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过关复习5

合集下载

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过关复习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7课时-高三政治试卷与试题

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过关复习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7课时-高三政治试卷与试题

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过关复习:哲学常识 第2单元 第7课时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2009年1~4月,全国财政支出中,支农资金同比增长107.7%,增幅为近几年同期最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2题。

(2010年郑州模拟)截至2009年5月15日,河南省已为四川省江油市地震灾区实施援建项目295个,援建资金27.5亿元。

据此回答3~4题。

根据国家总体部署,辽宁省多部门联合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

截至2009年4月30日,共查处涉嫌低俗淫秽网站499家,关闭低俗淫秽论坛593个。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6~7题。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原因在于( )[4分]-----正确答案(C)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A 农业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B 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C 农业是出现最早的物质生产部门D 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农业的哲学依据是( )[4分]-----正确答案(D)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A 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B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C 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D 上述事实说明( )[4分]-----正确答案(C)3.灾区的恢复和发展主要靠外地的支持A 我国不同地区在具体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B 社会主义的团结互助精神在新时期得到发扬光大C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D 河南省大力支援地震灾区的行动符合的哲理是( )[4分]-----正确答案(A)4.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A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B 外因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促进作用C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D 2009年3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过去由于超载放牧,变得黄沙漫漫,生态遭受毁灭性破坏,许多老百姓远走他乡。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人们开始大规模种草植树,并减少牲畜头数,如今,黄沙被一望无际的茂密树林和丛丛灌木所覆盖,重新变得生机盎然。

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过关复习哲学常识第1单元第1课时-高三政治试卷与试题

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过关复习哲学常识第1单元第1课时-高三政治试卷与试题

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过关复习:哲学常识 第1单元 第1课时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如约而至。

千百年来,人们从敬畏太阳,到认识太阳,把握太阳的运行规律,人类宇宙观发生了巨变。

据此回答1~2题。

2010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江苏省赣榆县依托本地丰富的稻草资源,大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富民增收工程,引导农民编织草苫、草帘、草绳外销山东、河南等地。

过去无人问津的“烂稻草”,如今成了宝贝。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5~6题。

2010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咸海是中亚地区的咸水湖,曾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

但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注入湖泊的河流沿岸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致使流入咸海的水量不断减少,目前咸海已萎缩成“大咸海”和“小咸海”两部分,由于面积大幅缩小,咸海沿岸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不少生物物种退化,淡水资源匮乏,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增加。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7~8题。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神话的世界里,在他们看来,太阳的瞬间消失如同某样食物的消失一样:中国人说,太阳被天狗吃了;越南人认为,吞掉太阳的是青蛙;在阿根廷人看来,连太阳都敢吃的肯定是凶狠的美洲虎了……无论是天狗吃日、青蛙吞日还是美洲虎吃日、都不可能改变日全食的发生原理,这是因为( )[4分]-----正确答案(D)1.人类永远只能适应自然,而不能改变自然A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B 人只能根据自然界本身的属性与规律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界C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D 我们的祖先在看到日全食时曾经做出的拯救太阳的行动,如今再也不会出现。

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在日全食时做出拯救太阳的行动,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 )[4分]-----正确答案(A)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A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 世界的物质性C 唯心主义世界观D (2010年新乡模拟)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这段话表明( )[4分]-----正确答案(A)3.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观点A 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可以有相同的观点B 人们对一定事物的看法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C 世界观人皆有之D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复习25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复习25

• (2)人民法院贯彻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 可以使人民法院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独立 活动,在审判工作中不受法律以外的任何 势力(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和影响,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实事求是对案件作出公正的裁决,保障人 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严肃性,维护我国社会 主义法制的尊严。
• ●误区警示 • 1.把享有立法权的机关等同于立法机关。 • 解析:我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是立 法机关。其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 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务院各部、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 能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各总部、军兵种、 军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 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 及其常委会;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人大及其常委会,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
• ●考点突破 • 1.民主集中制原则 • 民主集中制原则既是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 根本原则和制度,也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 和领导制度。 • (1)民主集中制的含义 • 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 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其中,集中 必须以民主为基础,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 利益和意志;民主又不是无政府主义的,
• (2)从国家机构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来说, 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即国家职 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 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 • 第一,国家机构的职能是和国家职能相一 致的,国家机构是为执行国家职能、实现 阶级统治而建立的,因此,国家机构的职 权是由国家职能决定的,是国家职能的体 现。也就是说,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执 行者、承担者,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
• 第三,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 政机关的干涉,但并不排斥国家权力的合 法干涉。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对本级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接受它的监 督,当然,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并不是干 涉人民法院对具体案件的审判。上级人民 法院有权通过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 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各级人民 检察院有权以抗诉的形式监督各级人民法 院的审判活动。 • 第四,人民法院审判权不受社会团体和个 人的干涉,但不排斥党的领导。党的领导

