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一般的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
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第一节、装饰装修施工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1、无机预涂板吊顶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1测量放线(1)由于土建施工允许误差较大,风道、线路等设施繁杂,工程施工要求精度很高,因此必须经过详细测量,多方面考虑,确定基准线位置,并经设计方可认可。
(2)根据确定的基准线位置,用水准仪确定吊顶标高基准线,在墙面上弹出,误差不超过3mm,注意中间部位起拱要求为1/200高度。
(3)确定平面内每个单元基准线点,并做好标记。
(4)在放线时应控制并分配测量误差。
按设计分格,统一放好基准线。
1.2吊杆安装按放线确定的主龙骨位置标记,在墙面上打好吊杆安装孔,保证误差不超过±4mm,吊杆孔按900~1000mm间隔布置,主龙骨端头处300mm内必须装吊杆,靠近风管其它设施处必须增设吊杆,吊杆孔必须严格按有关要求,保证连接牢固。
1.3主龙骨安装将主龙骨与吊杆连接件连接好,并进行调整和固定,必须保证标高偏差不大于2mm,相邻两根间隔不大于2mm的误差要求。
调整时用水平仪使上下、左右、前后至要求范围,然后再进行固定。
1.4次龙骨安装检查主龙骨安装是否准确,按照翻样图纸要求布置次龙骨,用主次龙骨连接件将次龙骨固定到主龙骨上,调整纵、横向尺寸控制在±2mm内及水平误差±1mm范围内,应按次序顺序进行调整、校正、固定,使其符合安装要求。
1.5石膏板安装固定石膏板可用自攻螺丝直接用自攻螺丝枪将其与龙骨固定,钉头应嵌入板面0.5~1mm,钉头涂防锈漆后用腻子找平,石膏板应留3mm板缝,嵌腻子,贴玻纤带,再用腻子刮平顺。
龙骨具备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等资料。
石膏板不应有气泡、起皮、绉纹、缺角、污垢、扭曲、变形和等缺陷,表面应平整。
安装龙骨用的紧固件及螺钉、钉子等宜用镀锌制品,预埋件应做防腐处理。
石膏板上的灯具、烟感器、喷淋头、风口篦子等设备的位置应合理、美观,与石膏板的交接应吻合、严密。
建筑工程施工降低成本及技术节约的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降低成本及技术节约的措施
一、降低成本措施计划
1、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作业计划,均衡合理安排劳动力防止窝工现象。
2、认真做好施工准备和劳动组合以及劳动环境的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3、推广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选用先进的施工机械,降低生产成本。
加强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和成本核算工作,优选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搞好有关工种的协调关系,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浪费和重复劳动。
5、严把质量关,降低废品率;合理利用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
6、加强材料设备的计划供应管理工作,防止过量、过早和滞后供应。
加强材料设备的验收工作,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加强材料设备的综合比较,择优进货工作,降低采购费用。
7、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对下脚料、废料、包装箱及余料及时进行回收和利用。
同时加强班组的工具管理,修旧利废。
二、技术节约措施
1、墙地面粉刷和楼地面找平时,应控制好标高(轴线)防止超厚。
2、对进场的材料加强管理验收,把好材料关。
3、加强工具管理,采用材料租赁,加快周转速度,为减低成本创造条件。
4、设计需要变更时,应提前办理洽商手续方可施工。
5、控制计划进料,材料进场应量方点数,砂石清底使用,水泥等按限额领用,逐项结算。
6、班组实行分部、分项承包,执行限额领料,节约有奖、超耗就罚的办法。
7、合理安排,结合施工进度计划缩短工期,减少工、料、机械等费用的支出。
8、加强现场管理,合理组织材料、构件进场,按照施工平面规划堆放,减少二次搬运和损耗。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一)土方工程1、施工顺序:基底处理→检验回填土质→分层铺土→分层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2、基底处理及基坑底地坪上清理:填土前,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垃圾、钢管、木方、扣件等各种建筑废料以及其它杂物处理完毕,清理干净。
基坑底有积水的地方,应先将坑内积水及含水率过大的泥土及淤泥清除后才能回填。
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留入填土区,浸泡地基,造成基土下陷。
3、检验回填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不允许的杂物,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检验回填土料的含水率: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
当含水量偏高时,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含水量偏低时,可预先湿润,增加压实遍数。
当天气干燥时,须采取加速挖土、运土、平土、和碾压夯实过程,以减少土的水分散失,造成回填密实度不能满足需求。
4、分层铺土:回填前,在地下室外墙上每隔1.000m用墨黑实线做出明显标记。
填土时,应该从最底处开始,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夯实。
回填铺土时派专人监督检测,严格将每层的铺土厚度控制在0.25m以内。
回填铺土按每20m分为一段。
(二)驳岸一、浆砌块石驳岸的施工方法块石驳岸应做坐落在坚实的基础上,如果是松土、淤泥土,回填土,则应进行加固处理。
块石砌筑时采用外侧干砌、不留浆、内侧浆砌的方法进行施工。
块石应质地坚硬,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砌筑前应清除其表面的泥垢等杂质。
