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价值定位及构建探讨
中国公共管理的价值研究
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是对历史上优良政治管理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时代条件下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执政方式的创新。
在政治价值观念上,明显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民为本的管理主体观,以和为贵的社会关系观,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观,崇德隆法的社会治理观,务实重绩的社会效能观。
一人民为本的管理主体观在中国社会中,自古到今就有深厚的民本传统。
《尚书》中就有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的说法。
儒家学说是以仁作为道德伦理的本体,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即以人及其社会关系作为社会伦理的基础。
封建统治者在总结治国经验时也懂得得人者吕,失人者亡的道理,重视民心背向对统治仔的利害关系。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荀子•王制》唐太宗也常常借荀子之说,用舟与水的道理来教训皇子们,要懂得政在民,民众中蕴藏巨大的反抗统治的力量。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也懂得人民重要性的道理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认为人民是江山社稷的根本,对统治者很重要,但并不是说人民比统治者地位高。
统治者并没有将人民置于社会主人地位,人民不过仆从,统治者才是社会的主人。
而真正把人民置于社会主人地位的是马克思主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论断,充分肯定了人民是社会主人的地位。
恩格斯说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应当注意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是群众意愿的代表者。
与专制的社会相反,社会主义是民主社会。
中国当代公共管理的主体从根本上说是人民,人民是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归宿;直接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或组织不过是执行人民的意志,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人民这个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
第四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与特征
略管理提供稳定的环境和强有力的政治支持
(1)在经济上,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 经济实
力和综合国力大增,有进行战略管理的物质基础 。
(2)在政治上,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有利于政 权的稳
固,为战略管理的实施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
(3)在社会方面,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同心
2.培育政治领导人的企业家精神,激发政治领导人的成 就需求,发挥其政治远见和管理经验优势,推动公共部门 战略管理实践
考虑组织面临的环境和组织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未来,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和 内容。为此,公共部门必须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实施人才 资源国内培养和国际引进相结合的战略,致力于培养管 理者的战略思维能力,使管理者具备战略管理思想。
要的、科学的战略制定系统,而是将决策权垄断在公共 部门的个别领导者手中,一人说了算。公共部门领导者 掌握公共战略制定的主动权,往往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 巩固自己的地位,在战略制定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3.东施效颦:效仿他人公共战略或效仿自己过去的公 共战略 (1)看到别的领域、别的公共部门的战略获得成功, 便盲目跟风。 (2)仿效自己过去的战略。当环境和竞争条件要求公 共部门战略发生变化时,公共部门却往往不能做到这一 点。
第二节 公私部门战略管理的差异 一、战略管理性质的差异
私营部门: 自利性的,即其产生、存在的目的 是追求 合理的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战略: 公共性的,即其产生、存在的目的 是为了 公共利益、公共目标、公共服务以及创造具有公 益精神的
二、战略管理目标的差异
效率和利润是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最直接也是最 根本的终极目标。
4.强化知识分子与政府之间的结盟,重视知识精英在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责任:公共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价值
责任:公共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价值
在公共管理发展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公共管理的价值目标经历了从早期追求行政效率,到追求公平正义,再到当今追求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其价值的向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公共管理解决的问题不同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总体上,在公共管理价值向度的转换过程中有一个由公共管理的科学化导向向公共管理的伦理化导向的转化过程。
公共管理伦理化的过程表现为公平正义、美德、责任伦理等不同的价值向度,本文选取责任伦理的视角从三部分来探寻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内在核心价值问题。
通过对公共管理过程中责任理念的历史演变,对公共管理过程中责任这一核心价值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在对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价值冲突和影响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责任取向是公共管理过程所必须奉行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支配政府行为的核心价值,并阐述了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责任理念重构、培育路途及其价值评价。
公共管理:价值或价值中立
公共管理:价值或价值中立【摘要】本文探讨了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价值观和价值中立问题。
在文章引言中,我们讨论了公共管理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接着,在我们分别探讨了公共管理的定义与发展、道德与价值观、效益与效率、政府责任以及社会公平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公共管理在实践中如何体现不同的价值取向。
在我们对公共管理的实践和挑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价值观问题的深入思考,促进公共管理领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共管理,道德,价值观,效益,效率,政府责任,社会公平,实践,挑战,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公共管理:价值或价值中立无论是倡导注重价值观还是主张维持价值中立,都有其道理。
在实际运作中,公共管理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挑战,需要在确保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平衡各方利益。
公共管理在处理问题时既需要考虑价值观的引导,又需要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
公共管理的发展离不开对于价值观和价值中立的探讨和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加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对于公共管理的价值观和价值中立的探讨,将会持续引起学者和决策者的关注。
只有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公共管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为公众利益服务。
2. 正文2.1 公共管理的定义与发展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在实施政策和管理公共资源时所采取的行为和方法。