2011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大全(精炼版)

2011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大全(精炼版)

辩证唯物论( 第四、五课)1世界的物质性 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6意识能动作用7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1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也是物质的。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方法论(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2)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1)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1) 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的看问题. (2) 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5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1) 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2)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方法论(1) 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 (2) 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

6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1)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7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1) 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复习11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复习11

• (2)方法论意义 •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 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 机地促成质的飞跃。
世界观
方法 论
具体要求 当我们需要保持事 物性质的稳定时, 就必须把量变控制 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反对不顾分寸、盲 目乱干的思想和行 为。 要果断地、不失时 机地突破其的 能保持其原 原 有的性质 则
• ●真题再现 • 例题 (2009·全国Ⅱ)美国科研人员做过 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 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 到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 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 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 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 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 ) •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 变
• ●考点突破 • 1.全面理解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 状态 • 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 不显著的变化。它不影响事物的相对稳 定性,不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体现了 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指事物显著的、 根本性质的变化。它是事物渐进过程的 中断,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从一
• 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了度 就是质变。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是区 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 (2)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 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 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 生。把握这一问题要注意: • 第一,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 发生质变。 • 第二,量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数量
• (2)质变的多样性 • 每个事物都具有不同的质,因而质变、 飞跃的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从质变过 程中对抗与非对抗角度看质变形式可划 分为:爆发性飞跃和非爆发性飞跃。 • 量变和质变的多样性,说明在现实世界 中,量变和质变以及二者的关系,其具 体表现是丰富多彩的。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复习1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复习1

• ●误区警示 •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 • 解析:“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是 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
• (1)二者的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 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 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 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 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 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 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 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 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 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 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比如,他 人的思想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
• ④要划清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 对物质含义上的界限。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由实物构成 (如金、木、水、火、土等),近代机械唯 物主义则将物质同原子等自然科学物质 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 ⑤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 • 世界统一于物质是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 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 是意识,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
• 点评:本题应选D。神话作为一种意识是 对客观现实歪曲的反映,但不能认为其 缺乏客观依据,因此A错误。B不是从哲 学角度认识的,故排除。月面图只能证 明整个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能证明各 种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都是科学的,因此 排除C。
共性与联系
区别与对立
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概念 是指各种物质具 是从各种物 体形态的共性—— 质具体形态 客观实在性。 中概括和总 物质 结出来的, 物质具体形态是物 没有具体的 质的具体表现, 物质形态就 它不仅有共性, 没有物质的 而且有自己的个 概念学物质 概念的关系。 • 二者的联系是: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 哲学物质概念研究的基础,并提供证明。 而哲学物质概念又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 供指导。 • 二者的区别是: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 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的一部分物质形 态的具体特性。哲学物质概念则概括了 整个世界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唯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复习20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常识复习20
• 解析:第一,艰苦奋斗是理想转化为现 实的必要条件。 • 第二,艰苦奋斗,是一种迎难而上、坚 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 和道德品质。它的中心意思是以顽强的精 神去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既是一种生活作
• 第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 宏大的系统工程,每前进一步都会碰到各 种各样的困难、障碍,尤其要振奋精神, 艰苦奋斗,革命者应该既是革命的理想主 义者,又是艰苦奋斗的实干家。 • 第五,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的观点是 错误的,因为它对艰苦奋斗的含义认识不 清,把艰苦奋斗的含义限制在“条件艰苦 时才需要进行的努力”这个范围,其实,
• 点评:本题应选B。材料的内容主要是 国家为吸引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为个人提供优惠政策,没有涉及到个人发 挥主观能动性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因 此②③不符合题意。大学生为西部发展服 务,到西部就业,既符合国家(集体)利益 需要,同时也获得了国家政策的优惠,实 现了个人利益和理想。因此,大学生志愿 服务西部计划的设计,体现了个人利益与
• (3)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 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理想不同,对 社会存在的作用也不同。崇高理想对人生、 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 ①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为 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历史上广大 人民群众,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志士 仁人,以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 为实现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理想而奋斗,
• 第二,实现共同理想以最高理想为根本 方向。虽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要经过若 干历史阶段,需要若干代人的努力实践, 但他们都是向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朝着一 个共同的目标的,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也决不能离开这个根本方向。
• ●误区警示
• 理想、空想、幻想的区别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哲学常识)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复习(哲学常识)