块石驳岸的混凝土基础应浇水湿润,块石也应湿润阴干备用,块石采用交错组砌法,灰缝不规则,外观需求整齐。
根据组砌需求选择适宜的石块,石料如果有妨碍砌筑的凸起部分应用铁锤打掉。
块石砌筑前,应先检测基槽的尺寸和标高,清除杂物,放出基础的轴线和边线,立好基础皮数杆,皮数杆上应标明退台及分层砌石高度,皮数杆之间要拉准线,砌筑阶梯形基础,还要定出立线和卧线,立线是控制基础每阶宽度的标准线,卧线是控制每层高度及平整的标准线。
砌第一层石块时,基地要坐浆,石块大面向下。
施工实施方案及技术措施
施工实施方案及技术措施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施工准备工程项目施工准备工作按其性质及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场外准备。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
由于任何技术的差错或隐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生命、财产和经济的巨大损失。
因此必须认真地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顺利地进行施工,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最终园林产品(建筑物、构筑物或绿化),创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景观景象。
能够在拟建工程开工之前,使从事施工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结构与构造特点和技术要求,以及成景的关键部位与景观构成要素。
(2)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内容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完整、齐全,以及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审查设计图纸与说明书在内容上是否一致,以及设计图纸与其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审查设备安装图纸与其相配合的土建施工图纸的坐标、标高是否一致。
审查设计图纸中的工程复杂、施工难度大小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并采取可行的技术措施加以保证。
(3)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程序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程序通常分为自审阶段、会审阶段和现场签证等三个阶段。
①设计图纸自审阶段施工单元收到拟建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后。
应尽快地组织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和自审图纸,写出自审图纸的记录。
自审图纸的记录应包括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和对设计图纸的有关建议。
②设计图纸的会审阶段一般由建设单位主持,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三方进行设计图纸的会审。
图纸会审时,首先由设计单位和工程主要设计人向与会者说明拟建工程的设计依据、意图和功能要求,并对特殊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出设计要求;然后施工单位根据自审记录以及对设计意图的了解,提出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和建议;最后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所探讨的问题逐一地做好记录,形成“图纸会审纪要”,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参加单位共同会签、盖章,作为与设计文件同时使用的技术文件和指导施工的依据,以及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
建筑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
第一章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第一节基础工程一、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一)土方开挖方案1、施工准备1)施工前熟悉施工图纸,认真确定槽底标高。
施工前依据规划院给定定位桩点或引桩放出基槽边线,并通知监理验线。
2)施工前观测降水井内水位情况,水位应低于槽底标高0.5m以上,并且水位上涨平稳,无上涌现象,方可具备开槽条件。
3)检查水准点是否引至现场并且准确有效。
2、土方开挖1)土方开挖时坑底设置出土坡道,以保证出土效率,挖出的土方现场预留足够的回填土,余土运至场地东侧建设方指定的存土区域。
2)开挖基槽前,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遵循原则。
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3)基槽底部200mm高无扰动土采用人工挖土,对局部超挖的部分要用砂、碎石或混凝土填充。
4)当土方开挖快接近基底标高时,在基槽上放出基底标高控制线,控制线采用红色油漆进行标注。
挖掘机开始使用平刮方式进行挖土,现场配合测量人员随时配合挖掘机测量挖土的标高,避免土方超挖。
5)基槽随开挖随安排专人在已开挖处,用脚手管(油漆刷50cm 红白格间距)及密目网封严,对基槽四周进行围挡,高度不低于1.5m,以防发生人员坠槽事故。
在适宜的地方设置上下槽通道,通道宽度不小于3m,并在两侧设护栏,且高度不低于1.5m,用密目网封严。
3、土方外运1)工程采用明挖顺施法施工,开挖出的土石方用于回填部分存于现场内,剩余部分均存放于建设方指定区域内。
2)为保证运输过程不影响场区清洁,对敏感的扬尘和泥水问题要做好合理的安排,切实的解决,防止运输车辆漏、掉泥土。
3)工程场内运输时,在运输车辆出本标段施工区域前,将车辆用高压水在洗车槽冲洗干净,确认车体和车轮清洁,再经严格检查并登记后,方可放行,同时加强职工教育,使整个外运弃土工作在文明施工的指导下井然有序的进行。
4)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路口,设专人统一指挥,及时疏散行人和交通车辆在保障市内交通顺畅的同时,确保外运弃土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
