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第七章
电子政务 第07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教学课件
第7章 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本章要点
电子政务系统的含义与结构 电子政务系统基本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原则和内容 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总体规划 电子政务系统需求分析的内容 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评价、审计与监理
7.3.4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误区
1.对电子政务本质及其全局性、创新性和风险性 认识不足 2.过于关注部门利益 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4.缺乏整体规划 5.投资渠道单一 6.政务规划过弱,技术规划过强 7.目标庞大、模糊,概念性和普遍原理性的味道 较浓 8.规划方法轻率
7.4 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分析
7.4.1电子政务系统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通过对原来政府部门的管理流程和业务职 能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充分理解政府部 门的实际业务功能和性能需求,并结合该 部门实际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 设备资源、信息资源以及时间资源)的拥 有情况,确定需要开发的电子政务系统 “做什么”的问题,最终得到系统分析说 明书,作为下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的重要 依据。
(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第一,数据处理:完成数据的收集、输入、传输、 存储、加工处理和输出。 第二,事务处理:将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事务处理中 解脱出来,以从事创造性劳动。 第三,预测功能:运用数学、统计或模拟等方法, 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情况。 第四,计划功能:安排各部门的计划,并按照不同 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 第五,控制功能: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检 查,辅助管理人员及时加以控制。 第六,辅助决策功能:运用数学模型,及时推导问 题的最优解,辅助管理人员决策。
《电子政务讲义高级教程》课件7
• 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及时了解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采取相应防范 措施,从而降低系统的安全风险。
• 网络远程安全扫描 • 防火墙系统扫描 • Web网站扫描 • 系统安全扫描
4
《电子政务高级教程》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
三、入侵检测技术 • 通过硬件或软件对网络上的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查,并与系统中的入侵
• PKI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自动管理密钥和证书,可以为用户建立起一个 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使用户可以在多种应用环境下方便的使用加密 和数字签名技术,从而保证网上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
• • PKI由公开密钥密码技术、数字证书、证书发放机构(证书认证中心)
和关于公开密钥的安全策略等基本成分共同组成的。
全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会非常大。
• 在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中,首先要健全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而目 前我国缺乏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专门法规。
• 我国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比较薄弱,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初 级阶段 。
• 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中,还要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 关系。
关键词:数据加密、安全扫描、入侵检测、黑客诱骗、身份认证、访问控制、 信息伪装、公钥基础设施、授权管理基础设施、密钥管理基础设施
2
《电子政务高级教程》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电子政务“安全第一”
• 电子政务涉及很多党政机关的机要文件,其中有些还涉及到国家安全 问题。
• • 政府社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如果某个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出现信息安
网络交换,把文件与预存的病毒特征码相比对,发现病毒就通过删除
病毒特征串实现解毒,或把文件隔离成非执行文件的方式,保护电脑 主机不受侵害。
电子政务 课件共103页文档
理论、模拟实验
课程须知
课程目的及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要求及考核方式 任课教师
第一篇 电子政务基础理论
2019/12/1
第一章 电子政务的概述
学习目标: 1、理解电子政务的含义 2、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 3、电子政务的内容及功能 课程安排 1、理论学习6个学时 2、课后安排 第一;要求学习查阅资料:中国电子政务发 展“金字工程”,政府网站构架,政府组织 结构。第二,阅读教材第二章、第十二章。 第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三,网络技术的使用, 第三,技术条件的制 第三,各种办公软件
在办公自动化过程中通 约
的完善以及电子文件
过使用网络,实现了文
的法律问题的解决。
件共享、网络打印共享、
网络数据库管理等工作。
2019/12/1
