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六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
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
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
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具有凝聚力的强大磁场。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现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
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
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迭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已迭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荚‛的物欲追求,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
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a -就会引发灾难‛。
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1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2016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D 【解析】“要解决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问题,首先是……”不准确,原文是“中国当前的文化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文化创新将无从谈起。
”这一点指“只有恢复经典文化的学习、传承和研究。
”2.C 【解析】“与之相反,我国却把民族‘元典’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不正确。
根据原文,我国是“一定程度上”把民族“元典”排斥在高等教育体制之外。
3.C 【解析】“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中国文化的根脉”是“中华元典”,“五经”“四书”只是其中的代表。
4.C 【解析】通览全句,把握大意,理清人物、事件,并结合关键词“尝”“辄”等判断。
5.C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6.C 【解析】“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不正确;根据原文,“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且也不是推荐给“台阁”。
7.(1)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
某家确实冤枉。
(“故”“遗”“自免”“诚”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凌策的儿子不成材,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更加因此赏识钱君。
(“不肖”“白”“以此”“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8.陆诗从平视、仰视的角度,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黄河之远,华山之高,鲜明突兀,气象宏伟;(2分)而本诗从俯视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华山之高,黄河之细,居高临下,视野开阔。
(3分)(共5分)9.①直抒胸臆:汝度回到家乡,虽然远隔万里,但两人感情相连,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3分)②间接抒情:诗人想象汝度归去后登上华山,远眺秦城,俯瞰黄河的快意舒畅,表达了对友人罢官还乡的劝慰之情。
(3分)(共6分)10.(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6分)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词汇。
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不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我们当前遇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 000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爆发信仰危机。
据2 0 1 3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 7 6 7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
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代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须重新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球,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
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
但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非常强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
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
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基本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
“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
但对于这一根脉,我们向来是不太重视的。
上世纪初曾经积极倡导政治革新的梁启超对此深以为忧,他说:“今日非西学不兴之为患,而中学将亡之为患。
安徽省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试卷综述】多年不遇的寒潮没有冻住省城高三师生的对高考的热情,高三“一模”如期而至。
回归全国卷的第一次大型考试的试卷也随之撩开了她的面纱。
一如既往,在命题老师的精心“烹饪”下,一道美味大餐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整份试卷不论是命题材料的选择,还是具体考查知识点的确立、题目的拟制等非常接近2015年高考的新课标全国卷,如作文试题,材料提供情境的方式、写作要求,乃至于书信体裁,都神似于高考全国卷,对考生感知全国卷,是一次很好的模拟。
整份试卷贯彻了“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考生实际”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试卷内容既注重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更主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
如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本的精心选择。
考生要体察命题老师的用心,准确分析自己的得失,努力适应全国卷的考查模式。
为便于广大考生对该份试题理解,本人对试题略加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学界有一些年轻的朋友以为中国古代没有学术规范,所以我们没有学术规范的传统,只能从西方引进。
