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焦灼 阅读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
2023年秋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素养综合检测(满分100分 限时90分钟)一、积累(30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瘴江(zhàng) 横无际崖长堤(tī) 崇祯B.波澜(lán) 浮光跃金凄凉(qī) 沉舟C.喧哗(huá) 觥筹交错济沧海(jǐ) 苍颜D.戍鼓(shù) 雾凇亢砀冰塞川(sè) 皓月2.【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B.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C.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D.暂凭杯酒长精神 但愿人长久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溪深而鱼肥C.①宴酣之乐②属予作文以记之D.①问其姓氏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3分)( )A.越明年B.醉翁之意不在酒C.何事长向别时圆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玉盘珍羞直万钱B.余拏一小舟C.属予作文以记之D.百废具兴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柳宗元,他们都是宋代文学家。
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文学家。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诗很多,人称“诗仙”,《行路难》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都是他的作品。
7.(2022北京四十三中期中)默写。
(6分)跨越时空,李白、刘禹锡、苏轼等文人相遇。
大家要用飞花令的形式来一场诗词大会,彼此商定以“酒”为令(诗句中要带有“酒”字)。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为后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句子。
2020年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取材于叶适《母杜氏慕志》)
注释:【1】外王父:外祖父。【2】僦:租赁。【3】生事:生i∣∙° [3] JiS匹:端、匹皆为古代布帛讣
虽爪位。[5]时姑:公婆。[6]畴昔:从前。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夫人既归而岁大水归:出嫁
■
B.凡迁二十一所凡:总共
■
C・此人为之缪耳缪:通“谬”,错误
(取材于殷波的相关文幸)1∙请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分别填写一个10字以内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商品,反映出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越来越重视。
B.文创产业持续发展使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设讣的文创产品开始热销。
C.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能够促进文创研发从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源的转化。
发掘它与手机充电器的诸多联系,实现对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
2.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9分)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一、基础知识综合。
(23分)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国潮文化备受追捧到《只此青绿》红遍大江南北,从故宫文创热销全国到汉服风靡.海外,从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自内心地chóng拜到精神深处的认同。
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并自觉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中,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创新力量的jué起,还彰显着中国文化自信的觉醒。
(1)(1分)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mífēn B.mǐfēn C.mífèn D.mǐfèn(2)(2分)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chóng()拜jué()起2.(3分)为了记录九年级精彩的学习生活,班长小文提议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
为便于向同学们解释清楚编写流程,请你根据下图,撰写一份解释流程的文字稿。
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楚,不超过80字。
3.(2分)同学们邀请班主任王老师为班级纪念册写一篇序言,下面是王老师写的序言中的一部分,但句子顺序被打乱了,请你选出排序最合理...的一项()①从古到今,多少名人心向未来,或记史或写诗,其事迹令人鼓舞。
②司马迁隐忍苟活,心怀泰山之志,铸就史家绝唱。
③误落尘网心向未来,毅然折身归隐田园;④我们也要拥有无尽的勇气,不被风浪所阻,去闯出一个灿烂的未来。
⑤遭受宫刑心向未来,忍辱谱史巨著终成;⑥陶渊明远离世俗,独享悠然采菊,终得无悔自由。
A.⑤②③⑥①④B.①⑤②③⑥④C.①③⑥⑤②④D.③⑥⑤②①④4.(8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魅力,酷爱古诗文的小博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了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高三年级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理学有一个由来已久且不曾间断的争论,就是关于人类意识的建构。
一种观点是通用智能说,即人类意识是“万能解题器”,意识中有一套通用的解题技巧,意识把它们运用于无限多的认知任务上。
不管人们是在计数,还是要决定去哪家饭馆吃饭,亦或是在努力学一门外语,所使用的都是同一套认知能力。
另一种观点是模块性假说,即人类意识中包含大量专门的子系统或模块,每一种都被设计用来执行非常有限的一类任务,而不能执行其他任务。
例如,人们普遍相信有一个特殊的语言习得模块,这一观点源自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
他认为,儿童并不是通过听取成人的谈话后用他们的通用智能来找出所说语言的规则;而是他们的意识中有一种独特的、自行运转的“语言习得机制”,它唯一的功能是,在适当刺激的情形下,让儿童学会语言。
