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践例谈
“三疑三探”课改经验学习浅谈[修改版]
第一篇:“三疑三探”课改经验学习浅谈“三疑三探”课改经验学习浅谈吉林省长白县龙岗学校王朝红自全县开展“三疑三探”课改以来,我感觉自己的教学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不再固步自封,不再满足于已有的教学方法,尝试着迈出了第一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的体会很深:学习伊始,我本着“想做就做”的原则来对待我的工作。
我知道教学是一门永远无法完美的艺术,世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在刚刚实践中也存在着不知如何把握好课堂环节,时间超时,学生不会展示等许多不足。
古语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就是教学的一种境界,一种气氛,一种潜移默化,一种感染。
这些要求,我没有全部做到,但我会继续努力,打造我理想的课堂,同时我也要打破传统。
在初始教学中,教师在组与组之间巡视指导,学生不会设疑,就帮助学生设疑思考,如发现共性的错误就及时反馈指导。
在自探中,教师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独立思考,相信自己的看法、见解,并精心组织语言写下来,提醒学生要养成爱动脑筋思考,爱提问题的好习惯;在展示中鼓励学生发表有创意的,有个性的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不要人云亦云;在拓展中启发学生小创作可不拘一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发展自己的优势,发掘自己的潜能,弘扬自己的个性。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课改学习生活,同学们的兴趣浓厚了,不再排斥“三疑三探”这种学习模式,变得会学了,会预习,首先知道根据教师的导学案去分析课文,同时有条理的在笔记本上做记录,小组内的积极性很高,一个字“动”起来了。
其次知道根据老师的指导注意学习中的每时每刻,撷取学习生活的闪光点,由课内向课外生活延伸。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提高了文学欣赏和感悟能力,进而陶冶了灵魂,使他们更好的学会学习。
在这期间,我注重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充分发挥、弘扬他们的个性,只有学生自己感动了、领悟了,才能预习出令人意外的成果来,让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这就是难得的一大进步。
我认为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应以引导为主要手段,设置合理情境积极协助学生领悟文章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方法,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教师三疑三探心得体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深知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者。
在近期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教师教学艺术的提升。
以下是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疑问,培养探究精神“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是“疑”,即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通过提问,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疑问往往比教师的预设更有价值。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这个公式要这样推导?”这个问题引导我重新审视了教学过程,使我更加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探究,提升思维能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第二步是“探”,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
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例如,在物理实验课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成功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成就感让他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总结反思,巩固学习成果“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第三步是“探”,即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反思。
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回顾探究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总结反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反思中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在实践“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师要善于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我深切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语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5则范文
小学语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5则范文第一篇:小学语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小学语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三疑三探”的精髓在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小学语文的学习规律,初步探索出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操作要领。
一、设疑自探(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新课伊始,教师根据文本的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一是能够简洁、恰当地导入新课;二是能够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期待;三是能够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
适宜的教学情景在润物细无声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本环节操作要领:1、环境要适宜。
适宜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学生大胆提问,没有心理障碍。
2、时间要充足。
充足的时间能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提问,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范围要明确。
范围是根据课题质疑还是根据课文内容质疑;是课文理解方面的还是课文中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都要做到疑有所据。
4、问题有特色。
因课而异,因人而异,避免模式化、程式化。
5、问题处理要灵活。
不同的问题随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浅层次问题当场直接解决,稍有难度的问题回到学生中随时迂回解决,确有难度的问题探究解决;必须改变“批评训斥”,“置之不理”或者“糊涂应付”等不良做法。
6、探究问题有价值。
探究的问题必须与解读文本的重难点及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
7、设疑过程要重视。
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
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先设疑,在学生设疑的基础上,教师随机转化、归纳和补充,最终梳理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问题来自学生须再回到学生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进文本,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潜心于文本,与文本对话,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
本环节操作要领:1、自学提示要明确。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再“疑”再“探”--以英语学科为例
67B12/2017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初中数学素养和能力。
(二)注重采用差异化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要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实现层次化、差异化的数学教学,以较好地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性化发展,引领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探究活动中达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A 层是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B 层是中等水平的学生,C 层是数学知识水平优秀的学生。
对于A 层次的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并对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初步的认知;对于B 层次的学生来说,要使他们理解和记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借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C 层次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能够通过判定方法的多样性,提升其数学推理能力及演绎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由此可见,在不同层次的差异化数学教学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和创新,实现自身知识层次上的不同发展和进步,较好地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注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反馈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目标,教师还要增强对数学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视,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捕捉,来较好地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的创新。
