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论文

合集下载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6例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6例
下。
状尤改善 , 于术后 I 周行左下肢高位截肢术。例 4术后第 2
天开始右小腿 、 右足温度较1 明显升高 . 1 i 『 右足疼痛 明 减轻 , 术后 2个月右下肢症状完全缓解。 5 6均于术后 2个月左 例 、 右下肢缺血症状消失。
3 讨 论
1 资 料 和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干细胞可迅速释放人外周血 , 经外周血可获取骨髓单个 核细 胞( 即造血干细胞 )操作 简单 , , 创伤小 , 费用低 , 移植时不存
在组 织 配 型及 排 斥 反应 。
2 Ma s ed TSe h n o n f l J ,tp e s n RA.Do s r n ueha rscin o r i e t srtrl e e t fp— a o
o t t o r mie t e r d c l te t n f p o tt a c r e sa e c mp o s h a i a r a me t o r sa e c n e . m- S
i U n o,19 ,43 : 4 n m O c l 9 6l () 7 . l
梗 阻的前列腺癌作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 , 明显提高患者 可 生 活质 量并 延长其生存时间 , 降低治 疗的不 良反应 , 是治疗
合并膀胱出 口梗 阻的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参 考文 献
I 孙颖浩, 许传亮, 钱松溪, 经 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 列腺癌( 等. ; i 『 附 4 例报告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9 8 t( :3 7 . 19 .9 ) 4 95
C A、 例行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 巾 1 T 1 其 例表现为 歇性跛行 , 5例表现为静息痛 ; 4例出现患足 ( )坏疽 ; 趾 1 例 曾接受患肢 P A 支架成形术和 自体血管旁路转流术 。病 '+ r

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4级
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
5级 全足坏疽 大动脉阻塞起着主要作用
TEXAS大学糖尿病足分类方法
分类 1、溃疡史 2、表浅溃疡 3、深及肌腱 4、骨与关节
分级 A、无感染、缺血 B、感染 C、缺血 D、感染并缺血
TEXAS大学糖尿病足分类方法
结论 截肢随溃疡的深度和分期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非感染的非缺血的溃疡,随访期间无一截肢 溃疡深及骨组织,截肢率高出11倍 感染和缺血并存,截肢率增加近90倍
全球糖尿病及IGT发病情况和绝对人数
所有的糖尿病和IGT
2003年
2025年
总人口数
63亿
80亿
成人人口数(20-79岁)
38亿
53亿
糖尿病患者人数(20-79岁)
1.94亿
3.33亿
糖尿病患病率(%)
5.1
6.3
IGT人数(20-79岁)
3.14亿
4.72亿
IGT患病率(%)
8.2
9.0
全球糖尿病足病变
足溃疡患者中,坏疽者112例、占18.36% 足趾坏疽96例,占88.07% 踝部坏疽10例,占9.17% 小腿坏疽 3例,占2.75% 坏疽性质中 干性坏疽54例, 占49.09% 湿性坏疽26例, 占23.64% 混合性坏疽30例,占27.27%
结 论
糖尿病足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者 糖尿病足患者中一半以上合并高血压,常合并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依次为周围神经病、眼底病和肾病 足溃疡大多为单发的表浅溃疡,70%合并感染
2D TOF MRA in the calf shows three cases in diabetic patients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实验研究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实验研究
M ehod Th ry sx a m a d l fl we xr miy re il t s i —i ni l mo e s o o r e te t at ra t
ta s lntto o r amen flwe i s h mi . r n pa ai n fr te t to o r lmb ic e a
a go e e i t o w e s lt r n ig n ss w e k a e . Re u t s ls F mo a r r n ig a h h w d t a ma la t r s i ra me t g o p e r l a e y a go r p y s o e h t s l re i n t t n r u t e e
qn , A0 We—un TeIt vni a D p r ett hr f ltdHo i nhuMei l ol e i H i a . h n ret n eat n, eT i Af i e s t o Wezo d a C l g ,Ru n g y e ol m h d i a pa f l c e i d
i t e rla e ft e af ce i s b r n c t e e . T e f mo a r r n ig a h a o e t e e mi e s l n o f moa r r o f td l t y h e mb y ta s a h tr h e r la e a go r p y w s d n o d t r n mal ty —
ic e i. s h m a
【 e od】 S mcl ; Lwribshma A toos A g gns K y rs t l w e es oe l ce i; u l u ; ni ee s m i og o i

