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参考答案(4)-zcy
三致试验的名称和基本内容
三致试验的名称和基本内容三致试验是指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或研究某一现象或理论。
下面将介绍三个不同的三致试验,包括试验的名称和基本内容。
一、斯登贝赫效应实验斯登贝赫效应是指人眼在观察高速运动的物体时,会出现错觉,认为物体的形状变形或变长。
为了验证这一效应,可以进行斯登贝赫效应实验。
实验步骤:1. 设计一个旋转的圆盘,上面绘制有黑白相间的条纹。
2. 将圆盘沿垂直方向快速旋转起来。
3. 让被试者观察旋转的圆盘,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被试者观察到的结果是,圆盘上的黑白条纹出现了形状变形或变长的错觉。
这是因为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人眼接受到的刺激信息是不连续的,导致了视觉上的错觉。
二、斯特鲁普效应实验斯特鲁普效应是指人在面对冲突的信息时,会出现反应时间延长或错误的现象。
为了验证这一效应,可以进行斯特鲁普效应实验。
实验步骤:1. 准备一组印有颜色名称的词语,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2. 将这些词语的颜色与实际的颜色不一致地印刷出来,比如用红色的墨水印刷“蓝色”这个词。
3. 让被试者在一定时间内看到这些词语,并尽快说出词语的实际颜色。
实验结果:被试者在面对颜色名称与实际颜色不一致的情况下,反应时间会延长,且容易出现错误。
这是因为人们在阅读文字时,往往会自动识别文字的意义,而不是注重文字的实际颜色,导致了反应时间的延长和错误的产生。
三、米勒-李亚普诺夫实验米勒-李亚普诺夫实验是为了验证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而进行的。
实验基于李亚普诺夫-米勒干涉装置的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李亚普诺夫-米勒干涉装置,其中包括一个旋转的圆盘和一束穿过圆盘的光线。
2. 让圆盘快速旋转起来,并观察光线的干涉现象。
实验结果:根据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当圆盘快速旋转时,光线在通过圆盘时会出现时间膨胀现象,即光线的传播速度变慢。
这种时间膨胀效应会导致光线的干涉现象发生变化,从而验证了相对论的正确性。
通过斯登贝赫效应实验、斯特鲁普效应实验和米勒-李亚普诺夫实验,我们可以验证或研究不同的现象和理论。
实验三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实验三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实验原理;2、了解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品质因数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3、了解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电路与工作原理图3-2 克拉泼振荡电路图3-3 西勒振荡电路(1)图3-2克拉泼振荡电路中,串联电容C1、C2和C构成总电容。
因为C1(300p)>>C(75p),C2(1000P)>>C(75p),故总电容约等于C,所以振荡频率主要由L和C决定。
(2)图3-3西勒振荡电路中,电容C1、C2和C3的串联值后与电容C相并。
因为C1(300p)>>C3(75p),C2(1000P)>>(75p),故总电容约等于C+C3,所以振荡频率主要由L、C和C3决定。
(3)反馈系数 F=F1:F2,反馈系数F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经验数据F≈0.1~0.5,本实验取0.32、实验电路如图3-4所示,1K01打到“串S”位置时,为改进型克拉泼振荡电路,打到“并P”位置时,为改进型西勒振荡电路。
开关1S03控制回路电容的变化;调整1W01可改变振荡器三极管的电源电压;1Q02为射极跟随器;1TP02为振荡器直流电压测量点,1W02用来改变输出幅度。
三、实验内容1、测量“并P”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2、测量“串S”克拉泼振荡电路幅频特性;3、测量波段覆盖系数。
四、实验步骤(一)模块上电将LC振荡器模块③接通电源,即可开始实验。
(二)测量振荡电路的幅频特性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将1K01拨至“并P”侧,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示波器接1TP02,频率计接1P01。
调整1W02,使输出适中。
1S03分别控制1C06(10P)、1C07(50P)、1C08(100P)、1C09(150P)接入电路,开关往上拨为接通,往下拨为断开。
四个开关接通的不同组合,可以控制电容的变化。
初三化学课本实验总结标准答案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并把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等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瓶中原空气的1/5 体积(5)结论:空气是是混合物 ; O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6)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P+5O2=====2P2O5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实验2-2】(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点燃 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2-3】⑵硫燃烧,S+ O2点燃SO2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⑶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5-2】⑷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此实验注意事项: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红热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原因是氧气支持燃烧,氧气瓶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三四五章例题及课后习题答案
