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一讲 自然资源与人
研清教材——这是命题之“根源” 研细高考——这是命题之“样板” 研明热点——这是命题之“视野”
课时跟踪检测
NO.1 研清教材
——这是命题之“根源”
返回
抓住要点>>> 温教材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 人类直接从 自然界 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物质 与 能量 ,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类 (1)可再生资源:如 土地资源 、水资源、生物资源和 _气__候__资__源___等。 (2)不可再生资源:如 矿产资源 。
返回
四、认识洪水和洪灾
1.自然灾害概况 (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 财产 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气 地象 质灾 灾害 害: :如 如台地风震
飓风、 洪水 、干旱、寒潮等 、火山、 滑坡 、泥石流等
生物 灾害:如蝗灾、鼠灾等
2.洪水与洪灾 (1)含义:
返回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南多林地 原气候区和温带 大陆内部
返回
合理利用 修建水库,改变水 资源的时间分配; 跨流域调水,改变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节约用水;防治水 污染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 一寸土地;因地制 宜,宜农则农、宜 林则林、宜牧则牧; 防止土地资源被污 染或破坏
自然 资源
森 林 资 源
矿 产 资 源
返回
我国分布
世界分布
直接 损失
冲毁_房__屋__、道路和桥梁,淹没_农__田__、村镇和 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 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
间接 造成_供__水__、电力、_交__通__、能源等供应中断, 损失 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_生__活__秩_序__的紊乱等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选择题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能源生产类型B.能源消费结构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1.A 2.C 3.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第2题,能源保障水平主要取决于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对比关系,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
第3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
如图示意三种主要能源在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要度。
读图完成4~5题。
4.①②③分别代表的能源是()A.石油、煤炭、核能B.煤炭、石油、核能C.核能、石油、煤炭D.石油、核能、煤炭5.能源③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这些国家()A.该能源分布广且易开采B.常规矿物能源贫乏C.多海港,进口该能源便利D.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解析:4.A 5.D第4题,中国的主要能源是煤炭,沙特以石油为主,法国核能占很大比重。
第5题,核电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核电的开发利用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较高,而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
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
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3题。
1.该自然资源是指( )A.湿地B.油田C.冰川 D.煤田2.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 )A.盆地和湖泊周围 B.沿海与大陆架上C.大陆边缘与岛屿 D.高纬区和高山区3.近几十年,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B.大气的臭氧层变薄C.人类的需求量加大 D.地壳不稳定多地震解析:1.C 2.D 3.A 第1、2题,由图示知,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极洲等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据此推断该自然资源为冰川。
第3题,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是冰川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下图判断:A、B、C、D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的关系是( )解析:选C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
在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概念中,二者的区别是:(1)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概念外延是交叉关系,即有一些自然资源不属于能源,如,铁矿石、铝土等;而有一些自然资源本身也属于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另外有一些能源就不属于自然资源,如,核电、水电、火电等。
(2)自然资源必须直接来源于自然界,而且具有自然属性;而能源则不同,它既可以直接来源于自然界,也可以间接来源于自然界,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
下图示意三种主要能源在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要度。
读图完成5~6题。
5.①②③分别代表的能源是( )A.石油、煤炭、核能 B.煤炭、石油、核能C.核能、石油、煤炭 D.石油、核能、煤炭6.能源③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这些国家( )A.该能源分布广且易开采 B.常规矿物能源贫乏C.多海港,进口该能源便利 D.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解析:5.A 6.D 第5题,中国的主要能源是煤炭,沙特以石油为主,法国核能占很大比重。
第6题,核电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核电的开发利用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较高,而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
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3题。
1.该自然资源是指( )A.湿地B.油田C.冰川 D.煤田2.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 )A.盆地和湖泊周围 B.沿海与大陆架上C.大陆边缘与岛屿 D.高纬区和高山区3.近几十年,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B.大气的臭氧层变薄C.人类的需求量加大 D.地壳不稳定多地震解析:1.C 2.D 3.A 第1、2题,由图示知,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极洲等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据此推断该自然资源为冰川。
第3题,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是冰川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下图判断:A、B、C、D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三者的关系是( )解析:选C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
在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概念中,二者的区别是:(1)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概念外延是交叉关系,即有一些自然资源不属于能源,如,铁矿石、铝土等;而有一些自然资源本身也属于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另外有一些能源就不属于自然资源,如,核电、水电、火电等。
(2)自然资源必须直接来源于自然界,而且具有自然属性;而能源则不同,它既可以直接来源于自然界,也可以间接来源于自然界,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
下图示意三种主要能源在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要度。
读图完成5~6题。
5.①②③分别代表的能源是( )A.石油、煤炭、核能 B.煤炭、石油、核能C.核能、石油、煤炭 D.石油、核能、煤炭6.能源③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这些国家( )A.该能源分布广且易开采 B.常规矿物能源贫乏C.多海港,进口该能源便利 D.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解析:5.A 6.D 第5题,中国的主要能源是煤炭,沙特以石油为主,法国核能占很大比重。
第6题,核电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核电的开发利用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较高,而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课时跟踪检测卷
