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解读:从“吃干榨尽”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政策法规与解读当代农村财经2015年第9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
坚守耕地红线,做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稳定提升粮食产能,确保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
坚持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全面推进节本降耗、提质增效。
坚持把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坚持把推进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
打破传统农业发展路径依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激活各类农业生产要素。
坚持把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基本遵循。
农业发展前景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农业发展前景与可持续发展路径农业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发展既要满足人口对食品的需求,又要保护环境与生态平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人口增长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农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首先,农业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对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
世界银行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对农产品的需求将增加70%。
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的需求将逐渐从数量转向质量,对高品质的农产品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
因此,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其次,可持续农业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为了满足未来的需求并保护环境,各国纷纷致力于可持续农业发展。
可持续农业发展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一方面,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的高效率生产。
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等,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保护农田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推广有机农业等也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三,要发展农业,必须注重农村的综合发展。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只有使农村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为此,需要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创业。
此外,还需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四,国际合作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各国可以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各国可以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优化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推动农产品的有序流通和消费,实现农产品市场的有效对接。
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包括
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包括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大支柱是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可持续,目标是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
农业绿色发展的五大行动分别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一、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大支柱1、农业绿色发展三大支柱农业绿色发展的三大支柱是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可持续。
2、农业绿色发展目标(1)资源利用:2020年,严守18.65亿亩耕地红线,全国耕地质量平均比2015年提高0.5个等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2030年,全国耕地质量水平和农业用水效率进一步提高。
(2)产地环境: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农膜回收率达到80%。
203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
(3)生态系统: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基本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
2030年,田园、草原、森林、湿地、水域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
(4)绿色供给能力:2020年,全国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5亿吨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
2030年,农产品供给更加优质安全,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包括农业绿色发展的五大行动分别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农膜回收行动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1)具体措施①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方针,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益海嘉里“吃干榨尽”式研发
益海嘉⾥“吃⼲榨尽”式研发2019-09-19坐落在遍布世界500强的上海外⾼桥保税区,益海嘉⾥全球研发中⼼外表看起来并不起眼,灰⾊的三层⼩楼隐藏在⼀处安静的⾓落,让⼈很容易忽略它的⾝份—中国最⼤的⼩包装⾷⽤油企业,同时也是中国最⼤的粮油加⼯集团。
但是⼀旦⾛近研发⼤楼,扑⾯⽽来的⼤⾖压榨味道让你很难忽略它的背景。
从1991年益海嘉⾥第⼀个推出⼩包装⾷⽤油⾦龙鱼品牌以来,益海嘉⾥在中国已经耕种了20年,在已然成为⼀个占据市场领导地位的“垄断者”以后,益海嘉⾥却开始以“⼩学⽣”的⼼态重新审视中国市场。
“中国的消费市场对创新需求最为活跃。
”益海嘉⾥全球研发中⼼总监徐学兵对《中国企业家》表⽰。
2009年底,益海嘉⾥在上海投资8亿元成⽴了全球研发中⼼,⽽作为⼀个跨国公司,把全球研发中⼼设⽴在中国,正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益海嘉⾥最重要的战场。
益海嘉⾥进⼊中国以来,⼀直以强悍的营销和渠道取胜。
因为2004年的⼀场“⼤⾖危机”,国内70%的⼤⾖压榨企业倒闭,在全世界控制着粮⾷⽣产运销的四⼤粮商,趁机收购中国破产的压榨企业,参股多家⼤⾖压榨企业,从此控制了中国⼤部分的⼤⾖市场。
⽽益海嘉⾥集团通过参股四⼤粮商之⼀的ADM,也借机打开了中国市场的门路,由此逐步成为中国⼩包装⾷⽤油寡头,据资料显⽰,益海嘉⾥已经连续多年占据国内⼩包装⾷⽤油市场40%左右的市场份额。
⽽另⼀⼤竞争对⼿中粮集团所占市场份额不过17%左右。
“这40%的市场份额想要守住,其实也⾮常不易。
”刚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徐学兵2010年才加⼊益海嘉⾥集团。
徐学兵是丹麦⼯业⼤学⾷品⽣物⼯程中⼼教授,美国油脂化学⾏业的资深专家,他认为益海嘉⾥下⼀个阶段的重点是“技术上的创新”,⽽营销和渠道上的创新已经做到了极致,没有太⼤的增长空间。
