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天线电子下倾角课题研究
参考文档-天线下倾角理覆盖理论
![参考文档-天线下倾角理覆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5da49da76a20029bd642d66.png)
一、基站天线的下倾角设置(一)下倾角概述基站天线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终端,承载了电磁波发射与接收的双工功能,即移动通信信号传递的载体,其应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劣。
基站天线的应用效果的好坏,一般受限于基站电磁环境、天线挂高、天线方位角及天线下倾角四大重要因素,只有四大因素相辅相成,方能实现基站天线的最佳应用效果,本文结合基站的各种电磁环境、天线挂高对基站天线下倾角的设置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
合理设置天线下倾角不但可以降低同频干扰的影响,有效控制基站的覆盖范围和整网的软切换比例,而且可以加强本基站覆盖区内的信号强度。
通常天线下倾角的设定有两个侧重方向,即侧重于干扰抑制和侧重于加强覆盖。
这两个侧重方向分别对应不同的下倾角算法。
一般而言,对基站分布密集的地区应侧重于考虑干扰抑制,而基站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则侧重于考虑加强覆盖。
1.1.考虑干扰抑制时的下倾角在基站天线半功率角范围内,天线增益下降缓慢,超过半功率角后,天线在基站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天线下倾角设定无需考虑垂直半功率角等因素的影响。
为保证覆盖区边缘有足够强的信号,可认为天线主瓣方向延长线到地面的交点(B点)为该基站的实际覆盖边缘。
在基站周围环境理想情况下,下倾角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α=actan(H/R)公式二含义如下图所示。
图二、基站天线控制信号强度时的下倾角应用图、下倾角设置的应用分析2.1.下倾角分类目前天线行业内天线的下倾角实现方式有三种:机械下倾角、预置电下倾角以及电调下倾角;需要下倾角=机械下倾角+预置电下倾角+电调下倾角。
机械下倾角:通过调整安装支架,改变天线物理位置,从而实现下倾角连续调节的调节方式。
预置电下倾角:通过天线赋形技术,调整天线馈电网络,改变天线阵列中各振子的相位,从而在天线物理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某个电下倾角的调节方式。
电调下倾角:通过天线关键器件移相器,连续调整天线馈电网络,连续改变天线阵列中各振子的相位,从而在天线物理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天线电下倾角的连续调节的调节方式。
天线下倾角调测[新版]
![天线下倾角调测[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83c61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4.png)
天线下倾角调测[新版]下倾角一般指天线向下和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一个合适的下倾角能加强本覆盖区域的信号强度,同时也能减少小区之间的信号盲区或弱区,也不会导致小区与小区之间交叉覆盖、相邻的关系混乱,一个合理的下倾角是保证整个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基本保证,所以目前天线下倾角的调整是我们网络优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般的天线下倾角共分为机械下倾角跟电子下倾角,机械下倾角是通过人工来调整天线物理下倾来实现,电子下倾角就是通过电子仪器来调整天线的阵子来实现。
在这里我再明确一下,就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调整下倾角,机械下倾角和电子下倾角设计是多少度就应该是多少度,包括在我们在验收文档里面,下倾角是不允许有偏差的,就算相差一度也是不行的~根据我们目前的设备,我主要就讲解下京信天线和安德鲁天线的电调仪使用方式。
目前我们使用的安德鲁电调仪安德鲁的电调仪是没有自带显示屏的,所以我们需要用电脑联接电调仪再联接到天线来调整天线的电子下倾角,联接天线后,打开软件,点击面板上“Find Dcvices”按钮软件开始执行新的搜索任务,进度条显示搜索进程,界面下方状态栏显示伴随进程正在搜索的内容完成搜索后弹出对话框,检查已搜索出的设备,如果正确点击“YES”,反之点击“NO”。