推进阶段(1993年-2019年) 1993年3月,中国提出了 “三金”工程,即,金桥、 金关、金卡工程。金桥工程 成为“三金”工程的启动工 程。 金关
等多方面目的。
8、电子政务具体内容为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
民的电子政务。9、
主体是政府机关。
二、选择题 1、( )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 地地享受各类政府服务。 A、电子政府 B、电子商务 C、政府上网 D、办公自动化 2、(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利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实现 整个交易过程的电子化,达到优化生产经营流程、有效减低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和增减客户满意度等多方面目的。A、 电子政府 B、电子商务 C、政府上网 D、办公自动化 3、电子政务的主体是( )A、政府机关 B、国务院 C、公众 D、社会 组织 4、下列哪些选项是对电子政务内涵的正确表述:( )A、运用信息机通信 技术打破政府的界限,使得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和获得政府 的服务B、电子政务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C、主体是政府机关D、政 府相互之间和政府与社会之间通过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 5、以下哪些因素是实施电子政务的社会背景( )A、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B、 政府改革运动 C、社会信息化 D、经济高速发展 二、名词 电子政务 四、简答 1、什么是电子政务?2、简述传统政务与电子政务的区别。3、电 子政务组成部分。4、简述电子政务产生背景及影响。5、简述电子政务特征。
《电子政务》PPT课件
7.2.2 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
2. 政府对企业电子政务
– 政府电子化采购与招标 – 电子税务系统 – 电子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 信息咨询服务 – 中小型企业电子服务 – 电子外贸管理
7.2.2 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
3. 政府对公民电子政务
– 教育培训服务 – 电子就业服务 – 电子医疗服务 – 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 公民信息服务 – 交通管理服务 – 电子证件服务 – 公民电子税务7.4.3 电子政务的发方向7.2 电子政务的内容
7.2.1 电子政务应用的基本形式
1. 办公网络化 2. 宏观调控电子化 3. 服务电子化 4. 资料电子化 5. 政府与公众沟通电子化
7.2.2 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
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 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 电子公文系统 – 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 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 电子办公系统 – 电子培训系统 – 垂直网络化管理系统 – 横向网络化协调管理系统 – 业绩评价系统 – 城市网络化管理系统
• 电子政府,也称为电子化政府或电子网络政府。它是 相对与传统的政府机构而言的,是指在现有的政府机 构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 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所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 管理组织。
• 电子政务的实施必须依靠电子政府来完成,而构建电 子政府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电子政务。
7.4.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 1993年,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开始 实施“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 程和金卡工程。
• 1999年,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
• 2001年,我国提出“电子政务”建设,已有接近 50%的政府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 现在……
• /10/0222/04/603O34H 30001124J.html社科院:中国半数地方政府 网站不合格(2010-02-22 04:32:42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论
电子政务----带来了什么
❖ 电子政务转变政府传统工作模式,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务数字化、电子化;其二 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全局管理,精简和优化政务流程, 科学决策,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等全面发展。
❖ 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 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
❖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 2001- 2005年规划纲要》。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和现 状
• 2001年12月25日,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召开的第一次信息化领导小 组会议上,“信息化从政府信息化开始”成为会议决议之一,“电子政务” 计划以较明晰的政府行为方式确定下来。
电子政务建设的环境因素:
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水平 政治、社会环境:信息政策、对现代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立法 民众基础:用户规模、教育水平、使用电子政务的动机
电子政务四个领域的业务处理与电子政务建设的模式和目标的关系图
发展历程----服务对象
根据利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和信息技术的 处理能力划分:
电子政务核心说
改造 交互 服务
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
时通信; 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和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
交流和服务。
电子政务----改变了什么
❖ 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 网络与现代数字技术,彻底转变传统工作 模式,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 体化管理与运行。
电子政务起源说
• 1993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首倡“电子政务”(EGovernment),后广为世界各国政府所采纳。
1.本科生电子政务教程(7-8章)
教育培训
电子政务教程
7.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
7-2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1)电子政务安全核心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
(2)电子政务安全防范系统
信息隐藏技术
安全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采用某种加密算法把有意义的信息编 码变为伪随机性的乱码,以实现信息保护的目的,是各种 现代安全保护技术或安全防范系统的技术核心。对数据加 密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结合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通 信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学科——现代密码学。
电子政务教程
7.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
7-2 电子政务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1)电子政务安全核心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 信息隐藏技术 安全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
信息隐藏与信息加密是不同的技术,虽然二者都是把 对信息的保护转化为对密钥的保护。但其采用的保护手段 不同: 信息加密是把有意义的信息加密成伪密码的乱码,使 窃听者无法破译。 信息隐藏是把有用信息隐藏在无意义的信息中,非授 权者并不知道这个信息中是否有隐藏了有用的信息,即便 知道,也难以提取和祛除隐藏的信息。
电子政务教程
7.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
7-1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问题 黑客的发展趋势
网络系统日益复杂, 安全隐患急剧增加
脆 弱 性 程 度
信息网络系统的复杂性增加
黑客攻击越来越容易实现,威胁程度越来越高
高 对攻击者技术知识和技 巧的要求
各种攻击者的综合威 胁程度
低 1980 1985 1990 1995 时间(年) 2001 2003
身份认证技术 密码体制
对称密码技术 (私钥加密技术)
流密码技术
同步流密码技术、 异步流密码技术
流密码技术是将明文内容 非对称密码技术 (数据流)按字节逐位进行加密。
电子政务-课件
电子政务MPA教程
1. 电子政务概要 1-1 电子政务的起源与背景
其提法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1994年,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GITS)提交《政府信 息技术服务前景》报告,提出以客户为导向的E-government,为公 众提供更多的获取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途径。
1995年,美国颁布《文书工作精简法》,要求与联邦机构信 息管理有关的个人、中小企业、教育及其他非赢利机构、联邦政 府承包商、州政府、地方政府及其分之机构,减轻文书工作(纸 质文件)的负担,同时,强调实现政府信息生成、收集、维护、 利用等利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在享受信息服务方面 的利益。
信息技术革命 公众对政府期望增加 官僚体制
电子政务MPA教程
1. 电子政务概要 1-1 电子政务的起源与背景
其提法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1993年,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受克林顿总统的委托,
研究如何重塑造美国的政府系统,使它的运行变得更加合理 和高效,同时使其能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为此,戈 尔发起了一场名为“国家绩效评估”(NPR)(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的运动,用以检视美国政府在管理 和提供服务方面所存在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意见。在 这场运动中,构建电子政府(E-government)首次被作为 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提出来。
电子政务MPA教程
电子政务课程梗概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研讨,全面地、系统地、正确地理解电子政务, 掌握电子政务基本理论、基本理念与系统应用架构方法,把握电子政务环境下 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并及时了解电子政务领域的最新
发展1动-态1,包一括个我国引电子子政和务发若展干的基条本新思路闻和策略。 具体地讲,应能够初步回答下列问题: 1⑴-2什么电是电子子政政务务?的为什起么要源实与施电背子景政务? ⑵ 电子政务的功能和战略意义是什么? 1⑶-3电子电政务子有政哪些务基的本理定念和义应、用模内式涵? 及其相关概念 1⑷ ⑸-4电电子子电政政务务子与与政电政子府务政管的府 理的 创功主 新要 的能区 基与别 本是 关战什 系略么 是? 什意么?义 1⑹ ⑺-5电如子何一政规务划个环和城境实下施市政电电府 子管 政子理 务?与政公务共服建务设的基案本特例征是什么? ⑻ 电子政务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如何? ⑼ 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⑽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体系是什么? ⑾ 研究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和值得借鉴的经验是什么?