其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城邦制度,随着现代国家的兴起和发展,公共管理逐渐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公共管理的定义和范畴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标始终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秩序。
公共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改革。
在过去,公共管理主要强调政府机构的管理和运作,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公共管理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了跨国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现代公共管理更加注重效率、透明度和社会责任,同时也面临着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挑战。
一种公共管理视角定位及构建
一种公共管理视角定位及构建一、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关于海洋管理与海洋行政管理的关系,部分的学者已经作了一定的阐述。
鹿守本把海洋管理的对象分为自然系统对象;海洋使用者和海上活动者对象两部分,将海洋管理定义为:“在海洋事业(含开发、利用、保护、权益、研究等)活动中发生的指挥、协调、控制和执行实施总体过程中所产生的行政与非行政的一般职能,即是海洋管理。
”1(P49)鹿守本对海洋管理的定义着眼于一般管理的角度,未体现出对海洋行政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区别。
郑敬高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把人类以海洋为对象的实践活动和以这种实践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区别开来,前者称为海洋管理,后者为海洋行政管理。
2或者更为详细一些,前者称为海洋经营管理,后者称为海洋行政管理。
作者也认同这种划分,仅仅认为海洋行政管理还应该包括政府对自身介入海洋活动的管理,所以,海洋行政管理的定义能够表述如下:海洋行政管理指海洋行政机关及其人员依法对自身及社会组织介入海洋活动的管理行为。
他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政府在介入海洋活动过程中对自身的管理;二是海洋行政机关对社会其他主体在海洋活动中的管理、协调和监控。
体。
首先完善海洋行政管理,由此带动海洋经营管理的发展,其学科的发展脉络与陆域的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如果说陆域管理理论沿着一条“企业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包括公共管理理论)”的脉络发展,后者的发展更多的建立在对前者理论的借鉴上,那么海洋领域管理理论则应该相反。
其脉络是“海洋行政管理——一般海洋管理理论——私人海洋管理理论”。
其原因主要在于:1.海洋实践活动更具公共性,需要政府行为的有效介入。
人类诞生于陆地,发展于陆地,在陆地上的活动较之海洋,成本较低,个人和私人组织有水平支撑自己活动的成本,且收益的周期较短,个人和私人组织也愿意为其活动实行投资。
所以,在陆域,私人管理的理论占据主要地位,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有赖于借鉴私人管理理论的发展。
试析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基本维度与认知
试析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基本维度与认知作者:王乾来源:《企业文化》2019年第21期摘要:公共管理属于政府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公共价值则为价值体系的一种。
掌握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基本维度与认知,是提升政府管理质量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工具、政治、理性与空间四方面出发,对公共价值的维度与认知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改善公共治理效果。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价值;基本维度国家与国家之间实力的比拼,本质上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实力的比拼。
各维度中,政治属于核心内容。
公共管理的目的,在于对政治进行管理。
其管理效果,受公共价值的影响较大。
明确公共价值的维度与认知,有助于寻找其变化逻辑与规律,对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工具维度与认知非中立与基于政府存在的逻辑诉求,属于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工具维度与认知的主要特点。
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公共管理策略,本质与营销策略基本相同。
营销领域中,各项策略的制定,均需以“手段-目的”为导向[1]。
通常情况下,社会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指公认的结论。
简言之,如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一定的目的,则表明各项措施具有“价值”。
从营销角度分析,公共价值的本质,同样在于“手段-目的”。
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国家需采取相应的手段,达到一定的目的,完成国家治理的过程。
而“目的”的制定,则需保证其能够为政府所服务。
公共价值,又称为共同价值。
传统的公共价值的实现,强调增加效率。
随着思想的解放,以及文化的发展,公共价值逐渐出现的变化。
受政治问题的影响,“非中立”逐渐成为了公共价值的主要特点。
国家需在检查“非中立”公共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更新,使其能够符合快速变化的世界格局的要求。
二、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政治维度与认知政治使命与政治属性共存,属于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政治维度与认知的主要特点。
公共区域存在于国家之内,应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
最新 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价值建构及可行性分析-精品
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价值建构及可行性分析一、战略管理与公共行政学价值取向的演变"战略"一词来源于领域,军事战略是军事问题的一个关键研究领域,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非常重视战略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所着的《孙子兵法》以及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所着的《战争论》都蕴涵了丰富的军事战略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战略"被引入领域,并成为了管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先导,明茨伯格在《战略规划的衰落与兴起》一文中提到,战略规划兴起于 60 年代中期,到了 80 年代战略管理取代了战略规划.战略管理的兴起表明组织的关注点从过去单纯地关注内部管理机制转为关注战略和商业政策.随着私人部门引入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公共部门也随之引入战略管理.欧文休斯在《与行政》一书中指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公共部门开始借鉴私人部门的长期计划.战略计划在公共部门的运用是在 20 世纪80 年代,它落后于私人部门十几年; 而战略管理的引入却是在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只比私人部门晚几年.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成为了公共管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公共行政学的一个研究分支,要深入研究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应首先了解公共行政学的价值取向,而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应当和公共行政学的价值取向相吻合.公共行政学发展历经百年,伴随着公共行政学关于效率和价值的争论从未间断,可以说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就如同一个钟摆,在钟摆的两侧分别是效率和价值,钟摆时而偏向于效率,时而偏向于价值,对效率和价值的不同抉择形成了不同的两种研究范式.可以将公共行政的发展史分为六个时期,产生和创立时期、正统时期、批判时期、新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创新与探索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对效率和价值有着不同的认识.第一,产生与创立时期.威尔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行政--- 二分法,使得公共行政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从此公共行政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同时威尔逊并未割裂政治与行政,认为政治与行政是二分并相互联系的.