高考政治知识专题复习(哲学知识)高考政治复习专题:哲学知识第一部分唯物论(一 )重要考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的含义,世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与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3.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应,意识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一样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一样的反作用。

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全部从实质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质出发,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脚踏实地。

5.人拥有主观能动性,尊敬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二 )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注意哲学上的物质观点与物质的详细形态、以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的差别。

2.物质的独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二者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差别于意识而言的独一特征。

后者是指物质拥有的属性中最根本的是运动。

3.世界的根源是物质,这揭露了世界的根源。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揭露了世界的共同属性和实质特点。

物质第一性,是相对意识第二性而言的。

意识是物质的反应,揭露的是物质决定意识。

4.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表此刻人的意识能正确反应客观世界,其次表此刻意识能反作用客观事物。

前者不排挤意识对物质的反应有错误的方面,但重申能正确反应,要求人类不停探究,追求真谛。

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双方面:正确的意识促使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挡事物的发展。

5.物质决定意识是全部从实质出发的哲学理论依照。

从实质出发简单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物质出发,就是路线目标政策和理论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一致。

因此要反对从主观出发。

6.从实质出发要脚踏实地。

但从实质出发与脚踏实地又不是等同的。

前者的理论前提是物质决定意识,后者的理论前提是按规律做事。

7.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以按照客观规律为前提,不可以违反客观规律。

【政治】2011届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全国版)哲学常识2-508

【政治】2011届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全国版)哲学常识2-508

特别提示:世界的多样性就是矛盾的特殊 性吗? 世界的多样性不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而 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状态。世界上各种 事物的运动之所以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复杂 情况,是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各 有自己特殊的性质。 请做考题1~4。
(2009年四川卷,32)今天,麻醉 剂已经广泛运用于外科临床手术,但据医 学统计,仍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病人 麻醉失败。这表明 ( ) A.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 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 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 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 的生动的个性,只是概括、抽象出它们的 共同本质,因此不能认为普遍性包含特殊 性。 请做考题5~6。
(2009年福建卷,35)在社会实践 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 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 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小岗村的历 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 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的 哲学道理是 ( )
其次,我们要弄清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 怎样相互转化的。这里有两种情况:从空 间上看,在一定范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 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 亦然;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 性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上则变为特殊 性的东西,反之亦然。因此两者的区分是 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 的无限性决定的。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两点论的联系 两点论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明了方向, 要在两点论的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的两点 (矛盾)及其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是 两点论的深入展开,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才能真正坚持两点论,切不可把对立 统一看成是千篇一律的教条。

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过关复习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6课时-高三政治试卷与试题

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过关复习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6课时-高三政治试卷与试题

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过关复习:哲学常识 第2单元 第6课时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2009年6月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的反腐倡廉工作座谈会强调,要以更坚定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3题。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4分]-----正确答案(B)1.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衡的A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B 整体制约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D 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切实抓好反腐败工作,这是因为( )[4分]-----正确答案(A)2.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影响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事物的发展B 次要矛盾对事物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C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D 加强廉政和反腐败制度建设要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为重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4分]-----正确答案(A)3.在廉政和反腐败制度建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A 规定着廉政和反腐败制度的性质B 规定着廉政和反腐败制度的运动规律C 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唯一保证D 2009年6月12日至13日,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提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4分]-----正确答案(D)4.做工作必须先解决主要矛盾,后解决次要矛盾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因果联系B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D (2010年洛阳模拟)针对中国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问题。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教案1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教案1

2011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教学设计 1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考大纲求】认识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论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定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一致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1.人的价值就在于,就在于对社会的。

2.对一个人的价值评论主假如看他的,最根本的是对贡献。

3.价值观对人们拥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拥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4.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就一定坚持真谛,自觉按照;自觉站在。

5.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只有正确办理、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6 分)1.同为宋代的文化绅士,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口不停,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

这说明A.二者的评论都遇到乡土看法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B.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可以客观地对待广东荔枝的价值c .价值判断老是有主观性的D.“兴趣无商议”,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材能获取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

”依据这一看法,我们应当做到 ()①正确办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②不可以追求个人利益③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④必需时牺牲个人利益以致生命来捍卫集体利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有人以为“重申个人与社会的一致,会扼杀人的个性发展”,这类看法 ()A .正确,由于个人与社会的一致是互相差别、互相对峙的B.错误,割裂了个人与社会的一致c.正确,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与社会老是会发生矛盾的D.错误,由于社会对个人的发展不起任何作用4.“假如不过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