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关键词】干细胞移植;慢性下肢缺血;治疗;临床研究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5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699-02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术、经皮肤内血管成形术及药物治疗。

然而对于下肢动脉流出道差,无动脉转流术适应证者,或体质差无法耐受搭桥手术者治疗办法则较少,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最终难以避免高平面截肢。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在多学科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下肢缺血的临床运用越来越深入[1]。

干细胞移植技术能够促使动脉缺血性肢体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症状,降低截肢率或截肢段面,为此类疾病的患者带来希望。

1 基础与临床研究1.1 基础研究①提供细胞材料与成血管细胞因子:目前已经证实,体外细胞培养时多种骨髓源性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或平滑肌细胞,细胞标记物显示植入体内的骨髓源性干细胞结合进缺血组织侧支动脉和毛细血管管壁内[2]。

这些结果提示干细胞可能作为细胞材料参与血管壁的组成。

②促进血管生成与动脉生成:前者是指通过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在原有的血管上以出芽的方式生长出新的血管;后者是指在原来没有血管系统的情况下,通过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和造血干细胞产生血流的新通道[3]。

1.2 临床研究 2002年tateishi yuyama等[4]首次报道了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2003年起谷涌泉等[5]首次报道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

虽然国内外研究报道的结果稍有差异,但多数报道临床效果较好,且目前暂未发现相关手术并发症,说明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

2 适应证与禁忌症国内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肢体缺血性疾病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适应症及禁忌症需经大病例、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根据目前报道,总结如下。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现状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现状

综述Su m m a r i z e下肢动脉病变患病率高,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危险性增加显著相关。

但是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及该病的治疗状况并不理想。

La nge S 等报道老年糖尿病初治病人中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率只有57.4%,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治疗率是75.15%[1]。

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包括危险因素的治疗和疾病本身的治疗。

1 治疗、控制与下肢动脉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大多数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不伴下肢动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是相同的。

ADA 建议加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治理,如戒烟、控制血糖(H bA l c <7.0%)、控制血压(<130/80mmHg)、治疗血脂紊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0m g/dl )、抗血小板治疗等。

控制血压并不能改善间歇跛行,但减少其它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特别是脑卒中的危险。

降脂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而且减慢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进展。

近期研究还表明,在下肢动脉病变伴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人,他汀类药物治疗还能减少间歇跛行的发病率,提高踏车运动持续时间[2]。

抗血小板药物并未改善间歇跛行,但减少心脑血管缺血事件、血管再成形术后的狭窄与闭塞以及下肢动脉病变本身进展的危险。

有报道在下肢动脉病变病人中,血小板是阿司匹林抵抗相关性的。

2 治疗下肢动脉病变治疗目的主要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间歇跛行的严重程度,提高肢体的生存能力。

2.1 运动疗法规律运动加上危险因素的修正(特别是停止吸烟),被认为是间歇跛行保守治疗的关键部分。

有研究认为采用运动量恒定的踏车运动,间歇跛行行走距离可增加44%~290%,平均增加134%。

Tr ee s ak 等进行运动治疗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比较认为,6个月后运动疗法比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更有效,花费更少[3]。

2.2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病变早期和轻度的病人以及无法行下肢血管重建的病人。