试验号 x1 1 2 3 4 5 6 7
总和 平均
x2 1 1.4 1.8 2.2 2.6 3 3.4 15.4 2.2
L11
4.48L22252源自L337L12
16.8
L23
10.5
L31
1.4
L1y
0.2404
L2y
0.564
L3y
0.5245
检验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
(1)F检验
SSt
SSr
标准误差 0.001341014 0.006113002
t Stat
P-value
-210.877979 2.86E-16
88.77758147 2.89E-13
例4-8 xi yi
i
xi
1
2
3
4
5
6
7
8
9
SUM
yi 1 3 4 5 6 7 8 9 10 53
1 2
x1 2 7 8 10 11 12 10 9 8 77
L22
800
L33
8
P1
0.315761009
P2
0.412918242
P3
0.850125793
t1
7.505553499
t2
9.814954576
t3
20.20725942
例4-7
p/atm M/(mol/min)
2.01 0.763
1.78 0.715
1.75 0.71
1.73 0.695
x
y
t Stat
P-value
3.941801374 0.016934
7.505553499 0.001686
2019年全国卷3-化学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 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 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 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答案】C【解析】【详解】A、硅是半导体,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A正确;B、铝合金硬度大,可用于高铁建设,B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D、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确;答案选C。
2.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A. 甲苯B. 乙烷C. 丙炔D. 1,3−丁二烯【答案】D【解析】【详解】A、甲苯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不选;B、乙烷是烷烃,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不选;C、丙炔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不选;D、碳碳双键是平面形结构,因此1,3-丁二烯分子中两个双键所在的两个面可能重合,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D选。
答案选D。
3.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熔点:X的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B. 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C. 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D. 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硫酸【答案】B【解析】【详解】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由于均是主族元素,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8个,则X只能是第二周期元素,因此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又因为Y 的原子半径大于Z,则Y只能是第三周期的Mg,因此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0-2)/2=4,则X是C,Z是Si。
三中中考实验考试题及答案
三中中考实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A. 细胞壁B. 线粒体C. 内质网D. 核糖体答案:A2. 在化学实验中,下列哪个操作是正确的?A. 直接闻气体B. 用手接触药品C. 用嘴吸液体D. 用滴管滴加液体答案:D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C4.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什么?A. 基因突变B. 自然选择C. 人工选择D. 环境适应答案:B5. 以下哪个实验操作会导致显微镜的成像模糊?A. 调整粗准焦螺旋B. 调整细准焦螺旋C. 调整光圈大小D. 调整反光镜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植物细胞中的______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叶绿体2. 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比例原则3. 人体中最大的细胞是______。
答案:卵细胞4. 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生物体的性状是由______控制的。
答案:基因5.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______的。
答案:倒立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产生ATP和NADPH,暗反应则利用这些能量和还原力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
2. 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答案:水是生命之源,因为它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维持细胞形态,调节体温,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
