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发布时间:2022-03-14T05:12:07.837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期作者:胡迎迎[导读]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大部分都有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尤其是手部功能胡迎迎沛县嘉华医院神经内科 221600【摘要】: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大部分都有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尤其是手部功能,近年来,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技术逐步完善,本文对强制性的运动锻炼疗法、脑机接口技术、手部矫形手套和机器人辅助设备结合情境模拟技术、重复经颅电磁刺激等康复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提供借鉴。
【关键词】:脑卒中后偏瘫;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进展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因脑血管病变造成的局限性及全脑功能障碍,常病发于中老年人,其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大部分患者均出现偏瘫性运动障碍,并伴有大小便失禁及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1]。
最常见的后遗症脑卒中偏瘫,常见于一侧的肢体肌力减弱、肢体活动有障碍,常伴有同侧肢体冷热无感、疼痛不知等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其后期康复治疗尤为重要[2]。
而近年来,临床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安全、高强度的相关性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手部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1.康复治疗1.1强制性运动锻炼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是近年来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锻炼的新型康复方式,在限制患者手运动及健侧前臀的同时,实施由易到难的训练[3]。
患者的反复训练。
可促进大脑新的营养成分产生,提高蛋白质含量,充分激发患者大脑皮质好的,从而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的反射性及兴奋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早日恢复。
患者训练前,护理人员检测患者血压、心率在正常范围内,若超过年龄化标准最高心率的75%,或出现头晕、不适等症状,立即停止训练[4]。
其措施为:(1)体位变化及肢位摆放:仰卧时,在患者头部垫放枕头,保持头部倾向一侧;患者卧位时,背部放软枕,保持前臂向后旋,肘部伸直,并手掌朝上,手指展开;健侧卧位时,患者侧卧躯干前后垫高枕,同时患肩部位尽量向前伸展。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
< 海南 医学)o 8 第 l 卷 第 1 2o 年 9 期
文 章 编 号 :0 3 6 5 ( 0 8 0 — 0 0 10  ̄ 3 0 2 0 ) 1 3 2
论
著
急性脑卒 中偏瘫 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
李 昊凌
( 河南省 三 门峡 市黄 河 医院神 经 内科 , 河南 三 门峡
(9 n d cnrlgop (7 ad m y h rp o p w st ae i omazd rc prt ete p sw l a 4)a o t ru 4 )r o l.T ea yg u a r t w t nr l e eu ai h r ya e s o n r e d h i e v a l
M e h d Eih y ih e plg a a e fe h e e r a p e y we i i e i t r c p r t e t e a y r u to s g t eg t h mi e i c s s a t r t e c r b a p l x r d v d d n o e u e a i h r p go p l o e v
L Ha - i g I o ln
( b tat A src 0bet e T xlr h f c o h al cp rt e tea y o e pe a i e aue jci o epoe te e et fte er r u eai h rp f hmil ̄ n t ct v ye v h
c rba p pe y c s o h rh bltt n d ge h iod rd l nd t e a tvt u cin n d iy l e ee rla o lx ae n te e a ii i e re o t e ds re e i ao f mb a h ciiy fn t i al i . o f
PNF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PNF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是一种物理疗法,旨在通过改善神经肌肉功能和运动控制,从而帮助患者康复。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肌肉无力、协调失调和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PNF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首先,研究表明PNF技术可以改善脑卒中康复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一项研究发现,经过PNF训练后,脑卒中康复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显著增加,步态和平衡也得到了改善。
另一项研究发现,PNF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独立行走、上下楼梯和自我照顾等。
其次,PNF技术还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协调能力。
研究表明,PNF 技术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感知和空间认知能力,从而改善运动的协调性。
一项研究发现,经过PNF训练后,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手眼协调和身体平衡得到了显著改善。
此外,研究还发现PNF技术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控制和运动策略。
一项研究发现,通过PNF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和空间感知后,患者的运动策略得到了改善,使其能更有效地执行运动任务。
最后,PNF技术还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参与和满意度。
研究发现,PNF训练可以改善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增强患者对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并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总的来说,PNF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非常积极。
它可以通过改善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提高协调能力、改善运动控制和运动策略,从而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运动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此外,PNF技术还可以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参与和满意度。
然而,目前对PNF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还相对有限,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效果和机制,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脑卒中康复治疗防治的进展及展望
社区康复治疗
总结词