经皮自体PBMNCs血管腔内移植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经皮自体PBMNCs血管腔内移植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本组 6 4例 患 者 中 , 3 男 4例 、 3 女 0
行 距离 、 B A I比较 见 表 1 。两 组 均 无 严 重 并 发 症 发
生。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跛行距离 、 B 比较 ( ) A I x±
例, 年龄 5 7 5— 9岁 , 程 1 1~1. , 有严 重 的 病 . 5 2a均
两组 术 前 3d口服 氯
匹 格雷 7 , 5mg 1次/ 。整 个 围手 术 期 均 于 床 上 行 d
B egr 动 , u re 运 4次/ 。术 日静 注肝 素 30 0U, d 0 i次/
d 连用 1 。术后 4 始匀 速行走 锻 炼 , 出现 , 4d 8h开 至 下 肢疼 痛 时休 息 i n 每天 至 少 行 走 6 i。术 0mi, 0mn 后 长期 服用 氯 匹格 雷 7 g 1 d 5m , 次/ 。 12 2 P MN s移 植 及 腔 内血 管 成 形 术 移 植 组 . . B C 于术前 3d 用 粒 细 胞 集 落 刺 激 因 子 ( —S )30 应 G C F 0 g 肌 注 , 次/ , 用 3 d 第 4 天 采 集 和 分 离 , 2 d连 ,
摘要 : 目的
观察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 细胞 ( B C ) 血管腔 内移植 联合腔 内成形 术治 疗糖 尿病 足 的疗效 。 P MN s 经 与对照组 比较 , 移植组足部溃疡愈合时间缩短 , 跛行 距离延长 , 踝肱指数 ( B ) A I 升高 , P均 <
方法 将 6 4例糖尿病足患者 随机分 为两 组 , 移植组于血管腔 内成形术 的同时在 缺血部位 注入 P MN s对 照组仅 B C;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进展

参考文献:[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1-283.[2]陈中升,芦 军.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附9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6,8(13):20.[3]王立华,朱飞英,孙网保.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150例临床观察[J].蛇志,2007,19(2):150-151.[4]罗雪挺,胡有志,冯德勋.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血栓与止血学,2007,13(5):212-215.[5]赵季璇.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08,8(12):31-32.[6]韩 凌,陈金良,苗永国,等.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1):88-90.(收稿日期:2012-03-04)·综 述·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092088)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沈阳 110016通讯作者:王效增,E-mail:wxiaozeng@163.com都晓沫,王效增摘要:下肢缺血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药物治疗疗效甚微,且有些病人无法行血运重建治疗。

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下肢的血管新生,对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已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干细胞移植文章编号:1008-0074(2012)05-560-03中图分类号:R543.50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8-0074.2012.05.34 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甚至闭塞,主要包括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c,CLI),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bitterns,ASO),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 orBuerger′s diease)以及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治疗

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治疗

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治疗Cavanagh P.R.;Lipsky B.A.;Bradbury A.W.;Botek G.;党倩丽【摘要】People with diabetes develop foot ulcers because of neuropathy (sensory, motor, and autonomic deficits), ischaemia, or both. The initiating injury may be from acute mechanical or thermal trauma or from repetitively or continuously applied mechanical stress.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ignificant limb ischaemia should be assessed by a vascular surgeon to determine the need for angioplasty, stenting, or femorodistal bypass. When infection complicates a foot ulcer, the combination can be limb or life- threatening. Infection is defined clinically, but wound cultures reveal the causative pathogens. Tissue specimens are strongly preferred to wound swabs for wound cultures. Antimicrobial therapy should be guided by culture results, and should aim to cure the infection, not to heal the wound. Alleviation of the mechanical load on ulcers (off- loading) should always be a part of treatment. Neuropathic ulcers typically heal in 6 weeks with total contact casting, because it effectively relieves pressure at the ulcer site and enforces patient compliance. The success of other approaches to off- loading similarly depends on the patients’ adherenc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ssure relief. Surgery to heal ulcers and prevent recurrence can include tenotomy, tendon lengthening, reconstruction, or removal of bony prominences. However, these procedures may result in secondary ulcera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Ulcer recurrence rates arehigh, but appropriate education for patients, the provision of posthealing footwear, and regular foot care can reduce rates of re- ulceration.【期刊名称】《糖尿病天地·临床(下旬)》【年(卷),期】2006(0)2【总页数】1页(P3-3)【关键词】足部溃疡;溃疡复发率;下肢远端;旁路手术;血管成形术;神经功能缺陷;机械压力;肢体缺血;支架术;局部【作者】Cavanagh P.R.;Lipsky B.A.;Bradbury A.W.;Botek G.;党倩丽【作者单位】Diabetic Foot Care Program,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9500 Euclid Avenue, Cleveland, OH 44195, United States,Dr.【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闫振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重庆市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六届青年委员、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委员,全军心血管内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常委兼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病变专业组秘书,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治疗学组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特约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973分题2项,重庆市科技攻关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

【内科医学论文】干细胞研发与运用

【内科医学论文】干细胞研发与运用

干细胞研发与运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

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

研究和利用ES细胞是当前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成体干细胞主要有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

