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德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

德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

德州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附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访谈录,完成下面小题。

青藏高原作为北极和南极之外的最大淡水储区,被称为“亚洲水塔”。

科学家认为,由黑碳排放引起的大气升温和冰川加速消融,将影响亚洲区域的水资源安全,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研究员康世昌告诉记者,化石燃料污染已被全球重视,但对青藏高原周边国家和地区来说,生物质燃烧比化石燃料排放的黑碳更多,发展新能源是一个更优选择。

记者:黑碳是一种什么物质?它主要来源于哪里?康世昌:黑碳是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通过大气环流被带到青藏高原,在冰雪表面一层层富集,它有很强的吸光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冰川表面是暗色的。

黑碳的累积加速了冰川融化。

我们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一带的黑碳主要来源于南亚国家。

在这个地区,生物质燃烧排放的黑碳比化石燃料更多。

生物质包括秸秆、木柴、牛粪等等。

记者:有人说,“青藏高原冰川因烧牛粪面临融化”,但如果不烧牛粪,当地居民是否能用煤来替代?另外,每年秋收季节来临,大范围的秸秆燃烧是否也是青藏高原的黑碳来源?康世昌:煤是化石燃料,用煤炭来替代是不可取的。

“青藏高原冰川因烧牛粪面临融化”,这是错误的,没有考虑青藏高原的区域差异。

青藏高原内陆人口稀少,大片地方是无人区,因燃烧牛粪而增加的黑碳排放非常有限,影响到青藏高原的黑碳,主要还是来自中国境外,比如尼泊尔、印度等国。

中国燃烧秸秆的地区主要在东部,青藏高原在中国西部,大气环流是由西向东,所以中国东部地区的秸秆燃烧对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影响不大。

记者:减少生物质燃料的黑碳排放,有没有好办法?康世昌:一个办法是使用新型炉具,使生物质燃烧更充分,这样能减少黑碳的排放。

我看到,有国际组织在帮助尼泊尔山区居民使用节能炉具。

另外一个办法是使用新能源来替代,比如发展太阳能、风能。

记者:减少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黑碳排放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康世昌:大气污染物可以跨境传输,减少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的黑碳气溶胶,需要跨境联合,国家政府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采取措施,环境外交可以发挥作用。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参考书》主编:聂树人单树模常剑峤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济南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热力作用,主要从冷热原的角度讨论青藏高原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二是机械的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影响范围很宽广,从局部环流到长波以至超至长波都受到地形牵制。

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地形迫使气流爬越它或绕过它而产生,青藏高原是一个东西长的椭圆体。

长轴基本上顺风向,气流绕行的部分就会更重要些。

(1)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为了从冷热源角度来讨论青藏高原对天气,气候的作用,应首先了解高原冷热源情况。

下面根据叶笃正《青藏高原气候学》“引论”介绍如下:关于青藏高原冷热源问题,过去有过不少人讨论。

但由于计算方法不同,不但结果不同,也涉及到对从冷热源定义的问题。

总的来说,有两种定义:一种是从下垫面出发,如果某地区源。

但这种热量不一定都能用于本地区的大气。

有一部分或大部分可以输送本区以外的大气。

第二种定义是:在某个月里,某个地区的大气柱内有净能量的收入(通过运动从侧边界流出的能量不计在内,)则在这个月这个地区的大气称为热源,有净能量支出,称为冷源。

第二种定义的冷热源暂称为地面冷热源,第二种称为大气的冷热源。

从地面有三种能量可以输送给大气:一种是地面有效辐射,一种是潜热,一种是湍流感热。

高原上三者之和见表3—1 表3-1高原平均地面向大气输送的总热量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年平均,高原的每平方厘米的每天向大气输送约344卡的热量。

从布特科年平均蒸发潜热及湍流感热分布图可看出,两者全年最大值皆发生在北美东岸沿海(北纬40度,西经60度区域),它们分别为120和50千卡·厘米-2·年-1.青藏高原这种冷热源作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在夏季,除机械动力作用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热力作用。

一些研究者指出,高原的剧烈辐射效应以及高原南部和东南部的凝结潜热释放,使夏季青藏高原成为一巨大热源。

它直接加热于对流层中部大气,造成高原对流层上层强而稳定的高压,即青藏暖高压。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微专题课件++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减弱对周边区域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 )A.我国北方地区多寒潮灾害
B.我国南方地区多干旱灾害C.我国西北地区多暴雪天气
D.我国西南地区少阴雨
天气2.近年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对高原感热的影响是( )A.高原植被覆盖率下降,高原感热强度下

