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彝族民歌“曲谷”演唱特点探析
浅析黔西北彝族“曲谷”原生态演唱特点及艺术价值
能力都 随着 肌体 生理 机 能改变 而 改变 。好 不好 听 , 是对 一 声 线在 高音 区的某 一 换 声 点 上一 下 子 进入 假 声 , 真 、 无 假 个 歌 手能 力 的最 为 简单 的评 判 和 最质 朴 的审美 需 求 。二 声 之 间的 自 过渡 ; “ 道” 然 无 通 意识 , 且真 、 声 区转换 不 自 假 是 气 息支 持简单 。“ 曲谷 ” 唱 的 呼 吸 , 演 以胸式 呼吸 为 主 。 然 。其次 , 微气 息高 音” “ 的演 唱方法 。曲谷 的高 音演 唱使
( ) 曲谷 ” 演 唱技 巧 二 “ 的
诠 释着 质朴 、 自然 、 积极 、 热情 的 内心世 界 。神秘 古朴 的黔 去 适应 演唱 。与现代 教为成 熟 的 民唱法 共 鸣相 比, 以下 有 语 言特 色 , 就 了彝 家 歌 手 自然 天 成 的 歌 唱技 能 和个 性 。 铸
金 铁 霖 老师 说 , 法是 由作 品 的风 格 决定 的 , 风 格是 由 唱 而
西 北高 原 的 自然 景观 、 朴厚 重 的彝族 文化 和别具 一格 的 淳
积 淀 和淳朴 自然 的天 地观 、 文 观 以及 自然协 调 的审 美情 单 一 , 这却 保持 了 曲谷 的古 朴 自然 的风 格 。 口型也 会 在 人 但
曲调 的高 、 中做 出适 当的大 、 调 整 , 低 小 以较为 自然 的意识 不足: 共鸣腔 少而 且小 , 得不 到 较好 的美 化 和放 大 , 声音 泛 音少, 音色较 为单 一 , 穿透 力 弱 ; 口型没 相 对 固定 , 声音 使 状态、 气息 状态 、 绪 状态 , 缺 乏相 对 的统 一 性 ; 情 都 口型 开 合 度相 对较大 , 咬字 、 吐字 不够灵 活 自然 。
试述黔西北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特点
2 0 1 4 年第3 期 第3 2 卷 ( 总第1 6 4 期)
毕
节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B I J I E U N I V E R S I T Y
NO. 3. 2 01 4 Vo 1 . 3 2 Ge n e r a l No . 1 6 4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中有不少遗产具有很高 的历史 、文学 、艺术 和科学价值 ,对其加以梳理和 分析 ,对黔西北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n ” ≈
一
、
黔西北彝族非物质 文化 的类型和特点
黔西北彝族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 系,其 内容繁多 ,数量庞大 ,现就 目 前 尚存的非物质文化进行
实意义 。
关键词: 黔 西北彝 族 ; 非物 质文化 遗 产 ; 类型特 点 ; 传 承 与保 护
中圈分类号: C 9 5 文l - t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7 0 5 9 ( 2 0 1 4 ) 0 3 — 0 0 3 0 — 0 6
彝族是乌蒙 山地区的世居民族 ,自春秋战国至西汉年间 ,黔西北 曾是彝族武支系以那家支所建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是云南彝族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彝族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篇文章将从歌曲主题、唱腔特点、语言表现、舞蹈陪衬等方面探讨彝族民歌的艺术特质。
歌曲主题
彝族民歌的主题涉及到彝族民族的生活场景、风土人情、感情日常以及神话传说等诸多方面。
歌曲风格丰富多样,有调皮的流行歌曲,也有深沉肃穆的祭祀歌、挽歌等。
歌曲主题通过歌曲歌词的抒情和表现,生动地描绘了彝族民族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
唱腔特点
彝族民歌以喉音和加强呼吸为基础,其唱腔特点主要表现为声音高亢、音调抖动、节奏宽松、变化多样、音域广泛、富于波动等。
其唱腔特点能够自然而然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内涵,深情地传达了歌曲的内容和意义。
语言表现
彝族民歌的语言表现呈现出高度的诗意和象征性,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歌曲所使用的彝语语音柔美多变,词汇丰富多样,既有形象化的比喻,也有隐喻和反话。
歌曲的歌词吟唱在一起,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情感上能够激荡人心。
舞蹈陪衬
彝族民歌通常会与彝族传统舞蹈相配合,形成强有力的视听效果,增强听觉和视觉的艺术享受。
其中的舞蹈手势、形态变化、步伐节奏等,都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
彝族民歌和舞蹈相辅相成,形成了集音乐、舞蹈、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总之,彝族民歌不仅体现了彝族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它集合了音乐、诗歌、舞蹈、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了彝族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贵州彝族传统情歌(曲谷)的音乐特色
贵州彝族传统情歌(曲谷)的音乐特色作者:陈然雷睿来源:《民族学刊》2016年第06期[摘要]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无论在劳作的间隙,在祭祀庆典还是婚嫁丧礼上,都要用歌舞表达他们的心情。
