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多视角分析及应对措施
多管齐下治理交通拥堵
分散和分解
集 中 的 中 心 城 市 功 能 , 应 适 当 进 行 导 人 口合理布局。主要是通过在基础 部 分 城 市功 能 的疏 解 ,为 城 市 功 能 减 设 施 、产 业 布 局 、城 镇 发展 等方 面 加
负 ,使其与 周边地 区更为 协调发展 , 强 合作 ,促进 流动 人 口在周 边 区域 就
房地产投资的拉动 ,当地 的经济结构
和 人 口结 构保 持 了相 对 的 宁静 均 衡 。
北 京市 社会研 究 所常 务副 主任 王景 山认 为,“ 十二五 ”举 措包括两
个 层 面 的含 义 : 是 在 北 京 市 区域 范 一
套措施 ,有便捷发达的交通 网络等支
撑 。国 外 大都 市 都 曾 走过 这 样 一 条 发 展 之 路 。巫 永平 强 调 说 ,如 果 这 是一
学者 于 丹教授 也持 同样 观点 。胡小 伟教 授认 为北 京外来 人 口是随着 产 业走 的 ,必 须将劳 动力 密集 型 的产
业 适 当 向 周 边 省 市 疏 散 , 才 能 在 根
本上解决城 区人 口过于密集 的问题 。 北京核心城区 ,尤其是胡同保护带人
口必 须 疏 散 ,但 可 以 采 用 居 住 在 外 ,
围 内,按 照区 县功 能定位 ,加 大郊
个未 来可 能的解 决方 案 ,其 协调力
度 或 将 涉 及 到行 政 区 划 、 通 、 济 、 交 经
区新 城建 设力 度 ,发挥 新 城在 疏解
中 心 城 区人 口中 的 重 要 作 用 。 目前 ,
新 城 发展在 吸 引分 流 中心 城区 人 口
十二 五 ” 期 间有 望 大 量 细 致 充分 的研 究 后 ,才 能 提 出一 市 长 过 程 中 ,他 们 了解 到 , 日内瓦 从 这 些 思路 都 将 在 “ 个 解 决方 案 。 胡 小 伟 和 政 协 委 员 、著 名 文 化 调 整 经 济结 构 人 手 调 控 人 口。在 1内 破题人 口困局。日 3
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交通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与运营是公共管理的重要领域,而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公共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
一、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1.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公共交通在面对交通拥堵问题时,往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城市人口增加、汽车数量增加、道路建设不及时,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愈发严重。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市民的出行效率,也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
2.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不足、站点设置不合理以及设施老化等问题,都让市民在使用公共交通时感到不便利,增加了私家车出行的成本。
3.公共交通安全问题公共交通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交通事故频发以及车辆老旧、设备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上。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市民对公共交通的信任度,也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效果。
4.公共交通的环保问题城市公共交通的环保问题主要体现在车辆尾气排放、噪音污染等方面。
大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参与市区运营,其排放的尾气和造成的噪音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1.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的互补配合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首先需要发挥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基础作用,同时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鼓励市民步行、骑行。
还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停车费用,鼓励市民减少使用私家车出行,从源头上降低交通拥堵的产生。
2.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公共交通设施的现代化改造,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降低市民使用公共交通的成本。
3.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水平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投入,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水平。
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成绩土木工程与建筑系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摘要:步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城市交通的拥堵逐步成为交通拥堵的主要内容。
本文考察了我国城市拥堵的现状,用一系列数据说明我国许多城市受交通拥堵困扰且有些城市的交通拥堵已经非常严重。
然后,文章分析了造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三个主要因素,涉及到城建、经济政策、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可以从完善交通设施、增强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和采取恰当的交通管制措施、实施与发展公交优先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关键字:城市交通;交通拥堵;解决途径引言步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规模随之增大,城市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随之而来的是的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强的时间观念、越来越远的出行距离、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与城市间、城市与腹地区域间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交通需求的大幅增长对城市现有的交通设施产生极大的压力。
而当前,交通设施的发展总体上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于是产生了交通拥堵问题,且日益严重,这不仅给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也导致资源的浪费,影响到居住环境、空气质量以及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
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困扰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流行病”,以及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刻不容缓。
1、交通拥堵原因分析我国多数大城市的道路交通存在的交通拥堵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目前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下,交通总需求大于交通总供给所致,即道路容量不足,交通量超过道路总量,这种供需矛盾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车多路少,路网结构不合理,整体效能低。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道路用地占城市用地的比重小,路网密度低,道路总容量供给严重不足。
