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里湖高原鳅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耐盐碱鱼类——达里湖高原鳅在黑龙江所获得移植成功

耐盐碱鱼类——达里湖高原鳅在黑龙江所获得移植成功

耐盐碱鱼类——达里湖高原鳅在黑龙江所获得移植成功
作者:暂无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5年第19期
日前,在徐伟研究员的带领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盐碱鱼类课题组在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呼兰试验站对从达里湖移植的2000余尾高原鳅(Triplophysa dalaica)进行
筛选,经人工药物催产亲鱼20组,获得鱼卵1万余粒。

由于受到长途运输、性腺发育、繁殖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出苗300余尾,这标志着达里湖高原鳅移植黑龙江地区获得初步成功,为北方盐碱水域的开发利用,又增加了一个优质养殖鱼类新品种。

达里湖高原鳅,俗名叉尾巴鳅、后鳍条鳅、后鳍巴鳅等,隶属于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主要分布于黄河自兰州以下的干支流和内蒙古的一些自流水体,海河水系,栖息于河流的缓流
河段和静水湖泊中,具有抗寒、耐盐碱、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

近年来,由于环境条件的恶化,达里湖湖面面积逐渐较少,水位下降,渔业资源出现衰减的迹象。

自2000年开始,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已先后引进了大鳞鲃、咸海卡拉白鱼、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和达里湖鲫等耐高盐碱鱼类品种,目前,科研小组正在开展达里湖高原鳅的人工苗种培育和
养殖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高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及养殖示范科研基地项目策划书

