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经济重心协同与偏离的空间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合集下载

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的策略和建议——以西安市为例

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的策略和建议——以西安市为例

M西部社会丨X本文为西安市2019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促进西安人才集聚、激发人才活力的对策研究》(编号:19S56)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的策略和建议——以西安市为例王小青(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陕西西安 710018)【摘 要】 文章叙述了西安人才新政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西安市人才吸引力短板和问题,提出西安市提升人才吸引力的对策建议:优政策,制订绿色通道和特殊政策;打基础,要发挥产业对人才的吸引作用;建平台,要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练内功,建立符合人才流动新特点的公共服务投入机制;重保障,完善人才考核与评价机制;育人才,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本地人才。

【关键词】 人才聚集;西安市;人才新政;对策建议2017年以来的全国城市人才争夺大战,是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人口红利消失、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大背景下发生的。

各地不断加码的人才新政、户籍新政,吸引力大量人口落户、提高了城市人口基数,也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大学生、高端人才。

对参与人才争夺战的城市来说,人口和人才的增加,只是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中的第一步。

后续如何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如何用好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这些城市不得不面对并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

一、西安市人才新政存在的问题西安市作为全国高校与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近30年来,高层次人才大量外流,培养的大学生流向外地。

海量的人才资源并没有为西安所用,人才外流、人才引入不足一直是西安市发展的瓶颈。

因此,2017年3月,地处西部内陆的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市发布了“史上最宽松”的吸引人才的户籍新政,引起了全国热议和抢人大战。

经统计,两年来,西安市出台了13次有关户籍和人才方面的政策文件,可以说人才政策不断加码。

西安市实施户籍新政和人才新政以来,截止2018年12月31日已经新落户人口超过105万,西安市户籍人口超过1000万大关。

其中,2018年全年,迁入人口达到79.5万,其中学历落户及人才引进达到63.5%。

陕西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及对比分析

陕西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及对比分析
1 8 —2 0 9 9 0 9年人 口重 心 和经 济 重 心 的空 间演 变 , 得 出导 致 陕西 省 这 种 空 间演 变 的可 能 原 因 , 揭 并 示 了陕西 省经 济发 展与人 口迁移 的相 互关 系 。
收 稿 日期 : 0 1l 7 2 l 一 1 1
∑P
i 1 =
结 果 显 示 西 省 人 口 重心 与 经 济 重 心 的 移 动 方 向一 致 , 由西 南 向 东北 方 向移 动 , 人 口重 心 滞 后 于 经 济 重 陕 均 且 心 的移 动 , 移 动 的过 程 中人 口重 心 与 经 济 重 心 的 偏 离均 有 增 大 趋 势 , 明 陕 西省 的 区域 差距 进 一 步 增 大 。 在 表 关 键 词 : 口重 心 ; 济 重 心 ; 间 演 变 ; 比分 析 人 经 空 对
2 0 ~2 0 0 0 0 9年 的《 陕西省 国 民经济 与 社 会 发展 的
统计 公 报 》6, 理 数 据是 在 ArGI 9 3支持 下 , r 地 ] c S. 从 1: 0 4 0万 国家 基础 地理 数 据 中提 取 。
1 2 计 算方 法 .
面上 力矩 达到 平 衡 的 点 , 过 与 区 域几 何 中心 的 通 比较 , 常用 来测 定 该 区域 人 口分 布 的均衡 状 况_ ; 3 经济 重心 是从 台 湾学者 黄 金树 ( 9 8 研究 中国大 18 )
的 良性 循环 。
参 考 文 献:
[] 陈 斗 生 , 普 云 . 民 参 与 式 研 究 在 农 技 推 广 中 的 2 杨 农 作 用 与 意 义 [] J .植 保 技 术 与 推 广 ,0 3 ( ) 3 — 20 ,2 :5
3 6.
E] 用泽 宇. 控 制 农 作 物 灾 害 的 政 府 职 能 分 析 E] 3 对 J .植

我国人口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空间分析方法

我国人口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空间分析方法

■现代管理科学■2015年第4期一、文献述评国外早在196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尝试使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生态学、遗传学等问题,目前已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区域经济、流行病学、生物学、犯罪学等方面的研究。

国内空间自相关的相关研究始于1990年代,起步较晚,但目前研究领域较广,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生物学、土壤学、流行病学等领域。

由于区域问题自然包括空间只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空间自相关为经济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事实上,经济地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是定性的学科,通常可以计算的部分仅仅是简单的加总平均,因此空间自相关的研究也就为经济地理、区域差异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方便。