章末过关检测(二)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A.OA B.OBC.OC D.OD2.O处最可能是()A.工业区B.商业区C.住宅区D.文化区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1.A 2.B 3.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A线等地租线向外凸出最明显,表明OA线附近地租比两侧高,由此可以判断沿OA线的交通最便利。
第2题,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业对交通和人流量的要求最高,在该区域其付租能力也最高,因而可以判断O处最可能是商业区。
第3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甲为印刷厂,污染水源,不应在河流上游;乙为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丙为铁路,一般不经过市中心,以免加重市中心的交通拥堵状况。
4.(广东高考)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可知()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B.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解析:选C读图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大致呈扇形,只有一个中心,A项错误;传统与新兴并存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的东北部、北部和西南部,B项错误;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城市东南部,且靠近科研文教区,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C项正确;外来人口生活区多分布在城市的边缘,D项错误。
(全国乙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8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18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选择题下图为理想大陆局部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由甲经乙、丙、己到庚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典型的()A.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己地的自然带名称为()A.亚热带硬叶林带B.温带混交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苔原带1.A 2.C第1题,读图可知,由甲经乙、丙、己到庚的变化总体上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变化的,其热量是逐渐降低的,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
第2题,根据己地的纬度可知,该地处于北极圈附近,为亚寒带,因此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C正确;亚热带硬叶林带、温带混交林带分布的纬度较己地低,A、B错误;苔原带分布的纬度较亚寒带针叶林高,庚应为苔原带,D错误。
锡林郭勒草原是中国重要的草地资源,是北方草原核心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土壤沙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京津冀地区主要风沙源地之一。
下图示意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FVC均值(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3~5题。
3.锡林郭勒草原从东到西依次为()A.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C.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D.荒漠草原—草甸草原—草原4.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5.改善锡林郭勒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需要()A.大力植树种草B.扩大耕种面积C.建设人工湿地D.进行季节性轮牧3.A 4.C 5.D第3题,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由东向西逐渐减少,说明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因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分别是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A正确。
第4题,受夏季风影响,锡林郭勒草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最多,C正确。
第5题,锡林郭勒草原区主要为牧区,又处于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当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严重荒漠化区域显著增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选择题下表为我国某区域水资源、人口、耕地的组合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据此完成1~3题。
1.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粮食产量D.年径流量2.该区域位于()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华南地区3.该区域水资源供应紧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B.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C.地势低平,储水条件差D.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量小解析:1.A 2.C 3.D第1题,人口密度等于区域人口总量除以土地面积,表格中无法体现土地面积;粮食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耕地总面积有关,表格中无法体现;年径流量=年内各月径流量之和,表格中无法计算各月径流量;利用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之比,可以计算出人口数量。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以计算出该区域人口数量为1 035×108÷409≈2.5亿人,可见该区域人口众多;对比该区域和全国的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可知,该区域水资源总量较少、人均水资源更少,华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少。
第3题,该区域位于华北地区,属于东部沿海,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储水条件与当地的水库建设、湖泊多少、河川径流量多少等有关,表中无法显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而且降水总量较少(大部分地区介于400~800 mm),因而河流径流量较小。
如图示意2010年三种主要能源在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要度。
读图完成4~5题。
4.①②③分别代表的能源是()A.石油、煤炭、核能B.煤炭、石油、核能C.核能、石油、煤炭D.石油、核能、煤炭5.能源③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这些国家()A.该能源分布广且易开采B.常规矿物能源贫乏C.多海港,进口该能源便利D.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解析:4.A 5.D第4题,读图可知,①能源沙特、墨西哥重要度高,这两国有丰富的石油;②能源我国重要度高,应为煤炭;③能源法国重要度最高,应为核能。
新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9讲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学案
第19讲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a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b(2)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c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c4.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b5.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c6.中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c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①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②按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2.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历史时期能源结构形成原因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 以木柴、水力等作为基本能源生产力不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少;木柴、水力分布广泛、获取容易;人们对煤炭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开发利用程度低煤炭时期(煤炭时代) 以煤炭为主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 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内燃机的问世,汽车、飞机、船舶制造业兴起使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3.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1)当前,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仍以煤炭为主,逐步呈多样化的趋势,石油、天然气、电力的比例有所上升。