模块性假说提出的一些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这种研究也被称为“缺陷研究”。
如果人类意识是万能解题器,我们就能预知,脑损伤会大致同等地影响所有认知能力。
现实却并非如此。
相反,脑损伤通常削弱某些认知能力而不伤及其他认知能力。
例如,被称为“韦尼克区”的脑部伤害会使得病人不能理解言语,尽管他们仍然能够说出流畅的、符合语法的句子。
这就表明,句子的生成和理解有独立的模块。
另外一些脑损伤的病人失去了长期记忆,但是短期记忆以及说话和理解能力丝毫没有受损。
这似乎再次支持了模块性观点而否定了把意识看成万能解题器的观点。
这种研究尽管很有说服力,却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模块性的问题。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05
山西省【精品】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
稍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
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
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
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
古风既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
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
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了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
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
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
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
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如动漫、网游、Cosplay、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
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注意力源于人的感觉和知觉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
各类企业通过挖掘消费者对自己产品(服务)的注意力培养潜在消费者,产生价值和利益,形成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商业形态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融合各类传媒内容所形成的视觉注意力经济和听觉注意力经济。
近年来,在视觉注意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听觉注意力经济崛起,网络有声读物成为消费者的‚阅读新宠。
从最早的唱片教材、广播剧,到磁带出版物,再到今天的网络电台,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的有声读物市场越来越大。
据统计,2018年,我国有声读物市场规模达到46.3亿元,用户规模达到3.85亿人。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商用化为各类媒体发展新的传播渠道提供了便利。
在互联网这一没有时间和地域局限的平台上,音频内容产品触网成为必然。
同时,与网络视频内容相比,网络有声读物更能适应信息时代的‚碎片化时间消费,非常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消费者在运动、出行、锻炼等各类场景下都能使用音频。
网声读物迎合了人们的多场景收听需求,人们在不方便阅读和观看视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有声读物获取信息和知识,感受‚听读带来的娱乐魅力,满足求知欲。
网络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
未来,知觉注意力将是注意力经济的主导形态。
为适应注意力经济发展转型,我国网络有声读物平台一方面需要更多地关注垂直领域差异化经营。
同一产业内,因产品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及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某一企业的产品能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有显著区别。
产品差异化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核心策略。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代,没有哪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时代。
人的时代性,也就是人的历史性,因为任何时代都是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人都是从自己所处的时代和个人处境观察事物和世界的,因此历史性和时代性既是人类认识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不可超越的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不是绝对精神的体现者,而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是生活于具体时代的现实的人。
他们的思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创造的思想学说不仅反映他们所处时代的要求,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智慧。
真正的思想既有时代性,又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
有人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提法是不对的。
儒学中凡是能留传下来的都是精华;不是精华,早就被历史淘汰了。
对于整个传统文化来说,也是如此。
这样说对吗?只说对了一半。
留传下来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因为传统文化的流传并非文化自身,而是人的选择,尤其是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的选择。
他们是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进行文化传承的。
文化传统的演变并非与社会无关的文化自身的演变,而是要经过时代和历史的过滤与筛选,而过滤与筛选的标准不可能脱离阶级的标准,因为在任何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朱熹选取《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当然有他的标准。