高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及养殖示范科研基地项目策划书

高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及养殖示范科研基地创业项目策划书马尔康××研究所2016年3月目录项目名称 (9)项目实施单位 (9)项目实施地 (9)项目名称 (9)项目建设规模 (9)投资规模 (9)项目建设周期 (9)需要获得政府支持事项 (10)创业者介绍情牵故土梦圆故乡——项目创始人徐志进简介在藏语中,“马尔康”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而出生在马尔康龙尔甲林场的徐志进,他的名字里也蕴含着这样的寓意——徐如林,志如山,进如火;虽然初中时代便少小离家外出求学,但生于斯,长于斯,大山教给了他敦厚、睿智和善良的品德,脚木足河给予了他宽厚、勇敢和执着的品性;20岁那年,正值青春好年华的他,成为了中国民航事业建设者中的一员;在那里的19年,他从一名普通的基层飞机修理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飞机维护机电员、驻京协调办主任、项目经理、中层管理干部,最终进入到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管理干部后备人才库;“成都市新长征突击手”、“机务标兵”、“首届十佳青年标兵”、“优秀干部”……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是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深度是无穷的,人生就该多姿多彩而不是按部就班”,年近不惑之年的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设想和规划,毅然辞去旁人羡慕前景光明的工作,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他没有去接受许多公司抛来的诱人的橄榄枝,而是在一家民营公司开始了另一段启航;从普通司机、部门助理、项目负责人到董事长助理,他仅仅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民航的工作经历和民企的磨砺历练使他对企业整体运转、项目投资和管理更加熟知,也让永不停止追求梦想脚步的他,萌发了又一个大胆的设想: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让心中构想的美好蓝图在故土的青山绿水间展现,让这片土地的天更蓝,山更美,水更清,人民更幸福,环境更和谐因为山在这里,水在这里,情在这里,梦圆也在这里第一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政策背景国家产业发展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做好脱贫开发工作,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三农”工作和“三农”发展是重中之重,必须全力发展提升;全党全国上下重视农业、重视农村、重视农民前所未有,大粮食、大食物观念和战略更加清晰,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必将得到更大的支持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将更加夯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投入必将持续增加;水产种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部明确提出要发展好现代水产种业,优化原良种生产区域布局,重点建设全国性的主导品种和区域性的特色品种原良种场,提升原良种保种供种能力;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农业部2011-2015年要求:加快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加快水产养殖标准化创建,推广应用健康养殖标准和养殖模式;发展与水产养殖业相配套的现代苗种业,加强水产新品种选育,提高水产原良种覆盖率和遗传改良率,不断调整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推广安全高效人工配合饲料,促进水产养殖向集约化、良种化、设施化、标准化、循环化、信息化发展;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工作做出全面的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的形势,并部署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尽快扭转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局面,在“十三五”期间,补足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这是农业工作的基调;大方向是要走高效、安全、自然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动力的转换,从以前的增产导向转向质量和效益导向,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特别要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环境的可持续,还要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要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这都是下一步补足农业短板的主要任务;高原珍稀特有鱼类科保护及养殖示范基地创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四川现代渔业发展背景水产业是四川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2014年2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业的通知川办发201410号,总体要求是坚持生态优先、以养为主,以建设现代水产业强省为目标,以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农渔民增收为主体,以加快转变水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加强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水产业发展新机制,提高水域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产品优质、农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水产业发展新格局;水产种业也列入重要发展内容:“推广水产良种良法”,“强化科技支撑,整合优化产学研科技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围绕养殖主导品种选育、规模化良种繁育、特色优势品种推广、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等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指明了四川省水产种业建设方向;高原珍稀特有鱼类科保护及养殖示范基地创业项目符合四川省现代渔业发展相关政策要求;产业背景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目前全球范围内海洋捕捞产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未来国际水产品消费市场的缺口将主要依赖养殖产品补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世界水产品消费量在未来30年内将进一步增加,全球年人均消费量从目前约16公斤增加到2030年的19公斤至21公斤;水产品供给的增加将主要来自于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中国将成为世界水产品的重要供应地;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出:渔业是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保障人类食品的安全供给有着重要作用;水产品在改善人类膳食和营养结构中的作用明显,属于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目前,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70%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产养殖大国;而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综合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也越来越被认识和接受;因此,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来看,水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市场前景非常好;渔业现状马尔康市位于南缘,在西北部,北靠阿坝、红原大草原,南与、小金紧邻,距离省会成都365公里,幅员面积6633平方公里;目前,马尔康市现有可养水面有限,而水产服务、游钓、休闲等二、三产业不到10%,水产业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养殖水面零星分散,未形成规模,难以达到规模效益等一系列问题,还未有专业从事水产养殖和资源保护的基地,这极大地限制了产业附加值的提高和产业领域的拓展;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全省坚持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中心,突出良种繁育、资源保护、各种优新产品等三个重点在这种背景下,以马尔康××研究所为主体,组建高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及养殖示范基地,走生态化、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化道路,在马尔康市率先启动本项目;必要性创建高原新的农业产业生态圈创建马尔康市新的农业生态圈,让环境保护、生态养殖、旅游开发三架马车形成有机循环的产业链,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康养旅游的发展相互促进;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渔业,大力提高原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水产品市场信息和供应、物流体系的建设,保障安全、优质、充足的高原稀有冷水鱼科产品的有效供给;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稳步发展高原稀有冷水鱼科研养殖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周边的相关产业,特别水产品的商务服务,拉动内需,提高当地发展的综合效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困难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确保渔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留下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随着环境的变化,电站的修建等,目前山区的河流有很多稀有水生鱼类都面临着灭绝的威胁;如果及时采用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保护和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建设现代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有效地保护水生生物,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填补科研技术的空白从目前来看,高原稀有淡水鱼科研繁殖项目,是我国科研事业在水生物领域的首创,高原稀有冷水鱼相关科技的成果和培植经验,将弥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空白,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科研技术的发展;综上所述,无论是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生态养殖还是休闲旅游的开发,该项目以高原稀有淡水鱼科研繁殖为启动点,研发和培育优质的淡水鱼品质为老百姓提供营养丰富、绿色健康的食品,同时有效地改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马尔康市当地经济的繁荣,构建有机循环的生态圈,提供就业率,提高马尔康市的形象和知名度;第二章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2010年1号文件;2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10-2020年;3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若干意见;4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8四川省政府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年;9四川省关于实施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10四川省水产局四川省渔业发展“十三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11相关资料、文件等;第三章项目简介项目名称:高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及养殖示范科研基地创业项目项目实施单位:马尔康灌清源生物有限公司筹联系人:徐志进联系电话:项目实施地:马尔康卓克基项目目标:以石爬鮡、裂腹鱼等高原珍稀特有鱼类为主攻对象,选取一些有这些资源分布的河段,进行资源保护与增殖,使其资源恢复,并在河岸适宜地点建立驯养繁育基地、研发基地研究所及保护站渔政监管站,通过进行石爬鮡、裂腹鱼等高原珍稀特有鱼类驯养、研发实现这些鱼类资源的本土化繁育,并通过增殖放流实现川西地区自然河流相关渔业资源的恢复;通过这些鱼类养殖技术的攻克、集成、示范推动阿坝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脱贫;通过品牌打造,品质标准建立逐渐形成以马尔康为中心的特色渔业产业;项目建设规模:建立一个市级高原珍稀特有鱼类研究所,一个占地20亩以上,产能达到200万尾规模的高原珍稀特有鱼类繁育基地,一条梭磨河及脚木足河流上的牛惹沟二江达支流为渔业资源保护站;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一期投资500万元;项目建设周期:3年内达到建设规模,5年内完成全部建设目标及产能;需要获得政府支持的事项:1)土地2