(2)读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的要求①了解这一时期(1978-200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
②把握这一时期(1978-2001年)各种能源生产、消费比重的变化趋势。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石家庄一模)巴西(如图所示)光照资源丰富,近年来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但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极低,目前巴西的发电结构仍以水电为主。
从最新的上网电价(电网购买发电企业电力和电量的计量价格)来看,水电约为100雷亚尔/兆瓦,风电约为200雷亚尔/兆瓦,光伏发电约为300雷亚尔/兆瓦。
(雷亚尔为巴西流通货币)据此完成1~3题。
1.巴西光照资源丰富主要是由于()A.国土大多处于低纬度地区B.巴西高原海拔较高且面积广阔C.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洁净D.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光照强烈2.巴西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是()A.巴西工业基础薄弱B.水力发电供应充足C.巴西科技发展缓慢D.光伏发电成本较高3.推测促进巴西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河流年径流量减少②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用电量大量增加③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④巴西对环境保护日趋重视,大量水电站面临拆除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1.A 2.D 3.C第1题,巴西国土大多位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终年较大,所以光照资源丰富;巴西高原海拔大多在600 m至800 m之间,海拔相对较低,并没有达到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效果;植被覆盖率与光照资源并无直接关系;巴西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第2题,巴西属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发展较快;水力发电不是限制其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巴西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发展也较快;由材料可知,巴西光伏发电与水电和风电相比,成本较高,这是限制其光伏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第3题,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会使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但河流的年径流量不一定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巴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对电能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这是促进其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全球变暖导致干旱灾害频率增加,旱灾会严重影响水力发电,在此情况下,光伏产业得以发展;光伏产业迎合了人们保护环境的需要,但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发电结构仍以水力发电为主,不可能大量拆除水电站。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必修
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 产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4.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
5.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农业社会阶段 (1)自然资源的作用程度:________。
平坦的 温暖的 (2)自然资源与古代文明丰沛的 肥沃的
气候 水 (3)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资源土地 生物
7.工业社会阶段 (1)自然资源的作用程度:________。 (2)________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影响生 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8.后工业化阶段 (1)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________。 (2)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________。
世纪60年代初 在
生产力不发达,没有 以蒸汽机为主 随着内燃机的问世,
现代工业,对能源需 要标志的产业 汽车、飞机、船舶制
发展 求量小,人们一直以 革命,促进了 造业兴起,各工业部
背景 分布广泛而容易获取 煤炭资源的大 门和运输业相继以石
的木柴、水力等作为 规模开发和利 油产品作为燃料,石
能源基础
用
走向高考·地理
湘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一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单元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课时跟踪检测卷19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课时跟踪检测卷19套(带答案)一、宇宙中的地球测试卷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测试卷三、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测试卷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测试卷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测试卷六、地球的圈层结构测试卷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试卷八、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测试卷九、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测试卷十、常见天气系统测试卷十一、全球气候变化测试卷十二、自然界的水循环测试卷十三、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测试卷十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测试卷十五、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试卷十六、山地的形成测试卷十七、河流地貌的发育测试卷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测试卷十九、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测试卷课时跟踪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2017年7月18日晚,我国各地观看到双星伴月的有趣天象。
弯弯的娥眉月与金星和木星近在咫尺,交相辉映,十分引人注目。
读图回答1~2题。
1.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为( )A.恒星和卫星B.行星和卫星C.恒星和行星D.小行星和卫星2.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A.金星B.木星C.月球D.太阳解析:1.B 2.C 第1题,金星和木星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
第2题,木星和金星围绕太阳运转,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因此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天体 M 可能是(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A.②⑥ B.④⑤C.③⑦ D.①④4.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公转具有( )A.共面性B.同向性C.近圆性D.同质性解析:3.D 4.B 第3题,天体M的运行轨道在地球运行轨道以内,根据八颗行星距日排序可知,天体M可能为水星或金星。
第4题,图中箭头是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方向一致。
下图是美国航天局公布的代号为“开普勒-22b”的行星所处恒星系统与太阳系比较的假想图,“开普勒-22b”行星距地球约600光年。
读图回答5~6题。
5.“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6.位于“宜居带”的“开普勒-22b”行星应( )A.有肥沃的土壤B.有适宜的温度C.表面比较平坦D.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解析:5.C 6.B 第5题,“开普勒-22b”,与地球相距600光年,其距离大大超过了太阳系的范围,但在银河系的范围之内,因此“开普勒-22b”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
