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有条鳅鱼类两新种在广西的发现及其动物地理学意义

合集下载

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15, 2(3), 31-41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5 in Hans. /journal/ojfr /10.12677/ojfr.2015.23004文章引用: 武祥伟, 李光华, 毕保良, 于虹漫, 孔令富, 冷云, 张宇, 姜志武 (2015) 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Population Viability for Triplophysa venustaXiangwei Wu 1, Guanghua Li 2, Baoliang Bi 1, Hongman Yu 3, Lingfu Kong 1*, Yun Leng 2*, Yu Zhang 4, Zhiwu Jiang 4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2Yunnan Academy of Fisheries Science, Kunming Yunnan 3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4Yunnan Huadian Ludila Hydropower Co., Ltd., Kunming YunnanEmail: xwwu@ , *wzlklf@ , *lengyun871@Received: Aug. 28th , 2015; accepted: Sep. 27th , 2015; published: Sep. 30th,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AbstractTriplophysa venusta is one of the indigenous fish species in Yunnan province. A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fish fauna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fish evolution, it has become the main protective fish in Yunnan province. However, its popula-tion had decreas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 caused by the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ed on the Jinsha River and the continuous drought beginning in 2009 in Yunnan province. The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es were made by the vortex model, and consequently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within the following 100 years were also predicted in T . venusta .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population had a 54.8% extinct probability in the next 100 years, with an extinct time of 61.4 years under current conditions. The female fecundity, mortality of 0 - 1 age individuals, and catas-trophes were the ke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long-term population survival. The survival probabil-ity of T . venusta population could rise to 100% within the next 100 years when the current mor-tality of 0 - 1 age individuals decreased by 20% or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catastrophes to survival decreased by 20%.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population habitats had almost no effect on the population survival, even by increasing 50% of the current carrying capacity. Altogether, our study displays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tect T . venusta population from extinc-tion are enhancing the fishery management, protecting the population habitats, diminishing the occurrence of catastrophes, cutting the mortality of 0 - 1 age individuals, and rising the fecundity of mature individuals.KeywordsTriplophysa venusta ,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 Vortex Model, Indigenous Fish,*通讯作者。

高原鳅属鱼类(鲤形目;条鳅科)洞穴类群的起源演化研究

高原鳅属鱼类(鲤形目;条鳅科)洞穴类群的起源演化研究

高原鳅属鱼类(鲤形目;条鳅科)洞穴类群的起源演化研究高原鳅属(Triplophysa)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超科(Cobitoidea),条鳅科(Nemacheilidae),是条鳅科中较大的属之一,与鲤科裂腹鱼类和鮡科鰋鮡鱼类一起构成了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主体。

依据其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格局,诸多学者都认为高原鳅属鱼类的起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关,因此其在青藏高原的动物地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原鳅属鱼类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河流湖泊中,还有部分种类集中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喀斯特洞穴中,这些物种已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洞穴鱼类特征,如眼睛的退化和皮肤色素的消失,与青藏高原地区的种类相比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

目前高原鳅属鱼类洞穴类群描记物种数共计27种,长江、珠江及红河水系都有其分布,其中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是大多数洞穴类群的聚集地。

迄今,已有许多研究者对高原鳅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和起源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究,然而这些研究很少涉及其洞穴类群。

这一类群是中国洞穴鱼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选择及适应性进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然而目前对这一类群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新种描述的阶段,很多基础研究尚未开展,包括有关这一类群系统发育关系或起源演化等方面的研究也未见报道。

因此本研究以高原鳅属鱼类中洞穴类群为研究对象,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基于线粒体基因(COI,Cytb)和核基因(IRBP,RAG1和RH1)分子标记来探讨高原鳅属鱼类洞穴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在整个高原鳅属中的系统位置;第二,基于化石标定点和松散分子钟原理,估算高原鳅属物种间的分化时间并分析其演化规律,再基于生物地理学分析对高原鳅属洞穴类群进行祖先地理重建,最后结合这一类群现今的分布格局,探讨高原鳅属鱼类洞穴类群的起源与演化历程;第三、结合现有标本和已有的研究,综合比较高原鳅属洞穴与非洞穴类群以及洞穴类群物种之间的形态分化特点,为高原鳅属鱼类系统分类研究提供资料。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的鱼类区系及其动物さ乩硌Х治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的鱼类区系及其动物さ乩硌Х治
基金项目:本项研究分别得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 ( V) “ 广西十 万 大 山 动 物 区 系、 分布格局与演化 形成机制研究”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的资助 收稿日期:"##$ . #& .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 . $$ 作者简介:赵亚辉, 男, $*W, 年出生,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鱼类分类、 系统演化和动物地理方面的研究。 N6E:[ M3;I3Q 6C\Q 3JQ J; " 通讯作者 -5D:CG NCG JCGG>EMC;I>;J>Q Z4K36F 地址:
生物多样性 ! "##$ ,! (%) : &&’ ( &%% !"#$"%&’(")* +,"&-,&
!!!!! Nhomakorabea!
!
!
广西十万大山地区的鱼类区系及其动物 地理学分析
赵亚辉 ! 张春光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北京 ! $###)# )
摘要:于 $**) 年和 $*** 年对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地区的鱼类区系进行了调查。十万大山是我国大陆 最 南 端 的 山 脉, 该地区共有野生鱼类 $#" 种, 由于南北坡河流分属不同水系, 两地的 鱼 类 组 成 有 很 大 差 异。 北 坡 各 支 流 均 汇 入 明江 ( 珠江水系的一个支脉) , 其鱼类 组 成 具 有 明 显 的 珠 江 水 系 特 点, 在 中 国 动 物 地 理 区 划 上 属 华 南 区 珠 江 亚 区。 南坡各水系多独流入海, 鱼类组成与珠江和海南岛诸 水 系 均 有 较 大 共 性, 反映出地史上这些水系之间曾有着广泛 的交流和联系, 但与海南岛亚区的鱼类区系成分更为接近, 动物地理区划应归属海南岛亚区。 关键词:广西, 十万大山, 鱼类区系, 动物地理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高中地理课外阅读西藏第一大湖面积扩四成高原湖泊缘何急剧扩张?素材

