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先生作品
《余光中诗选》赏析
《余光中诗选》赏析余光中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对《余光中诗选》进行赏析,从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入手,探讨其中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余光中诗选中的一首经典之作是《乡愁》,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故乡的云彩”、“匆匆划过波涛”等描绘了作者的回忆和眷恋。
同时,通过对“乡愁”一词的反复运用,余光中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广泛的人生经历相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普世的情感共鸣。
《夏日绝句》是余光中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展现了夏季的酷热和舒缓。
诗中的“燥风扇动梅子香”和“蜉蝣入户长相伴”等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夏日的独特氛围。
此外,余光中通过诗句的对仗和音韵的把握,赋予诗歌以节奏感和韵律美,使得诗歌在琐碎之中融入了一份宁静和温暖。
除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余光中的诗歌也表达了他对时代的关注与思考。
例如《六月》这首诗,通过对战争残酷与人性温情并存的描绘,探讨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诗中的“三、五月风雨”和“万户捣衣声”的意象,既具体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又通过温情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深深向往。
此外,余光中的诗作中还经常包含着哲思与隐喻的意味。
《万般无奈听杜牧》这首诗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诗中,余光中通过杜牧诗作中的音乐隐喻以及自身的创作感悟,讨论了艺术的边界与无奈。
通过对杜牧诗句的借用,诗人思考了诗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并通过对艺术无奈的描绘,表达了对创作困境的思考。
总的来说,《余光中诗选》展现了余光中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他的诗歌既包含了对个人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表达,又透过个人的思考和洞察,呈现了更加普遍的人生哲思。
余光中的诗作以平实、真挚的语言风格为主,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内涵深刻,触动人心。
通过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余光中的诗歌给读者带来了深远的思考和感悟。
余光中生平著、名作品赏析
这也是一首十分明显的中国意识诗篇,读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一颗赤子之心,令人十分感动,也许是我们都未曾离开过祖国,所以总会觉得诗人就是诗人,说话总会夸大,可是如果真的在异国,这样的情思又有何理由去责备呢?我们能真切的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将我葬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吧,让我回到母亲身边吧,只有这样我才会坦然安睡,只要听到黄河长江的声音,我就能坦然面对一切。
长安都早已陷落摆什么阔呢,尽叫胡姬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一遍一遍向杯里乱斟”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需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空中一扔
便旋成一直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大家可以比较看看,作者对李白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既然李白的故乡所在地众说纷纭,其实是在月亮里,要不为何斟酒都会望月呢,恐怕连李白自己都不知道呢,第二首就很有乱来的意思,观点新颖,读来令人莞尔一笑。
其实这也算是乡愁诗了,但真正代表乡愁的是他的这几首诗《乡愁》《民歌》《乡愁四韵》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72.1.21
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篇,也是最早被大陆认同的台湾诗人的诗,由人民日报刊登,流传颇广,不过也带来了误区,许多人只知道余光中的《乡愁》,却不知道他的其他作品,实不应该。
这是一首赞扬屈原傲骨精神的诗,因为“你”才有了这万千诗人,用两千年这样长久的时间来反衬屈原精神的永存。
还有,对于李白的看法也很有意思,其中有两首最有代表: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余光中《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一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
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在细细品味和理解。
我们会慢慢的懂得乡愁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它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沙漠甘泉,也给人间的旅人浇灌上心智的露水。
寄愿乡愁伴随人类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坟冢中重新复苏,不要再让我们人类丢失为数不多的几亩梦田。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
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
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A、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
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B、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C、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余光中经典作品
余光中经典作品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也是一位深爱着祖国的伟大的诗人。
他创作了的关于思乡的诗句。
余光中在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
那么,在《余光中经典作品》中,阐述怎样的内容呢?《余光中经典作品》是余光中代表作品集。
余光中已经的诗集有《蓝色的羽毛》、《钟乳石》、《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等,还有散文、评论等作品。
内容简介《余光中经典作品》内容简介: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
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
祖籍福建永春。
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大学、政治大学。
其间两度应国务院邀请,赴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
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
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现已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祖国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社、广州花城社、长春时代文艺社、安微教育社等15家社先后。
美文赏析 假如我有九条命 余光中
九条命缘于九种情,一种情就是一个 九条命缘于九种情, 多彩的世界。 多彩的世界。由此可见余光中先生的 心灵世界是如何多姿多彩, 心灵世界是如何多姿多彩,他的事业 又是如何灿烂耀目。 又是如何灿烂耀目。
假如你有九条命,你将怎样安排?
