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节选) 课文说明

合集下载

勾践灭吴课文精讲

勾践灭吴课文精讲

勾践灭吴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勾践灭吴》这篇文章可以按内容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群臣与文种定计,向吴国求和的情景。

第二部分:从“勾践况于国人曰”到“民俱有三年之食”。

这部分详细描述了勾践如何抚恤国人,卧薪尝胆,厉精图治,以期报仇雪耻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国之父兄请曰”到文章结束。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越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最终一举灭吴的情景。

这样的段落划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以及勾践灭吴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二、文章赏析《勾践灭吴》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文章,主要讲述了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如何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成功复仇并灭掉吴国的故事。

文章通过勾践与吴国的战争,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同时也揭示了勾践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

在被夫差打败后,勾践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选择了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这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胆略。

文章通过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过程,展示了他的治国才能和领导魅力。

他抚恤国人,发展生产,加强军队建设,使越国逐渐恢复了元气。

同时,他也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如文种、范蠡等人的加入,为越国的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持。

文章通过越国上下一心的团结精神,展现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在勾践的领导下,越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抵抗吴国的侵略。

这种团结精神不仅为越国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章还通过夫差与伍子胥、太宰嚭等人的对比,揭示了忠奸分明、用人唯贤的重要性。

夫差听信谗言、疏远忠臣,最终导致了吴国的灭亡;而勾践则善于用人、任人唯贤,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勾践灭吴》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文章,通过勾践灭吴的故事,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勾践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治国才能和领导魅力、团结精神以及用人唯贤的重要性。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文章的核心价值和魅力所在,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打越国,结果兵败身亡。

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发誓要为父亲报仇。

公元前494年,夫差率领吴军在夫椒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率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形势十分危急。

在这个关键时刻,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建议,决定向吴国求和。

勾践派文种前往吴国,向夫差请求讲和。

文种向夫差陈述了越国的困境,并表示越国愿意向吴国称臣,每年向吴国进贡财宝和美女。

夫差有些心动,想要答应越国的请求。

但是,伍子胥却坚决反对,他认为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必须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

夫差犹豫了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听从了伍子胥的建议,拒绝了越国的求和。

勾践得知吴国拒绝求和后,决定与吴国决一死战。

他召集了越国的大臣和百姓,向他们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

勾践表示,越国之所以会落到今天的地步,是因为自己的过错。

他承诺,今后一定会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带领越国人民重新崛起。

越国的大臣和百姓被勾践的诚意和决心所感动,纷纷表示愿意为越国的复兴而努力。

勾践回到越国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首先加强了对越国军队的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他还鼓励越国人民发展生产,增加国家的财富。

为了激励自己,勾践每天都要尝一尝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越国的耻辱。

经过十年的努力,越国逐渐强大起来。

勾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再次向吴国发起进攻。

公元前482年,勾践率领越国大军进攻吴国。

吴国军队在越国军队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最终夫差被迫求和。

勾践没有答应夫差的求和请求,而是继续进攻吴国,最终在公元前473年灭掉了吴国。

勾践灭吴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勾践在越国面临亡国之危的情况下,没有选择投降或逃跑,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通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实现了越国的复兴。

同时,勾践灭吴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

勾践在越国失败后,认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断提高越国的综合实力。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导语: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外示弱求和于吴,内取十年生聚、富国强兵之策。

并利用夫差的弱点,献出西施。

勾践卧薪尝胆,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报国,终于灭掉了吴国。

以下是小编整理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

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

夫上一党一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

"越人饰美一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为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一册:18《勾践灭吴》1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一册:18《勾践灭吴》1

18 勾践灭吴(节选)●从容说课《勾践灭吴》一课节选自《国语·越语上》。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越王勾践被吴打败之后,力图复仇雪耻,任用文种谋有识之士。

文种以杰出的外交才能为议和创造了条件。

议和后越国取得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喘息机会,为了取信于民,恢复国力,勾践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国家的日渐繁荣。