其中,曲谷便是彝族的传统情歌。
通过对彝族人民特定的歌场、歌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和五月初五)演唱场面以及传统的礼仪程序的梳理描述,着重分析贵州彝族歌节中情歌的演唱特点。
“曲谷”的音乐特点以频繁的转调和调式交替为体现,以五声徵、商调式和徵一商综合调式为多,其次是五声羽调式和宫调式。
山野林间的情爱妙音更是蕴含着贵州彝族青年男女对幸福的向往,对现实的悲叹。
同时,也让世人从音乐的曼妙中,了解古老而又质朴的彝族文化。
[关键词]彝族;情歌;曲谷;歌节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6)06-0061-04彝族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并有着优秀丰富的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这是他们的特长和传统,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音乐的存在。
彝族民歌更是在各省区、各地方广为流传,有着多样的形态和风格。
民歌折射出彝族社会的历史足迹,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场景,同时,表达着他们的痛苦与幸福、理想与憧憬,向自然倾吐着他们的心声。
彝族民间歌舞历史悠久,群众性极强,还融进社会礼仪、习俗,更是彝家生活中集体自娱的精神食粮。
在彝族主要分布的三个省区中,贵州所拥有的彝族人口数位列第三。
贵州彝族在民间音乐上有这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节日的欢歌劲舞,婚嫁的喜怒哀乐,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音乐有着万缕千丝的联系。
在这些独具特色的音乐当中,最动人的自然是情歌了。
贵州彝族人民在自由的恋爱世界里有着他们独特的表达,因而有了在山野间,青年男女纵情歌唱,用歌声传情,诉说他们内心对彼此的情意。
“山坡上的荒地、苞兜里的荞种,是什么使它们紧相依哟?是梨耙使它们紧相依。
岩洞里的蜜蜂、花园里的鲜花,是什么使它们紧相连哟?是风儿使它们紧相连。
阿哲地方的姑娘、俄索地方的小伙,是什么使他们的感情沟通哟?是曲谷把他俩的感情沟通。
黔西北彝族“玩声音”的过程及其演唱技巧
黔西北彝族“玩声音”的过程及其演唱技巧付立志【摘要】In the course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Yi Nationality has formed its unique culture of music. As a major means to exchange feelings and messages, singing is a main approach employed by the young people of the Yi nationality.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and technique of Yi Nationality’s singing, this papar aims at re-vealing its special glamour and aesthetic value.%“玩声音”是黔西北彝族人民在上千年的历史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特有的音乐文化。
对彝族青年男女来说,“玩声音”有着极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是他们交往、恋爱、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黔西北彝族“玩声音”演唱有用气呼、用弹舌、变嘴形、用和音四个方面的技巧,其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及价值。
【期刊名称】《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46-50)【关键词】黔西北彝族;玩声音;演唱技巧;审美价值【作者】付立志【作者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毕节55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16.2在黔西北彝族人民的生活中,并没有唱歌的概念。
在他们上千年历史生活中,各个时期里的青年男女要想唱歌只能相互学习。
传承延续至今的“曲谷”,也就是彝家男男女女所谓的“玩声音”。
在汉语里“玩声音”是“曲谷”的直译;“曲”乃“声音”,“谷”是“玩”的意思。
“玩声音”这一古老的演唱方式一直是彝家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歌种之一。
“玩声音”在演唱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即有“情歌”和“唱情歌”的双重含义。
彝族民歌押韵方式和特点的分析
第四阶段:定稿阶段(2019年4月上旬至4月中旬)。依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对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修改,进行定稿。
第五阶段:答辩阶段(2019年5月下旬)。根据安排学院统一安排,进行论文结题答辩。
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张承林.永善彝族民歌音乐形态特征研究[J].北方音乐,2018(1):45-46.
[2]卿雪华,王周炎.彝族民歌的押韵及其文化意蕴[J].民族艺术研究,2017(6):49-54.
[3]田联韬,杨德厚.中国境内彝族传统音乐考察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1999(2):20-21.