古德诺对政治和行政的二分法进一步做出了阐释,他认为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而行政是政策的执行.同时他也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相互协调的观点.在行政学初创的年代,虽然强调政治与行政的二分,但这是为了将行政学变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并非割裂政治与行政,不强调效率与价值孰轻孰重,反而更加强调政治与行政的相互协调,可见这一时期效率与价值并未出现明显的争论.第二,正统时期.这一时期继承了早期的公共行政的理念,并认为经济和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马克斯·韦伯和泰勒的理论是这一时期理论的基础, "官僚制"和 "科学管理"强调组织的合理分工、层级节制、规则和程序、节约和高效,实际上是重视公共行政的效率取向,将组织的效率视为组织变革的核心要素,在此之后怀特、古力克等人也秉持效率至上的观点.可以看出在公共行政的正统时期,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更加偏重于效率.第三,批判时期.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事件是西蒙和沃尔多的论战,争论的焦点是公共行政学效率和公共性价值取向,这是公共行政学两种不同研究路径的争论.西蒙主张以技术理性为特征的逻辑实证主义,而沃尔多主张循以自由民主为特质的价值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主张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就是效率与价值的争论,西蒙的行为主义更加注重效率因素,而沃尔多的主张更加强调公共性价值.这一时期的理论表现为两种价值取向的争论,而这一时期行为主义大行其道,在其他许多学科都兴起了一股行为主义的浪潮,主张摒弃价值因素,所以从全局来看,效率的取向在这一时期占据优势地位.第四,新公共行政时期.这一时期价值选择更为侧重公共性的价值.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 "新公共行政"学派对传统效率至上的原则进行了批判,认为公共行政应当更加重视价值的因素,撼动了传统政治--- 行政二分的观点.新公共行政更为重视价值取向.第五,新公共管理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新公共管理在全球兴起,这不只是一种思潮,而是各国改革政府的运动,这一时期各国主张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改革政府,提升政府效率,这一时期的取向以效率取向为主.第六,创新与探索时期.这一时期的价值选择力图超越效率与价值之争.登哈特夫妇提出了 "新公共服务"理论,这一理论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它既可以替代传统的公共模式,又可以替代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管理主义公共行政模式.虽然说价值和效率相比是一个隐形的因素,但是他们在公共行政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公共组织战略管理领域,对于战略管理应当如何进行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纳特和巴可夫在《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一书中对战略管理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该书首先论述了公共和第三部门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对战略管理的特殊要求,然后该书的第二篇对战略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该书第三篇指出战略管理应当包括六个阶段: 历史背景、形势评估、问题议程、备选战略、可行性评估和战略实施.第四篇是 "技术篇",讨论战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最后该书进行了案例分析和展望.我国学者陈振明认为可以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划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阶段.这些观点对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提出很多有益的见解,对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观点更多地强调战略管理效率方面的问题,而对战略管理的思维起点、战略管理的价值问题关注较少.二、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价值建构公共行政历经百年的发展,其价值取向犹如钟摆一般在效率与公共性价值之间摆动,对效率和价值的关注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而在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领域,关注点更多地停留在战略管理的步骤、内容等方面,着重于效率相关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问题关注较少.马克·穆尔在《创造公共价值: 政府中的战略管理》一书中关注了公共价值的问题,穆尔认为,管理者应该寻求 "创造公共价值".因为 "公共价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随后他说明管理者应如何辨明所领导的机构的公共价值.笔者认为,价值的问题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存在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公共利益,价值是政府进行战略管理的逻辑起点,换言之,政府进行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更好地进行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和提供公共服务,这是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与私人部门的战略管理的本质不同,所以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应当重视价值取向的问题,而当今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普遍忽视价值问题,下面我们就一一说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所应具备的价值.( 一) 公共性政府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为社会创造公共价值,公共价值是政府管理的核心.政府存在是出于纯粹的公共性目的,政府要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以及提供公共服务,那么战略管理作为公共部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毋庸置疑地创造公共价值,具备公共性.公共行政学关于效率与公共性价值的争论由来已久,公共部门的价值导向也历经变革,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主张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来改革政府,部分公共服务外包,在政府内部实施绩效管理等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政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共性价值,公共组织并非私人组织,私人组织的目的在于盈利,而公共组织是为公共利益而存在,二者有很大的不同,单纯的以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来改革公共组织,虽然能起到提升公共组织效率的作用,但不利于体现公共组织的公共性价值.首先,在战略管理的规划上应当凸显公共性价值,凸显公共部门为公共利益而存在的实质.战略规划应当明确公共目标,明确战略管理应实现哪些公共利益,进而进行规划.在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规划阶段,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实施者应当首先进行心灵的革命,在战略管理过程实施之前就应当对自身的价值观念进行变革,公共组织应当变革组织,从原来的统治性公共组织的观念转变为服务性公共组织的观念,打破原有的价值理念,塑造新的价值理念,对组织的原有成员进行价值,解冻原有固化的传统组织文化,进而再冻结成为新的服务性的组织文化.对于新进入组织的新成员而言,组织强文化对其社会化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强文化的作用下,新成员自然会融入组织文化.公共组织服务性文化会对战略管理的价值起到重要作用,组织成员会将这种服务性的理念融入到战略管理规划之中,成员在进行战略管理的规划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将公共性价值考虑在内,从而使得战略管理规划体现出公共性价值.其次,在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应当关注公共性价值,应按照规划的内容去实现战略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与公共性价值相冲突的问题应当及时反馈,最大程度上顾及公共性,而非重视效率.