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民俗

合集下载

江苏邳州简介

江苏邳州简介

江苏邳州简介一、城市概况邳州古称邳国、下邳,民国元年始称邳县,1992年10月撤县设邳州市。

邳州市地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位于江苏省确定的徐连都市圈中部,市区坐落在东陇海铁路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是苏北、鲁南水陆交通枢纽。

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23万。

全市幅员2088平方公里,人口158万,辖24个镇。

邳州相继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1996)、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市(1996)、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市(1996)、合国绿化造林百强县(1996)、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2001)、全国秸秆养羊示范县(1999、2001)、中国首批名特优经济林——银杏之乡(2000)、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2)、全国土地管理先进单位(1996),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1996)、全国体育先进市(1996)、全省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先进县(1999)、江苏省级卫生城市(1993)、全省双拥模范城(1998)、全省稻田养殖示范市(1999)、江苏省文明城市(2002)等。

邳州市的"市树"是水杉树,邳苍路80华里水杉林带被海内外誉为"天下水杉第一路"。

二、自然地理邳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徐州与连云港之间。

东与新沂市为邻,西与铜山县和徐州市贾汪区毗连,南接睢宁县和宿迁市豫县,北界山东省。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5′50〃-118°10′40〃,北纬34°07′-34°40′48〃。

东西距离52公里,南北距离61公里。

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峦起伏,腹地河流如织。

根据地势高低,全境地貌分为平原洼地、坡地、山地和水域四种类型。

其中平原洼地为全市地形主体,面积1080平方公里,占面积的51.7%市境界于黄淮之间,属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9℃,日照2350小时,降雨量903.6毫米,无霜期211天。

三、自然资源全市耕地面积183.2万亩,园地17.1万亩,林地9.7万亩,水域51.9万亩。

邳州民俗

邳州民俗

邳州民俗邳州古称邳国、下邳,民国元年始称邳县,1992年10月撤县设邳州市。

邳州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苏鲁两省交界,隶属徐州市,全市总面积2088平方公里,总人口163万。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和“全民创业”工程,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上开辟了新途径,迈出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步伐。

邳州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清代及其以前,邳州共有42人79部著作载于《二十四史》急《四库全书》。

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地方文化获得较快发展。

以农民画、民间剪纸为代表的民间美术,用独特的材料和手法反映农民生产生活,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1992年邳州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和“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邳州跑竹马和邳州纸塑狮子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戏曲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已有200多年演唱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以主伴奏乐器柳叶琴定名并开始走上舞台,其腔调缠绵,优美动听,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颇受欢迎。

邳州方言属于北方官话,语音系统与普通话比较接近,调值有所不同。

邳州市民间春节有舞狮拜年、跑旱船、踩高跷传统节目。

腊月初八"腊八粥"、二月二龙抬头"爆米花"、清明"戴柳"、"插柳"、女儿出嫁要流下几滴眼泪,谓之"金豆豆",以报你母养育之恩等民俗,端午节、春节、中秋节是民间的最为盛大的三大节日。

生活习俗饮食主食煎饼是传统主食,间或食面条、馍馍。

富有人家以小麦煎饼为主,一般人家吃杂粮煎饼。

贫穷人家遇荒年,吃粮菜拌豆面窝窝,喝糊粥,俗“喝薄饭”。

1975年以垭,农村大多吃小麦煎饼,农忙一日三餐,农闲一日二餐。

做煎饼先将粮食磨成糊,再用鏊子煎熟。

农忙天天做,冬季做一次可食数日。

菜肴平进以豆制品和时鲜蔬菜为主,冬季以萝卜豆、黑咸菜为主,节日调剂荤菜。

邳州婚俗:订亲与传启

邳州婚俗:订亲与传启

邳州婚俗:订亲与传启展开全文一订亲合婚后(或有的家长不信合婚那一套),男女双方家庭议定后,由男家设宴请媒人,宴罢,便要互换启柬。

男方上写:“敬求金诺”,女方上写“仰誉玉音”或“谨遵允命”等。

男方要买糖果及“压启柬”的金银首饰交媒人送给女方,称为“下聘礼”即订亲礼,俗称“传小启”、“递红”、“过红”、“换小帖”等,又称“纳吉”。

表示亲事基本已定,此后男女双方不能悔婚。

结婚前还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六礼”是秦汉时期已确定而传承至今的婚嫁程序。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 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二传启传启有传小启和传大启之分,传小启是订亲仪礼,传小启过去是银手饰为主。

双方相好订亲或商定好的议事形式只是一包糖块或一张红纸帖子。

但能娶起妻妇,过得上日子的家庭可不这么简单去做。

一般男方都在这第一礼仪上显示一下家庭富裕,表示对女方的诚心。

邳州大部分传小启要带五色礼(即粉丝、鸡、鱼、肉、糖果)、衣物和订亲礼钱及包袱,传小启的包袱皮是三尺红布,约定俗成,这在邳北尤其突出。

礼钱有六千六百的,有八千八百的。

邳中部、南部多不讲究五色礼,定亲礼钱也没有这么多,仅花一二千元钱就行了。

“过红”、“传小启”俗言是订亲的“挡头”、“信言”或“信物”,以此今后男女双方不要再提亲或谈恋爱了。

传小启必由男家人陪同媒人一同去女家下订亲礼;邳北男家要三辈人,带上传启礼物、礼钱同媒人前往。

这时女家要备酒席,请友人作陪。

邳州

邳州

3
邳州景点
历史上,邳州经历了楚汉相争、三国角逐、宋金交兵以及现代史上的淮 海战役,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境内有大墩子文化 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寨山摩崖石刻、刘林文化遗址、梁王城 遗址、九女墩、尤村汉墓、奶奶庙、土山马迹亭、关帝庙、白马寺古银 杏、山窝古槐、巨山和二龙山古墓群以及淮海战役碾庄战斗烈士陵园、 王杰烈士陵园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九龙山风景区、巨 山风景区、大运河风光带、黄墩湖游览区、天下水杉第一路、银杏森林 公园、桃花岛公园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其中,以港上、铁 富为中心的连片银杏园15亩,被誉为“天下银杏第一园”,被省定为 “银杏森林公园” ;邳苍、邳睢公路两侧水杉挺拔,绵延50公里,被誉 为“天下水杉第一路”;艾山洞石沟风景区九座山峰次第相连,方圆20 公里,最高峰海拔197米,山顶有凤凰台、碧霞台、聚仙台、白马泉、 黑风口、望母台等遗址;巨山风景区四峰并列,最高峰海拔204米,山 顶泰山行宫内有葛仙洞,洞中有葛洪汲水炼丹之葛仙井,景区方圆4平 方公里,有多处汉墓群。 。
2
邳州风土
八义集的伏羊文化。每年初伏之日开始后的一个月里,人们习惯到酒店、羊肉馆、烧烤摊, 吃羊肉、喝羊肉汤,俗称吃伏羊。 苔干。苔干含多种维生素、糖类、氨基酸及钙、铁、锌、碳水化合物等,具有健胃、利水、 补肺、安神、清热解毒、抑脂减肥功效,常食延年益寿,抗癌 。具有西楚贡菜之称。 邳州玉雕。邳州市玉雕产业独具特色,仿古玉雕技术水平遥遥领先,貔貅雕刻技术名扬千 里。 桃等干鲜果。邳州气候适宜多种果树成长,占城果园、陈楼果园是我市两处较大的果园。 年产果品1000万斤左右,属江苏省较大国营果园之一 。 白皮大蒜。邳州白皮大蒜历经千年培育,素有“中国白蒜”之称。邳州白蒜以皮白、个大 而闻名遐迩.白皮大蒜为食药兼用佳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大蒜素和碳 水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营养价值,集调味和保健于一体。 邳州的菜煎饼。 邳州的特色菜。辣椒炒小鱼。 邳州的银杏 邳州戏剧之柳琴戏。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