国人一再请战,越军连战大捷,最后灭掉吴国。

《勾践灭吴》一文,以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了这一真实的历史史实,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而且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学生虽然熟知“卧薪尝胆”的故事,本课文字也较浅显,但鉴于篇幅长、实词多等特点,本教案仍把反复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理解能力及理解和整理归纳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作为教学重点。

并将掌握古汉语中省略句式的类型和特点,体会文中外交辞令的巧妙传神,锤炼语言方面的字约义丰作为难点来突破。

教学过程中将采用朗读法、问答法、探究拓展法进行教学。

众所周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是百里挑一,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所以仅仅采用诵读、感悟、整理、归纳的方法远远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掌握文言知识的同时,在引导学生学习勾践于困境中不气馁、不沉沦,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精神的前提下,本教案将在“活动与探究”这一板块中启发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作品,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一、预习课文.内容包括:1。

利用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

2。

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注释,初步疏通文意。

二、研读课文。

内容包括:1.反复阅读课文,以读带讲,理解文意,把握主旨。

2。

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3.整理和归纳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省略句式的内容。

三、活动与探究。

这一环节则是对课文的延伸阅读。

具体的内容有:1.阅读和理解与课文相关的选段,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越王勾践及大夫文种。

2。

给学生推荐相关的典籍进行研究性阅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春秋时勾践的德政思想。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

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

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

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 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

如果您大王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末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化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1《勾践灭吴》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勾践灭吴节选原文及翻译

勾践灭吴节选原文及翻译

勾践灭吴节选原文及翻译勾践灭吴(节选)原文及翻译勾践灭吴,出自《国语》其中讲述了越王勾践忍辱负重最终灭了吴国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勾践灭吴(节选)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勾践灭吴(节选)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国语》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勾践灭吴节选课文说明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勾践灭吴节选课文说明

《勾践灭吴》(节选) 课文说明一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磨擦。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

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

勾践是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

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

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

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二课文删节的部分《勾践灭吴》原文较长,选入教材时,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对原文作了删节。

共删去了两段。

一段是大夫种的说辞:(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彻声闻于天王〕声音直达吴王。

彻,达。

天王,指吴王。

,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意思是说,越王的军队,不值得您再来讨伐了。

师徒,指军队。

辱,谦词。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赂君之辱〕意思是说,奉献给国君,酬谢国君的辱临。

赂,送财物给人而有所要求。

请勾践女女于王〔请勾践女女于王〕请求允许勾践的女儿作吴王的女奴。

女于王,在王那里作女奴。

,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毕从〕全都带来。

;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惟君左右之〔惟君左右之〕任凭君的调遣。

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系妻孥(nú)〕把妻子和儿女都拘囚起来。

孥,儿女。

,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致死〕效死。

,乃必有偶〔乃必有偶〕意思是说,知道不免于死,拼命战斗,一人必有两人之用。

偶,两个。

,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事君〕伺候君王。

这是婉辞,意思是说,与夫差作战。

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与其杀这些人,不如得到越国。

“与其……宁……”,表示在二者之中有所选择的时候,舍其前者,取其后者。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

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大败越兵,越几亡。

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勾践灭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勾践灭吴文言文原文勾践灭吴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高中语文文言文《勾践灭吴》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勾践灭吴》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勾践灭吴》赏析高中语文文言文《勾践灭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有感人的艺术魅力,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勾践灭吴》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赏析《勾践灭吴》是一篇好文字,它在以朴实无华而著称的《国语》中别具风采。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春秋末叶的著名史实,不但史书上有记载,而且有关它的民间传闻更为丰富。

记载这一史实的古代历史典籍很多,而以《国语》中的《勾践灭吴》写得最为简练、精彩、富于文学意味。

统观全篇,故事情节之曲折委婉,人物形象之鲜明生动,外交辞令之巧妙传神,经验教训之发人深省,确实达到了“骤读之而心惊,潜玩之而味永”的境界。

先说故事情节的曲折委婉。

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情节安排方面和小说不同,它并不追求错综复杂、紧张惊险,而是讲究节奏适度、曲折尽情。