将康复治疗延伸到社区,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和全面的康复服务,降低患者的医 疗成本和生活负担。
详细描述
社区康复治疗是一种将康复服务延伸到社区的治疗方式,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养老院等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和全面的康复服务。这种治疗方式 能够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和生活负担,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远程康复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为患者提供远程康复服务,方便患者在家 进行康复训练。
大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康复数据,为患者制定更科学、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
智能化康复设备
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运动状态, 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康复治疗的普及率和质量
褥疮等并发症。
减轻家庭负担
03
通过康复治疗,患者可以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减轻家庭和社
会的负担。
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手段
物理疗法
包括运动疗法、按摩、电刺激等,以恢复肌 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语言疗法
针对脑卒中后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训 练。
作业疗法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 力。
心理治疗
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 心理疏导和支持。
脑卒中康复治疗防治的进展及展望
目 录
• 脑卒中康复治疗现状 • 脑卒中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 •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发展趋势 •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脑卒中康复治疗现状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恢复功能
01
通过康复治疗,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失去的运动、语言和
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
02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的研究进展一、概述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幸存下来的患者往往面临着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问题,其中上肢和手部的运动功能恢复尤为关键。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作为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状况,进而指导康复治疗、评价治疗疗效,并预测功能恢复的可能性。
国内外学者在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涉及了评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学探讨,还涵盖了评定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在理论基础方面,研究者们深入探讨了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康复过程中的生物学变化。
在方法学方面,研究者们则致力于开发更为准确、可靠的评定工具和技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的实际功能状况。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主观性评定和客观性评定两大类。
主观性评定多采用量表形式,通过患者的自我感知和医生的观察来判断运动功能状况。
客观性评定则主要借助生物力学、神经电生理、功能磁共振等先进技术来客观测量患者的运动功能参数。
这些评定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
尽管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何制定更为统规范的评定标准,以提高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及如何将先进的康复技术与方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等。
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康复评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康复医学的深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领域将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
1. 脑卒中概述及其对上肢和手运动功能的影响又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
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摘要】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重点之一。
本文通过观察PNF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发现PNF 技术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手功能康复的进展。
PNF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探讨了PNF技术对手功能康复的作用机制,以及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论指出,PNF 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未来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PNF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中的优化方法,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多的益处。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治疗、PNF技术、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操作方法、结论、研究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往往伴随着手功能受损的情况。
手功能的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的康复训练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手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具体操作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有望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康复提供更为有效和可靠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
通过观察PNF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重要性,旨在深入了解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机制。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和康复专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研究还可以为未来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康复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发病率和致残率方面占据着较高的比例。