等你,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 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台湾的作家极少是专业, 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台湾的作家极少是专业, 大半另有正职。我的正职是教书, 大半另有正职。我的正职是教书,幸而所教与所写颇有相通 之处,不至于互相排斥。以前在台湾,我日间教英文, 之处,不至于互相排斥。以前在台湾,我日间教英文,夜间 写中文,颇能并行不悖。后来在香港, 写中文,颇能并行不悖。后来在香港,我日间教三十年代文 夜间写八十年代文学,也可以各行其是。 学,夜间写八十年代文学,也可以各行其是。不过艺术是需 要全神投入的活动, 要全神投入的活动,没有一位兼职然而认真的艺术家不把艺 术放在主位。鲁本斯任荷兰驻西班牙大使, 术放在主位。鲁本斯任荷兰驻西班牙大使,每天下午在御花 园里作画。一位侍臣在园中走过,说道: 园里作画。一位侍臣在园中走过,说道:“哟,外交家有时 也画几张画消遣呢。 鲁本斯答道: 错了, 也画几张画消遣呢。”鲁本斯答道:“错了,艺术家有时为 了消遣,也办点外交。 陆游诗云: 看渠胸次隘宇宙, 了消遣,也办点外交。”陆游诗云:“看渠胸次隘宇宙,惜 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 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向令天 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后世但作诗人看 后世但作诗人看, 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 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 陆游认为杜甫之才应立功,而不应仅仅立言, 咨。”陆游认为杜甫之才应立功,而不应仅仅立言,看法和 鲁本斯正好相反。我赞成鲁本斯的看法,认为立言已足自豪。 鲁本斯正好相反。我赞成鲁本斯的看法,认为立言已足自豪。 鲁本斯所以传后,是由于他的艺术,不是他的外交。 鲁本斯所以传后,是由于他的艺术,不是他的外交。
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赏析
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作者简介】余光中,男,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故也自称“江南人”)。
诗人。
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乡愁》《余光中经典》《传说》,其中《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
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听听那冷雨》赏析余光中认为,散文是一种具有知性美与感性美的文体。
所谓知性,就是知识见解。
“散文的知性该是智慧的自然洋溢”。
1“所谓感性,则是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如果在写景、叙事上能够把握感官经验而令读者如临其景,如历其事,这作品就称得上‘感性十足’,也就是富于‘临场感’。
”2“许多出色的散文,常见知性之中含有感性,或是感性之中含有知性,而其所以出色,正在两者之合,非两者之分。
”3余光中的散文理论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之后的创造性思考,也是他自己创作实践的总结与理性提升,而他的散文创作是他的散文理论的优秀实践。
他是把他的智慧才华、丰富情感自然融合在他那极具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文辞中的。
几乎可以说,他的每一篇散文都能给读者—个惊喜。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证。
”读他的散文,我们便借助文本而认识了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就是这样一篇最能显示出作者才华和风格的代表作品,也是一篇“感性十足”而又充盈着灵性与智性的散文精品。
余光中诗歌作品《乡愁》原文及评析
余光中诗歌作品《乡愁》原文及评析余光中诗歌作品《乡愁》原文及评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余光中诗歌作品《乡愁》原文及评析,一起来看看吧。
余光中诗歌作品《乡愁》原文及评析1【诗歌全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歌评析】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作品
余光中作品精选乡愁(余光中)诗文及赏析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主题思想: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赏析: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为最后一个小节做铺垫。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感受: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落叶归根情结。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