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是战略管理从理念到现实的落实过程,战略管理实施的成败关系到战略管理的成败,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并非是单纯地实施,在实施中同样有战略管理规划的问题,同样有着对战略进行微调的问题,甚至是对战略本身的否定.在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组织,一定会遇到战略管理实施难点,一定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发生一些与原有战略规划不相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面临一个战略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调整问题,这种调整贯穿于战略管理实施的始终,战略管理实施过程的调整实质上是战略管理的再规划.这种调整必然牵扯到是重视战略实施的效率还是重视战略实施的公共性价值的问题,只有在战略实施的阶段贯穿公共性价值和服务性政府的理念,给战略管理的实施者在再规划中树立一个价值准绳,让再规划过程时刻体现公共性和服务性才能达成战略管理规划的实施效果,使得战略管理的实施不违背规划的初衷.最后,在战略管理的评估上也应当重视对战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公共性,对战略管理的实施进行系统的评价.战略管理的评估阶段是战略管理的终结阶段,战略管理的评估阶段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阶段,而这一阶段同样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阶段.战略管理的评估对下一阶段的战略管理有着重大的导向作用,对本阶段战略管理进行评估,所得的经验和教训会为下一阶段的战略管理提供标尺,影响下一阶段的规划制定和行为选择.评估问题的关键在于评估标准的科学性和评估过程的科学性,毋庸置疑,公共性价值应当作为评估标准的重要指标,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使公共性价值指标具体化数字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评估过程是否科学在于评估人员是否具备评估的客观立场,评估的目的在于未来更好地进行战略管理活动,而非对此次活动进行批判,评估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展现公共性价值和构建服务性政府,所以只有评估者树立正确的公共性理念,才能保证评估过程的科学严谨.( 二) 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性的管理,对于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而言都是一样的,它一方面关注当前的利益及发展,另一方面关注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中,存续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等价值理念是人类的共识,公共部门应当平衡当前需要和长远利益而做出全局谋划,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虽然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当今的繁荣前所未有,而当今的危机同样不能忽视,人类依旧面临着许多问题,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每一个人.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政府,应当担负起这个责任,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性的管理,在应对来自未来的威胁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战略管理理应担负起可持续发展重任,公共部门应制定面向全球性危机的战略,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尤其是政府机构的战略管理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并应当贯穿到公共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从世界范围来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虽然有美苏冷战的阴云,但世界总体上保持了近 70 年的和平,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难得的和平岁月.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变革,从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体制,从发挥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发挥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的社会经历了极不平凡的 35 年,从一个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进入到工业化蓬勃发展的国家,国际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国际国内都出现了对和平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这些因素与传统的安全威胁不同,这些威胁并不来自于某一特定国家或者组织,也不单独针对某一特定国家和人群,而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人类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历程,创造的财富比以往几十个世纪的总量还多,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要比以往几十个世纪的总和还大,工业文明兴起 500 年之后的今天,对环境累计的破坏已经开始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威胁人类的永续发展.当今时代,国家的发展是政府的职能之一,发展的好坏成为公众评价政府的重要标尺.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应对当今人类生存威胁的重要手段,战略管理所特有的未来导向使其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执行者,公共组织战略管理应当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首先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应当应对人类生存威胁,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正日益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应当对有污染的工业进行合理规划,淘汰落后的产业,革新技术,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战略性规划,合理地利用资源,合理开采,节约利用.而上述的这些措施都需要公共组织对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合理的战略规划,并将可持续的理念贯穿战略执行和评估之中.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发展,要利用发展解决可持续的问题.当前世界所面临的威胁都是工业时代科技水平不高的产业和行为造成的,只有通过技术的革新,创新工业生产,创新环境保护手段才能更加高效地应对这些威胁,而创新科技需要公共组织的战略规划,通过公共部门所特有的资源和权威,针对特定的威胁制定特定的科技创新规划,并提供充足的支持,才能使科技应对威胁得以实现.( 三) 公民本位公民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应当凸显公民本位的价值.公共行政学不应只关注公共部门的效率,应当关注社会上的人,做到以人为本.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在战略管理的规划、实施、评价环节将人的因素考虑进去,将公民的利益和公民社会的发展融入到战略管理之中.登哈特夫妇创立了 "新公共服务"理论,这是一个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论框架,新公共服务 "服务,而不是掌舵"的理念颠覆了奥斯本和盖普勒 "掌舵,而不是划桨"的理念,反对新公共管理忽视价值的取向,认为政府的工作应该是提供公共服务,重视公民的作用,公共服务的消费者不仅仅是 "顾客",而是 "公民".新公共服务还认为,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建立社会远景目标不能只委托给民选的政治领袖或者被任命的公共行政官员.政府的作用是为更多的公民建立起能够真诚对话的环境,共商社会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战略管理作为政府部门的管理手段之一,同样应当具备公民本位的价值理念,首先,从在战略管理的规划阶段来看,战略管理规划应当从公民本位出发,关注公民诉求和公民社会的构建.公共组织战略规划不只是公共部门闭门造车的行为,应当广泛地考量公民的利益诉求,政府的管理理念应当从传统的统治性的治理转向服务性的治理,从以政府本身为主体的治理转向以公民为本位的治理,将公民的因素融入战略管理的理念之中.在战略管理规划中,一方面公共组织的成员在战略管理规划上更多地站在公民的角度上来进行规划活动,这与公共性价值在公共组织的管理理念中所占的分量相关,公共性价值和公民本位的理念都应当融入到公共组织的理念之中,进而贯穿到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理念中.