腕-手矫形器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药物临床·腕-手矫形器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凌骏麒1蒋留军1 白玉龙2(1.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康复医学科 上海 201907;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上海 200040)摘要脑卒中常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手功能障碍往往恢复较慢甚至难以恢复,临床上可应用腕-手矫形器或手矫形器进行干预。
本文概要介绍腕-手矫形器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探讨如何让腕-手矫形器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腕-手矫形器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康复辅助器具中图分类号:R493; R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13-0048-04引用本文凌骏麒, 蒋留军, 白玉龙. 腕-手矫形器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 2023, 44(13): 48-51; 109.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wrist-hand orthosis in the rehabilitation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and dysfunctionLING Junqi1, JIANG Liujun1, BAI Yulong2(1.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North Hospital of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907, China;2.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ABSTRACT Stroke often leads to varying degrees of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and the recovery of hand dysfunction is often slow or even difficult. Clinical intervention can be performed with wrist-hand orthosis or hand ortho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wrist-hand orthosis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and dysfunction, aiming to discuss how to make wrist-hand orthosis play a greater role in hand function rehabilitation.KEY WORDS wrist-hand orthosis; stroke; hand dysfunction; rehabilitation aids据统计,脑卒中发病后约有80%的患者为上肢功能障碍所困扰[1]。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1261·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7月 第37卷7期(总第342期)
“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灵枢•官 针》),指机体一侧有病,选取对侧经穴治疗的方 法,即取健侧经穴治疗患侧疾病的针灸方法,属于 “九刺”针法之一。姜劲峰等[27]认为针灸巨刺法治 疗偏瘫的神经生理机制在于联合反应,即巨刺法刺激 健侧肢体,产生肌肉收缩(肉眼或不可见),主动性 地运用联合反应,诱发患侧肢体的肌肉收缩。脊髓、 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大脑皮层是 “巨刺”效应产生的重要结构,上述结构的双侧联 系、双侧投射、双侧支配等神经解剖结构是巨刺法产 生疗效的神经解剖结构基础。 2.2.2 透刺法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7月 第37卷7期(总第342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Vol.37 No.7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腕手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李杰俊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康复科,广东 江门 529100)
[中图分类号]R246.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4(2021)07-1260-04
吕瑛等 将 [22] 1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 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4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内科药物 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腕起止点 治疗,取腕起点(肱骨外上髁桡侧腕长、短伸肌起 点)、腕止点(第2和第3掌骨基底桡侧腕长、短伸肌 止点),由腕起点、腕止点分别向肌腹方向进针。对 照组除不用腕起止点之外,其余取穴及操作方法均同 治疗组。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星期3次,2个月为一 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肌电图变化。结果显示 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腕起止点治疗可增加脑卒后偏 瘫患者桡侧腕伸肌的运动单位,改善腕关节活动。
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分析
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分析宋云锋(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准确置入掀针,最后使用胶布进行固定,通过掀针持续刺激相关穴位而发挥一定的治疗功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5]。
本次研究行掀针治疗时选取肝俞、胆俞与三阴交作为体穴,选取角窝上、角窝中、心、缘中作为耳穴,通过刺激体穴与耳穴的方式疏通经脉,改善患者心率。
肝俞属太阳膀胱经,针刺该穴位可缓解目眩;胆俞具有疏肝利胆之效,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肝炎等疾病;三阴交调补肝肾,选取该穴位进行针刺可对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进行调整。