单中心与多中心视角下的上海城市交通问题与改善策略(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菱厣堂露意薹上海氓市交通政策的仇伯前琵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孙斌栋,郭研苓摘要上海城市交通政策以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为主,对当前乃至未来的分析和预测表明,这不足以疏解上海的交通拥堵,还应该把空间结构优化作为重要政策加以实施。
最后从多中心策略和就业~居住均衡策略的角度提出了优化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交通政策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海“两个中心”国家战略的确定,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提供了新的动力。
但同时也要看到,上海还存在着一些软肋制约着上海的国际化进程,如城市交通拥堵。
尽管上海各界为疏解交通作了大量的努力,但交通拥堵加剧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上海市民当前感受最深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
疏解上海交通必须打破“以交通论交通”的传统思维,从优化交通政策着手,寻找新的解决思路。
1城市交通政策分类与世界大城市交通政策经验总结城市交通拥堵根源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不平衡,即道路交通供给满足不了交通需求。
因此从理论上讲,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政策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交通供给增长和完善政策,通过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增加及完善来满足交通需求;(2)交通需求引导和控制政策,通过鼓励交通需求转向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并对个体机动交通(主要是小汽车)的使用和拥有采取控制和引导,达到更高效率地利用交通供给设施的目的;(3)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政策,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引导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区位变动,从而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更合理的分配。
对伦敦、巴黎、东京、纽约、新加坡和香港等世界大城市的交通发展的规律表明,世界大城市在解决交通问题的过程中都积极地运用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和空间结构优化三类政策。
世界大城市不仅建成了较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而且无一例外地采取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包括建设轨道交通,倡导公交优先,同时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进行调控,等等。
在空间政策方面,世界大城市都趋向于通过卫星城或新城的建设,疏解集聚的城市人口、产业和功能,借以缓解中心城的交通拥挤。
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在优化线路规划方面,建议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确保线路合理覆盖城市各个区域。
提升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水平可以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乘客体验。
加强管理和监督能够规范运营行为,保障公共交通的安全和有序性。
推动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引入先进技术,提升运输效率和便利性。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所面临的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城市公共交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线路规划、公共交通设施、管理和监督、智能化发展、优化、提升、加强、推动、综合评述、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线路规划不合理、设施建设滞后、管理监督不到位、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和提升。
有必要对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1.2 研究意义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正面临着诸多问题。
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交通
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交通城市交通一直是城市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关系到居民的出行质量、经济的发展效率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交通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市场机制与城市交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问题往往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失衡有关。
对于城市交通而言,供给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需求方面则与居民的出行需求相关。
然而,在现实中,市场机制在城市交通领域的运作并不完善,导致交通问题的产生。
2. 交通拥堵带来的成本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经济学研究表明,交通拥堵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成本。
首先,交通拥堵导致了时间的浪费,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成本。
其次,由于车辆在拥堵的状态下燃油效率低下,交通拥堵也加剧了燃油消耗和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促进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出行方式的合理调整。
3.1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优化道路网络,提高通行能力。
此外,开展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的建设和改善,增加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覆盖面,引导居民减少对私人车辆的依赖。
3.2 优化交通管理与运营其次,要加强交通管理与运营,提高交通效率。
这包括优化信号优化、交通管理制度,采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手段,提高交通流的通行效率。
3.3 鼓励绿色出行方式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绿色出行方式,推广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
同时,发展共享出行模式,如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
4. 经济学评估与政策实施在制定交通政策时,需要进行经济学评估,确定各种政策措施的成本与效益,以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此外,政策的实施也需要科学的监测与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