建筑⼯程施⼯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建筑⼯程施⼯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 建筑⼯程施⼯技术管理主要指运⽤系统化的理论观点和科学⽅法进⾏规划的⼀种综合管理活动,下⾯是⼩编搜集的⼀篇关于建筑⼯程施⼯技术管理问题探究的论⽂范⽂,欢迎阅读借鉴。
近年来,随着施⼯企业竞争⽇异激烈,技术管理⽔平所反映的竞争势⼒也较为突出。
建筑⼯程施⼯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基础⼯作,施⼯技术管理⽔平的⾼低直接关系到建筑物使⽤功能和整体质量,以及建筑物的使⽤寿命。
有的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境地。
技术管理⼯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法,去促进技术⼯作的开展。
实践证明,施⼯技术管理⼯作是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技术管理,提⾼管理⽔平对企业经营管理好坏与否具有⾮常重要的意义。
不重视⼯程技术管理所产⽣的严重后果,⾜以说明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因此,应加强全⽅位、系统化的综合管理,逐步推进新技术的深⼊应⽤,以确保施⼯技术管理⽔平进⼀步得到提⾼。
1、建筑⼯程施⼯技术管理概要 建筑⼯程施⼯技术管理,主要指运⽤系统化的理论观点和科学⽅法,对于施⼯技术的各组成要素和各种技术⾏为,进⾏规划、组织和协调的⼀种综合管理活动。
基于建筑⼯程本⾝具有⼯序复杂、多⼯种交叉操作以及多项技术综合运⽤的特点,势必决定了施⼯技术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般意义上的“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施⼯图的会审、施⼯组织设计的编制、施⼯质量管理以及竣⼯验收等系统化的全过程技术管理⼯作。
“施⼯技术的组成要素”主要指实施全⾯技术活动依赖的各种技术标准、技术资料、技术设备以及技术⼈才等。
2、建筑⼯程施⼯技术管理的基本现状 ⽬前,我国⼤部分施⼯企业的施⼯技术管理仍局限于粗放型经营管理的模式,缺乏完善的施⼯技术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仅停留在依靠⽂件归档和表⾯化的技术质量管理的浅层范畴。
当建筑⼯程中标后,施⼯企业对于分包⼯程缺乏全⾯系统的技术管理,使施⼯技术管理⼯作很难顺利开展,⽽导致施⼯技术管理⼯作不到位,失去了应有的实际作⽤,不能为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全⾯管理⼯作提供必备的条件,最终影响了企业核⼼竞争⼒的进⼀步提⾼。
(建筑工程安全)市政构筑物施工技术措施以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市政构筑物施工技术措施以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市政构筑物施工技术措施以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本工程建(构)筑物包括泵站及辅助建筑施工。
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钢筋均在加工场内集中加工,运抵施工作业面绑扎或焊接。
1.1材料准备工程开工前,现场材料员依据ISO9001系列要求,根据所需钢筋计划,对工程所需钢材的生产钢厂的资质、生产能力及产品的质量性能等内容,进行实际考察,并写出考察报告,经项目部技术、施工等有关部门联合论证认可后方可采购。
1.2材料要求所有进场钢材均需具有准用证和出厂质量证明书。
每捆(或盘)都要求有明显的标志。
进场时,分品种、规格、炉号分批检查,核对标志、检查外观,对无出厂合格证、标识不清、钢筋锈蚀等钢材拒绝入场。
并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每60T为一批次,不足60T按一批,对进场钢筋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3钢筋加工及存放1.3.1钢筋加工前要对钢筋进行检查,其表面要洁净,无损伤、油渍、锈污等,并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颗粒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1.3.2钢筋加工前对专业钢筋加工班组,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并提交详尽的钢筋加工配料单。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符合设计要求。
弯制钢筋时,一般用冷弯,不得加热。
弯曲前,按设计的尺寸和形状先做样筋,反复调正合格后,以此检查以后弯成的钢筋成品。
弯曲时缓慢进行,避免弯曲处发生裂痕。
同一类型的弯折钢筋,如钢筋直径不同时,成型后分别堆放;如弯好的钢筋需两根绑结或焊接成型时,将两根钢筋捆在一起。
用I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要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大于受力主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钢筋经弯曲后均延伸长度,其延伸率与弯曲角度和钢筋直径有关,当计算钢筋延伸长度时参照下表:¸Ö½îÑÓÉìÂʱí1.3.3由专业班组根据钢筋加工配料单,使用机械统一加工,分品种、型号、规格分别挂牌堆放。
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
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一、拆除工程1.拆除施工方法:常用的拆除方法有机械拆除和手工拆除两种。
机械拆除速度快、效率高,适用于大面积的拆除,手工拆除适用于狭小空间以及对原结构造成破坏的部分。
2.主要技术措施:(1)安全防护措施:拆除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安全防护,包括设立警示标志,搭设防护设备等,防止施工人员及周围人员的伤害。
(2)耐久性措施:在拆除过程中需要注意将要保留的构件或者设施进行保护,以保证后续施工的质量。
(3)施工节奏控制:对于需要拆除的构件或者设施,需要控制好施工的节奏,防止连锁反应或者不可逆损伤。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1.施工方法: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