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没有认识到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古代的学术规范与当今学术规范存在着很大不同,不少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规范当时还不存在。
比如,由于书籍的流传相当困难,特别是在印刷术普及以前,古代学人对前人的著作或研究成果往往只能依靠记忆和背诵,所以他们在引用前人著作或别人的成果时常常无法逐字逐句地直接引用,而只能取其大意,一般都是间接引用。
他们大多不习惯注明出处,往往将前人的话与自己的话混在一起,或者完全按自己的意思改写了。
又如,古人为了做学问或学习的方便,经常将从看到的书籍和资料中摘录出的有用内容分门别类编为类书。
这些类书,有的是为自己用的,有的是为别人编的,或者是奉皇帝命令用公费开馆编纂的。
很多类书的资料来源和引文都不注明出处,除了一些现成的诗文或整段资料有时会提一下作者或书名外,一般就按内容编入不同的类别。
安徽省六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试题2024.9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乡村产业振兴的目的在于提高村庄经济水平,并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更多地留在村庄、惠及村民。
村民参与产业振兴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权力和利益诉求的过程,参与行为主要分为以实现自身权利价值的价值性参与和以满足自身利益诉求的工具性参与两类。
作为促进乡村建设和助推乡村发展的内生主体,村民在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如何动员村民有效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尤为关键。
其中,村民的价值性参与主要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基本特征。
部分成长于乡村、旨在奉献于乡里的村民,不仅基于乡村内生认同而具备较高的村治参与意愿,同时也凭借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而具备较高的村治参与能力,因而也乐于在助推乡村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性诉求。
村民的工具性参与主要基于谋利属性,遵循利益最大化逻辑。
国家体制改革放活了公社单位社会中的村民群体,市场经济的物化倾向进一步加剧了村民自利取向。
村落共同体逐渐瓦解为利益最大化的村民个体,随之而来的乡村社会去组织化、集体经济渐趋空壳等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在城乡关系由资源汲取向资源输入的转变过程中,大量项目资源下沉为乡村社会预留出更多谋利空间,这就使得部分村民基于精英俘获的谋利逻辑愈加明显。
(摘编自李丹阳、钟楚原《乡村产业振兴中“内外联动”而“内不动”问题探析》)材料二:赣州市为促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采取“生态治理+产业发展”方式,在修复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充分考虑承载力,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规划,在修复好的废弃矿山上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着力做活富硒资源,发展富硒产业,推动富硒蔬菜、富硒脐橙等发展;积极发展油茶、花卉苗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生态特色产业,实现兴林富农;依据地方生态特色做优做强生态旅游,推动森林城市、特色小镇、生态旅游园区建设,带动经济发展,解决部分当地人民就业等问题,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群众畅享“生态福利”,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答案详解 高考试卷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答案详解高考试卷高三总复习人教版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答案详解高考试卷高三总复习人教版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详解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答案详解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散文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先秦诸子的著作,成就了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第一高峰。
两汉的《史记》、《汉书》中不少篇章也可视为优秀散文作品。
到了魏晋南北朝,秦汉的散文失去了锋芒,渐为骈文所取代。
骈文要求骈辞丽句,音韵铿锵,曾经起到了丰富“艺术语言”、提高汉字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但骈文发展到后来,专事涂泽,堆砌典故,造成偏重形貌的浮艳文风;成为表达思想感情的桎梏。
唐代的陈子昂“属词皆以经典为本,时代钦慕之,文体一变”之后,萧颖士、李华都曾为扭转华靡柔弱文风作过努力。
但由于积习已久,终未能奏效。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面临着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的严酷局面,一些有进取变革精神的文人学士奋起抨击时事,改革弊政。
政治上的革新也引起了文学上的革新。
韩愈、柳宗元顺应时势,打出“复古”的旗号,申言恢复秦汉散文传统,提倡散文,反对骈文。
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饰其辞而遗其意”的骈文.提出“文道合一”、“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主张以及“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的革新文体的具体规范。
他们在散文创作中,弃因袭,崇尚独创,大力实践不拘长短、抒写自由、传道授意的散文创作。
到宋代,欧阳修又极力推崇韩、柳,继韩柳“文以明道”说之后,更提出了“文道并重、道先文后”的观点;继他们“不平则鸣”论之后更提出“穷而后工”的主张,坚持和发扬了我国散文的优秀传统。
欧阳修这些主张对于王安石、三苏和曾巩等人有很大的影响。
显然,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思想、审美观念,从总体上看,是一脉相承并互相辉映的。
此为史家所共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各具文采。
就单独个人创作而言,其风格是独创和多样的统一;就八大家综合起来作考察,又构成了唐宋散文异彩纷呈的艺术整体。
2016届安徽省皖江区域省级示范高中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届安徽省皖江区域省级示范高中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1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 。
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
翻阅整个东亚艺术史, 。
然而在当今的艺术研究中,这种单一的文化中心发源说受到海多挑战,似乎在今日的语境下这种文化之间的传统羁绊已被打破和解构。
历史上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
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 。