此时,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
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余光中的绝色原文10篇
余光中的绝色原文10篇余光中《绝色》赏析据台媒报道,著名诗人、台湾文学家余光中病逝,享年89岁。
余光中先生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世纪,熟知的诗作有选录课本中的《车过枋寮》《翠玉白菜》《乡愁》等,散文作品有《我的四个假想敌》《听听那冷雨》,翻译则以《梵谷传》最经典、最为人所知。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余光中《绝色》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余光中《绝色》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这首诗在立意上就逊了一筹,无非是良辰美景佳人,当然认真看我们可以看出主题还有翻译理论。
但是,毕竟解读上难见多面性,想象空间也比较狭窄。
在情感上缺乏真挚或者热情。
在结构上比较俗套,典型的三段论,第三段升华。
在遣词上是非常精妙的。
比如,“把太阳的镕金译成了流银,把烈火译成了冰,而且带点薄荷的风味”。
在比喻上也非常漂亮。
月光是日光的译者,雪是把世界变得纯净的译者,伴着反光的月色和积雪翻译出佳人的绝色。
但我始终觉得诗的立意和情感这是前两位的东西,否则遣词和比喻做的再好也不能说是好诗。
楼上某人说“颜色”比“绝色”好,吓得我坐在了地上。
绝色是指佳人国色或者极美的颜色,在意象上不知道比“颜色”高到哪里去了。
而且它押韵啊,绝色,月色,雪色,颜色能押韵吗,拿衣服。
当然大家会说我没资格说余光中的诗哪首不好之类的,但说说无妨,各抒己见嘛。
余光中本人说自己喜欢《台东》的时候我都吓得虎躯一震。
楼上某人说,大家因为只关心《乡愁》不关心余光中别的作品,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文学圈不等于生活圈。
在文学圈余光中如雷贯耳。
《乡愁四韵》、《舟子的悲歌》、《五陵少年》、《寻李白》、《湘逝》、《春天,遂想起》等等,这些都不要太有名。
网络上的评析、论文连篇累牍。
所以说,《绝色》真的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余先生那么高产,一年写几十首诗,哪能首首在顶峰,建议题主看一下我刚才提过的诗,就可以大体了解余光中的风格。
下面我推荐两首冷门的吧,是我最喜欢的余光中香港时期的作品。
2024年河北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4年河北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测试题一、单选题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是指______A.杨玉环B.貂蝉C.梅妃D.王昭君2、余光中先生在散文《听听那冷雨》中所表达的情感是______A.胸怀天下B.故园情深C.礼赞爱情D.关爱生命3、下列属于小说《断魂枪》中的人物是______。
A.沙子龙B.闰土C.翠翠D.阿Q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花开”。
A.桃B.李C.梨D.杏5、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
A.论点、论据、结论B.立论、驳论、正论C.论点、论据、论证D.引论、结论、论据6、写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名句的作者是______。
A.孟子B.孔子C.庄子D.老子7、《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其中《大雅》31篇,______74篇。
A.《小雅》B.《国风》C.《商颂》D.《尔雅》8、贯穿《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全诗的线索的是______。
A.菊花B.清风C.梧桐D.明月9、《左传》的体例是______A.纪传体B.国别体C.断代体D.编年体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______”。
A.茫然B.惘然C.怅然D.罔然11、“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一句中的“李将军”指的是______ A.李广B.李飞C.李广利D.李陵12、《我与地坛》通过象征、类比等艺术手法展现了母亲对“我”深沉而真挚的______ A.父爱B.母爱C.友爱D.情爱13、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的诗人,《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____。
A.孟浩然B.杜牧C.王维D.王之涣14、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歌《短歌行》的作者是______。
A.阮籍B.曹操C.李贺D.王昌龄15、《史记》代表着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此书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开创了______史书体例。
