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图表

合集下载

202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202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202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中国的义务教育课程及其学科范围和要求一直在变化,以实现教育的普及和进步,以及持续的教育改革。考虑到2022年的发展需要,根据最新的综合考虑,中国学校确定了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每个学校都要按照这一设置表来安排义务教育课程。

一、小学课程

小学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科学、音乐、体育、少数民族语言、电子信息、社会学等。

1.文

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文学知识、作文能力、语言综合能力、文体技能、知识应用能力等。重点训练学生阅读、写作、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强化书写技能,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素质修养。

2.学

数学课程的内容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运算能力和综合能力、领会数学思想能力等。突出强调训练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考能力,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学

科学课程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系统的实践、探究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4.乐

音乐课程的内容包括音乐知识、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表演技巧等。重点培养学生听力、唱功和乐器演奏能力,培养学生感知音乐以及艺术创作表现能力,以及分析解读音乐作品的能力。

5. 体育

体育课程的内容包括基本体育知识、技术训练、体能素质训练、健康管理和生活技能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体育概念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能和锻炼体质,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6.数民族语言

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语言、语言文字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重点训练学生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少数民族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一部分前言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义务教育九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件

义务教育九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件
计划制定步骤
介绍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包括确定目标、分析任务、安排时间等。
计划调整与完善
说明如何根据学习进度和效果调整学习计划,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 果。
学习效果评估wk.baidu.com
评估方式
介绍多种评估学习效果的方法,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评估与反馈
强调及时评估和反馈对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 我评估和改进。
教学内容
知识体系
知识结构
按照学科逻辑,构建系统 化的知识体系,包括基本 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 法。
知识层次
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将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 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 抽象。
知识更新
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反映 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保持教材的时代性和前 瞻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 力。
探究式教学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培养其科学素养 和实验能力。
教材特点
01
02
03
04
系统性
教材内容系统完整,覆盖面广 ,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
分组研讨
根据学科和年级进行分组研讨,让教 师在小组内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 同成长。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

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

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完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完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学建议

四、评价建议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课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课件

03 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03 课程目标 (二)总目标
03 课程目标 (二)总目标
03 课程目标 (二)总目标
03 课程目标
(三)学段要求
依据“六三”学制设定学段要求。“五四”学制第二学段(3〜5年级)主要参照“六三”学 制第三学段(5~6年级)确定,适当降低要求。“五四”学制第三学段(6~7年级)在“六三”学 制第三学段(5〜6年级)基础上合理提高要求,并结合“六三”学制第四学段(7〜9年级)确定, 使“五四”学制6〜9年级进阶更加科学。
修订主要思路
坚持创新导向
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 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 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 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主要变化
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 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 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6. 6.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 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伺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一部分

前言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最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

最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

最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认识空气案例2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观察月相案例5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

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

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说明:

1.每学年上课时间按35周计算(初三33周)。小学、初中每课时40分钟,九年总课时量10004。

2.如果部分初中学校需按每课时45分钟安排,九年总课时量为9569,可参照本课程计划的基本原则执行。

3.表中周课时为分数的,分子为该学年第一学期的周课时,分母为该学年第二学期的周课时。

4.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小学一年级开设2节、二年级开设3节英语口语课,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

5.英语等学科特色课程、专题教育、校会、班会、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

二ΟΟ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分科)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广西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义务教育课程安排指导表五四制

义务教育课程安排指导表五四制

义务教育课程安排指导表(“五四”学制试行)

课程

年级

国家要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小学阶段课时比例初中阶段课时比例

国家课程

道德与法治 3.6%~4.4% 2.9%~3.6%6%~8%语文12.1%~12.9%7.9%~8.7%20%~22%数学7.3%~7.7% 6.5%~7.3%13%~15%

外语 1.8%~2.3% 4.6%~5.1%6%~8%

历史 2.1%~2.5%

3%~4%地理 1.1%~1.5%

科学 2.9%~3.7%

8%~10%物理 1.8%~2.2%

化学 1.4%~1.8%

生物学 1.8%~2.2%

信息科技 1.1%~1.5% 1.1%~1.5%1%~3%

体育与健康 5.8%~6.2% 4.3%~4.7%10%~11%艺术 6.6%~7.4% 2.9%~3.6%9%~11%劳动 1.8%~2.2% 1.4%~1.8%

14%~18%综合实践活动 1.8%~2.2% 1.4%~1.8%

地方课程0.7%~1.1% 1.4%~1.8%

校本课程

班团队活动 3.7%~4% 1.8%~2.2%

课时安排

周课时262630303030343434

总课时

9522学年新授课总周数353535353535353533

新授课总课时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1122

说明:

11英语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以听说为主。21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2

二、基本理念 1

三、设计思路2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5

一、知识与技能 5

二、过程与方法5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7

一、科学探究8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13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6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18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2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24

一、教学建议24

二、评价建议28

三、教材编写建议38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40

附录1 内容标准部分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43)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

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化学学科的上述特征,对新时期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交流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卷

一、填空

1.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________规律,适应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要求,为学生的_____、______发展奠定基础。

2.根据________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______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________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_____、全面发展。

3.依据学生________的规律和_________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________整体设置课程。

4.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_____和_____规律,根据_____发展和_____发展对______的要求,课程门类由____年级到____年级逐渐增加。

5.注重_____经验,加强____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_____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_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6.设置____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______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_____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_____扩展到_____、______,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六至九年级设_____课,旨在从_____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_____方法,形成_____精神;一至九年级设_____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_____美、_____美、_____美的能力,提高_____情趣。

7.增设________活动,内容主要包括:_____技术教育、______学习、社区____ _与社会______以及_____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____与___ __信息的能力、_____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______与______的能力,增强____________,并逐步形成________与_________。

7.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_____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________和地方、学校______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_______,办出_______的学校。

8.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________”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________课程。

9. 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平均____周上课时间计算。

10.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________教育、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____ _____以及____________教育。

1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地区____、_____、_ _____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______;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具体要求,报教育部_______。

学校、_______教学点、______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决定。

13.每学年上课时间____周。学校机动时间_____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______、运动会、______等。复习考试时间____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___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____周。

14.晨会、______、科技____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_____。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____安排,也可以_____安排。为培养学生的_________和_______ __,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_ ____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16.初中阶段的学校在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________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相关课程标准安排________的内容。

17.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________教育。环境、_____、国防、______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18.一至六年级设______课,七至九年级设_____与_____课,均应贯彻"_______ "的原则。七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识,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使学生了解,但不得组织______。

19.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____年级。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工作目标和步骤。

20.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_____、_____、_____等语种中任选一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____外语。_____地区的中小学校,外语课程的设置由______教育行政部门决定。

二、填表并填空

表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表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表一为义务教育阶段_______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_____课时数、_ ______课时数、______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______幅度。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________。

三、简答题

请写出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培养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