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研究报告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研究报告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研究报告摘要:文章从选题背景、研究目标、方法、内容、主要成果、研究难点、拟解决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成果的示范作用与评价、讨论与反思等十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该项目研究得出的结论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项目研究报告本课题于2017年12月经广西教育厅批准,被确认为教育厅重点立项课题。

自课题立项以来,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课程组成员三年多的工作,课题研究基本按时完成。

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向各位领导、专家报告如下。

一、项目选题背景和价值(一)项目选题背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大纲》规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某一职业和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中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课教师在政治思想、专业理论合格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熟练专业技能,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及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特征决定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是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主流。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格外迫切。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实践能力不足、理论知识薄弱等。

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不断探索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特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背景和动机。

通过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路径的探讨和策略的分析,可以为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为高职院校提供有效的建设策略和实施方法。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和方向,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3. 分析不同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不同策略,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4. 提出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措施,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5. 评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效果,为未来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将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1.3 意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在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对中职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存在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为应对中职教育发展中的种种挑战,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探索建立适合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该模式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优秀教师,能够与行业专业人才相媲美,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促进中职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在中职院校中的实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进行关于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标和意义,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

通过深入研究“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可以为提升中职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现有教师培养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从而为中职院校教师培养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促进中职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3 研究意义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可以有效提升中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好地适应现代中职教育的需求。

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推动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通过对某省30多所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现状的调查,了解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做好“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提供对策研究。

关键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随着职业学校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出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离不开培养一支既有本专业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如何才能培养建设一支与学校办学层次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呢?就需要各职业学校做好“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机制上提供有力保障。

笔者通过对某省30多家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引起重视,将严重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现状调查为了更好地了解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情况,笔者到某省30多所职业学校做了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问卷旨在搜集当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作为“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参考依据。

调查过程:调查对象为各职业学校人事部门的干部,共发放调查问卷35份,回收问卷30份,回收率为85.7%。

其中,高职院校20 所,中专或技工学校10所。

调查形式以问卷形式进行,辅以访谈。

调查内容主要从五个方面开展:(1)关于“双师型”教师如何认定的问题;(2)关于学校是否出台“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专门文件的问题;(3)关于“双师型”教师和普通教师在待遇方面是否有不同的问题;(4)关于“双师型”教师在工作热情和工作效果方面是否比普通教师高的问题;(5)关于学校领导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是否重视,以及需要加强哪些激励机制的完善和建设的问题。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 设研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 •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
探索 •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2 3
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高 职院校教育发展迅速,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更高 要求。
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培养高技能人才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双师型教 师也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教 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提高其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
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实训、课程设 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 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水平。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薪酬激励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待遇,吸 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未来展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将更加重要,需要 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05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行业需求导向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确保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符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 应能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oc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oc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作者:杨泽宇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4期[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动态过程。

“双师型”教师培养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文章从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评价激励机制[作者简介]杨泽宇(1955- ),男,江苏如皋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学校教育管理。

(江苏南通226010)[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6-0024-02一、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按照工作或生产过程组织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强调培养目标的岗位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将知识教育、能力训练、素质修养等方面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和岗位的需要。

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即“双师”素质。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就师资队伍而言,许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缺乏,质量也有待提高,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未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难以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之许多教师自身学历偏低、动手能力不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难以达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中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受到了高度重视。

而“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形态,在中职院校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传统的“知识传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

而“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中职院校急需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将对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概念、构成、现状分析、建设策略和路径、实施和实效评价等方面内容,旨在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的明确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有效的策略和路径,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改进与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构成和现状,为进一步分析问题奠定基础;二是深入剖析目前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挖掘问题根源;三是探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和路径,提出可行性建议;四是通过实施一定的方案,评估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效,为未来发展提供经验总结和发展方向。

通过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进一步提升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水平,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3 研究意义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推动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职教育的需求也愈发迫切,但目前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中职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和关键内容,为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提供可行性建议和路径。