电子政务概论
电子政务概论:《电子政务概论》是200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双敏。
本书在充分反映本国电子政务建设实际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兴起的背景、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以及电子政务的基本设施等内容。
内容简介:电子政务是政务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原有组织结构界限,优化原有工作流程,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模式。
《电子政务概论》适用于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及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学习使用,对实际从事行政管理的工作者,以及相关的理论工作者也会有使用和参考意义。
图书目录: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1.1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1.1.1电子政务的含义1.1.2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其他概念1.1.3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及发展意义1.2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模式1.2.1电子政务应用模式概况1.2.2政府对政府的应用模式1.2.3政府对企业的应用模式1.2.4政府对公民的应用模式1.3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1.3.1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1.3.2服务与应用系统1.3.3信息资源1.3.4基础设施1.3.5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1.3.6管理体制1.4电子政务概论的学习意义和方法1.4.1电子政务概论的学习意义1.4.2电子政务概论的主要学习方法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练习与思考题案例第2章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的发展2.1电子政务兴起的背景2.1.1全球化的发展2.1.2信息技术的发展2.1.3电子商务的发展2.1.4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2.2部分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特色与经验2.2.1法制先行的美国2.2.2“以公众为中心”的英国2.2.3为公民提供“不间断服务”的新加坡2.2.4不断实施“新改革战略”的日本2.2.5以三个“面向”为发展思路的澳大利亚2.3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律和趋势2.3.1电子政务发展的一般规律2.3.2电子政务发展的新理论2.3.3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趋势2.3.4电子政务发展的人才趋势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练习与思考题案例第3章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3.1基础设施概述3.1.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含义3.1.2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特点3.1.3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意义3.2政务内网及政务外网3.2.1电子政务基础网络的结构模型3.2.2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的技术构造3.2.3电子政务内外网的隔离3.3政务信息资源目录3.3.1政务信息资源的概念和特性3.3.2政务信息资源的元数据3.3.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3.4政务信息交换体系3.4.1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原理3.4.2基于异构数据库的信息交换技术3.4.3架构面向服务的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练习与思考题案例第4章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4.1信息安全及安全保障概述4.1.1信息安全的内涵4.1.2信息安全保障措施4.1 I3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架构4.2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4.2.1电子政务安全风险分析-4.2.2物理层面保障4.2.3网络层面保障4.2.4系统及应用层面保障4.3信息安全运行管理体系4.3.1人员管理4.3.2技术管理4.3.3制度管理4.4信息安全保障社会服务体系4.4.1外包管理服务4.4.2教育培训服务4.4.3测评认证服务4.5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支撑体系4.5.1 PKI认证平台保障4.5.2法律法规保障4.5.3安全标准保障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练习与思考题案例第5章政府内部应用系统5.1政府内部应用系统概述5.1.1政府内部应用系统及其地位5.1.2政府内部应用系统功能特性5.1.3政府内部应用系统基本构成5.2内部办公系统5.2.1公文处理系统5.2.2信息资源管理系统5.2.3决策支持系统5.3政务协同系统5.3.1政务协同系统的内涵5.3.2政务流程再造5.3.3工作流管理系统5.4电子监察系统5.4.1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5.4.2政府采购电子监察系统5.4.3信访办理电子监察系统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第6章政府公共服务系统第7章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体系第8章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第9章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程度迅速加快,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并且得到广泛应用, 电子政务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政府正是在这一背景条件下,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深化改革。
电子政务的兴起,为政府改革提供了理想的平台,而政府改革必将会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通过分析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出电子政务对我国政府管理在各方面发生变革,以此建设一个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关键词:电子政务互动关系管理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传统政府行政管理带来一场革命。
