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1) 2016

合集下载

城市空间结构(等级考试题)

城市空间结构(等级考试题)

第六篇城市专题19 城市空间结构一、选择题:1.(2018·浦东·一模)土地利用效益随着距市中心远近而变化。

从市中心向郊区,土地利用效益下降幅度最大的是AA.商业用地B.居住用地C.工业用地D.农业用地2.(2018·黄浦·二模)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商业用地CA.在各类土地中占地面积最大B.土地利用效益低于工业用地C.地租支付能力高于居住用地D.处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第二圈层3.(2018·虹口·一模)右图为某城市地价变化图。

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

该区可能建设了B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区③大学城④美术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2018·闵行·二模)右图为某大城市商业、居住、工业用地的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远近变化图,曲线Ⅰ在③位置处地租水平较高,原因可能是这里BA.位于市中心B.交通便捷C.工厂密集D.环境优美5.(2018·青浦·一模)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CA.市中心B.街道两侧C.主干道交汇处D.城市绿地6.(2018·普陀·二模)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

右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

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在C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万向空气质量较好7.(2018·崇明·二模)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B①土地价格②发展历史③交通条件④生活习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18·奉贤·一模)从城市功能分区看,位于城市或区域的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的地区适宜发展为 AA .商业区B .居住区C .工业区D .风景区9.(2018·宝山·一模)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创造友善的行人环境、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形成城市观景平台。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创造品牌。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摘要:本文档旨在介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的主要内容。

上海市是中国的一个国际大都市,面临着持续的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土地资源有限等挑战。

为了推动上海市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海市政府制定了这份规划。

规划资源的合理分配、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更新、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城市功能是本规划的重点。

第一部分:背景上海市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的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房地产泡沫、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政府决定制定一份长期的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部分:规划目标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的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并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具体目标包括:1. 人口控制目标: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2035年不超过3000万。

2. 经济发展目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上海市经济由产业链延伸向产业网络转变。

3. 环境保护目标:通过提高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保护上海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4.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体系。

第三部分:规划内容1.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加强核心城区的功能,推进城市副中心和郊县协同发展,形成多中心城市格局。

2. 人口分布调控:通过引导人口向远郊区域和城市副中心转移,减缓核心城区人口压力。

3. 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和道路交通网络,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运输能力。

4. 城市更新与土地利用:推动旧城区、老工业区和城市边缘地区的更新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6.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体系,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服务水平。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特征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特征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特征□黄妍妮□高波□魏守华(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重集聚外部性驱动下我国城市群的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与政策引导”(71473115)引言“十一五”以来,我国就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区域发展重心在不断转移调整,过去传统的“东中西部”条状区域发展思路已经改变,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块状”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重点,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2]。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是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的城市体系结构是否合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和规律,是本文要考察的重点。

关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从形态学的范式研究城市群的空间形态[3];二是从动态的研究角度,即从网络密度、专项功能、综合功能等不同角度测度城市群的功能结构[4];三是利用静态数据进行分析,比如,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变化[5],通过计算帕累托指数[6]、mono 指数[7]、首位度[8]、集聚—碎化指数[9]、城市—区域均匀度[10]、城市—区域经济集聚力[9]等指标研究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的趋势,采用空间趋势面方法比较城市群的经济空间宏观形态特征[11]。

前两类方法由于存在对商务流和信息流获取的困难以及研究方法不够成熟的问题,现有文献多采用静态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目前对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测度的文献不多,并且大多数文献都仅针对某一城市群或特定地区城市群进行分析,缺乏对更大范围的城市群进行测度和更加详尽细致地比较分析。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基础集训知识点一乡村、城镇的空间结构(2023届广东部分学校开学,1—2)我国特大城市常见的空间结构分别有单中心结构模式、带状结构模式、放射结构模式、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