经过搜索发现天线后,界面内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目前发现驱动器的数量。
同时,软件界面内会显示出已搜索到的天线驱动器的基本信息,其数据显示结构。
点击选中需要配置的驱动器,在主界面下方找到并点击功能键“Edit Selected”进入编辑选择窗口。
在编辑窗口内填写所有的信息后,点击“Configure”,跳出对话框询问点击“YES”,再次跳出对话框点击’“OK”。
点击选中需要配置的驱动器,在主界面下方找到并点击功能键“Move Selected”进入编辑选择窗口。
在编辑窗口内填写所有的信息后,点击“Activate”,跳出对话框询问是否激活,点击“OK”。
移动通信天线下倾角设置
![移动通信天线下倾角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86545d1c964bcf84b9d57b1b.png)
比较有用的一点东西,特别是天线下倾角设置参考表一、天线类型选择在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中,应该根据网络的覆盖要求、话务量分布、抗干扰要求和网络服务质量等实际情况来合理的选择基站天线。
由于天线类型的选择与地形、地物,以及话务量分布紧密相关,可以将天线使用环境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城区、密集城区、郊区、农村地区、交通干线等。
1、城区基站天线城区基站密度较高,单站预期覆盖范围较小,选择基站天线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为减少干扰,应选用水平半功率角接近于60度的天线。
这样的天线所构成的辐射方向图接近于理想的三叶草型蜂窝结构,与现网适配性较好,有助于控制越区切换。
如下图所示。
(2)城区基站一般不要求大范围覆盖,而更注重覆盖的深度。
由于中等增益天线的有效垂直波束相比于高增益天线较宽,覆盖半径内有效的深度覆盖范围较大,可以改善室内覆盖效果,所以选用中等增益天线较好。
(3)由于城区基站天线安装空间往往有限,所以选用双极化天线比较切合实际。
综上所述,城区基站宜选用水平半功率角为60度左右的中等增益的双极化天线。
例如水平半功率角为65度的15dBi双极化天线。
2、密集城区基站天线密集城区基站天线的选择与一般城区基站类似。
但由于密集城区基站站距往往只有400米到600米,在使用水平半功率角为65度的15dBi双极化天线,且天线有效挂高35米的情况下,天线下倾角可能设置在14.0度到11.5度之间。
此时如果单纯采用机械下倾的方式,倾角过大将引起水平波束变宽,干扰增大,同时上副瓣也会引入较大干扰;而采用电子式倾角天线,则可以较好的解决波形畸变的问题,产生的干扰相对较小。
所以密集城区基站选用电子式倾角的水平半功率角为60度左右的中等增益双极化天线较为合适。
3、农村地区基站天线在农村地区,鉴于话务量较小,预期覆盖面积较大的特点,选择基站天线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对于CDMA网络而言,为提高定向基站两扇区天线服务交叠区间的通信质量(交叠区内有宏观分集的效果),增大交叠区面积,宜选用水平半功率角较大的天线。
LTE基站天线下倾角设置分析
![LTE基站天线下倾角设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847d3aa5e9856a561260dd.png)
信息通信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2017
(Sum. No 172)
LTE基站天线下倾角设置分析
苏 华 彬 ,姚 公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 京 100048)
摘 要 :针对LTE建 设 ,如何对天线下倾角设置,通过理论、仿真以及结合现有3G 基站设置经验,进行分析探讨,结合以上
(8) 市电恢复后,恢 复 PLC/ATM T自动状态,恢复柴油发 房维护管理工作。
224
信息通信
(3)如下倾角A 小于或等于下倾角B ,则参考下倾角B 为
基 础,结合该扇区的软切换比和天线挂高进行设置:
比< 6 « 校切捵比>=60»
天« « 惠小子3 6 米 天t t t t 惪大子等子3 6 米小子8 0 米 天t f l i 惠大子等子6 0 米 下“ 角扣2 下•♦ 角5 0
角参数设置以下方法:
(1)
运用理论公式计算每个扇区的下倾角,当半功率角上
沿达到两站距离的中点时对应的下倾角设置为下倾角A ;?