高中地理课外阅读西藏第一大湖面积扩四成高原湖泊缘何急剧扩张?素材

西藏第一大湖面积扩四成高原湖泊缘何急剧扩张?青藏高原到底是何时隆起的?西藏第一大湖为何还在扩张?高原鱼凭什么“长寿”?冰川“无字天书”的密码是什么?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地球“第三极”的主体区域。

它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放大镜,是亚洲多条大型河流的发源地,也影响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形成,蕴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无穷奥秘。

今年6月我国启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首先聚焦于江湖源区域,即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和青藏高原中部重要冰川发育区。

中科院科研人员组成湖泊与水文气象、古生态与古环境、冰川与环境变化、生物与生态变化4个考察队进行了系统科学考察。

高原湖泊缘何急剧扩张青藏高原分布着全球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湖泊群,总体持续扩张。

其中色林错面积在过去40年间增加逾四成,现已成为西藏第一大湖。

色林错的扩张不仅会淹没低湖岸带的牧场,且可能影响道路通行。

色林错为何会“长大”?会不会继续“长大”?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初步研究成果表明,降水是色林错“长大”的主因;近十年来,色林错依然扩张,但变化趋缓。

包括色林错在内的藏北,降水从哪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藏南降水近年来在减少,说明南部季风在减弱。

我们猜测,藏北降水来源可能来自冰川融水的蒸发,即藏北存在内部水循环。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大小会影响东部季风区的旱涝灾害格局,如其扩张势头不减,东部地区就要调整气象灾害防控机制。

然而色林错流域面积达45530平方公里,地理条件复杂,要获得以上问题更为确切的答案,迫切需要进行大规模综合考察。

因此,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性科考首期科学考察把色林错区域列为重点区域,其中一支科考队主要负责考察湖泊、地表水文和气象,将色林错-长江源这一完整的冰川-河流-湖泊水文系统作为考察重点区。

朱立平是这支考察队的负责人。

他介绍说,此次科考不限于地表探查,还采集了各类水体、沉积物等样品进行分析与研究,包括钻取10米长的湖底沉积岩芯。

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系统发育关系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系统发育关系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系统发育关系及生物地理学研究引言: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高原化最早、面积最大的山脉之一、该地区自然环境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

高原鳅属(Platypetallum)是该地区特有的一类淡水鱼类,对研究该地区的生物地理学和系统发育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并研究其生物地理学特征。

方法:本研究采集了来自祁连山地区的高原鳅属标本,共计多个有效样本。

首先,我们对这些样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形态学分析主要包括外部形态、骨骼和鳞片的形态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

分子生物学分析则利用DNA测序技术,对这些样本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和分析。

接着,我们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了高原鳅属在祁连山地区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格局。

最后,我们综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果,描述高原鳅属在祁连山地区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学特征。

结果:形态学分析显示,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的标本具有明显的形态变异。

主要表现为体型大小、鳞片形状和颜色等方面的差异。

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的亲缘关系复杂,存在多个亚种或种群。

系统发育树的结果显示,高原鳅属与其他近缘属种的关系密切,与田鳅属(Tianhaikoua)和黄河鳅属(Platysens)的关系较为接近。

生物地理学分析表明,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的高山湖泊、河流和湖泊周边的流域。

讨论: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特征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祁连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是高原鳅属形成和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的地理隔离和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导致了高原鳅属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形成。

此外,鱼类的迁移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也对高原鳅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学特征产生了影响。

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祁连山地区高原鳅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学特征。

高原鳅属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反映了祁连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变化。

30年来发现新鱼种50多个 广西大山里有位“鱼博士”

30年来发现新鱼种50多个 广西大山里有位“鱼博士”
本数超过 1 . 5 万份 ,鱼 的种类超过 2 5 0种。此外 ,他 还为 北京 、上 海 、大连 、湛 江 、南京 、广 西等多地 在照片 中展现鱼 的真貌 ,他费尽心思 。蓝家湖为 了
的动 物 、水 产等研究单位 ,提供 了鱼类研 究标 本 。
拍 到满意 的照片 , 自己根据需要设计 了七八个大小
差 、旅游 等各种机会 ,采集鱼类标 本 。早在上 世纪 八九 十年代 ,由于条 件有 限,他 随身携带一个 塑料
洞穴类鱼逐渐减少
从事 鱼类研究这 么多年 ,蓝家湖几乎跑遍 了广
桶和福 尔马林液体 ,走到哪里就 把采集工作 做到哪 西所有具 有喀斯特地貌 的地方 ,他最大 的感 叹是 , 里 。调查 地下河鱼类 是异常艰 苦的 ,进洞穴 、攀陡 广 西洞穴类鱼 的数 量在 逐年减少 。有不少 山区的当 崖是 常有 的事 , 甚 至脱 掉衣服游进地下河 。有一次 , 地 群众 ,家里买有 小型抽水机 ,在洞穴里抽水 到家
据了解 ,目前广西淡水鱼种类包括河 口性鱼类 ( 可 不 一 、厚度不等 的玻璃缸作为拍摄 鱼类 活体照片 的
同时在 河、海 内生活的鱼类 )在 内总共 3 0 0 余种 ,这 道具 。他还在 自己家 的车库里 ,放 了 4个水池 ,面
里能找到绝大部分 。目前在中国有文献 记载的 1 8 种盲 积有 1 5 平方米 、水深 5 0厘米左右 ,里 面养着一些 鱼在这里有齐全的标本 。在蓝家湖发现的 5 0 多个新鱼 鱼 。蓝家湖说 : “ 有的是要拍活体 照片 的,但 由于 种 中, 大部分是洞穴类的, 目前还有 1 0 种 尚未公开发表。 忙还没来得及拍 ,所以先养着 。 还有 的是 品种特别 ,
蓝家 湖考察东 兰县一处地下 河 ,半途被一个 深潭拦 庭 的蓄水池 ,抽水机 的安装严重影 响到 洞穴鱼类的