读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基本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单中心结构模式可通过三种增长模式分化发展B.带状结构模式通过轴向增长演化为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C.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只能直接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D.放射结构模式可通过填充增长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答案D2.近年来,全国多数沿江、河、湖、海的特大城市提出并实施了跨江、跨河、跨湖、跨海发展战术,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模式扩张最可能出现()A.跳跃增长B.填充增长C.轴向增长D.差别不大答案A(2022辽宁二模,1—3)上庄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城西41余里处,黄山东麓,已有1 000余年历史。

上庄村居民历来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

村内巷深曲折,石板道蜿蜒,古民居错落有致。

村内各功能分区明显,建筑集中分布在各功能分区中间。

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

下图为上庄村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推测影响上庄村功能区和建筑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光照③交通④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4.上庄村古民居的建筑特点是()A.白墙黑瓦B.厚墙高院C.单坡屋顶D.干栏巢居答案A5.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历史底蕴B.增加公共设施C.开发房地产D.促进旅游发展答案D(2022广东,13—14,6分)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23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

2023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

下图示意2023—2023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共50张PPT)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共50张PPT)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空间结构


考点一 城市的区位与城市等级体系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空间结构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空间结构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空间结构


2.读“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中,A表示 同心圆模式,B表示 _扇__形__模式,C表示 多核心 模式。 (2)三类模式图中,均有的功能区为商业区 、 住宅区 和工业 区,它们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空间结构


[典例]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 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 D.④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空间结构


(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
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城市空间结构

029.《大伦敦规划2016》空间分区战略的评介与启示

029.《大伦敦规划2016》空间分区战略的评介与启示

《大伦敦规划2016》空间分区战略的评介与启示董韵笛摘要:英国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源地和城市规划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在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以《大伦敦规划2016》为例,重点介绍和分析其中区域空间分区战略在规划编制、体系构建、策略制定方面的特点,即强调协同规划、重视策略的针对性和交通规划与空间规划的一体化。

在总结大伦敦地区通过分区战略推动区域协同治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空间规划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体系构建、规划编制等方面的相关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大伦敦规划,区域空间战略,分区政策,区域协同治理,机遇区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大城市区域的规划正面临着人口、经济、交通、生态各方面的挑战。

区域空间规划作为综合性、层次性和地域性空间问题的政策工具,在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土地开发和环境资源限制矛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建设全球城市,伦敦先后四次制定实施了《大伦敦区域空间战略规划》(2004版、2008版、2011版及2016版,简称《大伦敦规划》),其中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于处于同样背景下并致力于迈向世界城市的上海的发展有很大参考价值。

本文针对最新版大伦敦规划中一条重要的区域空间战略,即分区政策(指机遇区、强化区、复兴区发展政策)进行评析,探讨其对上海区域规划创新的有益启示。

1大伦敦城市空间概况《大伦敦规划2016》中,大伦敦地区包含伦敦市(City of London)与32个伦敦自治市镇(London Boroughs),空间范围1572km2。

由内而外分为中央活动区(CAZ)、内伦敦和外伦敦。

CAZ承担大伦敦、英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心职能;内伦敦是人口和经济优势区域;外伦敦是居住重要承载区域和大伦敦绿带的主要地区[1]。

《大伦敦规划2004》中提出将伦敦分为五个次区域,即东伦敦、西伦敦、南伦敦、北伦敦、中伦敦,并确定了五个主要的增长地区:泰晤士河口发展走廊、伦敦—斯坦斯特德—剑桥—彼得伯勒发展走廊、伦敦—卢顿—贝德福德廊道、西部楔形区、温德尔谷地。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_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_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9)《城市与城市化》AB卷(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9)《城市与城市化》AB卷(含答案)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A卷全国卷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016·新课标全国Ⅰ,4~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兰斯塔德地区城市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而且城市之间相互独立。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四个核心区都有各自的主要服务功能,核心区之间服务的互补性较强,因此,四个核心服务的种类是不同的,但每个核心区的服务范围都覆盖整个城市,等级也相同,人口具有流动性,所以不可能限制服务人口,故选A项。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各核心区分工明确,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因此会导致同类产业在空间分布上集聚到一起。