结语:综上所述,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来解决。
交通拥堵论文
交通拥堵论文交通拥堵论文交通拥堵的论文应该怎么写?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交通拥堵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交通拥堵论文1浅析城市交通拥堵摘要:本文从不断出现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出发,结合中外治堵经验,从汽车保有量、文明交通、城市公交、城市布局与路网规划、专用校车等几方面入手,对形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提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几多设想。
关键词:城市; 交通;拥堵2010年秋冬季节,北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交通大堵车,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以致被调侃为“一天只堵一次,从早堵到晚”。
当坐车不如步行快的时候,交通拥堵与停车难也就成了摆在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此交通拥堵也成为2011年两会期间的重要民生话题之一,如今,这种“城市病”,不仅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面临的难题,而且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迅速蔓延。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相对于1685.9万的居住在北京的城镇人口来说,烟台市六区常住人口仅为222万,但在2010年春节前,烟台市也开始施行市区主干道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政策,以缓解拥堵不堪的交通流。
其实,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如何解决这一病症,北京的限牌摇号,上海的高价车牌,单双号限行,上调停车费,甚至拟收取城市拥堵费,上演了一幕幕我为车狂的无奈,加剧了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的心理落差和求富预期。
以单双号限行为例,在公共交通没有达到需求的情况下,很多家庭可能就会考虑提前实行第二辆车的购买计划,限行不仅没有抑制机动车的增长,反而刺激了汽车消费,交通不堪重负,治堵成了添堵,可以看出仅通过限制百姓的行为来治堵只是治标不治本。
形成这种交通拥堵局面的原因不是单一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决。
一、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十年以前,拥有一辆汽车是绝大多数中国普通家庭不可企及的事情,而在今天,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拥有汽车已不只是梦想。
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基于利益集团的视角分析
汽 车作 为 当地 的 支柱 产 业 , 政府 既要 大 大 限度 地 方便 私 家 车 的使 用 , 体说 来 资源 , 维 护并 实 现 本集 团 利 j 具 在 力扶 持 汽车 工 业 , 同时又 要 有效 地 缓解 就 是便 捷 ( 出行 时 间短 ) 经济 ( 车使 和 途 径 上 占据 优 势 ,是 强势 自 、 汽
之 为利 益集 团。第 三 , 益 集 团都 致 力 利 势 的潜 在 利 益 集 团 。
于争 取 、 护 或满 足 其成 员 的共 同利 益 维
或 目标 。
3 相 关利 益 集 团 的利 益冲 . 交通拥 堵 问题 中相 关利 益
( 城 市 出 行 交 通 工 具 的提 供 者 , 2)
题较 为严 重 的大城 市 ( 北 京 、 海 、 如 上 广 个 人 财 富 的象 征 ,能够 彰 显 其 财 富地 政 府 有较 强 的 影响 力 。 同时汽 :
州等 ) ,不 仅 是我 国汽 车 的 主要 销 售市 位 , 们 出行 方式 就 基 本依 赖 于 私 人 交 成 立 的 汽 车协 会 组织 化 程 度柜 他 场, 而且 是 我 国汽 车 重要 的生产 基 地 。 通 工 具 。 其 共 同 的利 益 诉 求 就 是 能 最 拥 有 较 为丰 富 的社 会财 力 、 1 文
一
、
交 通拥 堵 问题 中相 关利 益 集 团 动 以施 加 影 响 , 属 于 强势 的潜 在利 益 的经 济 主体 , 应 目标就 是 实 现城
分析
集 团 。② 以公 共 交 通 方式 出行 的无 车 通 的发 展壮 大 , 以此获 取 更 多
族 。以 公共 交通 方式 出行 的 人们 , 了 于 公 共 交 通 的 准 公 共 物 品属 为
城市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交通拥堵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困扰,还给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本课题报告旨在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对城市交通拥堵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对经济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第一章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交通拥堵1.1 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1.1.1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1.1.2 车辆保有量的快速增长1.1.3 城市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1.1.4 交通管理和调控不力1.2 城市交通拥堵的经济影响1.2.1 交通时间成本的增加1.2.2 能源消耗的加剧1.2.3 环境污染的增加1.2.4 交通事故和健康风险的增加第二章城市交通拥堵的经济学分析2.1 基于供需理论的分析2.1.1 交通需求的弹性分析2.1.2 交通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2.2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分析2.2.1 交通拥堵的负外部性效应2.2.2 环境外部性的经济损失2.3 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分析2.3.1 交通拥堵的成本评估2.3.2 缓解交通拥堵的成本效益分析第三章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研究3.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改进3.1.1 增加道路容量3.1.2 发展公共交通系统3.1.3 优化交通网络规划和设计3.2 交通管理和调控措施3.2.1 实施交通限制措施3.2.2 制定拥堵收费3.2.3 引入智能交通系统技术3.3 交通需求管理措施3.3.1 促进非机动交通方式3.3.2 鼓励拼车和共享出行3.3.3 引导出行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结论本课题报告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对城市交通拥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对策。
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改进、实施交通管理和调控措施以及采取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轻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但同时需要注意,对策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合适的组合,以确保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取得长期和可持续的效果。
景德镇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
的城市来说 ,都能 “可望可及 ”,也为创建景德镇市旅游经济 强市