没有水,生物体的生理活动无法进行,生命也就无法存在。
四、实验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描述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答案:首先,将显微镜放置在稳定的台面上,调整光源,使光线通过反光镜反射到物镜上。
九年级下册化学重要实验集锦(附答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重要实验集锦(附答案)本文档将介绍九年级下册化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实验,并附有相应的答案。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并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鉴定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几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并能够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试管,标记为试管A、B、C。
2. 在试管A中加入数滴酸性溶液,试管B中加入数滴中性溶液,试管C中加入数滴碱性溶液。
3. 分别将几滴酸碱指示剂滴入三个试管中,并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及解析- 如果试管A中的溶液颜色变为红色或橙红色,则酸性溶液。
- 如果试管B中的溶液颜色变为绿色,则中性溶液。
- 如果试管C中的溶液颜色变为蓝色或紫色,则碱性溶液。
实验二:金属活动性的比较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将了解不同金属在酸中的反应性,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步骤1. 准备四个试管,标记为试管D、E、F、G。
2. 在试管D中加入稀盐酸,然后分别将锌片、铜片、铁片分别放入试管D、E、F中。
3. 观察每个试管中的反应情况,并记录下来。
答案及解析- 如果试管D中的溶液产生气泡且锌片逐渐变薄,则锌比铜和铁更活跃。
- 如果试管F中的溶液产生气泡且铁片逐渐变薄,则铜比铁活跃。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锌 > 铜 > 铁。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化学重要实验集锦的一部分内容。
更多实验及答案请参考课本或教师指导。
实验操作时请注意安全,并遵循实验室操作规范。
实验3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实验3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目的要求用化学试剂测定种子生活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评定种子质量。
特别是对于有些树种种子的休眠期长,难于进行发芽测定,采用此法测定种子的生活力就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通过实验要求了解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基本原理,并学会其操作程序。
一、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 )法【原理】凡有生活力的种子胚部在呼吸作用过程中都有氧化还原反应,而无生活力的种胚则无此反应。
当TTC 溶液渗入种胚的活细胞内,并作为氢受体被脱氢辅酶(NADH 或NADPH )还原时,可产生红色的三苯基甲 (TTF ),胚便染成红色。
当种胚生活力下降时,呼吸作用明显减弱,脱氢酶的活性亦大大下降,胚的颜色变化不明显,故可由染色的程度推知种子的生活力强弱。
TTC 还原反应如下:TTC(无色)TTF(红色)【仪器与用具】培养皿2套;镊子1把;单面刀片1片;垫板(切种子用)1块;烧杯1个;棕色试剂瓶;解剖针1把;搪瓷盘1个;pH 试纸。
【试剂】TTC 溶液的配制:取1g TTC 溶于1L 蒸馏水或冷开水中,配制成0.1%的TTC 溶液。
药液p H应在6.5~7.5,以pH 试纸试之(如不易溶解,可先加少量酒精,使其溶解后再加水)。
【方法】1.将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新种子、陈种子或死种子,用温水(30℃)浸泡2~6h ,使种子充分吸胀。
2.随机取种子2份,每份50粒,沿种胚中央准确切开,取每粒种子的一半备用。
3.把切好的种子分别放在培养皿中,加TTC 溶液,以浸没种子为度。
4.放入30~35℃的恒温箱内保温30min.也可在20℃左右的室温下放置40~60min.5.保温后,倾出药液,用自来水冲洗2~3次,立即观察种胚着色情况,判断种子有无生活力,把判断结果记入表32-1内。
表32-1 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记载表+Cl+CN N NN +2HCN N NNHHCl【注意事项】1.TTC溶液最好现配现用,如需贮藏则应贮于棕色瓶中,放在阴凉黑暗处,如溶液变红则不可再用。
最新-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精品
最新-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精品九年级下册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实验答案
药剂答案一、选择题1.A2.D3.E4.B5.C二、简答题1.挤出湿法制粒的工艺过程,指出影响颗粒剂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原辅料的粉碎,过筛,制软材2.简述干胶法制备乳剂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关键工序。
即油中乳化剂法;先将乳化剂(胶)分散于油相中研细后加水相制备成初乳,然后稀释至全量。
3.简述液体药剂的类型,液体药剂常用的附加剂。
液体制剂的类型: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等;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
4.软膏剂的概念、基质类型,简述乳化法制备工艺的操作要点。
1、软膏剂的概念:软膏剂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2、软膏剂的机制类型: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乳膏基质。