)选定河流的渔政监管保护权,批准建立保护站;3)批准建立市级高原珍稀特有鱼类研究所4)优惠政策第四章市场分析优势1区位优势马尔康市地处交通枢纽,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已经开工建设,以后到马尔康市参观旅游人数日益增多,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游客市场潜力巨大;开发以养殖和休闲渔业为主,在内容特色和地理位置对成都市现有的休闲文化有很强的互补性;2生态及环境优势基地生态环境优良,水质优良,适合养殖特色鱼类;实现生态名优水产品开发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3面积优势拟建基地将配备完善的科研及生活设施,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便利条件;市场预期石爬鮡因其肉质细嫩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目前市场上的石爬鮡均来源于江河中,由于人为的过渡捕捞等种种原因,其自然资源日渐枯竭,因而石爬鮡已成为江河中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市场零售价高达1500元/kg,养殖前景广阔;雅鱼肉质细嫩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历代贡品,与雅女、雅雨并称“雅安三绝”;用荥经砂锅烹制的“砂锅雅鱼”、“雅鱼全席”被誉为雅安名菜、川味上品;唐朝诗人杜甫咏诗赞曰:“鱼知丙穴尤为美”;雅鱼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理构造、绝佳的鲜美口味而久负盛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雅鱼的市场需求量会急剧增加,市场零售价达90元/kg,省、内外及东南亚地区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江河捕捞过度,水电站的修建,珍稀特有鱼类天然资源量锐减,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生态保护需要,加之,裂腹鱼类、石爬鮡、裸裂尻等均为优质名贵鱼类,肉质细嫩、口感好,具有很好的市场口碑,品种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前景十分看好;项目产品投入养殖和市场的案例分析石爬子又名石爬鮡,石爬子属珍贵的鱼类保护动物;石爬鮡属鲇形目,鮡科,石爬鮡属,俗称:石爬子、青石爬子、黄石爬子、火箭鱼;为一种流水性底栖鱼类,活动范围很狭小,无洄游现象;常栖息于山涧溪河多砾石的急流滩上,以扁平的腹部和口胸的腹面附贴于石上,用匍匐的方式移动;属于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物中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主,如蜉蝣幼虫、蜻蜓幼虫、石蝇、石蚕、水蚯蚓等,其次为水生植物的碎片及有机腐屑;雌性的卵巢和雄性的精巢均只有1个,而且很小;产卵期一般在9-10月,卵多产于流速湍急的河道乱石缝穴中,受精卵粘附在石块和砂粒上;雌雄个体的外形区别在于非生殖期雄性肛门后面具有生殖乳突,生殖期雌体腹部突出较高;石爬鮡个体一般不太大,常见个体长为140-170毫米,据说最大可达1公斤左右;作为冷水鱼的精品,石爬鮡对水质要求也非常高,略有污染就无法存活,其营养价值也是极高,蛋白质含量为15%~27%,可利用率达95%以上,脂肪含量少,不饱和脂肪酸占70%~80%,是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尤其在四川岷江地区,被视为珍贵鱼品,2000年9月13日,四川省将其列入新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肉质鲜美,且多含脂肪,营养价值不亚于长吻鮠,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强心健脑,舒缓情绪的功效作用;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许多地方河流内的石爬鮡基本被捕捞完后造成生态的不平衡,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市场价格也逐渐昂贵,如何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又能享用到美味营养的生态鱼,一举两得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快石爬子类等淡水鱼的培育技术的研发和人工繁殖、加快人工饲养,预期结果将如下:2000-2015年石爬鮡的价格列表2019-2025年石爬鮡的价格列表第五章技术保障马尔康××研究所拟以该项目成立的专业公司同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水产学校等多个单位联合签订技术依托合同,并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作顾问团队,以这些单位和专家为技术依托,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专家的技术优势,建立科技示范区,开展以科技承包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推广活动,迅速将新技术进行推广,形成规模效益,带动马尔康市乃至阿坝州渔业经济的发展;立足优势产品,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研究,加快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步伐,推动水产业发展与壮大;综上所述,该项目有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熟的生产技术、成功的管理经验,有项目产品生产所需的客观条件,产品符合当前市场需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建成投产后,正常经营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团队研发人员简介团队目前的工作重点是:以冷水性鱼类的人工驯养繁育技术;野生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和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此次项目的创业领导者是徐志进先生,目前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储备了一些在农业、渔业、水产等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并在农业、生物等领域已取得一定的学术肯定和研发成果的人才,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团队主要成员简介如下:1西南大学吴青教授西南大学教师,副教授、西南大学渔业技术综合实验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任国家渔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委员会观赏鱼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水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重庆鲑鳟鱼协会秘书长;中国水产学会观赏鱼分会、鲑鱼类分会、科普分会委员,重庆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站长,获科技部表彰的“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疾病及名特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参与省部级等科研及教研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长江上游名优鱼类研发、原生观赏鱼研究和观赏鱼养殖等方面有一定成就,主编4本科技图书及教材,参编5本科技图书;2四川大学宋昭彬教授博士,博导,主要从事、鱼类、鱼类行为学、、水产动物学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四川省、等纵向和其他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3四川农业大学耿毅教授博士,博导,中国兽医病理学会理事、中国兽医病理学家分会成员;主要从事兽医病理学与生动物疾病学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主研多项部省级科研项目,在Aquaculture、Journal of comparative pathology、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aeses、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s society、中国兽医学报、微生物学报、中国兽医科学、水生生物学报和动物营养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与参编专着8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4)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杜宗君博士,硕导,四川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十一五攻关冷水鱼首席专家,德阳市水产科技专家大院专家,宜宾县博士专家服务团成员;先后主持四川省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如四川省“十一五”冷水鱼育种攻关项目和主持“十二五”银鲑育种攻关项目及四川省公益性行业专项稻鱼高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等;主持的“齐口裂腹鱼全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与运用”获201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大西洋鲑的引种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获2012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2;“白乌鳢俗称白乌鱼早繁与成鱼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获2011年度内江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4;主持的“红尾副鳅驯养及繁殖生物学研究”2013年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评价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科研成果在十多个省市推广,创经济效益近10亿元;2011年以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篇,其中有2篇为SCI 收录;主编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与达标、副主编规模化水产养殖新技术、水产养殖新技术;参编鱼病诊治彩色图谱、图说斑点叉尾鮰疾病防治等;5四川省水产学校高级工程师权可艳主持和参加了30多个涉水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资源的影响及保护技术方面的研究项目,并积极向各级渔政部门建议和规划,主持各类课题10余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着作3部;6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剑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水产遗传育种和渔业资源科学研究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农业部渔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四川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以等重点科研课题10余项;作为主持人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着作1部,参编着作2部,制定水产地方标准2项;研发成果团队成员先后参与了农业部的行业公益性项目“冷水性鱼类养殖产业化研究与示范”和“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主持和参加了多个涉水工程的建设,开展水产生物鱼类资源影响及保护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获得省级科技奖10余项;团队的研发人员成功进行人工繁育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品种达到10余个,其中岩原鲤、白甲鱼和中华倒刺鲃等品种已开展大规模苗种生产;正在驯养的川陕哲罗鲑、达氏鲟、长薄鳅、鲈鲤、中华沙鳅、厚唇裸重唇鱼、似鲇高原鳅和黄河裸裂尻等鱼类均取得一定程度的突破;研发设备团队和合作单位拥有的研发设备均围绕水产生命科学过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利用等重大科研需求而购置,按照“紧迫、大型、通用、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有效资源,加强系统集成,使之形成我国西南地区开展生命科学创新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实现大型仪器的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大型仪器设备包括:DNA测序仪、液相色谱—离子谱仪、高速分选型流式细胞仪、聚焦显微镜蔡司、固体核磁共振谱仪、小动物磁共振成像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型超速离心机和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等;研发管理制度为规范项目研发及管理工作,充分调动研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推进产品研发和现有产品技术的改进、优化项目的进展,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团队的研发工作任务,制定了人性化、激励性的考核奖惩制度;第六章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指导思想项目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研基地发展全局,以“保护、开发、整治”为主线,以生态型经济为导向,以休闲旅游、水产养殖产业、苗种繁育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中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五年左。