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做为一种管理方式的创新, 为政府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但也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了全面挑战。
一、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的互动关系我国政府改革与电子政务的推进具有紧密的互动关系。
电子政务可以理解为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政务活动。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都为当今政府管理方式提出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这种压力与挑战不仅表现在政府传统行政方式上,而且表现在政府的体制、职能上。
面对压力与挑战,政府必须努力推进和深化自身的改革,不断转变自身职能,加强公共管理职能,构建起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政府。
不仅如此,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改革提供了技术平台,同时亦提供了新的手段,创造了新的机遇。
因而,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政府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变革电子政务的出现,推进了政府改革的进程,使政府改革更为紧迫。
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述
二、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
一般把政府界定为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 务的机关。 广义的政府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 总合。有代表性的如英国《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由政治单 元在其管辖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 狭义的政府是指一个国家的行政机关。如《美国百科全书》是这 样界定的:“政府一词适应于管理团体和国家的机构及其活动。 通常它指的是诸如英国或日本这些民族国家或其分支如省、市地 方政府的组织机构及法定程序。就这一方面而言,政府对已经确认 为某一民族国家中成员的事务进行管理。由此可见,政府就是一 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 按照现代行政学理论,政务是指各级政府的业务、事务、会务等 具体政府工作,通过这些具体政务,政府得以履行其对社会、公 众所承担的各项公共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
8
我国电子政务进展巨大
金审工程使审计覆盖面提高了一倍左右,工作 效率普遍提高了5倍。 金关工程,现场实现24小时联网运行,日均处 理各类单证50余万份。 金盾工程覆盖了90%的公安基层所队,形成了 拥有12.8亿常驻人口信息的数据库 金税工程全面提高了税收征收率,由2000年的 61.44%提高到现在的86.26%,国税系统税收 成本由2000年的5%以上降到2006年的3%左右, 每年节约税收成本上百亿元。 社保系统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五险合一” 服务,惠及全国参保人员近1.4亿
图书资料管理 财务管理 会议室管理 办公用品管理 车队管理 机 合 关 综 服 务 事 理 工 作 处 事 理 文件档案管理 会议管理 统计报表 业务查询 务 人 处 导 公 电话纪录 日程安排 代办事项 通讯录 笔记本 个 务 领 领导活动安排 领导公文处理 领导查询 办 息 电子公告 电子讨论 大事记 参考资料 相关介绍 信 服 务
教学课件:《电子政务》徐晓林
政府职能转变的取向
•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对于参政、议政的愿 望越来越强烈,而对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资源有 限的国家来说,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最有效率、成本最低 的参政、议政方式。
本章习题: 1、谈谈你对电子政务的理解? 2、简述电子与政务的关系。 3、简述电子政务的产生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 4、电子政务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的机遇与挑战? 5、谈谈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章 电子政务与社会治理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 第二节 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 • 第三节 电子政务与城市政府善治 • 第四节 电子政务对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影
D. GtoE(Government to Employee) 政府对政府工作人员的 电子政务应用模式
电子政务应用举例
左图是电子政务网上服务大厅,其中你可以看到办事一栏有面向个 人、企业等不同主体的服务 右图是政务服务大厅的,它是集合多个办事部门于一体的政府服务 机构,在上方可看到不同的部门标识,公众可以集中办理业务。
第二节 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 再造
• 一、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内涵及特性 A.政府流程再造是对传统社会管理和公共
服务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B.政府流程再造体现了以“公共需求为导
向”的核心理念。 C.政府流程再造是多向互动的系统工程。
• 政府流程再造的特性 A.再造主体和目标的公共性 B.对象需求与绩效评价的多样性 C.再造环境的复杂性与再造过程的长期性
地位及意义。
第二章电子政务概述
本章结构
电子政务[07817]行政管理(压缩版)
电子政务[07817]行政管理(压缩版)1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中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心转变的过程。
2信息化的三个互相联系的主要方面:(1)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产业化;(2)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产业(包括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广泛应用。
3信息具有5个显著特征:普遍性、无限性、永恒性、转移性、共享性。
4信息产业:是指那些从事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产业,其产品硬件和软件产品。
5信息产业的构成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信息生产加工、信息服务、信息软件研制开发四部分。
6未来的Internet将向三方面发展:商业化、保密性和宽带传输。