用于移植的细胞多数来源于外周血、骨髓和脐带血,也有部分来源于骨骼肌和脂肪组织。

虽然胚胎干细胞代表了最原始的全能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它有分化调控机制的复杂性和来源途径的伦理学争议;成体干细胞在成体组织中己经保留了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完整干细胞谱,为干细胞发育机制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模型,但成体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潜能己受到限制。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逐步深入,涌现出一些有别于传统干细胞的新型干细胞,下面就新型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新型干细胞1.1诱导多能干细胞(iPS)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Ya-manaka等[1]率先报道了iPS细胞的研究。

他把Oct3/4,Sox2、c-Myc和Klf4这4种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入病毒载体,然后引入小鼠成纤维细胞,发现可诱导其发生转化,产生的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细胞倍增能力、类胚体和畸形瘤生成能力、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2]。

2007年体细胞转变成“iPS细胞”的成果发表。

Hanna等[3]用来自患病小鼠尾巴的皮肤细胞产生了iPS细胞,然后用健康的基因取代了涉及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的基因,研究人员将它们输给供体小鼠,这些细胞在小鼠身上开始产生健康的血细胞,这些小鼠的疾病症状因此有了改善。

将实验鼠皮肤细胞改造成iPS细胞,然后成功使其分化成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造血细胞[4]。

2009年,中国科学家利用iPS 细胞克隆出活体实验鼠,首次证明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5]。

因干细胞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不同,iPS技术不使用胚胎细胞或卵细胞,因此没有伦理学的问题。

糖尿病论文并下肢血管神经病变论文: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综合治疗

糖尿病论文并下肢血管神经病变论文: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综合治疗

糖尿病论文并下肢血管神经病变论文: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综合治疗[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血管; 神经病变; 综合治疗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长期的高血糖可导致周围血管和神经病变,多见于下肢,二者相互影响,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足部缺血性坏死、溃疡、肌肉骨骼病变所致的足变形;神经病变初期可出现电击样疼、感觉过敏和深部肌肉疼等,后期可因感觉缺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治疗相当困难。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综合治疗,减少截肢引起的致残率。

1 一般治疗1.1 提高患者的防伤意识,注意保暖,进行合理的足部护理。

1.2 基础治疗:基础治疗需要贯穿治疗整个过程的始终,包括控制血糖、纠正酮症酸中毒、去除低蛋白血症、改善微循环等影响坏疽愈合的各种因素,而血糖的控制更是其它治疗方法的重要条件。

避免只见局部伤口,而忽略全身状态。

2 对症治疗2.1 局部治疗:(1)清创:局部治疗皮肤溃疡,清理创面,去除坏死组织。

正确、及时的清创可明显促进糖尿病肢端坏疽创面的愈合。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糖尿病足急性期,除急性化脓切开引流外,不宜过度清创手术处理,而应积极抗感染治疗,以防止坏疽蔓延扩大。

(2)外敷:创面多血运不良,因此,在清创的基础上外敷胰岛素降、庆大霉素及山莨菪碱,可有效降低局部血糖、提高局部血药浓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加速溃疡愈合。

2.2 血管病变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往往导致长段性或多节段性狭窄或闭塞,是引起糖尿病足溃疡、坏疽、截肢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2.2.1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扩张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等。

中药制剂如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有利于局部组织的修复。

2.2.2 循环压力泵治疗:用压力泵对患肢进行间歇性加压治疗,以增加下肢血液的回流,提高血液循环量, 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清除, 从而减少血管损伤[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治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治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治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作者:王富军一、概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是指下肢动脉病变(LEAD)。

是由于糖尿病所致各种代谢紊乱、内皮功能损害、氧化应激等引起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

虽然不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但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而且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严重、病变更广泛、预后更差。

由于LEAD与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动脉疾病在病理机制上有共性,如内皮功能的损害、氧化应激等,因此临床上这几种病变常同时存在,故LEAD对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有提示价值。

LEAD对机体的危害除了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瘍和截肢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病死率更高。

同时有研究显示,与相关疾病的5年死亡率对比,严重PAD患者死亡率高达44%,严重PAD患者5年死亡率高于乳腺癌与直肠结肠癌。

LEAD患者中只有10%~20%有间歇性跛行的表现,大多数无症状,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对LEAD的知晓率只有16.6%~33.9%,远低于冠心病和卒中。