本研究将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以期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新思路和创新方案,促进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为了有效推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工作的意义和影响,有助于为中职院校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师资支持。

研究目的也旨在探索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改进和完善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可以更好地引导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实际价值和可操作性。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全面分析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通过引入产业和企业的专业人才,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生产和工作需求,从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通过与企业合作,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和企业的关注和支持。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现阶段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却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如教师培训水平不高、教学内容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中职院校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支符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

所谓“双师型”教师,即具有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他们不仅要熟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

本文将围绕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展开研究,探讨目前建设现状、重要性、关键措施、实施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000字】1.2 问题提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职院校需要更多具有产业实践经验和教育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来支持教学工作。

在现实中,许多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师资不足的问题。

许多中职院校缺乏具有产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职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

部分中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管理混乱、培训不到位等现象,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低下,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探讨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为中职院校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参考和借鉴。

【字数:287】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分析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探讨其重要性及作用,提出关键的建设措施和实施路径,并探讨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摘要】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以提出有效的问题对策建议。

在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分析了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培训不足、师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并明确了对策实施路径和评估方式。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总结出了在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和分析,能够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调查目的,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存在问题分析, 问题对策建议, 对策实施路径, 对策效果评估, 结论总结, 建议和展望, 职业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 调查报告。

1. 引言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明确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校和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发展策略,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调查结果将为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参考,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可以为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贡献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各地职业学校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些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理论与能力。