①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 ②不仅引领未来的发展,也会映照历史的风貌 ③中华文明的影响无处不在 ④中华文明有无处不在的影响⑤不同文明的融合和碰撞不仅可以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试卷第2页,共13页⑥不同文明的融合和碰撞不仅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亦可以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 A .①④⑥B .②③⑤C .②④⑥D .①③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很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金砖国家有着相同或相似看法,都致力于发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并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建设者。
B .泡菜、葡萄酒之类的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成本低,质量易于达标,新兴市场国家更容易从这些产品起步,满足特定地区和一定层次的外国消费者,从而取得市场份额。
C .我们中国的古代先贤们最关注的不是外在的自然,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国,也不是纯粹的思辨领域,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心性、人性、生命、社会和人生。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1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现在的事情这么多工作这么忙,很难挤出时间来读书。
其实说忙是一种托辞,关键不在忙或闲,而在认识、在习惯、在境界。
。
要让书香伴着人生成长,就得养成天天看书学习的习惯,同时克服掉其它一些习惯,比如喝酒打牌的习惯,电话“煲粥”的习惯,无聊发呆的习惯,等等。
A .诚然,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不管我们怎么安排。
B .诚然,不管我们怎么安排,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C .不管我们怎么安排,诚然,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D .一天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诚然,不管我们怎么安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李克强总理在利马主持秘鲁中资企业座谈会,企业代表介绍生产经营情况,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慰问中资企业一线员工,同他们互动交流。
B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这一5 0条措施的纲领性文件,改革力度之大、提法之新、“干货‟‟之多,令体育界振奋鼓舞。
试卷第2页,共12页C .文化消费的增长,不仅能够带来文化产品生产的突破,更能够带动国民经济乃至整个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效益的提高。
D .清华大学日前成立统计学研究中心,该中心将力争在理论统计、应用统计等方面取得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仔细查看这些制度成果,发现不少其实都名不副实,有 之嫌。
②当时中国革命的洪流势不可挡,其间难免有泥沙俱下、 的现象。
安徽省合肥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学界有一些年轻的朋友以为中国古代没有学术规范,所以我们没有学术规范的传统,只能从西方引进。
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没有认识到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古代的学术规范与当今学术规范存在着很大不同,不少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规范当时还不存在.比如,由于书籍的流传相当困难,特别是在印刷术普及以前,古代学人对前人的著作或研究成果往往只能依靠记忆和背诵,所以他们在引用前人著作或别人的成果时常常无法逐字逐句地直接引用,而只能取其大意,一般都是间接引用.他们大多不习惯注明出处,往往将前人的话与自己的话混在一起,或者完全按自己的意思改写了。
又如,古人为了做学问或学习的方便,经常将从看到的书籍和资料中摘录出的有用内容分门别类编为类书。
这些类书,有的是为自己用的,有的是为别人编的,或者是奉皇帝命令用公费开馆编纂的。
很多类书的资料来源和引文都不注明出处,除了一些现成的诗文或整段资料有时会提一下作者或书名外,一般就按内容编入不同的类别.但要知道,这种类书的编纂,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都不会有什么著作权,更拿不到稿费,只要编得质量高,就会博得“嘉惠学林"的赞誉,就是被引用的人也不以为忤,而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播.古代还有一种故意作伪的现象,将自己或别人的作品假托为古代或当代名人的作品,如先秦的不少作品都冠以周公、孔子之名。
但除了极少数人是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外,这类作伪者大多是很可怜的.因为无势无名,即使他们的作品很有价值也无法流传,而一旦托名于古代圣贤或当代名流,就有可能被刻成碑,印成书,传诵一时,流传千古.尽管绝大多数真正的作者依然默默无闻,但他们的自我价值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然而,这些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没有学术规范,相反,在一些重大的学术问题上,从先秦开始就存在着严格的规范。
例如儒家典籍和学说的传承与解释,自从在汉代儒术成为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以来,不仅流派分明,次序严密,而且任何注或疏都署明作者,原文与注释、注释者和传播者绝不相混。
2016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
绝密★启用前B卷2016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word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届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朴素之美陈望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
那么,生态文明时代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审美形态? 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应该拥有诸多形态,但朴素是其中标志性的美。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朴素这一概念最直接、最充分地表示这种审美形态是以生态为灵魂的。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
“朴”是没有雕琢的木, “素”是没有染色的丝。
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
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
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二是恬淡观,三是清新观,四是精诚观。
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
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
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
法国雕塑家罗丹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
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