高原鳅属鱼类线粒体DNA和微卫星标记开发研究进展

高原鳅属鱼类线粒体DNA和微卫星标记开发研究进展
析,研究了其适应高原缺氧的分子机理,并筛选到
了上万个微卫星序列和SNP位点。Liu等的利用 IU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通过转录组测序在玫 瑰高原锹中新开发了 9条微卫星标记,以补充原有
理县高原锹T. lixianensis^的线粒体基因组的测 序已经完成。李太平等〔淬对小眼高原鍬T. microps 线粒体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并克隆了其细胞色
素b(c阀)基因序列的全长,研究了其遗传多样性。
何德奎等⑵通过基因研究了高原鍬属鱼类的 分子系统发育,探讨了青藏高原水系高原锹产生遗
传分歧的生物地理学过程。贺刚等国采用7种同工
•14-
水产学杂志
第34卷
ASCO方法(AFLP扩增产物中包含的重复序列)在 湘西盲高原鍬中开发了 16条微卫星标记,等位基 因数在2~9之间,遗传学数据表明,它们是进行种 质多样性和连锁分析的潜在分子标记。Li等閃salis中新开发了 10条微卫星标记, 等位基因2~13,显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当前,获
于高原高寒环境的一个特殊类群"1。近十几年来, 在我国相继发现了许多高原锹属鱼类Hl,目前全 世界约有140个种,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 地区,我国有100多个种,其中一些种的遗传多样 性正遭受威胁[74W5]o DNA分子标记是评价遗传多 样性以及资源保护的有力工具。在众多DNA分子 标记中,目前较常用的两种是线粒体DNA(mtDNA) 测序技术和微卫星标记。线粒体DNA是细胞核外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Linyi University, Linyi 276000,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侧沟爬岩鳅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初步研究

