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疟疾工作计划_共3篇.doc

合集下载

疟疾防治工作计划(精选3篇)

疟疾防治工作计划(精选3篇)

疟疾防治工作计划(精选3篇)疟疾防治工作计划篇1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疾病防治政策,根据县卫生局关于《长武县医院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切实抓好我镇x年的疟疾防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拟定此工作计划。

一、健全成立组织机构,加强技能培训按照我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要求,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我镇的疟疾防治工作任务,首先我镇成立了我镇的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及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任务细化。

其次我镇卫生院防保科组织院内医务人员及各村卫生室负责人认真学习了疟疾防治知识、会后对培训效果做出了测试。

并对培训效果作出总结。

二、村医院配合镇卫生院开展血检工作。

疟疾的防治重点在于疟疾病人的发现及治疗和对疫点人员的预防以及群众对疟疾防治的掌握,根据疟疾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发现疟疾病人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涂制“三热病人”血片,镜检查找疟原虫。

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和要求,我院将在全镇全面开展疟疾血检工作。

由村卫室负责将发热病人转诊至卫生院,卫生院门诊负责专册登记、化验室负责血检登记并将血检样品送医院防保科、由防保科负责每月25日以前将样品送县cdc。

1、血检工作任务80人份。

分别在6个村卫生室(任务分配见附表)。

2、血检主要对象:三热病人(即:疟疾现症病人,疑似疟疾病人,发热原因不明的病人),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

疟疾防治工作计划篇2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响应区疟疾项目办公室会议提出的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我镇决定在xx年全面开展消除工作,为明确任务与措施,落实部门职责,特制定防治计划:贯切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保证多项目标的顺利实现,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知识培训以及实验人员接受过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在95%以上,开展疟原虫血检的比例达到100%,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达到100%。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2105字)消除疟疾工作于xxxx年在我市全面启动,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快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程,统筹安排各相关单位科学、规范地实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到xxxx 年全区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渭滨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xxxx—2020年)》文件要求,制订本辖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成立消除疟疾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

各镇、社区、医疗机构要有专门负责疟疾监测工作的人员,认真整理消除疟疾工作的方案、计划、总结及血检检测等相关资料,完善消除疟疾工作资料档案。

二、加强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区卫生局将组织开展疟疾防治知识、消除疟疾管理工作和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

区疾控中心于XX年2月底前完成辖区各医疗机构及乡镇(社区)相关人员培训,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培训率达到95%以上。

三、扎实开展“三热”病人疟原虫镜检1、血检对象:所在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

2、血检方法: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于“三热病人”开具疟原虫镜检单;检验人员采血并抽厚薄血膜,厚薄血膜吉氏染色后油镜下检查疟原虫;同时对临床医生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病人采血制滤纸血,滤纸血干燥后低温保存(滤纸血样本自然干燥后,装入含干燥的塑料袋中,置于4℃(可保存4~5月)或-20℃(可保存一年))。

3、考核指标:到xxxx年5月1日前,达到以下指标: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乡镇卫生院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年接受疟原虫血检的“三热”病人人数占辖区人数比例不低于2‰。

全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其中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人数的80%。

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接受实验室检测的比例达到100%。

乡镇卫生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乡镇卫生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乡镇卫生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篇一:晋庄镇卫生院20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晋庄镇卫生院20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为积极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积累及应对输入性病例的经验,建立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体系,推动我县消除疟疾工作,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和《社旗县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指标到20XX年底实现如下工作指标:1、发热病人年血检总人数346人。

其中,1月-6月份完成血检人数达76份。

2、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到100%。

3、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的报告率达到100%。

4、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

5、报告疟疾病例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比例达到100%。

6、疫点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二、工作内容1.内容与方法(1)人员培训:20XX年我院要开展一次检验人员、医务人员有关疟疾检测、诊断、规范治疗和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疟疾防控人员开展疫情处理、资料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以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培训工作在6月份前完成。

(2)督查:本院公共卫生科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工作,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

2.“三热”病人血检(1)“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以疟原虫抗原检测方式开展疟疾病原学检查,同时采血制作厚薄涂片。

对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者,即开展血涂片的镜检,镜检后将血涂片送县级镜检中心复核。

(2)病人诊断与疫情报告各医疗机构结合病人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XX)对进行诊断。

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一旦诊断,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疫情信息网络报告。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我院公共卫生科要开展至少一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制作至少1种以上适宜的宣传材料,并下发社区、学校、企业。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1. 宣传与教育:
- 设计并制作宣传海报、手册和宣传册,以提高公众对疟疾
的认识和理解。