由于对LEAD的认识不足,导致治疗不充分,治疗力度显著低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并直接影响其预防性治疗。

因此对于LEAD,目前存在着低诊断、低治疗和低知晓率以及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LEAD处于一个灰区。

被称为“心脏之外的心脏病” 。

常常没有明显症状而突然出现足部坏疽。

二、流行病学全球每30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截肢。

早期正确的预防和治疗:45%~85%的患者可以免于截肢,脚是人身体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日常行动时刻都离不开一双健康的脚。

保持健康的双脚所需具备的条件:良好的血液循环,良好的感觉,良好的功能和形态。

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1、我国多中心资料为5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47%。

2、单中心研究6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35.36%。

3、北京地区多中心研究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达90.8%,其中重度以上者占43.3%。

糖尿病足创面的外科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创面的外科治疗进展

经验交流31糖尿病足创面的外科治疗进展李明昱,赵维彦#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摘要:目的 查找国内外文献,搜集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修复方法,并分类总结,从而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主要由缺血、神经病变引起,治疗上以病因出发,根据发病机制进行手术治疗。

结果 针对糖尿病患者不同病变类型,制定不同治疗方案。

缺血型患者首先建立下肢血液循环,再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行创面修复术;神经病变型可直接针对创面进行清创,在1期或2期修复创面。

结论 PRP、VSD、人工真皮、干细胞等新技术从病因、发病机制出发,为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糖尿病足;创面;外科治疗糖尿病足病为2型糖尿病多种并发症之一,主要因血糖未得到长期有效控制,导致血管及神经器质性病变。

血管病变包括:动脉、小动脉粥样硬化,引发下肢软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皮肤感染或足趾坏死。

神经病变包括:1.下肢感觉减退,足部小创口未及时察觉;2.神经营养功能降低,导致肌肉萎缩;3.交感神经递质分泌减低,汗液分泌减少以致足部龟裂,最后发展为溃疡甚至慢性创面,迁延不愈[1]。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由糖尿病足溃疡导致截肢高达85%[2]。

因此要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糖尿病足最常用的分类为Wagner 分类。

0级:皮肤无破损,但有发生溃疡风险;1级:皮肤有溃疡,但无感染;2级:深层、穿透性病灶,但无脓肿、无骨髓炎;3级:不仅有深层病灶,而且累及骨组织,或伴有脓肿;4级:足趾或局部组织坏疽;5级:全足坏疽,主要由下肢股、腘、胫、腓等主要动脉闭塞引起。

本文就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外科治疗进行讨论。

1常规治疗1.1 控制血糖范围在6.0~11.1mmol/L糖尿病足患者大多由于服药依从性差、胰岛素抵抗等,导致血糖控制较差,多需要多学科协作会诊。

1.2 抗感染术前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并联合使用针对厌氧菌的抗生素,例如甲硝唑。

干细胞移植临床研究论文

干细胞移植临床研究论文

干细胞移植临床研究论文【摘要】本研究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合并症(late��onset noninfectious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LNIPC)的发生、危险因素、预后及治疗方法。

对70例allo��PB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现:在存活超过3个月的63例患者中,9例发生了LNIPC,发生率为14.3%,其中5例并发感染, 由LNIPC导致死亡者4例。

移植时疾病处于晚期及慢性广泛性GVHD与LNIPC的发生显著相关;性别、年龄、预处理方案的选择、HLA相合程度及GVHD的预防等均与该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