侧沟爬岩鳅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初步研究

侧沟爬岩鳅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初步研究侧沟爬岩鳅(Glyptothorax zanaensis)是一种生活在中国大陆和印度次大陆的淡水底栖鱼类,属于鲤形目、鲤科、爬岩鳅属,主要栖息在高山溪流、山间溪谷和小型河流中。

由于其外观奇特和生活习性特殊,侧沟爬岩鳅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

由于野生资源的匮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侧沟爬岩鳅的数量急剧减少,加上其繁殖特性鲜为人知,自然种群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研人员开始进行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研究。

在前人的积累基础上,我们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观察,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和调节水质等条件,初步掌握了侧沟爬岩鳅的繁殖特性和胚胎发育过程,为其人工繁殖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人工繁殖技术侧沟爬岩鳅属于卵生鱼类,一般在春季进行产卵,选择溪流中的石缝或者水草根部作为产卵的场所。

在人工繁殖过程中,首先要模拟出适宜的产卵环境,为此我们特别设计了适合侧沟爬岩鳅产卵的繁殖箱,并在箱内铺设了合适的沙砾和水草,以提供良好的产卵场所。

我们还进行了对水质、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调节,使得侧沟爬岩鳅在人工环境中也能够感受到自然环境的一些特征。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我们成功地促使侧沟爬岩鳅在人工环境中进行产卵,为后续的人工繁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在产卵的过程中,我们还及时采集了卵和精子,并进行了人工受精的实验,最终成功地培育出了大批侧沟爬岩鳅的幼鱼。

这标志着侧沟爬岩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为其人工化养和资源保护奠定了基础。

二、胚胎发育过程在繁殖过程中,我们还对侧沟爬岩鳅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地观察和记录。

侧沟爬岩鳅的卵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粘附性,通常在水中静止悬挂,直至孵化。

我们发现,侧沟爬岩鳅的胚胎发育过程大致分为卵剑形阶段、卵囊形阶段和孵化阶段三个阶段。

在卵剑形阶段,侧沟爬岩鳅的胚胎呈长形,胚胎发育迅速,卵黄逐渐被吸收,胚胎体内器官也开始形成。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

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广泛、易于饲养等特点,成为了养殖业中的重要品种。

然而,由于泥鳅的繁殖方式比较特殊,繁殖难度较大,因此研究泥鳅人工繁殖技术对于推动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泥鳅的繁殖方式泥鳅是一种产卵性鱼类,雌性泥鳅在5月至9月之间产卵,每次产卵量在2000-3000粒之间。

泥鳅的繁殖主要依靠性腺的发育和激素调节。

雄性泥鳅在4月份左右发育出较大的发情器官,会主动寻找雌性配偶。

交配过程中,雌性泥鳅会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将雄性追赶到巢穴附近。

雄性泥鳅将受精卵粘附在巢穴附近的物体上,之后雄性和雌性泥鳅会离开巢穴。

经过3-6天的孵化,泥鳅幼苗孵化出来。

由于泥鳅幼苗比较小,对环境和饲料的要求较高,对于养殖者而言,人工繁殖成为了首选。

二、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1.孵化箱的设计:泥鳅幼苗对饲料和水质的要求较高,因此人工繁殖中孵化箱的设计至关重要。

孵化箱一般采用塑料箱或水泥池,必须具备良好的流通水源和饲料供给装置,以确保泥鳅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2.水质管理:水质是泥鳅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孵化箱中,水质要求稳定、清洁,pH值应在6.5-8.5之间,水温保持在18-30℃。

同时,要控制氨氮、硝酸盐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透明度。

3.饲料管理:泥鳅幼苗的饲料要选择优质、易消化的饲料,如干燥的粉状鱼饵或鱼粉等。

刚孵化出来的幼苗可以使用初级饲料,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转为高级饲料。

在人工繁殖中,需要合理控制饲料的投放量和投放时间,以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4.物理处理:为了提高泥鳅人工繁殖的成功率,可以采用物理处理的方法,如光照刺激、水温调控和饲料添加等。

适当的光照刺激可以促进泥鳅的性腺发育和发情,并增加繁殖成功率。

同时,对于一些粘附性的泥鳅幼苗,可以使用水温调控的方法,调整孵化箱中的水温,以促进幼苗的孵化和生长发育。

似鲇高原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

似鲇高原鳅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

似鮎咼原鍬隶属于鲤形目,鍬科,条鍬亚科,高原鍬属,是能够适应于青藏高原特殊的高寒环境,为鍬科中个体较大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甘肃、青海的 黄河干支流及附属湖泊。