益海嘉⾥集团董事长郭孔丰对研发中⼼曾寄予厚望,“中国占据全世界粮⾷年产量和消费量的1/4左右,是粮⾷的消费和⽣产⼤国,这决定了未来中国必须成为全球粮油产业的中⼼之⼀。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农业关乎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大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为指导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一)主要成就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连续8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连续2年超过6亿吨。
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增速连续5年超过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农业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推广实施了一批资源保护及高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农田灌溉水用量占总用水比重由2002年的61.4%下降到2013年的55%,有效利用系数由0.44提高到2013年的0.52,粮食亩产由293公斤提高到2014年的359公斤。
在地少水缺的条件下,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为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先后启动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一批重大工程和补助政策,加强农田、森林、草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强化外来物种入侵预防控制,全国农业生态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局部地区出现好转。
2013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4.2%。
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标准化规模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村镇、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发展休闲农业,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
目录稻米能够实现自给进口基本保持稳定 (3)小麦生产主动调优产需基本平衡 (5)玉米短期供应充裕中长期需求明显增加 (6)棉花生产布局调整加速市场机制作用凸显 (8)油料生产稳定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速放缓 (10)食糖短期产量下降未来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12)大豆生产保持稳定进口增速放缓 (14)奶制品生产稳步发展产需缺口继续扩大 (16)猪肉消费增速放缓供需趋于平稳 (18)禽肉规模化生产发力市场保持供需平衡 (20)牛羊肉消费继续增长供需总体偏紧 (21)禽蛋产量增速放缓消费稳步增长 (23)饲料“饱和式增长”成为市场主基调 (25)蔬菜供需总体宽松国际贸易继续保持顺差 (27)水果生产由数量增加转向质量提升 (29)水产品生产消费平稳增长出口数量继续领先 (31)稻米能够实现自给进口基本保持稳定报告指出,目前稻谷是中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中国稻谷产量于2011年突破2亿吨之后,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20643万吨;国内稻米市场价格稳中有涨;中国稻米贸易总体为净进口。
报告预测,未来10年,中国稻米总产量将保持稳定,将稳定在2亿吨以上。
具体而言,水稻种植面积会保持稳中略减的趋势,单产持续提高。
2020年,稻谷种植面积将减少到4.46亿亩(2975万公顷),单产将提高到461公斤/亩(6912公斤/公顷),总产量将达到20560万吨。
2024年,稻谷种植面积将减少到4.43亿亩(2955万公顷),单产将提高到464公斤/亩(6955公斤/公顷),总产量将达到20650万吨。
未来10年,中国稻米总消费量将保持增长。
展望期间,口粮消费保持增长,加工消费略增,种子消费和损耗略减,消费总量增加。
预计2024年大米国内消费总量14476万吨。
未来10年,中国稻谷和大米价格总体将保持稳中有涨态势。
报告认为,由于中国大米贸易伙伴有限,进口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预计2024年中国大米进口320万吨左右,比2014年增加60多万吨,进口虽有增加但幅度不大。
生态文明建设 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药检所周喜应: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的四项对策2015-06-02 09:36|作者:周喜应|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分享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周喜应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治理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强调要“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这些都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保护和修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对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生态系统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受人类影响也最大,它是在特定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及其相互作用上,构成的一种人工+自然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开发最早、依赖度最高和破坏最严重的生态系统。
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整体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建设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生态农业是改善我国农产品品质,确保食品安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美丽乡村梦想的战略高度认识生态农业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有效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保证和维护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为有害生物防控提供天然条件,必须大幅减少农用化学投入品,建立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且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机生态农业。
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机制,才能大幅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生态农业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关注四个问题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关注四个问题作者:魏琦金书秦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3期农业绿色发展更多要依靠县级及以下的基层政府和部门抓落实,基层人力物力有限,如果头绪过多,容易出现跑偏甚至不落实。
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涉及农业、农民、农村,还涉及消费和投入品等各个环节,需要各个部门全面系统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农业绿色发展已经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取得了良好开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同时,迫切需要深刻认识和科学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农业绿色发展开局良好首先面源污染攻坚初见成效。
2015 年,农业部出台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不到3 年的时间,已经取得明显进展。
化肥使用量增幅明显缩窄,接近零增长。
农药使用量开始减少。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打造了一批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样板。
2015 年,农业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6 年这项工作正式启动,全国共有100 多个创建主体,2017 年经农业部等八部门认定,对首批40 个符合条件的创建主体授牌。