B.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高原感热强度升高C.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高原感热强度下降
三.青藏高原对我国冬、夏季风的促进作用 青藏高原面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有强大的热力差异, 这对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热力作用。
高原季风 冬季风
冬季:高原像一个巨大的冰块,空气冷却下沉,并由高原涌向印度洋。加剧北方冷空 气南下势力,从而使冬季风强大。
小结:高原强季风环流,破坏了三圈环流风系。同时,在冬、夏不同季节,高原季风环流的方向与东亚地区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的季风的方向完全一致,两者叠加起来,使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厚度特别大。
西南季风带 来的暖湿气流为 长江、珠江流域 带来大量降水。 北部气流对我国 影响较明显,如 春季西北气旋活 动多。
二.青藏高原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
夏季西北地区形成 少云雨的干热天气
夏季高原内部干旱化
西南暖湿气流受阻 高原边缘降水丰富
冬季,来自较高纬度的空气很
难越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南 地区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气温下 降幅度不大;
北支槽 南支槽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
· 北支气流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 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 气候寒冷干燥;
· 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 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 止锋。
受青藏高原影响,西风在这里分支绕行,汇合东流,形成了
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pptx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pptx
季风气候的演化,我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及海陆分布变化对 亚洲大陆气
候的影响》(陈隆勋 刘骥平 周秀骥 汪品先) 的观点季风气候的演化过程可以概 括为:
隆起初期 , 由于海陆分布和海陆热力差异的作用,冬季开始出现弱的中纬 NE 风和比较明显的热带 NE 季风,高空出现弱的两支西风急流及东亚沿岸弱的东亚大 槽。夏季则出现弱的低空 SW 季风和高空反气旋。但此时的 SW 季风只在中国沿海可
气候:青藏高原的巨大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
气环流,进而影响高原周围的气候。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动力作 用和热力作用。 1、动力作用 巨大的青藏高原隆起使对流层中下部的西风气流有 着明显的机械动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分支作用 高大的青藏高原隆起使
5 0 0 mb 以下西风发生分支、绕流然后再汇合。分支绕流作用使西风漂流流经青 藏高原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北支西风,加强西部冷空气的势力,南支西风,
3
书山有 路
4
生态环境: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格局,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亚洲植被格局的分布,形成了 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带性植被格局,对中国东部、西北干旱区、亚洲的气候和植被 格局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易于 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高原上的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已经引起部分地区草地退 化、冻土消融等现象。《青藏高的主要过程及其引起的季风气候 的演化过程,并阐述青藏高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气候、 地貌、水文有哪些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在之前的地史学课上有过了解,现在结合查找的
文献资料,这个隆升过程可以分成三阶段:(1)断离隆升阶段 大约在 40 一 50Ma 之 前 , 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后,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其相对运动的速度从 10cm/a 降至 5cm /a(2)挤压隆升阶段 印度大陆同欧亚大陆的碰撞和俯冲板片的断 离可能改变青藏高原下 局部区域上地慢物质运移的图式,但是它却没有从根本上改 变全球尺度地慢对流的基本格局。印度大陆仍以 5cm/a 的速度向北推进、挤压欧亚 大陆板块。在其挤压下青藏高原继续隆升 , 地壳不断增厚,同也不断缩短(3)对 流 隆升阶段 欧亚大陆和印度大陆碰撞后,高原下部上地慢稳定的流场又开始活跃 ,新 的对流格局主要受推进的印度大陆和塔里木地块的控制,下降流中心仍然处于 塔里 木地块之下,对流上升流也保持在高原的中部地区可以看到 当受挤压的岩石 层停止 增厚以后,再次增长的上升流将使原来下移的等温线很快地向上推移,它意 味着增厚 的岩石层被很快减薄,其过程大约为 10 - 15 Ma。减薄过程是从高原中 部区域开始 的,地幔下部的热物质上升,推动和支撑着岩石层向上隆 起。同时,增 长的热流动将 很快地把青藏高原下部那一部分在挤压隆升过程中被“挤入”软流 层的岩石层下部 搬离。同时,均衡力的作用将直接导致青藏高原一次的快速隆升, 这就是所谓的对流 隆升。《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三阶段模式》(傅容珊 李力刚 黄建华 徐耀民)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它的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了高原四周大范围气候。

青藏高原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4,平均海拔高达4000m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地形最为复杂的高原高原庞大的地形高耸在大气对流层之中。

对流层大气存在着巨大的动力作用,强迫大气呈现铙流和爬升运动;高原显著的热力作用对东亚、热带以及全球大气环流产生巨大影响,并进而导致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我国大范围和长时期的干旱、洪涝以及小范围和短时期的暴雨、冰雹都与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有关。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季节转换期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1)北半球初夏季节青藏高原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是与其高大的地形密切相关的,高原作为同纬度地区的一个中空的热源,其作用可以在200hPa层形成一个224K的闭合暖中心,使大气增暖7K以上。

