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中医文化调节情志
中医情志护理的六种方法
中医情志护理的六种方法中医情志护理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强调情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根据中医理论,情志的平衡对于维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六种常用的中医情志护理方法。
1. 情志调适:中医强调情绪的调适,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来达到身心健康。
情志调适包括通过冥想、呼吸练习、音乐疗法等方式,使情绪平和、放松心情,从而调整身体的气血流动和免疫功能。
2.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情志密切相关。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可以对情绪产生影响。
通过饮食调理,可以选择一些能够调节情绪的食物,如黄麻仁、山药、枸杞子等,以及避免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和咖啡因。
3. 草药调理:中医认为,一些草药可以帮助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
例如,黄连、柴胡等草药可以舒缓情绪,增加人体的抗压能力。
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草药方剂进行调理。
4. 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情绪,促进气血流通。
例如,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焦虑和失眠,按摩印堂穴可以舒缓情绪,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加体力和抗压能力。
5.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可以通过负压刺激皮肤,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缓解情绪不稳定。
拔罐疗法可以刺激身体的经络,增加气血的流动,舒缓情绪,改善身心健康。
6.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将艾绒燃烧后放在特定穴位上的治疗方法。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促进情绪的平衡。
艾灸疗法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
总之,中医情志护理方法是通过调整情绪、饮食和草药治疗等手段来达到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但是在选择具体的护理方法时,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专业医师的建议进行。
中医养生中的“情志调节”有哪些方法
中医养生中的“情志调节”有哪些方法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其中“情志调节”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情志失调的情况屡见不鲜。
那么,中医养生中的情志调节究竟有哪些方法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情志。
情志,简单来说,就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
中医认为,情志过度或持续不当地表达,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学会调节情志,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对于维护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常见的情志调节方法是“以情胜情法”。
中医认为,不同的情志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怒伤肝,悲胜怒”,意思是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发悲伤的情绪来克制愤怒。
同样,“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这种方法需要我们在情绪过激的时候,有意识地运用与之相克的情志来进行调节。
再者,“移情易性法”也是非常有效的。
当我们陷入某种不良情绪中难以自拔时,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环境、转移注意力、培养新的兴趣爱好等方式来调节情志。
比如,心情烦闷时去大自然中走走,欣赏美丽的风景;或者投身于自己喜欢的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活动,让心灵得到滋养和放松。
“暗示法”在情志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自我暗示或他人暗示,给自己积极的心理引导。
例如,每天早晨对着镜子告诉自己“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我会充满活力和喜悦”,这种积极的暗示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心态,以更加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顺情从欲法”同样不可忽视。
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自己正当的欲望和需求,有助于保持心情舒畅。
比如,工作劳累一段时间后,给自己安排一个期待已久的旅行,或者购买一件心仪已久的物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欲”必须是合理合法、符合道德规范的。
此外,“运动调节法”也是情志调节的良方。
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同时也有助于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
比如,跑步、瑜伽、太极拳等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让我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忘却烦恼,获得内心的平静。
中医情志病学如何指导情绪调节的养生之道
中医情志病学如何指导情绪调节的养生之道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情绪问题日益凸显,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时常困扰着我们。
而中医情志病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方法来调节情绪,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情志病学认为,人的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过度或失调,都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比如,过度愤怒会伤肝,过度喜悦会伤心,过度忧虑会伤脾,过度悲伤会伤肺,过度惊恐会伤肾。
因此,保持情志的平衡和稳定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中医情志病学是如何指导我们进行情绪调节的呢?首先,中医强调“以情胜情”的方法。
这是一种通过一种情志来克制另一种情志的调节方式。
例如,当一个人过度悲伤时,可以用喜悦的情绪来缓解。
可以通过听欢快的音乐、观看喜剧电影、与朋友聚会等方式来营造喜悦的氛围,从而减轻悲伤的情绪。
同样,当一个人过度愤怒时,可以用悲伤的情绪来克制,比如回想一些令人伤心的事情,或者观看一些感人的影视作品,让自己的情绪从愤怒中平静下来。
其次,中医提倡“移情易性”。
当我们陷入某种不良情绪中时,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调整情绪。
比如,当工作压力大、心情烦躁时,可以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或者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中,如绘画、书法、摄影等,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和舒缓。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暂时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
