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检测卷(二)
高中语文练习题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
2023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翻开叫做“思想史”或“哲学史”的著作,接踵排衙而来的,是睿智的哲人系列和经典系列,从孔子到康有为,从《诗经》到《大同书》,天才似乎每个时代都成群结队地来,经典也似乎每个时代都连篇累牍地出。
这种写法也许和思想史遥遥继承的史传文体与目录之学的传统有关,它有它的道理,比如,它可以通过人物生活的时代先后来排列思想史的顺序而不必费尽心机地清理思想的“内在秩序”;又比如,它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出章节的要点,供阅读者归纳和记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许人们愿意以名头很响的天才为章节,用人们常读的经典文本当资料,可以省却相当多对于社会、历史和生活背景爬梳整理、考订体验的功夫。
这样,以《诗经》《论语》《老子》等为主干的古代经典系统与名为思想史、哲学史的现代经典系统叠合在一起的剪影,就构成了一直笼罩着中国思想史叙述与解释的“新经典话语系统”。
不过,我会隐隐地觉得有些疑问。
第一个疑问是,因为思想史的时间顺序并不完全与历法意义上的时间顺序相吻合,思想史上会有天才笼罩一个时代,也会有天才如流星一样稍纵即逝,有的超越时代的思想,并不按照后人想象中的轨迹按部就班,也有潜藏的思想因子在若干世纪以后,才重新被发掘出来传播开去,虽然这些天才思想可能从一般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世界中获得常识,但它们最终总是溢出常识之外,成了思想史上的“非连续性”环节,就像福柯在《知识考古学》所说的,那是历史的“断裂”,断裂是与常规的轨道脱节,与平均的水准背离,它常常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上无法确定其来源和去向的突发性现象。
我想,仅仅由思想精英和经典文本构成的思想似乎未必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延续的必然脉络,倒是那种实际存在于普遍生活中的知识与思想却在缓缓地接续和演进着,让人看清它的理路。
第二个疑问是,因为精英和经典的思想超出常识,它未必真的在生活世界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2022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二模(普通高中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意象”和“意境”这两个范畴在内涵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但中国古代学者在使用“意象”和“意境”范畴的时候,常常会有混用的情形,尤其在指称情景交融等特征方面,两者的含义是相通的,并且有重叠之处。
当然,作为两个范畴,它们必然是有差异的。
意象是关于美的本体形态的指称。
审美主体对自然物象、社会事象和艺术品等的鉴赏,以意象的创构为旨归。
陆时雍说:“树之可观者在花,人之可观者在面,诗之可观者,意象之间而已。
”把意象看成诗歌可观的风采。
罗庸则将其推及一切艺术,认为:“意象是一切艺术的根源,没有意象就没有艺术。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的感发在意象创构中起着主导作用。
主体通过能动体验及传达能力,使意与象交融契合。
意象中的象,是主体感官所感受到的物象和事象。
意与象交融为一,正是主体的情意与主体所体悟的物象、事象的浑然一体。
在审美活动中,意象的创构体现出主体的创造精神,同时也常常包含着久远的文化积淀。
在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以意象为本体的观点是贯穿始终的。
意象范畴从先秦《周易》和老庄思想中开始萌芽,到晚清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
在艺术作品中,主体通过意象建构的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就是意境。
境在审美对象中通过“象”得以呈现,经由主体基于感性又不至于感性的超感性体悟在心中成就意境。
境既有疆域、界限的意思,也有层次的意思。
意象或意象群及其背景的整合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并在意象所依托的时空中得以体现。
如齐白石运用黑和白两种视觉元素就能绘制出鱼虾在水中自由游走的境界。
我们对“意境”二字的理解既不能望文生义,也不能简单拆解。
意境之中固然可以分析出意的成分和境的特点,但是说到底,意境不是意加境,也不是抽象的意的境界,而是意象的境界——意境是奠定在意象浑融的基础上的。
意境是对意象的升华,有着更为复杂的内涵和更为突出的特征。
2023届陕西省咸阳市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参考答案
咸阳市2023年高考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I卷(阅读题共71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宋朝的皇帝和官员们不思强国”错误,原文为“宋朝的多数皇帝”,选项范围扩大。
)2.D(A“都论证了*强军强国'这一主观点”错误,第①段引用词句是为了由电影《满江红》引出下文的论述;B第④段并未对第一个问题做出回答,也未指出宋朝军事落后的根本原因;C文章并未围绕“强军强国”这一观点集中分析论证,而是逐层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3.D(D陈述的内容与强军强国无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B(“优于西方人”理解错误,曲解文意。
材料一第一段重在阐述中西方时间标示之“异”,无优劣评价。
)5.A(B“农历已没有太大使用价值”妄加推断且观点错误;C强加因果;D“显示出他们只关注自身的认知局限”于文无据。
)6.①二十四节气将一年的时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点,体现了时间的整体性和统观性;②二十四节气依据日月的运行来确定,并以此指导农事活动,体现了天道和时间的交融;③二十四节气对应了季节更替、万物荣枯,蕴含了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体现了时间观念的生命感(或二十四节气蕴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体现了时间的仪式感和典重感)。
(每点2分,共6分,结合材料并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C(“情节一波三折”错误,原文描写老人捻蚕丝织绸布,替爱美的孙女们种指甲草,叙写乡土生活的质朴与琐碎,流露出乡村大地寻常百姓家老人和儿子孙女的款款温情,情节舒缓有致。
并未一波三折。
)8.①热爱质朴、琐碎而又快乐的乡土生活。
②赞美温暖、真挚而又亲密的祖孙之情。
③感恩大奶奶在日常小事和平淡话语中所寄寓的人生智慧。
(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切合文本即可给分)9.①地方化:小说中多处使用方言,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如称凤仙花为“指甲草”,以及“捻蚕丝”“衣服哐里哐当”等,亲切自然。