在养血平肝止眩汤基础上联合掀针治疗,能够增强疗效,通过内服与针刺平衡阴阳与调理肺腑,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养血平肝止眩汤联合钦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助于改善其血压水平、临床症状、心率与体重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汪细球.养血平肝汤联合硫酸镁对肝肾阴虚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液动力学状态及血清Hcy 、vWF 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125-126.[2]郝爱聪.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8,33(15):119-12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4]孔婉文,何逸,麦玉妹.加味平肝降压汤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心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237-1239.[5]谈晓东,潘玉璟,蒋文波,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7):794-799.(收稿日期:2020-12-09)【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作用。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研究新进展摘要:脑卒中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群体主要为老年人,随现阶段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致使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出现显著上升,此类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患者即使及时开展治疗后,还可能发生偏瘫、失语等相关后遗症,对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予以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医护理可以改善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的生活能力,保证患者的预后状况。
关键词:中医护理;脑卒中;偏瘫;康复脑卒中临床中又将其称之为脑血管意外,中医将其称为脑中风,作为脑出血等系列的脑血管疾病总称,有着发病急骤的特点,可能致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局部神经功能相关的异常症状,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会为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负担[1]。
中医认为脑卒中并发偏瘫患者在开展康复治疗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促进其机体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
一、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开展有效交流,掌握其具体心理变化状况,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告知其不良心理情绪对病情产生的影响,明白心理状态调整的意义,以此指导患者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使其保证有较好的身心状态来面对治疗开展。
与此同时,可利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来缓解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对于容易暴躁或容易发怒的患者,通过呼吸减压法来帮助其调整呼吸,使其保持较稳定的心理状态,确保临床开展中患者有较高的依从性,以此来提高治疗开展有效性[2]。
二、穴位按摩、针灸依据患者具体的机体症状来选择相应的穴位,并对其开展按摩,一般来讲,对于头部以及面部出现偏瘫者,可选择上关穴以及太阳穴等穴位;若伴随上肢活动受到限制的患者,可选择肩井穴以及手足三里穴、肩贞穴等穴位,对于下肢出现活动受限者,可进行飞扬穴、殷门穴、委中穴选择,确定好穴位后,利用推、揉、按、拿等诸多方式对穴位开展按摩操作,具体按摩程度力度需以患者的耐受力为最佳。
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摘要:中风的特点是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率很高。
据报告约85%的中风患者都具有上肢功能障碍。
中风病人的功能障碍包括上肢、手和手指的行动能力和协调能力下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给病人、他们的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临床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不理想。
特别是上肢和手臂的康复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康复研究的深入,研发了一些新的康复技术,这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动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影响。
本文概述了功能性残疾上肢和下肢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展中风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急性脑损伤引起的神经疾病,一般分为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和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前者主要是脑梗塞所致,后者多由颅内出血引起。
中风是世界上第二大致人死亡的常见病,这也是成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中风患者的生存率明显的提高。
但是大多数病人都会存在轻微或严重的后遗症。
在积极治疗后有80%的病人仍有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
将近三分之一的中风患者在六个月康复后仍有严重的上肢功能障碍,其中大多数表现为局部瘫痪、抽搐、协调不良、肩关节半脱位。
这严重影响了病人日常活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额外负担。
因此,促进中风病人的功能康复已成为临床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总结中风患者上下肢体功能障碍的一般康复治疗,并为临床康复护理和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1运动想象疗法(MIT)MIT是指一个由心理医生指导的患者大脑中犹如电影场景的精神模拟。
但是事实上没有明显的体育活动。
根据诱导想象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视觉运动的想象。
当病人想象自己代表第三视角时,观察自己或他人完成某一目标动作。
另一种动作是想象病人从第一视角表达自己,从而执行指定的身体动作。
这两种动作都是由不同的神经系统驱动所引起的。
相关研究人员指出,视觉运动主要是激活枕骨区域和顶上小叶的活动,而动态运动则更多地与运动相关结构产生更多的活动相关。
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脑卒中康复中的矫形器用来预防、纠正骨骼肌肉系统偏斜 的生物力线,帮助患者实现肢体的功能活动。上肢矫形器主要 用于预防或矫正屈指屈腕屈肘畸形。随着康复的发展,上肢的 矫形器也越来越细化,由分指板、锥形筒到后来的同向移动器 械矫形器、同向移动型腕部夹板、痉挛降低型夹板、充气压力型 夹板、张力位置型夹板等数十种上肢矫形器I 2“。夹板的选择可 根据个体差异灵活掌握。
6干细胞移植
对损伤的中枢神经组织的再生成为可能,使神经系统功能 在再生的神经组织上进行功能重建。鲁文果等将小鼠胚胎干 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27],观察其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情 绪,结果4周后干细胞在大鼠脑内存活,且穿越脑室壁进入脑 实质内,同时细胞有能力向神经细胞分化,具有治疗脑卒中乃 至脑变性疾病的巨大前景。但目前还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① 避开移植免疫反应,提高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②诱导神经干 细胞与宿主细胞发生联系从而促进有功能的神经网络的形 成【2“。神经干细胞移植虽然可以使中枢神经组织再生,但仍需 要通过康复训练,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12]Mudie MH,Matvas TA.Can simultaneous bilateral movement in— volve the undamaged hemisphere in reconstruction of neural nel— works damaged by stroke[J].Disabil Rehabil,2000,22(1—2): 23—37.
[23 Kwakkel G,W agenaar RC,Twisk JW,et a1.Intensity of leg and arm traiing after primary middle-cerebral—aretry stroke.a ran— domized trial[J].1ancet,1999,354(9174):191—196.