故选B项。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2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兰斯塔德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城市群,但城镇扩张程度小,结构体系稳点,说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故选D项。

答案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与城市区位(2014·大纲全国,10~1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4~5题。

4.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5.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甲城市建有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港口。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2.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它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最基本形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可分为:单中心型、双中心型、多中心型、辐射型和不规则型等。

1.单中心型:即城市内只有一个中心区,其他功能区呈半径向分散状分布。

2.双中心型:即城市内有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区,呈两个半径向分散分布的形式。

3.多中心型:即城市内有多个相对独立的中心区,呈多个半径向分散分布的形式。

4.辐射型:即城市内有一个中心区,其他功能区呈放射状分散分布的形式。

5.不规则型:即城市内内部空间分布不规则,缺乏中心性。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1.功能分区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形成了多层次的功能空间体系。

2.城市空间流动性城市内部空间分布结构与空间连通性都对流动性产生影响,交通、人流、物流的流畅性与城市的发展、竞争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3.城市空间的层次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体现了城市空间的层级结构,即各种不同功能区的相对等级关系。

4.阶段性与动态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其发展历程和演化趋势也是不同阶段的产物。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城市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内部空间的结构。

2.政策与规划城市空间利用规划是指国家、地区、城市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同类型用地,按一定的比例和关系进行布局和规范,从而形成城市内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本卷11个小题,每题4分,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1.(4分)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4分)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3.(4分)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4.(4分)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5.(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6.(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如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7.(4分)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8.(4分)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9.(4分)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如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0.(4分)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11.(4分)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如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1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如图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14.(10分)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如图示意莫干山的位置.分析莫干山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15.(10分)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16.(10分)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11个小题,每题4分,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1.(4分)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考点】69: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专题】112:原因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5:利用地理规律;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主要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解答】解:注意抓住时间,20世纪80年,结合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修订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修订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ode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Planning&Design(2016年版)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请组织开展城市排水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3 [46]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2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补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对地下空间使用、绿地与绿化设计、道路设计、竖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进一步完善道路规划和停车场库配置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 总则1.0.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1.0.5.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1.0.5.3 符合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河湖水域,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条文说明】1.0.5 本条是编制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术语、代号2.0.32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其它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4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4.0.1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地下空间、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4.0.1.1 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4.0.1.2 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4.0.1.3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4.0.1.4 适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合理控制建设用地的不透水面积,留足雨水自然渗透、净化所需的生态空间。

基于CiteSpace_的国内城市空间结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iteSpace_的国内城市空间结构知识图谱分析

Key words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CiteSpace; knowledge map;visual analysis城市空间是城市运营的基础,是为人类活动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场所,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城市空间结构可降低传染病毒扩散的速度和感染的概率,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能快速响应,具备便利、便捷的应急基础[1]。

在城市规划领域对传染病防治的关注度并不高,且研究重点更加倾向于城市非物质形态的作用,大部分学者从公共政策体制、综合监测体制、应急预案体制及城市治理体系方面提出相关管控意见。

综上所述,以城市空间为本体的防疫研究较少,同时国内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的文献不足。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采用内容分析法和CiteSpace 分析工具,深度剖析国内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现状,系统地厘清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脉络,深度分析研究热点与关键环节,以期为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提供新思路。

1 研究背景1.1 病毒传播的特质从全球来看,传染病呈现“新病毒不断涌现、老病毒长期存在、病毒抵抗力增强”的趋势。

在快速城市化的时代,国际交往频繁,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际交往频率增加,导致病毒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防治难度更大。

与小城市或农村地区相比,传染病在城市的发生概率更大,影响范围广泛。

1.2 城市空间结构与病毒传播的关系1.2.1 高密度的空间加大病毒传播速度一方面是病毒超强的传染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高密度的空间建设有关系,主要表现为高密度的居住、交通、摘要 人类与传染病毒的斗争是艰难且长期存在的。