A.纪传体B.编年体C.国别体D.语录体二、多选题16、“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唐代的文人有______A.韩愈B.王安石C.柳宗元D.欧阳修17、下列诗句中,属于陆游所作的有______A.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8、下列诗人中,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的有______A.王维B.高适C.孟浩然D.岑参19、有人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余光中的作品《书斋·书灾》全文
余光中的作品《书斋·书灾》全文余光中的作品《书斋·书灾》全文余光中的作品《书斋·书灾》全文讲述什么呢?《书斋·书灾》是余光中的呕心沥血之作,是享誉中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深受人们的喜爱。
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余光中的作品《书斋·书灾》全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物以类聚,我的朋友大半也是书呆子。
很少有朋友约我去户外恋爱春天。
大半的时间,我总是与书为伍。
大半的时间,总是把自己关在六叠之上,四壁之中,制造氮气,做白日梦。
我的书斋,既不像华波尔(Horace Walpole)中世纪的哥德式城堡那么豪华,也不像格勒布街(Grub Street)的阁楼那么寒酸。
我的藏书不多,也没有统计,大约在一千册左右。
“书到用时方恨少”,花了那么多钱买书,要查点什么仍然不够应付。
有用的时候,往往发现某本书给朋友借去了没还来。
没用的时候,它们简直满坑,满谷;书架上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之外,案头,椅子上,唱机上,窗台上,床上,床下,到处都是。
由于为杂志写稿,也编过刊物,我的书城之中,除了居民之外,还有许多来来往往的流动户口,例如《文学杂志》,《现代文学》,《中外》,《蓝星》,《作品》,《文坛》,《自由青年》等等,自然,更有数以百计的《文星》。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奈何那些诗书大半不在腹中,而在架上,架下,墙隅,甚至书桌脚下。
我的书斋经常在闹书文,令我的太太,岳母,和擦地板的下女顾而绝望。
下女每逢擦地板,总把架后或床底的书一股脑儿堆在我床上。
我的岳母甚且几度提议,用秦始皇的方法来解决。
有一次,在台风期间,中和乡大闹水灾,夏菁家里数千份《蓝星》随波逐流,待风息水退,乃发现地板上,厨房里,厕所中,狗屋顶,甚至院中的树上,或正或反,举目皆是“蓝星”。
如果厦门街也有这么一次水灾,则在我家,水灾过后,必有更严重的书灾。
你会说,既然怕铅字为祸,为什么不好好整理一下,使各就其位,取之即来呢?不可能,不可能!我的答复是不可能。
余光中先生的《花鸟》读后感
在我读了作家余光中的散文《花鸟》后,我立刻对小小的鹦鹉起了由衷的喜爱之情,甚至把自己当做作者,给鹦鹉喂食、打理羽毛。
但也为人类的残忍而感到羞愧。
在我读“蓝宝宝菜市上六块买来的,在我所有禽缘里,它是最乖巧最可爱的一只,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舍不得舍弃它的。
”的时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对蓝宝宝的喜爱之情,因为蓝宝宝是最乖巧可爱的。
从“现在即使有谁出六千元,我也不肯舍弃它”写出了蓝宝宝对我的重要性。
小小的鹦鹉也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的心理。
如果你平时对它不好,他只要能出来必定就回去咬你,如果你对他好的话,它不但会用小喙亲吻你的手指,还会把“雀栗”与你一同分享。
在我读“人类之间,禁止别人发言或强迫从千口一词,也就威武的了,又何必向禽兽去行人道呢?”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残忍,为了让人语推行而违反了人道。
这无所不载无所不容的世界属于人,也属于花、鸟、鱼、虫。
我们不能为了私欲而破坏这个世界。
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护好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小生物,不要再猎杀它们了,他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想人一样,有自己的父母。
不要再让一个个无辜的生命惨死于人手!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动物献一份力,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余光中的爱情故事
余光中的爱情故事
余光中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散文等多个领域。
虽然他的作品中有一些描述爱情的元素,但没有一个特定的故事可以称之为他的爱情故事。
以下是一些余光中作品中与爱情相关的元素:
1. 《无题》:这是余光中的一首知名诗歌,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这首诗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一场爱情的憧憬和无比美好的情感。
2. 《似水流年》:这本散文集收录了余光中的一些散文作品,其中包括了一些与爱情相关的篇章。