福建宁德市2023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宁德市2023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2.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3.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发展需要形成同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的发展,不仅体现为物质财富的增加、经济格局的重塑,而且也必然意味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与日俱增。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其中,“可信”展示的是中国的公信力,“可爱”展示的是中国的温润度,“可敬”展示的是中国的责任感,这些都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沉淀下的文化特质。
君子礼序背后的可信,人伦和合背后的可爱,大同理想背后的可敬,是中华文明不间断传承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明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有助于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摘编自《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材料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在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时面临两方面的困境:有时候,过于“趋异”,表现出以本国叙事和本国话语为中心,导致传播的预期与效果之间呈现出较大偏差;有时候,又倾向于“趋同”,有意无意地迎合西方话语和西方偏好,缺乏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主体构建。
“趋异”所造成的传播效果偏差,既源于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也由于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在一段时间内缺乏受众意识和精准传播自觉。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在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方面,国际受众往往处于没听过、听不懂、不认同的状态。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答案
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A(B项,“现在还不能投入使用”错误;C项,“根据吸收或释放热量来改变其外部温度和颜色”错,原文是“它可根据外部温度改变其颜色,吸收或释放热量”;D项,“不具备实用性及安全性”错,原文是“还需要后续一些其他数据来佐证它的实用性及安全性”。
)2.B(“完全不同”错,在应用方式上,模网混凝土与泡沫混凝土有相同之处,都会通过现场浇筑处理;“加气混凝土的使用范围更广”于文无据。
)3.A(石棉属于传统天然建材。
补充说明:石棉是一级致癌物。
)4①保温隔热,减少能耗;②减少用量,降低运输成本;③无毒害,无污染;④利用工业废弃物,减少了环境污染。
(每点1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5①通过给新材料通电,诱导其产生化学变化来保持或发射红外线,从而为建筑物降温或升温。
(2分)②引发这一化学变化的耗电量,远远少于供暖和制冷消耗的能源;(1分)③这一化学变化可根据温度需要长期重复而无明显衰减。
(1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B(“听到狂风怒吼的声音,鬼子哨兵产生了错觉”错误)7.C(A项,均为场面描写;B项,“前后矛盾”错误;D项,“都写得富有诗情画意”错。
)8①从抗日军民角度,正面表现了抗日军民的勇敢、坚毅与机智;②从鬼子角度,表现了鬼子的凶残、慌乱,从侧面衬托了军民的英雄气概;③两个角度更替交织来展开情节,把突围的过程表现得更加完整全面;④更替交织叙述,避免了平铺直叙,叙事错综,富有变化。
(每点2分,共6分,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
意思对即可。
)9①运用“人群如潮水”的比喻,突出被围群众之多,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突围时势不可挡的气势;②多次反复,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氛围,展示了军民突围的完整过程,勾勒了小说的叙事主线;③群众如潮水般突围的场面在敌我殊死战斗的情节多次间隔出现,使小说情节推进富有节奏感。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2(原卷)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惬意(qiè)玷污(diàn )氛围(fēn )猥琐(wěisuǒ)B、思忖(cǔn)聒噪(guō)干涸(hé)污秽(huì)C.豁达(huò)畸形(jī)草菅人命(jiān)拮据(jié)D.既往不咎(jiù)镌刻(jūn )猖獗(jué)恪守(kè)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入不敷出黯然销魂披星戴月计日程功B.书写潦草以逸待劳感人肺腑殚精竭虑C.言简意该纵横捭阖稗官野史卑躬屈膝D.班门弄斧称心如意墨守成规物阜民丰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找到“桃花源。
”不同的“桃花源,”________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A.钟灵毓秀按图索骥映射B.海市蜃楼按图索骥折射C.海市蜃楼顺藤摸瓜折射D.钟灵毓秀顺藤摸瓜映射4.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元稹《使东川•南秦雪》)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D.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曹雪芹《红楼梦〈咏白海棠〉》)5.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
高三8月期初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卡尔·萨根和上帝的对话王晋康卡尔·萨根死了,死于上帝之子耶稣诞生2000年后,公元1996年12月2日。
他的灵魂,或曰他的薪神,或曰他的思维,级统离开了那具肉休,那具使用了62年后被骨髓癌毁坏的躯壳,开始向天界升去。
就在这时,他看见了对面那个老人。
老人深目高鼻,疲骨嶙响,简陋的祸色麻衣遮不住干枯的四肢,长发长须飘拂着,遮没了半个面孔。
他向萨根伸出双臂:“欢迎你,我的孩子。
”卡尔·萨根微蹙双眉,冷静地打量着他,在嘴角绽出一丝微笑:“我想,你就是那个大写的他,是主宰宇宙万物的上帝?”老人平和地微笑着:“对,那是我的一个名字。
孩子,我特意来迎接你进入天堂,跟我来吧。
”萨根卸没有回应上帝的热忱,他冷静地说:“那么,我想你知道我的名字?”“当然知道。
卡尔·萨根,20世纪美国的科学先生。
你一生无私无畏,弘扬科学之光,鞭挞伪科学、邪教和一切愚昧的东西。
在民众心目中,尤其在青少年心目中,你已成了科学的化身。
”萨根应声道:“那你当然知道我对上帝的态度!非常遗憾,我从不信仰上帝。
”上帝狡黠地笑着:“我知道不少科学家笃信上帝,他们认为唯有上帝才能管理这个无限的宇宙,使宇宙处处充满秩序与和谐。
你不认为宇宙需要一个创造者和管理者吗?”“一个至高无上的管理者?”萨根答道,“我和所有科学家一样,敬畏大自然简洁之美,相信宇宙到处存在着普适的、严密的、精巧的秩序。
”萨根毫不留情地接着说:“很可惜,在20世纪已经没有一个科学家相信生命是你创造的。
生命是无生命物质用自组织方式产生的,也就是说,是从‘无’中产生的;它是单源的;生命的产生全都遵循同一种简洁有效的法则。
有了这三条,就足以解释生物大千世界中的严密秩序——实际上,不严密才见鬼呢。