规划在应对疫情防控方面倾向于政策体制领域,而对空间结构层面的研究较为缺乏。

文章以核心期刊数据库中的936篇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使用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 5.8版,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内容分析,并从发文趋势、机构分布、关键词共现等角度梳理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

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及空间关联性分析

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及空间关联性分析

第5期(总第390期) 2016年5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5(General Serial No.390)May,2016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及空间关联性分析冯云廷1,陈昶志1,高 詹1,2(1.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河南工程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摘 要: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281个城市2003 2013年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和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性分析㊂研究表明,在空间结构方面,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具有 粘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集聚的空间分布结构,TFP显著提高的城市集中分布在我国南部㊁东部一带,效率改进和效率下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㊁西部和北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分布㊂在空间关系方面,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正向依赖关系,并且正相关性不断加强㊂因此,现阶段的区域经济政策应重点关注跨行政区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㊁市场一体化建设和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等方面㊂关键词:城市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空间关联性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6)05⁃0110⁃06 一㊁引 言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㊂这方面主要研究了建国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认为,改革开放以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渐提高[1]-[2]㊂第二,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的研究㊂这方面的研究多从时间维度,在一个研究期内分析一定区域范围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以全要素生产率为视角揭示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增长的原因,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的因素,例如人力资本㊁制度安排㊁产业结构㊁基础设施和研发活动等[3]-[5]㊂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城市样本数据有待丰富㊂大样本的城市数据比较匮乏,不利于以城市为视角分析我国不同板块㊁不同经济区之间的差异㊂第二,以空间维度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需要拓展㊂已有文献多采用时间维度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时间序列,空间维度在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中被忽视㊂鉴于此,本文以我国28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测度2003收稿日期:2016⁃03⁃13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包容性发展研究”(142400410931);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 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河南省城市经济增长转型研究”(16A790004);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 基于包容性理念的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研究”(16A790032)作者简介:冯云廷(1958-),男,内蒙古赤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和城市管理研究㊂E⁃mail: fengyt123@陈昶志(1985-),男,江苏徐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研究㊂E⁃mail:253377599@高 詹(1981-),女,河北秦皇岛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研究㊂E⁃mail:gaozhan2003@ 2013年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关系,尝试从空间角度为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相关决策建议㊂二㊁研究方法㊁数据来源与理论假说1.