- 与媒体合作,组织疟疾相关的宣传活动和义务宣传活动,
以促进疟疾防治知识的传播。

2. 确定疫区和疫情监测:
- 制定疟疾监测计划,包括疟疾疫区划定、疟原虫感染率监
测和疟疾病例报告等。

- 建立疟疾监测网络,与医疗机构、实验室和社区卫生机构
合作,确保准确和及时的疟疾监测和报告。

3. 疟疾防治:
- 开展疟疾危险因素调查,确定疟疾传播途径和高风险人群。

- 促进疟疾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确保及时和有效的疟疾
防治。

- 推广疟疾防治指南和方法,包括使用蚊帐、室内喷雾和个
人防护等。

4. 疟疾疫苗研发和推广:
- 加强疟疾疫苗研发工作,包括基于蚊媒控制的疟疾疫苗和
疟疾减轻疫苗的研究。

- 开展疟疾疫苗的临床试验和评估,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 促进疟疾疫苗的推广和应用,增加公众对疫苗的接种率。

5. 多部门合作与资源整合:
- 建立疟疾防治工作的协调机制,包括卫生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合作与协调。

- 整合各方资源,提高疟疾防治工作的效率和影响力。

-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推进疟疾消除的目标。

2024年消除疟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消除疟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背景和目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疟疾是全球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仍然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4年,我国消除疟疾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制定下列措施来实施2024年消除疟疾的防控工作。

二、基本原则1.综合治理: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机制。

2.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全程监测:开展疟疾病例监测和传染源监测,及时了解疟疾的分布情况。

4.经济可行:在合理的框架下,优化资金投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工作重点1.病例监测和传染源监测a.加强疟疾病例的上报和监测工作,及早发现和报告病例。

b.建立传染源监测体系,对疟疾流行地区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消灭蚊虫孳生地。

c.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传染源的数量和传播途径。

2.消灭蚊虫孳生地a.加强蚊虫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和消灭蚊虫孳生地。

b.推广环境清洁和良好卫生习惯,减少蚊虫的滋生条件。

c.在特定地区,采用昼伏夜出蚊虫控制方法,减少蚊虫的人群接触。

3.疟疾疫苗接种a.加强疟疾疫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b.按照疫苗接种计划,进行规范的疫苗接种和跟踪。

c.对重点人群,如定居地改造人员、疫区人员等,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4.健康教育和宣传a.加强疟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b.加强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指导公众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

c.在疫区和易发地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公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组织实施1.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2.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督导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3.增加预算投入,提高防控工作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4.指定专人负责疟疾防控工作,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预期效果通过以上的工作措施,预计在2024年实现以下目标:1.疟疾病例数下降20%以上。

2023年疟疾防控工作计划(精选3篇)

2023年疟疾防控工作计划(精选3篇)

2023年疟疾防控工作计划(精选3篇)
1. 提高疟疾防控的宣传力度
为了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我们计划在2023年
加大疟疾防控宣传力度。

我们将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包括电视广告、广播节目、报纸和杂志广告等,向公众普及疟疾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知识,提醒大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蚊虫叮咬。

同时,我们还将组织疫情宣传活动,如集会、讲座、宣传展览等,向公众传递更直观、更生动的信息,增强疟疾防控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2. 强化疟疾监测和报告系统
疟疾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报告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计划在2023年进一步强化疟疾监测和报告系统。

我们将加强
疟疾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病例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疟疾病例的分布和发展趋势。

同时,我们还将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疟疾诊断和报告能力,培训相关的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支持,确保疟疾病例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报告。

3. 加强疟疾防控技术支持与合作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疟疾,我们计划在2023年加强疟疾
防控技术支持与合作。

我们将与国内外的疟疾防控机构、疫苗研发机构、国际组织等进行广泛合作,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研究成果。

我们将积极推动疟疾疫苗研发和应用,加强疫苗的生产和供应,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制定疟疾防控策略和行动计划,共同应对疟疾的威胁。

医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3篇

医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3篇

医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3篇医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一:医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541字)为实施《我县医院“十二五” 疟疾防治规划》的任务,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防止疟疾传染源输入我县引起扩散、蔓延,巩固已取得的疟疾防治成果,根据《云南省疟疾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以下计划: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掌握疫情动计生工作总结态,做好疟疾流行病学预测预报工作。

二、加强传染源管理,发现可疑病人立即开展血检和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上报、及时根治,登记人册,纳入管理。

三、进一步完善疟疾防治管理体系,稳定疟防专业队伍。

四、认真落实各项疟疾防治措施,加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好外出人口的预防服药工作,杜绝外源性输入性病例的发生。