这些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爱情的喜悦、失落、思念等复杂情感,展现了余光中对爱情的独到见解。
3. 《金瓶梅诗词鉴赏》:这本书是余光中对明代小说《金瓶梅》中的诗词进行解读和鉴赏的研究作品。
虽然这本书的主题不是爱情,但其中涉及到了许多与爱情相关的诗词,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解读,读者可以感受到余光中对于爱情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虽然没有具体的故事可以称之为余光中的爱情故事,但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爱情的描写和理解,以及对爱情背后情感和人性的思考,向读者展现了余光中对爱情的独特视角。
泰山一宿余光中行文特点
泰山一宿余光中行文特点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余光中先生曾在泰山一宿,留下了许多关于泰山的印象和感受。
他的行文特点也深刻地体现在这些文字中。
余光中先生的文字流畅自然,充满了生命力。
他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泰山的壮美和神秘。
例如,他在《泰山一宿》中写道:“泰山,是中国的名山。
它高高耸立,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势磅礴。
”这句话短小精悍,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泰山的巍峨壮阔。
此外,余光中先生的文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他的文字中充满了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他在《泰山一宿》中写道:“我在山下,望着山上的云雾翻腾,心中不禁想起了古人的诗句:‘登高必自卑,临远必自思。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也勾起了读者对古人诗句的思考和回忆。
此外,余光中先生的文字充满了诗意。
他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深邃的美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例如,他在《泰山一宿》中写道:“夜幕降临,泰山的秀美更加动人。
山上的云雾犹如轻纱一般,将山峰包裹得婉约而神秘。
”这句话中充满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了泰山的神秘和美丽。
最后,余光中先生的文字具有深刻的思考和洞察力。
他的文字中透露出一种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让人不仅感受到了泰山的美丽,也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例如,他在《泰山一宿》中写道:“泰山的美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我们应该珍惜自然,保护环境,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家园。
”这句话中透露出了作者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呼吁,也让人深刻地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综上所述,余光中先生的文字具有流畅自然、感染力强、诗意浓郁、思考深刻的特点。
他在《泰山一宿》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字,让人感受到了泰山的壮美和神秘,也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些文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我们珍视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启示。
“八闽归人”余光中
“下面就是你家了!”一句话令我全身震颤,心头一紧。
“下面果真是我的家吗?”泪水忽然盈目。
忽然,我感到这一带隐隐青山、累累果林,都为我顾盼所拥有,相信我只要发一声喊,十里内,枝头所有的芦柑都会回应。
骤来的富足感一扫经年的乡愁。
(余光中《八闽归人》)他一级级向天游峰顶仰攀上去,虽说只有848级台阶,但山灵扯后腿的后劲愈来愈沉,他不禁感叹道:“就算英雄也不免气短。
”路回峰转,风景渐渐匍匐在脚下,回首惊艳,九曲溪水那么娴静地在谷底流过,像万山私隐的纯蓝色午梦泄漏了一截,竟然被凡眼偷窥。
“八闽归人”余光中2003年9月,经福建省文联邀请,余光中便有了10天的八闽(福建省别称)之行。
他游福州,登武夷,访泉州,回永春,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他自认为是“八闽归人”,称这次故乡行“一偿半生夙愿”。
笔者有幸和诗歌评论家李元洛等著名学者一起,全程追踪这位诗人的足迹。
余光中飞抵榕城(福州市别称)时,正值中秋前夕。
9月11日晚上,主办单位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文吟诵会。
余光中与福建省文艺界人士、海内外参加“海峡诗会”的嘉宾以及众多的诗歌爱好者一起,沐清风,赏明月,吟诗酬答,共叙乡情,度过了他有生以来在故乡的第一个中秋之夜。
9月14日,笔者和余光中同乘一趟火车到武夷山。
当晚,余光中到武夷学院演讲。