(2)
将 下 倾 角 A 与 该 扇 区 3G 网台账的下倾角(在此简称
为下倾角B)进行比对,如下倾角A 大于下倾角B ,该扇区的下
倾角则取定为下倾角A ;
值班人员A 启动柴油发电机指令后,手动启动柴油发电机,观
方法~~
方法二
即现网3GKH+LTE技术修正,考虎到LTE网络一定 即采用以上阐述的技
程 度 上 霣 要 控 制 重 *区 ,考虑在3G现网下傾角薹 术理论公式核m 的天
础 上 ,螯体再下压3皮 I 其中现网3C网络下傾角为 线下傾角穸鈐*
LTE天线电子下倾角课题研究
![LTE天线电子下倾角课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d80cee0f61fb7360b4c6558.png)
LTE天线电子下倾角课题研究1研究背景3月27日,对校园内基站进行勘察,发现现场勘察的电子下倾角与后台网管配置的电子下倾角不一致,见下表所示:不一致。
对于这种情况,后期进行RF优化时,由于电子下倾角不匹配,无法通过电子下倾角来有效控制覆。
目前市的基站主要采用京信以及国人的天线,主要型号为:2分析思路针对前后台电子下倾角不一致问题,我们首先建立了一个实验基站,为电信一枢纽6楼,选择天线型号为ODV2-065R18K-G,如下图所示:1.我们初步怀疑为后台基站没有校准,因此在后台对该小区天线进行校准,校准之后,后台电子下倾角显示为0度,但是此时天线上显示为1.8度。
前后台仍然不一致。
说明校准之后仍然无效。
2.将天线的电子下倾角都归零进行验证,在后台将电子下倾角设置为0度后,此时天线上电子下倾角显示为0度,保持一致。
说明归零时,前后台可以保持一致。
3.此时在后台将电子下倾角调整到6度时,天线上显示的电子下倾角为8度;在将后台电子下倾角调整到9度时,此时天线的电子下倾角已经为10度。
以上说明通过校准天线、通过归零后在进行调整都没有效果,前后台电子下倾角仍然不一致。
因此我们怀疑为天线的配置文件错误,之后分别联系京信以及国人的天线厂家,拿到最新的配置文件,然后进行研究验证。
3研究验证通过同基站工程师沟通,在配置电调天线时,他们首先需要拿到每种天线型号的配置文件,然后将配置文件导入系统中。
因此我们初步怀疑为配置文件的问题。
因此我们联系天线厂家,拿到最新的配置文件,然后进行导入验证。
3.1国人天线验证国人天线的最新配置文件如下:选择师院实验楼基站进行验证,师院实验楼基站的天线型号为SGR-TX-100122。
进行数据导入,在动态管理里面,选择需要配置的站点,点开发送配置数据,如下图所示:导入成功后需要将天线进行校准:校准后查询天线电子下倾角如下:从上图可以看出,双馨公寓BBU下挂的实验楼两个小区的电子下倾角分别为6度和8度,之后去现场进行勘察,发现现场的电子下倾角也分别为6度和8度。
LTE网络仿真中天线初始下倾角计算方法探讨
![LTE网络仿真中天线初始下倾角计算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985e9a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7.png)
LTE网络仿真中天线初始下倾角计算方法探讨南作用;薛光达;宋春涛;乔云【期刊名称】《邮电设计技术》【年(卷),期】2013(000)012【摘要】讨论一种基于最近小区修正距离、挂高、技术等因素的算法,并通过无线网络仿真予以验证。
用以在网络建设中初始设置倾角参考使用。
%It discusses the algorithm based on correction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cell, height, technology and other factors. The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simul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 for the reference for setting initial angle of antenna in network construction.【总页数】5页(P38-42)【作者】南作用;薛光达;宋春涛;乔云【作者单位】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相关文献】1.Super NEC仿真计算技术在天线教学实验中的应用 [J], 赵林;柳超;朱婷婷2.现行准则下财务管理学中财务比率计算方法探讨 [J], 叶映红3.互联网+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 吴凯4.互联网+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 吴凯5.分布计算在机载天线辐射特性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J], 陈晨;张凯;郭陈江;许家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G优化案例:关于5G下倾角规划调整原则研究
![5G优化案例:关于5G下倾角规划调整原则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c2a57a0029bd64783e2ced.png)