”他直视着上帝,“上帝,你认可这种解释吗?”上帝并不以为忤,宽厚地说:“听起来是与‘上帝造物’同样有力的解释,甚至更好一些。
四川省成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诊考试 语文含答案
成都市2021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地方志大家族里,小而美的村志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村志是以村为单位,全面记述其自然环境、社会面貌的资料性著述,是别具特色的记述体裁,生动体现了乡村发展历史和村落文化丰富内涵。
村志编纂具有悠久历史,学界一般认为正式意义上第一部村志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郎遂编纂的《杏花村志》。
民国时期,由于战乱,村志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地区的村志开始编纂。
改革开放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村志编纂兴起。
20世纪80年代,《山城子村志》《常青村志》《大路村志》等多部村志得以编纂、出版;90年代,村志编纂持续发展,数量大幅增长,质量跨越提升;21世纪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地地方志工作部门要积极“指导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和村庄(社区)编修地方志”,并启动“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村志编纂发展迅猛。
村志虽小,“五脏俱全”。
它全面记述了乡村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的发展情况,可谓是“乡村价值”全方位、多角度的承载者、展示者。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人的生活是靠土地,传统的中国文化是土地里长出来的。
”村志就是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文化果实,既为我们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像,也按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以其丰富的编纂成果和文化内涵展现出深远意义。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石家庄市2023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小说到了唐传奇,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
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
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
”不仅道出了唐传奇的创作背景,更是精准地概括了它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色。
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
人物形象塑造的“诗笔”运用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塑造人物,通常是截取其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想象。
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但其美貌却如在眼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又借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先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已;又写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让任氏的绝美之姿跃然纸上。
这些铺叙,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
其他像《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利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02(解析版)
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02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在横线上填写原句。
(6分)(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则令人无限感伤。
(2)古诗文常常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表现音乐的效果。
《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李清照的“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哀婉凄苦;辛弃疾的“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激越雄壮。
二者风格不同,俱为佳作。
【答案】①.羁鸟恋旧林②.采之欲遗谁③.东船西舫悄无言④.泣孤舟之嫠妇梧桐更兼细雨⑥金戈铁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羁”“嫠”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来源:学科网ZXXK]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间,错落有致。
D.《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又极具真实感,细腻而生动。
【答案】C【解析】“多用对偶骈散相间”不是概述所有文学体裁的共同特点,例如“骈散相间”就不能用以形容《诗经》和唐诗等体裁。
3.下列对《登岳阳楼》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在若干年前就听说了洞庭湖名胜,今天终于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湖光山色的美景。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教材用书:单元质量检测(二)(A卷 学业水平达标) Word版含答案
(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三秋..桂子三秋:三年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遥岑.远目岑:小而高的山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状况解析:选A A项,三秋:秋季。
2.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的一项是( )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选D D项与例句相似,都是表现物是人非的变化。
3.与“对长亭晚”中“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对.曰B.对.镜帖花黄C.无言以对. D.对.症下药解析:选B B项中的“对”与例句意义相同,都为“对着,向着”。