那天天气闷热,余光中便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雨声说些什么》以作“降温”用。
无巧不成书,余光中讲完后先是下起小雨,后是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第二天,天气仍然炎热,这使人感到有伤武夷山的仙气,但文友们的豪气仍然高涨,要和余光中伉俪一起登天游峰。
参加诗会的学者与他合影时,说是要沾一点余的文气、才气。
余光中突然冒出一句“还有喘气”,逗得人们大笑不止。
余光中虽然白发斑斑,但精神状态仍然年轻。
在余氏的游记中,《八闽归人》虽不是代表作,但该文记叙自己回乡的经过,仍亲切有味:当天下午转劳为逸,苦尽甘来。
碗口粗细的长筒巨竹,两头烤弯,十六根并排扎成的竹筏,绑着三排六个座位,前后都有船夫或船娘撑篙。
余光中先生作品
余光中先生作品
1、碧潭
2、乡愁
3、天问
4、火浴
5、石器时代
6、或者所谓春天
7、星之葬
8、风铃
9、秦俑
10、纱帐
11、寄给画家
12、第叁季
13、等你, 在雨中
14、圆通寺
15、蜀人赠扇记
16、鼎湖的神话
17、梦与地理
18、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19、戏李白
20、欢呼哈雷
21、当我死时
22、五陵少年
23、连环
24、向日葵
25、银叶板痕
26、海棠纹身
27、问烛
28、对灯
29、中元月
30、扬子江船夫曲
31、算命瞎子
32、下次的约会
33、永远,我等
34、狗尾草
35、乡愁四韵
36、招魂的短笛
37、黄昏
38、夜色如网
39、寻李白
40、春天,遂想起
41、月光光
42、蛛网
43、布谷
44、所谓永恒
45、左手的掌纹
46、舟子的悲歌
47、望乡的牧神
48、乡愁
49、读书的艺术
50、论读书
51、谈涵养
52、谈言论自由
53、说诚与伪
54、读书与风趣
55、蓝色的羽毛
56、钟乳石
57、万圣节
58、白玉苦瓜。
余光中的夸父读后感
余光中的夸父读后感简介《夸父》是余光中先生的作品,通过对古代神话中夸父追日的再创作,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追求和命运的思考与感悟。
夸父追日与对追求的思考夸父追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夸父追逐太阳的壮举,代表了人们追求目标的精神和力量。
作者通过重新诠释夸父追日的故事,表达了对追求的思考。
在《夸父》这部作品中,夸父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作者描述了夸父不分昼夜地追逐太阳,不放弃、不言倦的精神,这体现了人们对追求的无畏与执着。
然而,夸父最终没有追上太阳,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反映出人们在追求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困难与挑战,并且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
通过对夸父追日故事的诠释,作者引发了人们对追求的思考。
追求是一个复杂而千变万化的过程,其中既有对目标的渴望和执着,也有困难和挫折的存在。
而追求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追求成功,更在于追求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
对命运的思考与感悟除了对追求的思考,余光中先生在《夸父》中对命运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在故事中,夸父虽然没有追上太阳,但他的追求依然被人们铭记,成为代表着奋斗、积极向上和对人生意义的象征。
通过夸父的故事,作者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每个人的命运可能都是早已注定,但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价值。
即使最终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但追求本身也有着巨大的意义。
对于每个人来说,命运并不仅仅是命中注定的,更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拼搏才能实现的。
夸父追日的故事给予了人们对命运的启示和思考,告诉我们追求和奋斗的精神是如此重要。
总结《夸父》这部作品通过对夸父追日故事的重新诠释,以及对追求和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理想追求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通过夸父的追求和坚持,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到追求和奋斗的价值,并且明白命运并非全然注定,而是需要我们通过努力和拼搏去改变和实现的。
夸父追日的故事是一支激励人心的力量,给予了我们追求和奋斗的信念,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过程中要保持坚持和执着的精神。
余光中给妻子写的诗
余光中给妻子写的诗
余光中写给妻子的《蜜月—给仍是我的新娘》"你仍是新娘,你仍是新娘,如果你爱我,你可以把蜜月延长到七十岁(像你的白发/像我的白须)那样的短"——《蜜月-给仍是新娘的妻》这首诗写于他们婚后6年,他们不仅把蜜月延长到了70岁,而是一生,余老先生离世前一个多月的生日上依旧大方地亲吻着妻子,满满爱意。