关于5G下倾角规划调整原则XX【摘要】Massive MIMO 作为5G 的主要特性之一,实现波束赋形,形成极精确的用户级超窄波束,并随用户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将能量定向投放到用户位置,相对传统宽波束天线可提升信号覆盖,同时降低小区间用户干扰。
Massive MIMO 天线波束分为静态波束和动态波束,SS Block 及PDCCH 中小区级数据、CSI-RS 采用小区级静态波束,采用时分扫描的方式,PDSCH 中用户数据采用用户级动态波束,根据用户的信道环境实时赋形。
5G 静态广播波束采用窄波束轮询扫描覆盖整个小区的机制,选择合适的时频资源发送窄波束,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配置不同的广播波束,以匹配多种多样的覆盖场景,这里就涉及到如何根据不同的场景规划合适波束的问题;业务波束采用动态波束赋形不支持波束定制。
LTE 传统宽波束小区只有一个宽波束,下倾角仅分为机械下倾角和电下倾角两部分,即:LTE 总下倾角=LTE 机械下倾+电下倾。
通常,LTE 的下倾角规划原则为:垂直波束上3dB 覆盖小区边缘,抑制小区间干扰(LTE 频段较低、小区间干扰相对加大)、并增强近点的覆盖。
5G Massive MIMO 需要分别为SSB(广播信道)、业务信道(可间接通过CSI- RS表征),进行下倾角规划。
其中,涉及到机械下倾、SSB 可调电下倾、CSI-RS 波束下倾角。
只有确保规划合理,才能让用户得到最佳的感知体验。
【关键字】5G Massive MIMO、下倾角、规划调整。
【业务类别】移动网1.5G 下倾角的定义传统天线:只有小区倾角的概念,倾角的调整同时对整个小区所有信道同时进行调整。
LTE 传统宽波束小区只有一个宽波束,下倾角仅分为机械下倾角和电下倾角两部分,LTE 机械下倾+电下倾的规划原则是波束3dB 波宽外沿覆盖小区边缘,控制小区覆盖范围,抑制小区间干扰5G MM 天线:公共波束下倾角:由机械下倾角和SSB 可调电下倾确定,调整公共信道波束,影响用户在网络中的驻留,优化小区覆盖范围;业务波束下倾角:由机械下倾角和CSI-RS 波束下倾角确定,调整业务信道倾角影响用户RSRP、吞吐率和业务时延等。
基站天线的下倾角设置建议(1)
![基站天线的下倾角设置建议(1)](https://img.taocdn.com/s3/m/59eb8b627e21af45b307a8b2.png)
基站天线的下倾角设置建议一、 下倾角概述基站天线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终端,承载了电磁波发射与接收的双工功能,即移动通信信号传递的载体,其应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劣。
基站天线的应用效果的好坏,一般受限于基站电磁环境、天线挂高、天线方位角及天线下倾角四大重要因素,只有四大因素相辅相成,方能实现基站天线的最佳应用效果,本文结合基站的各种电磁环境、天线挂高对基站天线下倾角的设置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
合理设置天线下倾角不但可以降低同频干扰的影响,有效控制基站的覆盖范围和整网的软切换比例(对CDMA 网络而言),而且可以加强本基站覆盖区内的信号强度。
通常天线下倾角的设定有两个侧重方向,即侧重于干扰抑制和侧重于加强覆盖。
这两个侧重方向分别对应不同的下倾角算法。
一般而言,对基站分布密集的地区应侧重于考虑干扰抑制,而基站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则侧重于考虑加强覆盖。
1.1.考虑干扰抑制时的下倾角在基站天线半功率角范围内,天线增益下降缓慢,超过半功率角后,天线增益(尤其是上波瓣)衰减很快。
因此从控制干扰的角度考虑,可认为半功率角的延长线到地面的交点(B 点)为该基站的实际覆盖边缘。
在基站周围环境理想情况下,下倾角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α=actan (H/R )+β/2 公式一倾角θ天线高度同频小区基站天线覆盖示意图覆盖距离服务区异频区图1、 基站天线控制干扰时的下倾角应用图其中α为天线的下倾角,H 为天线有效高度,β为天线的垂直半功率角。
R 为该小区最远的覆盖距离,即覆盖长径R 。
1.2.考虑加强覆盖时的下倾角在基站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天线下倾角设定无需考虑垂直半功率角等因素的影响。
为保证覆盖区边缘有足够强的信号,可认为天线主瓣方向延长线到地面的交点(B点)为该基站的实际覆盖边缘。
在基站周围环境理想情况下,下倾角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α=actan(H/R)公式二公式二含义如下图所示。
图二、基站天线控制信号强度时的下倾角应用图二、下倾角设置的应用分析2.1.下倾角分类目前天线行业内天线的下倾角实现方式有三种:机械下倾角、预置电下倾角以及电调下倾角;需要下倾角=机械下倾角+预置电下倾角+电调下倾角。
LTE网络天线下倾角自优化算法
![LTE网络天线下倾角自优化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eb340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1.png)