广西两栖动物概况

广西两栖动物概况

游物 种 的 i - 食 物 来 源 ,足 , 1 - : 念 系统 食物 链 能 l l - I 传 递
的 - 个 m f t 转站
螈 、尤 肥螈 、 婿 刺铃 蟾 、 平J : I : 『 雌、 纤 树 、
卜 J ‘ 人J l I 刘I * J 雌、 序刘 树蛙 、
两 栖 动 物
编 者 按 :两栖 动物是 脊椎 动 物 由水 生到 陆 生的过 渡 类 型 , 具 有 水 生和 陆 生脊椎 动物 的 双 重特性 表 性 的珍稀 濒危 和 特有 种 两栖 动物 . .
广 西两栖 动
物 十 分 丰 富 ,约 I I ( ) 种 , 占全 国总数 的 2 4 4 %,特 有 种 多,有 1 6 种 本 刊将 开 设 “ 两栖 动物 ” 专栏 ,介绍 广 西有 代
活 的一 类 脊 柞 动 物 ?其 特 点 足 繁 殖 还 没 有完 伞 脱 离 水 的 束缚 ,幼 体 在 水 中 生 活 ,』 _ } j 鳃 呼 吸 ,幼 体 经 变 态 发 育后 成 为 成 体 ,成 体 或 营 水 生 活 或 前陆 地 生 活 ,成体
蚓螈 【 J的 物 种 有 尾 无 腿 ,足 相 对 退 化 的 类 群 它 通 合 潮 湿 的 泥 土 中 穿 行 , 多 柄 息 于 潮 湿 的洲 穴 内 , 以 蚯 蚓 、蚂 蚁 等 为 食 物 。 行 尾 目的 物 种 有 腿
螈 、隐 溪 蟾 、 蜥 侧 蛙 、龙 胜 臭 蚍 、 暇 撒 谈 心
树虫 1 、 蹼书 叶 雌 h近危 ( N T)物 种 J J f 1 { 、 特 】 ‘ 币 f l 包{ 猫 J L I 【 l / 卜鲵 、炎 f 肥 螈 、J l J 儿I I I 十 小
广西 两栖 动物 现 状

高原鳅新品种

高原鳅新品种

龙源期刊网
高原鳅新品种
作者:
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08期
高原鳅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的高原地区,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已有120多个品种,分布在我国的约有105种。

日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对外发布了最近发现的高原鳅属新品种——祁连高原鳅。

高原鳅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它们对高原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鱼类。

祁连高原鳅体型较长,身体略侧扁,很光滑,体表没有鳞片,相较之下,它的头部显得尤其短小,前额隆起。

尾鳍叉状,后缘尖细,上下颌基本等长。

它的鳔后室完全退化消失,肠子很短,约为体长的一半。

肠子从囊状胃幽门部发出,在胃后方横折后,直达肛门。

这种生理特征使得祁连高原鳅以肉食为主,以蚂蚁、飞虫等作为主要食物。

(彩图参见73页图8)
(青海李文靖)。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渐新世裂腹鱼类化石及其意义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渐新世裂腹鱼类化石及其意义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渐新世裂腹鱼类化石及其
意义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缘,是一个地质历史非常悠久的地区。

近年来,该地发现了大量渐新世裂腹鱼类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对我们了解柴达木盆地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些渐新世裂腹鱼类化石为研究柴达木盆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形态和物种分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该地区水域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这对于我们理解当时的生态环境、气候和地质构造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这些化石的发现还为研究渐新世时期的生物进化和地理分布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通过对这些裂腹鱼类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柴达木盆地附近水域的鱼类多样性、演化路径以及它们与其他地区鱼类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理解渐新世时期的地球生命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这些化石的的研究还可以为柴达木盆地的地质演化提供重要的证据。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时代确定和地质记录的对比,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柴达木盆地的地质构造活动和沉积环境变化。

这对于我们认识柴达木盆地的地质演化历史、构造发育过程以及相关的构造运动机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渐新世裂腹鱼类化石的发现对于我
们了解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生物进化和地质演化都具有
重要的意义。

这些化石为我们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同时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利用
这些化石,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柴达木盆地的地球历史,为青藏高原
的演化和地质构造过程提供更多的证据,并推动地质学、古生物学等
领域的发展。

广西野生淡水鱼类介绍,广西境内“洞穴鱼”居全国之首

广西野生淡水鱼类介绍,广西境内“洞穴鱼”居全国之首

广西野生淡水鱼类介绍,广西境内“洞穴鱼”居全国之首一、广西常见野生鱼类广西地形复杂,河流众多,适于不同鱼类的栖息和繁殖。

目前已知广西淡水鱼类有15目37科143属290种和亚种,其中很多种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广西野生淡水鱼类的显著特点是物种多样性高,特有属、种多,很多物种分布区狭窄,区系成分表现出明显的东洋界特点,不同水系鱼类组成各具特色。