《勾践灭吴》正是如此。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以简练的笔法写出了吴、越交战的形势和越国君臣执手相谋的情景。

明明是越兵溃败,退守于会稽山上,国家危在旦夕之间;作者却不紧不慢地叙述勾践的求贤和文种的进见。

勾践事急而求谋臣,紧张却不慌乱;文种未献良策却先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君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武将以备用,然后提醒勾践:兵败于会稽山,才求谋臣相助,未免太迟了吧?勾践的答对更为出色:有幸听到您这番金玉良言,哪里会感到太迟了呢!国家有难,文种挺身而出,于责备君王之中隐见其忠贞和自负,不愧为治乱之贤臣;临危不乱,冷静地采纳忠言,勾践也不愧为明智之君主。

这样的明君贤臣执手相谋,不难熔铸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果然,继这个精彩的开头之后,文章自然地转入第2段,推出那幕更为精彩的外交斗争场面:文种先用谦卑恭顺的措辞来增添吴王夫差的骄矜之气,然后软中带硬地陈述利害得失以显示越国上下刚毅坚定之决心,从而奠定了“行成于吴”的基础,使国家转危为安。

尽管吴国忠臣伍子胥进谏之言很有说服力,怎奈吴王听不进去,议和之大局已无法改变,因而越方略施小计,行贿于吴国佞臣太宰,就顺利地金蝉脱壳而去矣!从文章的开头起,到第2段结束止,情节曲折而节奏适度,似乎是山穷水尽,转瞬间就柳暗花明,这就是优美散文的艺术魅力。

勾践灭吴原文_勾践灭吴翻译的意思

勾践灭吴原文_勾践灭吴翻译的意思

勾践灭吴原文_勾践灭吴翻译的意思《勾践灭吴》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攻越兵败而亡,死前嘱其子夫差复仇。

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大败越兵,越几亡。

越王勾践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外示弱求和于吴,内取十年生聚、富国强兵之策,终于灭掉了吴国。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ORg 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高中语文 18勾践灭吴(节选)文题解读+课文剖析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高中语文 18勾践灭吴(节选)文题解读+课文剖析 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文题解读《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上》,记述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战而胜之的故事,赞扬了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进取精神。

作者作品《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记载了由西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共538年的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它具有史家“尚实录,寓褒贬”的传统,也能运用形象思维来写史,具有较强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背景纵览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

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

勾践是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

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的故事。

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

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字词梳理1.字音会稽..(kuài jī)贾.人(ɡǔ)(chī)句.无(ɡōu)鄞(yín豚(tún)疾疹.(chèn)(bǔ)歠(chu2.辨义(1①不可失也已(“已”通“矣”,语尾助词③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带领、率领)⑦三年释其政(⑧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古人习惯在整数与零之间加一“有”⑨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2①越王勾践栖.②然谋臣与爪牙..③夫差与之成而去.④生三人...⑤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3(4①有能助寡人谋而退.②然后卑事夫差,宦.③洁.其居,美.其服,饱.④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⑤昔者夫差耻.⑥又郊.败之(名词作状语,在郊外)3.昆弟:兄弟。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考点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考点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考点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勾践灭吴》原文翻译及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勾践灭吴》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践灭吴》(节选) 课文说明一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磨擦。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

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

勾践是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

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

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

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有深刻的启示。

二课文删节的部分《勾践灭吴》原文较长,选入教材时,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对原文作了删节。

共删去了两段。

一段是大夫种的说辞:(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彻声闻于天王〕声音直达吴王。

彻,达。

天王,指吴王。

,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意思是说,越王的军队,不值得您再来讨伐了。

师徒,指军队。

辱,谦词。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赂君之辱〕意思是说,奉献给国君,酬谢国君的辱临。