再者,中医注重“顺时调神”。
根据四季的变化和昼夜的交替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此时应保持心情舒畅,充满生机和希望;夏季炎热,容易烦躁,要注意保持心静;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要注意收敛神气;冬季寒冷,万物闭藏,应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此外,白天应精力充沛,积极工作和学习;晚上则要安静休息,避免过度兴奋和紧张。
另外,中医还强调“修身养性”。
通过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来达到情绪的稳定和平衡。
中医调理情志的最佳方式有哪些
中医调理情志的最佳方式有哪些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表现,它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而通过适当的调理方法,可以让情志保持平和,从而维护身心健康。
那么,中医调理情志的最佳方式有哪些呢?首先,中医强调“情志相胜法”。
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情志去克制另一种情志,以达到平衡的目的。
比如,“怒伤肝,悲胜怒”,当一个人愤怒不已时,可以通过引发其悲伤的情绪来缓解愤怒。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当一个人因为生气而冲动时,给他讲一个悲惨的故事,可能会让他的怒火平息下来。
再比如,“喜伤心,恐胜喜”。
如果一个人因为过度高兴而失去理智,适当地给他一些恐惧的刺激,能使其恢复冷静。
这种方法听起来有些奇特,但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巧妙把握,不可过度。
其次,中药调理情志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
中医认为,不同的情志失调可能与身体内部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比如,肝郁气滞的人容易情绪抑郁、烦躁易怒,此时可以服用一些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郁金、青皮等,来改善情绪。
心脾两虚的人可能会出现失眠、焦虑、健忘等情志问题,通过服用归脾汤等方剂,可以补养心脾,从而改善情志状态。
还有,中医的针灸疗法在调理情志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能够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脏腑功能和情志状态。
比如,针刺内关穴可以宁心安神,缓解焦虑和紧张;针刺太冲穴能够疏肝解郁,改善抑郁和易怒的情绪。
饮食调理同样不可忽视。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很多食物都具有调理情志的作用。
例如,百合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心情烦躁、失眠多梦的人食用;玫瑰花能够疏肝理气,对于肝郁气滞导致的情绪不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香蕉富含镁元素,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此外,运动也是中医调理情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机能,同时也有助于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
像太极拳、八段锦这类传统的运动方式,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让人在舒缓的动作中放松心情,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中医调理情绪五行调和的方法
中医调理情绪五行调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伏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医这一古老而深入人心的医学体系,可以通过调理五行来帮助平衡情绪。
五行调和是中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旨在维持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本文将介绍五行调和的方法,帮助您调理情绪。
一、木行调和:清理身体并唤醒情绪木行代表着生长、发展和活力。
当我们感到情绪低落或缺乏动力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木行调和。
首先,我们可以开展有氧运动,如慢跑或散步。
这有助于清理身体内的阻滞,并增加身体内的氧气流动,从而提高心情和情绪。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自我调节的活动,如绘画、写作或种植盆栽植物。
这些活动可以唤醒我们内在的活力和创造力,并帮助我们释放负面情绪。
二、火行调和:平衡情绪并增强自我意识火行代表着热情、情感和激情。
当我们感到情绪波动或缺乏自我意识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火行调和。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冥想和深呼吸。
这有助于平衡我们的情绪,并提高我们的自我意识。
我们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并尝试空白思绪,以平息内心的烦躁。
其次,我们可以寻找一些让我们感到愉悦和兴奋的活动,如参加舞蹈班、学习音乐或参与社交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情感并增加我们的自信心。
三、土行调和:稳定情绪并培养安全感土行代表着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当我们感到情绪不稳定或缺乏安全感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土行调和。
首先,我们可以寻找一个稳定的生活节奏,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稳定我们的情绪,并培养我们的安全感。
其次,我们可以和亲人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
得到他人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增加我们的安全感。
四、金行调和:调节情绪并培养自律金行代表着思考、决策和自律。
当我们感到情绪混乱或缺乏自律性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金行调和。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并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可能影响我们的情绪稳定性和自律性。
中医如何运用五行理论调理情志异常
中医如何运用五行理论调理情志异常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行理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
而人的情志活动,如喜、怒、忧、思、悲、恐、惊,也与五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情志出现异常时,中医可以运用五行理论进行有效的调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五行与情志的对应关系。
在中医里,木对应怒,火对应喜,土对应思,金对应悲,水对应恐。
当某种情志过度或不及,就可能导致相应脏腑的功能失调,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
比如说,一个人总是容易发怒,这可能是肝气郁结或者肝火过旺的表现。
因为在五行中,肝属木,主怒。
长期的愤怒情绪会损伤肝脏,导致肝气上逆,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状。
相反,如果肝脏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人的情绪容易激动、发怒。
那么,中医是如何运用五行理论来调理这种情志异常呢?以怒为例,如果一个人经常发怒,中医会首先考虑调理肝脏。