中国的区域差异问题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我国,许多非地理背景的研究已经自觉地将空间分析的方法应用于相关在研究。

为了探讨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规律,俞路等在文献中将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与区域经济相关领域的经典理论--如,区域经济不平衡的U字模型,梯度发展模型等--结合,通过定量的分析来与定性的理论相结合,从而描述了建国后我国区域不平衡的时空变化。

文献进一步使用了完善的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包括Moran I 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等,来对1978年~2001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进行了刻画,从而揭示其规律性及动态演变过程。

在我国,许多非地理背景的研究已经自觉地将空间分析的方法应用于相关在研究。

为了探讨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规律,俞路等在文献中将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与区域经济相关领域的经典理论———如,区域经济不平衡的U字模型,梯度发展模型等———结合,通过定量的分析来与定性的理论相结合,从而描述了建国后我国区域不平衡的时空变化。

文献进一步使用了完善的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包括Moran I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等,来对1978年~2001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进行了刻画,从而揭示其规律性及动态演变过程。

城镇化背景下西安市城乡人口分布变动及其趋势预测

城镇化背景下西安市城乡人口分布变动及其趋势预测
第 二 阶 段 (1991—2000 年 ):远 郊 区 、高 海 拔 地 区率先开始了人口城镇化进程。 周至、户县、蓝田和 长安四县的很多近秦岭山脉的乡镇逐渐出现人口规 模减少,而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中心街道的人口规 模普遍增长。 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已较放松,人口 生产和发展条件最差的区域最早出现迁出农村、进 城务工等人口城镇化现象。
人口洛伦兹曲线表明近 30 年来西安市的人口
聚集程度不断增加,洛伦兹曲线逐次凸向横轴,显示
人口分布的地域不平衡特征更加显著。
2.人口集中指数
人 口 集 中 指 数 计 算 公 式 :[24]
Σn
ΔP= 1
Pi - Si
2 i=1 P S
(1)
式中,Pi、Si 分别为乡镇的人口数量和面积,P、S
为总人口和总面积;n 为乡镇个数; 人口集中指 数
Vol.36 No.4(164)2015
了济南市 2020 年的城六区人口和城区扩展[13]。 景楠 (2007)、 马 永 (2011) 等 基 于 人 口 智 能 体 构 建 了 人 口 迁移和城市人口分布预测模型[14][15]。 田飞(2010)对西 方人口分布预测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16]。 王 宇熹等(2010)基于灰色 GM(1,1)模型预测了北京市 2008 到 2050 年养老保险人口的空间分布[17],等等。
ΔP 的数值范围为 0~1,ΔP 越大,说明人口的区域分
摘 要:基于 第 二 至 六 次 街 区 人 口 普 查 数 据 ,使 用 人 口 格 网 化 、密 度 等 值 线 、人 口 重 心 、洛 伦 兹 曲 线 、GM(1,1)人 口 分 布预测等方法,研究城镇化背景下西安 地 区 人 口 城 乡 分 布 的 时 空 过 程 及 其 趋 势 ,得 到 以 下 结 论 :近 50 年 西 安 地 区 人 口分布聚集度不断增大,1990—2000 年开始出现人口城镇化,2000—2010 年人口城镇化实现规模化。 在人口快速城 镇化背景下,西安地区将形成若干人口重点承接区,主要分布在未央、灞桥、雁塔、长安等西安近郊四区,秦都、渭城等 咸阳主城区,以及远郊县政府所在地;大西安主城区将形成片、轴、圈层相叠合的庞大复杂的混合功能区结构,其人口 分布变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就业增长、居住成本、城市通勤、产业园区、环境改善等。 研究认为政府 应对人口重点承接区优先配套公共设施,促进城市混合型功能区的发育,以市场机制来调控人口的迁移行为,引导城 镇化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城市人口空间结构体系。 关 键 字 :城 镇 化 ;城 乡 人 口 分 布 ;人 口 分 布 预 测 ;西 安 市 ;GIS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672(2015)05-0053-08 收稿日期:2015-02-11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招 标 项 目 (13&ZD044),陕 西 省 社 科 基 金 一 般 项 目 (13SC006)。 作者简介:米瑞华,女,陕西榆林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地理学。 石英,男,陕西安康 人,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口学。 DOI:10.15884/ki.issn.1007-0672.2015.04.010