”罗丹这里说的“自语文试题第 2页(共12页)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安徽六校联考2016级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级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和审题人姓名:周传月、汪波(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表达题(共4小题,总计14分)1.下列字音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揶揄(yé yú) 登载(zǎi)游弋(yì)前扑后继B.扁(piān舟)噱(xuè头)馄饨(hún dun) 凤毛麟角C.发横(hèng)财斡旋书声琅琅博闻强识(zhì)D.憎(zēng)恶果脯(pǔ)削(xuē)足适履盛筵难再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
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2016年,面对南方多地区的洪水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B.8月14日凌晨演员王宝强微博发布离婚声明,一时间占领各大媒体头条。
随着各种猛料的爆出以及无端的猜测与谩骂四起,使得我们再次迫切呼吁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
C.在饱受诟病之下,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流,终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
D.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特有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让它成为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
4.文化常识系列题(5分)①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②下列地支与十二生肖配对正确的是()A.子——兔B.申——鸡C.巳——蛇D.酉——猴③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原意是指()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④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二名是()A.榜眼B.举人C.探花D.解元⑤“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古典小说中的()A.《红楼梦》和《水浒传》B.《西游记》和《水浒传》C.《西游记》和《三国演义》D.《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二.阅读题(共2大题,总计46分)(一)现代文阅读(2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版含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
无论是哪一点,文章都应该写得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得懂,否则不是白说了吗?但是有些事,作者或不愿说,或不能说,或不敢说,不说又心有未甘,或想留个历史记录什么的,于是遮遮掩掩,转弯抹角。
结果是,说了好像没说,没说却又说了一点。
那种“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看得懂”的尴尬为难,是写文章的人最辛苦的事。
中国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圣人又以“温良恭俭让”垂教后世,写文章的人左支右绌、欲语还休,主因在此。
三国时代的李密,原仕蜀汉,晋武帝司马炎为巩固政权,拉拢前朝旧臣,召他为“太子洗马”。
李密写了封信,说明他不能受官的苦衷,这就是有名的《陈情表》,入选为《古文观止》的名篇之一。
李密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全靠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现在祖母年迈,祖孙相依为命,怎可须臾离?司马炎受了感动,同意他留在家里,直到刘氏辞世才再召他入朝。
那句“舅夺母志”,就是“母亲原意守节,但舅父强迫她改嫁”的意思。
照李密所说,他出生六个月父亲就过世了,古人早婚,尤其女性,李密母亲当时年龄也许只有十六七岁,怎可守寡一辈子?在今天看来,她改嫁是天经地义,但在那个年代,改嫁是不光荣、辱门楣的事。
李密想来是不愿讲的,但不讲就接不上祖母刘氏含辛茹苦抚养他的情节。
不能不说,但又不能说得太白,“舅夺母志”就成了为亲者讳的千古名句。
为贤者讳则是一种宽谅的品德,是与人为善的情操,向来受中国文人的尊重与信守。
史家蒋廷黻说,林则徐广州禁烟,幸亏朝廷把他贬谪,否则战事一起,他可能就是“海上苏武”叶名琛。
据今天某些史家看,林则徐当年禁烟,可以做得更周到、完善一些,但他是“民族英雄”,大家就不加深论了。
其实,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还比较容易处理,最难的是为尊者讳。
安徽省合肥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
安徽省合肥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这些细节表现了他世故、伪善的性格特点”错误,小说中上海客人的话是真实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D项“可见寿生虽然自私,但遇事自信,有主见,有办法”错误,通过文中寿生的语言并不能将他的性格特征总结成自私、有主见、有办法。
E项“暗示日军侵华是林家铺子面临倒闭的直接原因”错误,原文并没有展现出林家铺子倒闭的“直接原因”。
(选A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2)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
文中的“雪”属于自然环境,小说中环境描写是为人物、情节、主旨等服务的,因此“雪”的作用可以从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等角度作答。
(3)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结合小说中人物的描写来考虑,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通过文中的“先看一看那张‘清单’,打了一会儿算盘,然后点检银钱数目”“心里一阵一阵酸上来,想起他的一生简直毫没幸福。
然而又不知道坑害他到这地步的,究竟是谁”“林先生几乎想哭出来,没有话回答,只是叹气。
除了央求那上海客人再通融,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林老板,你是个好人。
一点嗜好都没有,做生意很巴结认真。
放在二十年前,你怕不发财么?可是现今时势不同,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混得过也还是你的本事”和他的账目不能及时收回等相关的描写与评价进行总结。
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使用术语,答题时不可遗漏要点。
(4)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该题,首先要结合小说节选内容将故事情节梳理出来,可以从三方面来梳理,也就是上海客人收账、寿生收账、林先生收账还钱这三方面。
第二问分析作用,可以按照情节线索、人物形象、小说主旨等方面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晦暗时代下的真勇士——钱玄同1887年,钱玄同出身于一个举人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
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
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
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具有凝聚力的强大磁场。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现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
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