"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我余光中都是你"——《余光中写给妻子的信》何止心里有你,余光中整个人都是你的;无论在哪在做何事都是放不下你的,永远空余了一个位置是给你的。
"就那么,三十岁的岁月成串了,一年还不到一寸,好贵的时光啊"——《珍珠项链》这是余光中先生和妻子结婚30周年写的诗,30周年也被称作"珍珠婚",他在这一天准备了一条珍珠项链和诗送给妻子。
30年对他来说太短了,他很珍惜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光。
台湾诗人余光中去世,享年89岁,《乡愁》入选语文教材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040-情感-2017年12月14日上午10时许,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于高雄医院去世,享年89岁。
余光中曾被作家梁实秋誉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但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其最为熟悉的作品依然是那首名为《乡愁》的诗。
这首诗被选入大陆语文教材,并被谱成歌曲广为传唱。
余光中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创作过1000余首诗歌,200余篇散文,而“散文是最难作假的”。
他写过一篇关于西格弗里德·萨松的散文,名为《猛虎和蔷薇》。
这种敏感而激扬的特质,形成两种不同的血液游荡于他的体内。
其实,无论诗歌还是散文,都呈现着两种不同状态的他——当他面对海峡,遥想祖国大陆时,他变得激扬、澎湃;而当他从海岸退回,进入自己的生活时,他又变得敏感、哀伤、温存。
能将这台湾诗人余光中去世,享年89岁,《乡愁》入选语文教材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两种不同情感联系起来的东西,大概只有他心底最深的乡愁,那是一枚寄不出的邮票。
1928年,余光中出生于南京,遭逢乱世,他还没有来得及融入水乡和兰草,就被迫跟随家人逃难,南京、常州、苏州,再到“陪都”重庆和后来的台湾,余光中所经历的中国,一直处于破裂的状态。
因此,在余光中的文字中,总是能看到对故乡完整性的向往。
余光中的诗歌创作从20岁开始,写的也是两首古体诗,在这之后,他留下的1000多篇诗歌,形式上全是新诗,但在其中却装满古韵。
这也是众多读者迷恋他的原因,他用文字传递着中国文化的某种独特美学。
1972年,在台湾进行“乡土文学论争”时,余光中坚决站在古典美学的一边,表示自己宁愿“土头土脑”,“此处所谓‘土’,是指中国感,不是隽逸高雅的古典中国感,而是实实在在纯纯真真甚至带点稚拙的民间中国感。
”有不少人指责他的诗歌没有押韵,但他的诗歌却改编为民谣,在台湾的大街小巷吟唱。
诗歌、评论、散文,他在每一份作品中都留下了这样一份“土气”。
他笔下的那股乡愁,勾起的不单是两块地域的情感,还有现代人对中国古典美的缅怀。
余光中作品《乡愁四韵》原文阅读
余光中作品《乡愁四韵》原文阅读《乡愁四韵》作者: 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赏析赏析1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
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亲情、乡情、爱国之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
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
”。
第一章,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人选取“长江水”作为第一意象,含义深刻。
第二章,联想自然,环环相扣。
诗人索取的是一张“海棠红”,是“血一样的海棠红”。
是第一章意象的发展。
第三章,音韵和谐,一唱三叹。
诗人选取了“雪花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意象。
是诗人的反思,一种新的追求。
第四章,无理而妙,富于别趣。
诗人选取的意象是“腊梅香”。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是营造亮色。
全诗,诗人炽热的思乡爱国之情犹如一根红线,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组意象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诗人选取象征现代文明的“长江水”为第一意象。
(海棠红:特指民国时期中国版图,可对比民国中国地图与现版本中国地图)赏析2已白发盖黑土的余光中老先生,祖籍究竟是江苏常州还是福建永春已经无从查考,但余老先生是生于南京,九岁方离开当时的首都去四川,三年后返回南京读大学,对于祖国,少年时的印象是最深的,四九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赴,此后飘泊于香港、欧洲、北美… …半个世纪以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余光中在南京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 ”(一)、意以象言,情以象抒。
诗言志,歌咏情,诗歌是情志抒发的艺术,可是这种感情心志的抒发最忌讳抽象说教,空洞无物,为此,诗人们往往选取一些“情感对等物”(意象)来抒情言志,从而使诗歌具有含蓄蕴藉,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