观察:西安市“城中村”更新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

观察:西安市“城中村”更新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
改造过程缺乏规划指导及规划弹性过大 “城中村”土地受村域范围、用地性质复杂性、 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用地性质不符等因素的影响,更 新改造难度较大。改造初期,城市规划控制弹性过大, 改造政策优惠力度显著,大小房地产企业纷纷投入到 旧城改造过程中,打着“城中村改造”的招牌开始搞 房地产开发,然而由于开发企业的水平良莠不齐、法 律意识淡薄、受利益所驱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私 自变更土地用途、侵占城市绿地、提高容积率、不建 或是少建公共配套设施等现象。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及 规划的严格控制,使得这些城中村的改造均为零星改 造,留下很多改造死角,使得整个旧城改造内部相互 脱节,影响到城市各项职能的协调,妨碍了城市的发 展,导致城市格局不规范、不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不 完善,旧城改造不彻底。 改造推进速度过快,更新方式粗放 城中村的更新改造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在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开发商被利益所驱动,往往不顾 实际情况将问题简单化处理。据 2007 年统计,主城 区共有行政村 624 个,符合改造条件的城中村 326 个, 涉及人口约 46 万;棚户区 324 处,涉及人口约 70 万。 10 年间,西安主城区以平均每年改造约 50 个城中村 或棚户区的速度在推进,这个速度是惊人的。惊人的 速度背后,隐藏着改造方式的简单粗放,大多数开发 商局限于经济利益的影响及商业利益的诱惑,在旧城 改造当中不对区域做出考查和具体分析,大多采用推 倒重建的改造方式。此类做法成效较快,操作轻松, 但是也对西安城原有的架构、风俗风情和文化气息造 成一定的破坏,也使得西安的特色在逐步消失。 更新改造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 现象,但西安并非特例,广州、深圳、珠海、北京等 全国多地均存在城中村改造的问题。然而关于城中村 改造和房屋拆迁中所涉及的法律、道德等问题,国家 没有从法律层面给予明确的支持及约束,仅是各个地 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法规或政策性文件, 而行政法规及政策性文件的变动性及约束力不强,造 成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等 问题频繁出现,制约了城市规划的实施,严重影响了 公共利益的实现,也成为当前城市更新改造所面临的

2000年~2010年西安市人口空间布局变化研究.docx

2000年~2010年西安市人口空间布局变化研究.docx

2000年~2010年西安市人口空间布局变化研究中图分类号:K901.3 文献标识码:A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基本发展动力下,综合了人口变化、经济职能的分布变化以及社会空间类型等要素而形成的复合性城市地域形式,城市人口分布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核心部分,也是诸多相关研究的基础[1]。

人口群体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集散及组合状况,是重要的人口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2],已成为衡量和反映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发展的重要指标。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展开了大量的定量研究,形成了人口空间分布测度与模拟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及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等多个研究领域[3-8],并从交通、就业、政府行为等方面对城市人口空间集聚与扩散的机理进行了探讨[9-11]。

国内学者关于人口空间分布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人口空间分布特征描述性研究,主要通过定性描述和计量模型拟合来实现对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解读及预测[12-16]。

②人口空间集聚与不均衡程度的定量测度研究,具体表现为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实现对人口空间分布集聚扩散情况的分析与探索[17-20]。

③人口多中心空间结构的识别与判定,主要通过人口密度多核心模型的拟合来比较拟合优度,以此判别人口次中心的有无以及发育情况[21-22]。

西安市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核心城市,也是2014年国务院关于城市规模划分新标准下的代表性特大城市,人口总量大、流动性强。

西安市城市范围的扩张与历史因素和政策驱动作用密切相关,为了保护西安古城原有风貌,西安城墙范围内的开发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此外,西安市凭借其良好的区位以及教育、科研等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园区,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独特的“园区色彩”。

基于此背景下,西安市的人口分布特征与空间结构是否也有独特的发展趋势与特征?因此,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案例,采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街道和乡镇尺度的人口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并根据期间街道和乡镇层面的行政区划变动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了适当调整,结合运用GIS、Geoda空间表达方法对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人口空间结构进行探讨,以期为优化西安市人口空间布局提供支持。

人口的空间变动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

人口的空间变动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

人口的空间变动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摘要:目的:通过对西安市中心区人口空间变动的分析,提出西安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

方法:数据对比分析法。

结果:西安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城市压力大,新的城市中心区建立势在必行。

结论:西安市城市中心区人口疏散必须通过新中心区的建立实现。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人口空间变动;城市空间结构;西安引言城市人口的空间变动,即集聚与扩散,生动的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和变化模式。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郊区化逐渐成为整个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

[1]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对西安市的人口分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口的空间变动对城市交通运输、产业布局、住宅规划和郊区城镇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应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轴向具体分析。