2019版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江苏省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有关江苏省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节分配比较均匀B.南、北地区水资源数量差别较大C.过境的水资源数量较少D.污染的水体较少,优质的水源多2.造成江苏省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因素不包括()A.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数量少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需水量大C.不合理的生产造成水污染较严重D.南水北调工程导致水资源大量减少3.缓解江苏省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有()①海水淡化②从珠江调水③修建水库④大力开采地下水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1.B 2.D 3.A第1题,江苏省位于季风气候区,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差别较大;随着自南向北季风势力的减弱,降水逐渐减少,南北差别较大;长江和淮河流经江苏,过境的水资源数量大。
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有限,对江苏省水资源的影响不大。
第3题,修建水库可以缓解江苏省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江苏省靠海且经济发达,海水淡化也是缓解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之一;从珠江调水不符合实际情况,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
(2018·湘潭模拟)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
我国风电开发利用的商业化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快,至2012年我国风电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成为风电大国,但“弃风限电”现象也日趋严重。
读2013年我国上网电量(上网电量指发电厂向电网公司输入的电量)和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单位:kW·h),完成4~6题。
4.我国“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D.华东地区5.重点地区出现“弃风限电”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风能资源开发时间短B.我国能源资源储量大、种类多C.我国风能资源非常丰富D.发电量与用电量存在时空差异6.下列缓解“弃风限电”的主要措施,不可行的是()A.提高本地区风能消纳能力B.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弱风速C.通畅能源外送通道D.放缓风电基地建设速度解析:4.A 5.D 6.B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重点地区“弃风”电量图中,蒙东、蒙西、甘肃大部分都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因此“弃风限电”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备选作业 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单项选择题1.(2013·宿迁模拟)下图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置图”。
钓鱼岛附近海域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生物资源B.煤炭资源C.森林资源D.铁矿资源2.(2013·苏北模拟)稀土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读“目前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图”。
关于目前稀土资源的储量和产销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仍然是储量、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B.美国产量和消费量基本保持平衡C.日本基本上依赖进口D.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2013·扬州模拟)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下图中黑点标注的区域是世界某自然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读图完成3~4题。
3.该资源分布区的特点是( )A.全年平均气温高B.大气降水较多C.纬度或海拔高D.森林资源丰富4.有关该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年来分布面积有减少趋势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D.其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2013·盐城模拟)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6.解决③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A.增加人工降雨B.修建梯田C.大力开采地下水D.跨流域调水(2013·南通模拟)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
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河西走廊D.四川盆地8.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B.修建水库C.人工降雨D.植树造林二、双项选择题(2013·无锡模拟)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197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2019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检测:第五单元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含答案
一、选择题(2016·广东湛江模拟)读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自然资源是()A.太阳能B.风能C.森林D.水资源2.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下垫面D.人类活动解析第1题,该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西北明显偏少,为水资源。
第2题,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答案 1.D 2.B(2016·锦州模拟)下表是“2011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读表回答3~4题。
国家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中国36 97 41美国13 0 13日本资料缺失0 26其他51 3 20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3题,任何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在世界总量中的比重都是相对的,受世界探明储量和本国保有储量的变化而不同。
第4题,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应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并要注意保护性开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 3.C 4.C(2013·安徽文综,27)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题。
5.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解析石油、天然气主要是地质历史时期埋入地下的动植物有机体经过一定的作用形成的,而动植物有机体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因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而伏尔加河的水能来源于太阳辐射使水汽蒸发而形成的势能,也是来源于太阳辐射,因此二者的能量来源是相同的,均属于太阳能。
新人教版18年高一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答案.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2.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解析:1.B 2.B 第1题,从A到B,从我国的热带变化到了寒温带,热量条件发生明显的变化,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第2题,从C到D,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读喜马拉雅山垂直带谱分布图,回答3~4题。
3.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的自然带M可能为( )A.热带雨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A.南坡为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分布海拔高B.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分布海拔高C.南坡相对高度大,分布海拔高D.北坡相对高度大,分布海拔低解析:3.C 4.A 第3题,喜马拉雅山的南坡纬度较北坡低,夏季时,其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山麓的自然带M可能为常绿阔叶林带。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山草甸在南坡分布海拔较高,主要是因为南坡是阳坡、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北坡分布海拔较低,因为北坡是阴坡、背风坡,水热条件差。
读某地区图,回答5~6题。