LTE网络天线下倾角自优化算法夏永康;梁晓雯【期刊名称】《无线电工程》【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The antenna tilt has a strong impact 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 cellular network.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golden section search(GSS)for self-optimisation of antenna tilt.The proposed method consists of three phases:first,confirm the search range by using the GSS method;second,quickly converge to a near optimalquantity;third,approach the optimal value with fine tuning of down-titl angle in a small step.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self-healing capabilities to cope with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practicability and the self-healing capabilitie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t last.%天线下倾角对于网络能量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提出了一种基于黄金分割搜索的针对能效的天线下倾角自优化算法,算法分为3个部分:根据黄金分割搜索原理确定搜索区间;通过数值搜索快速收敛到最优解附近;通过对天线下倾角进行小步长的微调逼近最优下倾角。
LTE中电调天线角度远程测量研究
![LTE中电调天线角度远程测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c003056c175f0e7cd13764.png)
LTE中电调天线角度远程测量研究摘要:提出了LTE中,用移动终端远程控制eNodeB,对电调天线的方向角、机械下倾角和电子下倾角进行测量的方法。
设计了用于LTE电调天线远程测量系统的协议以及该系统的实现方案。
该方案使用光电传感器测量电子下倾角、二维倾角传感器测量机械下倾角和方向角。
将该系统用于LTE网络规划及优化设备中,可实时监测天线的角度同时达到改善网络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电调天线; LTE;远程测量;二维倾角传感器;下倾角在LTE系统中,要求在20 M带宽下频谱效率达到下行100 Mb/s,上行50 Mb/s,这就要求最大使用4×4的多天线配置,单天线发送方案、分集方案、空间复用方案、波束赋形方案以及其他的关键技术共同来满足上述的要求[1-3]。
然而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下倾角又分为机械下倾角和电子下倾角)又受到工程人员素质及环境变化的影响,比如大风、雷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电磁传播方向不沿预期的方向传播。
因此对LTE的多天线系统进行实时测量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多天线技术的LTE系统中,电调天线是LTE网络覆盖规划与优化所必须的,如果能在远程通过控制电调天线而选择电磁信号的覆盖范围,对提高网络质量非常有益。
在陆地接入网(UMTS)系统通过特殊接口实现了在网络管理层(RNC)对电调天线下倾角的远程控制,这样就可以减少因测量天线下倾角和简化大网络天线部署的人工开销。
中兴通讯的“电调天线下倾角远程控制系统”,专利号为CN 101232123A,实现了电调天线的电子下倾角的远程控制 [4]。
另外,专利号为CN 101413999A的“在倾斜状态下天线角度的测量方法”[5],其给出了一种测量置于基座上的天线与水平面的方位角和俯仰角[5]。
并且在电调天线上加入一个二维倾角传感器,这样就可以通过UE控制eNodeB中的电调天线测量模块,同时测量天线的方位角、机械下倾角和控制电子下倾角。
天线电子下倾角调试案例
![天线电子下倾角调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d92a716c175f0e7cd137b1.png)
池州京信天线电子下倾角调试案例摘要:4G天线电子下倾角可以在网管远程操作调试,但是因为网管的天线版本问题导致调试不准确,现通过升级版本来恢复网管调试的准确性关键字:电子下倾角版本【故障现象】:网络优化中,塔工在调试平天假日酒店的电子倾角时发现现场电子倾角度数和网管设置不一样,网管设置是1.2度,但是现场度数是2度,为保证问题不是偶然出现,我们又验证了电信大楼RRU等两个站,发现都是现场设置度数比网管度数大,截图如下:【原因分析】:开始我们觉得可能是天线刚装没有进行过校准,校准之后度数应该能恢复一致,所以就通过网管对天线校准,但是校准之后发现天线度数并无变化,误差仍然存在,最后通过联系京信厂家工程师,对现场天线进行检查,发现现在使用的4G天线都是近期刚刚到货的天线,有可能因为网管安装的天线版本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度数存在误差,老版本天线度数范围是0到8度,现网4G安装的新天线是0到10度的范围,正是因为版本天线的度数范围不同导致度数存在误差,我们预测通过网管更新天线版本可以解决该问题。