2011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寻找社会的真谛第十一课寻找社会的真谛学习要求:1.按考点要求自主、全面复习知识点内容,特别注意稳固基础知识记忆;2.自主、独立、仔细达成稳固练习,比较参照答案校正练习中的错误,增补解答残破部分,实时记录练习失误中的知识残破与思想缺失,并进行必需的自我反省与总结。

3.答案一律填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按要求实时上交备查。

考点要求: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心识、社会心识的相对独立性2.运用生产关系必定合适生产力情况的规律剖析、解决问题;3.运用上层建筑必定要合适经济基础情况的规律剖析、解决问题4.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5.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6.理解人民民众是历史的创建者。

7.坚持民众看法和民众路线。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1.,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心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心识的变化发展。

,落伍的社会心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挡作用,先进的社会心识能够,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2.,,是贯串人类社会一直的基本矛盾。

3 .。

a. 人民民众是的创建者; b. 人民民众是的创建者;c.人民民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6 分):1.冷战结束后,世界人民广泛盼望和平、平和和发展,期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但冷战思想和强权政治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多次公然阻止欧盟撤消对华武器禁运,这就是冷战思想的一种典型表现。

冷战思想依旧存在反应了A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心识的变化B.社会心识拥有相对独立性c.不一样性质的社会心识对社会发展拥有不一样的反作用D.任何社会心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2.清代2.有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能。

”荣辱倒错,是目前各样不正之风和悲观腐败现象滋长延伸的一个重要原由。

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心识,社会心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B.落伍的社会心识对社会发展起阻挡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D.人类的活动是存心识有目的的活动3.因为经济地位的差别,人们的思想方式和价值取向经常有所不一样;因为详细利益的差别,人们的梦想和要求常常不尽一致。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九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考点要求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3、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4、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基础填空(每空格1分,共10分)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和。

2.承认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的理论依据。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的认识方法。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的基础,是我们的关键。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自然灾害给人类带磨难,同时又促进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明进步。

正如恩格斯所说,“宙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②“灾难”和“进步”转化是无条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③“灾难”在一定条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矛盾次要方面的决定作用A.①②B.③④.②④D.①③6.一般说,人们在逆境中容易萌生忧患意识;而在顺境时,往往会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以至形势突变时猝不及防,陷入被动境地。

从哲学角度考虑,这是因为①有的现象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②没有坚持用矛盾普遍性的观点看问题③没有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④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的影响A.①②B.③④.②④D.①③7.右边漫画告诉我们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下是可以转化的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8.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教案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教案

2011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哲学复习教学设计第六课求索真谛的历程●【考大纲求】【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真谛的含义和真谛的客观性、详细性、条件性【理解】认识拥有频频性、无穷性、上涨性,坚持在实践中不停追求真谛。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实践是查验认识的真谛性的,实践是认识的最后和归宿。

2.真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谛是的有条件的。

3.认识过程拥有和,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真谛,在实践中和发展真谛。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6 分)1.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日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四周,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术的印迹。

”“人造或人为世界”A .实践是有目的、存心识的能动性活动B.实践是认识c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人攀明月不行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一千年前,诗人李白这样表达了不可以登月的难过。

今日,我们经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楚地感觉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成现实。

这说明:A .实践拥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拥有革命性和科学性c .实践拥有主观能动性D.实践拥有社会历史性3.16世纪末,伽利略经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颠覆了亚里斯多德对于物质的下降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一案例说明:A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谛与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 .实践是查验认识正确与否的独一标准D.感性认识只有上涨到理性认识才能掌握事物的实质4.以下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的真谛相一致的是A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 .横当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常识第2单元第3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昔日黄沙满天、土地贫瘠的黄土高坡已尽焕“绿颜”,俨然派塞上江南景象,并让祖祖辈辈以瘠薄的耕地为生、靠天吃饭的陕北农民扬眉吐气,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对客观事物有促进作用D.意识对事物发展有能动的反作用【解析】材料显示了退耕还林政策的作用,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案】 D2.由昔日黄沙满天到塞上江南的转变体现了()①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②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③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改造自然,造福人类④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材料虽然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并不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故②不选。

材料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而不是联系,故④不选。

【答案】 B吉利汽车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搞自主创新的民营汽车企业。

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尤其是经济活动中的灵魂,是用钱买不来的,虽然艰难但意义深远。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新②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④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4.李书福说创新“虽然艰难但意义深远”,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就是对立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物质决定意识D.新出现的事物一定会战胜旧事物【答案】 B2009年4月6日,意大利中部地区发生里氏5.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地震的发生蕴涵的哲理是() A.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永恒的D.事物是瞬息万变的【解析】D否认了事物存在相对静止。