A项,回答;C项,回答;D项,针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多情..自古伤离别B.竹杖芒鞋轻胜马.C.楚天千里清秋..风雨,树犹如此.. D.忧愁解析:选C A项,“多情”为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B项,“马”名词作动词,骑马;D项,意动用法,以……为忧愁。
5.名句默写。
(8分)(1)云树绕堤沙,,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2)市列珠玑,,竞豪奢。
(柳永《望海潮》)(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5)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7),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8),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答案:(1)怒涛卷霜雪(2)户盈罗绮(3)遥想公瑾当年(4)也无风雨也无晴(5)寻常巷陌(6)倩何人唤取(7)东篱把酒黄昏后(8)梧桐更兼细雨二、阅读鉴赏(3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云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及填涂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成为国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科院外籍院士李约瑟认为,中医是疾病记载方面几乎唯一拥有连续性著述传统的医学,在古代的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先进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后,许多激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医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是落后腐朽的东西。
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说,与西医相比,中医典籍都可以烧掉。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也曾质疑过中医的议论和方药。
尤其是国民政府肇建之初,激进派视中医为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不惜以“规划现代化的卫生工作”为名,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该法案被国民政府通过,开辟了五四以来以政治法权解决文化论争的先例。
面对自身岌岌可危的生存态势,中医界有识之士拼力抗争。
从此,论战、抗争以及探寻中医出路,便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中医变迁史的双重基调....。
作为一门关涉国计民生的应用技艺,医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它既是关爱生命、促进健康、治疗疾病的科学、艺术和实践,又包含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深层的文化要素。
诚如熊月之先生所言:“西医最得西方古典科学重具体、讲实证的精神,中医最得中国传统文化重整体、讲联系的神韵。
如果在各种学科中,举出最能体现中西文化特征的一种,我以为医学最为合适。
”从这个意义着眼,医学无疑可为活生生的文化标本。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二)(原卷版)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H级检测题(二)(原卷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露营热度大增。
露营成为户外娱乐的新选择,从公园露营、房车露营到海边露营、星空露营,各种别具特色的露营方式层出不穷,这种奔跑在路上、自由在天地间、滋养于自然中的休闲方式吸引了不少人参与。
这股热潮并非乍起。
不少露营爱好者和从业者称2020年为“露营元年”。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出境游、跨省游颇受限制,不少旅游爱好者将消费需求转移到城市周边游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1-3天为期的“微旅游”方式——“露营”脱颖而出,不仅出行方便,更是将隔离的风险降到最低,成为人们短途短期低风险旅游休闲的重要选择。
户外露营既可以改善人们闲居家中的状态,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疫情防控对距离接触的要求。
露营类综艺节目、国内社交平台中的“露营”类短视频和推文,也成为助推力,与“露营热”互为因果。
打开抖音、小红书,各种相关内容将露营的美好与惬意展现在大众面前;露营常识、技能等事项也在网络中广为传播,降低了露营活动的技术门槛;还有综艺节目以露营为题、房车为载,展现了在都市生活的人们短暂逃离城市忙碌、追逐耀眼的梦幻星空的旅行历程……按图索骥或是依攻略行事,这就给了更多人一个将“诗与远方”带进现实、带到身边的可能。
(摘自《日照新闻网》)材料二: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材料三:近年来,露营成为户外娱乐的新选择,从深山老林里“荒野求生”、公园露营到房车露营、海边露营、星空露营,各种别具特色的露营方式层出不穷。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都市家庭更倾向于舒适性强、装备有调性、风格明显的精致露营。
精致露营多要依托景区。
所以大批景区围绕此下功夫。
如青海茫崖火星营地,是所谓火星模拟基地,附近都是雅丹地貌,故意营造出了孤独荒凉的氛围,让人觉得恍若置身火星;珠海横琴星乐度·露营小镇推出“自驾+露营+乐园模式”,以“琴岛奇航”为主题,融合多种新奇特色宿营单元,配备沙坑遗迹乐园、儿童游乐园等设施及“乐园管家”服务……目前以露营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有超过5.3万家露营相关企业,仅山东的露营地数量就有近4000处。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乡土文学的发展关联着乡村社会的变迁。
文学是一种社会文化,它很难对现实社会变革产生直接作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
百年来,乡土文学对乡村变革的影响也是这样。
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
作家们书写乡村的主要方式是展示乡村的黑暗和愚昧,进而呼唤和激发其觉醒。
这当中并非不包含作家们对乡村的关注和同情,但毫无疑问批判是最基本的主题,且这种批判的重心不是在现实,而是在深层的乡村伦理文化。
思想启蒙之外,政治启蒙也是极为重要的。
20世纪30年代,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乡村破产和“丰收成灾”等现象。
茅盾等左翼作家希望以之为契机,以文学的方式来唤醒农民,呼应现实的革命潮流。
这一时期,作家们在创作中更多展示乡村的现实艰难和疾苦,积极书写那些具有反抗意识的农民,将“躁动”“变革”作为书写的核心。
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存在一定差别。
如前者的重心在文化,而后者的重心在于现实;前者对乡村社会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后者对乡村社会的批判是选择性的,其中也包含部分的肯定——对于已经初步觉醒的农民,主要是青年农民,以积极而正面的态度书写其精神和行为。
如茅盾的《春蚕》以及叶紫的《丰收》,前者的叙述基调较为沉重压抑,后者则表现出激情和鼓动的色彩。