[4]罗玲芝.永善彝族原生态民歌之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140-141.
[5]魏征.文化认同照计划安排进行论文撰写;
5.及时制作安排调查;
6.整合资料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听取老师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分析,沟通完成论文撰写。
(四)预期目的
押韵逐渐成为永善县彝族民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规则。永善县彝族民歌的押韵分析,更是通向永善县彝族民歌丰富宝藏的必经之路。因此,熟悉和掌握永善县彝族民歌押韵的分析方法,成为捕捉永善县彝族民歌的艺术灵魂,感受永善县彝族民歌真正魅力的法宝。押韵是指建立在读音一致基础上的韵律修辞方法。基本特征就是一个音节的读音在以后音节读音中的重复,或是最后一个音节或几个音节的读音在以后音节相应位置的读音重复。因此,押韵重视的是音节的读音而不是音节的拼写。 在欣赏和研究永善县彝族民歌时,有必要对其押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分析永善县彝族民歌押韵方式和特点及意义内涵,完成论文撰写。
王周炎(2017)在《彝族民歌的押韵及其文化意蕴》中表明永善县彝族民歌依托于百姓本身而存在,以文字、聲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传身授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永善县彝族民歌既是对我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创造、总结和升华,也是对永善县彝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发展,所以永善县彝族民歌这些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更有强大的民族性。
黔西北苗族多声部民歌探析
贵州彝族民歌调式特征浅析
作者: 崔有昌
出版物刊名: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35-40页
主题词: 羽调式 彝族民歌 调式特征 调式交替 商调式 宫调 主音 音列 调性 威宁
摘要: 彝族有五百多万人口,散居云、贵、川、桂等省(区),属古氐羌系。
有自己的语言和古老文字。
但彝族由于分布较广,加之历史渊源、方言土语,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地域性音乐风格的明显相异状况。
贵州彝族在分布上也是属于大分散、小聚居。
威宁、赫章一带比较集中,在音乐风格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些地方的民歌由于调式的双重性,调式交替以及各种类型的转调等特征,而形成了这一地带彝族音乐的特点。
本文只就威宁、赫章等地的彝族民歌调式特征作粗浅的分析。
浅议彝族传统民歌的文化特征
14浅议彝族传统民歌的文化特征■苏日呷/凉山歌舞团摘 要: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传统民歌在彝族地区广为流传,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内容多表现放牧生活、爱情生活、赞美家乡、歌唱牛羊等。
它具有典型的群众音乐文化所具备的社会功能,丰富群众的文艺生活,能使群众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熏陶。
彝族民歌以其特有的传承方式在民间广泛传播,成彝民族喜为乐见的民间游艺。
就其文化特征的角度分析,它有三要素:类型、歌场和唱词。
它是一笔民族文化财富,是一项难能可贵、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彝族传统民歌 文化特征一、彝族传统民歌概述彝族传统民歌,彝语称妞妞、雅哄,彝语北部方言各区域的民歌品种各不相同,内容十分丰富,唱词优美深刻。
彝族民歌大都为山歌,具有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跳荡的特点,且有的曲体结构相当复杂。
彝族山歌的演唱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重唱和一唱众和或在同一首山歌中,几种演唱形式兼而有之。
概括起来细分,最为常见的民歌有苦歌、情歌、劳动歌、节庆歌、风俗歌等。
(一)彝族苦歌彝族苦歌,彝族称“啥都哄”,它是生活歌中的一类,意为苦难歌,主要抒发奴隶制度下的沉重感受,颇具特色,哀婉凄凉,很有感染力。
彝族苦歌包括孤儿歌、诉苦歌、厌战歌等。
如孤儿歌中的《阿苏巴底》、诉苦歌中的《妈妈女儿》等都是广为流传、催人泪下的彝族民歌。
(二)彝族情歌彝族情歌,属彝族山歌中的一种,彝族称“古举哄”,意为爱慕歌。
彝族男女青年用情歌来互相倾吐爱慕之情,其中的对唱(对口)最常见,彝族男女双方,通过情歌,越谈越火热,越唱越上心。
还有就是兴唱,借助民间叙事长诗,表达一种愿望,抒发唱者的情感,也可以多人配合,一唱一合。
彝族民间家喻户晓的《我的幺表妹》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情歌,是一部优秀的叙事长诗,在大小凉山广为流传。
内容起伏情节:爱慕和赞美表妹的美丽——和表妹深深爱恋——表妹父母的无情阻扰、刁难——表妹被抢走、远嫁他乡——表歌的冥思苦想(苦恋)——传达信息给表妹、呼唤。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是中国彝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唱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在演唱形式上非常多样化。
彝族民歌有独唱、对唱、合唱等不同形式。
独唱是一位歌手独自演唱,突出个人情感的表达;对唱则是两位歌手互相配合演唱,表达彼此之间的对话关系;而合唱则是多人合力演唱,使歌曲更富有层次感和声音的韵律。
彝族民歌在音调上独具特色。
彝族音乐使用了特殊的音阶体系,具有独特的音调。