似鮎高外亲鱼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

二、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池为室外水泥池,池深为1.0m,水深为0.5〜0.6m,半径为2.5m,圆形培育池,池底坡降为3%,进水口管沿着驯养池壁倾似鮎高原鍬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O另世权何兴恒吴毅谭刚韩飞宇原鍬以小型鱼类为食,其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生境变化、分布的局限性及生长缓慢等原因,造成其野外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笔者于2015年收集野生似鮎高原鍬经过在外塘驯养和人工培育,于2016年在黑马珍惜鱼类增殖站开展了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并取得成功,并为高原鍬鱼类种质资源和人工繁殖积累资料。

一、亲鱼来源亲鱼来源于大渡河黑马鱼类增殖站,选择2龄以上的雄鱼,3龄以上的雌鱼,鱼体健壮,无伤病,无畸形的似鮎高原鍬作为亲本。

繁殖前3个月将亲本放于室斜45°放置,水流速度为0.08〜0.12m/s,鱼池中央安装有圆盘增氧管和排污管。

养殖用水为黑马沟山泉水,不含泥沙,水温春季年在为13.5~16.5T,夏季为15.5~ 19.50°C,p H值为7.3+0.5,溶解氧为8.7~10.2mg/L以上。

选择雌鱼3龄以上,体重不低于0.15kg/尾,雄性2龄以上,体重不低于0.06kg/尾的亲鱼进行强化亲鱼培育,放养量为450〜550尾/池,投喂蛋白质含量为42%的微粒子沉底料和全长规格为30〜40mm的饵料鱼,每天投喂3次,分别在早上8:30、中午12:00和晚上7:30。

每天定时清除残余饵料和粪便,并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亲鱼性腺发育状况。

漁業致富指南2020-J3-47-三、人工催产与孵化每年的4到5月份是似鮎高原鍬产卵繁殖时期,选择性成熟的雌鱼注射混合催产剂后按雌雄比为1:2放入玻璃钢鱼池,同一批次催产的鱼按照雌雄分别放入不同鱼池。

一种似鲇高原鳅人工繁殖孵化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似鲇高原鳅人工繁殖孵化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似鲇高原鳅人工繁殖孵化装置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宋明江,孙甲华,陈叶雨,刘亚,龚全,赖见生,李青芝,苏旭涛
申请号:CN201822255464.3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CN209403310U
公开日:
201909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似鲇高原鳅人工繁殖孵化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该孵化装置包括:长方体支撑架,长方体支撑架的前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一竖直支撑杆,长方体支撑架的后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竖直支撑杆,每两个相对应的第一竖直支撑杆和第二竖直支撑杆之间均竖直设有双面孵化单元,每相邻的两个双面孵化单元之间的底部均可拆卸设置有不锈钢网,长方体支撑架的顶面上设有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的孵化装置占地面积小、承载孵化鱼卵量大,且孵化的鱼苗直接进入鱼苗池中培育,对鱼苗损伤极小,极大提高孵化空间、水、溶解氧等利用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成活率。

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且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

申请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地址: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源大道161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苗艳荣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西昌高原鳅的人工繁殖方法[发明专利]

西昌高原鳅的人工繁殖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西昌高原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荣,倪朝辉,吴湘香,李云峰,盛强,茹辉军,张燕,陈修松
申请号:CN201510414101.8
申请日:20150715
公开号:CN105052782A
公开日:
201511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昌高原鳅的人工繁殖方法,西昌高原鳅属于高原冷水性鱼类,本发明提供了西昌高原鳅的亲鱼的选择方法、培育方法,人工催产方法以及苗种开口饵料投喂方法等,通过在人工可控制的水质和培育条件下,对亲鱼采用两针催产,催产药物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LHRH-A)和绒促性素(HCG),使雌雄鱼性腺发育基本同步,并采用自然产卵授精方式,鱼苗开口饵料为熟鸡蛋黄。

本方法具有催产率高、受精率高、孵化率高和出苗整齐等技术性能,其催产率为100%,受精率高于95%,孵化率在75~95%范围内,成活率高于95%。

实践应用证明本方法成本低、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于西昌高原鳅苗种的规模化生产。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地址: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大园一路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提高长薄鳅人工繁殖效率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提高长薄鳅人工繁殖效率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长薄鳅人工繁殖效率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春娜,黄颖颖,杜军,龙治海,林珏,周波,龚全,李正一,戴绍祥,卢华,徐飞
申请号:CN201910921418.9
申请日:20190927
公开号:CN110876343B
公开日:
202202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鱼类人工繁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长薄鳅人工繁殖效率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对亲鱼进行精心筛选后暂养在聚氯乙烯网箱中,然后对亲鱼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的发育程度,选择不同的催产针距时间和药物计量,有利于亲鱼的保护和卵母细胞的同步成熟,催产出的卵细胞中未成熟卵粒的比例从10%下降到3%,然后进行催产处理,使精卵混合均匀,最后对亲鱼进行护理,最大限度减少产卵亲鱼的受伤和产后亲鱼的死亡,保护了有限的长薄鳅资源,传统方法产后亲鱼的死亡率高达70%~100%,本技术条件下死亡率为10%。