另一方面,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规划的制定者应当吸纳一部分公民参与规划制定,让公民这一主体不再徘徊在战略规划制定的大门之外,而成为战略规划的制定者之一,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战略管理规划的制定更多地体现公民本位,增强战略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民本性.其次,从战略规划的执行阶段来看,战略规划的执行阶段应当时刻关注执行中出现的有悖于公民本位的行为,并进行战略管理的调整和再规划.战略执行的过程绝非单纯的执行过程,在执行过程之中势必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战略规划过程中未曾涉及,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就使得战略管理的执行者面临着战略管理的再规划,即针对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的再次战略规划,以求化解危机,解决问题.战略执行的再规划考验着战略执行者的智慧,这种规划势必牵涉到价值判断的问题,即在规划应以战略执行的效率为重还是以价值为重,执行者应当树立公民本位的理念,在再规划过程中以公民的利益和偏好作为再规划的准绳,保证战略管理的执行结果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公民本位的理念,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公民的利益.最后,从战略管理的评估阶段来看,在评估阶段也应当关注公民问题,为今后的战略管理提供经验教训.战略管理评估的目的绝非对战略规划和执行的单纯评价,并以评价标准对当事人论功行赏,战略管理评估的目的在于为下一阶段的战略管理提供理论和经验教训的支持.对评估过程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评估的标准一定要体现出公民本位的理念,评估标准决定评估结果的科学与否,只有在标准中体现出公民本位的理念才可以得出科学的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战略管理提供借鉴; 另一方面,评估主体不应仅局限于公共组织成员,应当吸纳第三部门、智库尤其是公民代表来参与评估,最大限度地体现评估主体的广泛性,增强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总之,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应当树立公民本位的价值理念.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史来看,效率与价值是不相容的,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领域来看,同样延续了这一态势,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其中一种价值的追求会高于对另外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今时代,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后的 30 多年之后,单纯关注效率的改革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公共行政学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应回归价值,从钟摆的效率一端回归价值一端.上述三种价值理念是公民部门战略管理应当重视的价值理念,应贯彻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三大阶段,以价值统领战略管理,只有确保了战略管理理念的出发点,才能保证战略管理的长久性和有效性.三、公共组织战略管理价值建构的可行性分析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关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成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当代社会和当今公共部门中,战略管理的价值是否会受到决策者的重视,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因素会促使决策者关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建构,以促进战略管理、政府绩效的改进,以及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公民意识的觉醒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国家控制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普通人的生活完全处于国家的掌控之下,没有独立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公民的概念.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迸发出了巨大活力,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得多元化,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公民作为一个上的概念渐渐地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从政治上的人民转变为法律。
公共价值的研究路径与前沿问题
公共价值的研究路径与前沿问题一、概述自20世纪90年代公共价值被公共行政学者正式提出以来,公共价值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
近年来,公共价值逐渐成为公共行政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公共价值研究的统一话语体系尚未形成。
回顾公共价值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公共价值的基础概念和研究脉络进行梳理,并深化对公共价值在公共行政研究中重要性的认识。
从研究文献中公共价值概念的分析入手,在区分结果主导的公共价值(PV)和共识主导的公共价值(PVs)的基础上,明确了公共价值研究的不同路径,并对公共价值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阐述,为理解现有文献中公共价值概念的不同内涵提供了思路,也为进一步深化公共价值的研究提供了概念框架和逻辑基础。
公共价值是公共行政研究的基础性问题,未来公共价值研究的关键领域主要包括公共价值的内容和创造机制的实证研究,以及公共价值的冲突管理问题研究。
同时,公共价值研究对革新政府治理模式也具有启示意义,尤其在中国情境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 公共价值的定义与重要性公共价值,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从政治学、社会学到经济学的多个领域。
其定义可以被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所创造、维护并持续发展的,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
这些价值包括但不限于公正、公平、民主、安全、福祉、环境保护等。
公共价值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
公共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一个社会的公共价值体系,决定了其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为个体提供了评价自我和他人的尺度,从而帮助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
公共价值的缺失或扭曲,往往会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公共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公共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在追求公共价值的过程中,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以激发,进而推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公共价值的提升,也会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社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对公共管理中服务价值的一些讨论
对公共管理中服务价值的一些讨论摘要:公共管理部门应该对服务价值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在坚持执政能力优化发展基础上构建先进性的发展方案,通过领导班子和思政建设构建更高层面的公共管理平台,在追求服务价值基础上提高公共管理的实际水平。
在落实公共管理各项工作中应该坚持学习型与服务型的党组织建设,重视在思想认知、作风建设、组织创设与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利于提高党组织建设的向心力和拼搏战斗力。
所以本文对公共管理中的服务价值进行多个层面探索。
关键词:公共管理;服务价值;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组织合作前言:公共管理是将党组织和政府构建非政府性的管理组织,将分散和集中管理进行有机融合,在构建多个层面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管理探索以实现服务价值。