地方民俗:邳州传统民居墙体种类知多少

地方民俗:邳州传统民居墙体种类知多少

地方民俗:邳州传统民居墙体种类知多少(作者:王如坤)民居有传统民居和现代民居,其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方法均有不同。

传统民居的院墙屋墙用土建造,其结构为土木结构,其方法是因地制宜,建筑方法也有地区方面的差别。

邳州传统民居有以下形式和建造方法:夹栅泥墙夹栅泥墙为邳州最为古老的一种简便建筑方法,俗称芦不障屋。

这种屋很窄小,多为一间或二间。

宽约4米。

方法是:先起房子四周一条土槽,宽30厘米左右,深10多厘米左右,四角和山墙中心处及门两边各栽上木桩作支撑架。

屋宽一点的在脊柱两边再栽两棵立柱。

后把秫秸(高梁棵)根向下埋入土槽内,上面分别夹了3—4道紧箍,使其成为一体,这就是秫秸墙。

最后在立柱上绑上脊棒,棒上铺上秫秸或木条作屋笆,其上覆泥扇草。

再用泥把墙里外泥一遍,即成房屋墙。

有的院墙也采用这种方法,只是不泥泥巴。

板筑墙邳州传统建房一种方法。

用两块木板夹出60厘米左右空间,其中填湿土,用木夯石杵打实,俗称“板打墙”。

打完一层取下木板待快晾干时再往上夹板填土打墙,直达到高度要求为止,这种打墙方法以邳南为多,邳北较少用此法。

踩墙用土掺水和泥,泥中拌麦草之类作泥筋骨,俗称洋筋。

用二齿、三齿铁钗翻和二三遍泥土,便可以一钗一钗的叉墙,也称垛墙或踩墙,一次踩墙墙高1米左右,厚度60---80厘米。

踩好墙,要刷墙,用小铁钗腿依墙边线向下一点一点刷,使墙陡齐平整。

建房土墙一般分三次踩成,一次称一躏,每次干后方可再踩一躏墙。

土坯墙用土草和泥,置泥于木方坯中,俗称坯块模子,一般的坯块模子50×40厘米。

先用双手槌实四角,再打平表面后,抬取坯块模子,即成土坯块,尔后反复置泥脱坯,一天可脱300块左右。

脱土坯一般为2——3人合作,二人用锨端泥,一人脱坯。

晒到快干时,把坯块一块一块立靠晾干,便可用此垒墙,叫土坯墙。

石料墙邳州人靠近山地方居住的民居,得石料容易,可自采石垒墙,如距山、车夫山、呦山等乡村采用山上青石块垒墙。

戴庄、岔河、连防一带村民以红石块垒墙。

邳州土话

邳州土话

楼主水碧天蓝9主题1429帖子3460积分铜牌会员积分楼主电梯直达发表于 2018-3-19 09:56 |只看该作者最近网上的一个童谣征集活动一下子把所有人的回忆拉回了小回到了那个在巷口和小伙伴唱着童谣的童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念的童谣∙收听TA∙发消息现在能用邳州话念童谣的人少就连童谣本身也很少有人提那些听上去亲切无比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童谣你还记得多少呢?民俗歌谣1.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少吃滋2.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爹娘,都不来,叽哩咕噜滚下来。

4.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5.小红孩,骑红马,一气跑到丈人家。

大舅子扯,二舅子拉,拉拉扯扯进了家;家的她。

风吹楼门看见啦,瓜子脸,青头发,上穿绫罗下穿纱。

回到家中对娘6.拍拍胸,不伤风,拍拍背,不驼背。

7.小黑驴跑得快,一张桌子八样菜,恭候姐夫进门来。

两酒盅,两双筷,小舅调侃歌谣1.小喜鹊,尾(念yi)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烙白饼,卷砂糖,媳妇媳妇你2.小麻雀,就地滚,滚到娘家喝凉粉。

凉粉凉,吃冰糖,冰糖冰,打开骡马上4.月老娘,黄黄巴,小二妮要吃妈(奶),拿过刀来割给她,挂在脖子上吃去5.月姥姥,两瓣瓣,锅里糊着豆馅馅。

谁来了?他姑父,带着两眼泚(读ci)6.小牛犊,跑得快,拉上桌子摆上菜,你一盅,我一盅,我俩拜个干弟兄。

7.红公鸡,绿尾巴,黄眼睛,白嘴尖,会打鸣,喔喔喔叫着唤鸡娃。

课间歌谣1.小燕子飞,五阿哥追,聪明的尔康抱紫薇,可怜金锁没人陪。

2.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美眉跳芭蕾,四年级的帅哥没人追,4.123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5.小皮球,皮又皮,马兰开花一十一,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二五三八三九四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每每想到这些童谣都是满满的回儿时哼唱的童谣你还记得多少?在下方跟帖留言和我们分享吧。

江苏邳州民间曲艺研究

江苏邳州民间曲艺研究

2012年第·6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1期Jun2012[摘要]江苏邳州民间曲艺是中国曲艺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的宝贵财富,具有非同一般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和研究价值。

邳州的民间曲艺表现着乡间俚语、民间传说,宣扬着风土人情,主要有琴书、大鼓书、花相、渔鼓等,论文对这几种曲种的特点及发展概况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琴书;渔鼓;大鼓书;花相[中图分类号]I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6-0182-03江苏邳州民间曲艺研究李琳(江苏省教育学院运河分院,江苏邳州221300)地处苏、鲁、豫、皖接壤的邳州,是一个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人杰地灵、物阜民丰的小城镇。

在这个具有六千多年人类文明史的古地,一代又一代的邳州人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由于地处四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南北各地戏曲剧种皆在此留下痕迹,音随地改、腔随声变、韵随俗转,逐渐与本土民间小调、杂耍曲艺、说唱艺术及方言俚语、民俗民情相结合,呈现出独具邳州地方特色的曲艺剧种,主要有琴书、大鼓书、花相、渔鼓等。

一、大鼓书1.大鼓书的曲艺特点大鼓书又称鼓词,也称“打鼓说书”,主要乐器是一面大鼓(鼓架支撑),一副钢板;大鼓鼓腔浅(约十多公分),因此又称扁鼓。

钢板呈月牙形。

演唱时,艺人右手执鼓棒,左手夹钢板。

大鼓书是以说唱为主、表演为辅;说唱又以唱为主、说白为辅。

唱时只打钢板,只有在唱句与唱句之间,或唱句的句尾拖音时敲鼓,敲鼓主要敲鼓心,间或敲鼓边。

说白时,只敲鼓不打钢板。

钢板的作用在于控制唱腔节奏,大鼓的作用在烘托气氛,为听众提神,招徕行人关注。

大鼓书的唱腔分快板、慢板、四平腔三种。

快板以七字名为主,慢板以十字句为主,四平腔七字句、十字句兼用。

快板限在高潮时使用。

说白也分两个部分:一是演说,即带表演的叙说;二是赞,又称贯口,即韵白。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顾勤功邳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夏、商、周等朝代就有关于邳的记载。