该市面临着 日趋严重 的道路交通拥堵 问题 ,拥堵 区域从原 做 出贡献。
来 的城市 中心城 区逐步扩散到外围 ,交通拥堵时间越来越 长 ,平
四 、预 期 效 益
均车速显著下降 ,面临着严 峻的交通 、环境 、停车位 紧张以及安
号。近些年来 ,景德镇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积极地壮大旅游产 供 的城市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等密切联 系起来 ,从城市 交通运输
业 ,逐步做大做强旅游 城市 ,然 而随着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 ,该 市 的有序化管理视角 出发 ,进一步健 全城 市交通拥堵 的综合治理
陷入交通拥堵的困扰 之中。
措施和政策 。在总结该市具体情况 的前提下 ,立足于实践视角 ,
一 、 研 究 缘起
就城市交通拥堵方面提出 了针对性 较强的建议 和政策 ,侧 重于
该市 的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 ,到 2013年底 已经超 过 了 17 制定和实施完善城市交通 规划 ,提供 良好 的公共交通运输 管理
万辆 ,且 年均增幅高 于 12%,机 动车拥有 量 的快 速增加 和滞后 等 ,使所提措施对于像景 德镇市这样绝大多数经济承 受能 力弱
参考依据 。解决交通拥堵是个系统工程 ,涉及的问题非常庞杂 。 章 、超载车辆 、车流量 等状况进行严 密监控 ,打造和采取智 能交
包括道路问题 、交通节点问题 、流量管理 问题 、公交问题 、车辆增 通服务系统 ,也可 以通过交通广播 ,发布 高峰 时段具体路段 的交
加 问题 ,必须综合治理 ,出台整体治堵方案。密切联系景德镇市 通信息 ,引导各种车辆 的驾驶员选取合理 的行驶路线 。此外也要
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城市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车辆老化、服务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和提升。
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有效对策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难题、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旨在为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分析当前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为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研究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和对策,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难题,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共管理视角下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模式、政策体系和服务水平进行优化,使城市公共交通更加高效、智慧和环保,满足广大市民出行需求,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的问题与对策,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现代化建设,共同打造宜居、便捷、宜行的生活环境。
2. 正文2.1 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质量和生活水平。
当前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公共交通覆盖面不广。
由于城市规划、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线路布局不合理,覆盖面较窄,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
公共交通运力不足。
城市中一些公共交通线路运力不足,导致高峰时段拥挤现象严重,乘客难以乘坐。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老化,服务水平低下,导致乘客体验差,影响了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措施评估与优化
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措施评估与优化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难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许多不便。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对这些措施进行评估与优化。
第一,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
通过优化公交线路、增加运量和改善服务质量,可以吸引更多私家车主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在道路上的拥堵情况。
此外,还可以推广地铁、轻轨等高效快捷的交通方式,促使更多人选择换乘公共交通工具,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
第二,交通管控的优化。
交通管控是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设置红绿灯时序、加强对交叉口的巡查管理和规范行车秩序,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通拥堵。
此外,采用交通集中调度系统,实时监控整个城市道路交通情况,及时进行路口信号灯的调整,以及交通指示牌的设置,为行车提供更加便利的路线。
第三,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灯的自适应控制,根据实时交通状况智能调整信号灯的时长,优化交通流畅度。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车辆自动导航系统为驾驶员提供最佳路线选择,减少交通拥堵。
第四,鼓励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是减少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人们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自行车出行。
同时,还可以推广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辆,减少尾气排放对交通拥堵的影响。
此外,建立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便利的骑行和步行环境,也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
第五,城市规划的优化。
城市规划对交通拥堵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规划道路、交通枢纽和停车场的位置和布局,可以减少交通瓶颈和停车难问题,降低交通拥堵的发生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公共设施的位置和布局,减少人们的出行需求,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
第六,停车管理的优化。
停车难是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市交通拥堵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交通拥堵现实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交通拥堵在北京市已经由来已久,且交通管理部门也在逐年增长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资源,不停改善道路环境,逐渐限制小汽车旳购置和使用。
不过效果并不理想,小汽车使用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公共交通使用比例提高并不明显。
因此,怎样有效缓和和根治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学、政各界高度关注旳问题。