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
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一、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1. PNF技术的原理PNF技术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影响神经肌肉系统的治疗方法,它通过运用正常的运动模式和生理功能,激发患者身体的自愈能力,以促进患者肌肉的活动和控制。
PNF技术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肌肉协调动作和反射,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和协调身体的运动,从而改善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2. 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PNF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肌肉张力:脑卒中偏瘫患者常常会出现肌肉的痉挛和僵硬,影响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而PNF技术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模式和刺激,有效地减轻肌肉的痉挛和紧张,改善肌肉的张力,使患者的手部活动更加灵活顺畅。
(2)促进神经再生:脑卒中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是导致偏瘫的主要原因之一,而PNF技术可以通过刺激和训练,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手部感觉和运动功能。
(3)提高手部功能:PNF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训练和功能锻炼,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手部的握力、灵敏度和协调性,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手部动作。
2. PNF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评估PNF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中,需要通过系统的效果评估来监测治疗的效果和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张力的改善情况:通过测量患者手部肌肉的张力和活动范围,评估治疗前后肌肉张力的改善情况。
(2)手部功能的恢复情况:通过功能性评估,评估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情况,包括握力、灵敏度、协调性等方面。
(3)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通过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患者康复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3. PNF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选择合适的PNF技术的康复方案,包括训练方法、训练强度和频次等。
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一、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现状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经历了急性期的治疗之后,往往需要长期的持续康复治疗来恢复受损的运动功能。
然而传统的康复治疗方式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人工康复训练费时费力,效果不稳定,而且往往需要高度依赖康复训练师的经验和技巧。
寻找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势在必行。
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手段,它通过将大脑信号与外部设备相连,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交互,从而帮助患者实现受损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比传统的康复训练方式,脑机接口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它能够直接作用于大脑,绕过受损的神经通路,直接刺激运动功能区,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康复训练;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康复治疗,使得患者在家中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负担。
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观察还比较欠缺,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研究。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我们在某医院选取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脑机接口技术和传统康复训练进行康复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显示,脑机接口技术组的患者在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明显的优势,动作准确度和速度均显著提高,而且其中部分患者还出现了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良好趋势。
而传统康复训练组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则不如脑机接口技术组显著。
这些结果表明,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未来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由于该项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治疗研究进展
联 合 康复训 练 对 中风后 手痉 挛及 手功 能 的影 响 。治疗 组采 用针 刺加 康复训 练 , 采用 针灸 针垂 直刺 人 内关 穴 , 得 气后 , 提 插捻 转 , 与康 复训 练 配 合 , 可 有 效缓 解 手 部
1 . 2 . 4 针刺 、 艾 灸 结 合 火 针疗 法 张 拥 强 观 察 综
合, 观察两组康复治疗方法对社区脑卒 中患者手功能
障碍 的 影 响 , 结果 发 现将 作业 治疗 分别 与 针刺 疗法 、 运 动疗 法 相结 合疗 效 良好 。 田然 选 用 正 交 试 验 设 计 , 对影 响 中风 后手 功 能障 碍针 刺 与康 复疗效 因素进行 分 析, 针 刺结合 康 复治 疗 优 于 单 纯 康 复或 者 单 纯 针 刺 治 疗 。李 芳华 等 研 究 亦 证 明运 动 针 灸 疗 法 对 于 偏 瘫 患者 手 功能 障碍 恢 复在 临床 有较 好 的疗效 。
合针 灸疗 法 ( 针刺 、 艾 灸结 合 火 针疗 法 ) 对脑 卒 中患者 手功 能康 复 的有效 性 。通 过 3周 的治 疗 后 , 脑卒 中偏 瘫患 者 的 日常 生 活能力 和手 运动 功能 能力 均较治 疗前 有所 提高 , 经过 针灸 综 合 疗 法 治疗 的患 者 手 运 动功 能 水平 和 日常生 活能 力 评 分 均较 对 照 组 高 , 综 合 针灸 疗 法较 常规 针灸 疗法 疗效 更好 。
配合 康 复训 练对 脑梗 死 患者 上肢 远 端 运 动 功 能 、 痉 挛 助 针 刺疗 法 , 针刺八 邪 穴及 手 背伸 肌肌 腱 法 , 疗 效 优 于单 纯 康 复 训 练 组 。 叶 财德 等 将作 业 治疗 分 别 与 针刺 疗 法 、 运 动疗 法 相 结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是脑卒中康复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
针对不同阶段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护理方案已日益个体化和多样化,包括早期、中期和后期的康复策略。
神经可塑性在康复中的应用,如运动训练、神经反馈和虚拟现实等,取得了显著效果。
此外,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仍存在着康复方案个体化程度不足、长期效果评估不足等挑战。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多学科合作,深入探讨康复护理策略的优化,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引言“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其中偏瘫是其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
偏瘫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需求也日益迫切。
本研究旨在系统地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指导。