[2]地域概况及地域分异截止到2008年底,西安市下辖碑林区、未央区、新城区、莲湖区、灞桥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九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四县,辖区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域面积为10108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约600方公里。

常住人口843.46万(截止2009年底),其中城镇人口565万,市区户籍人口549万,市区常住人口646.23万(截止2008年底)。

在分析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统计资料的获取,本文将西安市所辖的9区、4县划分为3个大的区域:城市中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城市中心区包括新城区、碑林区和莲湖区,即传统意义上的城3区;近郊区包括灞桥区、未央区和雁塔区;其余区、县则属于远郊区。

[3]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地域概念,如街区,统称街道、公社、乡、镇一级的行政地域单元;所谓近郊区的内沿,指近郊区靠近城市中心区的地域;近郊区的外缘,即近郊区靠近外围部分的地域。

[4]西安人口空间变动2.1当代西安的人口发展,经历四个阶段:(1)增长阶段(1949~1960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西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

陕西人口数量、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重心的时空演变

陕西人口数量、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重心的时空演变
2018年,陕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44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增 加值1830.19亿元,增长3.2% ;第二产业增加值 12157.48亿元,增长8.7% ;第三产业增加值10450.65 亿元,增长8.8%。人均生产总值63477元,比上年增 长7.5%。陕西省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为3864.4万 人,比2017年年末增加28.96万人。在关中城市群一 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省内各区域如何协调发展,成为 陕西省的当务之急。
陕西省处于中国地理位置的中部,常被归为西北 地区。陕西省下辖十个地级市与一个省辖杨凌农业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咸阳市代管),依据地理地貌及 气候等因素,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区域。西部大 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陕西省利用本省能源、科技、教育 等资源优势,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 是,省内区域发展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陕北土地荒漠 化问题严重,煤炭开采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时有 发生;关中地区近几年雾霾污染严重;陕南受制于秦
岭保护,无法进行大型重工业建设,同时自然灾害频 发,移民搬迁也成为了陕南发展的一大挑战。
在全国城市化进程提速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 的情况下,陕西省内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凸 显。鉴于此,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十个地级市2001— 2017年人口重心、经济增长重心及产业重心的时空轨 迹演变分析,尝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发现陕西省 发展的指向性、演变特征与规律升整体竞争力进行解 释,为该区域发展提供参考。
— 59 —
当代经济•月刊
2019年第8期
进行了重心分析。张婷(2017)针对广西省,分析了 2004—2014年经济重心迁移与经济发展“三驾马车” 空间动态的关系,说明了“三驾马车”对经济重心迁 移的影响程度叫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发展差 距逐渐拉大的情况,周民良(2000)从实证出发,发现 中国南北区域发展差异较大,高纬度指向低纬度的 经济重心转移趋势凸显叫张梦飞(2017)探讨了经 济发展与城镇化率的关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注 重资源、人口、交通等要素整合集聚,以实现城镇化 背景下,经济发展与人口聚集的优化整合回。

西北地区人口与经济的不一致性探析

西北地区人口与经济的不一致性探析

∑∑ Rpopi
=
popi teri
popi ,
teri
∑∑ RGDPi
近年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地区差距所体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我国东、中、 西部地区经济差距较大,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尤其是西北地区,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基础设 施建设不够完善,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产业结构也亟待调整.西北地区主要包括西北五省区,即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陕西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总面积约为 320 万平方 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近三分之一; 总人口仅为 1 亿人左右,约占我国总人口的 7. 3%; 有干旱缺水、荒漠 较多、生态脆弱、自然资源丰富等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人口分布与 经济发展不一致作为不平衡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在西北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
2019 年 8 月 第 28 卷 第 3 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MUC(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Aug.,2019 Vol. 28 No. 3
西北地区人口与经济的不一致性探析
郎明辰,马胜春
( 中央民族大学 理学院,北京 100081)
第3期
郎明辰等: 西北地区人口与经济的不一致性探析
77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2]. 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便是以西部地区,作为深化与中 亚、南亚、西亚各国家的交流合作和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新的历史时期,西北地区也迎来了难得的战 略机遇期.
目前,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 关 注 二 者 之 间 的 不 一 致 性,有 助 于 理 解 该 地 区 产 业 结 构 呈 现 出的变化以及劳动力转移和市场偏好等潜在信息,也有利于适时调整该地区的发展模式. 西北地区的研 究对推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西部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以西安市和成都市为例.

我国西部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以西安市和成都市为例.