本文首先对北京交通拥堵旳历史与现实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概括了北京交通拥堵旳特点;另一方面通过都市规划发展、路网设计及配套设施、供需关系、公共交通体系四个维度对北京交通拥堵旳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从宏观、微观旳两个视角提出了六条缓和和治理北京交通拥堵旳对策提议,但愿能为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旳缓和和有效治理提供有益旳借鉴。
【关键词】北京交通拥堵都市规划公共交通体系供需矛盾一、引言伴随都市经济旳不停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旳提高,私人交通工具开始逐渐更新升级和普及,私人交通旳发展逐渐给都市到来了一系列旳问题,如交通拥挤和交通阻塞、道路交通网平均车速日益下降、交通事故增长、噪声和空气污染旳日益严重、能源消耗量逐渐增长、停车场地严重局限性。
北京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经伴随北京市政治、经济旳发展,常驻人口旳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旳提高而逐渐旳显现出来。
交通拥堵状况旳恶化已经严重旳影响到了居民旳生活质量,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多,公共交通分担率一直偏低,小汽车出行率旳居高不下使得北京市交通拥堵治理面临窘境。
北京市在治理都市交通拥堵旳过程中也在不停旳采用措施,首先不停旳扩大公共道路交通供应,另首先也在调整大众对私家车旳需求,以平衡交通供需矛盾。
但北京市交通拥堵程度一直不得明显缓和,那么考虑怎样综合小汽车出行成本和各项治理措施来处理交通拥堵是学、政各界高度关注旳问题。
二、北京市交通拥堵历史与现实状况分析北京市交通拥堵自2023年旳一场大雪,使全市居民第一次认识到了交通拥堵给生活带来旳不便。
伴随北京市单中心旳都市建设格局和“摊大饼”式旳都市扩张建设,重要旳商业中心、就业单位、医疗设施以及重要生活活动基础设施均留存在市中心,由于市中心空间运用能力有限,越来越多旳住宅区向外逐渐旳扩张中建立起来。
工程学视角阐述交通拥堵解决方案分析
工程学视角阐述交通拥堵解决方案分析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一大挑战。
面对日益增长的车辆数量和有限的道路资源,寻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从工程学的角度出发,我将探讨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提升交通流畅性和减少拥堵现象的发生。
首先,一种解决方案是改善道路网络。
道路网络的设计和规划对于减轻交通拥堵至关重要。
优化道路布局,提高路网密度,缓解瓶颈区域的交通压力是减少拥堵的关键。
例如,通过增加车道数量、改善红绿灯配时、建设高速公路等方法来改善道路基础设施,以增加车辆通过能力。
此外,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路况,提高交通流量效率。
其次,可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会影响人们选择使用私人车辆的意愿。
通过改善公共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鼓励公众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来减少私人车辆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
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智能设备,如电子支付、实时车辆追踪和调度系统,能够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排队时间,提升人们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
此外,倡导合理出行方式也是解决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和交通拥堵对城市发展的消极影响的认识,促使人们采取绿色出行方式和节约单车出行。
例如,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推广共享单车和电动车,减少单人驾驶私家车的比例。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施交通限制措施,如拥堵费和高峰时段限行,以引导人们选择非高峰时段出行,减少交通压力。
另外,科技创新在解决交通拥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利用这些新技术,可通过智能化的交通监测和管理系统实现交通流的实时优化。
例如,基于智能交通技术的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实时路况和交通拥堵信息,帮助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
另外,利用大数据分析交通流量、出行模式和交通规律,可以为政府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科学的交通规划。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交通拥堵分析与优化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交通拥堵分析与优化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也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此,如何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基于GIS技术,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探讨可行的优化方案。
一、GIS技术与城市交通拥堵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种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管理、处理、分析和呈现的多学科交叉技术。
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学、测绘、遥感、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城市的交通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是GIS技术的一个应用领域。
当我们想要了解城市的交通情况时,我们需要分析城市中心区域、主要交通网和路段的流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人流量、车流量、交通流量和其他相关因素的数据。
GIS技术可以有效地采集和处理这些数据,进而为我们提供详细、准确的交通拥堵信息。
二、城市交通拥堵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不合理等。
下面我们将通过GIS技术来分析这些原因。
1. 人口增长城市的人口增长是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每天上下班通勤的人数也会大量增加,导致交通拥堵。
我们可以通过GIS技术观察高密度人口的分布情况,进而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GIS技术对人群活动空间进行分析,了解人群活动范围与交通拥堵之间的关系。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也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面积会扩大,造成通勤距离增加,交通拥堵也随之增加。
我们可以通过GIS技术来分析城市的扩张速度,并研究城市化进程对交通拥堵的影响。
3.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不合理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不合理也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
规划中考虑不周的区域会造成交通瓶颈。
我们可以通过GIS技术来分析城市交通网络的结构,进而找到规划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一、引言城市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经济、环境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城市交通拥堵理论模型,并结合实证研究,分析其在现实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二、路径依赖模型路径依赖模型是城市交通拥堵研究中较为经典的模型之一。