(2)青藏高原地形引起的动力和非绝热加热作用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平均槽脊的形成和维持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没有青藏高原,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的扰动将明显减弱。

(3)在5月,青藏高原地形作用加强了其所在纬度带北侧(减弱了南侧)由南向北的正温度梯度,同时也增强了30°S附近由北向南的正温度梯度,使南半球中纬西风急流轴从45°S北退至30°S附近,有利于全球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

(4)高原地形作用在赤道及低纬地区形成的位势增加区,有利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脊的北退和北半球副高增强北移,对亚洲夏季风环流圈的形成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青藏高原地形作用对于南半球由夏至冬过程中,环极涡旋的强度加深和范围扩大是有利的。

此外,它对越赤道的索马里急流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热带大气环流的影响(1)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在30°N和30°S一带有明显的增温效果,主要增温中心在500 hPa层的青藏高原一带可达3.2℃以上,而在赤道另一侧(30°S, 110°E)的增温中心可达3.0℃,从而有利于减弱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由南向北和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由北向南的正温度梯度,有利于这一季节北半球副热带西风减弱北移、热带东风增强(在200 hPa层东风的增强中心可达-5 m·s-1)和向北推进、南半球西风带向北移,加速北半球向夏季和南半球向19冬季的季节转换过程。

【高中地理】二轮微专题课件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二轮微专题课件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读“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影响示意图”(下图)和青藏高原气象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来自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平均每10年温度升高0.16℃,而 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从降水资料来看,虽然近40年来青藏高原 的降水总量在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69mm,但降水增加主要在冬春季节,夏季和秋 季降水都在减少,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年降水量有所减少。
(一)青藏高原分支(动力)作用
③冬半年西风: 南支喜马拉雅山脉的限制,稳定而强劲。先为 西北气流,后为西南气流,呈气旋性弯曲,在孟加 拉湾附近弯曲最大,形成低压槽。 两支西风在高原东侧长江流域(四川盆地上空) 汇合,空气稳静,风力微弱,多阴雨天气。 在高原东侧,西风南支气流与南下的气流相汇 合地带,有一个辐合线,形成了昆明准静止锋。 一定意义上,青藏高原使西风带影响范围扩大。
(3)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且降水量减少对长江、黄河、 澜沧江等河流源头的补给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4)促使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变暖等 大气因素外,还有一些人为原因,根据你了解的情况列 举3种。 (3)短期内补给量增多,长期补给量将减少 高原冰川后退,雪线上升;湖泊面积萎缩;蒸发增大; 都会使地表径流损失量增大。 (4)过度放牧,破坏草甸草原;不合理灌溉,土壤盐 碱化严重;捕杀珍贵野生动物;采矿;淘金。
答案:A 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海 拔高,冬季比周边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冷, 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夏季,青藏高 原太阳辐射强,比周边同高度的自由大 气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
高耸挺拔的大高原,由于它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
称为高原季风。读青藏高原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超额体验,超级提分,超越很简单

新高考地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解析版)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1.(2022·北京东城·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95%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夜雨。

(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完善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雨成因示意图(图2)。

(要求:标出地面气温差异,用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在适当的位置绘出降水状况)(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夏季昼晴夜雨对当地种植业的有利影响。

我国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高原东北部不同坡向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

研究区位置见图1,研究数据见图3。

(3)概括研究结论,并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予以论证。

(要求:结论明确、论据充分、推理过程完整。

)【答案】(1)绘图如下:(2)白天晴朗,光照强;夜间降水,蒸发弱,利于保持土壤含水量;利于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3)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状况阴坡好于阳坡。

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阴坡高于阳坡,地上生物量阴坡高于阳坡,牧草营养品质综合指数阴坡高于阳坡。

与阳坡相比,阴坡太阳辐射少,温度低,蒸发弱,土壤含水量高,更利于植被生长。

【解析】该题以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的位置、植被生长情况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热力环流、农业的区位条件、植被生长的影响因素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1)根据热力环流的应用,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

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

因此谷底气温高(暖空气),谷坡气温低(冷空气),谷底为上升气流,坡地气流顺着山坡流向谷底,由于夜晚谷底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因此多夜雨。

作图如下:(2)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高,白天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光照丰富;夜晚降水多,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多,因此夏季昼晴夜雨为当地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光照和水分,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

它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大气环流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大气环流发生了变化。

高原上空的气压较低,周围地区的气压较高,形成了一个气压梯度。

这个气压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使得季风气候更加明显。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向周围地区流动,影响了气温和降水。

2.影响降水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降水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原上的气流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这些气流的上升会形成云层,从而促进了降水的形成。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影响到周围地区的降水。