彝族民歌常常使用原始的五声音阶,音调起伏自然,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
彝族民歌还广泛运用了滑音、颤音、连音等技巧,使歌唱更具表现力。
彝族民歌在歌词创作上也非常重视情感的表达。
彝族是一个热情、豪放的民族,他们在歌词中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爱情、家族的热爱和向往。
歌词内容多样,有的歌曲歌颂彝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有的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有的歌曲表达对爱人的眷恋和思念。
彝族民歌的歌词质朴而真实,富有感情色彩,使人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彝族人民的情感世界。
彝族民歌还注重声音的表现力。
彝族传统音乐演唱使用自然发声,歌者不使用扩音装置,凭借自身音域和气息的变化来演唱。
这使得彝族民歌表现力更加饱满,能够更好地传递出歌者的情感,使音乐更加生动、自然。
彝族民歌的艺术特质在于多样化的演唱形式,独特的音调体系,情感丰富的歌词创作和表现力强大的声音表达。
这些特点使得彝族民歌成为了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人展示了彝族独特的音乐艺术风貌。
试析黔西北红色歌谣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K e y wo r d s : No r t h we s t e n r Gu i z h o u ; Re v o l u t i o n a r y b a l l a d s ; I d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e n t ; Ar t i s t i c f e a t u r e
顾 玉 兰
( 毕 节学 院 , 贵州 毕节 5 5 1 7 0 0 )
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在 革命 战 争 时期 , 黔 西北地 区的 苗 、 布依 、 汉、 彝、 仡 佬等 各 族人 民创 作 和传 唱 了大量红 色歌
谣, 这些红 色歌谣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真 实、 深情 、 隽永、 时代性强的特点。黔西北红 色歌谣是黔西北民间 文化 与革命 意识 结合 的 产物 , 具有 鲜 明的 民族特 色。 关 键词 : 黔 西北 ; 红 色歌谣 ; 思想 内容 ; 艺术 特 点
文 章编 辑 : 1 0 0 9 - -0 6 7 3 ( 2 0 1 4) 0 1 —0 0 5 9 —0 5 中图分 类 号 : I 2 0 7 ・ 7 2 文献 标识 码 : A
A Br i e f An a l y s i s o n 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Ar t i s t i c F e a t u r e s o f Re v o l u t i o n a r y So n g s i n No th r we s t e r n Gu i z h o u Ar e a
GU Yu - l a n
( B i j i e U n i v e r s i t y , B i j i e , G u i z h o u 5 5 1 7 0 0 , C h i n a )
黔西北彝族民歌中多调性对作曲的启迪
黔西北彝族民歌中多调性对作曲的启迪作者:罗麦朔罗仕艺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06期在专业性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作曲技法与作曲教学关于和声中的转调模式有着一套严谨的学习方法和练习步骤。
而这种以西方传统和声为主的调性功能作为理论依据的体系,有时又与民族风格产生一定的距离。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转调技法最早记载于《礼记·礼运》篇中,之后历代都有关于转调的不少理论专著,更多是为理论而理论,加之文言文中生僻的句法以及久远的黄钟大吕,令普通学者望而生畏,如隋之后的阐述“旋相为宫”的转调,还需翻译才知其中之奥妙。
真正简洁实用的转调技法,却在大量存在于民间,更存在于偏僻边远山寨的少数民族音乐之中。
多调性的和声体系是现代作曲技法中较常用的方式,由于大多数学生并不可能对民族音乐中多样性的调性体系进行必要的分析整理,这就使得他们失去了一种有效构建音乐的手法。
如何仅在一条旋律中就完成多种调性的转变,并且系统性的解答这一问题,这是笔者告别留学生涯后思考的一个课题。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摸索和实践,在长期积累和潜心学习中,特别是多次深入不同地区的采风之后,掌握在了更多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技法后,这一问题便开始逐渐明晰起来。
近期笔者的创作任务,主要是以西南地区的彝族为主,因此多次到云贵山区彝族聚居区收集了解民族音乐素材。
居住于该地区的彝族先民,其古老的文字(从公元一二世纪开始)就详细地记载了: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艺术、数学、医药、农牧、礼俗。
可以说彝族——称其为中国最古老的一个民族也不为过。
其音乐种类之丰富,涵盖面之大也是中国诸多民族中屈指可数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歌中,黔西北彝族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并有别于周边云南、四川、广西的彝族民歌,可谓实在难得。