五、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发热病人的血检任务,同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季度报表的上报工作。

六、严格执行《疟疾防治技术方案和后期管理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完成对纳入管理的疟疾病人进行休止期治疗和抗复发治疗。

七、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滋生和栖息环境。

同时加大农村疟防知识的宣传力度,倡导辖区居民改变露宿习惯,居室安装纱窗、纱门、挂蚊帐,并科学使用蚊香及各种驱蚊剂,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

八、积极救治病人,对确诊病例和血检阴性,但临床症状典型,近期病史典型者,给予指导正规治疗。

大姚县铁锁乡医院xxxx年3月06日医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二:xxxx年京当镇医院疟疾防治工作计划(1097字)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疾病防治政策,根据县卫生局关于《长武县医院xx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切实抓好我镇xxxx年的疟疾防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拟定此工作计划。

一、健全成立组织机构,加强技能培训按照我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要求,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我镇的疟疾防治工作任务,首先我镇成立了我镇的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及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任务细化。

其次我镇卫生院防保科组织院内医务人员及各村卫生室负责人认真学习了疟疾防治知识、会后对培训效果做出了测试。

2024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____-____年)》的目标,及《____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____-____年)》(闽卫疾控【____】____号)的要求,结合南平市疾控中心文件精神要求,我市____年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如下:一、技能培训1、____月____日我市派____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省疾控召开的消除疟疾工作要求培训会议。

2、日常会议对全市防疫专职人员,开展了疟疾防治知识技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

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

在辖市内医疗单位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工作,采集就诊发热病人静脉血,涂制血膜,每张玻片涂制一个薄血膜和一个厚血膜,经吉姆萨染色后镜检。

____年我市共开展血检人数为1554,发现阳性____例,____例为间日疟,____例为恶____,达到总人口____‰以上。

其中5-____月血片有____张,占____%市疾控中心年底复核辖区内____张阴性血片和____片阳性血片,复核率达到____%。

年底对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疟疾防治工作督导____次,要求各单位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三、病例处置和疫点处置1、病例处置____年网络直报共报告____例疟疾病例,其中____例为本地报告,____例为外地报告,其中____例为间日疟,____例为恶____,____例为未分型。

对本地报告____例疟疾病例并送南平市疾控中心进行镜检核实,并确诊。

____例病例均按时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全程跟踪服药,填写疟疾个案流调表和调查报告报南平市疾控中心。

对____年____例间日疟病例和____例未分型疟疾病例进行随访根治治疗。

2、疫点处置。

(1)要求全市加强疫情监测,密切注视疫情动态,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

(2)加强媒介控制,对患者家庭及周边环境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消杀,或采用持效性菊酯类杀虫剂喷洒灭蚊。

在有条件的家庭,提倡养鱼,控制孳生地幼虫。

消除疟疾专项年度工作计划

消除疟疾专项年度工作计划

消除疟疾专项年度工作计划一、前言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各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疟疾仍然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以百万计的死亡和疾病。

为了彻底消除疟疾,制定专项年度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二、目标本年度工作计划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消除疟疾。

通过加强疟疾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减少疟疾相关的死亡和发病率。

具体目标如下:1. 减少疟疾致死人数至3万以下;2. 减少疟疾患病率至每千人不超过1例;3. 在特定地区实现疟疾的零流行。

三、策略和措施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1. 强化疟疾监测和报告系统。

建立健全的疟疾监测和报告系统,加强对疟疾病例的追踪和统计,及时发现和报告疟疾疫情。

2. 提高疟疾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覆盖率。

扩大疟疾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覆盖范围,包括疟疾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疟疾预防知识的认知和掌握。

3. 加强疟疾治疗和康复工作。

提高疟疾患者的诊疗水平和康复效果,加强相关药物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4. 强化国际合作。

加强与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疟疾防治工作。

包括共享经验和技术,加大对疟疾高发地区的援助力度,共同制定和落实疟疾防治计划。

5. 加大经费投入。

加大对疟疾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发展。

四、实施计划1. 建立疟疾监测和报告系统。

(1)完善疟疾监测和报告制度,确保病例的及时、准确报告。

(2)加强疟疾病例的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疟疾的传播动态和危险因素。

(3)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疟疾病例的识别和报告能力,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2. 提高疟疾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覆盖率。

(1)加强全球疟疾疫苗研发与推广,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加强环境管理和卫生教育,提高公众对疟疾预防措施的认识和采取率。

(3)扩大室内残留喷雾和长效治疗网的使用范围,降低疟蚊传播的风险。

疟疾工作计划(共4篇)