浅基础一般适用于土质较好的地区,深基础适用于土质差、承载力不足的地区。
2.主要技术措施:(1)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包括加固处理和改良处理两种,根据具体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将地基的承载能力提高到要求的水平。
(2)施工设备的选择:根据地基的深度、类型以及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保证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基础施工工艺的制定:根据地基的深度、载荷要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基础施工工艺,包括基础桩坑的开挖、浇筑及验收等。
三、结构施工1.构筑物施工方法:在结构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常见的有钢筋混凝土施工、预制构件施工、钢结构施工等。
2.主要技术措施:(1)构筑物的标高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构筑物的标高控制,以确保结构的垂直度、水平度等要求。
(2)施工安全措施: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需要进行模板支撑、脚手架搭设等安全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3)成品保护措施:在结构施工完毕之后需要对成品进行保护,预防因外力或气候等因素导致结构的损坏。
四、建筑装饰工程1.施工方法:建筑装饰工程的施工方法包括水电工程的施工、石材工程的施工、木工工程的施工等。
2.主要技术措施:(1)施工工艺的制定:根据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包括施工顺序、工艺流程等。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一、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1、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的关键,其中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一系列文件的编制和审查工作。
在施工前,必须对设计文件和规范进行认真审核和复核,确保施工方案符合规范和合理可行。
2、施工前还需要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进行认真检查和验收,特别是对于关键材料和设备,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把关,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3、在施工前,还需要对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素质,能够胜任各项施工工作。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施工现场应当保持整洁,安全设施应当齐全,施工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作业。
2、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关键工序和节点,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质量缺陷,要及时进行整改和整改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确保施工人员对施工流程和关键工序的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5、对于施工中发现的施工隐患和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和报告,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6、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和使用符合规范和要求。
三、施工后的质量验收和评定1、施工结束后,要对施工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验收和评定,确保施工工程的技术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
2、对施工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和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和要求。
3、质量验收和评定的结果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归档,确保验收和评定的结果真实可靠。
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
第一章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第一节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一、机械土方开挖施工(1)土方开挖应绘制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以及挖出的土方堆放地点等。
绘制土方开挖图应尽可能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方。
(2)大面积基础群基坑底标高不一,机械开挖次序一般采取先整片挖至一平均标高,然后再挖个别较深部位。
当一次开挖深度超过挖土机最大挖高度(5m以上)时,宜分二—三层开挖,并修筑10%—15%坡道,以便挖土及运输车辆进出。
(3)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应用少量人工配合清坡,将松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掏取运走。
人工清土所占比例一般为1.5%-4%,修坡以厘米作限制误差。
大基坑宜另配一台推土机清土、送土、运土。
(4)挖掘机、运土汽车进出基坑的运输道路,应尽量利用基础一侧或两侧相邻的基础以后需开挖的部位,使它互相贯通作为车道,或利用提前挖除土方的地下设施部位作为相邻的几个基坑开挖地下运输通道,以减少挖土量。