千百年来,邳州人所创造的人生礼俗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流传久远,但随着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变革,传统习俗有的早已废除,有的破旧立新,很多已不为人知。

为宏扬祖国的传统礼俗文化,留精去粕,现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邳州范围内的人生礼俗作以整理。

人生,即人的一生,受孕便为人生的开始,直到死后入土为止。

在人的一生中,生、养、嫁娶、殡葬诸方面的乡土习俗,真可谓丰富多彩。

下面从妊娠、分娩、嫁娶、寿诞、殡葬等方面来记述。

第一章妊娠精卵结合即为受孕,表示一个新生命的开始,为呵护新生命,孕妇在孕期的传统习俗有:一、饮食:1、食物多样,蔬菜瓜果比例加大(防营养不良,便秘)2、饮水不可过量(防止挤压胎儿)二、穿着:1、衣服宽松、肥大(给胎儿一个舒适的外围环境)2、鞋底要软、平(防跌跤、流产)三、行为:1、不可蹦、跳和高处采摘,随着孕期的延伸,劳动量要酌减。

2、夫妻分床而居,避交媾(防止流产)3、孕期忌食兔肉(会生豁孩)4、说话忌说掉了,小了。

(不吉祥话,为小产之意)四、测性别:1、珠算测法(即珠算计算)七七四十九,问孕何月有,减去母年庚(年龄)再加一十九,逢单即为男,逢双便是女2、方脉法:孕过五个月请方脉先生方脉。

先生依照《脉诀》进行预测:若问女子何孕?尺中不绝,胎脉方真,太阴宏而女孕,太阳宏而男真,或遇俱宏,则为双胎。

3、测食法:自孕妇拣口时的食物喜好而测:吃甜生男,吃辣生丫。

第二章分娩一、产前准备:1、请接生婆在家中分娩2、接生草一篮(麦草、婴儿出生落在草上叫落草)3、红纸、剪刀或高梁秸杆一节剖为两瓣(剪、割脐带用)4、豆油半两、铜勺一把,槐树枝一节(封脐带口止血)二、接生:1、婴儿出生时(头部露出)接生婆先用手拍婴儿额头,再掏口中涎痰(防窒息);2、燃红纸烤剪刀刃或烤高粱秸棒(消毒)剪去或割去脐带,用线系好留下的脐带约二指长;3、用铜勺将油炼开,拿槐树枝沾油涂于脐带口(封口止血)后用新布条将脐带缠绕固定在腹部;4、用包被子把婴儿包裹好,外系两条布带;5、三天内因奶水未下,只给婴儿白开水喝;6、胎衣下来后,掘地深埋,切不可丢失。

邳州纸塑狮子头传承问题研究

邳州纸塑狮子头传承问题研究

25神州文化邳州纸塑狮子头传承问题研究谢春凯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邳州纸塑狮子头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手工艺品,它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

在大工业生产不断演进以及社会意识形态急速转变的当下,纸塑狮子头工艺在过去所依存的文化土壤的消失使其在当下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笔者认为只有社会和个人对其有意识的去了解、保护、改进和发展,才能让纸塑狮子头技艺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立足点,才能使纸塑狮子头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纸塑狮子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一、引言邳州纸塑狮子头根据地方志的记载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主要风行于邳州周边地区。

纸塑狮子头是狮子舞演出中必须要用到的舞狮道具,根据明清时期《邳州志》等文献所记录的关于邳州民间狮舞的演出盛况:“喜日赛会,鸣锣击鼓,作巨象、狮子、竹马、蹴鞠之戏,治荣妖服,游演洲闾。

”可以推断出,从明代开始纸塑狮子头就已经广泛应用在当地的节庆表演中。

民俗活动是许多民间手工艺产生的催化剂,民俗活动为民间手工艺的继续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是民间手工艺造型源源不绝创新的推动力。

反观邳州纸塑狮子头当下发展遇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回到孕育它的民俗活动来做深入探寻。

邳州纸塑狮子头的产地邳州因为地处运河之畔,所以自古物阜民丰、文物鼎盛,尤其是民间艺术更是盛开在大运河两岸的靓丽奇葩。

而舞狮表演在邳州的民间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谓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邳州纸塑狮子头的制作与当地舞狮紧密相关,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狮子头一度成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然而,近些年来舞狮表演的生存现状却愈发堪忧。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使以往的文化显得格格不入,民间舞狮及舞狮会等当地传统艺术活动不断受到当下新型娱乐方式的冲击,渐渐与普通群众的生活出现分离,在不久的将来甚至可能会彻底的消失在人们视线之中,这是造成纸塑狮子头走向没落一个的重要原因。

在大工业化生产冲击下的邳州纸塑狮子头因为销路的不畅和市场被不断的压缩,笔者从邳州文化馆馆长那获知,上个世纪中后期,当地从事纸塑狮子头制作的艺人还有数十个,但现在只有石荣圣一家了,其制作狮子头的工艺已历经六代,历史可谓久远,而且技艺非常娴熟。

邳州地区渔鼓艺术研究

邳州地区渔鼓艺术研究

邳州地区渔鼓艺术研究作者:连云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5期【摘要】渔鼓是我国产生最早的曲艺曲种之一,在全国的许多地区都有传播和发展,也形成了各地区独具特色的渔鼓艺术。

邳州渔鼓是流传在苏北、鲁南、皖北交界地区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艺术,它是由道情演变而来以邳州方言传唱的说唱表演艺术,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邳州渔鼓的发展状况、音乐特点、语言特色等予以文化解读。

【关键词】邳州渔鼓;发展;音乐特点;语言特色渔鼓源于道情,相传是东汉时期道教的始祖张道陵根据民歌所创,是用来宣传道教,演唱道教教义,劝人向善的道教小曲。

随着年代的发展,渔鼓逐渐发生衍变,出现了一些专门为渔鼓伴奏的乐器。

到了金元时期,一些文人学士开始为渔鼓填词谱曲,渔鼓也由理性的说教转化为演唱一些道教或生活中的小故事,及至明代,许多传奇故事成为了渔鼓演唱的内容,演唱者由歌童代替了专一的道士,成为我国产生最早的大曲种之一。

一、邳州渔鼓发展概况据《邳州曲艺志》记载:邳州渔鼓又称为徐州渔鼓,主要流行在邳州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是经过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衍变逐渐发展而成形成的外来曲种。

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地方戏曲以及民歌的渗透,声腔声韵随之有了改变,加上邳州方言和民俗风情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邳州渔鼓。

邳州渔鼓分为三大门派,即邱祖龙门派、郝祖华门派、孙祖易心派,三大门派各立了宗谱。

邳州渔鼓音乐在衍变和发展中,经历了由自由腔——曲牌体——曲牌联套体——自由腔的转变过程,是一个简单到复杂,又从复杂回到简单的历程。

渔鼓产生的初期,主要为道情阶段,内容是劝人为善、助人修行,音乐旋律比较简单,没有固定模式,唱腔基本属于自由腔。

渔鼓唱腔发展到了唐代,随着文人雅士以及宫廷乐师加入,唱腔创作发生了改变,自由腔经过改编与加工创作,出现了曲牌体,音乐逐渐走向正规化、复杂化。

到了宋代时期,渔鼓音乐出现了两种乐派形式:一种为道士传讲道义的音乐,另一种为一些渔鼓的爱好者在民间集市或聚会中用以谋生的散曲音乐,这两种形式并列发展,深受人们的喜爱。