通过中药调理,如使用疏肝理气、清肝泻火的药物,来恢复肝脏的正常功能。
同时,中医还会建议患者调整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等伤肝的行为。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养肝作用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枸杞等。
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也可以通过调理其他脏腑来间接调理肝脏和愤怒的情绪。
比如,木生火,肝属木,心属火,通过补养心气,可以起到抑制肝火的作用。
再来说说喜,过度的喜悦可能会导致心气涣散。
比如在一些大喜的事情之后,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心慌、失眠等症状。
这时,中医会通过宁心安神的方法来调理,比如使用一些养心的中药,同时也会提醒患者保持心态的平和,避免过度兴奋。
忧思过度往往与脾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长期的忧愁、思虑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会采用健脾益气、调理气机的方法来改善这种情况。
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户外活动,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纠结于某些事情。
悲伤情绪过度与肺脏相关。
当人遭遇悲伤之事时,可能会出现肺气不足的情况,表现为气短、乏力等。
中医养生心理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中医养生心理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中医养生注重人体的整体健康,将身体与心理的平衡视为重要的保健方式。
心理调整对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平衡情绪、增强抵抗力,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养生方法,帮助您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一,理气养生法。
中医认为,情绪不畅常导致气滞血瘀,影响身体的健康。
因此,理气养生法是一种调整情绪的有效方式。
可以通过运动来舒展身体,促进气血流通,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此外,还可以用中草药泡脚浴,泡脚是一种温和的理气方法,可以舒缓身心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品质。
第二,平和心境调理。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与心境的平和紧密相关。
平和心境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调节生活作息来实现。
均衡饮食对于维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推崇五谷杂粮,例如糙米、小米、玉米等,以及蔬果的摄入。
此外,调整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第三,利水养生法。
中医认为,水润能养阴,调理肾脏功能。
肾为生命之源,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因此,利水养生法可帮助调整情绪,维持良好精神状态。
可以喝一些利水的中草药茶,如薏米、绿豆、红豆等,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排除积聚体内的湿气。
此外,多喝温水也是利水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润养身体和情绪的平稳。
第四,调理五脏六腑。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调节情绪的关键。
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不平衡会导致情绪紊乱。
因此,通过中医调理五脏六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可以通过针灸、拔罐、按摩等方法来调理相关脏腑的功能,以促进气血流通,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同时,中医推崇调整饮食结构,食用有益于脏腑的食物,如红枣、菠菜、苹果等,以养护脏腑功能。
中医养生方法注重整体调节,从身体到心理的平衡。
通过理气、平和心境、利水、调理五脏六腑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尽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都有所不同,但遵循中医养生的原则,坚持适量运动、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均衡饮食等,对于保持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医情志养生方法
中医情志养生方法中医情志养生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强调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情志养生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身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与情志养生相关的参考内容。
1. 积极的情绪管理:中医认为,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保持身心健康。
因此,常笑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此外,也可以通过参加有益的活动、与亲友交流、听音乐、读书等方式来提升心情。
2. 忌烦恼:中医强调人的情绪应保持稳定,不宜过于烦恼、愤怒、焦虑等。
烦恼过度会导致气血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对于遇到困难和不如意的事情,要学会积极应对,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面对。
3. 调理五脏情志: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紧密相关,每个脏器都与一种情志相应。
例如,心主喜,肺主忧,肝主怒,脾主思,肾主恐。
通过调理相应的情志,可以维持脏腑的功能平衡。
例如,可以通过品尝酸味食物来调节肝脏气机,使情绪平和。
4. 合理调节饮食:中医认为饮食对情志的调节同样重要。
应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根据个人体质和节气变化,选择适宜的饮食。
例如,夏季多食水果和蔬菜,冬季多食补益坚果等,以增强情绪稳定性。
5. 平衡工作与休息:中医强调工作与休息的平衡对情志的调节至关重要。
过度的工作压力会导致情绪紧张和身体疲劳。
因此,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多参与锻炼、户外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6. 学会调节睡眠:中医认为,睡眠是调节情志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情绪。
要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可以通过冥想、放松音乐等方式来帮助入睡。
7. 参与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情绪。
中医倡导徒手健身方法,如太极拳、气功等,以调节情绪和改善身体健康。
此外,也可以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来放松身心。
8. 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中医认为,良好的社交关系对情志的调节至关重要。
积极与亲友交流、分享感受,可以减轻负面情绪和压力。
经常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拓展社交圈子,可以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如何运用中医文化调节情志
樊正伦五脏的奥秘人体五脏为:心肝脾肺肾。
《黄帝内经》中提到心是君主之官,肺是相傅之官,肝是将军之官,肾是作强之官,脾是仓廩之官。