启蒙乡土文学之外,另一种影响乡村社会较深的是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其主要特点是直接书写乡村现实运动,并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影响和促进这一运动。
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直接深入乡村内部,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也较广阔地展现了乡村生活场景;叙述的主要基调不是批判,而是肯定和赞颂;以农民为潜在读者,在文学形式上更为贴近农民的阅读习惯,生活气息相当浓郁。
虽然乡土文学存在启蒙和现实介入的不同方式,但它们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往往是相互杂糅乃至相互交融的。
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作家们的创作目的、创作方法都更为丰富,很少呈现单一方向。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
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
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
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
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
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
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
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
“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
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
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
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
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
佛教的智慧也是精深奥妙,不可穷尽。
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
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
2023届福建省福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2023年2月福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强国是其中应有之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们必须走属于自己的文化发展之路,这就是说,不能跟在其他国家后边亦步亦趋,而是应该自信自强地举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心聚力,以富有活力的现代文化展示当代中国形象;同时,也不能故步自封,而是应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激发我国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引领文化发展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发展的导向,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巩固壮大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通过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行持续深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良莠.不齐(yǒu)表情呆.板(dāi)强.迫命令(qiáng)尔虞.我诈(yú)B.咬文嚼.字(juã)一曝.十寒(pù)惝.恍迷离(tǎng)穿凿.附会(záo)C.心广体胖.(pán)莞.尔一笑(wǎn)血肉模.糊(mï)所向披靡.(mǐ)D.淆.乱乾坤(xiáo)贫瘠.不堪(jí)自怨自艾.(ài)暴殄.天物(tiǎ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久久为功游刃有余昙花一显骄奢淫逸B.囊中羞涩飞扬跋扈学负五车高山仰止C.庖丁解牛拨乱反正青面獠牙洋洋洒洒D.一杯黄土狂放不羁欺世盗名众目昭彰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句子所运用的比喻________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②人可以抛舍很多,但绝不可抛舍养育自己的土地,失去了对它的________,便失去了良知。
③从这故事里可以看出,李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把全部心血________到诗歌创作上去了。
A.包涵眷念灌注B.包含眷念贯注C.包含眷恋灌注D.包涵眷恋贯注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都为陈迹,令人唏嘘不已。
B.“表现”在美国大概是万能的,作秀在咱们中国似乎也是万能的,作秀现象铺天盖地,作秀之说甚嚣尘上....。
C.泸州老窖以“1573年始酿”为噱头,结合其一贯的传媒优势大力地撞击市场,在去年的媒体上一鸣惊人....,掀起了—股飓风。
D.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动物不但具有独特的性格,而且性格相当复杂,它们性格的复杂性甚至能够与人类的相媲美。
B.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人作为一种“类存在”,至少具有使用和制造工具(包括一切科技手段)、依赖和凭借社会关系(包括一切社会制度)、渴望和追求情感慰藉(包括一切精神享受)这三个基本特征。
惟其如此,人类才可能有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
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
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人类要进行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和创造,就必然会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
而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
从这一意义上讲,所谓文明的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尺度。
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
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或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
我们知道,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言语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