介绍我的家乡邳州风俗英语作文

介绍我的家乡邳州风俗英语作文

介绍我的家乡邳州风俗英语作文**Pizhou: A Rich Tapestry of Customs and Traditions** Nestled in the heart of Jiangsu province, Pizhou is a city that boasts a rich tapestry of customs and traditions, intertwining the past with the present, and reflecting the unique identity and heritage of its people. From thevibrant dragon dance to the delicious local cuisine, every aspect of Pizhou's culture tells a story of its richhistory and vibrant lifestyle.**Dragon Dance: A Symbol of Prosperity and Good Luck** The dragon dance is a highly anticipated event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 in Pizhou. This vibrant performance features a colorful dragon, danced by a group of skilled performers, who weave their way through the crowd, performing intricate moves that symbolize good luck and prosperity. The dragon, a symbol of power and good fortune in Chinese culture, is believed to bring blessings and ward off evil spirits. As the dragon dance unfolds, the rhythmic sounds of drums and cymbals accompany the performers, creating an atmosphere of joy and excitement.**Local Cuisine: A Taste of Pizhou**Pizhou is renowned for its delicious local cuisine, which is a testament to the city's rich agri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inary ingenuity.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dishes is the Pizhou lamb, a delicacy that has been celebrated for generations. The lamb, raised in the fertile lands of Pizhou, is tender and flavorful, making it a favorite among locals and visitors alike. Other notable dishes include the Pizhou dumplings, which are filled with a variety of delicious fillings and served with a savory soup, and the Pizhou fried rice, a dish that combines the flavors of local ingredients with a unique cooking technique.**Folk Art: Preserving the Past**Pizhou is also renowned for its folk art, which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preserv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ity. One such art form is the Pizhou embroidery, a meticulous craft that involves stitching intricate designs onto fabric using various threads and techniques. This embroidery is not only a form of art but also a symbol of the city's rich culturalheritage. Other forms of folk art include the Pizhou shadow puppetry, a theatrical performance that uses puppets操纵木偶 to narrate stories, and the Pizhou folk songs, which are sung in a unique dialect, reflecting the lifestyle and traditions of the people.**Festivals and Ceremonies: Celebrating Life**Festivals and ceremonies are integral to the cultural fabric of Pizhou.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or instance, is celebrated with great enthusiasm, as families gather to admire the moon, share stories, and enjoy the delicious mooncake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on the other hand, is marked by exciting dragon boat races on the river, accompanied by the sound of drums and cheers from the crowd. These festivals and ceremonies not only celebrate specific occasions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social bonds among the community members.In conclusion, Pizhou is a city that boasts a rich and diverse cultural heritage, reflected in its vibrant customs and traditions. The dragon dance, local cuisine, folk art, and festivals and ceremonies are all integral parts of this heritage, preserving the past while also shaping the futureof the city. As one delves deeper into th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f Pizhou, they are treated to a rich tapestryof cultural experiences that truly capture the essence of this vibrant city.**邳州:深厚的风俗文化**邳州,这座位于江苏省心脏地带的城市,以其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而自豪。

邳州市各乡镇逢集日期统计表

邳州市各乡镇逢集日期统计表

邳州市各乡镇逢集日期统计表碾庄镇:碾庄镇逢集日期为农历的逢一、逢六。

也就是说,每月的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都是碾庄镇热闹的集市日。

在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街道上人头攒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八义集镇:农历逢三、逢八是八义集镇的逢集日。

每到这两天,集市上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从新鲜的蔬菜水果,到实用的家居用品,应有尽有。

土山镇:土山镇的逢集日是农历的逢二、逢七。

这里的集市规模较大,商品种类丰富,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日常需求,还吸引了周边乡镇的人们前来采购。

港上镇:港上镇的逢集日期为农历逢四、逢九。

集市上的特色农产品深受大家喜爱,尤其是当地的银杏制品,备受青睐。

邹庄镇:邹庄镇是农历逢五、逢十逢集。

这里的集市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各种手工艺品和传统小吃让人回味无穷。

官湖镇:官湖镇的逢集时间是农历逢一、逢四、逢七。

每到逢集日,服装、鞋袜等生活用品的摊位总是吸引了众多顾客。

宿羊山镇:农历逢二、逢五、逢八是宿羊山镇的逢集日。

这里的集市以丰富的农资产品和农具而闻名,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便利。

赵墩镇:赵墩镇逢集日期为农历逢三、逢六、逢九。

集市上的肉类和水产新鲜又实惠,是周边居民采购的好去处。

新河镇:新河镇在农历逢一、逢五逢集。

集市上的儿童玩具和学习用品摊位总是孩子们关注的焦点。

陈楼镇:陈楼镇逢农历逢二、逢七。

这里的集市上,花卉苗木种类繁多,为乡村增添了不少生机与美丽。

戴圩镇:戴圩镇的逢集日是农历逢四、逢八。

集市上的家电和电子产品摊位,满足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求。

铁富镇:农历逢三、逢五、逢八、逢十是铁富镇的逢集日。

这里的集市规模较大,商品齐全,是周边乡镇居民购物的重要场所。

岔河镇:岔河镇逢农历逢一、逢六。

集市上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示了当地的文化底蕴。

邢楼镇:邢楼镇在农历逢四、逢九逢集。

这里的集市以特色的农产品和美味的小吃而受到欢迎。

四户镇:四户镇逢农历逢二、逢七。

集市上的生活用品丰富多样,价格实惠。

邳州的家乡风俗写一篇作文

邳州的家乡风俗写一篇作文

邳州的家乡风俗写一篇作文在江苏的北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邳州,那是我的家乡。

说起邳州的风俗,那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今天,我就挑几个特别有意思的和您唠唠。

每年春节,那可是邳州最热闹的时候。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大家就忙得不可开交。

这一天被称为“小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说是要把过去一年的晦气都扫出去。

我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一天,我就被妈妈指挥着拿着小扫帚,这儿扫扫,那儿擦擦,累得气喘吁吁。

妈妈还会在厨房里忙活着祭灶,做上一桌好吃的,供奉灶王爷,希望他能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保佑我们家来年顺顺利利。

到了腊月二十八,就该开始蒸馒头了。

这可是个大工程!一大早,奶奶就会把面发好,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揉面、造型。

奶奶的手艺那叫一个绝,她能做出各种各样的馒头,有小兔子形状的,有小花朵形状的,还有福字形状的。

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兔子馒头,白白胖胖的,两只耳朵竖起来,可爱极了。

我也会跟着瞎掺和,结果做出来的馒头奇形怪状,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蒸好馒头,就该贴春联了。

爸爸会早早地买好春联和浆糊,我和弟弟就跟在他屁股后面,帮忙递东西。

爸爸站在凳子上,小心翼翼地把春联贴好,然后让我们站在远处看看是不是贴正了。

贴完春联,整个家都变得红彤彤的,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场面别提多温馨了。

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有红烧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有红烧肉,象征着红红火火;还有饺子,里面包着硬币,谁要是吃到了,就代表着来年有好运。