(5)对面积和深度均较大的基坑,通常采用分层挖土施工法,使用大型土方机械,在坑下作业。
如为软土地基或在雨期施工,进入基坑行走需铺垫钢板或铺路基箱垫道。
(6)机械开挖应深而浅,基底及边坡应预留一层300-500mm厚土层用人工清底、修坡、找平,以保证基底标高和边坡坡度正确,避免超挖和土层遭受扰动。
二、基础质量保证措施(一)基坑工程1)在基坑(槽)或管沟工程等开挖施工中,现场不宜进行放坡开挖,当可能对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永久性道路产生危害时,应对基坑(槽)、管沟进行支护后再开挖。
2)基坑(槽)、管沟开挖前应做好下述工作:①基坑(槽)、管沟开挖前,应根据支护结构形式、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工期、气候和地面载荷等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监测方案,经审批后方可施工。
②土方工程施工前,应对降水、排水措施进行设计,系统应经检查和试运转,一切正常时方可开始施工。
建筑工程改善施工效率的60项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改善施工效率的60项技术措施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变得越来越复杂,提高施工效率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60项可以帮助改善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技术措施。
1. 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采用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施工效率,例如
使用机械化的施工工具和设备。
2. 优化施工流程
-仔细制定施工流程图并进行优化,确保各个环节的施工顺序
合理。
3. 精确的预算和计划
-进行准确的预算和计划,确保施工进度和资源分配的有效管理。
4. 采用标准化构件
-使用标准化构件可以节省时间和减少施工复杂性。
5. 合理安排人员工作时间和任务
-根据工作需求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避免资源浪费和工作冲突。
6. 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
-BIM可以帮助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提高施工效率。
......(继续列举剩余的技术措施)
60. 定期评估和改进措施
-定期评估已经采用的技术措施的效果,并进行改进,以不断提高施工效率。
这些是60项可以帮助改善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技术措施。
通过采用这些措施,建筑团队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工程项目,提高质量和减少成本。
然而,请注意,具体的措施选择应根据具体工程需求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介绍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介绍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对建筑速度和质量要求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成为了一种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的建筑技术。
然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
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碰撞与坠落防护1.1 确保足够空间与距离:在进行装配式构件吊装、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必须确保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以及人员与设备之间的合理距离。
这可以减少意外碰撞发生。
1.2 使用防护设备:为了预防从高处掉落造成伤害,所有从事高空作业人员都应佩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设备,如防护带和头盔等。
1.3 搭设临时栏杆和遮挡网:为了增加边缘封闭性和防止物体掉落,应在工作平台或施工现场的边缘搭设临时栏杆和遮挡网。
1.4 定期检查与维修:设备、脚手架等临时工具的稳定性也是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故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与维修。
二、电气安全管理2.1 操作人员培训:所有从事装配式建筑电气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
只有熟知操作规程并掌握安全操作要求的人员才能参与电气施工。
2.2 良好接地系统: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备,接地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来保护人身和设备免受电流通道造成的危害。
2.3 定期维护与耐压测试:进行定期维护和耐压测试可确保电气设备使用中没有漏电、过载等安全隐患。
三、吊装作业安全3.1 选择适当吊装设备:根据不同施工任务,选择适当型号和吨位的起重机械进行装配式建筑的吊装工作。
3.2 吊装计划与分析:在进行吊装前,制定详细的吊装方案并进行工程技术分析,包括吊装位置、起重机械选型、起重索具选择等。
3.3 吊装过程监控:通过合理布置吊点与提升速度、采用合理的安全告警系统等方式,对吊装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四、火灾预防与灭火设施4.1 配备消防设备:在施工现场应配置足够数量的可靠耐用的灭火器材,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
建筑劳务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建筑劳务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1 模板工程根据施工图的具体情况,模板一般采用 18 厚的胶合板,支撑面用50×100 的枋木,支撑架采用碗扣型多功能脚手架或钢管脚手架的支撑体系。