3.影响气温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温也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气温较低,周围地区的气温较高,形成了一个温度梯度。

这个温度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周围地区的气温。

二、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意义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高原上的气候条件适宜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适宜一些特殊的农作物的种植。

这些都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影响了水资源的分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水资源分配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降水会形成一些河流和湖泊,这些水资源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3.影响了生态环境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生态环境独特,有很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对于中国和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试阐述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过程及其引起的季风气候的演化过程,并阐述青藏高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气候、地貌、水文有哪些影响?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在之前的地史学课上有过了解,现在结合查找的文献资料,这个隆升过程可以分成三阶段:(1)断离隆升阶段大约在 40一50Ma 之前 , 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后,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其相对运动的速度从 10cm/a降至5cm /a(2)挤压隆升阶段印度大陆同欧亚大陆的碰撞和俯冲板片的断离可能改变青藏高原下局部区域上地慢物质运移的图式,但是它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尺度地慢对流的基本格局。

印度大陆仍以5cm/a的速度向北推进、挤压欧亚大陆板块。

在其挤压下青藏高原继续隆升 , 地壳不断增厚,同也不断缩短(3)对流隆升阶段欧亚大陆和印度大陆碰撞后,高原下部上地慢稳定的流场又开始活跃,新的对流格局主要受推进的印度大陆和塔里木地块的控制,下降流中心仍然处于塔里木地块之下,对流上升流也保持在高原的中部地区可以看到当受挤压的岩石层停止增厚以后,再次增长的上升流将使原来下移的等温线很快地向上推移,它意味着增厚的岩石层被很快减薄,其过程大约为10 - 15 Ma。

减薄过程是从高原中部区域开始的,地幔下部的热物质上升,推动和支撑着岩石层向上隆起。

同时,增长的热流动将很快地把青藏高原下部那一部分在挤压隆升过程中被“挤入”软流层的岩石层下部搬离。

同时,均衡力的作用将直接导致青藏高原一次的快速隆升,这就是所谓的对流隆升。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三阶段模式》(傅容珊李力刚黄建华徐耀民)季风气候的演化,我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及海陆分布变化对亚洲大陆气候的影响》(陈隆勋刘骥平周秀骥汪品先)的观点季风气候的演化过程可以概括为:隆起初期 , 由于海陆分布和海陆热力差异的作用,冬季开始出现弱的中纬NE风和比较明显的热带NE 季风,高空出现弱的两支西风急流及东亚沿岸弱的东亚大槽。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huán liú)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它的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běnshēn)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了高原四周大范围气候。

青藏高原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4,平均海拔高达4000m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地形最为复杂的高原高原庞大的地形高耸在大气对流层之中。

对流层大气存在着巨大的动力作用,强迫大气呈现铙流和爬升运动;高原显著的热力作用对东亚、热带以及全球大气环流产生巨大影响,并进而导致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我国大范围和长时期(shíqī)的干旱、洪涝以及小范围和短时期的暴雨、冰雹都与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有关。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rèlì)作用对季节转换期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1)北半球初夏季节青藏高原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是与其高大的地形密切相关的,高原作为同纬度地区的一个中空的热源,其作用可以在200hPa层形成一个224K的闭合暖中心(zhōngxīn),使大气增暖7K以上。

(2)青藏高原地形引起的动力和非绝热加热作用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平均槽脊的形成和维持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没有青藏高原,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的扰动将明显减弱。

(3)在5月,青藏高原地形作用加强了其所在纬度带北侧(减弱了南侧)由南向北的正温度梯度,同时也增强了30°S附近由北向南的正温度梯度,使南半球中纬西风急流轴从45°S北退至30°S附近,有利于全球大气环流的季节转换。

(4)高原地形作用在赤道及低纬地区形成的位势增加区,有利于南半球副热带高压脊的北退和北半球副高增强北移,对亚洲夏季风环流圈的形成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青藏高原地形作用对于南半球由夏至冬过程中,环极涡旋的强度加深和范围扩大是有利的。

此外,它对越赤道的索马里急流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热带大气环流的影响(1)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在30°N和30°S一带有明显的增温效果,主要增温中心在500 hPa层的青藏高原一带可达3.2℃以上,而在赤道另一侧(30°S, 110°E)的增温中心可达3.0℃,从而有利于减弱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由南向北和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由北向南的正温度梯度,有利于这一季节北半球副热带西风减弱北移、热带东风增强(在200 hPa层东风的增强中心可达-5 m·s-1)和向北推进、南半球西风带向北移,加速北半球向夏季和南半球向19冬季的季节转换过程。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综述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综述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综述作者:张雯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2期摘要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及隆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隆升的高原对全球大气环流产生了巨大影响,隆升的临界高度值在2 000 m左右时,会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动力影响使高原对流层中低层西风绕流汇合,形成北脊和南槽,且对南北两支西风起稳定作用,较高层的西风急流也可以爬坡自由通过高原且气流在迎风坡有利于反气旋性涡度加强;青藏高原雪盖也是影响地表热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临界高度;动力和热力作用;大气环流;雪盖中图分类号S1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2-03658-01作者简介张雯(1987- ),女,四川成都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大气科学、航空气象等方面的研究。