再次取得了一批制度成果。
一是制修订了一批法律法规。
2014 年正式生效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是农业污染治理领域的第一个全国性法规。
2014-2017 年,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法制办先后完成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均新增或完善有关农业绿色发展的条款和内容。
二是出台了一批重要文件。
2015 年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既要粮食满仓又要环境友好
既要粮食满仓又要环境友好作者:乔金亮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5年第12期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两个“紧箍咒”,农业已经到了必须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乔金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态循环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现代农业理念,正在走进我国,走进田间地头。
生态农业新在哪眼下,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硬约束越来越明显:农业资源长期透支,复种指数高;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生产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不尽匹配,粮经饲结构不合理,种养业结合不紧,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融合不够。
针对以上情况,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从世界范围来看,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石油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这种高投资、高耗能的农业,虽然实现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长期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环境污染愈发严重。
近年来,“石油农业”引发的反思越来越多,许多发达国家纷纷转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应对农业发展新挑战,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农业部生态总站站长王衍亮说,建设生态农业要推进区域布局优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粮食满仓和绿水青山良性循环。
2014 年以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
安徽以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方向,规划了4 个示范市、30 个示范县和100 个示范园区;河北启动实施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农业;东北地区实施了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节水增粮增效;西北地区实施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开展地膜回收利用工程……有人说,生态循环农业不是新事物,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趋时避害的农时观、辨土施肥的地力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就包含着“生态循环”的理念。
2015年养殖业将成中国最大和战略主导农业
的家禽进行 动物疫病 和药残 监测等 措施外 , 更重 要
的是要从产地 源头上确 保调入 的家 禽质量 安全 。
近 年 来 ,东 莞市 建 立 了 生猪 “ 产销联建 ” 机
制, 对 供 莞 生 猪 基 地 实行 “ 产 销两地联检 ” , 对 保
●<> ●◇
●< >●◇
●< >●◇
●◇
●◇
●◇
●
●◇
●◇
●◇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
●
●◇
●◇
●◇
●◇
●
行 业信 息 .
2 0 1 5年养 殖 业将 成 中国最 大 和 战 略主 导农 业
中 国工程 院 6日在 北京 发 布最 新 完成 的一 项研 究 报 告称 , 预计到 2 0 1 5年 前后 , 包括 畜 牧业 和 渔 业 在 内的养 殖业 总产 值将 超过 种植 业 , 成 为 中国农业 中的最大 产业 和 战略 主导 产业 。 中 国工 程 院组 织 2 2位 院 士 、 2 2 0多位 专家 共 同参 与研 究 的“ 中 国养 殖 业 可持 续 发展 战 略研 究 ” 重大 咨询 项 目, 当天在 北京 结题 并推 出系 列研 究报 告 。 报 告 指 出, 由于人 口持 续增 长 、 城 镇化 进 程加 快及 收入 增 加等 因素 驱动 , 中 国养殖 产 品消 费量 快速增 长 , 2 0 3 0年 之前 养殖 业 都处 于高速 发 展 时期 , 到2 0 2 0年和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作者:徐兴利黄家伟来源:《食品界》2021年第11期农田高质量发展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关系到粮食供给和人民饮食安全,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一关键要素,是长久发展之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日前,《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公布,《规划》的实施,将推动农田向高质量、高标准方向发展。
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介绍,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在节水、节电、节肥、节药、节人工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20%,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紧扣主题紧盯目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9月16日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张桃林介绍了《规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第一,《规划》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着眼长远和全局,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禀赋、工作基础、财力状况等因素,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目标任务,明确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第二,《规划》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田块整治)、土(土壤改良)、水(灌溉与排水)、路(田间道路)、林(农田防护和生态环保)、电(农田输配电)、技(科技服务)、管(管理利用)等8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集水、土、气、生态条件于一体,统筹协调的系统工程。
要求加快构建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
可持续农业:粮食可持续性的追求
可持续农业:粮食可持续性的追求过去几十年,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持续农业的定义与意义可持续农业是指在满足当前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它的出现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一种改进,旨在促进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二、可持续农业的基本原则1. 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农业要注重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避免土壤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2. 资源节约利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作物轮作和合理施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可持续农业中,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作物、动物和微生物的遗传资源,减少生物灾害的发生。