但是在公共管理探索过程中发现服务价值处于边缘化的现状,未能在明确服务价值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公共管理探索,导致公共部门所开展的服务工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提出的需求,无法对各项利益诉求进行归纳整理,导致公共管理具备的服务价值不能实现有效地发挥,需要思考怎样提高服务价值落实效果。
一、综合多种因素制定服务价值的从属价值在推动公共管理过程中应该关注到服务价值的体现,在保障服务价值占据核心地位之后进行多样化的探索,立足服务价值推动公共管理优化发展,也应该通过服务价值的运用提高政府部门开展执政管理的综合能力。
重视通过服务价值地发挥推动公共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发展,在坚持服务价值基础上推动和谐社会的稳定建设,在保障服务价值核心地位基础上推动公共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因为从属价值会对核心价值的落实起到维护作用,所以应该综合多种因素制定服务价值的从属价值。
从公共管理主体行为角度出发对核心价值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得知核心价值需要获得服务价值的体现,通过德行外显保障责任主体服务行为的有序落实,应该在外界因素指导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取舍。
对公共管理服务价值进行探索过程中应该关注到责任义务和德行之间的各项关系,在确定使命观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服务评价体系,在确定服务观基础上引导公共管理主体进行自我反省[1]。
公共管理的思考管理
资源分配
根据需求和优先级,公平、公正地分配公共 资源。
资源监管
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进行监督,防止滥用和浪 费。
公共服务提供
服务创新
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提升服务水 平。
服务质量
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需求 。
服务协调
协调各类公共服务,确保服务的连贯性和互 补性。
公共企业监管
企业治理
规范公共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管理。
公共管理特点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服务性、合法性、多元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旨在实现公 共利益、提高公共福祉。
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维护社会稳定
有效的公共管理能够协调社会 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
会和谐发展。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公共管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满足公众的需求。
除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公平性原则还要求公共管理应当 建立公正的决策程序和机制,确
保公民参与和监督的权利。
效率性原则
1
效率性原则是指公共管理应当以最少的资源投入 获得最大的产出和效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 质量。
2
效率性原则要求公共管理应当采用科学的管理方 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工作 效率。
06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
案例一:城市交通管理
总结词
城市交通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领域,涉及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监管等 方面。
详细描述
城市交通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制定科 学合理的交通规划和政策,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案例二:环境保护政策
关于构建中国公共管理学体系的若干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体系,提升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体系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明确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目标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在管理、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在我国,公共管理学应当以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实践,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培养复合型、高水平的公共管理人才。
二、完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体系,需要完善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
具体而言,应当重视政府管理学、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公共经济学等学科分支的建设与发展,设置包括公共管理学原理、政府管理学、政策分析与评估、组织行为学、公共危机管理、公共财政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相关课程,促进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多元化和丰富化。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体系,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公共管理学国际化。
可以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学术合作项目、联合科研机构和国际期刊发表等方式,拓宽公共管理学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科研究水平和学科国际影响力。
四、推进学术创新与科研能力建设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体系,需要推进学术创新与科研能力建设,提高公共管理学科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
可以通过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学科前沿交叉研究、高水平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等途径,加强学术研究与科研队伍建设,培育和储备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共管理学科研人才。
五、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我国公共管理学体系,需要促进公共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推动学科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竞争策略与定位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竞争策略与定位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负责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公共事业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竞争策略与定位,以期为公共事业管理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首先,竞争策略在公共事业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需要面对来自其他竞争者的挑战。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竞争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竞争策略可以包括市场定位、差异化策略、成本领先等方面。
例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市场定位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受众,并制定相应的服务策略。
此外,差异化策略也是一种常见的竞争策略,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提供独特的服务或产品来与竞争者区别开来。
另外,成本领先也是一种常见的竞争策略,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来获取竞争优势。
其次,定位在公共事业管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位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在市场中的位置和形象。
一个明确的定位可以帮助公共事业管理机构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与竞争者区分开来。
