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合集下载

峨眉山月歌全文注释赏析

峨眉山月歌全文注释赏析

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峨眉山月歌名句赏析

峨眉山月歌名句赏析

峨眉山月歌名句赏析
《峨眉山月歌》原文如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原文意思是: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前两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空灵入妙。

后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这位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古诗《峨眉山月歌》赏析

古诗《峨眉山月歌》赏析

古诗《峨眉山月歌》赏析峨眉山月歌[唐代]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李白《峨眉山月歌》译文及鉴赏答案

李白《峨眉山月歌》译文及鉴赏答案

李白《峨眉山月歌》译文及鉴赏答案《峨眉山月歌》李白所创作的,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峨眉山月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峨眉山月歌》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歌原文峨眉山月歌原文峨眉山月歌是唐代李白的诗词。

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今天店铺为您收集整理了峨眉山月歌原文,学习这首诗篇有困难的可以参考一下哦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

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

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

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

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

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

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注释巴东:即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巴东郡。

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

⑵沧海:此泛指江湖。

⑶黄鹤楼:原在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黄鹤矶上。

月华:即月光。

⑷峨眉客:指蜀僧晏。

⑸秦川:指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古为秦地,故称秦川。

此指长安。

⑹黄金狮子:指当时的皇帝与王孙贵族。

⑺麈尾:麈是似鹿而大的一种动物。

其尾可制为拂尘,魏晋以来的玄学家清谈时执之以示高雅。

⑻重玄:“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重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也是隋唐之际的首都哲学体系,上承先秦魏晋玄学的发展脉络,后启宋明理学的哲学思考,在华夏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成玄英、王玄览、李荣皆因善谈重玄学而被皇帝所青睐。

⑼吴越:此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⑽丹阙:指皇宫。

(11)帝都:即首都,指长安。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峨眉山月歌的诗意与鉴赏

峨眉山月歌的诗意与鉴赏

峨眉山月歌的诗意与鉴赏《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峨眉山月歌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原文:《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诗意: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鉴赏: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峨眉山月歌_唐_李白

峨眉山月歌_唐_李白

赏析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 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 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这 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 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 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 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 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 情长。
赏析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
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 ──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 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 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 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 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 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 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 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 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 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 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 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 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 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 色特别明亮。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 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 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 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 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 “影入江水流”的妙境。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 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课外古诗词背诵详解——峨眉山月歌

课外古诗词背诵详解——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七言绝句,唐代李白诗作,诗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描述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景象。

作品原文微刻《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下行,南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峨眉山上的月亮!赏析这首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诗歌:《峨眉山月歌》作品概况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李白作品体裁:七言绝句作品原文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意画峨眉山月半轮秋,(1)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3)思君不见下渝州。

(4)[1]注释译文作品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2]作品译文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2]作品赏析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 25年(开元十三年)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3][4]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代: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及注释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注释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可怜。

傍:靠近、接近。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代: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悟析情手感法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 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 的思念之情。
思考探究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在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 你觉得有何效果?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 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动静结合;峨眉山上悬挂着半圆的月是静景,月影静静 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是动景;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优美夜景。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入”“流”的妙 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 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 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 境可谓空灵入妙。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 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 江水缓缓流动。描绘了一幅优美幽静的月映清江夜 景图。
方法指导
描绘画面的方法: 1.找全景物 2.加修饰语 3.展开联想、想象 4.语言流畅生动 5.对画面进行概括。
2.请任选一角度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 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 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祖籍为 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 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 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明诗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半边,半个。月光。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峨眉山月歌
【题解】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的秋天。

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奔赴长江中下游的行舟途中,写下此诗。

诗中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赞秋夜行舟可谓空灵曼妙,把即将离开家乡的那份眷恋以及对亲情无法割舍的情怀,融入漫漫秋夜之中。

【原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①,影入平羌江水流②。

夜发清溪向三峡③,思君不见下渝州④。

【注释】
①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半轮秋:喻秋夜的月亮似半个车轮。

②平羌: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

③清溪:指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

④君:峨眉山月。

一说指李白友人。

渝州:唐代巴县州名,即今重庆市。

【译文】
微凉的秋风里,半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峨眉山顶。

月影倒映在奔流不止的平羌江上,随波荡漾。

我乘着小船,在这月朗星稀的夜晚从清溪出发直奔三峡。

思念你啊,也思念家乡的亲人,然而舟行流转,高山遮住了你的身影,看不见你,惆怅之中才发现已经顺流而下到了渝州。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月的意象

峨眉山月歌月的意象

题目:峨眉山月歌月的意象
答案:
“月”的意象:愁苦悲凉、营造意境、传达感情。

这个“月”字熔铸了诗人自己的人格和情趣,既体现了民族文化审美特征的共性,又体现了诗人强烈的个性特征。

《峨眉山月歌》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扩展资料
原文:《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但凡天才都是孤独的。

李白渴望功名,却仕途坎坷,他追求自由却备受压抑,他向往人格平等,却在森严的社会等级中举步维艰,但诗人那种在盛唐精神熏陶下所形成的高昂豪迈、自由进取的开放气质又使得他不能在孤独的海洋中沉默。

李白的一生中有大起大落,有惊涛骇浪,他所写的月亮却是纯洁、安静、明亮的。

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通过描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和友人的感情。

二、峨眉山月歌原文及翻译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三、诗句赏析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

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四、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
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
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唐诗峨眉山月歌

唐诗峨眉山月歌

唐诗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朝代:唐代作者: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

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峨眉山月歌原文赏析及翻译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及注释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参考资料:1、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92、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7-308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参考资料:1、周啸天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75-277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1-12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 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 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 见此老炉锤之妙。” 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令人陶醉。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 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 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 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思亮但 念总在 不被从 已两清 。岸溪 的到 高渝 山洲 挡的 住途 ,中 使, 我月
朋月 友影 一映 样在 ,江 陪水 伴之 着中 我, 。像 一 个 好
顺夜在 流里一 而,个 下我秋 。乘高 着气 小爽 船、 ,月 从色 清明 溪朗 驿的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 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 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 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 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 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 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 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 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 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பைடு நூலகம்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 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 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 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 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 人。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 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4)君:指峨眉山月。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