为保证砼质量符合要求,模板及其支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A、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体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B、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和侧压力。
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C、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要求;D、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一)模板配置数量:根据实际进度的需要及有关技术要求,拟配置模板如下:墙柱模板一套,梁板模板三套。
(二)、模板制作:模板在现场集中加工制作,制作做到按以下要求进行:1、模板前应根据使用部位进行模板翻样,以确定各种规格模板的数量;2、模板制作应进行合理的组合,以达到节约材料的要求;3、模板制作完成后,应分规格堆码整齐,并作出标记,为现场安装提供方便。
(三)、模板安装:1、施工准备①、熟悉图纸:掌握结构形状、位置、尺寸及顺序要求;②、材料准备:按工程量大小准备充分的支撑材料及模板;③、复核放线:按设计要求复核柱、墙、预留洞位置线及标高线;④、垃圾、杂物清理:剔除柱、墙脚及浮浆,并冲洗清除柱墙杂物等;⑤、进度安排:提前向班组交待各部分的完成时间,以保证后续工作按时进行;⑥、技术交底:向操作工人交待各部位的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
2、安装方法:①、墙、柱模板:墙柱模板固定均采用竖向矩形钢管(规格:50mm×50mm 壁厚5mm,间距小于或等于 300)和水平ф48 双钢管(间距同螺杆)组成,用Ф12 螺栓穿在Ф20 硬塑料管内与水平钢管对拉以控制截面,螺杆起步间距≤250 以防墙柱根部位移,横向间距为≤450,竖向间距距楼面 2000 以内≤450,距楼面 2000 以上≤600。
外墙模板的固定采用顶撑相结合的方法固定,内墙模板的固定采用钢支撑在墙两侧斜向对顶的方法固定。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A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A.1屋面防水工程A.1.1屋面找平层1、按图验收坡度→基层清理→管根封堵→标高坡度弹线→洒水润湿→施工找平层→养护→验收2、分格缝:常见分格缝有结构层、找平层、刚性防水层分格缝。
分格缝防水处理可以密封材料嵌填、空铺卷材处理。
一般嵌填密封的缝宽最大不超过40mm,最小不低于l0mm。
外露式分格缝要另加设保护层。
3、基层清理:将保温层上表面的松散杂物清扫干净,突出基层表面的灰渣等粘结杂物铲平,使其不影响找平层的有效厚度。
4、管根封堵:大面积做找平层前,先将出屋面的管根、变形缝、屋面暖沟墙根部处理好。
5、洒水润湿:抹找平层水泥砂浆前,应适当洒水湿润基层表面,主要是利于基层与找平层的结合,但不可洒水过量,以洒水达到基层和找平层能牢固结合为度。
以免找平层过湿,防水层施工后窝住水气,使防水层产生空鼓。
6、贴点标高、冲筋:根据坡度要求拉线找坡,按流水方向间距小于2m贴灰饼冲筋,并检查坡度、坡向。
7、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宽度20mm,并和保温层连通,分格缝间距不大于6m,并嵌填密封材料。
8、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基层转角处的找平层应抹成圆弧形。
排水口周围应做略低的凹坑。
9、养护:找平层抹平压实以后24h可浇水养护,养护期应不少于7d。
A.1.2屋面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A.1.2.1现场作业条件1、铺贴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将尘土、杂物彻底清除干净。
2、基层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顺平,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基层表面必须干燥,含水率应不大于9%。
3、卷材及配套材料必须验收合格,规格、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标准的规定。
存放易燃材料应避开火源。
A.1.2.2操作工艺1、清理基层→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卷材附层→铺贴卷材→热熔封边→蓄水试验→保护层2、清理基层: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表面尘土、杂物清理干净。
3、涂刷基层处理剂: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施工,按产品说明书配套使用,基层处理剂是将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加入工业汽油稀释,搅拌均匀,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于基层表面上,常温经过4h后,开始铺贴卷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一般的施工技术措施1施工方法.1.1基础施工方法1.1.1施工顺序测量定位—土方开挖—承台混凝土垫层—承台钢筋绑扎—承台模板安装—承台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养生、回填。
1.1.2土方工程A为保证基底标高准确,故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配合。
B挖土顺序按工期要求进行。
C如挖出的土料不宜用做回填土,应及时外运。
利用自卸汽车运出施工区域,具体弃土地点由业主确定。
D如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出现地下水,则在基坑的边角挖低于基底标高的集水坑,使用潜水泵把水及时排出施工区域。
E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土。
回填用土的取土地点由业主指定。
F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
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夯实机械:大面积采用机械振动夯,区域狭小或边角处采用手工夯。