乾隆编《四库全书》时的取舍和删改也有其标准。
我们处于社会主义中国,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同样有我们的标准,这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人说,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是分不清的。
的确,文化不像苹果,烂在哪里,一目了然,可以一分为二,去掉烂的,保留好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机体,①对待传统文化不可能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经过自己的咀嚼,经过肠胃的消化,这就是阅读和理解。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观。
不仅共产党人这样做,历朝历代都在这样做。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5分)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一辈子又一辈的言传,一家又一家的立德立言。
汇聚成家族历史,雕____(琢啄)出家族的风骨和神貌,“家风”一词,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情感。
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既影响了一个人的境界格局,也关系这国家的前途命运。
中华民族自古有“家国天下”的文化自觉,家是中国人的人生起点,是信心的源泉和精神的依托,家谱,家训,家书,家规,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家的产物,都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而随着社会形态,价值体系、科学技术的演进,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不断进行着时代性的变化,____(焕涣)发出新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风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1)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B载:(載)zǎi:一年半~|三年五~|千~难逢。
载:(載)记载①:刊登;登~|刊~|转~|~入史册|~于该刊第五期。
载:(載)zài①装栽:~客|~货|汽车上~满了乘客|~誉归来。
②充满(道路):风雪~途|怨声~道。
③(zài)姓。
载:(載)<书>又;且:~歌~舞。
A.zǎiB.zài(2)请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①雕琢(琢啄)②焕(焕涣)(3)解释成语“举足轻重“在文中的意思。
(4)可以替换画横线句中关联词语而不改变原句语义的一项是B A.如果……就……B.既……又……C.要么……要么……D.只有……才……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根据词语搭配或者语境来判断词语的读音。
“承载”意思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
载,装载。
“载”应读作“zài”。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形。
根据词语搭配或者语境来判断词语的写法。
琢:①雕刻玉器;②思索,考虑。
啄:①鸟类用嘴取食物;②书法用语。
指汉字笔画的短撇。
雕琢:对某事物修改使其更为完善。
焕:①光明,光亮;②姓。
2024届陕西省渭南韩城市高三考前热身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陕西省渭南韩城市高三考前热身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偶道具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在白色幕布后面,艺人们操纵影偶、乐器伴奏、道白配唱同时兼顾,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七、八个影偶。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
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传互西亚和欧洲。
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它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吸收了地方观曲、曲艺、民歌小调等的精华,(),例如沔阳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阿宫腔、弦板腔等等。
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2011年,中国皮影戏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操耍表现一枝独秀当选B.操作呈现独领风骚入选C.操耍表现独领风骚入选D.操作呈现一枝独秀当选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使各具特色的众多流源形成B.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众多流派C.众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形成D.从而形成众多流派且各具特色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影灯”。
B.不仅它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为许多外国人所迷恋;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C.它不仅为我国民众所喜爱,也使许多外国人为之迷恋,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盐城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银川,古称兴庆府、宁夏城。
地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的中部、贺兰山东麓,与黄河相邻。
银川这座塞上古城历史悠久。
秦朝时即为北地郡所辖。
汉成帝阳朔年间曾在此修建北典农城。
此地资源充足、物产丰饶。
六月杞园树树红,羊肉泡馍口口香。
在坊间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塞上明珠”的美誉。
西夏王陵是银川境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西夏文化的代表。
它位于银川市的西部。
内部分布着9座帝王陵以及200多座王侯勋贵的陪葬墓,规模十分宏大。
占地面积达20.9平方千米。
作为皇家陵寝,西夏王陵设计紧密。
布局严谨,总体以传统的南北中轴、左右对称的格局排列,呈长方形的陵墓坐北朝南,集唐风宋韵、西夏特色于一体,自成风格,别具匠心,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材料二:考古发掘的西夏墓有帝陵、帝陵区陪葬墓、一般地方官吏墓、一般党项族姓墓、僧人塔墓等。