研究方法(1)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㊂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Malmquist 指数模型对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㊂运用Malmquist 指数分析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问题,将每一个地级市视为一个决策单元,向量X =(x 1,x 2,x 3...x n )表示城市经济活动的投入量,向量Y =(y 1,y 2,y 3...y n )表示城市经济活动的产出量,P(x)表示生产的可能集㊂则第t 期城市经济活动(x t ,y t )相对于t 期生产可能集P(x)的产出距离函数可表示为:D 0(x,y)=inf δ:(x,y /δ)∈P (x {})(1)其中,δ表示Farrell [6]指出的面向产出的效率指标㊂为了避免因时期选择问题导致的结果差异,Farrell 以两个时期Malmquist 指数的几何平均值做为Malmquist 指数,具体表述为:M 0(x t ,y t ,x t+1,y t+1)=D t 0(x t+1,y t+1)D t+10(x t+1,y t+1)×D t 0(x t ,y t )D t+10(x t ,y t )(2)(2)空间分析方法㊂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事物之间均存在相关,距离近的事物之间的相关性高于距离远的事物,我们分析城市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否也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㊂本文采用空间自相关Moran’s I 指数进行检验,其计算公式为:Moran’s I=N ∑Ni =1∑Nj =1W ij (TFP i -TFP)(TFP j -TFP)(∑N i =1∑N j =1W ij )∑Ni =1(TFP i -TFP)2(i ≠j)(3)其中,TFP i 和TFP j 分别是i 和j 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观测值,TFP 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值,N 是区域观测单元数量㊂W ij 是二进制的邻近地区i 和j 间空间权重矩阵,采用Anselin 的K值最邻近空间矩阵计算㊂2.数据来源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的数据取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的 城市年度库”,选取了20032013年近11年的 市辖区”数据㊂在对地级市样本选取的过程中,本文采用样本期间最优和样本个体最优的原则,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样本数据的缺失性㊂首先,剔除了各个年份都大量缺失的样本城市,以保证样本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㊂其次,考虑到2000年以前晋中㊁鄂尔多斯㊁亳州等57个城市大量数据缺失不全,大面积补全可能破坏样本数据的变化趋势,因而将样本时间推移到2000年以后㊂再次,在时间范围内,部分地级市数据出现缺失,采取平滑指数方法将缺失数据补齐㊂例如,2005年的双鸭山㊁梧州和防城港以及2007年的云浮,其城市产出数据缺失;2004年的贵港和2007年的长春,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现缺失;2012年的宜昌和重庆,其单位从业人员数据出现缺失㊂以上缺失的部分均采用指数平滑方法,缺失的t 时期数据分别根据其临近t-1和t+1时期数据进行指数平滑方法补全㊂最后,在地级市样本数据选取过程中还存在行政区划问题,例如,巢湖于1999年由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将巢湖撤销,其管辖区分别划入合肥㊁芜湖和马鞍山;湖北襄樊于2010年12月更名为襄阳,云南思茅于2007年更名为普洱,其数据年份只有2003 2006年,甘肃陇南㊁宁夏中卫从2004年开始建市,之前数据也存在大量缺失㊂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将巢湖㊁襄樊㊁思茅㊁陇南和中卫5个城市剔除㊂最终结合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战略将样本时间区间确定为2003 2013年,剔除大量样本数据连续不全的地级市,形成的数据范围为2003 2013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数据㊂本文采用资本和劳动力作为Malmquist 指数的投入变量,以城市GDP 做为Malmquist 指数的产出变量,各个变量的处理如下:(1)产出变量城市生产总值㊂统计年鉴中的城市GDP 是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在纵向对比时采用含有不同年份价格的GDP 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各个城市在不同年份GDP 的变化,因而需要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㊂本文的研究期是2003 2013年,选取2003年为基期,由于缺乏城市缩减指数,采用城市所在省份的缩减指数代替,各省GDP 缩减指数由‘中国统计年鉴“所提供的历年各省真实和名义GDP 计算而得到㊂通过计算把其他年份换算成以2003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城市生产总值㊂(2)劳动力投入变量㊂城市劳动力投入量111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及空间关联性分析很难界定,科学度量一个城市单位时间内劳动力的投入量有很大难度㊂城市经济活动劳动投入具有众多的种类,劳动力质量参差不齐㊂在参考众多文献基础上,本文采用从业人员作为城市经济活动劳动力投入变量,该指标指年满16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数,即城市单位从业人员㊁私营和个人从业人员之和㊂(3)资本投入变量㊂很多经济问题都需要对资本投入进行度量,因而关于资本投入量的测算一直是经济学领域关注的热点㊂其中, Goldsmith[7]运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了美国的年度资本存量,我国很多学者在测算经济增长率时也较多运用了这一方法,相关文献表明,永续盘存法是估算地区资本存量相对有效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K it=K it-1(1-δ)+I it/p t(4)其中,δ为资本折旧率,p t是以2003年为基期计算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对于基年资本存量本文借鉴Youn[8]采用的基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除以10%做为初始资本存量的方法,其中的折旧率采用Hall和Jones[9]计算世界主要国家资本存量中使用的6%的数值㊂目前我国没有公布固定资产的平减指数,参考城市GDP平减指数的计算办法,地级市的固定资产平减指数采用城市所在省份的GDP平减指数代替㊂各变量的统计值描述,如表1所示㊂表1变量的统计值描述变 量观测值最小值最大值均 值标准差城市生产总值(亿元)309112.221199453700.0002316816.2108087377.000劳动力投入(万人)30910.810700.51026.04051.241资本投入(万元)3091 302.00072807192.0003366109.4106554890.000 3.