研究范围包括:不同阶段的康复策略、神经可塑性在康复中的应用、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在康复中的作用、个通过深入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发现尚待解决的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医疗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更深入的知识和指导,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带来积极的影响。
1.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阶段和策略1.1早期康复阶段的重要性与策略早期康复阶段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在脑卒中发作后的48小时内,针对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应开展早期康复干预。
CPM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康复的研究新进展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26期V ol.4, No.26, 2019189CPM 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康复的研究新进展任 林(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0)【关键词】CMP ;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6.189.02脑卒中是临床上高致残率的疾病之一,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1],其中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能力的是步行能力[2],这一能力的恢复成了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目标。
而CPM 作为目前临床新进的康复手段之一,已得到了临床的肯定。
本文就CPM 对脑卒中后下肢瘫痪康复的研究新进展作以下综述:1 脑卒中的现况1.1 脑卒中概念“脑卒中”指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3],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0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因疾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四高”特点,它已成为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1.2 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改变原因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下肢运动功能发生明显改变:(1)脑卒中之后中枢运动抑制系统失调,γ运动神经元在于α运动神经元的平衡制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导致下运动神经元过度释放,脊髓反射活动增加,一方面使得原动肌肌肉出现过度活跃、活动失衡,肢体的准确性失调,最后造成严重的肢体功能失能[4];另一方面使得肌肉张力异常,肌肉的痉挛状态导致肌肉萎缩、肌力下降[5],造成失去支撑运动正常所需的肌力。
(2)脑卒中之后运动传导通路受损,使得大脑的运动指挥命令传达不到相对应的靶器官,让本体失去运动的控制能力[6],各关节各肌肉失去大脑的动作指令,最终导致患者的肢体失去控制,发生偏瘫。
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
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脑卒中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除了出现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外,还会伴随着手功能的丧失。
而且,手功能的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备受关注,其通过促进神经系统的再建立和神经肌肉协调性的提高,有望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康复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本文将从PNF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入手,探讨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PNF技术的原理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是一种康复理论和技术体系,它主要通过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和大脑皮层下运动控制中枢区的运动神经元,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和功能性。
PNF技术主要包括对姿势控制、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的训练,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模式,加强神经系统的激活,以促进神经肌肉系统的适应性改变。
PNF技术还通过增加运动和感觉刺激的量和质,调动患者自身的康复潜能,从而达到促进功能康复的目的。
1. 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丧失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损伤引起的神经肌肉协调性障碍所致。
而PNF技术能够通过多个平行和对角线的肌肉伸展和收缩来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再建立,从而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
PNF技术还可以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手部功能,促进手部肌肉和关节功能的协调和灵活性。
2. 促进神经系统的再建立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治疗需要借助神经系统的再建立来实现。
而PNF技术通过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和运动控制中枢区的运动神经元,能够加速神经系统的再建立过程。
PNF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善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系统的再建立,有助于提升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效果。
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作用的临床研究概要
三级康复治疗对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作用的临床研究1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研究课题组(A组)[摘要] 目的探索三级康复治疗对于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采用大样本的、多中心的、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各分中心分别随机入选患者,然后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区组随机化地被纳入到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688例,对照组677例,共计1365例,康复组予以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予以三级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神经内科常规诊疗同康复组,分别于入选时,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上下肢运动功能状态的评测。
结果入选后脑梗死和脑出血康复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测评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脑梗死康复组入选时,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末评分分别是:28、47、65和75分,对照组的评分分别是:26、37、48和55分。
脑出血康复组入选时,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末评分分别是:23、44、67和80分,对照组的评分分别是:21、32、46和55分。
各阶段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差值的比较发现,脑梗死和脑出血康复组患者入选后的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6个月随访治疗后,脑梗死和脑出血康复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分别改善了47分和56分,而对照组分别改善了29分和34分。