该模型认为,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和建设是历史依赖的结果,交通拥堵现象也是由于历史上的路径选择所产生的。
通过对历史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和交通拥堵情况。
研究者可以利用这一模型来评估不同策略对交通拥堵的影响,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实证研究表明,路径依赖模型在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例如,某城市的交通发展历史显示,交通密集的区域通常是交通拥堵最严重的地方。
基于这一模型的研究成果,政府可以针对性地制定城市交通规划,避免新的交通网络再次陷入拥堵,并对现有的拥堵区域采取有效的交通疏导措施。
三、供需平衡模型供需平衡模型是另一种常见的城市交通拥堵理论模型。
该模型认为,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决定交通拥堵的关键因素。
当交通供给无法满足交通需求时,就会发生拥堵现象。
该模型通过测量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的差距,来预测交通拥堵的程度。
针对该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交通需求管理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着积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限制私家车数量、实施交通管制等手段,调整交通需求,从而减少拥堵情况。
例如,新加坡实施了捷运系统和高收费政策,成功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四、交通管制模型交通管制模型认为,通过交通管制措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限制标识等,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
该模型基于交通管制对交通流量和交通速度的影响,来分析交通拥堵的产生和缓解机制。
实证研究表明,交通管制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研究发现,过度的交通管制可能导致道路容量浪费和交通堵塞的新路径选择。
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研究
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研究摘要:国内城市化进程发展不断深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快速成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水平也在快速提高,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城市内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就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于一个合理规划和发展的城市来说,居民应该享受到便捷顺畅的交通环境,提高出行的效率和体验,助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如果交通拥堵现象严重,一方面会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所以,管理部门应该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
本文立足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针对问题探索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城市交通的不断完善发挥作用。
关键词: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对策建议1.道路拥堵问题的成因1.1交通规划不合理城市交通要得到顺利的运行,需要合理的规划作为前提。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在交通体系建设时缺乏规划的长远性考虑,使得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交通枢纽和商场、大型居民区等区域,交通拥堵现象更加严重。
大部分的国内城市在进行交通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核心区域路段的具体情况,在很多复杂路段会存在过多的交叉点指示。
所以,要改善道路拥堵问题,完善城市交通体系,需要注重规划的长期性发展思维。
面对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环境,国内城市规划可以考虑将立体交通设计更合理地运用其中,通过分流的方式缓解主干道的人流压力,有效缓解道路拥堵情况。
1.2道路运载容量较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和支配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机动车的需求也在逐渐攀升。
在行驶在城市道路的各种机动车辆之中,私家车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于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形成越来越高的要求,随之产生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但是作为一种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工程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改造,它的更新升级需要较长的时间,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在国内的很多城市,当地政府更加关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建设,这个包括交通工程在内的基础设施关注度不够,或者缺乏这一领域的专用资金,导致无法及时进行城市交通体系的更新,与现实的发展要求难以匹配。
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在实际的运营和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运营效率低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为车辆停站过长,交通拥堵,乘客过多,车辆老化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低下,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服务质量不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车辆拥挤、不安全,服务不周等。
这些问题对于公共交通乘客出行安全和舒适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公众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认可程度带来了一定的质疑。
3. 运营成本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车辆购置、维修和保养、人员工资、油料、路费和保险等多个方面,这些成本都需要由政府或运营企业承担。
由于人员工资、油料等成本的逐年增加,导致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给运营企业带来了财务上的压力。
二、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1. 提升运营效率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是解决公共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
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交通运输设施,严格控制车辆停站时间和车速,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增加公共交通接驳的方便性等,都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