青藏高原地势起伏很大,平均海拔4 km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和最复杂的地形。

青藏高原隆升作用、动力热力因子共同影响着高原周边地区、亚洲、甚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和天气及气候系统。

高大地形到达大气对流层之中,大气动力作用强劲,强迫西风气流呈现出绕流和爬升运动,陶诗言等研究了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发现冬季它对南北两支西风起稳定作用;夏季则在其上维持副高反气旋,副高南侧形成东风急流[1]。

高原附近天气状况也与高原气流绕流与上升气流补偿形成的垂直环流相关以及热力性质相关。

对于全球大气环流演变,青藏高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同时影响着天气和气候在我国的形成和演变。

因此,对青藏高原的研究有利于挖掘气候变化规律和提高我国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青藏高原的热力、动力及隆升作用对大范围大气环流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气象学研究的焦点。

笔者在此探讨了青藏高原动力、热力及隆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高原的动力抬升作用1.1高原的抬升作用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我国的干旱和亚洲季风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近年来,有科学家用数值模拟方法,全面模拟了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千万年,印度板块对亚洲板块挤压从而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同时造成青藏高原上升2 km[2]。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折卷及其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汽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折卷及其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汽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折卷及其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汽的影响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折卷及其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汽的影响青藏高原作为全球上对流层-下平流层界面最高的地区之一,其地形和气候条件对该区域大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折卷是一种重要的大气动力学过程,它能够影响上对流层-下平流层之间的水汽输送,进而对地表和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对流层顶是指位于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的界面,在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和热力条件,对流层顶折卷现象十分明显。

折卷就是垂直方向上大气边界的水平收缩和密度增加,从而导致对流层顶下沉。

由于折卷处于青藏高原脊线上,因此该区域的对流层顶明显低于北半球大气的标准高度。

青藏高原的对流层顶折卷现象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之间的水汽输送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对流层顶折卷导致水汽的垂直输送减弱,使得上对流层水汽含量减少。

其次,对流层顶折卷引起了局地区域风场的变化,使得青藏高原以及周边地区的水汽在水平方向上被输送。

这种输送过程不仅影响到青藏高原附近地区的水汽分布,还能够影响到更远距离的地区,如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折卷还对降水模式和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对流层顶折卷减弱了上对流层的水汽含量,导致降水减少。

同时,对流层顶折卷还能够改变青藏高原周围地区的大气环流格局,进而影响到降水的分布和季节性变化。

这种影响使得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系统更加复杂。

除了对水汽和降水的影响,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折卷还对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折卷过程会降低对流层顶的高度,进而影响该地区的辐射平衡和温度分布。

其次,折卷过程还可以改变大气中的气体分布,如臭氧、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

这些变化将进一步影响到大气层中的辐射传输和气候变化。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折卷是一个重要的大气动力学过程,其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之间的水汽输送以及降水模式和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进一步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区域的折卷过程,对于理解和预测该区域的气候变化以及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总之,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折卷是一个对水汽输送、降水模式、气候变化、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都产生重要影响的大气动力学过程。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 感热通量 青藏高原地理题解析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 感热通量 青藏高原地理题解析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势最为险峻的高原,位于亚洲中部,东临我国内地,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临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南临印度洋。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唯一的“第三极”,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对全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下垫面与大气之间1. 青藏高原的下垫面青藏高原的下垫面是指地表以下的各种物质,如地表岩石、土壤、植被、冰雪、湖泊和河流等,在大气层和地表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青藏高原的下垫面主要由高山、高原、盆地和高山峡谷等地貌组成,这些地貌形成了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和环境特征。

高山和高原上常年积雪,形成了大片的冰川,这些冰川对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盆地地势低洼,形成了盛行的盆地季风气候,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高山峡谷地势险峻,对于大气的运动和能量传递产生了一定影响。

2. 感热通量感热通量是指下垫面和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在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中,感热通量对于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感热通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冰雪融化等。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较低,尤其是高山和高原地区,导致感热通量较小;植被覆盖丰富,对感热通量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冰雪融化季节性强烈,导致感热通量发生明显变化。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青藏高原的地表和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二、青藏高原地理特征的影响1. 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对于大气环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藏高原地处亚洲大陆中心,受到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气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大气环流格局。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导致了对流活动强烈,影响了亚洲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季风气候的形成。