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迭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已迭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荚‛的物欲追求,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
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a -就会引发灾难‛。
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自我升华,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遥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
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精神道统”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精神道统以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为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行为操守。
B.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属于精神道统这个范畴。
C.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只有人人去努力,讲文明,遵守规则,尊重隐私等,方能获得自我升华。
D.悠久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影响下,孕育中华儿女崇德尚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2.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说“精神的星光能照耀人们走得更高更远”的一项是( A.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群众一起手举200元捐款合影,这高调行善,甚至“暴力慈善”的行为显得格外的耀眼,甚至显得另类。
B.苏州公交上一男子吃瓜子乱丢,旁边的西装男进行劝告,争执中西装男捏了小伙的脖子,瓜子男情绪激动,语言轰炸连续七分钟并扯衣服不让西装男下车,公交司机和乘客劝架无果,最终西装男忍无可忍暴打瓜子男。
C.12月19日,沈阳大爷王福顺在人行道上被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撞倒。
男子停车询问大爷是否需要就医,大爷称“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走吧”,然后一瘸一拐离开了现场。
D.四川成都49路公交车上,一名63岁老人为抢座位,坐到一穿短裙的青年女子的腿上,并在该女子让座后因言语不和扇其耳光。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儒家思想关于“义”的观点态度可以证明这一点,B.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是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
C.中国今天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与缺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息息相关。
D.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一个人能够获得自我升华,一个国家也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二.古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黄庭坚传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三一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税),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
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日:‚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闯,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骶(歪曲,枉曲)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送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濡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4.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B.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C.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D.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B.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
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
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2)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11分)除夜有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8.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山残雪夜”这句诗。
(6分)9.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6分)(1)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2)苟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____,____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名作,词中写道:“乡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 _? 。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太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25分)时间之旅林清玄在李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一名神秘的老妇人送给李维一只金表,并对他说:‚我在等着你。
‛便自人群中消失,经过多方查访,李维找到该老妇的住处,老妇却已在他毕业典礼当晚逝世。
八年后(一九七九年),李维成为剧作家,有一天他前往一座老式的旅馆度假,在大厅里,他看到一张摄于一九一二年的女明星肖像。
李维查询之下,才知道这位六十年前如花似玉的美女,竟然是八年前送他金表的神秘老妇人。
为了实践八年前‚我在等着你‛的誓约,李维用自我的意志催眠,终于回到一九一二年与年轻时代的珍西摩儿发生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超越了六十年的时空,爱情随着时空的转换散发出震慑人的光芒。
结局是,李维无意间从衣袋中掏出一枚一九七九年的银币,时光即刻向前飞驰六十年,风流云散,一场以真爱来超越时空的悲剧终于落幕。
这一段故事是电影《似曾相识》.( Some where in Time)的本事,情节单纯动人,但是其中却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是‚爱情‛与‚时间‛的问题,故事一开始几乎是肯定‚真爱‛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让观众产生了期待;结局却是,真爱终于敌不过时间的流逝,留下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