中医眼中:心主宰生命活动,血液脉搏;影响神志思维,情绪变化。
肺主气,调解呼吸。
肝心脾肺肾分别与木火土金水一一对应,相生相克。
内伤”损害五脏,内伤源于人的七情,忧思则伤脾,大怒则伤肝,过喜则伤心,大悲则伤肺,惊恐则伤肾。
熬夜会导致脂肪肝。
春夏秋冬分别与肝心肺肾相对应。
(《文明之旅》20160704樊正伦五脏的奥秘)人体五脏为:心肝脾肺肾。
《黄帝内经》中提到心是君主之官,肺是相傅之官,肝是将军之官,肾是作强之官,脾是仓廩之官。
中医眼中:心主宰生命活动,血液脉搏;影响神志思维,情绪变化。
肺主气,调解呼吸。
肝心脾肺肾分别与木火土金水一一对应,相生相克。
内伤”损害五脏,内伤源于人的七情,忧思则伤脾,大怒则伤肝,过喜则伤心,大悲则伤肺,惊恐则伤肾。
熬夜会导致脂肪肝。
春夏秋冬分别与肝心肺肾相对应。
(《文明之旅》20160704樊正伦五脏的奥秘)中医文化与养生之调情志说到养生,很多朋友马上就会想到比如说吃些什么对自己特别好,或者进补什么样的药物对自己好。
可能很多人往往忽略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的心情,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那么这些情绪和我们人的健康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中医文化如何认识情绪与人体、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如何调情志进行养生呢?中医文化如何认识情绪与人体、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如何调情志进行养生呢?樊正伦教授系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多年潜心研究国学医药典籍,对中医文化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
他的讲座引经据典且通俗易懂,颇受广大百姓欢迎。
本期节目是《中医文化与养生》系列节目其中的一期。
本期节目中樊正伦教授将结合中医文化谈如何调情志”养生的话题。
并阐述他对于人生中生死、得失、功名等的独到见解。
樊正伦教授谈调情志养生之道视频内容摘要:今天要讲的是调情志,因为中医研究的是人的生命规律,不仅仅是研究病人,跟西医不太一样,中医学常常把人放在两个圈里,第一个圈是自然圈,比如春夏秋冬,中医经常讲风寒暑湿燥火,就是当人和自然界之间不能协调时会产生疾病,这是疾病的第一个原因;社会圈讲的是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人的生命之间,健康之间有什么有机的关系,那么今天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和人到底有什么关系。
中医情志病学如何促进心理健康与情绪调理
中医情志病学如何促进心理健康与情绪调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理健康和情绪调理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话题。
中医情志病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我们提供了独特而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心理健康和调理情绪。
中医情志病学认为,人的情绪与身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当它们过度或长期持续时,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比如,过度的愤怒可能会导致肝气上逆,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状;长期的忧愁思虑则可能损伤脾气,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那么,中医情志病学是如何具体促进心理健康和进行情绪调理的呢?首先,中医强调“情志相胜”的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情志来克制另一种情志,以达到平衡和调理的目的。
例如,“怒伤肝,悲胜怒”,当一个人处于愤怒的情绪中时,可以通过引发悲伤的情绪来缓解愤怒。
这种方法并非是简单地用一种负面情绪替代另一种负面情绪,而是通过巧妙的引导,让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和转化。
比如,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愤怒不已时,可以试着回想一些令人悲伤的经历,或者观看一部感人的电影,让悲伤的情绪自然产生,从而使愤怒得以平息。
其次,中医注重“移情易性”。
这意味着当我们陷入某种不良情绪时,要学会转移注意力,改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
比如,喜欢独处、容易陷入忧郁情绪的人,可以尝试多参加社交活动,结交新朋友;工作压力大、焦虑不安的人,可以选择在业余时间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旅游、绘画、听音乐等。
通过改变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打破不良情绪的循环,让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再者,中医主张“顺时调神”。
根据四季的变化和昼夜的更替,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们应该保持心情舒畅、积极向上;夏天炎热,要注意心平气和,避免烦躁;秋天干燥,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要注意收敛神气;冬天寒冷,应保持宁静,避免过度兴奋。
遵循自然规律来调整自己的情绪,有助于维持身心的平衡。
中医情志护理方法
中医情志护理方法情志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精神神志、营卫阴阳等都有密切关系,如果情志失调,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甚至诱发各种疾病。
因此,中医非常注重情志的护理,下面介绍几种中医情志护理方法。
1. 心理疏导情志护理的核心是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而心理疏导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可以导致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问题,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保持身心平衡。
2. 饮食调理饮食也是情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中医认为,饮食对情志有着直接的影响,食物的性味和作用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因此,在饮食方面,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情况进行调理,如多吃一些具有镇静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百合、枸杞等。
3. 中药调理中药是情志护理中重要的一项,它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从而保持身心的平衡。
例如,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可以使用具有镇静作用的中药,如黄连、丹参等;在忧郁、失眠等情况下可以使用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如当归、川芎、龙眼等。
4. 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是情志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情绪,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从而保持身心平衡。
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总之,中医情志护理是一种非常科学、实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平衡。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治疗疾病时,都应该注意情志的调节和护理,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中医如何运用五行理论调理情志失调