理论假说(1)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 粘性”假说㊂即在一定时期内,不同城市全要生产率改善趋于稳定;在一定区域内,不同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相对固定,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和城市经济增长表现出一定的时空路径依赖性㊂(2)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正向依赖关系假说㊂即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同城市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互相影响的正向关系㊂一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会促进周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会导致周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㊂三、实证及其结果分析1.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分析根据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结果分析可以发现,我国69.9%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获得改善,全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24㊂其中,技术变化是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主要动力,99.6%的城市获得技术变化方面的提升;技术效率变化是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短板,只有11.7%的城市在技术效率变化方面获得突破㊂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㊂表2我国281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基本统计特征指 标最小值最大值均 值标准差大于1的城市个数(个)效率改善的城市比重(%)技术效率变化0.8451.1240.9530.0423311.7技术变化0.9961.5931.0740.04628099.6纯技术效率变化0.8531.1370.9800.04810838.4规模效率变化0.8271.0610.9720.0366523.1全要素生产率变化0.8861.7511.0240.06519469.9 根据我国281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均值的计算结果,将计算出的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数值的大小分成三类:全要素生产率小于1的设为效率下降;在1和全国均值1.024之间的设为效率改进;大于全国均值1.024的设为效率显著提高㊂在地域分布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我国南部㊁东部一带,效率改进和效率下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㊁西部和北部㊂在空间依赖性方面,我国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性㊂效率显著改进的地区在空间上密集连续分布,特别是在城市群集中分布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形成了效率显著改进的城市连绵区㊂效率改进和效率下降的城市也呈211财经问题研究 2016年第5期 总第390期现出空间集聚的分布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效率下降的城市体现了一定区域内的集聚㊂例如,广西钦州㊁北海㊁防城港㊁来宾㊁玉林和梧州等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整体的下降;黑龙江鸡西㊁牡丹江㊁双鸭山㊁佳木斯㊁绥化㊁伊春和黑河也成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集中区域;湖北和安徽之间邻近的城市也呈现出效率下降的聚集区域,荆门㊁荆州㊁鄂州㊁黄冈和六安等城市形成两省交界地带效率提升缓慢区域㊂第二,效率改进缓慢的城市聚集分布在主要经济区的外围㊂例如,京津冀经济区的唐山㊁秦皇岛㊁石家庄和张家口形成了效率递减的外围圈;长三角地区的泰州㊁台州㊁镇江㊁湖州和宝成等城市也在效率快速改进的区域外围形成效率下降的区域;珠三角地区的珠海㊁汕头㊁贺州㊁肇庆㊁江门和阳江等城市围绕深圳㊁广州周围的核心增长区域形成效率降低的集聚区㊂在分析了281个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改进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年份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特征㊂考虑到地级市数据过于庞杂,为了便于挖掘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空间分布的特征,按照各个地级市的归属省份,显示省域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变化㊂2003 2013年,我国省份大部分处于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状态,只有黑龙江㊁广西㊁海南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滑,效率改进中等省份有云南㊁贵州㊁湖北㊁安徽㊁河南㊁宁夏㊁广西㊁青海和辽宁,占我国省份的29%,省域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都获得了显著改进,显著改善省份占我国省份的61.4%㊂从空间分布的区域看,显著改善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区域,改善一般的省份集中在我国的中部和西南区域㊂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省域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更清晰地显示出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性㊂例如,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改进的江苏㊁福建㊁江西㊁广东㊁浙江和湖南形成效率改进地区集中连片分布,效率改善一般的河南㊁湖北㊁安徽㊁甘肃㊁青海和宁夏也都表现为空间上的相邻连续