他们需要不仅能够进行教学,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工作的教学内容。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调查将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建设情况,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 0 8年 4月 教 育 部 下 发 的 《 等 职 业 院 校 人 高
才培养工作评估 方案》 ( 教高 [20 ]5号 ) 08 ,给
出了 “ 双师 型” 教 师 最 新 和权 威 的界 定 。所 谓 双 师素 质教 师 是 指 具 有 教 师 资格 ,又 具 备 下列 条 件
之一 的校 内专 任 教 师 和校 内兼 课 人 员 : ( ) 具 有 1
◇ 苗 红
摘 要 :“ 双师 型 ” 师资 队伍 的建 设是 当前 我 国高等 职业 院校 内涵 式发 展 重要 的组成 部 分 ,是 高等 职业 教 育 人 才培 养质量 的根 本保 证 。本 文分 析 了高 职 院校 双师 型教 师 队伍 建设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提 出 了完 善 双 师 型师 资 队伍 建设 的措施 和建 议 。 关键 词 :高职 院校 ;双师型 ;师 资 队伍 建设 中图分 类号 :G 5 60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7 64—22 (0 1 3— 0 9— 5 93 2 1 )0 0 3 0
《 国家 教 委 关 于 高 等 职 业 学 校 设 置 问题 的 几 点 意 见 》 ( 计 ( 97)9 教 19 5号 ) 文 件 中。 目前 ,对
“ 双师 型 ” 教师 的表 述 主要 有 以下 几种 :一是 “ 双 职称 型”,即教 师在 获 得 教 师 系列 职称 外 还 需 要 取
点 ,但在 职业 资格 证 书 制 度还 不 健 全 完 善 的 今 天 ,
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 ( )“ 二 双师型”教师数量依然不足
教育部 明确 规 定 ,到 2 1 00年 ,高 等职 业 学 校
专业 课 教 师 中 的 “ 师 型 ” 教 师 的 比 例 要 达 到 双 8 % 。时至 今 日,符 合 标 准 的 “ 师 型 ” 教 师 数 0 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关 键 词 : 职 教 育 ;双 师 型 ” 师 ; 资 队伍 建 设 高 “ 教 师 “ 师 型 ” 师 概 念 的 提 出 , 在 以 往 职 教 学 经验 。另外 , 双 教 是 引言 学校 将有 计 划 地组 织 轮流 高 职教 育 是高 等教 育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业教 育 中重 理论 、 实践 , 知 识 的传 授 、 轻 重 轻 培 训 教 师 , 阔教 师 视 野 , 充 和 丰 富教 师 开 补 师资 队伍 建设 和 评 的 理 论 水 平 和 专 业 知 识 , 高 业 务 素 质 。 我 提 属 于 高等 教 育 的范 畴 , 时又 具 有职 业 教育 能力 培 养 和知 识 的应 用 , 同 的性质 。高职 教育 的培养 目标 对 高职 院校教 价 上 偏 重 理 论 水 平 的 情 况 下 , 了 强 调 实 践 们 学 校将 设立 专项 经 费 , 重 培养 中青年 骨 为 注 师 的 素 质 提 出 了 特 殊 要 求 , 双 师 型 ” 师 培 性 教 学 环 节 的 重 要 性 , 使 理 论 教 学 和 实 践 干 教 师 和 学 科 带 头 人 , 成 科 学 合 理 的 学 术 “ 教 促 形 养 是师 资 队 伍建 设 的重 点 , 是 张显 高 职教 教 学 正确 定 位 , 机结 合 , 应 以 能 力 培 养 梯 队 。最 后 , 须加 强 教师 的职 业 教 育指 导 也 有 适 必
问题
近 l 0年来 ,国家 对 职业 教 育 的投 入 在 逐 年增 加 , 等 职业 教育 的 规模 得 到很 大 的 高 发 展 , 增 加 了许 多 高职 院校 , 过 对 一 些 新 通 新增 高 职 高专 院校 的调 研 发 现 : 这些 新 增 院 校普 遍 存 在教 师学 历低 、职称 不 高 的现 象 。 在 一些 院校 , 级 职称 比例 偏 低 , 乏 学科 高 缺 带头 人 , 学合 理 的学术 梯队 尚未形 成 【。在 科 2 I 高 职高 专 院校 办学 条件 不 断改 善 , 度 建设 制 不 断健 全 , 职业 教 育 发展 由外 延 转 向 内涵提 高 的进 程 中 , 职业 教育 改 革 如何 向深 层 次 发 展 , 面提 高 教学 质 量 , 经 成 为 高 职 高专 全 已 院 校发 展 中所 遇 到 的 和 必须 解决 的重 大课 题 , 提 高 教 学质 量 的关 键在 教师 , 育 改 而 教 革 成 败 的关 键也 在 教师 , 好 师 资 队伍 建设 抓 是 高 职 高 专 院 校 当前 最重 要 的基 本 建 设口。 】 然 而 , 在 高职 院 校许 多教 师 对 高职 教 育性 现 质 、 位 、 用 和人 才培 养 目标 、 养 模式 及 地 作 培 其 特 点等 认识 还 很模 糊 , 中表现 为 教学 工 集 作 中不 能 很 好 地体 现培 养 学 生 基 本 职 业 素 质 和 技术 应用 能 力这 一 主线 , 习惯 于 沿用 仍 陈 旧的 教 学方 法 , 注 重 理论 讲 授 , 本 宣 只 照 科 。另外 , 一些 高 职院 校仍 然套 用 现 行普 通 高 校 的做 法来 进行 师资 队伍 的建设 。这些 都 未 能 很 好 地体 现高 职 教 育 特 色 的 师 资 队伍 建设 。因此 , 从提 高教 学质量 的角度 分析 , 高 职 院校必 须把 师 资队伍建 设作 为第 一要 务 。 教育 部 规定 我 国高职 院校必 须 加强 “ 双 师 型 ” 师 队伍 的建 设 , 求 “ 教 要 双师 型 ” 师 教 比例应 达 到专业 教 师 总数 8 %以上 , 0 因此 高 职 院 校 的 师 资 队伍 建 设 主 要 是 努 力 打 造 一 支“ 双师 型 ” 教师 队伍 。由于 种种 原 因 , 识 知 与 技 术 , 论 与 实践 , 校 与 社 会 这 三 者 关 理 学 系 的脱 节 深 刻 影 响 着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功 能 的 发 挥 , 职 在 发 展 中 必 须 充 实 加 强 “ ” 内 高 职 的 涵要 素 , 由之 路是 积极 造 就 一支 “ 必 双师 型 ” 教师 队伍 。 2高 职 院 校 “ 师 型 ” 师 的 内 涵 双 教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改革研究