结论:移植后定期监测胸部CT、肺功能等甚为必要,对LNIPC早期诊断者采用强的松复合或不复合环孢菌素A 治疗,其中多数患者能获缓解。

【关键词】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Late��onset Noninfectious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fter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bstract The aim of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incidence, risk factors, outcome and efficacious treatment of late��onset noninfectious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LNIPC) after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 Seventy patients received allo��PBSCT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9 out of 63 patients surviving more than 3 months occurred late��onset noninfectious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14.3%). Five out of the 9 patients developed secondary pulmonary infections. In 4 patients, LNIPC caused death directly. Advanced stage of disease at transplantation and extensive chronic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happened in association with LNIPC. However, other transplantation��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age at transplantation, gender of patient, conditioning regimen, HLA matching and GVHD prophylaxis were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LNIPC. It is concluded that performing pulmonary function test (PFT) and thoracic computer tomography should be taken routinely after transplantation. Most patients who get correct and early diagnosis for LNIPC will show a positive response to prednisone with or without CsA.Key words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late��onset noninfectious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graft��versus��host disease迟发性非感染性肺部合并症(late��onset noninfectious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LNIP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晚期主要的合并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3%-23.7%[1-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重点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重点
在球囊扩张术中,手术操作会不可避免的造 成 血 管 内 皮 的 损 伤 [1] ,这 一 损 伤 会 引 起 血 管 新 生 内膜的增生,从而导致血管的再狭窄。有研究发 现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快速增殖再生可以有效 的减少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 。 [2] 由此可以推测, 促进损伤血管内膜内皮细胞正常功能的恢复,有 助于减轻血管再狭窄程度。而受损血管内皮的 修复则主要是通过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 迁移来完成 。 [3] 来自于中胚层的骨髓间充质干细 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是多能成体干细胞。Oswald 等[4]在体外实 验中发现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下 BMSC 可向 内 皮 细 胞 分 化 。 Hamano 等 [5] 采 用 结 扎 左 侧 股 动 脉及其分支的方式建立大鼠后肢局部缺血模型, 用去除红细胞后的骨髓细胞分 7 个点注射入缺血 的肌肉中,移植骨髓细胞后可诱导左后肢血管新 生,血流量增加。Gu 等[6]采用小腿局部注射自体 BMSC 移植,患者总的疼痛缓解改善率为 76.5%, 随访 1 年后的保肢率为 83.3%。这些研究提示, 骨髓来源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足的种子 细胞来源,为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提供一 个新的思路。来自日本的研究显示用自体骨髓 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取得较好 疗 效 ,该 试 验 未 出 现 相 关 并 发 症 ,临 床 安 全 性 和 疗效得到初步肯定[7]。本文通过比较长球囊血管 成形术后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以及仅行长 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 其血管再狭窄率,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糖 尿病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后血管再狭窄以及各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长球囊血管成形术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5ZX09101019);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GSF10261)

糖尿病足溃烂:保肢治愈不是梦(之二)——疏通血管 改善缺血

糖尿病足溃烂:保肢治愈不是梦(之二)——疏通血管 改善缺血

办法 ,
其特点是微创 、
安全 、
有效 。
方 法是 经 皮球 囊扩张 血 管成形 , 内支
架置 入 术 (P T A ) , 5 年通 畅率可 达
93% 。
超声消融术 、
内膜旋切 术 、

管直接灌注溶栓 , 使得血 管病变广
泛 、 严 重 钙化和 闭塞 的下 肢缺血 有了
更 好 的治 疗 措 施 。 自体 干 细 胞 移 植
麻、
痛 、
木 、
胀这 些 自觉症状外 , 还
需 要 定期 到 医 院做 周 身血 管检查 。
一 般说来 , 确定糖尿 病患者是
否合并动脉硬化等大血 管合并症的无
创 性检查 , 可 以行 下 肢彩色 多谱勒检
查 (彩 超 ) ; 而 下 肢整体 的血 供状 态
和微 小血 管病变的检查 , 可 以做肢体
性跛行 , 而 仅有 10 % 有严 重 肢体缺血
性疼痛。 近 2 0 年来我 院救治 的 3 0 0 余
例糖尿 病肢端坏疽 中 , 足 背动脉 搏
动消失 占4 0 % , 足 背动脉 搏动减 弱 占
32% ,
动脉 硬化 闭塞 占 3 8 % 。
动脉 供
血 不 足 是 影响糖尿病足 溃疡愈合的
最 重 要 因素 , 重 新恢 复下 肢 正 常血
糖尿病足溃烂 旨
保肢治愈不 是梦(之二 )
文 /上 海第二 军 医 大 学 长海 医 院 内分 泌科教 授 邹大进
糖尿 病下 肢缺血 性足 坏疽较非
糖尿 病高 1 9 倍 , 5 0 岁以上 的糖尿 病
人 可 高达 4 0 倍 。 大 多数下 肢 血 管狭
窄患者没 有症状 , 3 3 % 的患者 为间歇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知情同意书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知情同意书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知情同意书我已经知晓,我患有下肢动脉闭塞或狭窄,这会导致下肢缺血,引起下肢跛行、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肢体坏疽。