即和对照组相比,脑梗死康复组则多改善18分,脑出血康复组多改善22分。
结论三级康复治疗对于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国家科委“十五”攻关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01BA703B18(A)]通讯作者:胡永善,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康复与运动医学系[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偏瘫;康复Clinical study of standardized terti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 promoting upper and lower limbs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The Research Group of the Standardized Terti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 Cerebral Diseases’ PatientsCorresponding Author: HU Yong-shan, 200040 Shangha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uashan Hospital & Rehabilitation and Sports Medicine Department of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tertiary rehabilitation (STR) on the upper and lower limbs’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accompanied by hemiplegia. Methods 1365 subjects were enrolled sequentially from the 22 hospitals, but stabilized in vital life signs in the past week. They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hemorrhage while being enrolled, and then randomly sub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test and control, the former was composed of 688 cases, and the latter, 677. Those in the test group were administered STR in addition to routine interventions of neurological medicine,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given the routine ones. 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cale of Modified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M-FMMA) at the time of the enrollment, at the endof the 1st, 3rd and 6th month after the stroke, respectively. The evaluation was blind on the part of the physician. Results At each of the following post-stroke checkpoints, the scores of the functions in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or hemorrhage tes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P < 0.01). At the entering time, the end of 1st , 3rd and 6th month after stroke,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scores were 28, 47, 65, and 75 differently in the test group, and 26, 37, 48, and 55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scores were 23, 44, 67, and 80 differently in the test group, and 21, 32, 46, and 55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STR, the scores of the functional improvement in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or hemorrhage tes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P < 0.01). By the end of 6th month, the scores went up by 47 or 56 in the test groups respectively,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s they increased by 29 or 34 correspondingly. In other words,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test group scores went up by 18 or 22.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tertiary rehabilit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s accompanied by hemiplegia.[Key word]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急性脑血管意外又称卒中,大部分患者会遗留有肢体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功能障碍[1],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通过6个月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患者各阶段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测评与比较,来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在改善偏瘫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方面的影响及意义。
手部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手部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手部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我们将讨论脑卒中后手功能受损的常见表现,手部康复治疗的原则和目标,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通过深入了解手部康复治疗的应用,可以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有效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手部功能和生活的独立性。
关键词:脑卒中;手功能;康复治疗;手部协调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对患者的手部功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手部功能受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造成了重大挑战。
因此,手部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脑卒中后手功能受损的常见表现脑卒中后手功能受损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手部协调问题。
运动障碍包括肌肉力量减弱、握持能力下降,可能无法稳固握住物体,肌张力异常导致手部痉挛或松弛,手部活动范围受限。
感觉障碍包括触觉缺失、温度、压力和位置感知异常,影响对物体的感知和触觉反馈。
手部协调问题导致精细手指运动和手眼协调困难,如握持、书写受影响,影响日常生活。
脑卒中患者需康复恢复手功能,包括运动训练、感觉训练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以提升肌肉力量、感知能力和手部协调。
康复治疗旨在恢复手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手部康复治疗的原则和目标2.1治疗原则手部康复治疗的原则包括个体化、多学科团队合作、动态性和综合性。
个体化意味着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独特情况和需求制定,以确保个性化的治疗效果。
多学科团队合作强调康复团队中各专业人员的协同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
动态性表示康复过程应随着患者的康复进展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康复需求。