2. 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增加公共交通车辆和交通接驳站点,以便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的出行需求。
其次,加强车辆的安全设施及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城市公共交通安全、顺畅、快捷。
最后,积极推广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完善互联网购票、无人售票等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
3. 降低运营成本为了降低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推动公共交通智能化,提高运营效率。
其次,逐渐推广公共交通的电气化、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减少车辆的油料及能耗。
此外,可以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吸引多样化的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交通市场,从而分担运营成本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交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城市管理者能够骄傲地宣称自己已经解决了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因为,城市道路交通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由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还与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众多方面发生联系,构成了一个更大的系统,并由此牵涉到诸多利益的协调。
分析、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不仅要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本身进行,还应从该系统向外扩展。
因此,有必要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进行多视野分析,从而及时地、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的办法。
一、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多视角分析(一)从经济发展与汽车消费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消费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1990年全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为1510.2元,2003年达到8472.2元,年均增长14.19%,居民购买力显著增加。
随着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颁布,国产汽车进入规模化生产,轿车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从而激发了人们对小汽车的购买需求。
在双重因素的作用下,1990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81.62万辆,2003年增到1219.23万辆,从1990-2003年,我国私人汽车年增量达到23.12%[1]。
由于消费结构的变化,家用汽车的消费在城市呈显著增长的特征。
2003年8月,北京市机动车已达200万辆,2007年5月即冲破300万辆大关,其中私家车已达218万辆,所占比例超过80%。
自2007年年初起,北京日购买机动车涨幅一度超过1000辆,高峰日曾达1800辆。
增加的汽车主要是小轿车。
两辆小轿车占用的道时空资源约等于一辆公共汽车,其运力却不足公共汽车的1/5。
但是,由于我国公共交通经济基础薄弱,使得公共交通发展十分迟缓。
从1989-2003年,我国公共汽车数量由59671辆增加到264338辆,虽然年均增长为11.22%,但是新增的运力已经完全被新增人口数量所抵消。
1989年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4.6标台,2003年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7.66标台,年均增长率仅为3.71%[1]。
随着大众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显突出。
(二)从车辆与道路发展的角度分析首先,我们把全国公路总里程和全国汽车拥有量两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全国公路总里程1949年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多视角分析及应对措施黄良彪,郭永平(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江西南昌330103)摘要: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不是单纯的人、车、路和环境的问题,还与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密切相关。
当前,家用汽车消费显著增长,车辆与道路发展极不协调,交通安全教育缺失,交通法规不能严格执行,交通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城市道路交通严重拥堵。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逐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实行综合治理,制定交通安全教育法规,抓好城市规划、公路建设和公共交通事业并举,从科技应用入手,推进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改革。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121(2007)05-0122-04收稿日期:2007-09-07作者简介:黄良彪(1957-),男,江西丰城人,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道路交通管理;郭永平(1975-),江西吉安人,江西公安专科学校科研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2007年9月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Sep.2007第5期总第115期JOURNALOFJIANGXIPUBLICSECURITYCOLLEGENo.5Ser.No.115是8.07万公里,1955年是16.73万公里,1965年51.45万公里,1975年78.34万公里,1985年是94.24万公里,2005年是193.05万公里。
1985年与1955年比较,公路的总里程是原来的5.633倍,2005年与1985年比较,公路的总里程数是原来的2.0485倍。
2005年与1955年比较,公路总里程数是原来的11.6倍[2]。
全国汽车拥有量1949年是5.09万辆,1957年12.6万辆,1967年33.21万辆,1977年119.93万辆,1987年408.07万辆,2007年5月全国汽车保有量约为530.22万辆;1987年与1957年比较,车辆数是原来的32.4倍,2007年与1987年比较,车辆数是原来的13倍,2007年与1957年比较,车辆数是原来的421倍[2]。
从以上的比较可知,我国建国之初,路多车少,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车辆与道路总体比较协调,到80年代后期道路增加速度减慢,而车辆的增加速度加快,因此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交通拥堵。
其次,我们还可以将城市道路与车辆的增长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城市的道路有了较大增长,而且还在不断地改造和增加,但增长幅度与车辆增长速度相差很大。
1993年,按土地面积汽车的密度来看,全国是每平方公里有汽车85辆,北京市是2447辆(北京是全国的28.8倍);按人口汽车的密度来看,全国每万人有汽车70辆,北京市是394辆(北京是全国的5.6倍)。