具体来说,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及时找出学生在解题练习中显现出来的错误,帮助学生剖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通过课堂教学的及时反馈,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关注和重视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和反思,通过适宜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之具有广阔性和灵活性,并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自主探究和创新的兴趣,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疑三探心得体会(精选6篇)_疑探教学心得体会
三疑三探心得体会(精选6篇)_疑探教学心得体会三疑三探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三疑三探心得体会三疑三探学习心得体会我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使我受益匪浅。
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
“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
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
争取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 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
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通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探讨,我知道了如何做一名创新型教师:一、创新型的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分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因此创新性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1、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
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培养能力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2、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
“三疑三探”推广制度范本(4篇)
“三疑三探”推广制度范本实施“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沈师二校近一段时间,我区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改革试验,现将我校的教改情况总结如下:一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第一个环节是“设疑自探”。
课一开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再做补充,形成由几个具体问题组成的自探提纲。
然后教师围绕这些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既是课堂导入的过程,也是确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过程。
第二个环节是“解疑合探”。
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前面的“自探情况”,并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里要解的“疑”既包括设疑自探中所设的“疑”,也包括自探中派生出的新的疑问。
这一环节一般遵循“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
对于优等生仍回答不了的问题,要____学生讨论解决。
通过讨论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予以讲解、点拨。
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
“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以上两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在同一堂课中反复出现,如设疑自探一、解疑自探一、设疑自探二、解疑自探二……第三个环节是“质疑再探”。
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
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如果说一开始的“设疑”是“走进教材,用好教材”,这里的“质疑”就是“走出教材,超出教材”,这是一个深化和拓展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期。
最后一个环节是“运用拓展”。
先由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通过展示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再予以补充。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修改版]
第一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为了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加快推进我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三月中旬,我县教育局选派教育管理干部、教研员、骨干教师一百多人赴南阳市西峡县考察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在考察期间,我们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实地考察、参加报告会等形式,对西峡的“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的学习、考察和研讨,有几分收获、几多感受、几点触动。
一、我镇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措施:考察回来后,我镇积极开展实验,领导非常重视、措施得力、管理规范、科学推进。
中心校把“三疑三探”纳入对学校、教师的目标管理体系,中小学校都把教师承担“三疑三探”教改实验情况,纳入教师个人量化考评体系,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
在试验运用这个模式阶段,我镇由中心校负责组织命题,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三疑三探”知识测试,并纳入教师的个人年度目标考评积分。
这实际上要求全体教师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对西峡的这个模式有个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为了整体推进“三疑三探”实验工作,我镇中心校着重上好“三个课”,即:首先是去西峡参加考察学习的5名教师多次上“亮相课”,每一节课后,中心校领导都要带领全体教师及时座谈,针对观摩的这节课,谈谈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让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使全体教师在座谈、评议、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对“三疑三探”这个教学模式的认识有个新的提高。
其次是其他教师要上“进级课”,力争达到或超过5位教师水平,中心校领导逐个听其他教师的课,最后在各小学部共选拔出了6位教师与我和李芳去西峡考察学习的两位小学代表共八位教师,在2010年6月24日上午,分别在我镇的长智和润店小学进行赛课,评委是邀请的我县教研室的姚主任等几位领导,通过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最后是新聘任或年龄大的老教师要与一、二、三等奖的教师搞好“1+1”帮扶活动,上好师徒“结对课”。
初中地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研究
初中地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研究“三疑三探”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疑问为线索,以探究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教学模式介绍“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设疑自探、解疑合探和质疑再探。
在设疑自探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在解疑合探阶段,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质疑再探阶段,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并再次进行探究。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设定与地理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教学内容设定一些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气候变化的原因、地形地貌的形成等。
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设疑自探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在解疑合探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路,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在质疑再探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三、有效运用策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探究工具。
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适应,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让教师在引导中教授。
下面就这一模式的三大疑问和三大探究展开讨论。
三大疑问:1.什么是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它包括三个“疑问”和三个“探究”。
三个疑问分别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题。
三个探究分别是:引导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
2.为什么要采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一模式注重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知识。
同时,它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难度有多大?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难度相对较大。