3、乳化法制备工艺的操作要点:将处方中的油脂性和油溶性成分一起加热至80度左右成油溶液(油相),另将水溶性组分溶于水中并一起加热至80度成水溶液(水相)。
油相与水相混合时,一般将外相逐渐加入内相,如制备O/W型乳膏时,将水相加入油相中。
5.简述复方硫磺洗剂配制的操作要点。
取沉降流磺置乳钵中,加甘油研磨成细腻糊状,硫酸锌溶于200ml水中,另将羟甲基纤维素钠用200ml水制成胶浆,在搅拌下缓缓加入乳钵中研匀,移入量器中,搅拌下加入硫酸锌溶液,搅匀,在搅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樟脑醑为10%樟脑乙醇液,加入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不宜用软肥皂,因为软肥皂能与硫酸锌生成不溶性的二价锌皂药理答案一、选择题1.C2.A3.B4.B5.D6.D7.B8.D9.A 10.D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中药药理实验报告基本要求?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做到心中有数。
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理论知识。
科研实验还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吸取他人经验。
实验中应认真、仔细、耐心地观察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实事求是记录,切忌夹杂主观因素。
实验三肝脏中酮体生成
实验三肝脏中酮体生成
[实验目的]
1. 了解组织匀浆的制作方法
2. 证明肝酮体生成作用
[实验原理]
利用丁酸作为底物,与新鲜肝组织匀浆(含酮体生成酶系)保温后,即有酮体生成.酮体,可与含亚硝基铁氰化钠的显色粉反应,产生紫红色的化合物。
而经同样处理的肌肉匀浆,则不产生酮体,因此与显色粉作用不产生显色反应。
[实验操作]
1.肝匀浆和肌匀浆的制备:取新鲜猪肝和猪骨骼肌,剪碎后放入匀浆器中,加入pH7.6磷酸缓冲液(按重量:体积比1:3),研磨成匀浆。
2. 取试管4支,编号后按下表加入下列试剂(单位:滴)。
1 2 3 4
洛克溶液15 15 15 15
0.5mol/L丁酸溶液30 —30 30
肝匀浆20 20 ——
肌匀浆———20
蒸馏水—30 20 —
3. 将上述4支试管摇匀后,放置于37°C恒温水浴中保温。
4. 40-50分钟后取出各管,各加入15%三氯醋酸20滴,摇匀混合,过滤(可用湿润的棉花代替滤纸),收集各管滤液于干净玻璃试管中。
5. 用干净吸管吸取各管滤液加入白色反应瓷板小凹槽中(白色反应瓷板上已加一小匙显色粉),观察所产生的颜色反应,并解释原因。
[思考与分析]
1. 用以上实验现象解释酮体在何处生成?为什么?
2. 本实验中,第一管离心液与显色粉产生何种颜色?为什么?
3. 本实验中,第四管离心液与显色粉产生何种颜色?为什么?
4. 有一位同学结果中,第二管离心液与显色粉也产生紫红色?结果对不对?为什么?。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详细版
实验报告标准答案详细版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计时器、玻璃棒、水浴实验试剂:稀盐酸(HCl)、镁粉(Mg)实验方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所需器材准备齐全。
2. 将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HCl)。
3. 分别取两个试管,标记为试管A和试管B。
4. 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镁粉(Mg),试管B中不加镁粉。
5. 将试管A放入温水中,控制温度在30℃左右,并立即倒入烧杯中的稀盐酸(HCl)。
6. 记录下反应开始的时间,并观察镁粉与盐酸的反应。
7. 当镁粉完全消失时,用计时器记录下反应结束的时间。
8. 重复实验2-7步骤,但将温水温度调整到50℃和70℃。
实验数据:温度(℃)时间(s)30 12050 8070 60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率显著增加。
在30℃时,反应时间为120秒;而在50℃时,反应时间缩短到80秒;在70℃时,反应只需60秒。
可见温度对反应速率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2.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分子动能增加,分子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也就随之增加。
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物分子更容易克服激发能,从而发生反应。
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物理学中的“温度效应”规律。
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碰撞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多,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促进作用。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使反应物分子具有更高的动能,增加了反应物分子碰撞的频率。
温度效应对于许多化学反应都具有普遍意义,理解和掌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黄希庭.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J]. 中国新教育, 2017(4): 13-14.[2] 纳米科技实验教学团队.【物理化学实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4): 77-80.。
初中中考化学实验大全及答案
初中中考化学实验大全及答案作为一门实验类科目,化学实验在初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中考中常见的考点。
本文将为大家综合搜集各学校和教材中较为常见的初中化学实验,并提供参考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实验1.1 红蓝变色实验实验材料•活性炭•硝酸铜•香蕉水实验方法1.取一个试管,插入一小块活性炭;2.用滴管加入少量的硝酸铜溶液,使活性炭充分湿润;3.活性炭表面将出现淡蓝色的液体,在室温下反应5~10分钟;4.用滴管加入香蕉水,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实验结果试管内的淡蓝色液体将转变为红色或紫色。