2. 对降水的影响青藏高原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青藏高原地势高,常年积雪,形成了强大的冰雪资源,这些冰雪资源是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保障,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青藏高原的地表温度低,对于降水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其是盆地地区的降水,受到盆地季风气候的影响,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第三极”,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积雪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的气候要素之一,其时空变化特征对理解区域气候变化、预测自然灾害以及评估水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近50年来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二、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呈现显著的时间变化趋势。

在整体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积雪面积和深度呈现下降趋势。

尤其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由于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如寒潮、干旱等,导致积雪量的年际变化加大。

具体而言,春季和夏季的积雪量减少更为明显,冬季虽然仍有一定的积雪量,但整体上也在逐渐减少。

2. 空间变化特征在空间分布上,青藏高原的积雪变化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例如,高原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积雪量相对较大;而高原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则因高海拔和干旱气候等因素,积雪量相对较小。

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这种空间分布的差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三、大气环流因子与青藏高原积雪的关系大气环流是影响青藏高原积雪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季风环流、西风带、极地涡旋等对青藏高原的积雪具有重要影响。

具体而言:1.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影响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积雪的主要因素。

季风强度和路径的变化直接影响这些地区的降水形式和量级,从而影响积雪的形成和消融。

2. 西风带:西风带是影响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积雪的重要因素。

西风带的强度和位置变化会直接影响该地区的风速、风向和降水,从而影响积雪的分布和变化。

3. 极地涡旋:极地涡旋的变化也会对青藏高原的积雪产生影响。

当极地涡旋增强时,会带来更多的冷空气和高空槽脊活动,从而影响青藏高原的气候和降水形式,进而影响积雪的形成和消融。

四、结论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呈现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积雪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其时空变化特征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和预测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近50年来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二、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近50年来,青藏高原积雪的年际变化呈现明显的波动趋势。

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发现积雪深度在冬季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而春季则有明显的减少趋势。

这种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冬季气温上升导致积雪深度增加,而春季气温升高则加速了积雪的融化速度,从而导致积雪深度减少。

2. 空间变化特征青藏高原的积雪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

在高原的不同区域,积雪深度和覆盖范围有所不同。

总体而言,高原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积雪较深,而南部和东部地区积雪相对较浅。

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积雪线呈现出向高海拔地区移动的趋势。

三、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1. 西风带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积雪与西风带的关系密切。

西风带是地球上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藏高原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西风带的气流将暖湿气流从热带地区带到青藏高原,进而影响积雪的分布和变化。

当西风带增强时,会带来更多的暖湿气流,导致青藏高原的积雪减少;反之,当西风带减弱时,积雪则可能增加。

2. 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气候对青藏高原的积雪也具有重要影响。

季风气候的降水分布直接关系到青藏高原的积雪形成和消融过程。

当季风强度增加时,降水增多,有助于增加积雪深度;而当季风强度减弱时,降水减少,可能导致积雪深度减少或融化速度加快。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

时间上,冬季积雪深度呈增加趋势,而春季则有减少趋势;空间上,西部和北部地区积雪较深,而南部和东部地区相对较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参考书》主编:聂树人单树模常剑峤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济南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热力作用,主要从冷热原的角度讨论青藏高原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二是机械的动力作用,这种动力作用影响范围很宽广,从局部环流到长波以至超至长波都受到地形牵制。

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地形迫使气流爬越它或绕过它而产生,青藏高原是一个东西长的椭圆体。

长轴基本上顺风向,气流绕行的部分就会更重要些。

(1)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为了从冷热源角度来讨论青藏高原对天气,气候的作用,应首先了解高原冷热源情况。

下面根据叶笃正《青藏高原气候学》“引论”介绍如下:关于青藏高原冷热源问题,过去有过不少人讨论。

但由于计算方法不同,不但结果不同,也涉及到对从冷热源定义的问题。

总的来说,有两种定义:一种是从下垫面出发,如果某地区源。

但这种热量不一定都能用于本地区的大气。

有一部分或大部分可以输送本区以外的大气。

第二种定义是:在某个月里,某个地区的大气柱内有净能量的收入(通过运动从侧边界流出的能量不计在内,)则在这个月这个地区的大气称为热源,有净能量支出,称为冷源。

第二种定义的冷热源暂称为地面冷热源,第二种称为大气的冷热源。

从地面有三种能量可以输送给大气:一种是地面有效辐射,一种是潜热,一种是湍流感热。

高原上三者之和见表3—1 表3-1高原平均地面向大气输送的总热量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年平均,高原的每平方厘米的每天向大气输送约344卡的热量。