黔西北彝族民歌大致分为四个类别:“曲各、阿硕、裉洪、嗡喽咪,其中曲各包括…洒叉‟,裉洪包括…毕摩歌‟,每个类别还包括很多支系,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传统的彝族民歌,用彝语演唱的曲各、阿硕、裉洪多为五言三段式结构,前两段比喻——后三段点题,层层递进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排比关系。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彝族是中国民族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歌演唱艺术具有独特的特质,展现了彝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彝族民歌演唱作为彝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一、历史渊源悠久,源远流长彝族民歌演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渊源流长,起源于彝族祖先的口头传承和民间文化活动。
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民歌是贯穿始终的,无论是劳动、娱乐还是宗教仪式,都会伴随着民歌的演唱。
彝族民歌演唱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是彝族文化传统的珍贵表现形式。
二、内容丰富多样,深情质朴彝族民歌演唱的内容十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彝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劳动、爱情、生活、抒情、战争等各个方面。
其中既有赞美大自然的歌颂,也有歌颂友谊和爱情的抒情,更有表达对家乡和家人思念之情的深情之歌。
这些歌曲无论是在情感表达上还是在意境描绘上都极富深情质朴的特点,富有强烈的彝族民族风格。
三、曲调优美动人,独具特色彝族民歌的曲调优美动人,独具特色,以其简单、明快、明亮和抒情的优美特点而著称。
在曲调上,彝族民歌以调子婉转、音韵悠扬为特色,极具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
演唱时,歌手们会借助一些特殊的技巧,如用鼻音,颤音,地声等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使得曲调更加生动、传神,更具有感染力。
四、受到民众喜爱,传承不衰彝族民歌演唱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它贴近人们的生活,表达人们的感情,与彝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娱乐息息相关,它在彝族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在彝族的村寨中,民歌传统代代相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家庭、村寨等各种渠道,保持着传承不衰的状态。
五、艺术表现力强,具有独特魅力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表现力非常强,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演唱时,歌手们往往会有一些独特的肢体动作,如旋转、摇摆、手势等,使得演唱更加形象生动,增加了观赏性和艺术性。
彝族民歌的演唱常常会伴随着一些传统乐器的伴奏,如芦笙、簫管、二胡等,使得演唱更加悦耳动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彝族歌曲的特点
彝族歌曲的特点彝族歌曲的特点彝族民歌的种类十分丰富,旋律声音尖刻高亢,情感表达粗犷奔放,保持着比较原始的民族艺术形态及特色。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彝族歌曲的特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彝族彝族是古羌人在南下过程中和西南土著部落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中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迁移,其中一支迁向西南方向。
约在四千至五千年以前,羌人早期南下支系与当地土著部落融合为僰(濮)。
僰系“羌之别种”。
并于3000多年前在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等部族,在史书中常被称为“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
当时西南地区还有其他两大古老族群—百濮和百越。
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和百濮、百越长期融合,共同发展。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歌舞和音乐艺术,无论是劳动间隙,还是年节婚丧,都要以歌舞抒发其情感。
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
由于彝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使得彝族的音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富有民族性和地方特点。
彝族歌舞彝族歌舞迄今最为流行的有跳月舞、跌脚舞、烟盒舞、花鼓舞、跳笙、金竹舞、铜鼓舞、乐作舞等。
乐器主要有马布、口弦、月琴、葫芦笙、巴乌、唢呐、小闷笛、毕鲁、直笛、横笛、箫、三弦(大中小不同形制)、四弦等30余种。
其中较著名的有口弦调《麻哥调》、短笛曲《放牛调》、月琴曲《雷波调》等。
彝族歌曲彝族的民歌的特点就是触景生情,想象独特,词藻朴实,耐人寻味,内容多以劳动场面为主。
彝族民歌涉及的生活面很广,在众多的民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叙事歌、劳动歌、仪式歌、爱情歌和儿歌。
叙事歌常在节日、婚嫁、酒宴及追悼亡灵时演唱,其内容包括天地万物的形式、人类的起源、民族的迁移、英雄故事及风俗习惯等,还有不少爱情故事。
叙事歌的曲调都很短小,一般只有一个乐句。
曲调和节奏的变化较少,与语言的声调结合紧密,具有吟诵性。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使得彝族文化非常