中医如何运用五行理论调理情志失调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行理论不仅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还能指导对情志失调的调理。
情志失调,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情绪出现了过度、失衡或者长期不稳定的状态,如过度的愤怒、悲伤、恐惧、喜悦、思虑等,这些不良的情志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调整,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人体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同时,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忧,肾主恐惊。
当情志失调时,中医会根据五行的生克关系来进行调理。
比如,一个人总是容易发怒,中医认为这可能是肝气过旺。
按照五行相生的关系,木生火,肝属木,心属火,所以肝气过旺可能会导致心火偏亢,使人出现烦躁、失眠、多梦等症状。
此时,调理的方法可以是通过清泻肝火来达到平心火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龙胆泻肝丸等,同时也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多吃一些清肝泻火的食物,如苦瓜、芹菜等。
在情志调节方面,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再来说说思虑过度。
如果一个人总是想太多,心事重重,这可能是脾土之气受到了影响。
脾主思,过度思虑会损伤脾气,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按照五行相克的关系,木克土,肝属木,脾属土,所以可以通过疏肝理气来健脾。
常用的中药有逍遥丸等,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等。
在情志调节上,要学会放松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避免过度纠结。
又比如,一个人总是悲伤忧愁,中医认为这可能是肺气不足。
肺主悲忧,过度的悲伤忧愁会损伤肺气。
按照五行相生的关系,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所以可以通过健脾补肺来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补中益气丸等,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补肺益气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
在情志调节上,要多参加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改变自己消极的心态,让心情变得开朗起来。
中医药在情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情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情志方面的应用历史悠久,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导致身体失调,因此情志调摄一直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中医药在情志中的应用方面:
药膳调理:中医药认为情志对脏腑有直接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调理药膳来调理情志,比如用黄精、枸杞、首乌等中药材熬制药膳,有助于调节情志。
草药治疗:中医药认为不同的情志失调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草药治疗方法,如适当服用具有镇静、安神、疏肝解郁等功效的中药来调节情志。
针灸调理: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情志的作用,比如通过特定的穴位和手法来调理情志失调所导致的身体不适症状。
中药精油:中药精油也可以用于情志调理,如薰衣草、橙花等具有舒缓情绪、安神的作用,可以通过蒸馏、按摩等方式使用。
总的来说,中医药在情志调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包括药膳调理、草药治疗、针灸调理、中药精油等多种方式,通过调理情志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当然,在应用中医药调理情志时,也需要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和建议,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情志状况都有所不同,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调理。
中医情志调摄掌握心理健康的要诀
中医情志调摄掌握心理健康的要诀中医情志调摄是指通过调整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活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情志与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等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掌握情志调摄的要诀有助于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介绍掌握心理健康的要诀,并提供一些日常调摄的方法。
一、心理清静,保持内心平衡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内心的平衡和清静。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和内心的不平衡容易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保持内心平衡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内心的平衡和清静:1. 心理调节。
充分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合理设定目标和期望,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避免因为追求完美而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2. 注意呼吸。
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慢慢地吸气和呼气,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放松,从而调整情绪和压力。
3. 合理调配时间。
给自己足够的休息和放松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压力环境中。
4. 心理疏导。
及时和亲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倾诉,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二、调节饮食,保持脾胃健康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对情志调摄有着重要影响。
在饮食调摄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维护脾胃健康,从而促进心理健康:1. 饮食定时。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2. 饮食规律。
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均衡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等,避免过度偏食。
3. 适量进食。
不贪多嚼,不暴饮暴食,控制食量,避免过食或过度饥饿对脾胃造成负担。
4. 忌辛辣刺激。
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脾胃不适,保持消化功能正常。
三、适度运动,提高心理抗压能力适量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改善气血运行,舒发情志,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运动方式:1. 散步。
每天坚持散步,可以帮助放松身心,调节情绪。