疟疾工作计划(共4篇)

疟疾工作计划(共4篇)第1篇:预防疟疾工作方案预防疟疾工作方案-地震后如何预防传染病?20xx-05-04预防疟疾工作方案-地震后如何预防传染病?20xx-09-13问题:麻烦具体一点这个很重要最佳答案:新华社重庆5月13日电(记者刘卫宏)第三军医高校抗震救灾医疗队成员、新桥医院急诊科主任史忠教授说,地震灾后应特别留意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的预防,预防疟疾工作方案-地震后如何预防传染病?。

他依据相关资料和自己的临床阅历,介绍了一些地震灾区群众和救援职员应留意的预防传染病常识。

史忠教授介绍,预防风行性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应选择实行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方法。

在受灾期间,主要应做好小我私人防备爱惜,避开被蚊虫叮咬,夜间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最佳涂抹防蚊油,或使用驱蚊药。

他说,平常还应留意饮水和饮食卫生。

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清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不喝没烧开过的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

要实时消退垃圾、污物,做好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由于地震衡宇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缘由,造成职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

史忠教授说,灾区群众应留意,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假如前提允许,对于各类缘由引起皮肤破损的职员应实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于伤口进行清创缝合,赐予有用的抗炎对于症治疗,严峻的送医院救治。

此外,还应加强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实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用措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风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风行。

(完)其他回答2: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

饮用水源要设专人掩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

饮水时,最佳先进行净化、消毒;要缔造前提喝开水。

要派专人对于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

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

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

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年)2010年,原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自消除疟疾工作启动以来,全国消除疟疾工作进展顺利,约60%的流行县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2015年全国疟疾本地感染病例为40例,较2010年降低了97.4%,仅云南、西藏等地区报告了本地感染病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持续增加,2015年全国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3076例,较2010年增加3.5%。

2016-2020年是全国消除疟疾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应加强监测,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夯实疟疾防控工作基础,严控疟疾输入威胁;另一方面要加强边境等重点地区防控措施,阻断本地传播。

为指导各地顺应疟疾防控方式转变,切实做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目标,根据《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总体要求和我国消除疟疾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18年,全国无本地感染病例,95%以上的流行县和80%以上的流行省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防控策略以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为核心,强化监测预警,严格执行消除疟疾“1-3-7”工作要求,快速清点拔源及时阻断传播。

加强部门协作,推进边境等重点地区消除疟疾进程,严控输入性疟疾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三、技术措施(一)强化重点地区工作,阻断本地疟疾传播。

1.云南边境地区。

通过加强三道防线建设,到2018年云南边境地区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1)第一道防线:在边境县,保持村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能力,加强县级疾控中心的疟疾病例实验室复核、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与快速处置能力。

以乡镇为单位,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年血检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3‰;重点乡镇年血检人数不低于辖区总人口数的5‰。

(2)第二道防线:强化边境疟疾防治咨询服务站诊治能力,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跨境流动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教,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并向当地卫生部门通报。

卫生局消除疟疾工作方案

卫生局消除疟疾工作方案

卫生局消除疟疾工作方案今年我县将继续围绕《XX年市消除疟疾工作方案》和《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消除疟疾各项防控措施,规范有序开展消除疟疾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保障我县将进一步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领导,落实消除疟疾各项防控措施,按照市消除疟疾行动进程和我县消除疟疾实施方案,确保XX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病例管理,提高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规范传染源管理措施我县继续坚持消除疟疾“1-3-7”散发疫情处置工作模式,确保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1.疫情报告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例均应在24小时内进行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

所有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均应进行疟原虫镜检,每例病例在抗疟治疗前应至少采制厚、薄血片3张、滤纸血2张和抗凝全血5ml,并及时送县疾控中心。

2.病例复核与流调县疾控中心在3日内完成对报疟疾病例血片的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用显微摄影系统拍摄镜检复核所见疟原虫图片报送省血寄防所,流行病学调查重点核实是否为疟疾病例,并判断是否为本地感染病例,个案流调时对输入性病例的判定应严格按照《消除疟疾技术方案》中输入性疟疾的定义和判定标准进行,排除的疟疾病例应立即报告省血寄防所进行省级复核,县疾控中心根据省级复核结果进行报修订,并在3日内完成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信息录入。

3.疫点调查与处置疫点处置包括病例治疗、健康宣教和媒介控制。

在疫点调查中新发现的实验室检测阳性者要报并及时给予抗疟药规范治疗,同时向周边居民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