1.1.3模板工程A本工程模板除少数异型部位采用木模板外,其余全部采用工具式钢模板,依据施工图的图示尺寸现场拼装,利用脚手架的脚手钢管做为模板支撑。
B模板中心线位移误差控制在5mm以内,几何尺寸误差控制在+4、-5mm以内。
C本工程的模板根据情况尽可能采用最优组合,以减少拼接量,并且使竖缝错开增加竖向刚度。
D对于独立基础螺栓固定架采用100*50*5角钢制作,原形基础螺栓固定架采用&=8钢板制作。
1.1.4钢筋工程A经过检验、复试合格后的钢筋方可进行加工,并按施工图及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绑扎。
B钢筋保护层应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钢筋与模板之间用预制水泥砂浆垫块垫好,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
C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D预埋件要固定在主筋上或设置固定架来保证预埋件的位置正确。
1.1.5脚手架工程A脚手架是为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服务的,因此要承受较大的荷载,所以脚手架的立杆底部要坚实、稳固。
B脚手架搭设要牢靠,对所用脚手管及连接卡扣要认真检查,严格按脚手架操作规程施工。
1.1.6混凝土工程A混凝土全部采用现场集中搅拌,塔吊垂直运输。
B混凝土用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必须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C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
浇筑应分层进行、分层振捣密实,但必须在上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好,不能形成施工缝。
D混凝土浇筑要振捣及时,如在运输过程中发现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必须要二次搅拌后方可入模。
振捣要均匀,不得漏振。
E混凝土要按要求留置试块。
F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不损坏棱角的情况下方可拆除模板,并及时进行养护。
1.2主体工程1.2.1施工顺序平整、夯实场地→搭设一层框架柱、梁、板脚手架→安装梁板模板→绑扎柱子钢筋→安装柱子模板→绑扎梁板钢筋→浇筑一层一层框架柱、梁、板混凝土→搭设n层框架柱、梁、板脚手架→安装梁板模板→绑扎柱子钢筋→安装柱子模板→绑扎梁板钢筋→浇筑n层框架柱、梁、板混凝土→搭设顶层框架柱、梁、板脚手架→安装梁板模板→绑扎柱子钢筋→安装柱子模板→绑扎梁板钢筋→浇筑顶层框架柱、梁、板混凝土1.2.2脚手架工程A本工程模板支撑全部采用以脚手架搭设形式的脚手钢管。
B为增加脚手架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应设剪刀支撑。
C依据场地的实际情况,立杆底部必须夯实且铺上木制跳板。
D 脚手架四周必须满铺设安全网。
E 脚手架水平距离不得大于1.2米,竖向距离不得大于1.5米。
F脚手架地基应有排水设施,以防止地基浸泡G脚手架底部应设扫地杆H每层脚手架应设连墙杆,其水平距离为4.5-6米1.2.3模板工程A本工程柱梁板全部采用工具式钢模板,支撑用钢管脚手架代替。
B模板中心线位移误差控制在5mm以内,几何尺寸误差控制在+4、–5mm以内。
C板梁底模板直接放在脚手架上,其脚手架的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500mm。
D梁模板的固定方法用脚手架将梁与梁之间夹紧,连接牢固,以防胀模。
E 模板必须有主组足够强度、刚度、稳定性。
F模板和支撑应保障建筑物尺寸、形状、位置准确。
G模板表面涂隔离剂。
H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变形,棱角完整,构件不发生塌落裂缝,方可拆模。
I方木的连接与固定采用8#铁丝和4 寸铁钉。
J 柱支模时,每个柱采用柱箍,将其牢固、固定,以免涨模。
K 梁的支模,先铺好梁底,标高准确,其杆间距控制在500以内。
L 梁的支模,脚手架间梁与梁之间夹紧牢固,以免胀模。
1.2.4钢筋工程A钢筋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和钢筋复试报告。
钢筋加工、绑扎严格按图施工。
B钢筋采用机械调直、切断、弯曲、成型、除锈等,焊接采用电阻焊,手工绑扎。
C同一构件内,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错开的距离为35d(且不小于500mm),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数量不得超过25%。
D 施工时主次梁、柱、板钢筋重叠交叉处,绑扎时调整好主次梁高度尺寸,防止因钢筋绑扎超高引起板混凝土超厚。
E 柱头钢筋及其它插筋,采用相应措施固定牢固,防止移位。
F 梁柱交接处,在梁钢筋绑扎后,可采用两个开口箍筋对拼搭接30d的方法施工。
G钢筋的保护层做成50mm×50mm的预制水泥砂浆垫块,厚度为:基础35mm,梁柱25mm,板15mm。
钢筋表面清洁、无损伤、油渍。
H受力钢筋沿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不得大于±10mm,弯起钢筋位置控制在±20mm。
I I级钢筋末端做180°弯钩,其园弧直径D不得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即D≧2.5dJ钢筋除锈,调直成型均在加工厂内进行,焊接采用闪光对焊,焊接人员必须上岗证焊接后应严格检查,不合格不使用焊接前取一组试件进行实验合格后方可加工K钢筋加工的形状和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加工过程中如发生脆断或机械性能不正常时,严禁使用。
L钢筋的储存运输必须保留标牌,并按批分别堆放整齐,避免修蚀和污染。
M 地脚螺栓的锚固长度不小于25d。
N 钢筋的安装和绑扎应与模板紧密配合,绑扎前核对钢筋的规格,直径,尺寸,数量,如有错误,应及时纠正。
O 钢筋绑扎用20——22#镀锌铁丝扎牢。
P 钢筋与模板及钢筋与垫层间设置 50*50*35 50*50*25 50*50*15 毫米水泥砂浆垫块。
Q 钢筋网绑扎四周钢筋交点扎牢,中间部分梅花形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钢筋交点必须扎牢。
R 钢筋为隐蔽工程,混凝土浇注之前必须为钢筋做好隐蔽记录,与业主共签,后方可下道工序。
S 梁柱交接处,钢筋绑扎,可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搭接30d 的方法施工。