2.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的动作和舒展的呼吸为特点的传统中医养生运动,对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情志调养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情志调养中医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并且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适用于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还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中,包括情志调养。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当情志过度或失调时,会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中医五行学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调节情志的独特视角。
木对应肝,主怒。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经常容易生气、发怒,可能反映出其肝脏的功能失调。
从五行相生的角度来看,水生木。
肾属水,肾水可以滋养肝木。
所以,保持充足的睡眠,让肾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滋养肝脏,从而缓解易怒的情绪。
此外,多食用一些具有滋养肝肾作用的食物,如枸杞、黑芝麻等,也对调节情绪有帮助。
火对应心,主喜。
过度的喜悦可能会导致心气涣散,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从五行相克的角度来说,水克火。
适当的冷静和沉思,就像水一样,可以克制过度的喜悦。
在情绪过于兴奋时,尝试做几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能够避免因大喜而对心脏造成伤害。
土对应脾,主思。
过度的思考、忧虑容易损伤脾脏。
木克土,肝气的疏泄能够帮助脾胃的运化。
因此,当陷入过度思考和忧虑时,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等,接触大自然,舒展肝气,从而减轻思虑对脾脏的影响。
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脾胃的健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过度思虑的情况。
金对应肺,主悲忧。
长期的悲伤和忧愁会影响肺的功能。
火克金,喜悦的心火可以克制悲伤的肺金。
所以,多参加一些欢乐的活动,和朋友聚会、分享快乐,能够驱散悲伤和忧愁的情绪,有益于肺部的健康。
水对应肾,主恐惊。
过度的恐惧和惊吓会损伤肾脏。
土克水,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可以给予肾脏稳定的支持。
通过保持稳定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从而减轻恐惧和惊吓对肾脏的不良影响。
中医情志调摄拥抱心理健康的钥匙
中医情志调摄拥抱心理健康的钥匙心理健康对于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而中医情志调摄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情志调摄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其方法来拥抱心理健康。
一、了解中医情志调摄的基本原理在中医理论中,情志被视为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因素。
中医认为,人们的情绪与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与疾病。
通过调节情志,可以达到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以及脏腑功能,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二、运用中医情志调摄的方法1. 情绪调节中医情志调摄通过调节人的情绪状态来达到保持心理健康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五脏六腑相对应,不同的情绪会对应不同的脏腑功能。
例如,愤怒与肝脏相关,喜悦与心脏相关,忧思与脾胃相关等。
因此,合理调节情绪可以帮助改善相应脏腑的功能,进而促进心理健康。
2. 饮食调节中医情志调摄还强调饮食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并且能够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食物,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影响情绪的产生和心理状态的调节。
3. 草药调理中医草药在情志调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一些特定的草药具有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的作用。
例如,柴胡可以舒发肝气,黄连可以清热解毒,当归可以调节血气等。
通过使用这些草药,可以帮助人们调整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三、中医情志调摄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压力增大,更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心理健康。
中医情志调摄作为一种自然而又有效的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
许多心理健康专家已将中医情志调摄纳入他们的治疗方案中,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并提升心理素质。
四、结语总之,中医情志调摄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保持心理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了解中医情志调摄的基本原理并正确地运用其中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拥抱心理健康,并在现代社会中应对各种挑战。
通过情绪调节、饮食调节和草药调理等方式,我们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并达到身心的平衡和谐。
中医调理心情平衡情绪打造强健心灵
中医调理心情平衡情绪打造强健心灵心情和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旨在通过调理身体和心理,实现心情的平衡和情绪的调节,从而达到打造强健心灵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中医调理心情平衡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1. 调节饮食中医强调饮食与情绪的关系密切。
根据中医理论,饮食养生是调理身体和心情的重要方面。
首先,保持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等,能够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有助于情绪的稳定。
其次,根据个人体质,适当选择温补或清淡的食物。
例如,对于容易烦躁、易怒的人群,可适量食用具有镇静作用的食材,如酸枣仁、甘草等。
对于情绪低落、抑郁的人群,适量食用具有活血、解郁的食材,如红花、山楂等。
2. 运动调理中医强调“心情从动中生”的观念,即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动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情绪的舒畅。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舒缓压力、平衡情绪,并增强体质,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中医也注重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例如,对于气虚体质的人群,适合选择柔和缓慢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和气功。
对于湿热体质的人群则适宜选择有助于排湿的运动,如瑜伽和跑步。
3. 中草药调理中医常常使用中草药来调理心情、平衡情绪。