流行季节发现的疟疾病例,应对病例所在自然村或居住地周围100米范围所有住家采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室内滞留喷洒。

本地感染病例和流行季节发现的输入性间日疟病例,需对病例所在自然村或居住地周围100米范围内的居民进行疟原虫镜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对境外输入的疟疾病例,需对与其同行回国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

世界防治疟疾日策划书3篇

世界防治疟疾日策划书3篇

世界防治疟疾日策划书3篇篇一世界防治疟疾日策划书一、活动背景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每年全球有数亿人感染疟疾,其中数十万人因此死亡。

为了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促进疟疾防治工作的开展,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 4 月 25 日定为“世界防治疟疾日”。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 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方法,促进疟疾防治工作的开展。

3. 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疟疾问题,支持疟疾防治工作。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五、参与人员[参与活动的人员]六、活动内容1. 疟疾防治知识宣传设立宣传展板,展示疟疾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知识。

发放疟疾防治宣传资料,如宣传册、海报等。

提供疟疾防治咨询服务,解答公众的疑问。

2. 疟疾防治培训举办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培训内容包括疟疾的流行现状、防治策略、诊断治疗等。

组织现场模拟操作,提高公众的疟疾防治技能。

3. 疟疾防治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在社区、学校、农村等地开展疟疾防治宣传活动。

举办疟疾防治文艺演出,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等形式宣传疟疾防治知识。

开展疟疾防治知识竞赛,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4. 疟疾防治捐赠活动发起疟疾防治捐赠活动,呼吁社会各界为疟疾防治工作捐款捐物。

所捐赠的资金和物资将用于疟疾防治项目的实施。

七、活动宣传1. 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活动的知晓度。

2. 在活动现场设置宣传横幅、标语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3. 邀请媒体记者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八、活动评估1. 设立评估指标,如参与人数、宣传效果、公众满意度等。

3.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

九、注意事项1. 活动现场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2. 宣传资料要真实、准确,不得夸大其词。

3. 活动期间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4. 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原状。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3篇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一:渭滨区xx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2105字)消除疟疾工作于xxxx年在我市全面启动, 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快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程,统筹安排各相关单位科学、规范地实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到xxxx年全区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渭滨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xxxx—2020年)》文件要求,制订本辖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成立消除疟疾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

各镇、社区、医疗机构要有专门负责疟疾监测工作的人员,认真整理消除疟疾工作的方案、计划、总结及血检检测等相关资料,完善消除疟疾工作资料档案。

二、加强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区卫生局将组织开展疟疾防治知识、消除疟疾管理工作和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

区疾控中心于2012年2月底前完成辖区各医疗机构及乡镇(社区)相关人员培训,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培训率达到95%以上。

三、扎实开展“三热”病人疟原虫镜检1、血检对象:所在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

2、血检方法: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于“三热病人”开具疟原虫镜检单;检验人员采血并抽厚薄血膜,厚薄血膜吉氏染色后油镜下检查疟原虫;同时对临床医生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病人采血制滤纸血,滤纸血干燥后低温保存(滤纸血样本自然干燥后,装入含干燥的塑料袋中,置于4℃(可保存4~5月)或-20℃(可保存一年))。

3、考核指标:到xxxx年5月1日前,达到以下指标: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乡镇卫生院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年接受疟原虫血检的“三热”病人人数占辖区人数比例不低于2‰。

全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其中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人数的80%。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一、目标设定1. 短期目标:在一年内,通过宣传教育和预防措施,降低疟疾发病率。

2. 中期目标:在三年内,实现疟疾高发区域的病例数量显著下降。

3. 长期目标:在五年内,彻底消除疟疾对公共卫生的威胁。

二、策略制定1. 宣传教育:开展疟疾防治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 预防措施:推广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预防工具,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3. 监测与评估:建立疟疾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病例数据,评估防治效果。

三、行动计划1. 宣传教育活动:- 制作宣传册、海报和视频,普及疟疾知识。

- 组织社区讲座和学校教育活动,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2. 预防措施实施:- 向疟疾高发区域分发免费或低成本的蚊帐和驱蚊剂。

- 培训社区健康工作者,教授预防疟疾的正确方法。

3. 监测与评估体系:- 建立病例报告系统,确保数据的及时收集和更新。

- 定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疟疾传播模式和风险因素。

四、资源配置1. 资金:确保足够的资金支持宣传教育、预防措施和监测评估工作。

2. 人力:培训专业团队,包括医疗人员、社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

3. 物资:采购必要的预防工具和监测设备。

五、合作与协调1. 政府机构:与卫生部门、教育部门等政府机构合作,共同推进疟疾防治工作。

2. 国际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合作,获取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