墓园营造布局和结构多样,墓的建筑体现了以下特征:第一,受中原文化影响,强调伦理等级制。
帝陵级别最高,陵园建有宫殿式建筑群,有阙台、角台、碑亭、月城、陵城、陵塔等,陵塔是标志性建筑。
王侯、勋戚、高官墓等级次之,亦有墓城、碑亭等建筑,其中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各类型高台是标志性建筑。
高僧墓的标志则是平地起建覆钵形塔。
地方官员一般为火葬墓,没有夯土台,葬俗受佛教影响。
党项望族大姓的墓虽无墓园建筑,但以碑亭建筑为标志。
从中不难看出民族传统、佛教在墓葬制度中的影响。
第二,阴宅建筑简单,表现在墓道和墓室建筑上。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DS)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读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
近几天,我被一部小说的情节深深吸引,小说中的那无耻小人鸠占鹊巢,每日疯疯癫癫,最终落水而亡。
老妇人没了指望,形销骨立,抽丝剥茧,将这其中的种种是非曲直一一还原(1)(1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我读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B.我读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和古典诗词。
C.我读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等文学作品。
D.我把大量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读了。
(2)(1分)题目一在文中方框内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B.,,。
!C.。
,,?D.,,,?(3)(2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其子得了失心疯症B.以致其子得了失心疯症C.其子因此得了失心疯症D.就那样其子得了失心疯症2.(2分)巧妙应对是口语交际的一种能力,下列填入情境中的应对,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午,小李同学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问题,耽误了值日工作,他说:A.谢谢你替我做值日,回来晚了我很抱歉,但我知道你不是计较的人,肯定会原谅我的。
B.还是你够哥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兄弟我不胜感激,以后你的活儿就是我的活儿。
C.没按时回来做值日,真的很抱歉,谢谢你替我完成工作,下次值日我一定多干点。
D.真是抱歉,我回来晚了。
这都怪老师太能讲,我也没办法,只好让你受累了,谢谢啊。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3.(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重送裴郎中①贬吉州②[唐]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裴郎中:郎中是官职名。
诗题作“重送”,是因为此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
②吉州:地名,在今江西省。
(1)(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写尽了诗人对朋友深藏于心的感情。
2020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语文考试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载体,那就是吉祥组合图。
一些企业在院落里会有一个养满各色金鱼的池塘,实际上这不仅是因为金鱼作为观赏鱼美观,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利用汉语言的特征形成的美好祝愿:金玉满堂。
吉祥图案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左传》记载了“铸鼎象物”,人们认为把一些妖魔鬼怪的形象或者名字铸造在青铜器上,“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让人们记住这些妖怪,并以此控制他们。
这一时期,人们对图的崇拜,往往是出于敬畏,是为了避免灾害。
先秦时期是一个从图到文字的过程,有学者研究,《山海经》其实就是一本巫师的工作手册,上面记载了许多妖怪的名字,并且详细描述了他们的形象,这就为人们如何避开危害,或者从“妖怪”那里获得帮助,或者祭祀他们以祈求保佑提供了使用说明书。
从汉代开始,吉祥文化又进入到一个从文字转换为图像的时代,人们根据各种神仙方术的传说,在砖瓦等载体上绘制了各种用于辟邪或者祈福的图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道二教的兴盛,龙虎、翔鹤、生肖及神人、神话传说成为了吉祥图案的素材。
唐代流行贴门神,也出现了连理枝、同心结等吉祥图案。
宋元时期,吉祥图案以珍花异草,祥禽瑞兽为主题。
到了明清时期,对吉祥图案的推崇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除了保有传统中对四灵、神仙、佛陀等图画的崇拜外,又生成了诸多脱离了宗教信仰、寄寓世俗美好祝愿的吉祥图案。
中国吉祥图案主要以动植物形象表示。
“马上封侯”:图像是猴子骑于马上,猴谐音“侯”,马上有“立刻”之意。
“功名富贵”:由牡丹与雄鸡构成,“雄”即是“公”,谐音“功”,公鸡打鸣,“鸣”又谐音“名”。
“寿居耄耋”:由寿石、菊、猫和蝴蝶构成,菊谐音“居”,猫谐音“耄”,蝴蝶谐音“耋”,指代长寿。
《说文》云“吉,善也”,“祥,福也”,吉祥通俗地说就是美好的预兆。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0924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精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诸子可视为一次“人文的宗教觉醒”,这次觉醒之所以被认为更具系统性,就在于它包含了这三方面的大觉醒。
首先,它不仅是发现、承认与确信有一个绝对者,而且自觉地以更多的环节、事件来叙述、展示绝对者,甚至以更多的概念与分析来指示绝对者。
在近代学者的研究中,通常会罗列出“天”或“道”的多种含义,比如根据儒道法墨文献中有关“天”的论述而把天分解为神圣的主宰之天、义理(伦理)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等,并以此论说人文觉醒的去神化乃至无神化。
而实际上,在先秦的这些人文论说中,天的多重含义恰恰是被用来申述天的绝对性的不同环节:不管是义理之天,还是命运之天、自然之天,甚至所谓物质之天,都可被归到作为神圣绝对者的“上天”之下,绝对之天据此获得更丰富、更具体的内容。
因此,在这里的天并不因被分解、分层而失去了绝对性与统一性,倒是因获得了更丰富的统一性而获得了更生动具体的绝对性。
其次,在重新确认与确信绝对者之为万事万物与一切美善之源头,因而是一切正当性之根基的同时,发现并确立了人在与绝对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