T 梁柱中箍筋中的弯钩必须作成135度。
U 梁柱相交时,钢筋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2.5混凝土工程A混凝土全部采用现场集中搅拌,塔吊垂直运输。
B现场混凝土的搅拌1.3施工材料1.3.1采购的、以及由顾客提供的工程材料,必须按《程序文件》的规定,经检验、试验确认符合要求后方能验收入库。
1.3.2工程材料验收后,必须按《程序文件》的规定,将其名称、型号、规格、材质及质量状况等作出明显的标识。
1.3.3水泥1.3.3.1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种类应按设计规定选用。
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下列标准的规定:1.3.3.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715—92);1.3.3.3《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92)。
1.3.3.4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试验报告外,尚应对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
1.3.3.5用于承重结构的水泥,需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试报告,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在试验中签署使用范围后方可用于承重结构。
1.3.3.6当对水泥的质量有怀疑时,或者水泥出厂的时间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1.3.3.7水泥进场后,应根据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及编号,分别堆放储存,并妥善保管。
袋装水泥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一般应堆放在离地20mm高的木板上,且要求板下通风良好。
堆放高度10-20包,有效时间为三个月。
散装水泥应密封储存。
1.3.4普通集料1.3.4.1配制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集料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下列标准的规定:a.天然砂质量标准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的规定;b.碎石(包括碎卵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
c.混凝土用砂粒径为0.15~5mm,且采用粗砂或中砂,砂子进场后要进行检查,主要应检查砂子的级配、细度模数及含泥量。
d.对砂子含泥量的要求,应符合表(1.4.3.1)和(1.4.3.2)的规定:砂中含泥量限值说明:(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
(2)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根据水泥标号,其含泥量可予以放宽。
砂中的泥块含量说明:(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
(2)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根据水泥标号,其泥块含量可予以放宽。
f.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测定砂子的含水率,如砂子含水率超过2%,g.应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和用砂量。
h.粒径大于5mm的石子称为粗集料,混凝土用的粗集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i.对混凝土实心板,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
j.石子进场后,必须检查验收。
验收的主要内容有:品种、含泥量、颗粒级配以及容重等。
石子松散容重约1400~1700kg/m3。
k.当石子的含泥量超过表(1.4.8.1)和表(1.4.8.2)的允许范围时,在施工前必须用水冲洗。
碎石或卵石中含泥量表(1.4.8.1)说明:(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应不大于 1.0%。
如含泥量基本上是非粘土质的石粉时,含泥量可由表中的1.0%、2.0%分别提高到1.5%、3.0%。
(2)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含泥量可放宽到2.5%。
碎石或卵石中的泥块含量说明:(1)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应不大于0.50%。
(2)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泥块含量可放宽到1.0%。
l.集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码垛堆放,不得混杂。
集料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块。
m.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尤其在雨天,要经常测定石子的含水量,以保证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n.石子的颗粒级配必须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有关要求严加控制。
1.3.5水1.3.5.1混凝土拌合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水标准》(JGJ63—89)。
1.3.5.2水质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a.凡适用于饮用的水,都可用于拌制混凝土;b.水中不应含有能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等;计)超过1%的水,均不得使用;c.污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按SO4d.海水不得用于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