3. 社区组织:与社区组织合作,动员社区力量参与疟疾防治。

六、风险管理1. 识别潜在风险:分析可能影响工作计划实施的内外部因素。

2. 制定应对策略: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 定期审查:对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

七、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1. 定期评估:对工作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2. 收集反馈:从公众、合作伙伴和工作人员处收集反馈信息。

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信息,不断优化工作计划。

八、时间表与里程碑1. 第一季度:完成宣传教育材料制作,启动宣传教育活动。

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一、背景疟疾作为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严重威胁着全球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疟疾防治工作,积极响应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制定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

为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特制定本年度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降低疟疾病例发病率,确保全国疟疾病例年发病率控制在0.1/10万以下。

2. 减少疟疾死亡人数,确保全国疟疾死亡人数年增长率低于5%。

3. 提高疟疾防治知识普及率,确保全国疟疾防治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疟疾防治工作。

三、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各级政府要成立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消除疟疾工作顺利开展。

2.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3. 加强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疟疾病例。

建立健全疟疾病例监测和报告网络,确保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疟疾病例。

4. 强化疟疾防控措施,降低疟疾病例传播风险。

加强蚊媒控制,推广使用蚊帐、防蚊剂等防蚊用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监测和防治。

5. 推进疟疾防治技术进步,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疟疾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高效、安全的防治方法。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积极参与全球疟疾防治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疟疾防治水平。

7.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消除疟疾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消除疟疾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消除疟疾工作顺利实施。

四、时间安排1. 第一季度: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动员部署,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2. 第二季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开展疟疾病例监测和报告工作。

3. 第三季度:加强蚊媒控制,降低疟疾病例传播风险;推进疟疾防治技术进步。

4. 第四季度:总结全年消除疟疾工作,对未达标地区进行重点督导,确保消除疟疾工作取得实效。

20XX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20XX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20XX消除疟疾工作计划篇一:疟疾防治工作计划《20XX—20XX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发表日期:20XX年3月28日【编辑录入:一、防治工作现状疟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降低疟疾发病率,减轻疟疾疾病负担已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疟疾也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染病。

5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病人数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多万减少到目前的数十万,严重流行区的范围已大幅度缩小,除云南、海南两省外各省已消除了恶性疟。

由于疟疾流行因素复杂,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特点,加上近年来部分地区防治工作力度有所削弱,经费投入不足,以及流动人口和周边一些国家疫情对我国边境地区的影响,2000年以来我国疟疾疫情出现回升,部分地区出现暴发疫情。

目前,全国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存在疟疾传播,其中,云南、海南两省的疟疾流行仍较为严重,中部地区的苏、鲁、豫、皖、鄂5省疟疾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许多省受到输入性恶性疟的威胁。

根据专家对全国部分地区的疫情调查结果推算,20XX年全国的实际发病数超过74万,防治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疟疾防治工作进程,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流行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使我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基本消除疟疾目标的典范,根据当前我国的疟疾流行趋势和防治现状,制订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重视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继续重视和加强区域性防治工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资源,有效控制疟疾流行。

三、目标和工作指标(一)目标。

1、到20XX年底,除云南边境地区和海南中南部山区的高传播地区各县(市、区)外,全国其它流行县(市、区)均要控制疟疾流行,其中70%的县(市、区)基本消除疟疾。

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

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一、背景与目标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多年来,疟疾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本年度消除疟疾工作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降低疟疾发病率,最终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1. 降低疟疾发病率至历史最低水平。

2. 提高疟疾诊断和治疗的覆盖率。

3. 加强疟疾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

4. 实现疟疾高发地区无疟疾病例。

三、策略与措施1. 预防措施- 加强疟疾高发地区的蚊虫控制,包括使用杀虫剂喷洒、安装蚊帐等。

- 推广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

- 开展疟疾高发季节的预防性药物干预。

2. 诊断与治疗-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断能力,包括培训医务人员、配备诊断设备。

- 确保疟疾治疗药物的充足供应和合理使用。

-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疟疾病例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3. 监测与评估- 建立疟疾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疟疾发病数据。

- 定期评估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的效果,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4. 宣传教育- 开展疟疾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 利用媒体和社区活动,普及疟疾预防和治疗知识。

5. 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疟疾防控经验和资源。

- 参与全球疟疾消除行动,争取国际援助和技术支持。

四、实施步骤1. 第一季度-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 培训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者。