实验说明活性炭表面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二氧化碳,使溶液中的铜离子转化为Cu(OH)2沉淀。
随着碳的消耗,pH值下降,铜离子转化为Cu2+,在香蕉水的作用下,表现为紫色或红色化学反应。
1.2 化学分离混合物实验实验材料•砂子、食盐、铁粉、过滤纸、蒸馏水、盛水烧杯、漏斗、烧杯等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1.在烧杯中加入混合物(砂子、食盐、铁粉)并搅拌均匀;2.加入蒸馏水,并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混合溶液;3.将混合溶液倒入漏斗中,先用过滤纸将铁粉分离出来,得到过滤液;4.将过滤液倒入盛水烧杯中,用小火烧开水,将盐分离出来;5.关火,凉至室温下,即可得到分离出的盐。
实验结果经过分离后,可以得到砂子、铁粉和盐三种物质。
实验说明本实验中的混合物是由砂子、食盐和铁粉组成的,通过将混合液倒入漏斗中后,用过滤纸将铁粉分离出来,再将过滤液加热,使盐分析出来,最终可以得到三种纯净的物质。
二、化学反应实验2.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酚红指示剂实验方法1.取两个试管分别注入等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2.分别加入一滴酚红指示剂,观察液体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当加入酚红指示剂后,盐酸呈现出红色,氢氧化钠呈现出黄色。
实验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弱碱性物质,而盐酸溶液则属于强酸性物质,因此两种溶液混合后产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初三实验操作试题及答案
初三实验操作试题及答案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2. 学会使用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
3. 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化学原理。
三、实验材料:1. 试管、试管架、滴管、量筒、烧杯等基本化学实验器材。
2. 化学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酚酞试液等。
四、实验步骤:实验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1.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
2. 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3.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二:酚酞试液的酸碱指示作用1.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
2.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3.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4. 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安全。
3. 实验结束后,要清洗实验器材,整理实验台。
六、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一: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具有碱性。
实验二: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无色,说明酚酞试液具有酸碱指示作用。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理解实验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来验证化学知识。
结束语:本次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点实验实验报告
三点实验实验报告三点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一:光的折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光源、直尺、半透明玻璃板、水杯、墨水、纸张。
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桌子上,确保其稳定发光。
2. 在桌子上放置一张纸张,并在纸张上用墨水画出一条直线作为光线的初始方向。
3. 将半透明玻璃板放在纸张上方,使光线通过玻璃板。
4. 观察并记录光线在玻璃板中的折射现象。
5. 将水杯中注满水,将玻璃板放入水中,再次观察并记录光线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实验结果:在玻璃板中,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在水中,光线的折射现象更加明显。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音响、铁丝、纸张、墨水。
实验步骤:1. 将音响放置在桌子上,确保其能够发出稳定的声音。
2. 在纸张上用墨水画出一条直线,作为声音的初始方向。
3. 将铁丝固定在纸张上方,使声音通过铁丝。
4. 观察并记录声音在铁丝中的传播现象。
5. 将铁丝放入水中,再次观察并记录声音在水中的传播现象。
实验结果:声音在铁丝中传播时,会沿着铁丝传播,并且传播速度较快。
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更快,声音传播的距离也更远。
实验三:热的传导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现象,了解热的传导规律。
实验器材:热水瓶、铁勺、冰块、温度计。
实验步骤:1. 将热水瓶中注入热水,并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2. 用铁勺轻轻触碰热水瓶的表面,并记录触碰后的感觉。
