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弱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厦弱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法

大厦弱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法

弱电系统设计体现了本工程是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大厦,将综合应用计算机、通讯、网络和现代控制技术等当今高科技成果,系统集成度高,因而对施工要求也高,必须严格按图纸和国际、国家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发生矛盾时,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协商解决。

1 主要施工程序

配合土建预留预埋→天线基础制作→设备管线钢管敷设→桥架、线槽制安→线槽配线及管内穿线→总配线架安装→各楼层配线间配线架、HUB、分站控制器安装→分配器、放大器、各类自控设备元件、消防箱、楼层显示盘等安装→程控交换机、OA系统控制管理中心、BA系统控制中心等设备安装→工作区信息插座、CA TV插座、警铃、警灯、广播等安装→各类探测器、监视器、摄像机等设备安装→办公自动化设备安装→各系统接地测试、验收→各系统接线、调试→验收、竣工。

2 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前设备、材料、元件开箱验收及保管

弱电各系统的设备、元件、材料的开箱要会同甲方、监理一起进行,按照设备清单逐项核对,并进行外观检查,对有破损或缺少现象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供应商。已清点完的设备、元件、材料做入库登记,妥善保管,特别注意防潮、防火、防盗;三证(合格证、出厂证、保修证)应统一管理好,以备工程报竣和存档之用;出库要做好登记。已安好的元件要保护好,防止损坏。

2、管内穿线

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用压力约为0.25MP 的压缩空气吹入已敷好的管中,以清除残留的灰土和水分。管路清扫后,随即向管内吹滑石粉,以保证穿线质量。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流、直流导线不应穿于同一钢管内。

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

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

导线穿过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

3、线缆敷设

线缆敷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缆线布放前应核对规格、型号、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帖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电源线、信号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米,工作区为0.3~0.6米;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20倍。

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米。

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缆线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如采用机械牵引时,应根据缆线牵引的长度、布放环境、牵引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

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速度一般为15m/min,光缆出盘处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留有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光缆出现背扣。

光缆敷设时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规定。

4、电缆保护管敷设

(1)保护管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其内部应清洁,无毛刺,管口应光滑,无锐边。

(2)埋入混凝土的保护管,管外不应涂漆。

(3)弯制保护管时,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o。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当穿无铠装的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倍,当穿铠装电缆以及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10倍。

(4)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

(5)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

(6)当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o时,应在其中间加装拉线盒。

(7)保护管的两端管口应带护线箍或打成喇叭形。

(8)管与管连接采用套管焊接,套管内径与连接管外径应吻合,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外径的2.5倍,对口处应在套管中心,套管周边采用焊接应牢固严密;管子的接地应采用相应圆钢焊接跨接线。

(9)保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

(10)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并有防水弯,与就地仪表箱、分线箱、接线盒、拉线盒等连接时应密封,并用锁紧螺母将管固定牢固。

(11)埋设的保护管应选用短途径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mm。

(12)保护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牢固。用管卡固定时,管卡间距应均匀。

(13)保护管有可能受到雨水或潮湿气体侵入时,应在其可能积水的位置安装排水设施。

(14)穿墙保护管段,两端延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大于30mm。

(15)管路穿过变形缝处应设补偿装置,补偿装置能活动自如,穿过建筑物和设备基础处加保护套,并做隐蔽工程记录。

(16)埋设的保护管引出地面时,管口宜高出地面200mm。

5、取源部件安装

取源部件的安装,应在工艺设备制造或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

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或设备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安装取源部件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

流量、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介质流束稳定的地方。

流量、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工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物位变化灵敏,且不使检测元件受到物料冲击的地方。

安装浮球液位报警器用的法兰与工艺设备之间连接管的长度,应保证浮球能在全量程范围内自由活动。

6、各类箱安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