医生建议我进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缺血症状。

此手术需要在麻醉下进行。

在此手术中,可能出现以下潜在风险:1.麻醉风险: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药物副作用:使用药物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微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手术风险:可能会出现手术失败、血管损伤、感染、出血等风险。

医生已经告知我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如果我有任何疑问或特殊要求,可以与医生进行讨论。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多种意外情况。

其中包括麻醉意外、心血管意外、围手术期感染、X射线相关损害等。

这些意外情况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另外,穿刺点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入路血管或操作靶血管破裂、胸腹腔或后腹膜出血、介入相关损伤导致内脏出血等都是可能发生的出血情况。

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导致休克、死亡等后果。

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可能面临损伤、栓塞、造影剂或栓塞剂导致的毒副反应等风险。

此外,导丝、导管发生打结、成角、断裂等情况也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或加重等情况也需要引起患者的注意。

对于这些意外情况,医生需要提前告知患者,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在具体手术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具体术式。

对于斑块狭窄严重、病变广泛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支架成形术。

然而,支架置入后可能会出现多种意外情况,例如支架位置、形态不满意、支架移位、术中斑块脱落等。

此外,膝下分支动脉不能全程开通、术后下肢缺血症状不改善或加重等情况也需要引起患者的关注。

如果需要从对侧入路完成治疗,也可能会发生对侧入路动脉破裂、夹层、斑块脱落、血栓形成等意外情况。

因此,在接受介入治疗之前,患者需要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并与医生充分沟通。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规范化方案----专家共识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规范化方案----专家共识

导言: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疗法,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治疗传统医学方法难以治疗的多种顽症,临床应用潜力巨大。

目前全球已经批准了八项干细胞治疗技术,分别用于退行性关节炎和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急性心梗、移植抗宿主反应(GvHD)、克隆氏病并发肛瘘、遗传性或获得性造血系统疾病,另外有超过100多种疾病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临床应用潜力巨大。

我国临床研究工整理,谷涌泉,黄平平,杨晓凤等教授,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011年底,由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专家共识》公布,这是国内首个指导临床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规范化方案。

全文如下。

2013年11月13日上海召开的干细胞技术论坛,黄平平教授,谷涌泉教授将针对干细胞质量下肢缺血性疾病做精彩报告。

下肢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

在我国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等。

临床表现主要为早期的间歇性跛行,中期的静息痛和晚期的组织缺损,后者包括溃疡和坏疽。

一般来讲,通过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或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可以达到增加行走的距离,缓解疼痛,或者促进溃疡的愈合等的目的。

然而,对于部分患者,由于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不良,动脉旁路移植和介入治疗无法完成,或者效果不良,就面临着截肢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

尤其是糖尿病下肢缺血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病变多累及下肢远端小动脉,在过去这部分病人就难以避免截肢。

而自体干细胞移植作为血管再生的新技术,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救肢方法。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下肢血管新生。

而其中起主要作用是造血干细胞。

正常情况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外周血液循环中很少。

而通过骨髓动员刺激后造血干细胞可以被动员到外周血液循环中,因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三种不同来源的自体干细胞方式治疗下肢缺血,即单纯骨髓来源的自体干细胞移植、外周血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和骨髓动员后的骨髓来源的干细胞移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孙铭良王默王敏陈青张十一李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入选2008年7月至2013年8月收入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及血管外科的符合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其中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组20例,单纯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组(对照组)20例,比较2组患者足部皮肤温度、动脉搏动、踝肱指数(ABI)、行走距离、经皮氧分压等指标的改变。

两组资料样本量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温度、静息痛、足部动脉搏动均有明显改善(χ2=5.855、5.132、4.710,均P<0.05)。

(2)2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行走距离、经皮氧分压等客观指标均有明显改善(t=2.585、23.643、2.302,均P<0.05)。

(3)对照组血管再狭窄或闭塞7例,再狭窄率为46.15%(12/26);治疗组血管再狭窄或闭塞4例,再狭窄率16.67%(4/24),两组血管的再狭窄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987,P<0.05)。