4.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可持续农业要重视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
三、可持续农业实践案例1.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生态学为基础,强调土地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合成肥料,通过有机肥料和生物防虫剂来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从而实现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2. 智能农业:智能农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含水量、气象数据等信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优化农业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例如,农田与池塘的有机耦合,土壤养分通过水体循环回收利用,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可持续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水资源短缺:近年来,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农业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一个重大挑战。
因此,可持续农业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开发高效节水的农业灌溉系统。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咱们先来说说啥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简单来讲,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高值后,慢慢地往下降;碳中和呢,就是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实现“收支平衡”。
这俩概念可不光是在工业领域重要,在农业里也有着大作用!就拿我前段时间回老家的经历来说吧。
我老家在一个美丽的乡村,那里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农田和欢快流淌的小溪。
以前,大家种地施肥都是大把大把地撒化肥,喷农药也从不手软。
结果呢,土地板结得厉害,害虫还越来越耐药。
现在可不一样啦!村里请来了农业专家,给大家科普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知识,教大家怎么搞可持续农业。
比如说,减少化肥的使用,多搞些绿色的有机肥料。
村里的李大爷以前总觉得有机肥料麻烦,没啥效果。
可专家亲自到他家地里示范,用有机肥料种出来的蔬菜,那是又大又水灵,口感还特别好。
这下子,李大爷可服气了,逢人就夸这有机肥料好。
还有啊,以前灌溉农田都是大水漫灌,浪费了好多水。
现在呢,都改成了滴灌和喷灌,水用得少了,庄稼还长得更好。
这就像是给庄稼“精准投喂”,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碳排放。
在养殖方面,也有了新变化。
以前村里的养猪场,那味道,隔老远都能闻到,污水到处流。
现在,建了沼气池,猪粪都变成了沼气用来发电、做饭,废水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环境好了不是一星半点。
咱们再来说说生态保护。
以前为了多开垦点地,把山坡上的树都砍了,一下雨就容易发生泥石流。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要保护好生态,山坡又重新种上了树,小溪里的水也更清澈了。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真的太重要了。
就像我们老家,如果一直按照以前那种方式种地养殖,土地迟早会被破坏,环境也会越来越糟。
但现在走可持续发展的路,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让农产品的品质提高了,能卖个好价钱,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所以说啊,碳达峰和碳中和可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就在我们的农田里,在我们的猪圈牛棚里,在我们每天的农业生产中。
只要我们都重视起来,用科学的方法种地养殖,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未来的农业一定会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我们的美丽乡村,为了我们的蓝天白云,加油干!。
2015年农业政策
2015年农业政策201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政策,旨在深化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以下是2015年农业政策的简化内容:1. 种粮直补政策: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农资综合补贴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
3. 良种补贴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元,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并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补贴试点。
4.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5.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 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国家将加大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主产区给予倾斜扶持。
7. 农产品促销设立专项项目资金:支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8. 一般产业化项目扶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农业政策,如农村土地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共同推动我国农业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性
农业的可持续性农业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传统农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重挑战。
为了确保人类粮食安全和保护环境资源,农业的可持续性势在必行。
一、传统农业模式的挑战传统农业模式以大规模耕种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为特征,虽然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次,大规模耕种导致水土流失和农田的退化,加剧了荒漠化和土地资源的枯竭;最后,长期以来对农产品价格的操纵使农民的收入无法有效提高,农村的发展面临着困境。
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可持续农业是指在满足当前农产品需求的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保护环境资源,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三、可持续农业的实践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其次,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最后,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小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农业可持续性的前景农业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农民、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
随着可持续农业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政策的支持,农业的可持续性将会得到有效实现,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更好的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
总结起来,农业的可持续性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需要意识到其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小秸秆大产业,助力碳中和
小秸秆大产业,助力碳中和作者:***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21年第09期农作物的春华秋实,一半在籽实,一半在秸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自然也是秸秆生产大国。