综合性要求康复治疗应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运动训练、感觉训练、功能训练等,以综合提高手部功能恢复的效果。
2.2恢复目标首先,康复治疗的目标之一是恢复手部肌肉力量和握持能力。
通过针对手部肌肉的特定锻炼和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握持和抓取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正燕
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13期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医学发展十分迅速,在康复治疗的帮助下,出现偏瘫的卒中患者可能逐渐恢复部分运动功能,从而实现生活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
但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尤其是手功能恢复缓慢,而上肢功能的恢复又是决定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独立性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关于手运动功能康复的研究,如无创性脑刺激技术、电子计算机及机器人辅助技术。
笔者将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综述
引言
在脑卒中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中,80%患有上肢功能障碍。
而在患有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最终只有30%的患者能够实现上肢功能恢复,只有约12%的患者手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这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康复医学研究的深入,涌现出一些脑卒中手功能康复的新方法和新理念,本文就脑卒中后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中枢和外周干预康复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1手功能的评定
1.1量表评定
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前提是选择正确的康复评定方法,最常用的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康复评定量表如下: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FMA)、上肢功能研究量表(actionresearcharmtest,ARAT)、箱子和木块测试(boxandblocktest,BBT)、Chedoke 上肢和手功能活动量表、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motorfunctiontest,WMFT)、Jebsen-Taylor 手功能测试(Jebsen-Taylorhandfunctiontest,JTHF)。
近年来,随着对手功能评测要求的提高,出现了新的评定量表及现有评定量表的改良版。
1.2运动评定量表(motorassessmentscale,MAS)
MAS是卒中康复临床中常用的快速评定量表,共分为8个部分:仰卧-翻身、仰卧-坐位、坐位平衡、坐-站、行走、上肢功能、手部运动、手部高级功能。
对MAS中“手部运动”和“手部高级功能”在其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Rasch分析,确定MAS“手部运动”和“手部高级功能”可单独作为评定手部功能的独立量表(两量表Rasch个体区分指数分别为2.17和2.16。
Rasch个体区分指数>2.0,代表该量表可区分运动功能较好和较差的患者,说明该量表有较好
的评测信度)。
MAS“手部运动”部分包括:坐位、腕关节背伸;坐位、腕关节桡偏;坐位、屈肘、前臂旋前旋后;双手向前、抓放直径14cm的大球;将桌面上的塑料杯置于身体另外一侧;10s内顺序对指>14次。
“手部高级功能”部分包括:抓放笔;将糖豆从一个杯子拿到另外一个杯子中;在20s内以一条竖线为终点,画10条横线;使用铅笔在纸上反复画点;使用小勺喝一勺水;使用梳子梳脑后的头发。
2医工结合
2.1镜像疗法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的脑区激活模式不太一致,但镜像错觉同样能导致观察手对侧脑区的激活。
研究发现,通过改造传统成像设备,进行在视频引导下的多模态镜像疗法,拍摄健手影像并进行数据处理,将翻转的影像反馈到患侧,形成视错觉,并进行规范、系统的训练,以更好地激活特定的脑功能区。
将此方法应用于慢性期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经过训练后患者的手部精细功能得到显著恢复,磁共振功能成像检查显示患者大脑运动皮质激活明显增强,进一步证实改良镜像疗法的有效性。
2.2针灸治疗
现代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具有可塑性,损伤后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其结构和功能,以适应环境。
针灸具有理气、通经脉、调整阴阳的功效,在临床上多用于中风康复期的治疗。
在传统针刺的基础上加用手指十宣穴和肘部的小海穴,提高针刺的治疗疗效。
2.3中医康复护理
良好的肢体位置作为康复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控制和缓解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早期分离运动的功能恢复。
临床应指导中风患者尽早做好良肢位的摆放,注意保持肢体处于正常的体位,使血液循环通畅,以提高康复效果。
采用穴位按摩配合中药熏洗方法,有效地改善患者肌力和关节活动度;采用抗痉挛技术抑制异常的肌张力,促进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恢复。
2.4神经发育促进技术
Bobath技术、Rood技术、Brunnstrom技术和PNF技术是传统的四大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各大技术均遵循着神经发育的顺序进行相应的康复干预,但有着不同切入点、关注点和操作手法。
Bobath技术主要强调控制关键点,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协调运动模式,从而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肌张力和增强肌力,进而实现正常的运动模式或肢体代偿。
Rood技术是通过摩擦、敲击、压迫、摆动等感觉刺激诱发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反应,从而调节患侧肢体的肌张力和诱导反射活动。
Brunnstrom技术主要用于脑卒中患者恢复初期的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偏瘫肢体随意运动的恢复和肢体痉挛的控制。
PNF技术是一种遵循从身体近端到远端的顺序利用姿
势反射进行康复训练的康复治疗措施,通过系统的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偏瘫肢体的肌力和增强运动协调能力,进而明显改善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
2.5其他电子设备
在日常手功能康复中,除机器人辅助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外,还有其他电子设备可进行手功能评定。
利用数字音乐界面(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MIDI)键盘评分对66例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21例,亚急性期28例,慢性期17例)进行手功能评定,同时进行JTHF。
研究结果表明,3组患者的MIDI键盘评分与BBT评分、握力有相关性(r=0.69~
0.86);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的MIDI键盘评分与JHFT中度相关(r=0.48~0.83),但慢性期患者MIDI键盘评分与JHFT无显著相关(r=0.12~0.56)。
结语
纵观近年来的进展,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復的研究可有如下趋势:在手功能评定方面,由于对手部运动功能研究的深入,可能会按照手部损伤的程度设计特定的评定量表。
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智能化的手功能评定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临床应用。
而在手功能的康复治疗方面,NIBS、电子计算机及机器人辅助技术已经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更是以“整合认知功能训练”的形式作用于手功能训练。
这些研究同以往的“手功能康复”相比,更加注重“脑功能重塑理论”在其中的作用,更加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刘霖,朱琳,单桂香,等.上肢康复机器人在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2(11):612-616.
[2]宋佳牡,陈璇.电按摩联合被动运动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4,14(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