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民歌文化。
彝族民歌以其雄浑、深情、朴实、具有民
间艺术特质的表演风格和艺术性成为了国内外广受欢迎的文化形式。
彝族民歌的艺术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语天真朴实,情感真挚自然
彝族民歌的语言通俗易懂,用词简单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却表达出了深情和
朴实的情感。
例如《牧女的胡琴》一曲,歌词中的“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了我的容颜”、“我在你的胡琴声里,感受到了我的感情”,充分显示出了民歌的情感真挚。
二、音调凝练稳重,旋律婉转动人
彝族民歌的音调稳重凝练,充满豪放洒脱和浓郁的东方气息,如《情人山》和《葫芦岛》,其音调婉转动人,旋律曲折起伏,让人倍感其韵味。
三、表演形式多样化,歌舞相融合
彝族民歌的表演形式多样化,除了独唱外,还有男女合唱、重唱、对唱等,歌舞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
例如《母亲的金笺》和《双龙谱》,通过歌曲和舞蹈的
结合,充分展示了彝族文化的魅力。
四、表现内容生动形象,深刻传情
彝族民歌的表现内容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共鸣,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爱情的描绘,
表达了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珍视和崇敬。
例如《彩云追月》和《采花赠送》,充满了关
怀和思念,富有深刻的传情力量。
总之,彝族民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了世人喜闻乐见的
文化艺术品,其艺术特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发扬光大
彝族民歌的文化传统,保护和传承彝族民歌这一国宝级文化遗产。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有着浓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在旋律、歌词以及演唱方式上都有着独特的特征。
云南的彝族民歌以其婉转悠扬的旋律和富有传统特色的歌词,表达了彝族人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而内蒙古的蒙古族民歌则以其雄浑激昂的节奏和高亢激情的歌词,展现了蒙古民族勇敢、坚韧和豪情壮丽的精神面貌。
民歌的演唱风格也具备着独特的特点。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在演唱民歌时,往往会根据本土传统和习俗加入独有的表演方式和技巧。
藏族的山歌演唱通常会结合舞蹈和特殊音乐乐器的演奏,形成独具藏族特色的表演形式;而阿拉伯地区的民歌演唱则以其特殊的音乐模式和情感表达方式,激发出中东地区人民的热情和豪迈。
浅析贵州彝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以《阿西里西》为例
浅析贵州彝族民歌的艺术特色——以《阿西里西》为例摘要:彝族人民自古以来都是以热情、好客著称,他们的淳朴与热情早在“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歌传唱于祖国南北时就被我们民众所了解。
外宾来访,必以民歌相喝,场面浩大,气氛活跃,让来访之客由内而外的感受到欢喜与真挚的情感。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彝族人们在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创造了数以万计而又别具一格的民歌,让彝族民歌在疆土广阔的中国广为流传,但凡谈及传统音乐,总是少不了它的一席之地。
彝族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影响范围极广,是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的“瑰宝”,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为现代民间艺术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以及无穷的魅力,具有十分珍贵的研究价值与传承意义。
然而,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异常珍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濒临逐渐消亡的处境。
文章详细讲述了彝族民歌的各个方面,浅析彝族民歌的艺术特征,以便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彝族民歌,让彝族民歌不再走在“生命的高危线上”。
关键词:彝族民歌;民歌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1 贵州彝族民歌的历史渊源1.1 时代背景彝族是云南省罗平境内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自古以来,彝族同胞们的聚集地大都分布在云贵川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这里的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情,而贵州彝族人民更是出了名的大方好客、含蓄热情。
他们热爱生活,情感丰富,能歌善舞,他们不仅拥有独特鲜明的语言,更是有种类繁多的民歌。
贵州彝族民歌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相传,彝族祖先们因为生活在生产力异常低下的偏远地区,日子贫苦不堪,百姓们为温饱所困,智慧的贵州彝族人民便通过充斥着热烈如火的热情的歌舞来寄托他们“祈盼万物显灵,消灾避难”的原始的浪漫想象。
直至今日,这种独特的原始文化的足迹,在通海“祭龙”和吃“火草烟”的习俗中,依旧清晰可见。