广西物种多样、鱼类资源丰富,但大多数的溪流、河道都被人为破坏或被外来物种入侵而导致原生鱼种越来越少。

下面笔者介绍下广西部分常见淡水鱼类,以及特色鱼种、名贵鱼类、洞穴鱼类等。

1、刺鳅为刺鳅科刺鳅属的鱼类,俗称刀割、刀鳅、纳追鱼。

是一种淡水鱼,分布于我国南方及淮河、京杭运河南四湖等流域,体型细而长,背上有倒刺,嘴巴又尖又细。

刺鳅2、塘角鱼广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又称塘角鱼、胡子鲶。

胡子鲶3、棒花鱼俗称爬虎鱼、沙锤、花里棒子、花骨鱼。

鮈亚科鱼类。

稍侧扁。

头较短,吻短,前端圆钝。

眼小,侧上位,眼间宽平。

背鳍无硬刺,胸鳍圆钝,均较短。

尾鳍叉型。

头背部稍黑,体侧具一不明显的纵纹,其上有9到11个黑点斑块,背部也有8到11个黑色斑块。

花骨鱼4、华鲮分布于湖北、湖南、西江和北江等地区,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

俗称青龙棒、桃花棒、野鲮鱼、青衣子、沉香鱼。

形似鲮鱼,鳞片厚,色泽青稍黑,有淡红点,唇下勾,肉质嫩滑,做鱼生,更是色、香、味俱全。

华鲮5、白甲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

俗称白甲、南方突吻鱼、爪流子、香榄鱼、红尾榄、平头榄、滩头鲮。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