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
例如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陶引起的,不仅龙山的黑陶不同于仰韶的彩陶,而且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
华夏文明如此,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更是如此。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民族样式,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将会显得多么的单调和乏味。
若就这些不同风格、样式、特征的文化产品对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
但就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
如此说来,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
一般来说,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而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又总分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摘自《新华文摘》2002年6期,陈炎《“文明”与“文化”》)6、下面关于“文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明是借助于科学、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所达到的程度。
B.文明是通过法律、道德、宗教、艺术等上层建筑来直辖市人际关系、调节自身感情、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C.文明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的解决程度。
D.人类文明的统一价值标准就是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衡量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就看是否达到真、善、美。
7、关于“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感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样式的差别。
B.“文化”一词只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是因为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尚无风格和样式的差别。
C.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都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
D.各个文化本身都是平等的,都包含有人类文明的价值,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8、关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明与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文化决定文明,文明体现文化。
B.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C.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体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
D.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体现出来,文化的外在形式中总会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三、(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
聪朗有才鉴。
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
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
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
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
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
”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
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
”敞遂出。
宣帝果诛爽。
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莸于义!”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
”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
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
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代君不可以不戚.戚:忧愁。
B、斩关.赴爽,呼敞同去关:关隘。
C、凡人在难,犹或恤.之恤:担忧。
D、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竟:终于。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辛氏“明鉴”的一组是()①魏其不昌乎②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③请其子琇为参军④吾不谋于姊,几不莸于义⑤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⑥会至蜀果反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②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文帝当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欣喜异常。
宪英知道后,认为他缺乏忧患意识,国运难以长久。
B、大将军曹爽与太傅俱受明皇帝临终之托,曹爽却大权独揽,谋篡帝位,被宣帝诛杀,是他罪有应得。
C、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助。
D、钟会有反心,在他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琇任随军,羊琇固辞,文帝不允,只好依母命而行,终于化险为夷。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8分)(1)为人执鞭而弃其事(2)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3)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3分)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四、(13分)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默写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