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西部城市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实证分析——以西安市和成都市为例姓名:杨粉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教师:程建华20080401摘要集聚经济是指由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而产生的外部经济性对企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的促进效应。

集聚经济效应是城市化过程的基础效应,强化城市集聚经济效应显然是提高我国尤其是西部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发展西部城市经济的有效途径。

本文拟对中国西部城市的产业集聚经济效应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

首先通过搜集数据对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素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素质总体偏低,企业之间存在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各自为政的问题,这说明在西部地区进行产业集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对西部地区12个代表性省会城市的产业集聚情况进行总括性的描述考察。

最后以区内两大中心城市西安市和成都市为例,利用我国著名学者唐杰、金相郁等所分析的可用于规模经济测度的CES的变式,对西部城市的产业集聚经济效应进行定量测算,并对集聚经济效应h值进行ISE、LOC、UBE的因素分解,这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定量分析表明,西安市和成都市的产业集聚效果都比较差。

西安市的集聚经济效应h值历年均小于l,总体上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成都市的集聚经济效应水平先高后低且小于1的总体发展趋势,表明成都市实现的也是集聚不经济。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西安市的城市集聚经济UBE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西安市产业集聚体之间存在许多诸如缺乏专业化分工合作、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度低等问题,而对成都市的集聚效应进行因素分解分析的结果表明,成都市某些产业现有生产规模已超过最佳生产规模、一些集聚部门为非比较优势部门或已从比较优势部门转化为非比较优势部门,这说明成都市也存在产业集聚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从而本文从定量实证的角度说明西部地区城市产业集聚状况存在严重问题的事实,弥补了在西部地区进行产业集聚研究缺乏定量实证研究的不足,为西部产业集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陕西省人口集聚和经济增长水平的空间关系研究

陕西省人口集聚和经济增长水平的空间关系研究

陕西省人口集聚和经济增长水平的空间关系研究:X IA N D A iY IN G X IA O:---------张彬(西安财经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摘要:人口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具有空间流动性,而且还具有较强的经济指向性。

在人口集聚的同 时,大量人口的流动会对迁入地或迁出地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本文以陕西省2006-2019年常住人口数量和经济发 展水平的数据为基础,判别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分布是否均衡。

就陕西省而言,人口主要集聚在关中地区,其次是陕南地区,最后是陕北地区经过计算,经济分布亦是如此,且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匹配度较高:)关键词:人口集聚;经济集聚;空间分布;不均衡指数中图分类号:F文献识别码:A D OI:10.19932/ki.22-1256/F.2021.03.112人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经济发展有着 重要的影响。

人口与经济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 系。

一方面,经济离不开人口,人口的分布合理、密度适宜,能 够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促进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 也是人口迁移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集聚是指在某个确定地域中,特定时间内人口的快 速集聚现象.是区域自然条件、教育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 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人口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的现象。

人 口集聚不仅给集聚地区带来了人力资本,也更为集聚地区经 济发展提供了人力上的保障。

一、人口集聚形成的原因(一)经济原因影响人口集聚刘睿文等(2010)提出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人口集聚的动 力。

王胜今(2016)指出虽然影响人口集聚的原因有很多,但在 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是人口集聚的最重要因素,并指出在迁 人地区与迁出地区巨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于潇和陈新造 (2016)在分析广东省人口迁移的原因时提出,地区收人差距对 人口迁移有正向拉动作用,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主要影响因 素。

虽然经济增长速度.会对流动人口城市选择产生一定影 响,但相较之下影响较弱。

西安市制造业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析

西安市制造业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析

西安市制造业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分析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制造业作为西安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城市经济和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析西安市制造业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西安市制造业的发展和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市制造业空间分异的原因1. 地理位置优势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东临黄河,南接秦岭,西倚陇山,地势西高东低,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这种地理位置优势为西安市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方面,便利的地理位置使得西安市能够便利地与中西部地区以及国内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联系和资源共享,从而吸引大量的制造业企业投资和发展,推动了西安市制造业的空间分异。

地处关中平原腹地的地理位置使得西安市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区位优势,建立起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区域产业链,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 政策扶持近年来,西安市政府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如减免企业税收、提供土地补贴、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等政策,使得西安市的制造业发展得到极大的促进。

这些政策扶持为西安市制造业的空间分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制造业企业在西安市投资兴业,推动了西安市制造业的空间分异。

3.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西安市的制造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逐渐走向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的方向。

这种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西安市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使得西安市的制造业空间分异更加明显。

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许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成为了新型制造业企业,加快了西安市制造业空间分异的速度。