体修长,侧扁,头短而宽,吻圆锥形,口下位,横裂。

白甲鱼6、光唇鱼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

俗称溪石斑鱼、罗丝鱼。

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呈浅弧形。

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

光唇鱼7、条纹二须鲃俗名黄金条、瓜核、红目鮘仔、红目猴鲫仔、五线鱼,鲤形目,鲤科,二须鲃属。

产于广东广西及其附近省区,是小型鱼类,体呈纺锤形,体长5到8厘米,全身金黄色,身上散布着许多棕褐色斑块,背、腹、臀、尾鳍均为砖红色。

高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及养殖示范科研基地项目策划书

高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及养殖示范科研基地项目策划书

高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及养殖示范科研基地创业项目策划书马尔康××研究所2016年3月目录项目名称 (9)项目实施单位 (9)项目实施地 (9)项目名称 (9)项目建设规模 (9)投资规模 (9)项目建设周期 (9)需要获得政府支持事项 (10)创业者介绍情牵故土梦圆故乡——项目创始人徐志进简介在藏语中,“马尔康”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而出生在马尔康龙尔甲林场的徐志进,他的名字里也蕴含着这样的寓意——徐如林,志如山,进如火;虽然初中时代便少小离家外出求学,但生于斯,长于斯,大山教给了他敦厚、睿智和善良的品德,脚木足河给予了他宽厚、勇敢和执着的品性;20岁那年,正值青春好年华的他,成为了中国民航事业建设者中的一员;在那里的19年,他从一名普通的基层飞机修理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飞机维护机电员、驻京协调办主任、项目经理、中层管理干部,最终进入到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管理干部后备人才库;“成都市新长征突击手”、“机务标兵”、“首届十佳青年标兵”、“优秀干部”……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是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深度是无穷的,人生就该多姿多彩而不是按部就班”,年近不惑之年的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设想和规划,毅然辞去旁人羡慕前景光明的工作,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他没有去接受许多公司抛来的诱人的橄榄枝,而是在一家民营公司开始了另一段启航;从普通司机、部门助理、项目负责人到董事长助理,他仅仅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民航的工作经历和民企的磨砺历练使他对企业整体运转、项目投资和管理更加熟知,也让永不停止追求梦想脚步的他,萌发了又一个大胆的设想: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让心中构想的美好蓝图在故土的青山绿水间展现,让这片土地的天更蓝,山更美,水更清,人民更幸福,环境更和谐因为山在这里,水在这里,情在这里,梦圆也在这里第一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政策背景国家产业发展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三农”工作和“三农”发展是重中之重,必须全力发展提升;全党全国上下重视农业、重视农村、重视农民前所未有,大粮食、大食物观念和战略更加清晰,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必将得到更大的支持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更加夯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投入必将持续增加;水产种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部明确提出要发展好现代水产种业,优化原良种生产区域布局,重点建设全国性的主导品种和区域性的特色品种原良种场,提升原良种保种供种能力;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农业部2011-2015年要求: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加快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推广应用健康养殖标准和养殖模式;发展与水产养殖业相配套的现代苗种业,加强水产新品种选育,提高水产原良种覆盖率和遗传改良率,不断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推广安全高效人工配合饲料,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良种化、设施化、标准化、循环化、信息化发展;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工作做出全面的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的形势,并部署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尽快扭转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局面,在“十三五”期间,补足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这是农业工作的基调;大方向是要走高效、安全、自然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动力的转换,从以前的增产导向转向质量和效益导向,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特别要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环境的可持续,还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要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这都是下一步补足农业短板的主要任务;高原珍稀特有鱼类科保护及养殖示范基地创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四川现代渔业发展背景水产业是四川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2014年2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业的通知川办发201410号,总体要求是坚持生态优先、以养为主,以建设现代水产业强省为目标,以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农渔民增收为主体,以加快转变水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加强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水产业发展新机制,提高水域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产品优质、农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水产业发展新格局;水产种业也列入重要发展内容:“推广水产良种良法”,“强化科技支撑,整合优化产学研科技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围绕养殖主导品种选育、规模化良种繁育、特色优势品种推广、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等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指明了四川省水产种业建设方向;高原珍稀特有鱼类科保护及养殖示范基地创业项目符合四川省现代渔业发展相关政策要求;产业背景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目前全球范围内海洋捕捞产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未来国际水产品消费市场的缺口将主要依赖养殖产品补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世界水产品消费量在未来30年内将进一步增加,全球年人均消费量从目前约16公斤增加到2030年的19公斤至21公斤;水产品供给的增加将主要来自于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中国将成为世界水产品的重要供应地;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出:渔业是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保障人类食品的安全供给有着重要作用;水产品在改善人类膳食和营养结构中的作用明显,属于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目前,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70%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产养殖大国;而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综合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也越来越被认识和接受;因此,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来看,水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市场前景非常好;渔业现状马尔康市位于南缘,在西北部,北靠阿坝、红原大草原,南与、小金紧邻,距离省会成都365公里,幅员面积6633平方公里;目前,马尔康市现有可养水面有限,而水产服务、游钓、休闲等二、三产业不到10%,水产业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养殖水面零星分散,未形成规模,难以达到规模效益等一系列问题,还未有专业从事水产养殖和资源保护的基地,这极大地限制了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和产业领域的拓展;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全省坚持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中心,突出良种繁育、资源保护、各种优新产品等三个重点在这种背景下,以马尔康××研究所为主体,组建高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及养殖示范基地,走生态化、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化道路,在马尔康市率先启动本项目;必要性创建高原新的农业产业生态圈创建马尔康市新的农业生态圈,让环境保护、生态养殖、旅游开发三架马车形成有机循环的产业链,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康养旅游的发展相互促进;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渔业,大力提高原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水产品市场信息和供应、物流体系的建设,保障安全、优质、充足的高原稀有冷水鱼科产品的有效供给;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稳步发展高原稀有冷水鱼科研养殖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周边的相关产业,特别水产品的商务服务,拉动内需,提高当地发展的综合效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困难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确保渔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留下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随着环境的变化,电站的修建等,目前山区的河流有很多稀有水生鱼类都面临着灭绝的威胁;如果及时采用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保护和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建设现代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有效地保护水生生物,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填补科研技术的空白从目前来看,高原稀有淡水鱼科研繁殖项目,是我国科研事业在水生物领域的首创,高原稀有冷水鱼相关科技的成果和培植经验,将弥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空白,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科研技术的发展;综上所述,无论是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生态养殖还是休闲旅游的开发,该项目以高原稀有淡水鱼科研繁殖为启动点,研发和培育优质的淡水鱼品质为老百姓提供营养丰富、绿色健康的食品,同时有效地改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马尔康市当地经济的繁荣,构建有机循环的生态圈,提供就业率,提高马尔康市的形象和知名度;第二章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2010年1号文件;2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10-2020年;3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若干意见;4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8四川省政府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年;9四川省关于实施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10四川省水产局四川省渔业发展“十三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11相关资料、文件等;第三章项目简介项目名称:高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及养殖示范科研基地创业项目项目实施单位:马尔康灌清源生物有限公司筹联系人:徐志进联系电话:项目实施地:马尔康卓克基项目目标:以石爬鮡、裂腹鱼等高原珍稀特有鱼类为主攻对象,选取一些有这些资源分布的河段,进行资源保护与增殖,使其资源恢复,并在河岸适宜地点建立驯养繁育基地、研发基地研究所及保护站渔政监管站,通过进行石爬鮡、裂腹鱼等高原珍稀特有鱼类驯养、研发实现这些鱼类资源的本土化繁育,并通过增殖放流实现川西地区自然河流相关渔业资源的恢复;通过这些鱼类养殖技术的攻克、集成、示范推动阿坝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脱贫;通过品牌打造,品质标准建立逐渐形成以马尔康为中心的特色渔业产业;项目建设规模:建