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吃到那个包着硬币的饺子,结果吃得肚子滚圆,也没吃到。

吃完年夜饭,大家就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晚,一边守岁。

等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外面就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在空中绽放,把整个夜空都照亮了。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就被妈妈从被窝里拽了出来,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们拜年。

每到一家,我都会甜甜地说上一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然后就能收到一个大大的红包,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邳州丧葬民俗:丧葬文书与哀乐

邳州丧葬民俗:丧葬文书与哀乐

邳州丧葬民俗:丧葬文书与哀乐吊幛格式亲属、亲戚、亲友多数都要送吊幛礼,即俗说的幛子,幛子有布、有被面,也有太空被等。

帐子要有挽词,俗称幛心子。

一般用长方形白纸写,为“四字”挽词,左边有称谓,右边有落款。

一般的吊唁者的称谓写“××伯父(叔父)大人千古”,落款一般写“愚表侄××叩拜”,等。

亲戚的幛心内容格式称谓落款的要术十分讲究,要十分慎重,如乱写,就会闹出笑话。

下面列举幛心的格式写法:长辈挽外祖父母:外祖父(母)大人灵座功服外孙XXX顿首哭挽挽岳父母:岳父(母)尊大人灵座缌服婿XXX顿首哭挽挽姨(母):几姨母大人灵座功服甥XXX顿首哭挽挽父(母):几舅(母)大人灵座功服甥XXX顿首哭挽挽干父(娘):卫生父(母)大人灵佑寄命男XXX拭拜奠挽仁伯母:某老仁父(母)大人仙游如侄XXX顿首拜挽伯岳母:某姓X 老伯岳(母)大人千古愚侄婿XXX顿首哭挽挽姑几姑母大人灵位功服侄XXX顿首哭挽平辈挽妹、妹夫:X妹归佳城挽在功服兄XXX顿首拜挽妹夫:某翁妹夫大人扳窀春兄XXX顿首拜挽挽表嫂:大坤范表嫂归佳城愚表弟XXX顿首拜妹婿挽内兄:某字挽姻兄大人仙游姻眷弟全名字首拜挽亲家某翁老姻兄(嫂)大人归佳城愚弟XXX顿首拜挽挽表兄弟某翁X字表兄(弟)大人窀缌服表兄(弟)XXX顿首哭挽晚辈挽外甥新外甥X字旧穸舅氏XXX命男顿首哭挽挽女、女婿XX女儿老父XX遗男大功服兄奉父命恭挽XXX 愚翁XX遗男内弟顿首拜挽表侄XXX 旧穸愚翁XX 挥泪丧贴格式祖父丧贴式不孝孙XX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我先考(妣)XX太府君(老太君)享年X岁,痛于X年X月X日X时寿终正寝,今泣讣于X月X日扶柩归葬祖茔之次,于是日启门家奠治丧,情关至戚哀于此讣。

承重孙XX泣血。

率齐五曾孙XX泪叩。

父母丧贴式不孝逆天祸延我先严XX府君(妣X老太君)享年××岁,痛于×年×月×日寿终正寝,(遗体于×日火化安葬),今泣讣于×月×日扶柩归葬祖茔之则,即日启门治丧泣陈家奠,领贴受吊,谊属戚友哀此讣。

邳州过年习俗:熰狼烟、发敬天纸、晃摇钱树、桃符水(王如坤)

邳州过年习俗:熰狼烟、发敬天纸、晃摇钱树、桃符水(王如坤)

邳州过年习俗:熰狼烟、发敬天纸、晃摇钱树、桃符⽔(王如坤)贴红燃爆⽵ 贴红是最古⽼的春联,因为年怕红。

相传,古时候,年兽突然窜到⼀个村⼦⾥,⼀村⼦的⼈⼏乎被年兽吃光,只有⼀家门上挂红布帘,穿红⾐服的新婚⼩两⼝平安⽆事。

还有⼏个玩童,在院中点了⼀堆⽵⼦在玩耍,⽕光通红,⽵⼦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转到此处,发现了⽕,听到爆响,掉头就跑。

为此,⼈们认为贴红、燃⽕、燃爆⽵可以驱年兽。

以后每逢这天,⼈们就贴红、燃⽕、燃爆⽵,果真年兽不敢进村⼦。

贴红便代替了桃符,也逐渐演变成为春联的基⾊,即红⾊,为中华民族的喜庆之⾊。

燃爆⽵演变成为“炮⽵”和“鞭炮”,作为喜庆的⼀种形式。

以后⼜有贴门笺⼦的门户,为⼈们所欣赏、仿效,表⽰迎新。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蜀后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表达了送旧迎新祈求吉祥的愿望。

贴春联、贴门笺、燃炮⽵延续⾄今。

熬岁 熬岁即守岁,“年”兽每逢⼤年三⼗晚上,就要从海⾥爬出来伤害⼈兽,为了躲避年兽,⼈们在⼤年三⼗晚上就关门闭户,躲在家中不敢外出,不敢睡觉,坐等天亮,来消磨时光,第⼆天天亮才敢开门出来。

每年如此,久⽽久之,便形成了⼤年三⼗熬夜守岁的习俗。

实则,熬岁是惜岁,为珍惜⾃⼰在⼈世间的光阴⽽守时守光阴的活动,后成为民俗。

熰狼烟 燃狼烟,⼜叫熰狼烟,也是邳州⼈们春节燃⽕的习俗,《诗经·⼩雅·庭燎》中有“庭燎之光”的记载,实际“庭燎”是对“⽕”发明的纪念,是对⽕神祝融祭祀的遗留。

因为有了“⽕”,⼈们才可吃到熟⾷,改变了⽣活环境,增强了体质;因为有了“⽕”,便可以驱逐⼀切怪兽⽽得安宁。

邳州⼈⼤年初⼀燃⽕熰狼烟,是怕年兽殃及的演变。

熰狼烟要既有⽕⼜有烟才是邳州⼈们称的烟⽕,有烟⽕才有⽣⽓。

⼀⽅⾯以⽕取暖,另⽅⾯驱除⼀夜守岁的寒冷。

初⼀⼤清早,家⾥⼈便在堂屋中⼼,架起柴⽕,燃起红红的⽕焰,⼀家⽼⼩围在⽕旁,边烤⽕,边吃年果,边庆祝新年。

邳州俗语:“烤烤⽕,烤烤腚,⼀年不⽣病”,可见燃狼烟⼜有除病祛邪的新意和功⽤。

邳州丧葬习俗

邳州丧葬习俗

邳州丧葬习俗第十章丧葬人死了,邳州人们称为“老了”、“走了”、“不在了”或“去世了”、“逝世”、“病故”、“仙逝了”,忌说“死了”。

邳州人讲究寿终正寝养老送终,凡正常老人死亡,儿女们总要让老人死在家中或家中的床上,尽量避免老人死在医院病床上或外地。

老人死亡,一般都要办丧事,办丧事也十分慎重、敬重、且规矩繁杂,要经过几十道繁杂而有序的丧礼仪式。

第一节初丧揩光在生命重危的时候,儿子要亲请理发匠到家中,专门给老人理发,光脸,清除去老人脸上的污尘,梳理好脸上的胡须和头发;以免老人去阴间蓬发垢面,过不去奈河,或受厉鬼欺负。