教 师队伍是高职 院校 的当务之急 . 高职 院校 培养 也是
学 生创新 和 实践能 力 、 展教学 改革 、 高教学 质量 开 提 的必然需要 。 为高职 院校 的人力 资本 .“ 作 双师 型” 教 师蕴含 着 巨大的教育和 创新能量 。 何能 吸引和 留住 如 这 些优秀 的人才 资源?如何又能 充分地激励 他们 ? 正 成 为每个高职 院校 的管 理者都必须 思考 . 并且 急待解 决 的问题 1 [ 】 其实 , 要想吸 引人才 , 激励人 才 。 最基本 的条件是 要 认识 和 了解 他们—— 了解 他们 对于 组织 的期 望和 要求 , 了解 他们 的工作 观念 和价值 观 , 每一位 教 师 从 的实 际情况 出发 .为其制 定针 对性 强 的职业发 展规 划, 真正做 到 以人 为本 。 这样 才能 切实 可行地 制定人 力 资源政策 和制度 . 使他 们拥有 的权利和 得到 的回报
第2 5卷 第 3期
21 0 2年 5月
重 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h n q n d c t n C l g o r l o g igE u ai ol e n oC o e
V0 . 5 1 No3 2 . Ma 2 1 y, 0 2
高职 院校“ 双师型" 师激励机制改革研究 教
关 键 词 : 职 院 校 ;双 师 型” 师 ; 励机 制 ; 革 高 “ 教 激 改
中 图分 类 号 :6 5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0 8 6 9 (0 2 0 - 0 3 0 10 — 3 0 2 1 )3 05 - 2
高等职业教 育担负着培养 面 向区域 经济 、 社会 发
首先要 明确 高职院校 “ 师型 ” 双 教师 的职业特 点 .

“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①李晓(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盐城224005)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是推进职业教育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决策,是高职院校走内涵建设发展之路的奋斗目标,是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引领工程。

要形成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质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特色,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则是其首选和重心所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1],这是对先前《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再次强调和重申,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导向性、规范性和目标化的高标准新要求。

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则分别从教师培养补充、资格准入、培训发展、考核评价、待遇保障等方面,对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了具体的路径、方案和措施,这既是重要的政策导向,又是科学的制度安排,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努力方向和重心所在。

其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2]。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则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何谓“双师型”?简言之就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

对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来说,既要有较高的文化理论素养,又要有很强的应用实践能力,成为兼有“讲师”与“工程师”的双重素质与本领,并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师,也是指“具有教师的修养和能力、工程师的基础和素质、技工的经验和技能的一种复合型人才,是教师与工程师或技师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3]。

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体化” “ 师型” 一部分 , 为“ 师型” 是 双 的 因 双 要
题 而展 开 的 。据 此 , 坚 持 学 校 和 企 事 业 单 位 及 用 应 人 单位 共 同商定 的原 则 , 同时 也 应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体 作 用 , 励 学 生 积 极参 与 。其 中包 括 三 个 层 级 鼓
N 12 1 o .00
文 章 编 号 :07— 17 2 1 ) 1 0 8 0 10 0 1 (0 0 0 — 0 4— 3
职 业 院 校“双师 型" 资 队伍 建设 阃题 研 究 师
陈 中蕾
( 深圳 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 广东 深圳 58 4 ) 10 9

要: 本文针对 目前职业教育的师资现状进行 了一 系列研究 , 对如何 加强职业 培训师资 队伍 建设 , 建立职业 教育教师
作者简介 : 陈中蕾 (9 2一) 女 , 18 , 甘肃临洮 人
技工学校教师 , 主要 从 事 物 业 流 通 、 品检 验 方 面 的 研 究 。 商