从布特科年平均蒸发潜热及湍流感热分布图可看出,两者全年最大值皆发生在北美东岸沿海(北纬40度,西经60度区域),它们分别为120和50千卡·厘米-2·年-1.青藏高原这种冷热源作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在夏季,除机械动力作用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热力作用。

一些研究者指出,高原的剧烈辐射效应以及高原南部和东南部的凝结潜热释放,使夏季青藏高原成为一巨大热源。

它直接加热于对流层中部大气,造成高原对流层上层强而稳定的高压,即青藏暖高压。

青藏高压占据了对流层上层的亚非广阔的副热带地区。

不仅影响北半球流场,而且和南半球的流场直接相关。

Krishnamurt把青藏高压看作在对流层中上层的一个大尺度的阻塞高压,对于低纬度纬向气流形成一个巨大障碍。

他模拟了南纬25度---北纬40度200毫巴层北半球夏季环流,初始流场是纬向的,脉冲式地输入一个已存在的青藏高压作为一个巨大障碍。

他在计算出的平均运动场中,得到了许多已知的对流层上层气候特征,例如非洲高压,大西洋中部槽,太平洋中部槽,墨西哥高压和青藏高原南部的东风急流等。

虽然这个实验是粗糙的,但它非常形象地表明青藏高压在大气环流气候特征中的巨大影响。

“青藏高压是夏季东亚环流中的一个重要的高空天气系统。

它不仅尺度大,而又相当稳定,其演变比对流层中低层某些系统的演变有提前的特点。

因此国内外的气象工作者都十分注意青藏高压的研究工作。

近几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它与中国及东亚地区的大范围旱涝有重大的关系。

从100毫巴青藏高压中心和脊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当脊线偏北,且高压中心偏离高原而东移,则长江流域大范围严重干旱,或者长江下游地区干旱;相反,如脊线位置偏南,高压中心稳定在高原上,则长江流域雨水偏多。

另外,在夏季500毫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对我国的降雨带和干旱带有密切的关系。

而100毫巴青藏高原和500毫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关系也十分密切。

不少研究者指出:当100毫巴青藏高压东伸(东部型,带状型),也往往是500毫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的时期,当青藏高压为西部型时,500毫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很少西伸北跳。

日本气象工作者也非常关心青藏高压对日本夏季天气的影响。

他们注意到00毫巴青藏高压向东移动,500毫巴小笠原高压向西移动的情况下,小笠原高压将在日本西部持续很久,从而使日本西部遭受严重干旱。

1972年世界不少地区如印度,中国,苏联的某些地区都发生了干旱,而该年夏季100毫巴青藏高压的范围很广,脊线位置偏北,中心强度强而且十分稳定。

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冷热源迅速的季节变化对于该地区东,西风环流的形成和变化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每年隆冬以后,冷源作用减弱,热源作用日渐加强,先后引起该地区边界层和边界层以上大气增温,削弱了高原南侧南北向的温度梯度,进而高原南侧的西风环流减弱。

当高原南部西风环流变为东风环流,而这时高原北侧温度梯度加大,使西风环流大大加强。

盛夏以后高原热源作用减弱,冷源作用日渐加强,使高原上大气温度降低,增大高原南侧的南北向温度梯度,进而加强了高原南侧的西风环流;而此时对于高原北侧来说,由于温度梯度的减弱,西风环流有所减弱。

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冬夏冷热源的变化,对于垂直环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冬季,高原上大气的冷源加强了亚洲这一经度经典的Hadley环流,使得通过东经90度的Hadley环流为最强。

在北纬25度以南是一个强大有Hadley环流圈,在低纬和赤道附近地区上升,其高度可达200毫巴以上,在约北纬25度附近地下沉。

这是季风区冬季环流特征之一。

沿东经90度的平均经圈环流,代表通过青藏高原的情况。

它的Hadley环流比季风区更为强大,这里Hadley环流延伸到了北纬30度以北。

这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大气是个冷源。

更由于这个冷源处于对流层大气的中部,它就大大地加强了季风区的Hadley环流强度。

在夏季,叶笃正等认为:“高原地区范围内存在一个强大的上升气柱,此上升气柱在高原上空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辐散流去,其中向东的一支上升到200毫巴以上,在东经180度以东才下沉。

这个巨大的东西环流足有150个经度以上,而在高原以东大陆上上升的空气向东运行的较近,不到东经125度便开始下沉。

这就表明由热力作用在高原主体上升的气流对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作用不大,而主要是影响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从这点看,青藏与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尤其是与东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密切的遥切的相关。

下沉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空气,只是来自高原以东的由大陆上升的气流。

由此可推论,最早陶诗言和朱福康提出的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向而行的一种关系,是由于某种动力作用而引起的。