二、影响西安市制造业空间分异的因素1. 地方政府的规划与政策地方政府的规划与政策对西安市制造业空间分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西安市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研究

西安市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研究

西安市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研究王云霞;南灵【摘要】Taking Xi’ an City as the study area , through establish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sys-tem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 then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model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of population and lan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 -zation of Xi’an City from 2002 to 2012.Results show that:1)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ndex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dex in Xi’ a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during 2002—2012 , before 2007 it was land urbanization lag type , followed by the type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agging;2 )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 rising from 0.154 0 in 2002 up to 0.976 8 in 2012;3) The development of demographic composition and people ’ s living standard in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system was not balanced , demographic composition increased rapidly , however , people ’ s living standard was basically stable at a lower lev-el.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 government of Xi ’ an City should keep goodness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nd land and focus on improving living standards of urban residents .%选取西安市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西安市2002—2012年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的协调发展状况。

关于西安大都市圈发展的探讨与浅析

关于西安大都市圈发展的探讨与浅析

关于西安大都市圈发展的探讨与浅析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安地理区域位置的解读,对国内外都市圈理论的理解,分析西安大都市圈的背景、结构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都市圈未来发展的看法及展望。

关键词:区域发展;都市圈;关中地区;二级城市;卫星城镇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area location in Xi’an,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domestic an d international metropolitan area, analysis Xi’an 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 in the background, structure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views and outlook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Keywords: regional development; metropolitan area; Guanzhong area; two cities; satellite towns.1前言1.1研究背景当今,在科学技术推动下,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中国也随着这股动力迅速崛起。

国内各个地区都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放眼全国,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等都逐步显示起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带动影响着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发展趋势倾向于以点带动面,形成了各大都市圈,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的城市发展模式,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

2都市圈理论研究2.1对都市圈的一般认识目前都市圈并没有统一的概念和界定标准。

一般认为所谓的“都市圈”是指一个大的核心城镇,以及与这个城镇具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具有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与地区组成的圈层式结构。

基于GIS的西安市人口与经济重心空间演变研究_徐姗

基于GIS的西安市人口与经济重心空间演变研究_徐姗
an( 2000—2011)
西安市 2000—2011 年 人 口 重 心 位 于 108. 930 4°E - 108. 933 2° E,34. 220 0° E - 34. 229 5° N 之间 ( 见图 1) ,大部分位于雁塔区内( 在 ArcGIS10 支持 下获 取 ) ; 这 与 西 安 市 几 何 中 心 ( 109. 287 2° E, 34. 502 5°N) 之间具有较大的偏离度,说明西安市在 2000—2011 年 间 的 人 口 空 间 分 布 并 不 均 衡。 2000—2011 年间西安市人口重心在东北方向上移 动的直线距离为 1 059. 691 9 m,通过计算可以得出 2011 年人口重心相对几何中心的迁移距离最大( 见 表 1) ; 人口重心总体上呈现不断向北移动的趋势 ( 除 2003 年向西南、2011 年向东外) ,且迁移速率不
第 43 卷
间演变进行耦合,以期为制定西安城市建设和发展 政策提供理论依据[8 - 9]。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行政区范围作为研究对
象,采集 2000 年到 2011 年间 13 个区县的人口和
GDP 数据( 本文研究中以行政区的 GDP 作为经济
重心的表征数据) 对西安市人口和经济重心进行模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年 12 月,第 43 卷第 6 期,Dec. ,2013,Vol. 43,No. 6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基于 GIS 的西安市人口与经济重心空间演变研究
徐 姗,唐 楠,魏 东,李建伟
假设某个区域由n个子单元构成第i个子单元的重心坐标为xiyipi为该统计单元的某种属性值即人口或gdp总量那么该区域人口或经济重心坐标为珔xni1pixii1npi珔yni1piyii1npi1当某空间现象的空间均值分布明显偏离几何中心时就说明此空间现象分布不均衡其中偏离方向指示了空间现象的高密度部位偏离的距离则指示了均衡程度13