- 开始蚊虫控制和预防性药物干预。

2. 第二季度- 加强疟疾监测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

-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意识。

3. 第三季度- 评估上半年的工作效果,调整策略。

- 继续实施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4. 第四季度- 总结全年工作,评估目标完成情况。

- 准备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五、资源与支持- 确保足够的财政预算和物资支持。

- 加强与政府、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的合作。

六、风险评估与应对- 定期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如资金不足、物资短缺等,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_共3篇消除疟疾工作于xxxx年在我市全面启动,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快我区消除疟疾工作进程,统筹安排各相关单位科学、规范地实施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到xxxx年全区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渭滨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xxxx2020年)》文件要求,制订本辖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成立消除疟疾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

各镇、社区、医疗机构要有专门负责疟疾监测工作的人员,认真整理消除疟疾工作的方案、计划、总结及血检检测等相关资料,完善消除疟疾工作资料档案。

二、加强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区卫生局将组织开展疟疾防治知识、消除疟疾管理工作和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

区疾控中心于2012年2月底前完成辖区各医疗机构及乡镇(社区)相关人员培训,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培训率达到95%以上。

三、扎实开展三热病人疟原虫镜检1、血检对象:所在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

2、血检方法: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于三热病人开具疟原虫镜检单;检验人员采血并抽厚薄血膜,厚薄血膜吉氏染色后油镜下检查疟原虫;同时对临床医生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病人采血制滤纸血,滤纸血干燥后低温保存(滤纸血样本自然干燥后,装入含干燥的塑料袋中,置于4℃(可保存4~5月)或-20℃(可保存一年))。

3、考核指标:到xxxx年5月1日前,达到以下指标: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乡镇卫生院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年接受疟原虫血检的三热病人人数占辖区人数比例不低于2。

全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其中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血检总人数的80%。

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接受实验室检测的比例达到100%。

四、加强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一)疫情报告1、报告对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区疾控中心、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诊断的所有疾病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网络直报。

2、考核指标: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

(二)病例核实1、核实方法:区疾控中心负责对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疑似病例)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核实,并在3个工作日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同时将血涂片和滤纸血样本送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核。

2、考核指标:3个工作日内网络直报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达到100%;区疾控中心对镜检阴性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血片复核率达到85%。

(三)疫点处置1、疫点定义:发现疟疾病例且具备传播条件的自然村或居民点。

在我区需要进行处置的疟疾疫点包括:所有出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自然村或居民点;5~10月份出现输入间日疟或恶性疟疾病例的自然村或居民点。

2、疫点处置方法:2.1病例搜索:区疾控中心对疫点内所有居民进行走访调查,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或者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对检验阳性者由临床医生负责进行抗疟药规范治疗。

2.2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5~10月份,在出现本地感染输入性间日疟或恶性疟病例的自然村或居民点,实施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等灭蚊措施。

3、考核指标:1周内疟疾疫点处置率达到100%。

五、开展疟疾病例规范治疗(一)发病期病人治疗1、区疟疾定点治疗医院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对所有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规范治疗,对境外输入的疑似恶性疟疾病例可直接采用青蒿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2、考核指标: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90%;全程督导服药记录资料完善。

(二)休止期根治和人群服药1、追踪观察:对恶性疟和三日疟应追踪观察至少1年,间日疟与卵形疟追踪观察至少2年。

2、休止期根治和人群服药:对间日疟病人采用伯氨喹八日疗法;对间日疟病例的全家及四邻采用氯伯喹八日疗法。

所有休根或服药对象应由乡镇防保人员或村医进行全程督导服药。

3、考核指标:上年度间日疟病人全程休治率达到90%。

六、全面开展健康教育1、结合4月26日全国疟疾日,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针对公众、中小学生、出入境人员和大型工地建设者等人群,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国家消除疟疾政策,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疟疾防治工作的积极性。

2、考核指标:疟疾防治宣传活动有计划、过程资料。

七、加强媒介控制1、各单位要以农村、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开展媒介控制工作。

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环境改造与清理,减少或消除蚊虫孳生繁殖场所;在所有疫点根据媒介蚊虫的生物学特点和疟原虫虫种,科学开展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灭蚊,降低蚊虫密度。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防蚊意识,提倡居民在疟疾传播季节使用驱避剂、蚊香、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措施。

2、考核指标:疫点居民使用蚊帐、纱窗等防护设施比例达到75%;所有疫点开展了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灭蚊。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二:医院消除疟疾工作计划xx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疟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县的疟疾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为切实做好我县消除疟疾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湖北省xxxx年2020年消灭疟疾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组织措施为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科室之间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资源,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医院特成立疟疾防治工作领导管理小组:组长:曾剑友组员:蓝神林、宋海林、陈军、于雪梅、张培勇二、工作目标(一)到xxxx年,全院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4年我院按期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二)完善各项疟防工作制度,做到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及时采取相关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三、工作措施(一)疟原虫镜检:从元旦起,必须常规开展疟原虫镜检,积极完成血检任务。