在诸如“人能弘道”“人能修德以配天”“真人”能无待而任“自然”等这类论说里,都隐含着从人与绝对者的相互性关系角度来理解绝对者,理解人本身在这个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以及人本身的绝对性存在的哲理。
在这个意义上,这次人文觉醒既是对绝对者的觉悟,也是对人自身的觉悟。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次人文觉醒之所以为人文觉醒就在于它在宗教启示下通过自觉到绝对者而发现、肯定人自身存在的绝对性。
第三,发现并申述了绝对者以人类能够认识并加以遵循的某种原则来体现、实施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意志或意旨,因此,人类的现实生活并不只是一种世俗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神圣的生活。
山西省三重教育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新高考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传统子部学问中极关键的一环,诸子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老》《庄》等道家文本中富含思想资源,对其的深刻诠释往往能通向重要的哲学问题。
刘韶军从《论道》看金岳霖对《老子》之“道”的理解,从金氏以“能”为名诠释“道”说起,言及其论“道”多从“无极”“太极”“理”与“势”入手这一特点,总结出:金氏之说在论述问题时包罗一切,在方法与术语上中西合璧。
《孟子》与儒学也是诸子学接通于整个中国哲学史的重要一环。
刘伟抓住《孟子》中的心灵问题,辨析了其中对身与心、思与虑的区分,梳理本心之“庸”与心之所发之“斯须”间的关系。
其他诸子也蕴含着哲学思想。
匡钊依托《墨子》“城守”诸篇,分析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认为古人所谓“民本”,与赋予平民特定政治法律地位的现代制度并无共同之处。
刘体胜论析墨家“兼爱”并不就是“爱无差等”,崔晓姣围绕“刑名”与“自然”探索黄老政治哲学的内在理路。
徐翔由探究“法”在先秦时与“规矩”“绳墨”的关联,反思法家并不注重“法”的平等性,而追求以之有效制人。
作为中国哲学的古代思想资源中更具创造力的一面,诸子学的研究为今天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乾乾不息的动力。
而哲学的视角和方法,也在传统研究进路之外,为诸子学注入了源头活水。
(摘编自李元骏《多元视域下的诸子学研究》) 材料二:读诸子,首先应注意,战国中期之前的诸子著作大多是对于特定对象的表达;战国中期以后,有了针对普遍对象的表达,也还有许多篇章的内容是特定性的。
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济宁市2024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24.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荀子以主张“人性恶”而著名,这与孟子所主张的“人性本善”正好相反。
表面上看,荀子对人性的评价很低,而事实上恰好相反,荀子的理论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哲学。
他的理论主旨是认为,一切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都是人所创造的。
价值来自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的创造性成就。
因此,在宇宙中,人和天地同等重要。
荀子认为,天、地、人构成宇宙的三个力量,它们又各有自己的作用。
“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这是天、地的作用。
至于人的作用,则是运用天时地利以创造自身的文化。
按照荀子的看法,人性也应当受到教养,没有经过教养就不可能成善。
在《性恶》篇中,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伪,就是人为。
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正好相反,但是他也同意孟子所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他自己也说过“涂(途)之人可以为禹”,即路上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禹。
这种一致,让有些人认为这两位儒家并无根本的不同,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在孟子看来,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善端”,人只要充分发展这四善端,就能成为圣人。
而荀子的看法是:人生来不仅没有善端,相反地倒是具有恶端。
在《性恶》篇中,荀子一方面认定人生来就有贪图利益和感官享受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肯定人生来又有智性,可以使人成善:“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
”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荀子认为涂之人皆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有智性。
山东省青岛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调研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实力。
A项,“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困难的物态心态,最恰当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状的小说,才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最好的小说”错误,原文“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留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困难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是就读小说应当留意读什么内容而言,并没有说什么是最好的小说。
文字以外,我们该留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简单,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简单分别好坏。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确定:关切社会的便好,不关切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看法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看法肃穆,关切人生;后者的看法随意,不关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学问,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
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相识和理解吗?