申请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
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源大道100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王红霞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西北地区泥鳅人工繁殖试验技术

西北地区泥鳅人工繁殖试验技术

西北地区泥鳅人工繁殖试验技术
刘麦侠;樊纪军;霍长江
【期刊名称】《陕西水利》
【年(卷),期】2009(000)0z1
【摘要】就泥鳅在陕西省新民水产良种场的繁殖试验进行了介绍,通过生产实践证明了泥鳅在西北地区人工繁殖的可行性,着重讨论了繁殖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2页(P172-173)
【作者】刘麦侠;樊纪军;霍长江
【作者单位】陕西省水产工作总站,陕西,渭南,714000;陕西省水产工作总站,陕西,渭南,714000;陕西省水产工作总站,陕西,渭南,7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9961.2
【相关文献】
1.泥鳅春秋季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试验 [J], 唐燕高;王运能;洪斌;徐大宝;胡桂飞;舒裕和
2.西北地区泥鳅人工繁殖试验技术 [J], 刘麦侠;樊纪军;霍长江
3.泥鳅养殖技术之二长薄鳅人工繁殖试验 [J], 辛玉文;李育东
4.泥鳅苗种人工繁殖技术的试验探讨 [J], 唐攀;柳富荣
5.泥鳅苗的人工繁殖技术试验 [J], 金乃康;董胥明;金梅;包永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初步研究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初步研究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初步研究朱光来;赵子明【期刊名称】《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年(卷),期】2013(014)008【摘要】[目的]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方法]通过给泥鳅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研究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最佳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结果]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 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 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将这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5μg/尾,HCG100 IU/尾)使用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结论]该研究为开展泥鳅的规模化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总页数】6页(P1178-1182,1200)【作者】朱光来;赵子明【作者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正文语种】中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鳍高原鳅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观察

前鳍高原鳅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观察

前鳍高原鳅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观察
冯云鹏;杨镒铭;杨胜保;单云江
【期刊名称】《中南农业科技》
【年(卷),期】2024(45)3
【摘要】为缓解水电开发对前鳍高原鳅野生资源造成的影响,2021年对采自四川省会东县鯵鱼河的前鳍高原鳅(Triplophysa anterodorsalis)进行人工繁殖,并对其胚胎发育以及仔鱼发育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前鳍高原鳅为秋冬季产卵的鱼类,在水温13℃条件下采用PG+LHRH-A_(3)+HCG催产剂组合结合2针注射的方式催产效果相对较高。

观察显示,前鳍高原鳅鱼卵为黏性,在水温13℃条件下,吸水后卵膜径(1.03±0.05)mm,发育至原肠胚的时间为12.2 h,平均出膜时间为100.4 h,出膜仔鱼全长(3.75±0.40)mm,出膜后5~6 d开始摄食,此时卵黄囊未完全吸收。

【总页数】6页(P34-39)
【作者】冯云鹏;杨镒铭;杨胜保;单云江
【作者单位】大唐观音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17.4
【相关文献】
1.秀丽高原鳅胚胎发育观察
2.安氏高原鳅胚胎和仔鱼发育的观察
3.叶尔羌高原鳅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观察
4.开都河流域长身高原鳅胚胎发育观察
5.东方高原鳅的胚胎与胚后发育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达里湖鱼类资源增殖的初步总结

达里湖鱼类资源增殖的初步总结

达里湖鱼类资源增殖的初步总结
解玉浩;付平;朴笑平
【期刊名称】《淡水渔业》
【年(卷),期】1979(000)008
【摘要】达里湖,蒙语达里诺尔,是蒙古高原东部内陆盐碱化湖泊,位于辽宁昭盟克旗境内。

达里湖面积约35.7万亩,还有两个面积合计为4.6万亩的附属淡水湖。

湖水总含盐量为5.6‰,属碳酸盐类型。

湖内经济鱼类只有瓦氏雅罗鱼和鲫鱼。

达里湖这两种经济鱼类37年(1942-1978年)平均渔产量约80万斤。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解玉浩;付平;朴笑平
【作者单位】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99
【相关文献】
1.用水声学评估水库鱼类资源增殖放流的效果 [J], 郭爱环;刘金殿;原居林;郝雅宾;辛建美;顾志敏
2.LRH及其类似物催产鱼类试验的初步总结 [J],
3.我国某些鱼类对达里湖碳酸盐型半咸水的适应能力 [J], 吏为良
4.耐盐碱鱼类——达里湖高原鳅在黑龙江所获得移植成功 [J],
5.十堰市水产局在禁渔期开展鱼类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J], 张君;开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昌高原鳅人工繁殖研究和仔鱼形态初步观察