”Koteswaram曾提出,在夏季东亚的西南季风区存在一个巨大的经向环流圈,1964年陈秋士等以实际风资料证实了这个季风环流。

东经55度--140度的平均经向环流情况看出这种季风环流是非常清楚的,其北支上升气流远达北纬40度。

其南支下沉气流出现于北纬5度以南,主要下沉于南半球。

通过青藏高原东经90度的经向环流。

也反映出巨大的季风流圈之内,在高原的南北两侧还有两个较小的经向环流圈。

高原南侧的经圈环流高达150毫巴以上,北侧的环流圈较小,高度稍高于300毫巴,但南北两个经圈环流的下限高度相同,均在500毫巴左右。

叶笃正等人指出,高原南北两侧的经圈环流只出现于青藏高原的经度范围内。

这可以说明高原南北两侧的两个较小的经圈环流是高原加热的结果,因为相对高原四周的对流层中部大气,高原大气是个热源。

(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迫使西风气流分支,由于青藏高原是一个高大突起的大陆块,对于500毫巴以下东西环流有显著的分支、绕流和汇合作用。

分支和汇合作用在高原迎风面和背风面形成“死水区”,绕流形成北脊南槽环流,对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天气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冬季,西风气流在高原西端分为南北两支,北支在高原的西北部西南气流,绕过我国新疆北部以后转为西北气流,也就是说,流线呈反气旋性弯曲;南支在高原的西南部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之后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在孟加拉湾附近曲率最大并形成低槽,然后经我国西南地区向东,在长江流域与北支气流汇合,向东流出。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分支现象从10月份开始一直可以继续到次年6月,它可以影响到9公里的高度或者更高一些,从平均风速场来看,冬季南支西风要强于北支。

第二,迫使迎风气流爬坡,使高原四周边坡上出现多雨带。

冬季多偏西北气流,高原北坡,西坡出现多雨带,夏季多偏南偏东风,高原南坡和东坡出现多雨带。

一定强度的气流可爬越高原。

兰州高原大气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对冬夏环流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夏季高原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气流的绕流作用上,而在冬季,高原的作用在绕流和爬坡两方面作用都很重要。

这说明夏季弱气流过高原时,以绕为主。

而冬季气流较强,除绕以外,还可以爬过高原。

第三,屏障作用。

青藏高原不仅阻碍西来系统的前进,而且直接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侵和夏季西南季风深入内陆。

从7月份1.5公里高度上的流场来看,靠近高原四周的气流,基本上是流向高原的,在高原地区低层应为辐合上升运动。

应该强调指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这就迫使来自印度的西南季风限制在高原南侧运行。

这支气流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作气旋性旋转,然后经我国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在北纬36˚附近与西北气流相遇而形成辐合线。

夏季我国东半部正是由于西南季风带来了大量潮湿空气。

因此水汽多,温度大,降水丰沛,气候湿润。

而我国西北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潮湿空气不能深入内陆,故水汽少,温度小,云雨稀少,形成干旱气候区。

由于青藏高原对于对流层低空的空气流动起着屏障作用,形成了高原南侧印度地区冬干暖,夏温湿的气候特色,而在高原北侧南疆和河西一带冬季干冷,夏季干热。

同时,由于高原的屏障作用,使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冬季少受暖平流的影响,有利于冷空气的堆积,出现了强大的蒙古高压。

夏季印度半岛北部很少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有利于热低压的维持。

第四,“暗礁作用”。

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一些主要山系可以高达5000—6000米以上,这块大台地象水底的暗礁一样,虽然不能直接阻挡平流层到对流层上部的气流,但可通过气流上下之间的垂直切变,间接地影响到100毫巴高空的流场。

青藏高原主要是通过上述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来影响大气环流,但人们还知道,当一气流流过粗糙面时,要受到摩擦作用的影响,近地表面的空气运动将变成湍流。

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的大尺度运动,地表摩擦还将在边界层内引起穿过等压线运动,因而在边界层顶产生垂直气流。

地表摩擦在高原侧边界更有这样一种作用,即它可以使接近侧边界的气流减小,而离侧边界较远的自由大气运动没有减速。

这样就在靠近高原侧边界的气流产生了涡度,这种作用可以引起局部高低压的生成。

罗四维在分析青藏高原东侧低涡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在青藏高原东侧低涡生成中,高原侧边界的摩擦作用是一个极有利的条件。

高原东南方的偏南方气流受到高原侧边界的摩擦会产生气旋性切变。

高原东北方的偏北气流则产生反气旋性切变,两者之间除产生风场不连续的切变线以外,还可因辐合作用而生低涡,西南低涡开始多由这种侧边界摩擦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