立一个市级高原珍稀特有鱼类研究所,一个占地20亩以上,产能达到200万尾规模的高原珍稀特有鱼类繁育基地,一条梭磨河及脚木足河流上的牛惹沟二江达支流为渔业资源保护站;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一期投资50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3年内达到建设规模,5年内完成全部建设目标及产能;需要获得政府支持的事项:1)土地2)选定河流的渔政监管保护权,批准建立保护站;3)批准建立市级高原珍稀特有鱼类研究所4)优惠政策第四章市场分析优势1区位优势马尔康市地处交通枢纽,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已经开工建设,以后到马尔康市参观旅游人数日益增多,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游客市场潜力巨大;开发以养殖和休闲渔业为主,在内容特色和地理位置对成都市现有的休闲文化有很强的互补性;2生态及环境优势基地生态环境优良,水质优良,适合养殖特色鱼类;实现生态名优水产品开发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3面积优势拟建基地将配备完善的科研及生活设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便利条件;市场预期石爬鮡因其肉质细嫩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目前市场上的石爬鮡均来源于江河中,由于人为的过渡捕捞等种种原因,其自然资源日渐枯竭,因而石爬鮡已成为江河中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市场零售价高达1500元/kg,养殖前景广阔;雅鱼肉质细嫩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历代贡品,与雅女、雅雨并称“雅安三绝”;用荥经砂锅烹制的“砂锅雅鱼”、“雅鱼全席”被誉为雅安名菜、川味上品;唐朝诗人杜甫咏诗赞曰:“鱼知丙穴尤为美”;雅鱼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理构造、绝佳的鲜美口味而久负盛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雅鱼的市场需求量会急剧增加,市场零售价达90元/kg,省、内外及东南亚地区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江河捕捞过度,水电站的修建,珍稀特有鱼类天然资源量锐减,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生态保护需要,加之,裂腹鱼类、石爬鮡、裸裂尻等均为优质名贵鱼类,肉质细嫩、口感好,具有很好的市场口碑,品种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前景十分看好;项目产品投入养殖和市场的案例分析石爬子又名石爬鮡,石爬子属珍贵的鱼类保护动物;石爬鮡属鲇形目,鮡科,石爬鮡属,俗称:石爬子、青石爬子、黄石爬子、火箭鱼;为一种流水性底栖鱼类,活动范围很狭小,无洄游现象;常栖息于山涧溪河多砾石的急流滩上,以扁平的腹部和口胸的腹面附贴于石上,用匍匐的方式移动;属于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物中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主,如蜉蝣幼虫、蜻蜓幼虫、石蝇、石蚕、水蚯蚓等,其次为水生植物的碎片及有机腐屑;雌性的卵巢和雄性的精巢均只有1个,而且很小;产卵期一般在9-10月,卵多产于流速湍急的河道乱石缝穴中,受精卵粘附在石块和砂粒上;雌雄个体的外形区别在于非生殖期雄性肛门后面具有生殖乳突,生殖期雌体腹部突出较高;石爬鮡个体一般不太大,常见个体长为140-170毫米,据说最大可达1公斤左右;作为冷水鱼的精品,石爬鮡对水质要求也非常高,略有污染就无法存活,其营养价值也是极高,蛋白质含量为15%~27%,可利用率达95%以上,脂肪含量少,不饱和脂肪酸占70%~80%,是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尤其在四川岷江地区,被视为珍贵鱼品,2000年9月13日,四川省将其列入新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肉质鲜美,且多含脂肪,营养价值不亚于长吻鮠,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强心健脑,舒缓情绪的功效作用;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许多地方河流内的石爬鮡基本被捕捞完后造成生态的不平衡,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市场价格也逐渐昂贵,如何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又能享用到美味营养的生态鱼,一举两得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快石爬子类等淡水鱼的培育技术的研发和人工繁殖、加快人工饲养,预期结果将如下:2000-2015年石爬鮡的价格列表2019-2025年石爬鮡的价格列表第五章技术保障马尔康××研究所拟以该项目成立的专业公司同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水产学校等多个单位联合签订技术依托合同,并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作顾问团队,以这些单位和专家为技术依托,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专家的技术优势,建立科技示范区,开展以科技承包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推广活动,迅速将新技术进行推广,形成规模效益,带动马尔康市乃至阿坝州渔业经济的发展;立足优势产品,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研究,加快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步伐,推动水产业发展与壮大;综上所述,该项目有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熟的生产技术、成功的管理经验,有项目产品生产所需的客观条件,产品符合当前市场需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建成投产后,正常经营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团队研发人员简介团队目前的工作重点是:以冷水性鱼类的人工驯养繁育技术;野生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和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此次项目的创业领导者是徐志进先生,目前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储备了一些在农业、渔业、水产等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并在农业、生物等领域已取得一定的学术肯定和研发成果的人才,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团队主要成员简介如下:1西南大学吴青教授西南大学教师,副教授、西南大学渔业技术综合实验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任国家渔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委员会观赏鱼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水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重庆鲑鳟鱼协会秘书长;中国水产学会观赏鱼分会、鲑鱼类分会、科普分会委员,重庆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站长,获科技部表彰的“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疾病及名特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参与省部级等科研及教研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长江上游名优鱼类研发、原生观赏鱼研究和观赏鱼养殖等方面有一定成就,主编4本科技图书及教材,参编5本科技图书;2四川大学宋昭彬教授博士,博导,主要从事、鱼类、鱼类行为学、、水产动物学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四川省、等纵向和其他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3四川农业大学耿毅教授博士,博导,中国兽医病理学会理事、中国兽医病理学家分会成员;主要从事兽医病理学与生动物疾病学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主研多项部省级科研项目,在Aquaculture、Journal of comparative pathology、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aeses、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s society、中国兽医学报、微生物学报、中国兽医科学、水生生物学报和动物营养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与参编专着8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4)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杜宗君博士,硕导,四川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十一五攻关冷水鱼首席专家,德阳市水产科技专家大院专家,宜宾县博士专家服务团成员;先后主持四川省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如四川省“十一五”冷水鱼育种攻关项目和主持“十二五”银鲑育种攻关项目及四川省公益性行业专项稻鱼高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等;主持的“齐口裂腹鱼全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与运用”获201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西洋鲑的引种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获2012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2;“白乌鳢俗称白乌鱼早繁与成鱼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获2011年度内江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4;主持的“红尾副鳅驯养及繁殖生物学研究”2013年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评价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科研成果在十多个省市推广,创经济效益近10亿元;2011年以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篇,其中有2篇为SCI 收录;主编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与达标、副主编规模化水产养殖新技术、水产养殖新技术;参编鱼病诊治彩色图谱、图说斑点叉尾鮰疾病防治等;5四川省水产学校高级工程师权可艳主持和参加了30多个涉水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资源的影响及保护技术方面的研究项目,并积极向各级渔政部门建议和规划,主持各类课题10余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着作3部;6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剑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水产遗传育种和渔业资源科学研究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农业部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四川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以等重点科研课题10余项;作为主持人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着作1部,参编着作2部,制定水产地方标准2项;研发成果团队成员先后参与了农业部的行业公益性项目“冷水性鱼类养殖产业化研究与示范”和“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主持和参加了多个涉水工程的建设,开展水产生物鱼类资源影响及保护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获得省级科技奖10余项;团队的研发人员成功进行人工繁育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品种达到10余个,其中岩原鲤、白甲鱼和中华倒刺鲃等品种已开展大规模苗种生产;正在驯养的川陕哲罗鲑、达氏鲟、长薄鳅、鲈鲤、中华沙鳅、厚唇裸重唇鱼、似鲇高原鳅和黄河裸裂尻等鱼类均取得一定程度的突破;研发设备团队和合作单位拥有的研发设备均围绕水产生命科学过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利用等重大科研需求而购置,按照“紧迫、大型、通用、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有效资源,加强系统集成,使之形成我国西南地区开展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实现大型仪器的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大型仪器设备包括:DNA测序仪、液相色谱—离子谱仪、高速分选型流式细胞仪、聚焦显微镜蔡司、固体核磁共振谱仪、小动物磁共振成像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型超速离心机和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等;研发管理制度为规范项目研发及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研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推进产品研发和现有产品技术的改进、优化项目的进展,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团队的研发工作任务,制定了人性化、激励性的考核奖惩制度;第六章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指导思想项目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研基地发展全局,以“保护、开发、整治”为主线,以生态型经济为导向,以休闲旅游、水产养殖产业、苗种繁育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中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五年左。