1992年全国每公里有汽车6.6辆,北京市是31.5辆(北京是全国的5倍)。
而到了2007年5月,按土地面积汽车的密度计算,全国是每平方公里有汽车554辆,北京市是13000辆;按人口汽车的密度计算,全国每万人有汽车420辆,北京市是2000多辆,平均每5人一台汽车。
2005年全国每公里有汽车21辆,至2007年5月,北京市每公里有汽车已达118辆。
从以上比较可知,我国城市车辆与道路的增长非常不协调,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是一种必然现象。
(三)从道路交通法规建设的角度分析1950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汽车管理暂行办法》。
1951年5月,公安部公布了《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则》,后被1955年8月的《城市交通规则》所代替。
1960年2月和8月,交通部门公布了《机动车管理办法》和《公路交通规则》(废止50年的汽车管理暂行办法)。
1972年,公安部、交通部公布了《城市和公路交通管理规则》。
1988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后公安部又公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等[3]。
200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公布了相应的安全法实施细则,公安部颁布了一些管理办法,各地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有关交通的地方性法规。
上述法规都是为了适应各个时期管理的需要而颁发的,对我国各个时期的交通管理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然而,从法律法规的内容看,我国道路交通法律法规都缺乏有关交通教育的内容,只有200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涉及到了交通安全教育,但“法条本身没有规定较为具体的实施办法,其他相关的配套法规和办法也没有涉及这方面内容,使交通安全教育法规只有书本文字而无实际行动”[4]。
我国人口众多,法制基础不深,公民法制意识尤其是交通法制意识差,交通参与者长期养成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交通安全教育缺失对城市交通影响极大,也是交通拥堵的病根。
目前,我国近二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这些人出行频繁,交通意识差,需要大力加强交通法制宣传、教育,道路交通法规体系应当在这方面要有具体的规定。
另外,现行道路交通法规中规定的“罚则”也缺乏操作性。
一方面,交警对于驾驶人驾车时打、接电话,乱并线行驶(车辆在车流里钻来钻去),十字路口不按规定有序停车,绿灯亮时不迅速起步,不按规定减速、礼让,晚上开着大灯不按规定变光等等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不可能每时每刻进行监督,即使监督到了也难以处罚,致使驾车时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大量存在,导致交通拥堵。
另一方面,行人违章行走的情况也大量存在。
尽管道路交通法规规定行人违章也可处罚,但实际上难以执行。
综上所述,我国道路交通法规对于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法制观念差的人既无有效的教育措施,又无处罚的震慑力,因而也无力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情况。
(四)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角度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设计、交通、建设、市政工程等许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系统管理,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仅仅是负责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部门。
目前,参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从而产生了许多诱发交通拥堵的因素:一是城市道路改造、改建频繁,“目前许多城市的公路像装了拉链一样,刚刚修好的公路今天合上明天又打开了”,造成城市道路的交通资源利用率低下。
二是城市(包括城市中心区)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超强开发,人口密度远远超过每平方公里2万人的国际拥挤标准,如上海市区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2万人,局部达到16万人[5],由人口密集带来了车辆的密集。
三是修路资金不能投入,交通不堵塞资金难以投入修路。
四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职责不明确,各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五是城市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管理没有跟上经济发展,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市现有公交车4373辆,出租车8597辆,货车33782辆,私家车41956辆,其他车辆2862辆,停车泊位29087个,全市停车泊位缺口达7万左右。
机动车以每年24%的速度增加,而停车场则增加甚少[6]。
城市停车场缺口又造成车辆乱停放,使得停车秩序十分混乱。
六是公安交警部门警力缺乏,如上海市徐汇区交警支队共有民警362名,位居全市9个区倒数第三,50岁以上的有55人,40-49岁的有101人,队伍老化。
该区每年承担的交通安全工作量却排在全市前列,2005年支队民警累计加班65160小时,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民警出现厌战情绪[7],造成管理功能的下降。
以上诸多问题,是我国城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城市交通的拥堵。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说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用综合性的治理措施来解决,需要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不能仅仅依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二、应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措施(一)做好道路交通管理调查,逐步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城市交通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
1.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特别经常出现拥堵、堵塞的路段和路口进行现场检测,实地观察,对道路、车辆、交通设施、交通环境、交通流、交通控制系统等信息进行记录、归纳,并与原有的常规数据和原始道路交通管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掌握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找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调查结果,并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
2.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逐步完善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
我国城市交通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例如,中国的国土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9.5倍,但在2000年中国的道路里程与日本却差不多,交通信号机是日本的6%,运用交通控制系统控制的交叉路口只是日本的0.8%,道路上的交通标志是日本的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