分布㊂在分析了省域层面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2004㊁2007和2013年三个年份全要素的动态变化㊂2004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改进状态,其中,江西㊁贵州㊁广西和重庆处于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状态,占全国省份和地区的12.5%;黑龙江㊁辽宁㊁山西㊁陕西㊁河南和广东是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效果一般的省份,占全国省份和地区的19.4%;其他区域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占全国省份和地区的68.1%㊂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上仍表现明显的集聚特征,效率显著改进的省份大片连绵出现,效率后退和改进一般的省份也呈现临界集中的特征㊂2007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改进的局面没有变化,但是效率下降和效率改进一般的区域比2004年小幅增加㊂其中,效率下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㊁吉林㊁安徽㊁重庆㊁云南和新疆,占全国省份和地区的19.3%;效率改进一般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辽宁㊁山东㊁山西㊁陕西㊁湖北㊁贵州和甘肃,占全国省份和地区的22.6%;其他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占全国省份和地区的58.1%㊂2007年省域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分布特征仍旧表现出强烈的空间集聚特点,效率下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效率改进一般的地区分布在我国的中部㊂2013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仍呈现出效率整体改进的局面㊂和2007年相比,效率显著改进的地区明显增加,其中,效率下降的地区集中在内蒙古和贵州,占全国省份和地区的6.5%;其他地区都是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改进的区域,高达93.5%㊂2013年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也呈现空间集聚特征,效率改进显著的地区连片连绵分布㊂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分布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了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㊂不同年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布都显示出强烈的空间集聚特点㊂效率显著改进地区集中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㊁长江流域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形成大面积的效率显著改进集中区;效率改进一般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省份,集中在山西㊁陕西和河南;效率下降的省份集中性不是特别明显,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㊂第二,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了路径依赖的时间分布特征㊂主要表现为在不同年份,效率显著改进的省份和效率改进一般的省份都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点㊂例如,在选取的三个年份中,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青海和甘肃都呈现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山西㊁陕西㊁辽宁和河南都呈现全要素生产率改进一般的局面㊂这种时间上路径依赖的特征进一步加剧了空311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及空间关联性分析间集聚的分布特征,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和时间分布呈现一种 马太效应”,效率落后的地区很难实现跳跃式增长,进入效率显著提高的阵营㊂落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改进都存在一定的制约屏障,依靠传统要素投入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很难突破提升的障碍,需要引入新的增长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路径依赖㊂2.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依赖性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特征,可以判断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关联性㊂本部分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这种空间关联性的强弱和各个省域所处的空间关联位置㊂计算2003 2004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Moran’s I),得到Moran’s I为0.028,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的空间关联㊂Moran’s I的散点图主要分布在第一象限,根据Moran’s I的散点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大部分区域处于H H区域,这个区域包含了黑龙江㊁吉林㊁内蒙古㊁辽宁㊁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甘肃㊁宁夏㊁山西㊁陕西㊁河南㊁山东㊁湖北㊁安徽㊁江苏㊁湖南㊁江西㊁上海㊁浙江和广东,占我国省域面积的67.7%;处于L H区域的省份和地区有西藏㊁重庆㊁贵州㊁广西㊁福建和海南,占我国省域面积的19.4%;处于H L区域的省份有新疆㊁青海㊁四川和云南,占我国省域面积的12.9%㊂计算2006 2007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Moran’s I),得到Moran’s I为0.035,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正相关性显著㊂Moran’s I的散点图仍旧主要分布在第一象限的H