5.图中M山地南、北两侧山麓地带的自然带( )A.均为热带草原带B.北侧为热带雨林带,南侧为热带草原带C.均为热带荒漠带D.北侧为热带草原带,南侧为热带荒漠带6.M山地北侧山麓地带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现象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5.B 6.C 第5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山脉走向及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位于中美洲地区,M山地北侧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有墨西哥湾暖流经过,是热带雨林气候下发育的热带雨林带;南侧冬季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是热带草原气候下发育的热带草原带,B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选择题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能源生产类型B.能源消费结构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1.A 2.C 3.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第2题,能源保障水平主要取决于能源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对比关系,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越高。
第3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源较少。
如图示意三种主要能源在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要度。
读图完成4~5题。
4.①②③分别代表的能源是()
A.石油、煤炭、核能B.煤炭、石油、核能
C.核能、石油、煤炭D.石油、核能、煤炭
5.能源③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这些国家()
A.该能源分布广且易开采
B.常规矿物能源贫乏
C.多海港,进口该能源便利
D.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
解析:4.A 5.D第4题,中国的主要能源是煤炭,沙特以石油为主,法国核能占很大比重。
第5题,核电在法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度较高,是因为核电的开发利用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较高,而这些国家经济实力强且科技发达。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
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
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
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
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6~
8题。
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北京B.山西
C.江苏D.海南
7.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B.②③
C.①②D.①④
8.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①跨流域调水②大规模修建水库,减小地表径流的入海量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③④B.②③
C.①②D.①④
解析:6.A7.C8.A第6题,读图可知,北京的灰水足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足迹的比重最大。
灰水足迹比重越大,意味着水环境的污染越重,故选A项。
第7题,新疆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
第8题,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可以减小因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从而降低蓝水足迹的比重,故选A项。
2016年夏天受强大的厄尔尼诺影响,天气异常极端,到了中伏7月27日,高温影响范围逐渐扩大,长江中下游多地拉响高温红色预警。
其中湖北西北部、湖南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到40 ℃或以上。
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受高温影响的地区人口约7亿人。
据此回答9~11题。
9.高温天气将会影响工业生产,其原因可能有()
①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工作效率低②拉闸限电③机器易受潮④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③④
10.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我国北方很可能出现()
A.寒冷干燥天气B.高温多雨天气
C.干热风天气D.晴朗温暖天气
11.能缓解南方此时高温的天气活动主要是()
A.台风B.龙卷风
C.海啸D.寒潮
解析:9.A10.B11.A第9题,高温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低;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水电供应紧张。
第10题,南方受高温煎熬时多为受副热带高压影
响的7~8月份,此时我国雨带移至东北、华北一带,北方很可能出现高温多雨天气。
第11题,台风会带来较多的云雨,云层能削弱太阳辐射,雨水可以降温。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水面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涨落现象。
钱塘江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
下图为我国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在有条件的海湾或潮差大的河口建筑堤坝、闸门和水轮发电机厂房,将海湾(或河口)与外海隔开围成水库,对水闸适当地进行启闭调节,使库侧水位与海侧潮位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从而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下图示意潮汐位能发电站的原理。
(1)分析我国钱塘江口农历八月十八潮位高的原因。
(2)与风力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有何优势?
(3)浙江省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潮汐能电站。
试简述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发“潮汐能”的原因。
(4)有专家认为我国的钱塘江口不适合建潮汐位能发电站,联系材料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可从天文角度、地形位置角度、海湾水位角度、夏季风角度分析钱塘江口农历八月十八潮位高的原因。
第(2)题,与风力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受天气的影响小,而且占用土地少。
第(3)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常规能源短缺,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使用潮汐能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开发潮汐能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状况,而且能带动经济发展。
第(4)题,联系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和潮汐位能发电站的原理图可知,建设潮汐位能发电站需要水库蓄水,而钱塘江口口大肚小,没有建水库的条件。
答案:(1)农历八月十八日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杭州湾呈三角形(喇叭形),口大内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被不断推高;夏秋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杭州湾水位高,从而抬高潮位;夏秋季节东南季风盛行,加强了潮势。
(2)受天气的影响小,占用土地少。
(3)我国东部沿海常规能源短缺,而该地区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开发潮汐能,有利于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潮汐能属清洁能源,使用潮汐能有利于环境保护;发展新能源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
(4)钱塘江口口大肚小,不利于蓄水。
13.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为50~100 mm称为暴雨,100~250 mm称为大暴雨,大于250 mm称为特大暴雨。
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mm)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解析:第(1)题,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实际上也是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一种体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热带气旋(台风),所以该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第(2)题,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可从降水、地形地势、植被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综合考虑。
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热带气旋(台风)。
(2)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