民族学视域下论远道而来的“鱼”

民族学视域下论远道而来的“鱼”

民族学视域下论远道而来的“鱼”在民族学的视域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对于食物的独特选择与认知。

而在众多食物中,鱼在许多民族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这里,我们将从民族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远道而来的“鱼”。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鱼在人类饮食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捕鱼为食,而且不同的民族对于鱼的看法和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鱼被视为富贵之物,因为鱼和余音(与“鱼”谐音)是一样的,寓意着“年年有余”。

而在西方,尤其是基督教文化中,鱼又有着与教会相关的象征意义,比如耶稣行走在加利利海边时,他选择了渔夫作为门徒等等。

不同民族对待鱼的态度,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

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鱼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区域。

随着交通和贸易的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鱼类产品在市场上变得越来越丰富。

这也让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民族对鱼的独特理解和利用方式。

来自北欧的瑞典人民,他们将鱼制成一种名为“辣鱼”的特色食品,这种鱼经过特殊的处理和腌制,成为了当地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日本,鱼更是被视为料理的主角,不论是生鱼片还是寿司,都是日本料理中不可或缺的美食。

除了对于鱼的利用方式之外,不同的民族对于鱼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

在近海的民族中,鱼常常被看作是生活的象征,因为它们与海洋紧密相连,代表着水的生命力。

而对于居住在内陆地区的民族来说,鱼可能会被赋予更加独特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着勇气、毅力和坚韧不拔。

这些观念的差异,源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和文化传统,反映出了民族对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理解方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这也让不同民族对于鱼的利用方式和象征意义产生了一些融合和交叉。

在某些餐厅中,我们可以品尝到结合东西方元素的创新料理,比如将日式寿司和西式调味料结合在一起,让鱼的美味更加多样化。

在一些国际音乐节上,我们也能看到来自不同民族的音乐家们,以鱼为主题创作的音乐作品,将不同文化的魅力融合在一起。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种类多样性研究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种类多样性研究

+!%
100 80
78.7% 75.0%
60
40
20
0
Q,
10.6% 15.6% Q,
/
10.6% 9.4% Q,
图 1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科属的分布
从鱼类各科的数量看,鲤科Cyprinidae属和种所占的
比例最大,分别达59.6%、57.8%,其次为鳅科Cobitidae的 属和种的比例,分别达12.8%、12.5%,其他各科的属和种 所占的比例都低于10%,甚至有些科仅有1属1种,如斗鱼 科(Belontiidae)仅有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一
关键词:鱼类资源;种类多样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Q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1-0091-05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木论保护区) 位于广西河池市环江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3′ 29″ ~ 108° 05′ 42″ ,北 纬 25° 06′ 09″ ~25° 12′ 25″ ,总 面 积 8969hm2。其中,保护区核心区面积5482hm2,缓冲区面积 1647hm2,实验区面积1840hm2,保护区北与贵州茂兰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接壤,接壤地带则为保护区的核心区。保 护区为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形,是贵州高原向广西盆地 过渡地带,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保护区里地表径流包 括古宾河。早期的鱼类调查研究报道,保护区鱼类有41 种,分属于4目13科34属[1]。随着进一步的调查,在李红 敬研究[1]的基础上,一些新种或新纪录不断被发现,特别 是洞穴鱼类新种的发现,有必要对其物种多样性和保护 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11)

【课外阅读】新种鳅鱼

【课外阅读】新种鳅鱼

新种鳅鱼
新种鳅鱼
自1997年以来,科学家共在湄公河流域发现300多种新鱼类种群,其中就包括这种外形酷似腌黄瓜的鳅鱼。

在淡水鱼类种群多样性方面,湄公河生态系统仅次于亚马逊。

查普曼表示新种鳅鱼只生活在泰国南部两条清澈的砂砾床溪流中,它们的发现让科学家意识到两件事情。

“一个是,这种物种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只适应一个非常独特的栖息地。

另一个是,它们是一种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的种群,面临灭绝风险。

如果想保护这
种鱼类,我们需要对水坝、污染和过度捕捞进行干涉,否则的话,它们便会走向灭绝。

”。

广西内陆水域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生长生物学特征及变化

广西内陆水域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生长生物学特征及变化

广西内陆水域主要增殖放流鱼类生长生物学特征及变化在渔业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加强鱼类增殖放流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业产量及质量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可以改善水域生物资源及结构,恢复水域生物多样性,维持水域生态系统平衡,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维护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的渔业资源增殖活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随着增殖放流工作的深入,增殖放流效果评估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国学者开展了不少相关探索研究,目前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普遍从生长发育、资源贡献以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展开。

陈丕茂用渔业资源评估模型推导了增殖放流鱼类群体残存量、回捕量和回捕效益的理论方法;梁君等用理论公式估算资源量、用体长频率方法估算种群生态学参数进行评估;段金荣等通过指标体系筛选、权重赋值、综合加权计算开展评价;江兴龙等利用回捕鱼类评估增殖放流鱼类的生长、分布及资源量贡献;苏志烽等利用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估算的回捕率等参数进行评估;成为为等基于微卫星标记评估增殖放流鱼类的资源贡献;韩耀全等利用回捕鱼类资源贡献和生长参数开展评估。

由于放流鱼类与自然增殖鱼类不易区分、标志放流鱼类回捕率低且变化悬殊、评估手段不完善等原因,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未取得具普遍推广应用意义的标准评估方法。

鱼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参数能揭示其生长状况、生存質量及其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可以用来分析资源状况及开发水平,应用鱼类生长和生态学参数评估鱼类生长及资源状况逐渐得到应用。

国内许多学者分别通过FiSAT软件拟合、逆算体长或通过鳞片退算年龄等不同方法得到的鱼类生长生态学参数评估了水域鱼类生长及资源利用状况[9-17]。

广西水域自1994年开展水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始于2021年的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侧重于增殖放流的资源量及资源结构贡献、经济及生态效益,对放流物种的生物学等相关特性研究较少。

广西条鳅亚科鱼类二新种(鲤形目:鳅科)

广西条鳅亚科鱼类二新种(鲤形目:鳅科)

广西条鳅亚科鱼类二新种(鲤形目:鳅科)
蓝家湖;杨君兴
【期刊名称】《动物分类学报》
【年(卷),期】1995(020)003
【摘要】本文记述采自广西西江水系河池地区的条鳅亚科鱼类二新种。