如果是妇人在病危或没咽气之前,要请妇人的兄弟哥在跟前,以证死因,以示永别。

在病重危的时候,孝子也要问一下死者遗嘱和交待。

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孝子还要给老人理好发须,理好衣服,在左手脖子戴上打狗饼,右手中握着打狗棒,以作决别上路。

穿寿衣死人穿的衣服叫寿衣,俗称送老衣裳。

寿衣的衣料多数都是事先准备好的,视老人病危的时期,就开始赶做。

寿衣料多是棉、绢、绸的,棉、绢的寿衣,取“绵绵”、“眷眷”之意,表儿女之情。

寿衣的颜色一般为老蓝、老绿、褐色为多,略带有宗教的色彩,其式样如明朝的装束。

男性寿衣多为黑、靛蓝色棉衣、棉裤、棉鞋和长袍、马卦、瓜皮壳帽子、白布筒袜子等。

女性寿衣有对襟袄、百叶裙、绣花靴子、勒子冠或巾冠。

寿衣穿单不穿双,以“五领三腰”为主,上身五件和下身三件。

寿衣要又肥又大,容易穿。

同时,儿女做寿衣时不能流泪,泪滴在寿衣上,有死者穿去儿女心中会不安的说法。

针眼要大而且稀,线不须打疙瘩。

死者平时所戴的喜爱的金银、玉器,都要给死者戴上、挂上,尤其是女性的头饰、耳饰、手饰,都要给戴上。

穿好寿衣,儿女和亲属都要守护在身边,并含悲忍泪的叫喊:“爹或娘,别走呀,别撇下俺不管了。

”直叫喊到呼吸停上,俗称叫魂。

条灵床条灵床俗称“小殓”,,老人还未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在沐浴更衣时就要把灵床准备好。

灵床为单人床,铺好席片,被褥、枕头。

邳州民间传启书写格式

邳州民间传启书写格式

邳州民间传启书写格式婚嫁旧社会,婚姻由父母做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旧式婚姻的生动概括,故曰:“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礼记·工坊记》。

媒人提亲后,根据男女生辰八字,占卜是否“中克”,称“合年命”。

若不犯冲克如:白马怕青牛,乌猪犯猿猴;蛇虎如刀剁,鸡犬泪交流。

禁忌如:同姓不婚,姑舅不还家,老少婚。

《礼记》曰:“娶妻不取同姓。

”“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反映出旧时婚姻的清规戒律。

在不犯冲克、禁忌的前提下,男女双方包括家庭都感到满意即行定婚。

定婚后,男方选择吉日,:降写有“敬求金诺”等宇样,有固定格式的红纸帖连同聘礼送至女方家,称“传启”,女方将写有“谨遵台命”和女子生辰八字之类字样的红纸帖回复男家,称“回启”;回启后,男方根据情况择定嫁娶日期。

旧时不同年龄(属相)的女孩有固定的出嫁月份。

(女子属相,下同)正七迎鸡兔二八虎和猴。

三九蛇与猪,四十龙和狗。

牛羊五、十一,六腊马与鼠。

至期,男方打发轿、车到女方家搬娶,当天不返回即视为“过轿”;花轿迎娶,女方差亲友送嫁妆随轿同行,曰:“送嫁妆。

”新娘上轿前要啼哭,流眼泪,但不能“痛哭”,只能“甜哭”曰“洒金豆”。

新娘上轿要由哥哥“抱”上花轿,叫“抱轿”,抱轿也有讲究:要十指扣拢,掌背朝上,新娘双膝跪在掌上,伏在肩头。

亲眷护持走出家门曰“出阁”。

到新郎家下轿,由家中“全福人”(上有公婆,下有子女者)搀出,曰“领亲”;8今未婚女孩引领,曰“迎轿”;缓行中,司仪抱斗向新娘头上撒“五谷”,唱诺:一撒长命富贵,二撒金玉满堂。

三撒良田千顷,四撒骡马咸行。

五撒五子登科,六撒六六成双。

七撒七子八婿,八撒八仙漂洋。

九撒早生贵子,十撒五世同堂。

在众人的簇拥下,新郎新娘在中堂香案前行拜堂成亲之礼: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跪拜毕,送新郎新娘入“洞房”,在司仪的安排下,行“坐帐、喝交杯酒、吃长生面”之礼。

礼毕,在传统意义上即视为正式结婚,受社会尊重和“法律”保护,叫明媒正娶。

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的消失

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的消失

很多优秀民间艺术直接面临生存危机,许多民间艺术正在逐渐走向消亡。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两会期间所说的“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据了解,在邳州一个县的135项主要民俗类民间文化资源中,已经消亡的就有60项。

正在消失的民风民俗:邳州是江苏6000年文明起源地,邳州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邳州民间春节期间民俗活动有舞狮子拜年、跑旱船、踩高跷、跑竹马、跳落子舞等等具有民族习俗特点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二月二龙抬头吃"爆米花"、清明节”戴柳"、”插柳”,邳州民间习俗有女儿出嫁要流下几滴眼泪,谓之”金豆豆",以报你母养育之恩等民俗。