【解决方法】:通过在网管更新天线版本来解决电子倾角度数不准的问题:网管更新步骤如下:STEP1:打开动态管理功能,选定网元(例GC-市区-电信老楼局ZFBBU14-447478),在动态命令中双击SDR-AISG设备-发送配置数据,如图STEP2:在右侧弹出的命令中选择需要处理的RETC(例清溪河宾馆三个RRU 带的6个RETC),先选择AISG设备ID为1的三个选项,点击命令执行,会弹出下图窗口选择文件打开文件夹,选择ODV2-065R18K-G-Ⅶ-1710-2170-L.BIN.bin,随后改命令开始执行,下发该版本。
完成后会出现下述结果再选择AISG设备ID为2的三个选项,重复上述操作,选择ODV2-065R18K-G-Ⅶ-1710-2170-R.BIN.bin文件进行下发操作。
STEP3:在动态命令-SDR-AISG-RET中点击AISG2.0批量查询天线设备数据,如图选择需要查询的RETC(例清溪河宾馆三个RRU带的6个RETC)点击命令执行,结果如下图检查最大倾角(度)与最小倾角(度),数据为10.0与0.0的话,表示版本更新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天线电子下倾角课题研究
1研究背景
3月27日,对校园内基站进行勘察,发现现场勘察的电子下倾角与后台网管配置的
电子下倾角不一致,见下表所示:
不一致。
对于这种情况,后期进行RF优化时,由于电子下倾角不匹配,无法通过电子下倾角来有效控制覆。
目前市的基站主要采用京信以及国人的天线,主要型号为:
2分析思路
针对前后台电子下倾角不一致问题,我们首先建立了一个实验基站,为电信一枢纽6楼,选择天线型号为ODV2-065R18K-G,如下图所示:
1.我们初步怀疑为后台基站没有校准,因此在后台对该小区天线进行校准,校准
之后,后台电子下倾角显示为0度,但是此时天线上显示为1.8度。
前后台仍然不一致。
说明校准之后仍然无效。
2.将天线的电子下倾角都归零进行验证,在后台将电子下倾角设置为0度后,此
时天线上电子下倾角显示为0度,保持一致。
说明归零时,前后台可以保持一致。
3.此时在后台将电子下倾角调整到6度时,天线上显示的电子下倾角为8度;在
将后台电子下倾角调整到9度时,此时天线的电子下倾角已经为10度。
以上说明通过校准天线、通过归零后在进行调整都没有效果,前后台电子下倾角仍然不一致。
因此我们怀疑为天线的配置文件错误,之后分别联系京信以及国人的天线厂家,拿到最新的配置文件,然后进行研究验证。
3研究验证
通过同基站工程师沟通,在配置电调天线时,他们首先需要拿到每种天线型号的配置文件,然后将配置文件导入系统中。
因此我们初步怀疑为配置文件的问题。
因此我们联系天线厂家,拿到最新的配置文件,然后进行导入验证。
3.1国人天线验证
国人天线的最新配置文件如下:
选择师院实验楼基站进行验证,师院实验楼基站的天线型号为SGR-TX-100122。
进行数据导入,在动态管理里面,选择需要配置的站点,点开发送配置数据,如下图所示:
导入成功后需要将天线进行校准:
校准后查询天线电子下倾角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双馨公寓BBU下挂的实验楼两个小区的电子下倾角分别为6度和8度,之后去现场进行勘察,发现现场的电子下倾角也分别为6度和8度。
前后保持一致,说明配置文件导入正确。
3.2京信天线验证
主要针对市的3中京信天线型号进行验证。
3.2.1ODV2-065R18K-G验证
目前拿到ODV2-065R18K-G这种型号的配置文件为
选择电信一枢纽6楼的RRU进行验证,将该压缩包解压后,共有2个文件,如下图所示:
同样按照步骤,将这两个文件都进行导入,导入成功后查询电子下倾角为9度,如下图所示:
然后上站查看天线上的电子下倾角也为9度,说明前后台保持一致。
验证了ODV2-065R18K-G这种型号的天线正确配置文件为ODV2-065R18K-B-PW.BIN。
3.2.1ODV3-065R18J-G验证
同样也对ODV3-065R18J-G的天线型号进行验证,目前电信一枢纽的宏站的3个扇区都使用的是这种型号的天线,如下图所示:
厂家给出的配置文件如下:
文件解压后共有3个文件,如下图所示:
将这3个文件都导入后,再对天线进行校准,校准后查询2小区的电子下倾角为12度,如下图所示:
上站查看天线上的电子下倾角,也为12度,如下图所示:
说明此天线配置正确。
4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验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的天线型号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天线配置文件,具体见下表:
对于其他的天线型号,我们从厂家拿到的对应配置文件关系如下表所示:
电调天线配置文件
清单20141231.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