 实际晶体中的原子或离子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 了严格的晶体周期性 有各种各样的结构缺陷,对晶体的各种物理性 质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空间延伸的线度(维度),可分为: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
根据产生缺陷的原因分 热 缺 陷(本征缺陷)
(7) 缔合中心 在晶体中除了单个缺陷外,有可能出现邻近两 个缺陷互相缔合,把发生 缔合的缺陷用小括 号表示,也称复合缺陷。
在离子晶体中带相反电荷的点缺陷之间,存在 一种有利于缔合的库仑引力。
如:在NaCl晶体中
V (V V ) VNa
Cl Na Cl
4.1.2 点缺陷化学反应方程 缺陷反应和化学反应一样,可以写成反应方 程式。 点缺陷方程式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规则:
另一方面,如晶格中有 n 个空位时,整个晶体 将包含N + n个格点。
N n N
( N n )! N个相同的原子将可以有: C N ! n !
种不同的方式排列在格点上。这将导致熵增加
( N n )! S k ln B N ! n !
其中kB为玻尔兹曼常数。
第四章 晶体缺陷
因此,存在n个空位时,自由能函数将改变:
弗伦克尔缺陷和肖脱基缺陷为两种基本的热缺 陷生成机制。
第四章 晶体缺陷
上述各种正过程及其逆过程的同时存在 晶体中的空位和间隙原子不断产生; 空位和间隙原子可以在晶体里不断地移动或 复合。 因此,在一定的温度下晶体里空位和间隙原 子的浓度必然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第四章 晶体缺陷
考虑由一种原子组成的晶体中空位的统计平衡 问题 设晶体包含 N个原子和 n个空位,晶格的自由能 函数为
第四章 晶体缺陷
可以用半定量的统计方法来描述这个过程。
以间隙原子为例,原子所处的间隙是一个相 对势能极小的位置,如图4.3所示。 其中 O 表示间隙原子所处的位置, A 、 B 是两 个与O相邻的间隙。 两个间隙之间势能存在着极大值,称为势垒, 在图中用Ea表示。
第四章 晶体缺陷
图4.3 间隙原子的跳跃势垒
1. 晶格位置平衡
2. 质量平衡 3. 电荷平衡
AgBr 晶体的弗伦克尔缺陷(银离子):
氯化钠晶体的肖特基缺陷:
CaCl2杂质溶入KCl晶体,可以写出三种缺 陷反应方程: ( 1)
( 2)
( 3) KCl 晶体属NaCl结构类型,氯离子作面心 立方密堆积,钾离子占据所有的八面体空隙, 晶体结构中仅有四面体空隙。
VCl h 用下标“i”表示
Mi 表示M原子进入间隙位置;
Xi 表示X原子进入间隙位置。 (3)错放位置(错位原子): MX 表示M原子占据了应是X原子正常所处的平 衡位置,不表示占据了负离子位置上的正离子 。 XM 类似。
(4)溶质原子(杂质原子):
LM 表示溶质L占据了M的位置。如:CaNa
v v e 0
E T a/k B
1 E T a/k B (4.8) v e ( 更准确 ) 0 6
第四章 晶体缺陷
按照相似的分析,对空位的跳跃率也可以得 到完全类似的结果 但其中的势垒高度以及振动频率都是指邻近 格点上的原子向空位跳跃而言的。
热缺陷的移动实际上就是原子的布朗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