在定位方面,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可以从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服务定价等方面进行考虑。
例如,一些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可以选择在服务范围上进行定位,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服务,以提供更专业化和高质量的服务。
另外,一些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可以选择在服务质量上进行定位,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
此外,定价也是一种常见的定位策略,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来吸引客户。
除了竞争策略和定位,公共事业管理中还需要关注其他一些因素。
首先,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需要注重与政府的合作。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需要与政府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政策和规划,以确保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
其次,公共事业管理机构还需要注重创新和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可以利用新技术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体现与功能定位
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体现与功能定位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分支,对于公共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论述公共管理制度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体现以及功能定位。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价值体现;功能1公共管理制度的概念公共管理制度是关于人类公共管理活动的一系列规范性约束的总体概括。
就其性质和作用而言,它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媒介性存在、常态性工具和规范化保障。
理性是人受其自身目的和意识支配,对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进行理解与观察、分析与概括、权衡与考量而形成的普遍性认识、选择、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理性属于人的心理与认识范畴,是人的一种精神现象,即人所具备的理性能力内蕴并体现着人的逻辑、思维、精神以及智慧。
制度的理性是制度本身所包含的理性,具体指制度中所凝聚的人的理性意识与能力,通过生成具有普遍性特征的规则体系和规范行动,面向制度对象发挥规定、引导、约束和控制功能的品质精神和作用能力。
2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体现2.1体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公共政策的完善可以促使公共管理变得较为科学合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公共管理在传统逻辑中的制约,进而获得进步,在其发展过程中,公共管理的决策过程逐渐趋向于严谨,政策的整体性可以表现出公共管理的相关内容,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两者的进入,促使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较为顺利。
2.2帮助公共管理完成任务公共政策的出现可以帮助公共部门处理相关公共事务,在一些情况中,其同公共政策中的相关内容主要是来自公共管理具体展开情况以及表现方法。
意味着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的基础上制定,离开公共管理后,公共政策没有实际的意义,发挥不出其作用。
因此公共政策可以帮助公共管理完成任务。
3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功能定位3.1引导作用公共政策的导向性表现为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两种形式,它不仅反映在行为上,而且反映在观念的变化上。
公共政策利用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引导群众,将群众思想和行为进行统一和协调。
公共管理的价值观
• 现代公共管理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也不同于新 公共管理,它具有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行为主体、 治理与服务的结果取向、管理本质的服务性以及 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治理性等基本特征,为公 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开拓了广阔的社会资源,确立 了公共事务治理的合法性基础。然而,由于公共 管理的两重属性使然,它既是国家与社会的中介, 又是政治过程与技术过程的统一,公共管理难免 会陷入民主与效率、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选择的 两难。公共管理的钟摆应该摆向何方,其发展方 向究竟在哪里?这是理论界、实践界迫切需要思 考和回答的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3E 20世纪80年代初, 在大多数先进国家中产生了一种 新的公共部门管理模式,国内外学者将其称之为 新公共管理。 英国学者罗兹,将英国的新公共管 理看作是追求 3E即经济、效率、效能目标的管理 改革运动。 他认为,新公共管理具有下列一些主 要观点:注重管理而不是政策,注重绩效评估和 效率,将公共官僚制组织划分为一些在用户付费 的基础上相互协调的机构,利用准市场化和签约 包出工程的方式促进竞争,削减成本,具有一种 特别重视产出目标、限期合同、金钱刺激和自主 管理的管理风格。 美国的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了更为积极的观点,他 们主张把企业和私营部门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的 管理方法移植到政府公共部中来,主张政府应像 企业那样引入竞争机制。
• 在公共组织理论方面,相对于新公共管理而言,新公 共服务倡导建立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共同领导的合 作型结构,具体而言:在价值取向方面,公平和正义 被视为核心价值。新公共服务认为,政府是属于公 民的,公共行政人员应超越企业家的身份,重视公民 权和公共服务。正如登哈特所说:“当我们急于掌舵 时,我们是否正在淡忘谁拥有这条船?”企业管理技 术仅仅是设计管理制度的工具,其引入和运用于公 共组织必须慎重,必须受公共部门诸如公平、正义 等核心价值的引领,并服从受制于这些价值。
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
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分别为:公共性、服务性、公共利益至上、职能外包、主体多元化、权力依赖。
一、公共价值理念的核心是公共性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
公共管理强调公共性的时候,它会牵涉到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责任、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监督,以及公共道德一系列的问题。
公共性又表现为:一是合法性,公共权力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必须受民众的监督、民众的制约。
二是公共利益性,即追求公共利益就是公共管理所追求的的目标。
三是互动性,即公共管理过程是互动的,政府将保证每一名公民有平等参与的权利。
二、服务性(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
服务型政府的管理分为:监督管理型公共服务,如国家行政管理;纯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环境保护;准公共服务,如发展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等。
三、公共利益至上公共管理部门把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其行为受顾客驱使,满足顾客的需要,让顾客有所选择,与顾客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四、公共管理社会化取向(职能外包)政府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尽可能多地把社会公共事务交由社会管理,实现公共管理职能社会化。
五、权利主体多元化权利主体多元化带来以下五个作用:第一,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第三,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
第四,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
第五,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财产。