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学校也需要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以支持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
三大探究:1.引导探究: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和方法。
2.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自主探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和研究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但其实施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教师和学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资源。
三疑三探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三疑三探课改经验交流材料【三疑三探课改经验交流材料】(1000字)尊敬的教育局领导、各位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进行经验交流,分享一下我在课改经验中遇到的三个疑问和三次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第一个疑问:如何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的需求?我们在进行课改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目标受众是学生。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将他们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需求纳入考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们对不同课程的需求和兴趣。
我发现,学生对实践类的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了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去进行实验、制作或观察,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
此外,我还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投影仪、智能电子白板等,将课件内容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设计,使得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通过这些努力,我逐渐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的贴近。
二、第二个疑问:如何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传统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因此,我希望能够通过课改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首先,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合作、讨论和分享。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互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其次,我利用课堂上的互动教学工具,如投票器、答题器等,让学生进行实时的投票和答题。
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反馈。
最后,我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和提供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第三个疑问:如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水平?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水平。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无疑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些困惑而对数学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不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学生常见的数学困惑,以及如何通过三次教学探索来解决这些疑惑。
一、疑惑一: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如何建立?一直以来,学生对于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常常感到困惑。
他们很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缺乏对数学应用的理解。
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1.引入真实案例: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案例,如购物计算、时间管理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测量实验、调查研究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连接。
3.进行讨论与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数学概念及其应用。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逐渐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二、疑惑二:数学解题方法的选择与探究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常面临着选择不同解题方法的困惑。
他们可能对于某种解题方法感到困惑,不知道何时使用何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教师可以通过解题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解题方法的思路和逻辑,让学生明白每种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2.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寻找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组织解题比赛:教师可以组织解题比赛,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和熟练度。
通过以上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和探究不同的数学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灵活性。
三、疑惑三: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代数方程、几何定理等,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常常存在困惑。
三疑三探体会范文
三疑三探体会范文标题:三疑三探——人生探索的征程一、封闭的疑惑人生如迷宫般复杂,充满了无法解开的谜团和疑惑。
面对这些疑惑,有些人选择逃避,安于现状;有些人选择被动接受,不加思考;唯有少部分人,勇敢面对疑问,不断追问,开启了人生探索之旅。
那些封闭的疑惑,往往是人生旅途中最初的障碍,因为人们在初次面对时无法接受疑问所带来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
一直以来,我对自我存在的意义感到困惑,曾经纠结于“人生的意义何在?”,甚至产生过厌世的想法。
这种疑惑是由我对现实社会和人际关系的观察引发的。
在大学期间,我接触到各种知识和不同的人,他们对艺术、科学、人文等领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追求。
我开始思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和追求,那么我们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我感到自己的思考陷入了死胡同,而这种疑惑却让我不断追问,寻找答案。
二、追寻的探索对于人生的迷惑,我希望能找到一种更深入的探索方式。
于是,我开始研究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希望通过理论的启发,找到解答。
在探索的旅途中,我结识了一位哲学教授,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他告诉我,人生是一场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旅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和价值观。
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一种终极的答案,而是在于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幸福。
“人生的意义是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他告诉我,“关键在于你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跟随你内心的声音,做你热爱的事情。
”这段探索的经历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是多元而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观。
我们不能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他人的选择,而是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独特追求。
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声音,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这些体验和见解。
三、开放的思维当我逐渐解开困惑和疑惑时,我也发现了人生探索的更深层次。
人们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解释,这就需要我们有开放的思维去接纳和理解。
在大学期间,我参加了一个国际志愿者项目,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人们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优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践例谈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践例谈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笔者学习河南省西峡一高语文教师提出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打破高中语文课堂传统教学框架,引入“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教学流程,并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进行例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