毕飞宇: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鲁迅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现在再读,还是有新的发觉,还是能带来审美上的震撼。我对王彬彬教授说,鲁迅的小说的确是太好了。过去我们过分在意鲁迅的思想。而事实上,这个作家的文本意识特殊强。我现在是这样看待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实力。等我们也到了确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进步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你对很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
经典的产生过程极其诡异,它须要内部因素,外部的条件也得具备,有些时候一部经典作品的产生可能是历史给这个作家、这个作品带来了特殊的机遇。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几千年并不断发展和丰富。
这种思想方法的核心是主张从实际材料中获得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以实践效果来检验认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突出了思想认识的来源及其真理性的检验问题。
中国早期文化典籍中已经包含着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萌芽,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篇目就是来自民间生活的原始资料,或者是对这些原始资料的提升。
这表明,在萌生时期,中华文化就有注重采集实际资料的传统,注重从实际资料中抽象和提炼出反映社会生活或政治实践的经验和思想。
这种自发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是中华先人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视言与行、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功用的关系,强调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言论必须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具有现实功用,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
《论语》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和认识不能固执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而必须符合实际;人们在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不一、言过于行都是不合理的。
《荀子》提出“验符论”的思想,“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凡论者,贵其有辩合、有符验”。
这就是强调,人们的言论一定要有事实根据,一定要能够经得起实际验证。
《韩非子》强调,言论必须注重事实和功用,若无事实基础和切实功用,则均为妄言虚语。
这些早期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在日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
汉代大儒王充提出“实知”“效验”思想,强调必须从事实出发,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得出符合实际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
在他看来,思想和言论“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就是强调从事实中获得认识,以感性经验和亲身实践为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当然,他也绝不是把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或拘泥于个人经验层面,而是强调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
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
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
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
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
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
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
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
当下的时空是眼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
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
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
“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
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的焦灼①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
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
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
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
从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
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
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
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
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②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③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
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
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免疫机能低下的地步。
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
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④而事实证明,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很多2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
但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爱弥儿》相比,《尝试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⑤就像黑格尔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
自此以后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然演进的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
⑥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
日本从1865年就一心一意地跟着西方闹革命,到头来,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
⑦其实只要中国这个人口基数还存在,民族和民族特色是不会消亡的,只是其消极面和积极面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替换,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
中国人的聪明成了投机取巧,家庭观念重成了任人唯亲,这并非西方导致的民族特色的消亡,而恰恰是消极面在社会转型和制度缺失之下的爆发。
⑧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虚弱的焦灼心态,不仅是一部分国学家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节选自《现代交际说事》2007.9)17.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6分)18.请赏析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
(4分)19.作者对国学家们的焦灼是持否定态度的,试分点概述作者否定的理由。
(4分)阅读答案:17.首先,指出当前国学热中折射出的焦虑及其代表言论;其次,分析出这种焦虑的本质:忽视文化的普适性、包容性、交流性,折射出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最后,以20世纪初的文化高峰与日本做法为例证明,国学家的焦虑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6分,每点2分)18.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1分)形象有力地说明了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而是文化的包容和交流,(2分)证明国学家的焦虑是不自信(不必要的)表现。
(1分)19.①这种焦灼其实是对本民族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焦灼忽视了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
(1分)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产生的一批杰出的文化成果,虽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仍植根于中国。
(1分)③日本学习西方,实现了强国之梦,而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不因此而消亡。
(1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3点给4分,如果将②③合答为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给1分,如已答②或③,则答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不单独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