1.2 民族特征民歌不仅是贵州彝族人民语言的表达,更是他们对情感的宣泄。
他们用民歌来赞美生活,用民歌来表白心意,悲与喜,怒与哀都在民歌的起承婉转里流淌,每一首曲,每一声调,都是打心眼里浓缩出来的对生活的感受与希望。
乌蒙深处有歌飞——黔西北彝族民间歌曲的题材与特色
乌蒙深处有歌飞——黔西北彝族民间歌曲的题材与特色
胡家勋
【期刊名称】《当代贵州》
【年(卷),期】2013(000)016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胡家勋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家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黔西北彝区当下人文考察研究——田野中的黔西北彝族文化 [J], 马辉;罗紫元;余舒
2.黔西北彝族情歌的音乐特征 [J], 赵雪
3.黔西北彝族黔西北彝族“恳洪”及其社会功能 [J], 文启扬;
4.创造与影响--黔西北彝族“口头歌”对提升当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作用探析 [J], 王坤
5.乌蒙歌飞 [J], 龙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彝族民歌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创造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极富独特魅力的艺术特质。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彝族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承载着彝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彝族民歌从内容上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历史史诗、祭祀、爱情、劳动、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彝族人民丰富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内涵。
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彝族民歌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歌词朴实真挚,表达的情感深沉真挚。
彝族民歌的表现形式不仅包括歌唱方式,还有舞蹈、乐器等配奏形式,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彝族民歌的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质。
三、浓厚的民族特色彝族民歌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了彝族人民的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
彝族民歌的曲调鲜明,节奏明快,歌词真实生动,情感真挚动人,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整体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四、舞蹈和乐器的独特性彝族民歌的演唱常常伴随着舞蹈和乐器的伴奏,彝族舞蹈优美动人,富有节奏感和力度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表现形式。
彝族的乐器也具有独特性,如芦笙、芦笙二重奏等,它们与歌曲的结合,使整个演唱过程更加丰富多姿,展现了彝族民歌的独特艺术魅力。
五、情感真挚的表现彝族民歌的表现形式真挚动人,歌词朴实真挚,情感表达深沉真挚。
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真实的歌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表达、对世界的感慨,情感表达真挚感人,引人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彝族民歌演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浓厚的民族特色、舞蹈和乐器的独特性、情感真挚的表现等艺术特质,展现了彝族民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是彝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情感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唱, 一 个 乐 句 或 段 落 演 唱结 束 , 气 息也恢复 到 自
作 者简介 : 赵雪, 彝族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 学院讲 师。
①“ 曲谷” : 彝语谐 音 , 意 为“ 情歌 ” 。
30
然 状 态 。 当 曲调 骤 急 或 急换 气 时 , 用 吃 惊 的感 觉 急 开 胸廓 吸气 , 伴 有 明 显 的提 肩 动 作 。这 种 唱 法 与 现代 较 为 成 熟 “ 民族 唱法 ” 的胸 、 腹 式 联 合 呼 吸 比较 , 这 种胸 式 呼 吸有 以下 不 足 : 气息较浅 , 没 下 到腹腔或 “ 丹 田” ;没有 横 膈 膜 和 腹 肌 的 力 量 控
黔 西北彝 族 民歌 “ 曲谷" 演 唱特点 探析
●赵 雪
[ 摘 要】 ‘ ‘ 曲谷 ” 是黔 西北彝族 古老 的民歌之一 , 其古朴悠远的语言与 自然天成的歌唱 方式 , 折射 出彝族先 民们的
自然的天地观和纯朴善 良、 积极 乐观的 民族秉性。 生产 劳作 、 教 育娱 乐、 婚 姻恋爱等都在歌唱 中得 以实现 ,
的艺术 魅 力 。
一
月明的三月, 走路莫照明。 打火把走路,
月亮会伤情。
t o A . r e l d o , I 也’ I S 引
夕 L J . 亏
勘 手 辟
. .
七 0 J e 1 d  ̄ , o 4 s -  ̄ - { o i
.