根据中医理论,中草药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平衡气血运行、改善体质等方面来起到调理心情的作用。
例如,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疏肝解郁、调理心情的功效。
黄芪可以益气固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提升心情和情绪稳定。
然而,使用中草药调理心情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4. 按摩和针灸疗法中医的按摩和针灸疗法也被广泛运用于调理心情和平衡情绪。
按摩可通过刺激经络、调和气血运行来达到调节身心的作用。
中医推拿师常常会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进行特定穴位的按摩,以促进精神放松和情绪平衡。
另外,针灸疗法经常被用于治疗情绪相关的疾病,如抑郁和焦虑症。
中医精神调养心情愉悦
中医精神调养心情愉悦心情愉悦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精神状态,它让我们感到快乐、满足、平静和享受生活的美好。
而中医学注重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整体功能,其中包括精神调养。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人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调整心情并保持愉悦对于身体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医精神调养心情愉悦的方法和技巧。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中医中,良好的生活习惯被视为维持身体和精神平衡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调养心情愉悦:1.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的生物钟调整,提高睡眠质量,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2. 均衡饮食:中医饮食讲究五谷杂粮的搭配,推崇吃新鲜、清淡、自然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豆类等,避免过量食用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3.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释放身体内的紧张和压力,提高心情愉悦。
4. 养成良好的情绪管理方式:学会面对压力和挫折,通过积极的心态和适当的方式来排解负面情绪,如冥想、呼吸法、瑜伽等。
二、中医药调养心情中医药注重通过调整身体内的阴阳平衡和经络气血畅通来维持健康和心情愉悦。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调养心情的方法:1. 利用草药调节心情:一些中医草药被认为具有抗压和舒缓情绪的作用,如黄芪、白术、菊花等,可以通过泡茶或煮汤的方式食用。
2. 中医按摩疗法: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穴位与经络相连,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调整气血流通,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常用的按摩方法包括推拿、穴位按压等。
3. 精油疗法:中医认为,精油具有疏通经络、安神宁心的作用。
常用的精油包括薰衣草、橙花、檀香等,可以通过蒸馏、按摩或者泡澡的方式使用。
4. 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强调食物的性味归经,推崇与季节和体质相适应的食物。
中医教您如何调情志
中医教您如何调情志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
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
生活中,谁都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但是我们应当善于控制和调节它,能够及时地加以消释和排除,从而使我们免受或少受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危害。
(1)以情制情法。
又叫情志制约法,创自于《黄帝内经》。
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以情制情法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互相制约、互相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借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此谓祖国医学独特的心理治疗与康复方法。
这一心理治疗的原则到金元时代,以著名医学家张子和的《儒门事亲》为代表,达到了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水平。
张子和指出:“悲可以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奇之。
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
”在使用以情制情法时,要在患者有所预感时,再进行正式的情志治疗,不要在病人毫无思想准备之时,突然地进行,并且还要掌握病人对情志刺激的敏感程度,以便选择适当方法,避免太过或不及。
喜伤心者,以恐胜之。
以恐胜之,又叫惊恐疗法,适用于神情兴奋、狂躁的病症。
《儒门事亲》里载:有一位庄医师“治以喜乐之极而病者,庄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取药去,数日更不来。
”于是病人便渐渐由怀疑不安而产生恐惧,又由恐惧产生悲哀,认为医生不再来是因自己患了重病。
“病者悲泣,辞其亲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将愈,慰之。
”这个病例说明了庄医生采取按脉失声与取药数日不至而取效,此即“恐胜喜”也。
《洄溪医书》里亦记载一例喜病恐胜之例:某人新考上状元,告假返乡,途中突然病倒,请来一位医生诊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正伦五脏得奥秘人体五脏为:心肝脾肺肾。
《黄帝内经》中提到心就是君主之官,肺就是相傅之官,肝就是将军之官,肾就是作强之官,脾就是仓廪之官。
中医眼中:心主宰生命活动,血液脉搏;影响神志思维,情绪变化。
肺主气,调解呼吸。
肝心脾肺肾分别与木火土金水一一对应,相生相克。
“内伤”损害五脏,内伤源于人得七情,忧思则伤脾,大怒则伤肝,过喜则伤心,大悲则伤肺,惊恐则伤肾。
熬夜会导致脂肪肝。
春夏秋冬分别与肝心肺肾相对应。
(《文明之旅》20160704 樊正伦五脏得奥秘)人体五脏为:心肝脾肺肾。
《黄帝内经》中提到心就是君主之官,肺就是相傅之官,肝就是将军之官,肾就是作强之官,脾就是仓廪之官。
中医眼中:心主宰生命活动,血液脉搏;影响神志思维,情绪变化。
肺主气,调解呼吸。
肝心脾肺肾分别与木火土金水一一对应,相生相克。
“内伤”损害五脏,内伤源于人得七情,忧思则伤脾,大怒则伤肝,过喜则伤心,大悲则伤肺,惊恐则伤肾。
熬夜会导致脂肪肝。
春夏秋冬分别与肝心肺肾相对应。
(《文明之旅》20160704 樊正伦五脏得奥秘)中医文化与养生之调情志说到养生,很多朋友马上就会想到比如说吃些什么对自己特别好,或者进补什么样得药物对自己好。
可能很多人往往忽略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得心情,人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那么这些情绪与我们人得健康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中医文化如何认识情绪与人体、情绪与疾病得关系?如何调情志进行养生呢?中医文化如何认识情绪与人体、情绪与疾病得关系?如何调情志进行养生呢?樊正伦教授系我国著名得中医学家,多年潜心研究国学医药典籍,对中医文化有着非常独到得见解。
她得讲座引经据典且通俗易懂,颇受广大百姓欢迎。
本期节目就是《中医文化与养生》系列节目其中得一期。
本期节目中樊正伦教授将结合中医文化谈如何“调情志”养生得话题。
并阐述她对于人生中生死、得失、功名等得独到见解。
樊正伦教授谈调情志养生之道视频内容摘要:今天要讲得就是调情志,因为中医研究得就是人得生命规律,不仅仅就是研究病人,跟西医不太一样,中医学常常把人放在两个圈里,第一个圈就是自然圈,比如春夏秋冬,中医经常讲风寒暑湿燥火,就就是当人与自然界之间不能协调时会产生疾病,这就是疾病得第一个原因;社会圈讲得就是人得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与人得生命之间,健康之间有什么有机得关系,那么今天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人到底有什么关系。