后鳍岭鳅,新种Oreonectesretrodorsalissp.nov.与同
属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其背鳍起点的位置较后、背鳍和臀鳍分枝鳍条数目较少、尾鳍后缘凹入、头较小和属柄较短等方面。

南丹高原鳅,新种Triplophysanandanensissp.nov.则以头较大、吻较短、眼间距较狭、尾柄较短且高、背鳍分枝鳍条较多、尾鳍深叉形等易
【总页数】7页(P366-372)
【作者】蓝家湖;杨君兴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468
【相关文献】
1.南鳅属鱼类一新种及一新亚种(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 [J], 廖吉文;罗志发
2.广西条鳅亚科间条鳅属鱼类一新种(鲤形目:爬鳅科) [J], 朱瑜;朱定贵
3.西藏条鳅亚科高原鳅属鱼类一新种:鲤形目:鳅科 [J], 许涛清;张春光
4.云南牛栏江云南鳅属鱼类二新种记述(鲤形目,爬鳅科,条鳅亚科) [J], 安莉;刘柏松;
李维贤
5.贵州高原鳅属鱼类二新种(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 [J], 王大忠;李德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南宁盆地发现渐新世早-中期鳅科眼下刺化石

广西南宁盆地发现渐新世早-中期鳅科眼下刺化石

广西南宁盆地发现渐新世早-中期鳅科眼下刺化石
陈耿娇;廖卫;雷学强
【期刊名称】《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卷),期】2015(053)004
【摘要】根据产自广西南宁盆地渐新世早-中期的鳅科鱼类眼下刺化石建立了鳅属新种:南宁鳅+Cobitis nanningensis sp.nov..眼下刺长1.8~3.0 mm,粗细适中,刺二分叉,侧后突较中后突短而细,长度约为中后突长的1/3,侧突发育.这些眼下刺与德国晚渐新世的+Cobitisprimigenus最为相似,但又以侧突更为发育而与之区别.这是迄今最早的鳅科化石记录,为了解早期鳅科鱼类的分布和眼下刺的形态特征提供了有益证据.南宁鳅及德国晚渐新世的+C.primigenus揭示,渐新世时期鳅科鱼类已广布于欧亚大陆.
【总页数】11页(P299-309)
【作者】陈耿娇;廖卫;雷学强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南宁530012;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南京210008;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南宁530012;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南宁5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15.862
【相关文献】
1.兰州盆地新发现的早渐新世巨犀化石 [J], 李永项;张云翔;李冀;李智超;谢坤
2.柴达木盆地渐新世的鲤科鱼类化石 [J], 陈耿娇;刘娟
3.甘肃党河下游地区早渐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 [J], 王伴月;邱占祥
4.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晚渐新世睡鼠化石的发现 [J], 吴文裕;叶捷;毕顺东;孟津
5.柴达木盆地渐新世鲃亚科化石新发现 [J], 刘永杰;李永项;李红;牛元哲;刘璠;董杨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初二初中生物中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广西初二初中生物中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广西初二初中生物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囊鼓起,叫声响亮,其目的是()A.吸引雌蛙B.吓退敌人C.表示体外受精完成D.诱食昆虫2.下列动物中不是鱼而是两栖动物的是… ()A.鲳鱼B.鳕鱼C.娃娃鱼D.带鱼3.下列动物的发育过程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A.蝗虫B.青蛙C.蜜蜂D.山羊4.下列动物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A.蜜蜂和蟾蜍B.苍蝇和蚊子C.青蛙和蟾蜍D.家鸡和家鸽5.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人类的好朋友.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B.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C.青蛙是体内受精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6.下列动物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A.大鲵B.鳄鱼C.蝾螈D.癞蛤蟆7.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是()①体外受精②卵生③变态发育④体内受精⑤体内发育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④⑤D.②③④8.青蛙的生殖方式为()A.有性生殖B.无性生殖C.孢子生殖D.分裂生殖9.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中,与昆虫生殖和发育无误的是()。

A.老马识途B.作茧自缚C.金蝉脱壳D.蜻蜓点水10.如图是从水中采集到的受精卵,属于青蛙受精卵的是()A.B.C.D.11.下列关于动物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的发育与昆虫的发育都经历了变态发育B.青蛙的变态发育经历了蝌蚪时期C.蝌蚪用鳃呼吸,用尾游泳D.青蛙用鳃呼吸,用四肢游泳二、综合题1.下图是青蛙发育过程中某些阶段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青蛙发育过程的顺序是: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B用_______呼吸。

(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青蛙进行_______受精。

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区系的生物学特点及渔业利用的途径

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区系的生物学特点及渔业利用的途径

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区系的生物学特点及渔业利用的途径
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区系的生物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物种多样性较高。

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区系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其中有许多特有物种,如云南鲤、云南青、云南洞鱼、云南梭子鱼、云南草鱼等。

二、生态位分布广泛。

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区系的生态位分布广泛,其中有水生态位、岸生态位和底生态位,这使得它们能够在不同的水域中生存和繁衍。

三、生活习性多样。

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区系的生活习性多样,其中有洄游性、迁徙性、定居性和淡水性,这使得它们能够在不同的水域中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四、可持续利用。

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区系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它们能够在不同的水域中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并且能够通过可持续利用来保证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高原湖泊鱼类区系的渔业利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渔业利用。

传统方式是采用手工或机械工具进行渔业利用,如打渔、打虾、打螃蟹、打螺、打虾子、打螃蟹子、打虾壳子、打螃蟹壳子等。

二、采用先进方式进行渔业利用。

先进方式是采用先进的机器人或者其他新型装备进行渔业利用,如机器人船、无人船、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

三、采用农业方式进行渔业利用。

农业方式是采用农业方式进行渔业利用,如养殖鱼、养虾、养螃蟹、养螺、养虾子、养螃蟹子、养虾壳子、养螃蟹壳子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