一、设疑自探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设疑自探”环节,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其中,“设疑”是为了解疑,先让学生生成疑问。
教师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或者学生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大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参与性,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彻底打开学生语文学习的求知欲,达到语文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效果;“自探”是自主探究,即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学习语文问题。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述了《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引出课文的内容,即战争最高境界是不费一兵一卒退敌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教师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思路梳理文章脉络,让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写作背景,整理课文中的文言字词、句式,说一说自己还知道的关于课文的知识。
二、解疑合探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解疑合探”环节,是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设疑自探”结果,将困难问题进行统计整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解决。
“解疑合探”是高中语文课堂重要环节,需要学生重点解决疑难问题,加深理解和巩固所需掌握的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解疑是学生在自探环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合探是师生探讨或小组讨论,明确分工,关注小组全员,让学生在解疑问题中都有所进步。
如,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展示出自探学习结果,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逐渐清楚掌握课文情节脉络,思维也逐渐打开,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合探问题:(1)烛之武为什么去和谈?如何劝说秦伯的?结果怎么样?(2)课文中秦、郑、晋三国的关系如何?形势如何?(3)在郑伯、佚之狐、烛之武的对话中有什么言外之意?(4)在人物性格描述方面,作者是如何做的?给我们什么借鉴意义?三、质疑再探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质疑再探”环节,是在“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基础上开始的,整体感知语文学习内容,深层挖掘所学内容。
观察点“三疑三探”课例与观察点解读
金泽中学语文教师主题解读:“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疑”源于学生,在学生“疑”的基础上生成于学生间互疑,提升于教师。
“疑”即是教师深读文本的指向,即是教/学目标。
“探”是课堂解决“目标”的过程(环节),自疑自探、互疑互探、再疑再探三步之间,自疑自探:是学习的态度,是学力的表现,是学习方法的探索。
互疑互探:是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对话的能力,是民主的思想,是兵教兵的学习,是沉浸文本的第二意脉层次和强化语文基础知识。
再疑再探:是课文学习的境界,是深入第三层次的破解,是还原和比较方法的历练,同时是也语文兴趣、语用能力的积累。
疑,是探的基础;探,是解疑的过程和能力。
三个环节是连贯且升华的过程,表现出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互动学习,教师帮助学习,把学习的时间、话语、思辨等还给学生,即从自主学出发,以养成自动学为旨趣,使学生走进文本,最后跳出文本,修学养性为目的。
教师始终探索方法,探索思想,从而形成教学模式。
观察点解读:1.自主预学设疑的能力:看学生疑问的态度与能力,看问题的规范与价值,以及自主解决了多少、程度,看教师问题的归纳梳理、知识难易与课文理解(层次)的逻辑编排,筛选为教学目标和落实在三环节的能力与水平。
教学从学生的问题与呈现出发。
2.合作互动追问的能力:看问题是否值得互动讨论,看小组合作是否有追问和生成,讨论的态度、表达的能力以及问题的价值。
自疑和互疑的问题是否遵循文本的规范,深入文本的更深层次和语文基础知识的清晰理解,还是思想、情感的狭隘。
看教师环节的目标落实、解疑效果。
及时梳理学习知识与方法。
3.诱发思辨生成探究的能力:这更加困惑、容易误解、需要破解的环节,也是学生对知识的清晰度、思想的正确性和生活的理解力,是教师功力的表现所在,也是文本的第三层次和知识的变式、再认水平。
4.评学激励学法改进的能力:看全员的参与性、课堂的投入度、表达的精彩性、内容的深刻性、作品的生成性,看教师激励的及时、评价的术语、对话的民主、肯定的准确,看学生与教师能否及时梳理学法,激励学习兴趣,以及课后完成作业的情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流程与特点
流程
1. 设疑自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设疑并尝试解答,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解疑合探:学生分组合作,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共同找出答案 。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流程与特点
3. 质疑再探
在已解决的问题上,引导学生再次产 生疑问,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强调合作精神:该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通过分组合 作、共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价值与作用
价值
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模式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方 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从传统的 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辅助者,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03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分享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学习。
完善教学设施与资源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图书、软件、多媒体素材等, 方便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
建设完善的教学设施
提供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工具,为三疑三探教学 模式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
04
CATALOGUE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 政治课中的实践与效果
实践案例
案例一
在"经济生活"这一单元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消费心理"进行探究,让他们从多个角度了解和思考消费现象, 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寻找答案。
案例二
在"政治生活"这一单元中,老师让学生对"公民的政治参与"进行设疑和探究,通过模拟投票、讨论等方式,增强 学生对政治参与的理解和实践。
教师三疑三探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三疑三探”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和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三疑三探”教学法的认识,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法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1)组织教师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法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分析“三疑三探”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和特点,探讨其在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 课堂教学实践(1)教师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三疑三探”教学案例。
(2)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法进行教学。
(3)课后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师交流与研讨(1)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分享“三疑三探”教学法的运用心得。
(2)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3)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教学成果展示(1)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成果展示,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
(2)评选优秀教学案例,进行表彰和推广。
四、活动实施1. 组织教师参加“三疑三探”教学法培训,提高教师对该教学法的认识。
2. 安排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3.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4. 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
五、活动预期效果1. 教师对“三疑三探”教学法的认识得到提高,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法的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使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感
使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感
王店一小胡省贵
通过近一年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摸索,通过听课、评课,我深深感受到,要想灵活运用好“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提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把握教材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前应认真研究教材,合理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好自探提示。