西安市人居环境空间差异性分析

西安市人居环境空间差异性分析
[ 1]
工业大学。西安城郊大部分地区( 除城区西北角外) 累积沉降量均超过 有 41km 的地区超过 1000mm, 东八里村、 大雁塔什字、 沙坡 了 600mm, 胡家庙沉降中心超过了 2000mm, 其中东八里村地段达到 2322mm。 村、
2
地面沉降强度的另一个指标是沉降速率。沉降速率超过 100mm / a 的地 2 区大约 8. 5km , 分布在东八里村、 省军区、 大雁塔什字、 沙坡村、 胡家庙 附近, 与 沉 降 中 心 基 本 吻 合。 沉 降 速 率 在 50 - 100mm / a 的 地 区 约 42. 5km2 , 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南郊、 东郊及城区范围内, 而西安市北郊、 西郊及东郊纺织城地区沉降速率均小于 50mm / a。 《西安城市区工程地质环境与岩土工程勘察特点 》 探讨该区场地与 按其工程地质条件优劣和岩土工程问题的多少与严重程度, 沣、 皂 地基, 河冲洪积平原区和渭、 灞河二级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岩土工程问 题较好的 Ⅰ 级区域; 渭、 灞河一级阶地区和渭河及支流河漫滩区工程地质 条件一般的 Ⅱ 级区域, 岩土工程问题虽少但较严重, 由此决定的场地与地 基条件一般, 岩土工程勘察的难度适中; 黄土梁洼区和黄土塬及灞、 浐河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岩土工程问题较多且较严重, 由 阶地区的Ⅲ级区域, [ 5] 此决定的场地与地基条件较差, 岩土工程勘察的难度较大 。 三、 社会经济空间 人居环境所涉及的社会经济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同等重要 。 在西 安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 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异质性与其所在 的功能区联系密切。调查数据显示, 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西安经济 技术开发区高中及其以下的人口分别占到总人口的 54% 和 55. 4% , 而 西安市平 均 水 平 则 是 83. 4% 。 大 学 本 科 以 上 人 口 却 占 到 总 人 口 的 28. 1% 和 14. 6% , 全市平均水平则仅为 5. 8% 。 可见, 新型开发区的人 口文化素质遥遥领先于全市平均水平。 由于数据搜集的困难性, 无法 得到东郊纺织城和西郊电工城两个老工业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数据 , ( 下转第 25 页)

我国人口重心_就业重心与经济重心空间演变轨迹分析_廉晓梅

我国人口重心_就业重心与经济重心空间演变轨迹分析_廉晓梅

我国⼈⼝重⼼_就业重⼼与经济重⼼空间演变轨迹分析_廉晓梅2007年第3期⼈⼝学刊 No.3,2007 (总第163期) POPULATI O N JO URNAL (Tot.No.163)我国⼈⼝重⼼、就业重⼼与经济重⼼空间演变轨迹分析廉晓梅(吉林⼤学东北亚研究中⼼,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近20年来我国⼈⼝重⼼、就业重⼼、经济重⼼的空间演变轨迹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不断集聚⽣产的同时,没有更有效地吸纳中西部地区的⼈⼝,从⽽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与⼈⼝、就业分布⾼度失衡。

⽬前,建⽴完善的分享机制、进⼀步促进西部落后地区的⼈⼝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建⽴健全的流动⼈⼝管理体制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重⼼;就业重⼼;经济重⼼;演变轨迹【中图分类号】C924.24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4-129X(2007)03-0023-06【收稿⽇期】2006-11-05【基⾦项⽬】该项成果得到“吉林⼤学‘985⼯程’项⽬”资助【作者简介】廉晓梅(1971-),⼥,吉林辽源⼈,吉林⼤学东北亚研究中⼼副教授,经济学博⼠。

⼀、⽂献综述与本⽂的研究⽅法“重⼼”原本是⼀个物理学概念,是指物体内各点所受重⼒产⽣合⼒的作⽤点。

应⽤于经济活动中,是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某⼀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向上的⼒量对⽐能够维持均衡。

1874年,美国学者弗沃尔克把“重⼼”的⽅法引⼊到⼈⼝问题研究之中,分析了美国西部开发和阳光地带崛起所引起的美国⼈⼝分布变化情况。

台湾学者黄⾦树(1988)关于中国⼤陆经济重⼼与空间发展状况的研究、[1]樊杰和W陶普曼(1996)关于改⾰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业重⼼变动的研究、[2]周民良(2000)关于我国经济重⼼演变与区域差距形成原因的研究、[3]乔家君等(2005)关于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移动路径的研究、[4]冯宗宪等(2006)关于1978-2003年中国经济重⼼与产业重⼼的动态轨迹的研究[5]等,都是中国经济重⼼及相关问题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建模西安市人口预测模型

建模西安市人口预测模型

一、题目:西安市人口预测问题二、摘要:人口数量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的重要指标,准确的把握人口数量,了解其发展动态对于制定城市经济规划和社会发展战略有着深远的意义,在2010年6月12日举行的“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论坛”上,“大西安”规划讨论稿——《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首次亮相。