六、权利依赖权力依赖,指的是参与公共活动的各个组织,无论其为公营还是私营,都不拥有充足的知识和资源来独自解决一切问题,它们必须彼此依赖,进行谈判和交易,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各自的目的。
由于存在着权力依赖关系,公共管理过程便成为一种互动的过程。
公共管理:价值或价值中立
公共管理:价值或价值中立
公共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组织、政策以及政府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在
公共管理中,价值观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对于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学界存在着不同
的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公共管理应该是价值中立的,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共管理应该
秉持一定的价值取向。
也有观点认为公共管理不应该完全忽视价值取向。
公共管理在处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必然关涉到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公共管理不仅仅是对政府管理机构和政策的研究,更是对
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追求和实现。
公共管理要实现有效的公共治理,必然需要一定的道
德和伦理准则的引导。
只有通过价值取向的引导,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
利益最大化。
价值取向的公共管理也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的需求和期望,提供更为人性化
和可持续的政策和管理模式。
公共管理既可以是价值中立的,也可以是受一定价值取向引导的。
价值中立的公共管
理注重客观和科学的研究,强调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实现公共事务的优化。
而受价值取
向引导的公共管理更强调道德和伦理准则的引导,关注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实现。
在实
际操作中,公共管理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取向。
在引导公共管理发展
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权衡各种因素,实现公共管理的良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价值定位及构建探讨
随着人类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管理成为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活动内容。
公共管理价值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从传统的单方面的价值单一方法转变成为一种具有丰富性的方法体系。
为此,主要研究了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以及公共管理价值的构建,并从管理角度出发,深刻的认识公共管理。
标签:公共管理;价值定位;构建;措施
F2
公共管理的根本特征是“为公共服务”和“追求公共的经济利益”。
基本价值的理念是民主政治与公民的权利,其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受到公共权利与法制的限制与制约。
公共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的公共行政的以效率作为基本的价值核心的相关内容,重新从民主、人权和法制的角度出发进行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与构建。
1公共管理的定义
公共管理主体一般是政府机构,广义的公共管理中人民是主体。
公共管理的定义是一个新思路、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时间的运用,并且是在公共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之,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管理功能、理念、组织和手段进行公共管理的相关事务。
2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
2.1传统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
传统的公共管理执行效率是经济学中的主导价值观。
大多数人会将公共行政管理的效率视为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
公共管理目的是在雇员与官员处置之下,有效的使用现有资源,并且促进公共计划的经济、快速和完美的完成。
但是随着传统的公共行政的管理模式的对于现行的改革需求和理论已经相背离,所以现阶段国内外对于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进行了相应的改变。
2.2新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
新公共管理的价值定位实现了从效率优位转移到绩效优位,并且以部门管理规范制度和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对管理结果与管理者责任进行评价,从而实现了政府进行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基本价值,并且将经济、效能和效率作为新的公共管理价值意义评价因素。
3构建公共管理价值
3.1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内容有新发明和新创造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相关过程,也就是新的技术成果一般是从开发研究与市场的推广全部过程。
技术创新过程中总结为管理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要素的组合方法创新和要素的创新,以及相关要素产品的创新从而构建创新性的公共管理。
要素的创新是企业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针对现有的资源要素合理地进行分配,主要内容有人员、材料和设备等。
要素的组合方法的创新包含生产的工艺和生产过程中的组合、产品的创新是对产品结构。
品种和效用等方面的创新过程,三方面共同协调推进公共管理的构建,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
3.2制度的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建立或使用新制度组织结构和运行的规范的安排,例如:国家现行的经济体制,企业组织的形态和运行机制,制度的创新过程也是管理的实现过程。
在现有的国有化经济战略性的重组环节中,以及企业所建立的制度进程中,都在进行组织化的革命,并且开始步入攻坚阶段。
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实现不仅仅是从生产资源方面开始,还是对人们的拥有的使自己或者是他人的损益权利。
并且企业是市场主体,在经营机制中的创新主要是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的经营,这也是市场经济管理价值的构建。
3.3组织的创新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需要根据形势变化而进行组织创新。
其次,从生产函数的企业观念转变,组织创新不单单是技术创新。
需要从技术创新转移到组织本身上,并且正确的看待组织创新,在将组织的自身为组织创新中心时,需要对管理人员修正的组织机构。
奖励办法、沟通能力、技术转变和工作环境入手,改变管理人员行为。
这两种观念均是传统组织理论。
组织的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创新角度对组织进行改革,在组织进行创新时需要及时掌握适度原则,但是组织活动不能过于频繁,这样会使组织经常处于不利的动态状态,会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
4公共管理的价值表现
4.1法律性
在进行公共管理之前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管理主体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客体的规范性。
公共管理的价值的表现还体现在法律法规内容的整体性上,对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明确、可操作的规定,使管理机构规范自己行为。
4.2行政特性
通过行政命令的运用公共管理机构进行公共政策与管理权限的控制,依据行政方式进行指挥、组织、监督与调控,并且对公共事业的相关活动进行直接的控
制与干预。
5结束语
公共管理需要从政治角度出发,其价值定位需要在现有的宪政基础上进行,并且通过建立公共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服务等,体现我国政府的公共利益本质。
参考文献
[1]赵海洋.浅谈公共管理价值取向[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120.
[2]叶海平,王丹丹.公共政策价值定位和价值抉择的解析与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5.
[3]凌茹,刘家望.公共管理伦理视角下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J].求索,201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