二、把握学生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前应充分考虑学生,既要备教材、教法,也要备学生,要预设学生在课堂中质疑、自学、交流、探究等各个因素。
三、驾驭课堂的能力。
由于“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往往会超出老师的预想,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处理好课堂中的生成问题。
三疑三探教案模式
三疑三探教案模式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而教学过程中的教案编写则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学校教师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普遍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案的灵活性不够、知识点的理解不深入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术界逐渐提出了一种新的教案编写模式——三疑三探教案模式,它能够促进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案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对三疑三探教案模式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基本原理三疑三探教案模式是一种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目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教案编写模式。
它包含着三个疑问和三个探索的环节。
1. 提出三个疑问三疑即是在教案中提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可以是针对教学内容的,也可以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 进行三个探索探索是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核心环节,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索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探索,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设计流程三疑三探教案模式的设计流程包含了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教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对教案中的问题和探索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
2. 提出三个疑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提出三个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欲望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可以是基础性的,也可以是拓展性的,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3. 计划三个探索活动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三个探索活动,这些活动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分析学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分析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从而对后续教学做出调整和优化。
5. 总结和评价教案效果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教案进行总结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践例谈
作者:张庆金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8期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笔者学习河南省西峡一高语文教师提出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打破高中语文课堂传统教学框架,引入“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教学流程,并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进行例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
一、设疑自探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设疑自探”环节,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其中,“设疑”是为了解疑,先让学生生成疑问。
教师结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或者学生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大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参与性,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彻底打开学生语文学习的求知欲,达到语文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效果;“自探”是自主探究,即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学习语文问题。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述了《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引出课文的内容,即战争最高境界是不费一兵一卒退敌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教师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思路梳理文章脉络,让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写作背景,整理课文中的文言字词、句式,说一说自己还知道的关于课文的知识。
二、解疑合探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解疑合探”环节,是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设疑自探”结果,将困难问题进行统计整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解决。
“解疑合探”是高中语文课堂重要环节,需要学生重点解决疑难问题,加深理解和巩固所需掌握的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解疑是学生在自探环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合探是师生探讨或小组讨论,明确分工,关注小组全员,让学生在解疑问题中都有所进步。
如,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展示出自探学习结果,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逐渐清楚掌握课文情节脉络,思维也逐渐打开,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合探问题:(1)烛之武为什么去和谈?如何劝说秦伯的?结果怎么样?(2)课文中秦、郑、晋三国的关系如何?形势如何?(3)在郑伯、佚之狐、烛之武的对话中有什么言外之意?(4)在人物性格描述方面,作者是如何做的?给我们什么借鉴意义?
三、质疑再探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质疑再探”环节,是在“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基础上开始的,整体感知语文学习内容,深层挖掘所学内容。
学生结合已掌握知识,在学习中产生新问题,发散思维,呈现出不同层次、不同价值的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教材、教师权威挑战,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提出更深層疑难问题。
经历质疑,学生的思维才能开阔,提出更多的语文学习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探讨,提出问题解决方法,最后再归纳整理。
如,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教师利用引导示范的教学法,有机结合语文和现实,将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延伸提出更新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在掌握课文重点和内容基础上,探究更深层的意思,问题如下:(1)文章对写作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以课文为写作素材,你可以想到哪些事例?正面的还是反面的?(2)烛之武背后有哪些力量支持取得成功?你如何理解?(3)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经验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你有何感受?(4)《烛之武退秦师》题目中的“退”字,是如何突出烛之武形象的?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字替代退字,请说明理由。
四、运用拓展
学生在课堂经历“设疑—解疑—质疑”后,下一步就是检验所学知识,即运用拓展环节,教师结合学生所学设计习题,让学生通过课堂检测,观看自己课堂所学情况,指导学生自我反思,积极调整后期学习情况,让学生在检测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如,在《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烛之武退秦师》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学习,如两篇课文中的文言词句知识、文章的共同点、课文人物的劝说技巧等,让学生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拓展学生文言知识面。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面临高考压力和语文教改进程,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探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引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设计“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教学流程,让学生围绕问题去学习,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为高中语文教改作出贡献。
张庆金,山东寿光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