3. 将冰块放在热水瓶的表面,并记录冰块融化的时间。
4. 将冰块放在铁勺上,并记录冰块融化的时间。
实验结果:当触碰热水瓶表面时,会感觉到热量传导至手指,使手指感到热。
冰块在热水瓶表面融化的时间较长,而放在铁勺上融化的时间较快。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及答案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及答案实验一: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1. 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 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操作。
3. 掌握基本的物理数据分析方法。
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细线3. 重物4. 铁架台5.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确保测力计的指针指向零刻度线。
2. 用细线将重物挂在测力计的下挂钩上,记录下重物的质量m。
3. 开始计时,同时释放重物,记录重物落地的时间t。
4. 重复步骤2和3,至少进行三次实验,求平均值。
5. 根据公式g = 2h/t^2计算重力加速度g,其中h为重物落地的距离。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通过三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出在该实验条件下,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 m/s^2。
实验二:测定电阻值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多用电表进行电阻测量。
2.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 多用电表2. 电阻箱3. 电源4. 导线5. 开关实验步骤1. 将多用电表调至电阻测量模式,并进行欧姆调零。
2. 将电阻箱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入电路中,用导线连接电源、电阻箱和多用电表。
3. 闭合开关,记录下多用电表显示的电阻值R1。
4. 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记录下多用电表显示的电阻值R2。
5. 重复步骤3和4,至少进行三次实验,求平均值。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通过三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出在该实验条件下,电阻箱的电阻值为110 Ω。
实验三: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目的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学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
3. 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 平面镜2. 蜡烛3. 刻度尺4. 光屏5. 火柴实验步骤1. 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实验桌上,调整蜡烛的位置,使其在平面镜前成像。
2. 用刻度尺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为物距u。
3. 在平面镜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蜡烛的像。
用刻度尺测量光屏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为像距v。
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实验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实验习题答案p区非金属元素卤素、氧、硫1氯能从含碘离子的溶液中取代碘碘又能从氯酸钾溶液中取代氯这两个反应有无矛盾为什么答这两个反应无矛盾。
因为氯的氧化性强于碘而碘的氧化性又强于氯酸钾。
2根据实验结果比较①S2O82-与MnO4-氧化性的强弱②S2O32-与I-还原性的强弱。
答因为S2O82-可以将Mn2氧化为MnO4-所以S2O82-的氧化性强于MnO4-S2O32-能将I2还原为I-S2O32-和还原性强于I-。
3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时为何有时为硫化银沉淀有时又为AgS2O323-配离子答这与溶液的浓度和酸碱性有关当酸性强时会生成硫化银沉淀而在中性条件下就会生成AgS2O323-配离子。
4如何区别①次氯酸钠和氯酸钠②三种酸性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硫、硫化氢③硫酸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化钠。
答①分别取少量两种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分别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使固体全部溶解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入两滴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试管中放入的固体为次氯酸钠剩下的一种为氯酸钠。
②将三种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使品红褪色的是二氧化硫然后将剩余的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盛有KMnO4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淡蓝色沉淀的是H2S剩下的一种气体是氯化氢。
③分别取四种溶液放入四支试管中然后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等量的H2SO4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亚硫酸钠产生臭鸡蛋气味气体是的硫化钠既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又有黄色沉淀产生的是硫代硫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