根据规划讨论稿,10年时间里,西安要建成面积8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计划至规划期末,形成建设用地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50万人的规模。

在2011年5月6日召开的西安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决议在“十二五”期间将西安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万以内,实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突破。

因此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作出较准确地预测,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

本文采用指数增长模型(马尔萨斯人口模型)、阻滞增长模型(l ogisti c模型)灰色预测模型,根据已查的往年人口数据,预测一下“十二五”末的西安市人口数量。

三、关键词:指数增长模型、logi s ti c模型、灰色预测模型,人口数量、人口预测四、问题重述:在2010年6月12日举行的“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论坛”上,“大西安”规划讨论稿——《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首次亮相。

根据规划讨论稿,10年时间里,西安要建成面积8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计划至规划期末,形成建设用地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50万人的规模。

在2011年5月6日召开的西安市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决议在“十二五”期间将西安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万以内,实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突破。

五、模型假设:对于人口模型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迁入率、环境、国家政策等,对于这些影响因素对人口的影响程度,最终都会体现在人口数量变化上,因此本文不单独考虑影响人口数量的各个因素,而只考虑随着时间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在改变,即只考虑人口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西安 市 为例
李武 斌 , 薛 东前 , 李 淼
( 陕西 师范 大学 旅游与环境 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1 0 0 )
[ 摘要 ] 通过对 1 9 9 2 -2 0 1 2 年西安 市各 区县人 口数据和经济数据 的整理和分析 , 利 用 区域 重心 分析法和地
理集 中度分析, 研究 了近二十年来西安 市各 区县 的人 口重心和 经济重心 的空间移动轨迹 。研 究结 果表 明 : 西
D OI : 1 0 . 1 4 1 3 2 / j . 2 0 9 5— 7 9 6 3 . 2 0 1 5 . 4. 0 0 0 6
Ab s t r a c t : B y t h e s t u d y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d a t a o f p o p u l a t i o n a n d e c o n o my ,a n d u s i n g t h e me t h o d o f r e g i o n a l c e n t e r a n ly a s i s a n d g e o g r a p h i c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ly a s i s ,t h e p a p e r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t h e s p a t i l a mo v —
此预测 , 未 来 西安 市人 口与 经 济 重 心 的 空 间 变 动 的 “ 四化” 趋 势将 进 一 步 显 现 。
[ 关键词 ] 人 口重心 ; 经济重心; 地理集 中度 ; 人 口流动 ; 西安 市 [ 中图分类号 ] F 1 2 7 ; C 9 2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7 9 6 3 ( 2 0 1 5 ) 0 4- 0 0 5 2—0 8
r e s u l t s f r o m t h e h i s t o r y a n d mo d e r n c i t y p l a n n i n g .T h e r e f o r e ,i t c a n b e p r e d i c t e d t h a t f o u r t e n d e n c i e s
wi l l s h o w u p i n p o p u l a t i o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e c o n o mi c a l c e n t e r o f Xi h n i n t h e f u t u r e.
u l a t i o n a n d e c o n o my b o t h mo v e s t o t h e c e n t e r ,wh i c h s h o ws a g r e a t e r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p a ns .I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e c o n o mi c a l c e n t e r b o t h l o c a t e s i n t h e n o r t h e a s t pa t,wh r i c h s h a r e s t h e s a me p a t r a nd mo v i n g t r a c k . f r o m t h e s o u t h we s t t o t h e n o r t h e a s t .T he mo v i n g o f p o p u l a t i o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l a g s b e h i nd t h e mo v i n g o f e c o n o mi c c e n t e r .wh i c h s h o ws a g r e a t e r a n d g r e a t e r d e v i a t i o n.T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p o p —
安市的人 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 于几何 中心的 东北方 向, 二者移动的方向一致 , 均 由西南向东北 方向移动 ; 人口 重心的移动滞后 于经济重心的移动 , 且二 者之 间偏 离的程 度越来越 大; 人 口和经 济地理 集 中度均 向中心城 区聚 集, 表 明区域 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其原 因在 于西安 市历 史发展基础和现代城 市综合规划共 同作 用的结果。据
i n g t r a c k o f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e c o n o mi c l a c e n t e r .T h e r e s u l t s h o ws t h a t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2 0 1 5年 1 0月
人 口 与社 会
P o p u l a t i o n a n d S o c i e t y
O c t . , 2 01 5
V0 1 . 31 No . 4
第3 1 卷
第 4期
人 口与 经 济 重 心 协 同与 偏 离 的 空 间 分 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