赂,送财物给人而有所要求。

请勾践女女于王〔请勾践女女于王〕请求允许勾践的女儿作吴王的女奴。

女于王,在王那里作女奴。

,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毕从〕全都带来。

;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惟君左右之〔惟君左右之〕任凭君的调遣。

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系妻孥(nú)〕把妻子和儿女都拘囚起来。

孥,儿女。

,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致死〕效死。

,乃必有偶〔乃必有偶〕意思是说,知道不免于死,拼命战斗,一人必有两人之用。

偶,两个。

,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事君〕伺候君王。

这是婉辞,意思是说,与夫差作战。

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与其杀这些人,不如得到越国。

“与其……宁……”,表示在二者之中有所选择的时候,舍其前者,取其后者。

,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之与成)另一段是夫差对勾践的请辞:(又郊败之)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请达王甬、句东〕我要把你送到甬、句以东去。

达,遣送。

甬,甬江。

句,句章(现在浙江省慈溪县西南)。

,吾与君为二君〔吾与君为二君〕意思是说,我同你仍然算是两国的国君。

②③④⑤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礼先壹饭〕按长幼之礼说,我(夫差)比您(勾践)多吃了几年饭,年岁大一些。

这是想以长幼的关系请求饶恕。

壹,同“一”。

也矣。

君若不忘周室〔不忘周室〕吴国是周朝的同姓,所以夫差这样说。

而为弊邑宸宇〔为弊邑宸(chén)宇〕做吴国的庇覆者。

弊,也作“敝”。

宸,屋檐下承接流水的东西。

宇,屋边,檐下。

,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

’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其次也〕进驻呈历都城吧。

次,舍,驻。

”(遂灭吴)三课文大意这篇课文按内容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写文种定计,向吴求和。

勾践退守会稽山后,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广招贤良,共治国事,以图复兴越国大业。

先是派文种向吴求和,又以美人计拉拢吴国大臣太宰,终于促成和解,使勾践保全了国土,免受亡国之祸。

第二部分(从“勾践说于国人曰”到“民俱有三年之食”),写勾践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为了复仇,勾践对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生育,减免徭役,广招贤才,休养生息。

经过十年的养精蓄锐,复仇的条件完全具备。

第三部分(从“国之父兄请曰”到结束),写越国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由于勾践深得民心,父老兄弟磨拳擦掌,同仇敌忾,勾践一声令下,“进则赏,退则罚”,于是越国大举进攻吴国,而且屡战屡胜,一直打到吴国都城,灭掉吴国。

文章叙事平实清晰,有选择地叙写了勾践为灭吴所做的主要准备工作,在叙事中揭示了勾践灭吴的道理,同时刻画了勾践败而不馁、能屈能伸的坚忍性格,塑造了一个善于团结国人富国强兵的政治家形象。

【译文】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

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

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

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哪有什么晚的事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

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

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

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

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

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住在水上的人习惯于住在水上。

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

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

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

”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了。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

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

”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来,亲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认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就补做。

然后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

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

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

”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

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

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

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支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还下令孤儿、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

那些明智理之士,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厉义理。

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

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油脂。

越国出游的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

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

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

”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

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

”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

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招来大家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

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

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

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

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

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而无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

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谁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呀,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这个地方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

于是灭掉了吴国。

《勾践灭吴》(节选)练习一此题意在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1.臣闻之……无乃后乎?2.子胥谏曰:“不可!……虽悔之,亦无及已。

”太宰谏曰:“闻古之伐国者……又何求焉?”越人饰美女八人……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3.勾践说于国人曰……民俱有三年之食。

4.国之父兄请曰……而可无死乎?勾践忍辱图强,全国同仇敌忾。

二此题意在使学生掌握一些文言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三此题意在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标题:卧薪尝胆加点的词语:女:通“汝”,你。

重(chóng)采: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

折节:屈己下人。

振:通“赈”,救济。

吊:慰问。

【译文】勾践困守在会稽的时候,喟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样困守在这里一辈子吗?”吴王夫差赦免越国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亲口尝尝苦胆。

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吴越在会稽这一仗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己礼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善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