7互联网产业是信息全球化最根本的基础,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即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8电子政务:是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9电子政务的目的:是以网路技术为基础手段面向政府机构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优化和扩展,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
10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合网路化办公;(2)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共享双向信息和实时通信;(3)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11电子政务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
12电子政务的实质:(1)电子政务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全面应用;(2)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观念;(3)电子政务是一给动态的过程。
13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包括本机关内部,也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
14电子政务的内容:(1)政府的信息服务(2)政府的电子贸易(3)电子化政府(4)政府部门重构(5)群众参政议政。
15电子政务系统的层次模型(4个层次)(1)应用层:税务采购、工商注册、统计和信息服务等。
讲电子政务PPT课件
公务员通过电子网络办理各种事务性的工作。 2、电子培训系统 3、业绩评价系统
七、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1、面向数据处理的第一代电子政务 2、面向网络和信息发布的第二代电子政务 3、基于互联网络的、分布式的“一站式政府”—第三代电子政 务
“一站式(One-stop)”的基本涵义
①电子邮件 系统使用具有丰富的电子邮件选项,包 括标识重要文件、发送邮件类型、邮件签名、邮件加密、 邮件传递优先级、确认传递的邮件、对收到的邮件返回 回执、防止收件人拷贝或打印邮件。
②公文管理。分为“收文管理”和“发文管理”两个主 要部分。“收文管理”主要处理各级来文,解决收到文 件的登记、拟办、传阅、转办、反馈等的电子化处理; “发文管理”主要处理本级文件的制发工作,解决文件 的起草、审核、会签、签发等过程的电子化处理。系统 具有公文的收发登记、级别管理、加密管理和流转功能, 能够对正在处理的文件进行跟踪,确定文件所处的状态, 对超时未办的文件和加急文件发出催办信息,并可在特 殊情况下强制对没有处理结束的文件强行办结。
应用支撑层:为电子政务业务系统提供所需的各种通用服务, 如信息交换、事务处理和流程控制服务等。
业务应用系统:是各类电子政务的具体应用系统,直接面向 电子政务的最终用户。主要包括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公文 流转处理系统、公众服务系统等。
信息安全体系:在各层面为电子政务提供机密性、完整性、 可鉴别性、抗抵赖性等安全服务。
但两者间又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 逐渐融合:政府网上采购、企业网上 纳税等。
四、电子政务应用的三个领域
一是以公文运转为代表的办公自动化业务。 二是以规范化业务处理为切入点的业务信息系统。 三是对内对外互联互通的业务互动、信息共享、
电子政务pdf版.ppt
所谓网络化,即把各种电讯设备、线路同计算机相连接,使信息传输同 信息处理相结合,构成通信网络。 3.自动化。
所谓自动化,即运用计算机控制通信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促使信息传输 实行自动管理; 4、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即通信业务除传统的电话、电报、传真以外,还增加用户 电报、电子邮政、可视图文及数据业务、移动电话、无线电寻呼以及可 视电话、电话会议系统等各种业务
• (4)控制技术。控制技术的功能是根据指令信息对外部事物的运 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的扩展和延长,作用是根 据输入指令(决策信息)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实施干预,即信息施 效。
2
• 3、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 迄今,人类历史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简称信 息革命)。
• 第一次信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约发生在距今35000~ 50000年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传播信息的工具。 使用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 使用大脑存储信息,使用语言交流和传播信息。
——贝尔《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
三、信息社会的理论构想
1、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
1973年《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贝尔在 书中将社会发展氛围相互联系的三个不同阶段:前工业社会、 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前工业社会:以农业、矿业、林业为产业的社会; 工业社会:以加工业、制造业、建筑也等部门构成社会的经济 结构、依靠机器大批量生产产品的社会; 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人们的活动都与信息的收集、传递、 过滤和使用相关联。
4
2、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
美国 1980《第三次浪潮》: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次巨 大的社会变革。即第三次浪潮。
电子政务资料整理_(杨兴凯)
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述1.1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书p2-3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政府信息化是整个信息化中的关键,是优先发展的领域。
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电子政务的理论价值:(不作拓展了,稍微看下大体内容)改善行政环境的价值变革行政价值观的价值对行政权力结构变迁的价值对行政组织结构重组的价值电子政务的实践意义对重塑政府业务流程的意义对促进政府工作方式转变的意义对提高行政效率的意义对促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意义1.3电子政务的概念p4狭义电子政务指的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广义的电子政务,就我国而言,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立法、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切公共管理机构的管理活动和事务处理。