【答案】 C6.由于对这次地震没有作出预报,因而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说明() A.当人们没有认识规律的时候,人们的行动是盲目的B.只有认识了规律,才能改造规律C.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人们难以认识复杂的事物【解析】B、C、D观点均错误。

【答案】 A7.(2010年百校联盟卷)“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可改变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解析】A、B、C与材料不符。

【答案】 D8.美国心脏病专家发现一种可发育成所有种类心脏细胞的“母细胞”,有望为今后治疗心脏病开辟一条新路。

试验显示,这种“母细胞”可发育成构成哺乳动物心脏的3种基本细胞,即可收缩的心脏细胞、平滑肌肉细胞和构成血管壁的内皮细胞。

利用“母细胞”克隆成所有种类心脏细胞,可以治疗心脏病。

这说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C.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D.掌握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解析】A、B与材料主旨不符。

D说法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 C(2010年成都模拟)现代人在用知识武装了自己的头脑之后,却把敬畏自然的理念抛到了脑后。

对自然灭绝式的索取与开发的行为比比皆是,大自然在饱受伤害的同时,自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报复着人类。

曾经潺潺流过的河水许多已经枯竭;陆地下沉;草原面积持续缩减,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全球天气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灾害天气成倍增长。

据此回答9~10题。

9.上述事实说明()①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②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惩罚③事物是不断发展的④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发生改变A.①② 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材料中自然的变化不是发展,故③不选。

④错误。

【答案】 A10.上述事实启示我们()①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②要完全服从自然,遵循自然规律③应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④对自然要合理开发和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完全服从自然”的做法是错误的,②不选。

【答案】 C2009年5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近几年来,河北省实施生态补水,加速白洋淀生态系统恢复,减少淀区高耗水作物种植,推广节水灌溉,叫停以白洋淀水为水源的农业和工业用水,使淀内水质不断变好,接近40年前的水平。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事实说明() A.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B.规律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部分制约着整体【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故选A。

【答案】 A12.由于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白洋淀水质不断变好,生态环境改善。

这说明() A.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B.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联系C.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D.运动的主体是物质【解析】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是白洋淀水质不断变好的前提条件。

【答案】 B有一则寓言说,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发威,狂风大作,行人为了抵御风寒,都把大衣紧紧裹住;南风则不同,轻柔吹拂,和风扑面,令行人备感温暖,于是解开纽扣,脱去大衣。

据此回答13~14题。

13.上述寓言蕴涵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B.联系具有多样性C.必须按规律办事D.静止具有相对性【解析】北风和南风办事情一个失败,一个成功,其根源就在于一个没有认识和掌握规律,—个做到了按规律办事,这体现了按规律办事的必要性。

【答案】 C14.上述寓言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A.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B.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C.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D.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解析】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

【答案】 C15.(2010年兰州模拟)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人们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

“沙进人退”趋势如不得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

上述材料说明()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④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材料体现了人们利用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了自然规律就要遭受规律的惩罚,①②③正确。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④错误。

【答案】 A16.2009年入夏以来,西藏自治区出现大范围干旱。

6月下旬,自治区气象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区内普降小到中雨,对缓解旱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表明() A.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B.规律是不变的,可变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C.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造规律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解析】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是人类自觉地利用规律的表现,D正确。

A与题意无关。

规律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性质的变化而变化,B错误。

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人们不能改造规律,C错误。

【答案】 D二、非选择题(共36分)17.我国是海岸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70%左右的沙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海岸线存在海岸侵蚀现象。

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

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

(1)运用有关规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现象的认识。

(10分)(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6分)【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

人们的行为一旦违背了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

材料中人类的活动是违背规律的行为,正是因为这些活动,才导致了我国海岸线的严重侵蚀。

(10分)(2)这启示我们,人类活动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不能贪图一时的眼前利益,损害长远的整体利益。

(6分)18.2009年7月22日上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奇观。

本次日全食从初亏至复圆,长达两个多小时,中国境内可以看到的最长日全食时间达6分钟。

全食带宽度达250公里,自西向东经过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省市,有3亿多人目睹了这一天文奇观。

日全食发生前,天文学家对此作出了精确的预报。

(1)日全食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道理?(10分)(2)天文学家对日全食的发生作出了精确的预报体现了什么哲理?(10分)【答案】(1)①日全食的发生说明,各个天体的形成和变化是客观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正是由于各个天体不停的运动变化,才有日全食的发生。

这说明,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10分)(2)①如果各个天体的运动变化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天文学家就不可能对日全食的发生作出预报。

这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天文学家对日全食的发生作出了精确的预报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