据统计,2019年我国秸秆产量为8.65亿吨,作为农业生产的后续问题,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而递增,与此同时,不合理的秸秆利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2020年,我国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样的时代大背景赋予了秸秆资源新的历史使命。
秸秆综合利用是推进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手段,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也是潜力所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种植废弃物清洁转化与高值利用团队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共热解转化技术上取得新突破,阐明了共热解过程中相互促进-抑制作用机制,提出了农业废弃物清洁转化利用技术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研究员姚宗路,就如何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将秸秆“变废为宝”,在提升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能力同时,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展开探讨。
被忽视的秸秆产业“回到田里做肥料、喂给牛羊做饲料、做饭取暖做燃料、种植蘑菇做基料、还有造纸做原料。
”这段生动描述秸秆用途的小口诀,来自中国农科院环发所赵立欣、姚宗路主编的《秸秆清洁供暖技术》一书。
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而言,秸秆既熟悉又陌生,很难形成较为立体的印象。
这本科普读物深入浅出为读者们展现出了在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如何利用不同技术生产清洁能源,从而达到减少排放、增加碳汇,同时又使企业获益、农民增收、减轻国家财政补贴压力。
2019年,我国秸秆产生量8.65亿吨,实际上可收集量为7.31亿吨,实际利用量6.34亿吨,其综合使用率从2015年的80.1%增加到2019年的86.7%。
什么是可持续农业如何推广应用
什么是可持续农业如何推广应用在当今时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粮食需求的持续增加,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可持续农业作为一种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的农业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那么,究竟什么是可持续农业呢?简单来说,可持续农业是一种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强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保障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和社会的粮食安全。
可持续农业具有多个显著特点。
首先,它注重生态平衡。
通过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和养殖方法,如轮作、间作、生物防治病虫害等,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水和空气的质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其次,可持续农业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
这包括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合理利用土地等。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既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又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再者,可持续农业注重农业的经济效益。
它不是单纯追求产量的增加,而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可持续农业还关注农村社区的发展。
它促进农村就业,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那么,如何推广应用可持续农业呢?加强教育和培训是关键的一步。
要让农民了解可持续农业的理念和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现场示范等方式,向他们传授生态种植、养殖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政策支持也必不可少。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如补贴、税收减免等,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农业的生产方式。
同时,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研发和推广适合当地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和品种。
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有助于可持续农业的推广。
通过市场的引导,提高消费者对可持续农产品的认知和需求,让可持续农产品能够获得更好的价格和市场份额,从而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可持续农业生产。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
改善农村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农业发展策略与可持续性
农业发展策略与可持续性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其发展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农业生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业发展的策略,并分析其对可持续性的影响。
一、农业生态化发展策略农业生态化发展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
通过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的特性和功能,实行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业的高效、低耗、环保生产。
具体的策略包括:1. 合理耕作制度:采用多年生作物轮作、休耕、绿肥覆盖等方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质量和生产效益。
2.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管理,采用合理的灌溉技术和水质调控措施,降低灌溉水量,提高利用效率。
3. 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农田生态系统保护,合理利用农田边界,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促进自然授粉和生物防治,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
二、农业科技创新策略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通过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的策略包括:1. 高效农业技术: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精确施肥、精准种植等,实现农业生产全程精细化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 农业机械化: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力度,替代传统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3. 农业信息化: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农业生产的信息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支持。
政策的制定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并注重协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具体的策略包括:1. 农业补贴政策:通过给予农民适当的补贴和奖励,鼓励其采取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对自然灾害和经济风险的保障,减少农民的风险压力,促进其积极参与可持续农业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