电子政务作用包括:优化重组政府部门,提供服务,作为一种政务工具,以及简化政务流程电子与政务之间的关系?(选择、判断)电子:是一种工具与手段政务:关于政治方面的事务;国家的管理工作。
主要指行政方面1.4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有张图片在ppt第一章40页,书上有张表格在p7-8传统:企业、公众、社会——政府部门(公务员)——部门独自的资源电子政务:企业、公众、社会——系统的平台(整合的信息资源作为支撑),政府部门则退居后台。
1.6电子政务的概念辨析(以选择和判断为主)书p8-10相关概念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府、政府上网、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办公效率。
区别包括:(1)应用定位不同:电子政务为政府部门内部以及跨部门、系统和地区的应用。
办公自动化在部门内部,并且集中于办公人员的个人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电子政信息安全第一节信息安全概述一、信息安全的含义信息安全(又称网络安全)概食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以后这一概确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得以深化,从信息的保密性拓展到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等。
信息的真实性指的是保证接受方获得的信息是从发送方发出的真实信息;信息的保密性指的是保证信息不被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或实体;信息的完整性指的是防止信息遭受未经授权者的修改或破坏;信息的可用性指的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防止由于计算机病毒或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系统拒绝管理;信忘的不可否认性则是指保证信息行为人不能否认自己的行为。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信息安全的具体含义会有所不同。
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同时也避免其他用户的非授权访间和破坏。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讲,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进行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
从安全保密部门角度来讲,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机要信息泄露,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障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从本质上讲,信息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指的是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窃取、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幸、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从广义上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信息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
信息安全涉及的内容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技术方面主要侧重于防范外部非法用户的攻击,管理方面则侧重于对内部人为因素的管理。
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所有计算机网络应用必须考虑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同环境和应用中信息安全的含义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运行系统的安全。
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
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溃和损坏而对系统存贮、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漏,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或受他人干扰。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
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踪,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安全。
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
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
避免公用网络上大量自由传输的信息失控。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
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皇性和完整性。
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卞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
本质上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二、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我国的信息安全现状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黑客日益猖撅,1 失越来越大,防范相对软弱,解决刻不容缓。
1 .黑客日益猖獗“黑客”是Hacker 的音译,原指有造诣的电脑程序设计者,现专指危害信息安全的网络人侵者或入侵行为。
在西方有完全合法的黑客组织、黑客学会,这些黑客经常召开和黑客技术交流会。
在互联网上组限、黑客学会,这些黑客经常召,黑客组织公开网址,提供免费的黑客工具软件,介绍黑客手法,出版网上黑客杂志和书籍,因此普通人很容易学到攻击手段。
每年黑客对美国国防部的攻击行动25 万次以上。
我国的网络安全虽然比较落后,但黑客们却已经和国际“轨”。
据公安部的资料显示,1998 年中国共破获电脑黑客案件百起,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各类违法行为在中国以每年30 % 速度递增。
黑客的攻击方法已超过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总数达千种。
公安部官员估计,目前已发现的黑客攻击案约占总数15 % ,多数事件由于没有造成严重危害或商家不愿透露而未被光。
有媒体报道,中国95 %的与互联网相连的网络管理中心都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人,其中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是黑攻击的重点。
在中国,针对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的黑客犯罪案总涉案金额已高达数亿元,针对其他行业的黑客犯罪案件也时发生。