特别是门诊医生,接诊三热病人后,应及时填写查验疟原虫的化验单,并通知检验人员采血、染色、涂片、镜检,正确诊断并规范治疗。

检验人员采血涂片后,应作好三热病人血检登记。

(二)组织全院各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疟疾防治业务培训:采取集中统一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和技术的业务培训学习,受训学习比例须达95%以上。

(三)监测管理1、三热病人年血检率均应达总人口的3左右7~9月累积血检数应占年血检总任务数的70%以上;行政村血检覆盖面应达95%以上。

凡是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发热原因不明的其他发热病人,必须取血涂片检查。

2、搞好现症疟疾病人主动搜索和流动回归(外来流入)三热病人的主动监测。

特别加强对流动回归(外来流入)人员密集和往来频繁地区的主动监测,问清并记录好流动史,不漏一个病人,及时发现和根治病人、规范处理疫点,严防因输入性积累导致本县常住人口的疟疾爆发流行或突发疫情。

3、定期对各临床医生加强督导,并做好督导记录。

4、加强对环境和媒介生物的消毒杀虫工作。

5、必须在次月5日前,做好上月月报表,确认上月完成数予以统计上报。

四、质量考核(一)应对本院的疟防工作,进行2-3次督促检查和现场指导、培训,及时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并将任务完成好坏情况真实纳入有关人员年终考核,予以考评奖惩。

(二)对未能完成规定任务或税务工作总结弄虚作假、渎职、不作为,特别是导致区域暴发流行的科室或个人,视其情节轻重和造成不良后果严重程度不同,给予相应批评教育或直至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消除疟疾工作计划三:梅列区xx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根据卫生部《xxxx-xxxx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福建省政府《福建省外来人员血吸虫、丝虫病和疟疾检疫管理办法》及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xxxx-xxxx)》的通知(闽卫疾控〔xxxx〕78号)的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消除疟疾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一、加强培训与宣传。

根据《福建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xxxx-xxxx)》,xxxx年重点要开展医务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区卫生局将在5月份举办一期疟疾防治监测技术培训班。

每年4月26日为全国疟疾日,各单位应加强疟疾防治工作宣传,充分利用专栏、墙报、宣传单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普及疟疾防治知识。

二、加强与部门间的协作。

各单位应积极与公安、计生、公路、城建等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做好辖区范围内的外来流动人口和外出回归人员疟疾管理工作,年内开展2次流动人口疟疾防治专项活动,及时将当年采血名单、外来人口、外出回归人员管理名单等各项资料装订成册。

同时认真整理历年来的疟疾防治资料,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争取2013年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

三、加强传染源检索工作,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

重点采集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三种发热病人(特别是有到过非洲、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等国以及国内的云南、海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外来人口和外出回归人员中的发热病人),血检率应达总人口的0.2%。

血片采集工作在510月份进行,重点采集时间在79月份;要求采集厚、薄血片,血片合格率和及时率应达95%以上。

三热病人采血名单,外来人口和外出回归人员疟疾管理花名册必须在12月1日前上报(消除疟疾发热病人血检登记表附后)。

四、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各单位对辖区地段内新开发的大中型建设工地的流动人口进行登记造册,摸底调查,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发生疟疾局部流行。

重点要抓好陈大、洋溪、徐碧一些工业开发区等大型建设工地的外来流动人口疟疾管理,要严格按照《福建省外来人员血吸虫病、丝虫病和疟疾检疫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工地需配备专兼职医务人员,负责工地外来人口的登记造册,疟疾史调查,预防服药和采血等工作,对有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向区疾控中心报告,以便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各单位应同步做好辖区内的外出回归人员疟疾管理工作,定期反馈辖区外出回归人员情况,并根据外出时间、地点及时采取相应防治对策,防范于未然。

五、继续做好传疟疾媒介监测,区疾控中心在7~9月份对陈大镇、洋溪镇的3-5个村(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具体村镇另行通知。

六、继续实行疟疾防治奖励机制,对于发现病人的医务人员分别给予采血者和镜检者一次性奖励100元,并给予通报表彰,对合格血片每张补贴1元。

.zongjiejihua208576.消毒供应室2013年工作计划1 消毒供应室2013年工作计划一、加强科室管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