西昌高原鳅人工繁殖研究和仔鱼形态初步观察

西昌高原鳅人工繁殖研究和仔鱼形态初步观察陈修松;陈娇;邓思红;李雪梅;万玉芳;谭中林;毛猛;何学福【期刊名称】《水产科技情报》【年(卷),期】2015(42)5【摘要】以安宁河支流热水河中的西昌高原鳅作试验对象,对发育良好的成熟个体进行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观察仔鱼的形态发育并进行苗种培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药物的组配以每尾雌鱼注射HCG 100 IU+ LHRH-A25 μg效果最佳.试验共催产亲鱼140组,48 h效应时间后,两次催产率分别为69%和62%;成熟卵卵径为(0.9 ±0.1)mm,呈浅黄色,遇水后具强黏性;在15 ~17℃下,胚胎历时72 h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平均全长4.2 mm,受精率分别为65%和63%,孵化率分别为74%和77%.仔鱼的形态发育结果表明,仔鱼发育较快,与摄食相关的器官在胚后很短时间内得到较快发育;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 %.【总页数】4页(P243-245,250)【作者】陈修松;陈娇;邓思红;李雪梅;万玉芳;谭中林;毛猛;何学福【作者单位】西昌学院邛海湿地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四川西昌615013;喜德正源水产有限公司,四川喜德616750;西昌学院邛海湿地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四川西昌615013;西昌学院邛海湿地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四川西昌615013;喜德正源水产有限公司,四川喜德616750;西昌学院邛海湿地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四川西昌615013;西昌学院邛海湿地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四川西昌615013;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四川西昌615000;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四川西昌615000;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西昌高原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研究 [J], 陈修松;何学福;陈娇;邓思红;李成;李雪梅;万玉芳;谭中林;毛猛;姚玲2.贝氏高原鳅胚胎和仔鱼的形态发育 [J], 李忠利;严太明3.安宁河西昌高原鳅胚胎发育初步研究 [J], 吴湘香;李云峰;吴世勇;李荣;王红梅;茹辉军;甘维熊;倪朝辉4.帕米尔高原典型鱼类长身高原鳅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J], 谢春刚;周宗光;阿布都吾甫尔•依提;祁峰;吐尔逊•提立瓦尔地;张人铭;马燕武;陈朋5.西昌高原鳅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里湖高原鳅人工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耿龙武;姜海峰;佟广香;武鹏飞;徐伟;李晨宇
【期刊名称】《水产学杂志》
【年(卷),期】2015(028)006
【摘要】从达里湖运进2~4龄、体质量17.6~34.5g的野生达里湖高原鳅Triplophysa dalaica亲鱼3000多尾,经春季池塘培育至性腺成熟,于2015年5月挑选成熟亲鱼进行催产.雄鱼整头部略圆盾,在眼的部位最窄;胸鳍背面增厚为肉垫,上有刺突;吻部上方有肉垫隆起,无刺突.注射HCG 100 IU+LRH-A2 5μg/kg的催产效果较好.催产20尾雌鱼中17尾产卵,获受精卵5.02万粒,孵出鱼苗2.30万尾,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85.0%、65.6%和69.8%.达里湖高原鳅成熟卵为浅黄色,卵径(0.932±0.01)mm,遇水后具强粘性.水温18℃时,受精后70h出膜,初孵仔鱼平均全长(3.47±0.06)mm,3d后卵黄囊完全吸收,能平游、摄食.在自然水温16~25℃下养殖30d平均全长2.89cm.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耿龙武;姜海峰;佟广香;武鹏飞;徐伟;李晨宇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1.2
【相关文献】
1.短尾高原鳅繁殖力初步研究 [J], 王树森;谢佳燕;任程;裴文韬;余晓丽;刘继前;朱小旺
2.安宁河西昌高原鳅胚胎发育初步研究 [J], 吴湘香;李云峰;吴世勇;李荣;王红梅;茹辉军;甘维熊;倪朝辉
3.西昌高原鳅人工繁殖研究和仔鱼形态初步观察 [J], 陈修松;陈娇;邓思红;李雪梅;万玉芳;谭中林;毛猛;何学福
4.帕米尔高原典型鱼类长身高原鳅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J], 谢春刚;周宗光;阿布都吾甫尔•依提;祁峰;吐尔逊•提立瓦尔地;张人铭;马燕武;陈朋
5.平通河贝氏高原鳅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J], 吴毅;何兴恒;陈凡刚;另世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