2 .损失越来越大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美国每年因为网络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70 亿美元。
政府机构网络受到侵犯的比例从1997接近的近的曝遭客件有年的49 %上升到1999 年的54 %。
《今日美国》(uSAToday )曾援引一位分析家的话说,“对500 家政府机构、大学的调查表明,86 % 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欺骗和盗窃邮件的行为以及病毒的发作,总损失达到1 亿美元。
”网络本身出现故障产生的影响以及黑客攻击造成的损失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例如,1997 年,美国在线公司因为人为操作和技术上的失误,600 万用户陷人瘫痪10 小时;同年,贝尔公司因为主干网出现重大故障,40 万用户被迫中断联络40 小时。
2001 年 2 月,黑客大肆攻击Yahoo 、EBAY 等著名的商业网站及其其他各类网站,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 亿美元,并引起股市动荡。
3 .防范相对软弱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防不胜防的破坏性攻击面前,有时显得软弱无力。
首先,互联网的通信协议TCP / IP 协议本身缺少安全方面的考虑,因此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信息系统都很容易受到攻击,在当前条件下安全性和易用性之间难以两全;其次,大多数管理者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却对如何防范不甚了解,或者不愿在信息安全上进行投资;最后,信息犯罪属于跨国高技术犯罪,很难用现有法律进行有效防范,现有技术手段也很难侦察到人侵者的行踪。
在发展中国家,信息安全更加脆弱。
首先,很多组织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隐患,总认为那是美国人的事情;其次,大多数组织没能从制度、人员和技术三个方面全面认识信息安全,没有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体系;最后,发达国家限制和封锁信息安全高密度产品出口,也对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4 .解决刻不容缓在我国,涉及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的事件,大多数属于低层次的安全问题,但我们基本上还是无能为力,无从防范,损失惨重。
如1999 年 4 月26 日的CIH 病毒发作,我国 4 万多台电脑的 C 盘数据被毁,其中有很多政府机构的电脑,中国民航20 台电脑被染1999 年下半年的航班时刻表全部被毁,工作人员4 个多月辛勤工作毁于一旦。
随着电子政务的逐渐深人和政府对网络的日益依赖,国家间的窃取和破坏活动日益成为电子政务防范的重要方面,解决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三、信息系统遇到的成胁及攻击者类型1 .信息系统遇到的威胁包括物理威胁和逻辑威胁物理威胁是从物理上可能损坏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的各种危险,具体地说包括两种:物理损坏包括自然灾害(地震、火灾、洪水等)、物理损坏(如硬盘损坏、设备使用寿命到期、外力破坏等)、设备故障(如停电断电、电磁干扰等)、盗窃设备等。
线路攻击通过在通信线路上搭线或收集电磁泄漏等手段而直接窃取通信信号,从而威胁信息的机密性;威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或者对通信线路进行电磁干扰,威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逻辑威胁就是从逻挥层面破坏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具体包括拒绝服务攻击、侵入攻击、信息盗窃、恶意软件和人失误五类。
.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使遭受攻击的资源目标不能继续正常供服务的攻击形式。
网络系统上的拒绝服务攻击就是使你无法继续使用你的计算机资源,包括邮件服务器、Web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
拒绝服务攻击通常采用一种称为“信息洪水”的手法来实现,即向某个系统发送超出其处理能力的垃圾数据、服务请求或TCP/IP包,而正常服务请求则被阻塞;或者向其发出一些精心设计的非常规的数据,导致目标系统因无法处理而崩溃。
这种攻击方式无需进人目标系统,只需要从外部发送数据,因此很容易发起,而互联网上自由传播的Trinoo 和Tribal 等网络洪水程序的出现,更加助长了这类攻击的频繁发生。
.侵入攻击侵人攻击可能是最常遭受到的攻击形式,它会使攻击者盗取到系统的访问权并盗用系统资源、破坏数据或系统的可用性。
盗取某个系统访问权限的办法多种多样。
“社会工程”是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针对的是安全防护体系里最薄弱的因素―人。
攻击者可以伪装成一名帮助台的工作人员,让某个用户去修改自己的口令;也可以伪装成一名复印机维修人员直接进人某个办公大楼。
总之,要想窃取某个公司的系统访问权,社会工程手段是非常有效的。
窃取系统访问权的其他办法还包括猜测用户名与口令字组合以及钻研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桐。
.信息盗窃信息盗窃攻击指的是攻击者从目标系统偷走数据的情形。
这类攻击一般不需要拥有目标系统的访问权限。
大多数信息盗窃攻击出现在配置不良的系统上,还有一些系统向外界提供的信息本身就已经超出了保密要求的限度。
如利用Telnet 连接到8 。
号端口通常能够知道目标系统运行的是哪一种Web 服务器。
知道了这些,攻击者就可以利用该服务软件或系统的已知漏洞和弱点展开攻击。
信息盗窃常用的工具还有网络嗅探器,即利用局域网通信的特点在网络上安装一个通信情况监视器,从而获取用户名/口令等敏感数据。
这种手段经常被怀有恶意的内部人员使用。
另外还有一种简单但经常成功的方法,就是在某个人的废纸篓或者计算机的回收站里翻找有用信息,如用户名、口令、网络结构等。
.恶意软件恶意软件是那些不需要人为操纵就可以直接危害信息安全创软件,包括病毒、特洛伊木马和蟠虫。
病毒隐藏在其他软件中,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很难被发现,而且很容易在网络中快速传橄窦蠕虫是专门针对网络的恶意软件,不像病毒一样隐藏在另一程赓中,而是一个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独立软件。
特洛伊木马是一种用户欺编程序,让用户以为它正在做有用的事情,而实际却是在从事破坏活动。
人为失误人为失误是指内部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如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等。
其特点是人为实施的无意性、非针对性,只破坏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 .对电子政务伯息安全构成威胁的人来自各方面黑客。
“黑客”一词来自英文“Hacker " ,原本含有赞扬的意思,是指一个为了满足智力上的好奇和纯粹的快感而对信息系统的局限性进行试验的人。
这个词由于媒体的报道和大量恶意黑客的出现而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现在西方习惯于用”Cracker ”来形容那些专干坏事的黑客,而用“Hacker ”来形容那些只有好奇心而没有恶意的黑客。
这两个词现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那些曾经只有少数黑客才能拥有和掌握的技术和工具已经是尽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