镶螽
月明的三月
弗 叉 三
J b o J d o - I s v 4
"
伴随丰富多彩的民俗 民风传承和发展。“ 曲谷 ” 就
是众 多 的文 化 现 象 之一 , 它 是 彝族 厚 重 的历 史 文 化 积淀 和淳 朴 自然 的 天地 观 、 人 文观 以及 自然 协 调 的 审美 情 趣 之 下 , 适 合 本 民族 审美 需 求 和 审 美 逻 辑 的音 乐语 言 。“ 曲谷 ” 诠释 着 黔西 北 彝族 人 民 质朴 、 自然 、 积极 、 热 情 的特 质 , 也 彰 显 着 其 独 特
2 . 简 单 的气 息 支持 “ 曲谷 ” 演 唱 的呼 吸 , 以胸 式 呼 吸 为 主 。音 调
以彝文五言体题 名铸造而成 ……浩 瀚 的彝文 经 典著作 , 均 为 五 言 ……” 。阿洛 兴德 在 《 曲谷精 选 》
的前 言 中说 : “ 曲谷 大 多是 五 言 三 章叠 章 , 又 多 运 用 比兴 手 法 , 与《 诗经》 中 的十 五 国风有 异 曲 同工 之妙。” 可见 , 一 字一 音 , 缀 字成 文 , 五 言格 律 , 就
二、 “ 曲谷 ” 的发 声 特点 及 演 唱 方 法
( 一) “ 曲谷 ” 的发 声特 点
1 . 近 乎 自然 的发 声 状态 这种状态 , 是 指 歌 手 没有 刻 意运 用 科 学 的发
形 和会意相结合 的五言彝文文体 。传统 的彝族
“ 曲谷 ” 主要 是 用 彝语 演 唱 的五 言句 式 。这 种 特征
是彝文 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同样体现在古老 的 彝族“ 曲谷 ” 民歌 。如下 图《 月 明 的三 月 》 选 自阿洛 兴 德 的《 曲谷 精 选 》 , 是 一 首五 言格 律 体 。
舒 缓 时 ,气 息在 说 话 的基 础 上适 当增 加 深 度 , 稳
住 喉头 , 胸廓 向外 平开 。演 唱 时 , 吸气 顺 势起 音 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曲谷 ” 的歌 唱 语 言 彝语 特 点
彝族“ 曲谷 ” 哪 是使用彝族语言演唱的民歌。 彝 族 文 字称 谓 较 多 ,称 “ 爨文” “ 韪书” “ 罗罗文”
“ 倮文” 等, 多 为 象形 文字 和 表 意 文 字 , 一字一音。 大 约从 原 始社 会 始 到 远 祖 希 弭 遮 时期 , 已 形成 象
文化 的传 承 在 民歌 中得 到 升 华 。
[ 关键词] ‘ ‘ 曲谷” ; 发声 ; 演唱 ; 特点
黔 西北 的乌 蒙 山区 复 杂 多变 的地 形 地 貌 , 也 形成 了不 同的 气候 特 征 。在 这 片 土地 上 , 彝族 先 民们 用 勤 劳 和 智 慧创 造 了 自己的 文化 , 这 些 文化
的气 息 也 不 一样 ,边 缘 部 分 振 动要 求气 息 少 , 而 中间 、 全 段 振动 气 息要 多 。 所 以“ 曲谷 ” 歌 手用 喉 、 咽部 肌 肉对声 带 振 动 段 位 进 行 调控 , 适 当闭 合声 带, 减 小 振 动 段位 , 达 到 微 小 气 息 获得 假 声 高 音 ,
制, 没有形成较好 的“ 对抗” , 使歌 唱没有持续 的 能量支持 ; 没有 “ 腔体” 意识 , 吸气 打开 , 呼气关闭 的腔体 , 没有获得歌唱状态上 的统一 。 3 . 较 小 的共 鸣 放 大和 声音 的美 化
运 用 口腔 共 鸣 为 主 , 加 上 少 量 的鼻 腔 和 头 腔 共鸣 , 获 得 一 定 的 声 音美 化 。共 鸣起 到 了美 化 和 放 大作用 , “ 曲谷 ” 原 生 态 的 唱法 , 由 于 共 鸣 腔 体
与彝文 浩瀚 经典 中所用 的五 言格 律是一 致 的 , “ 在 朱 市彝 族 乡境 出土 的汉 代 铜 质 ‘ 万 古擂 钵 ’ ,
声、 合 理 的共 鸣来 美 化 声 音 意 识 和 增加 嗓音 持 久 性 和歌 唱 生命 力 的观 念 。所 以 , 歌手 嗓 音音 质 、 音 色 以及 歌 唱 能 力 都 随着 肌 体 生 理 机 能 改 变 而 改 变 。好 不 好 听 , 是对 一个 歌 手 能 力 的最 为 简单 的 评判 和 最 质朴 的审美 需 求 。
“ 微 气 息 高音 ” 法中的“ 基音” 是声带部分( 如
边缘 、 前段 ) 开 始振 响 时 所先 发 出 的声 音 。声 带振
动 的不 同段 位 所 获 得 的振 响 , 频率不 同 , 音 高也 就不 同 , 一般 说来 , 声带的边缘或前 、 后发声 时 ,
频率高 , 泛音 少 , 音 色 较单 一 。振 动段 位 不 同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