8 ・ 4
陈中蕾 : 职业 院校“ 双师 型” 师资 队伍建设 问题研究
绕 “ 养什 么 样 的人 ” “ 培 和 怎样 培养 ” 两个 基 本 问 这
“ 双师 型 ” 职 业 院 校师 资 队伍 建设 的 特 色要 是 求 , 师资 队伍 建设 的 目标 , 是 是职业 院校 发展 的核心
式 , 能使高 职教育 办 出特色 、 出水平 。 才 办 高 等职 业 教育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 , 指学 校 和用 是 人单 位根 据教育 目标共 同确定 的培 养 目标 、 学 内 教 容、 培养方 式和 保障机 制 的总和 , 在实践 中形成 的 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的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的研究
“ 双师型” 教 师 的 内涵 与 要 求 双师型的教师是 高职教育教 师队伍建设 的特色和重点 , 大 力加 强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已成 为高职 院校师资建设 的一个 重要 的课题 。那么什么是 “ 双师型” 教师 ?有很多人 的理解认为 “ 双师” 即“ 双证 ” 、 “ 双师” 即“ 教师 +工程师或技师 ” , 两种证书 的
● 职 业 经 济
《 经济师1 2 0 1 3 年第 5 期
高 职 院 校 “双 师 型 教 师 建 设 的研 究
●张
摘 要: “ 双 师型”教 师的素质是体现 高职 院校特 色与教 学 质 量 的 关 键 因素 , 因此 “ 双 师型” 教 师 建 设 便 成 为 高职 校 院 职 业 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 紧迫任务 。文章从论述“ 双师型” 教师的 内涵 与要 求 , 以 及 双 师 型 教 师 队伍 建 设 的 重 要 性 , 阐 述 了“ 双 师 型” 教 师 队伍 的现 状 、 建设 的途 径 与 措 施 。 关键 字 : “ 双师型” 教 师 建 设 建设 途 径 措 施 中 图分 类 号 : G7 1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3 ) o 5 — 2 4 0 — 0 2


“ 双师 型 ” 教师 。 2 . 教学任务重影响教 师的技能培养。 由于近几年高职发展较 快, 各个职 院的学生 人数 多 , 而大部分 院校教 师较为紧 张 , 其教
学任务繁重 : 基本上 每个教师 的周工作量都在 1 6至 2 O节课时 , 在 民办的院校周课时可 能会 达到 2 O节以上或更多 的是要教一 至两 门的课程。 教师 除了讲课 , 还要备课、 批改作业 、 对学生进行 辅导 , 同时还要参加各项 课题 的研究 、 课程 的建设 , 所以 已根本 抽不 出时 间到企业去 了解现在企业情况 , 先进 的生产技术 、 经营 情况 。时间一长 , 教 师的专业 知识理论渐渐老化 、 社会与生产 实 践参 与少 , 将影 响其教学的质量 。 3 . 教师与企业交流不 足。教师平时很少与企业进行交流联

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思考

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思考

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思考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在职业院校中,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是关系到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探讨。

一、“双师型”教师的意义“双师型”教师是指能够同时担任教学和产业实践工作的教师,即既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展示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实践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这种教师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能够带动产业的发展,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科学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有利于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和教育的融合需要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他们可以将最新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带动产业人才的储备和结构升级。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需要实践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而“双师型”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像导师一样辅助学生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双师型”教师能够将实践技能和最新的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打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支持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支持体系,包括教师聘任、培养和激励机制,以及教师与产业对接机制等。

同时还必需有一套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教师持续学习的成果等方面来评价其表现。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即在教育教学和实践方面都应具有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学校应当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如:定期组织教师的课堂教学交流,专业技术培训等等。

