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2搭积木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2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搭积木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感受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具体的、直观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的基础知识,对于搭积木的活动也充满了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会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产生困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积木道具:准备不同长度的小积木,作为教学道具。
2.长度单位卡片:准备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的卡片。
3.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用积木搭建的物品,如城堡、小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搭积木。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定数量的小积木,让学生用积木进行实际操作,体验长度单位的概念。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2《搭积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搭积木》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以搭积木为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认识长度单位,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比较和操作技能,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搭建积木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认识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积木、尺子、标记笔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积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积木搭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积木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
例如,用尺子测量积木的长度,并用标记笔在积木上标出对应的长度单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的活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_搭积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形状的积木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积木的数量和形状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对于数量的增减和比较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对于数量和形状之间的关系,可能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活动,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量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2.如何通过搭积木的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等方法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积木,用于学生搭积木的活动。
2.准备积木数量的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积木的数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引入不同的积木形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积木的名称。
引导学生发现积木的形状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些积木,让学生试着搭出不同的形状。
让学生记录下搭出的每个形状所用的积木数量。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根据积木的数量,试着搭出不同的形状。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搭积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积木形状,让学生试着用不同数量的积木搭出这个形状。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试着用搭积木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用多少个积木搭成一个正方形,用多少个积木搭成一个长方形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数量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在家里试着用积木搭出不同的形状,并记录下所用的积木数量。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数量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2_搭积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2 搭积木》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以搭积木为主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认识长度单位,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了初步的认识,如知道物体有长有短,能用“长”、“短”等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但是,他们还不能准确地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何进行测量,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认识长度单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何进行测量,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学具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总结提升、巩固练习。
1.情境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积木,让学生观察,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尝试用尺子测量积木的长度,感知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年级上7.2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7.2解决问题二年级上 72 解决问题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72 解决问题这一章节可是非常重要的哟!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帮助小朋友们打开了数学世界里更多的智慧之门。
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解决问题呢?简单来说,就是在生活中或者数学题目里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我们用学过的知识和聪明的小脑袋去找出答案。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明有 5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比小明多3 个,小红有几个苹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解决问题的例子。
那我们怎么来解决它呢?首先,我们要认真读题,弄清楚题目里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知道小明有 5 个苹果,小红的比小明多 3 个。
接下来,就要开动我们的小脑筋思考啦。
因为小红的苹果比小明多3 个,所以我们要在小明的 5 个苹果的基础上,再加上 3 个,才能得到小红的苹果数。
列式就是:5 + 3 = 8(个),所以小红有 8 个苹果。
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单位哦。
就像上面的例子,苹果的个数,单位就是“个”。
再比如,还有这样的问题:一本书有20 页,小花第一天看了8 页,第二天看的和第一天同样多,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同样,先读题找信息。
我们知道第一天看了 8 页,第二天看的和第一天同样多,也就是 8 页。
那要求两天一共看的页数,就是把第一天看的页数和第二天看的页数加起来。
列式为:8 + 8 = 16(页)小朋友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会粗心大意,容易出错。
比如忘记加单位,或者计算错误。
所以,做完题目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哦。
还有一种常见的问题类型,比如:妈妈买了 15 个梨,分给小明 5 个,剩下的分给小红和小刚,他们俩平均分,每人分几个?这道题稍微有点复杂啦。
我们先算出妈妈分给小明后剩下的梨的个数:15 5 = 10(个)然后,因为剩下的要平均分给小红和小刚,所以用剩下的 10 个梨除以 2,就是他们每人分到的个数。
列式为:10 ÷ 2 = 5(个)通过这些例子,小朋友们是不是对解决问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呢?其实呀,解决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