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管再狭窄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足;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5ZX09101019);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GSF10261)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long balloon angioplasty improvelower extremity ischaem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Sun Mingliang,Wang Mo,Wang Min,ChenQing,Zhang Shiyi,Li Qiu.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ascular Surgery of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Jinan250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 Qiu,Email:liqiu10@【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long balloon angioplasty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Methods Forty cases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 admit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VascularSurgery of Shandong Provential Hospital from July2008to August2013were recruited.Patients wererandomly divided into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long balloon angioplasty treatment group(combined treatment group,n=20)and long balloon angioplasty therapy onlygroup(control group,n=20).Foot skin temperature,arterial pulse,ankle brachial index(ABI)and othermarkers were compared.Two sample t test was used for continuous data.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comparison with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analyzed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Categorical data was compared byχ2test.Results(1)Skin temperature,rest pain and other subjective indicators had improved significantly(χ2=4.710-5.855,P<0.05)in the2groups after treatment.(2)The ankle brachial index,walking distance,skin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other objective indic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2.302-23.643,P<0.05)in the2groups after treatment.(3)In the control group,7cases were restenosis or occlusion,the restenosis rate was46.15%(12/26).In the treatment group,4cases developed restenosis or occlusion,the restenosis rate was16.67%(4/24).The restenosis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4.987,P<0.05).Conclusion Autologous bone marrow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prolate spheroidal balloon angioplasty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ischaemia in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6.07.004作者单位:250000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孙铭良);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王默、张十一),内分泌科(陈青、李秋);泰安市人民医院内科(王敏)(王默与孙铭良对本文有同等贡献)通信作者:李秋,Email:liqiu10@糖尿病足部病变是临床上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诸多因素中下肢血管病变这一因素更为关键。

因此,改善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肢端血供是临床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

在改善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肢端血供的方法中,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特点造成了术后血管的再狭窄率高,如何降低术后血管的再狭窄率成为临床工作的难点。

在球囊扩张术中,手术操作会不可避免的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1],这一损伤会引起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从而导致血管的再狭窄。

有研究发现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快速增殖再生可以有效的减少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2]。

由此可以推测,促进损伤血管内膜内皮细胞正常功能的恢复,有助于减轻血管再狭窄程度。

而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则主要是通过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来完成[3]。

来自于中胚层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是多能成体干细胞。

Oswald等[4]在体外实验中发现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下BMSC可向内皮细胞分化。

Hamano等[5]采用结扎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的方式建立大鼠后肢局部缺血模型,用去除红细胞后的骨髓细胞分7个点注射入缺血的肌肉中,移植骨髓细胞后可诱导左后肢血管新生,血流量增加。

Gu等[6]采用小腿局部注射自体BMSC移植,患者总的疼痛缓解改善率为76.5%,随访1年后的保肢率为83.3%。

这些研究提示,骨髓来源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足的种子细胞来源,为治疗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来自日本的研究显示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取得较好疗效,该试验未出现相关并发症,临床安全性和疗效得到初步肯定[7]。

本文通过比较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后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以及仅行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其血管再狭窄率,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术后血管再狭窄以及各种临床症状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病例选择:入选2008年7月至2013年8月收入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及血管外科的符合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纳入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74.6±1.5)岁。

纳入标准:糖尿病足患者出现下肢缺血的临床表现者,如皮温降低、静息痛、肤色苍白、行走距离减少、踝肱指数(ABI)≤0.9(至少符合其中一条者)。

经下肢血管造影证实,膝关节以下单支动脉血管狭窄75%~99%(直径法),病变血管长度≥40mm。

纳入患者均需经过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或单纯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

排除标准:(1)心功能不全;(2)完全闭塞或严重钙化的血管病变;(3)脑出血病史;(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5)并发炎症、肿瘤性疾病;(6)全身性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及纤溶功能障碍;(7)近期下肢外伤或手术史;(8)未采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或单纯长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

2.病例分组:根据病例选择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照组纳入患者20例,治疗组纳入患者20例,对纳入的两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患肢症状及并发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基本情况见表1、2。

在对照组20例患者中有26条患肢血管狭窄,其中胫动脉狭窄16条,腓动脉狭窄5条,合并2支以上动脉狭窄者5条。

而治疗组20例患者中有24条患肢血管狭窄,其中胫动脉狭窄14条,腓动脉狭窄4条,合并2支以上动脉狭窄6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