1。

邳州饮食习俗煎饼是邳州人的传统主食,兼有食面条、馍馍(馒头)、单饼、朝牌饼(锅饼)。

邳州人爱吃菜肴平时以豆制品和时鲜蔬菜为主,冬季以盐豆子、萝卜干、黑咸菜等腌菜和酱菜为主,节日调剂荤菜。

来客讲究几碟几碗,少则四碟二碗,多则八碟八碗。

邳州人“食鱼无鱼不成宴席”在宴请宾客最后一道菜为鱼,取其“富足有余"之意。

出门做客,决不能吃鱼头,否则,就意味对东道主不恭敬.与东家同席食鱼,忌说把鱼翻过来。

2。

邳州饮酒习俗邳州人的家宴或者宴请宾客的时候,饮酒前举杯向地上或者用筷子蘸酒在桌上点三下,以示敬祖宗天地。

朋友聚会先饮酒3杯或者6杯,然后各找对象。

婚宴上,菜齐后,伴娘要陪新郎新娘到亲朋餐桌上敬酒。

鱼上桌后,鱼头要长者或者主位.鱼头和鱼尾朝向的要同喝,所谓:头三尾四。

3.重阳节忌九月重阳节有的地方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4。

打春就是立春,打春后就意味长大一岁,长辈给小孩子缝制花布做的小布公鸡在帽子上叫“打春鸡”。

一般立春过后农忙开始了。

5。

刷拢(庆祝乔迁新居或建设新房)70年代以来,农村建造新房或者城里乔迁新居,亲朋好友送烟酒或装饰画表示祝贺,称:“刷拢"。

邳州市各乡镇逢集日期统计表

邳州市各乡镇逢集日期统计表

邳州市各乡镇逢集日期统计表
1 邢楼镇邢楼街农历2.7.5.10
2 碾庄镇碾庄街农历2.4.7.9
3 陈楼镇陈楼街农历 1.3.6.8
4 运河镇徐塘街农历2.7
5 官湖镇官湖街农历 2.7.4.9
6 邹庄镇邹庄街农历3.8.5.10
7 燕子埠镇燕子埠街农历2.5.7.10
8 八路镇八路街阳历1.4.6.9
9 土山镇土山街阳历 2.5.7.10
10 土山镇薛集街阳历1.6.3.8
11 八集镇八集街阳历1.3.6.8
12 八集镇新桥街阳历3.8
13 炮车镇炮车街农历 1.3.6.8
14 车夫山镇车夫山街农历1.4.6.9
15 戴庄镇戴庄街农历2.7.5.10
16 徐楼街农历1.6.3.8
17 宿羊山街农历2.7.5.10
18 占城镇占城街阳历4.9
19 戴圩镇戴圩街早集
20 议堂镇议堂街阳历 1.4.6.9
21 四户镇四户街农历4.9
22 赵墩镇赵墩街农历 1.3.6.8
23 赵墩镇滩上街农历3.8
24 铁富镇铁富街农历1.4.6.9
25 铁富镇连防街农历2.5.7.10
26 岔河镇岔河街农历1.6.3.8
27 良壁街农历2.7
28 港上镇港上街农历3.5.8.10
29 十房街农历1.4.6.9
30 邳城镇泇口街农历1.4.6.9
31 新河镇新河街阳历2.7.5.10
32 新集街阳历 3.8.5.10
33 邳城镇邳城街早集
34 官湖镇白埠街早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邳州民俗邳州古称邳国、下邳,民国元年始称邳县,1992年10月撤县设邳州市。

邳州位于江苏省北部,地处苏鲁两省交界,隶属徐州市,全市总面积2088平方公里,总人口163万。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和“全民创业”工程,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上开辟了新途径,迈出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步伐。

邳州悠久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

清代及其以前,邳州共有42人79部著作载于《二十四史》急《四库全书》。

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地方文化获得较快发展。

以农民画、民间剪纸为代表的民间美术,用独特的材料和手法反映农民生产生活,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1992年邳州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和“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邳州跑竹马和邳州纸塑狮子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戏曲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已有200多年演唱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以主伴奏乐器柳叶琴定名并开始走上舞台,其腔调缠绵,优美动听,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颇受欢迎。

邳州方言属于北方官话,语音系统与普通话比较接近,调值有所不同。

邳州市民间春节有舞狮拜年、跑旱船、踩高跷传统节目。

腊月初八"腊八粥"、二月二龙抬头"爆米花"、清明"戴柳"、"插柳"、女儿出嫁要流下几滴眼泪,谓之"金豆豆",以报你母养育之恩等民俗,端午节、春节、中秋节是民间的最为盛大的三大节日。

生活习俗饮食主食煎饼是传统主食,间或食面条、馍馍。

富有人家以小麦煎饼为主,一般人家吃杂粮煎饼。

贫穷人家遇荒年,吃粮菜拌豆面窝窝,喝糊粥,俗“喝薄饭”。

1975年以垭,农村大多吃小麦煎饼,农忙一日三餐,农闲一日二餐。

做煎饼先将粮食磨成糊,再用鏊子煎熟。

农忙天天做,冬季做一次可食数日。

菜肴平进以豆制品和时鲜蔬菜为主,冬季以萝卜豆、黑咸菜为主,节日调剂荤菜。

来客讲究几碟几碗,少则四碟二碗,多则八碟八碗。

做萝卜豆,将黄豆煮熟、密封发酵后拌和,开春晒成干萝卜豆。

做黑咸菜,先将雪里葓、大头菜盐渍一冬天,开春取出晾干,放大锅里文火煮二、三日,装入瓷罐备食。

食鱼无鱼不成宴席,县而姓宴请宾客,最后一道菜为鱼,取其“富足有余”之意。

鱼上桌后,鱼头要朝向客人或年龄最长、辈份最高者。

食用进,要由鱼头朝向者点破,同席者才能食用。

家宴上食鱼头是长辈的特权,小辈们非经长辈特许决不可食用;出门做客,决不能吃鱼头,否则,就意味对东道主不恭敬。

与船家同席食鱼,忌说把鱼翻过来。

婚宴中,鱼头要朝向护送新娘的客人,鱼眼上贴红纸封,意即厨师向新娘娘家讨谢礼。

护送新娘的客人要向厨师送钱、香烟、粮果,揭去红纸封、点破,示意陪客者食用。

中秋节和春节两大传统节日,已定婚或新娘女婿要给岳父母送红鲤鱼,以免灾避难,闯过人生大关。

县有“七十三、八十四,阎五不请自己去”的说法。

新中国成立前后,县百姓不捕食甲鱼和黑鱼,认为甲鱼为灵性之物,黑鱼有孝悌之心。

有些人不食所有无鳞鱼。

饮酒家宴或宴请宾客,饮前举杯向地上洒些酒或用筷子蘸酒在桌子点3下,以敬祖宗天地。

朋友聚饮,每人先饮3杯或6杯,然后推举一人为酒司食。

酒司令先饮两杯令酒再行令,或两人同饮两杯或3杯或4人同饮4杯,或划拳、猜宝、行酒令以活跃席中气氛多饮酒。

席中有老师或上非,学生或晚非要敬酒,敬酒者执壶斟酒双手举至被敬者手中。

婚宴上,菜上齐后,伴娘陪新郎新娘上桌敬酒,每人饮4杯取“事事如意”之意。

鱼上桌后,鱼头朝向者要饮两杯鱼头酒或者邀对座(鱼尾朝向者)同饮。

斟酒由青年晚辈承担,斟酒时双手执壶,斟毕酒壶放置自己面前,壶嘴始终朝向自己。

服饰旧时多为家制土布衣衫。

夏冬上衣,男为对襟短褂、短袄,女为大襟短褂、短袄。

富有人家男为丝绸长衫、长袍,有的外罩马褂,女人穿旗袍,成人单、棉裤皆为大腰。

男戴青色6块瓦硬壳帽或毡帽,女罩青纱(或棉)巾,称“包头”,幼童戴“亮帽”、“狗头帽”、“虎头帽”,上缀饰品。

成人穿做布鞋、棉鞋或棉线编鞋(俗称“遇鞋”),雨雪天穿茼麻编鞋,冬天穿羊毛或芦花编鞋。

30—40年代,龙头细布、士林布、斜纹布、毕叽呢逐步代替土布。

50—70年代,服装形式变化较大:男着中山装,女着列宁服,内衣多为卫生衫、毛线衫;男戴干部帽、苏式列宁帽,亦有工人帽,女罩方巾;力士鞋、球鞋、胶鞋、皮鞋、凉鞋逐渐代替家做鞋。