中医在养生中有一句话叫做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就就是说当您自己心情处在非常平静状态得时候,您得气血就会正常得运行,这种正常得运行就是维持您生命活动得重要功能,反之当您得情绪出现异常变化得时候,它就会使得您气血产生逆乱,进而产生疾病。
中医在讲到社会这个圈得时候,就讲到人与人之间得关系,讲到这个圈得时候,非常强调七情与五脏之间有密切得关系,我们说七情五脏到底有一个什么关系,我们说喜就就是高兴,喜与心气相通,怒与肝气相通,悲与肺气相通,思与脾气相通,恐与肾气相通,用中医得话讲,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思就就是思虑了,肾主恐,肺主悲,这么讲大家可能觉得很茫然,我们得中医很多得知识都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得,人得七情与五脏之间密切相关。
很多女同志特别爱生气,而且就是月经前后期特爱生气,因为女同志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当月经要来时与来月经中间,由于血往下行,血行于下,气浮于上,气血不平衡,气有余便就是火,所以爱发怒,所以我希望女同志在月经来前后得时候,一定要注意调养自己得情绪,不要过怒,也不要郁闷,过怒与郁闷都不符合您得心理状态。
时间长了都会造成疾病。
我常常跟很多女同志说,我说您要就是跟您先生吵了架,您一定告诉您先生把您气哭再走,别气您一半您先生就走,回来还得接着打,为什么呢,因为就是肝主怒,当您生气得时候,您怒气满胸得时候,这时候肝气非常旺盛,如果这个时候她就走了,您这个气就淤滞在里面了,发泄不出去就淤滞在里面了,淤久就会化热,回来就会接着吵,如果您要就是哭了,只要一哭,刚才我们讲了悲与肺相关,当一哭得时候肺气就旺盛出来了,它就把肝气平下去了,因为中医说肺与肝之间就是金与木得关系,她们俩有一个相互制约得关系。
您有什么不顺心得事儿马上大哭一场,哭完了马上觉得舒服了。
很多肝病得病人特别爱发脾气,为什么,因为肝主怒,肝经本来就有热,所以她动不动就发火,所以您无缘无故觉得这段时间特别爱生气得时候,您得让中医给您调一调肝,这个肝不就是西医说得肝脏,也不就是说您得了肝炎,而就是您得这种状态出问题了,这时候需要一个调整得过程。
因为我们知道有很多疾病它都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得,刚量变得时候发现不了,您到西医检查说您没病,比如说有得人生气以后特别不舒服,头也疼,脑袋也晕,到医院去检查说您没事儿,但就是您就就是不舒服,如果这时候吃一点平肝得药,让中药调整调整它就过来了。
心主喜,就就是高兴,我们大家都知道心花怒放,我们也很多老年人,说心脏不好得病人,为什么孩子都回来特别高兴,哈哈一笑她就走了,因为喜则气散,过于高兴得时候,她得心气就耗散了,所以高兴就是一件好事,而过度得高兴也未必就是好事。
脾主思,就就是过度思虑得人她得脾胃就会出现问题,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经常用脑得同志,她得脾胃功能都就是比较差得,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家知道,我们吃完饭得时候,人得气血都往胃上走,帮助您消化去了,如果这时候您得血不往胃上走,长期往脑子上走,那么时间长了,脾胃得功能就要受到影响了,比如我们有很多司机,开长途车得很多司机都有胃病,就就是因为她得职业习惯,只要她往汽车座上一坐,血自然就往脑袋上走,久而久之,她得血老往上走,吃进去得食物得不到充分得消化,那么时间长了,脾胃病就出来了,所以中医说思与脾胃之间就是忧思伤脾,思则气结,就就是这个道理。
悲主肺,大家都瞧过红楼梦,您瞧林黛玉肯定就是有肺病,要不然她不会没完没了得老哭。
经常哭,经常想掉眼泪,肯定跟肺有关,我前些日子瞧过一个肺癌得老先生,她说大夫我不知道怎么搞得,我特别想哭,我说这就是因为您肺上有毛病了,因为肺与悲得情绪有直接关系得。
恐伤肾,恐跟肾有直接得关系,《三国演义》张飞在当阳桥上一喊,就把那人给吓死了,那人肯定肾气虚,恐则气下。
老百姓有一句话俗话说吓得她屁滚尿流,其实这个人要被枪毙得人怎么大小便都失禁了,因为肾就是控制二便得,当您过度恐惧得时候,您得肾得固摄功能就差了,这样大小便就失禁了,所以中医说了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得变化,与人得五脏就是休息相关得。
我们瞧到历史小说中,这样得人比比皆就是,您瞧王熙凤,王熙凤为什么得病,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姓名,她对谁都算计着呢,最后老天爷就把她算计了,林黛玉天天哭,哭着哭着她那肺结核就来了。
您瞧周瑜那么年轻,就就是因为她嫉贤妒能,由于她得心态太不平静了,她老觉得诸葛亮比她聪明,她老不服气,说诸葛亮把她气死,不如说她自己把自己气死。
情志对人得影响就是极其重要得,所以中医说您如果一动心则“五内俱焚”,实质上您内里得脏腑得状态就不平衡了,不平衡了就就是疾病,就会影响您得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喜怒忧思悲恐惊就是正常人得七情,一定要记住,不可过度,那么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当您情绪突然间出现最大改变得时候,其实就给了您得信号,告诉您您可能内里得脏腑有不调得地方了,就需要加以调整,防范于未然。
现在饮食都好了,但就是疾病得发病率却变高了,疾病种类也不一样了,就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自觉不自觉得精神压力变大了,尤其就是我们现在得年轻人,她们得营养条件比咱们那时候好多了,但就是她们得身体状态却比我们差了,为什么,就就是因为她们所受到得那种精神上得压力,比我们年轻得时候要大,所以调节情志得问题,现在也日益突出得提到我们议事日程上来了。
我们有很多糖尿病得病人,糖尿病病人其实严格得讲话有三种原因造成,第一个就是吃出来得,天天拿着老祖宗给您消化纤维性食物得肚子,去对付那牛排、鸡腿,您消化不了,吃进去得东西消化不了在体内就形成了热,第二个病因就就是瘀出来得,就就是郁闷,现在我们有很多人,您瞧她得饮食还好,但就是她得精神压力非常大,大家都知道,处在一种淤滞得状态下,淤久就化热了,就使得您得代谢出来问题了,所以我说我们有很多年轻得糖尿病病人,不就是吃出来得,就是淤出来得,就是郁闷得结果,使得气血不能正常流动,这样得话时间长了淤久就化热了,糖尿病在中医叫消渴病,为什么消渴,就就是因为它里面形成了一种热,这种热打乱了她身体内得平衡。
中医讲情志中最主要得就是心,中医得文化中说心之官则思,心主神明,很多西方得同志也跟我说,说中国人太笨,明明思维就是大脑出来得,您怎么说就是心出来得,我说其实中国人一点都不笨,大家想一想,中国文化中她把人得形体与五脏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叫做体,一个叫做用,说五脏为体,头、四肢就是用得部分,体得部分就就是最基础得部分,就是五脏,如果您五脏安与,您得血脉就运行,体得这部分里面非常重要讲到心主神明,我们思想得思字就是什么字,上面就是一个田字,下面就是心字,这就是我们汉字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出现得隶化以后得字,在我们上古得时候,上面得田字不就是个田,它就是囟得囟字,大家都知道小孩这儿不有一囟门吗,这个地方叫做囟,下面就是心,囟代表头,心代表这儿,就就是人得思维就是这儿与这儿结合起来得产物,我常常跟她们说,我说中国人认为头就是用得首领,四肢就是用得工具,说这个人做了坏事,中国人处理这个人得时候,就是砍脑壳,不就是扎心脏,因为坏事就是这儿做出来得,不就是这儿做出来得,我们所产生得这些情绪变化,不仅仅就是跟脑袋有关系,跟心也有密切关系,如果您觉得情绪有得时候心不觉得堵得慌,您得病就不重,如果您觉得心堵得慌了,中医说您得病就重了。
大家想想,当您特别难受得时候,不就是脑袋难受,就是心难受,这就就是中国文化中我们说心主神明得重要作用,那些老中医曾经跟我讲,说养生有一个秘诀,叫勤动脑体不动心,脑袋就是用得首领,四肢就是用得工具,这些东西因为就是用得范畴,所以您不用它就会坏,所以脑袋要经常用,四肢要经常用,要勤动脑体不动心,心不要动,我们去瞧一瞧凡就是长寿得老人,思维都非常清楚,她天天都在读书瞧报,而且经常出去活动,因为人老腿先老,四肢如果不运动时间长了四肢就开始衰退了。
我发现有很多老年痴呆得病人,她退休以后她觉得这回可享福了,一天傻吃闷睡,她那脑子越不用,她得记忆力就越差,所以我认为脑与体这两部分一定要用,但就是心不能动。
刚才我讲了正常人得情志与五脏之间就是休息相关得,而且情志上长期异常对五脏会造成一种病态,那么怎么才能够做到勤动脑体不动心呢,不就是什么事儿都不做,而就是要正确得去对待人生,中国文化就是很有人性得文化,大家都知道,舍得舍得,得失得失,舍了才会得,舍跟丢不一样,丢就是不情愿得,舍就是情愿得,所以如果您在您自己得一生当中,对待您得财富,对待您得事业,您对得失与舍得,能够正确得把这两个关系摆好得话,您得心理就非常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