中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浅探

中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浅探
收 稿 日期 :2 1- 2 1 0O 0—0
作者简介 :王艾平 ( 9 8 15 -),男 ( ),湖南洞 口人 ,湖南省机械工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高级讲 师 ,E ma:j x@13 m 汉 - iy y 6 一 s s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第8 卷
上 ,激励 机 制运用 的好坏 是决 定 “ 双师 型 ”教师 队 他评 ; ( 4)能 以鼓 励评价 为主 ,激励学生 发展 。
校发 展 的当务 之急 。
马斯 洛 的需 要层 次理 论假 定 ,人 们被 激励 起来 去满
足一 项或 多项 在 他们 一生 中很 重要 的需 求 。更 进一
1 “ 师 型 ”师 资 队伍 激 励 机 制 的 内涵 双
步地 说 ,任何 一 种特 定需 求 的强 烈程度 取 决 于它在
“ 师型 ”教 师概 念是 在 以往 职业 教育 中重 理 需 求层 次 中 的地位 ,以及 它和 所有 其 它更 低层 次需 双 论 、重知识 的传授, 轻实践 、轻能力培养 的情况下, 为 求 的满足 程度 。马斯 洛理论 认 为 ,激励 的过程是 动 了强调实践 l 生教学 环节 的重要 性, 促使 理论教学 和实 态 的 、逐 步 的 、有 因果关 系 的 ,在 这一 过 程 中 ,一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制度来反映激励主 题 。 体与客体围绕行为动机相互作用 ,进而鼓励客体行
在 现 实 中 , 目前 中 职 院 校 “ 师 型 ” 教 师 队 双 为沿 着既定 行 为导 向持 续增 进 的方式 ,其 内涵包 括 伍 不够 完 善 ,主要 原 因是 中职 院校 管理 体制 尤其 是 “ 行为 诱导 因 素 ” 、 “ 为 导 向制度 ” 和 “ 为幅 教 师激 励机 制 的不 完善 ,从 而 导致教 师 素质 较差 、 行 行 度 制度 ”三 个方 面 内容 。激励 的关键 是激 发 人做 事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办学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中职院校在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

近年来,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育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概念、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一、概念解释“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行业工作经验和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他们不仅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还具备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由于行业技能和教育教学的双重背景,这类教师能够更好地将课堂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被视为校园中的“金字招牌”,是推动中职教育质量提升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力量。

二、建设现状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条件限制等因素,中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普遍以学历较低、工作年限较短的教师为主,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

二是教师培训不足。

目前,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但由于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导致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教育资源不足。

不少中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设施条件差等原因,难以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教学资源,制约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三、发展趋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是政策支持。

国家将加大对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中职院校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措施。

二是培训体系完善。

为了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教育部门将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和评价机制。

三是资源投入增加。

政府将加大对中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提升学校的教学设施和资源条件,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平台和实践条件。

终身学习视域下职成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终身学习视域下职成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终身学习视域下职成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职业发展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终身学习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终身学习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职成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师队伍建设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职成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职成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职成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本研究旨在从终身学习的视域出发,探讨如何加强职成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职成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可以为职成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职成院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终身学习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终身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还能使其在职场上保持竞争力,实现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终身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教师需要通过终身学习,及时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和技能需求。

终身学习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需要具备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研究
作者:郎薇薇
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这一问题展开,主要论述了国内外“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和背景,以及如何使用适当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和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双师型;激励机制
[DOI]10.13939/ki.zgsc.2015.02.153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职业教育除了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学生相关的职业技能。

也就是说,职业院校的老师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

在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整个职业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直接影响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直接影响到整个职业院校的生源。

那么在职业院校中,该如何培养具有“双师型”教师,如何激发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如何使用激励机制,使其具备双师素质和技能,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背景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师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职教师的企业实践最早是于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六条提出的:“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同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

这是国家第一次以法律形式专门对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到企业实习做出规定。

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六条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推出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央财政将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最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总要求。

由此可见,我国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其重要性。

2 国内外双师现状分析
在国外,职业教育界没有“双师型”教师这样的名词,但一些国家对职教教师从业资格的要求与我国所提倡的“双师型”教师异曲同工,其共同特点就在于对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及相关执教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