80年代,男女衣着日趋华丽,化纤、毛呢、羽绒服流行,城乡居民普遍穿着西装、花裙、茄克衫、牛仔裤、健美裤和各式童装鞋帽等,商品衣物取代家制衣物。

仪容清代男性蓄发梳辫,少女扎红头绳,妇女挽发髻(俗称馒头),青年妈女喜佩手镯。

幼女扎耳眼、佩耳环,七、八岁开始缠足。

20年代,男人剪辫留短发或剃光头,女学生留短发,放天足。

50年代后,男人多理西发、平头,农村男性老年多剃光头,妇女剪短发,少女梳双辫。

80年代,男青年留长发,妇女多烫发。

本文来源于邳州信息港 居室民国期间,砖木结构房屋较少,泥草结构房居多。

贫穷人家建篱笆栅屋,殷实人家居四合院,多则羊后两进院,少数财主建双跨院。

主屋设书条、八仙桌,两边有椅,卧室有耙光床或架子床、站柜、三连抽屉桌等家具。

60年代,砖木结构平房增多。

80年代,建有砖混结构楼房,家具有新式大衣橱、五斗橱、菜橱、写字台、沙发、高低床、席梦思、电视机、洗衣机等。

饮酒习俗家宴或者宴请宾客的时候,饮酒前举杯向地上或者用筷子蘸酒在桌上点三下,以示敬祖宗天地。

朋友聚会先饮酒3杯或者6杯,然后各找对象。

席上有老师或者长辈,晚辈要敬酒或者端酒,敬酒酒杯要略低,端酒要把就送至长辈手中,而且重者要给递送筷子。

婚宴上,菜齐后,伴娘要陪新郎新娘到亲朋餐桌上敬酒。

鱼上桌后,鱼头要长者或者主位。

鱼头和鱼尾朝向的要同喝,所谓:头三尾四。

斟酒任务一般为年轻者或者晚辈承担,斟酒时候要双手执壶,斟酒完毕要把酒壶放置自己面前,并且壶嘴朝向自己。

重阳节忌九月重阳节有的地方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民间俗话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还有重阳节忌同床的说法,即夫妻不能同床,要分床睡。

邳州人礼仪风俗之:打春就是立春,打春后就意味长大一岁,长辈给小孩子缝制小布公鸡在帽子上。

一般立春过后农忙开始了。

邳州人礼仪风俗之:祭祀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冬至、除夕等节日。

百姓上坟祭祖,烧纸。

路途遥远者在路口焚化纸铂,遥祭祖宗。

邳州人礼仪风俗之:刷拢70年代以来,农村建造新房,亲朋好友送烟酒表示祝贺,称:刷拢。

邳州人礼仪风俗之:送祝弥(吃喜面)妇女生育第一胎婴儿,丈夫于婴儿出生的第6天带红鸡蛋到岳父家报喜。

12天为小满月,一般由妻子娘家人带馈赠的米面等,送给婴儿。

满月接回婴儿外祖母家。

邳州民俗1 送轿古人婚嫁,用花轿迎娶新娘,邳州人也不例外。

当发嫁的鞭炮响起,新娘坐进花轿被抬往婆家,娘家一些至亲挚友会随轿相送,邳州人称之为“送轿”。

在送轿的人群中,姑娘居多,而且和新娘年龄相仿,但都待字闺中,未曾出嫁。

已婚妇女,特别孕妇,是忌讳送轿的。

在邳州还有一种人是绝不允许送轿的,她们是新娘的姑姑,所谓“姑不送,姨不迎”,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邳州人实在,重感情。

一人出嫁,往往跟了很多送轿的。

以前交通不发达,轿子在前边走,送轿人就挤在一辆或几辆牛车或马车上,颠颠簸簸地跟。

遇上阴雨天,道路泥泞,车子行不了,送轿的姑娘则一人骑一头小毛驴,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新娘的婆家赶。

在送轿的人群当中,人们往往还会看到两位骑高头大马的男性,一位年长,一位年轻。

年长的是新娘的长辈,可能是舅、伯或叔。

年轻的是新娘的同辈,但年龄比新娘略长,是胞兄或表兄。

这两位送轿人,在邳州方言中,成为“大客”(音:da kei )。

大客的目的不仅是送轿,而且是作为新娘娘家的代表,前去新娘婆家互相致敬,其实是督促将喜事办的隆重体面的。

送轿人来到新郎家,稍事休息,便被作为贵宾安排入席。

一般情况下,送轿的姑娘单独开席,一桌或两桌。

酒菜是上好的酒菜,服务是一流的服务。

当新人来敬酒时,一些喜开玩笑的姑娘,会故意为难新郎,任凭新郎怎么敬,姑娘就是不接酒,或接了也不喝。

遇到这种情况,新郎面对新娘娘家来的人,是万万不能动怒的。

少不得几句大姐长、大姐短甜甜地叫,再加上众人的规劝,在欢声笑语中,姑娘将酒一饮而尽了。

在另一间屋子里,同时开了“大客席“。

新郎家经济即使再拮据,这时候也要尽最大努力,置办最丰盛的宴席。

虽然有些奢侈浪费,但新郎家对新娘娘家人的那份热诚与尊重,却是无可厚非的。

招待送轿的“大客”,新郎家要着专门的人来陪。

找什么人?“陪客人”与“大客”要辈分相当;要经多识广;要德高望重;要非常健谈。

“大客”中的长辈,此时多表现大度、谦逊、有长者风范。

晚辈多表现知书达礼、文质彬彬。

在吃宴时或吃宴后,“大客”要封红包,行“谢厨礼”。

表示对厨子,其实是对新娘婆家盛情款待,和精心操办喜事表示诚挚的感谢。

吃罢宴席,送轿人在新娘、新郎及其家人的陪送下出庄回家。

送轿的姑娘临走时,还会得到新郎家赠送的一份小礼物。

以前是内装糖果的一个果盒,现在是一个手绢,或小红尼龙包,里面除了一些糖果不能少外,大多还会有两盒香烟。

东西虽然不多,但代表新郎一家人,对送轿人的那份感激,却是真诚的。

邳州民俗2 红鸡蛋邳州人崇尚红色。

红色象征喜庆、吉祥。

原本普普通通的鸡蛋,一旦着上红妆,便立马鲜活、美丽,格外讨人喜欢起来。

孩提时代吃红鸡蛋,可以算是最高兴的事情之一了。

每次接过红红的、热热的鸡蛋,我总不舍得立刻吃掉,少不得要在手里把玩一番,还要在小伙伴面前谝喽(pian lou炫耀之意)几回,这才小心翼翼地将蛋壳剥掉,然后慢慢地、虔诚地将鸡蛋吃掉。

鸡蛋虽然被吃掉了,但已经被蛋壳染成红色的小手指,却不舍得用水洗去。

因为手指上的红色,在孩子的心中,那是幸福的标志。

很早就知道,之所以有红鸡蛋吃,那是因为有人生了小孩(我们叫“拾了小把把”),所以很自然地将生孩子与吃红鸡蛋联系在一起。

一旦听说有人生了孩子,我便会欢呼雀跃起来,仿佛鲜红滚烫的鸡蛋,很快便会有人给送到手上。

如今,我早已过了对红鸡蛋激动兴奋的年龄。

酷爱研究乡土民风民俗的我,对红鸡蛋又格外关注起来。

原来红鸡蛋在家乡人的传统生活中,占着那么重要的位置哦!家乡人生了孩子后的第三天,孩子的父亲要去岳父家报喜。

报喜时有一样东西不能忘了带,那就是红鸡蛋。

红鸡蛋的数量很有讲究的,都要带个“九”字,取“喜乐长久”之意通常在生了男孩的第12天,生了女孩的第9天之后,孩子姥娘(lang ning 外婆之意)家的亲朋挚友要来送粥米(这一民俗,单独成文介绍)。

送粥米送来最多的东西是鸡蛋,回去时孩子家回赠的礼品最多的,还是鸡蛋,不过它们都被染成红色的红鸡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