5设计一张硫的各种氧化态转化关系图。
1在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制备实验中如果没有二氧化锰可改用哪些药品代替地二氧化锰答可用高锰酸钾代替二氧化锰。
2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氯气时试纸先呈蓝色当在氯气中放置时间较长时蓝色褪去为什么答因为2KICl22KClI2I2遇淀粉变蓝因此试纸呈蓝色但氯气有氧化性可生成HClO可以将蓝色漂白所以在氯气中放置时间较长时蓝色褪去。
3长久放置的硫化氢、硫化钠、亚硫酸钠水溶液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情况答长期放置的硫化氢会有黄色沉淀生成2H2SO22S↓2H2O长期放置的硫化钠会呈碱性:Na2SH2OHS-2NaOH- 长期放置的亚硫酸钠会变成硫酸钠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2Na2SO3O22Na2SO4 P区非金属元素氮族、硅、硼1、设计三种区别硝酸钠和亚硝酸钠的方案。
植物生理学实验zc
植物中的硝酸盐可以用1%醋酸溶液提取,在 PH5.6的条件下,用锌粉将硝酸根还原为亚硝酸根。 亚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与磺胺和-萘胺反应,生成玫 瑰红色的偶氮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硝态氮的含量 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取通过100目筛的风干或烘干的样品100mg精确到00001于于50ml三三角瓶中用数滴蒸馏水湿润后加入浓h2so43ml摇匀加加hocl4810滴滴混混匀匀在瓶口上放一弯颈小漏斗置于电炉上加热消化在通风橱内进行行待三角瓶中溶液开始转白或灰白色时表明消化完全取下三角瓶冷却室温下冷却
植物生理学实验zc
质壁分离的相对浓度 (作图表示)
0.60
0.55
0.50
0.45
0.40
0.35
0.30
0.25
0.20 三. 结果计算
测出引起质壁分离刚开始的蔗糖溶液最低浓度和不能引起质壁分 离的最高浓度平均值(C)后,按实验1中的公式φS =iRCT计算 溶液的渗透势或植物组织的渗透势(或水势)。 四.实验作业 1. 试述细胞渗透作用的原理。
⑵ 取4ml上述根系处理液,测定α-萘胺含量(测定方法见步骤2),作为实验 开始时的α-萘胺初始浓度,作起始值。再将三角瓶置25℃(恒温箱中)下 反应30min,再取4ml反应液测定α-萘胺量,作终止值。同时测定对照 (不放根)的α-萘胺量,作为α-萘胺自动氧化量。
2.α-萘胺浓度测定
取4ml处理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20ml蒸馏水、1%对氨基苯磺溶液2ml
目录
1.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2. 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细胞的渗透势 3. 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4. 根系活力的测定 增加矿质营养实验 5. 植物组织中全磷含量的测定 6. 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7.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 8. 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PEA和氧电极实验 9. 光合强度的测定 10. 呼吸强度的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查询表空间的各种信息
SQL> select * from V$TABLESPACE
SQL> select * from DBA_TABLESPACES
SQL> select * from USER_TABLESPACES
SQL> select * from V$DATAFILE
SQL> select * from V$TEMPFILE
SQL>ALTER DATABASE DEFAULT temporary tablespace mytemp
SQL>SELECT * FROM V$TABLESPACE
查询结果多出来一个mytemp表空间
3、改变表空间的可用性
在SQL*PLUS中执行ALTER TABLESPACE语句设置表空间为脱机状态,
SQL> select * from V$TEMP_EXTENT_MAP
SQL> select * from V$TEMP_EXTENT_POOL
SQL>ALTER TABLESPACE mytablespace offline
通过查询DBA_TABLESPACE视图查看表空间的状态
select * from DBA_TABLESPACES
4、改变表空间的读写模式
在SQL*PLUS中执行ALTER TABLESPACE语句设置表空间为只读模式。
SQL>create TEMPORARY tablespace mytemp tempfile'E:\ORACLE\ORADATA\ZCYBOY\mytemp.ORE' size 20M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uniform size 10m;
设置该表空间为默认临时表空间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autoallocate;
通过查询V$TABLESPACE视图查看用户表空间,并查看用户表空间情况。
SQL>SELECT * FROM V$TABLESPACE
结果多出来一个表空间mytablespace
2、创建本地管理方式的临时表空间
在SQL*PLUS中执行CREATE TEMPORARY TABLESPACE语句创建新的临时表空间
SQL>ALTER TABLESPACE mytablespace READ ONLY
5、删除表空间
在SQL*PLUS中执行DROP TABLESPACE语句删除表空间及其在磁盘上的数据文件。
SQL>DROP TABLESPACE mytaES
四、表空间的管理与操作
1、创建本地管理方式的用户表空间
1)在SQL*PLUS中执行CREATE TABLESPACE语句创建新的用户表空间,
SQL>create tablespace mytablespace datafile'E:\ORACLE\ORADATA\ZCYBOY\06001526.ORE' size 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