各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进程中普遍重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

日本的“双师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是指具有技术专业(即机械、电工、家电维修等)和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的教师。

他们主要在职业高中、专修学校、短期大学及公共职业训练机构从事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职业训练指导员”是一种职业资格。

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者先去企业工作,然后再转到教师岗位上来。

在德国,师资培养“双元制”也适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性首先表现在有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场所上,学习与工作、学校培训和企业实践紧密结合。

这也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素质结构的双元性,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目标。

国外的“双师型”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起步较我国早,有一定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如何培养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双师型”教师,是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3 我国职业院校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激励方式下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讨论我国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和相应的激励方式。

3.1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让高职教师参加全国性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专业训练,使得教师通过在有条件的用人企业参与的专门的培训基地上的培训,双师技能得到提升。

激励方式:建立全国性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承担,同时吸收了部分有条件的实训基地及企业参与。

国家和政府给予政策上和财政方面的支持。

第二种方式:高职院校和用人企业之间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基地可以建立在学校里,可聘请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进行共同授课。

这样进行有针对性教学,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以及岗位培训,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更早的适应用人企业的需求,而且也十分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

这种方式较第一种方式更好实现。

激励方式:这种校企合作方式的实训基地,可以通过学校免费或者象征性的收取费用,提供企业生产场地,鼓励用人企业进驻学校的方式进行。

那么,同时专任教师可以在这样真实实
践环境中,培养自己的双师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学生也可以更早的接触工作岗位,在校期间进行具有实际目的的岗位技能训练。

3.2 聘请企业工程师到高职院校授课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从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正式聘任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社会名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或能工巧匠,或通过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等方式,由企业有关专家到学校充当“兼职教师”,高职院校可以引进有经验的企业工程师进行授课,让其把更适合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带到学校中来,同时专任教师可以和企业教师共同授课,以此了解岗位的需求,提升自己的岗位技能。

激励方式:高职院校可以在聘用企业教师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时间自由与报酬方面的激励。

由于这种途径,企业教师属于兼职性质,所以在课程时间安排上配合企业教师的时间,在报酬方面可以适当鼓励企业教师到高职院校授课。

不断提高企业教师到高职学校授课的积极性。

3.3 将专任教师送往企业进行专业企业实践
高职院校把一定数量的一线教师送到用人企业进行一定时间段的专门的企业实践,可以使教师比较系统和专业的学习,帮助其职业技能的提高。

激励方式:高职院校可以对进行企业实习专任教师在工资报酬上进行鼓励,例如北京职业技术学院,对教师整学期的进行企业实践,每学期给予160学时的课时报酬。

还可以在其评职称上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等。

3.4 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
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拓展培训网络(如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高校深造、师资培养基地培训、出国研修等),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教学能力培训、教材建设与课程开发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其教育水平和执教能力。

通过多种多样的培训,要求教师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提升双师技能。

激励方式:对于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的教师在业务建设方面可以给予加分,鼓励其积极获得技能证书。

4 可能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的双师队伍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很有可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区域发展不平衡性
由于全国各个地方区域的差异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性。

东南部可能经济发展较快,开放度较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起步较早,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全国来看,如何全面共同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管理上问题
由于企业教师来校上课,或者教师下企业实习,就不可避免地给学校管理增添难度。

高职院校如何对企业教师进行管理;如何更好地留住企业教师,让教学过程有更好的持续性;如何对下厂实习的专任教师进行管理,都是值得管理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3)用人企业积极性不高
企业普遍缺乏责任意识,尤其是在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的核心价值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求其履行太高的社会责任并不可行。

即使是个别成熟度较高的企业,有与职业学校合作的意愿和行动,也会因利益追求及生产技术保密等诸多原因,干扰教师到企业实践系统的有效、持久运行。

这也是用人企业今后要不断改善的问题。

5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如何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用适当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小波,梁英平.战略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54-59.
[2]徐健.校企合作: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实然状态与应然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