H区域㊂我国区域大面积处于H H区域,和2004年相比,H H区域显著增加,包含了黑龙江㊁吉林㊁内蒙古㊁辽宁㊁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甘肃㊁宁夏㊁山西㊁陕西㊁河南㊁山东㊁湖北㊁安徽㊁江苏㊁湖南㊁江西㊁上海㊁浙江㊁广东㊁重庆㊁贵州㊁广西㊁福建㊁海南和青海,H H集聚的区域上升为87.1%;H L的区域有四川和云南;L L的区域有新疆;L H的区域有西藏㊂计算2010 2011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Moran’s I),得到Moran’s I为0.037,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的空间依赖性㊂和2007年相比,H H区域小幅调整,H L区域显著增加,L H和L L区域没有出现㊂Moran’s I的散点图主要分布在第一象限,H H 区域包含了黑龙江㊁吉林㊁内蒙古㊁辽宁㊁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甘肃㊁宁夏㊁山西㊁陕西㊁河南㊁山东㊁湖北㊁安徽㊁江苏㊁湖南㊁江西㊁上海㊁浙江㊁广东㊁重庆㊁贵州㊁广西㊁福建㊁海南和西藏;H L区域有新疆㊁青海㊁四川和云南,占全国区域的12.9%㊂计算2012 2013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Moran’s I),得到Moran’s I为0.036,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2013年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的空间依赖性㊂Moran’s I的散点图主要集中在第一象限,其中的H H区域包含了黑龙江㊁内蒙古㊁辽宁㊁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甘肃㊁宁夏㊁山西㊁陕西㊁河南㊁山东㊁湖北㊁安徽㊁江苏㊁湖南㊁江西㊁上海㊁浙江㊁广东㊁重庆㊁贵州㊁广西㊁福建㊁海南和四川;H L区域有吉林㊁青海和云南; L L区域有新疆;L H区域有西藏㊂结合以上分析,综合概括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空间依赖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㊂计算Moran’s I指数均大于0,且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特征明显㊂Moran’s I散点图集中分布在第一象限,地图上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基本上处于H H区域,说明在我国中东部形成了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的大面积区域,多个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的省份和地区集中㊁毗邻㊁连绵出现㊂第二,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正相关关系逐渐加强㊂通过测算空间自相关,发现2003 2013年Moran’s I的数值逐渐增加,说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正相关性不断加强㊂H H区域的面积逐年呈增加的状态,说明自身提高显著和周围显著改善的地区的空间集聚性正在不断加强㊂第三,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格局趋于稳定㊂通过历年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H H区域基本固定,每年只有个别城市进行调整,例如,2011年西藏发生变化,进入H H区域;2013年吉林调整至H L区域,没有发生大面积的空间结构改变㊂高效率区域和效率改进区域基本呈现相对稳定的时空格局,说明在高效率集聚区和效率改善的外围区域411财经问题研究 2016年第5期 总第390期内部形成了强大的累积循环反馈回路㊂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时间和空间上的稳定性,中心和外围区域之间缺少中心高效区的扩散和外溢,造成外围区域陷入低效率的路线锁定㊂四㊁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运用Geoda和GIS软件分析了我国281个地级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关联性情况,获得了三方面的基本认识:第一,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了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㊂效率显著改进地区集中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㊁长江流域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效率显著改进集中区;效率改进一般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省份,主要集中在山西㊁陕西和河南等省份,效率下降的省份集中性不是特别明显,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㊂第二,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了路径依赖的时间分布特征㊂主要表现为在不同年份,效率显著改进的省份和效率改进一般的省份都呈现时间和区域上基本稳定的趋势㊂第三,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并且正相关性不断加强,在高效率集聚区和效率改善的外围区域内部形成了强大的累计循环反馈回路㊂根据上文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构建跨行政区的利益协调机制㊂本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布和空间依赖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特征明显,TFP改进或下降的城市都表现出连片㊁毗邻出现的空间特征㊂这反映了在经济区内部行政区域分割的矛盾越来越凸显㊂各个城市之间条块分割㊁各自为政,过分重视本地区的眼前利益,缺乏长期和统一的规划,造成了区域整体经济发展质量的下降㊂打破全要素生产率低效率的区域锁定,需要考虑构建跨行政区的利益协调机制㊂运用经济㊁法律㊁政策和社会多种协调手段,平衡各方面利益,建立区域整体规划,解决区域内资源开发㊁基础设施建设㊁生态环境治理和市场一体化建设等诸多问题㊂第二,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㊂本文通过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布结构和空间依赖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城市之间的关系表现为L H㊁H L和L L,说明城市之间经济联系不紧密,城市之间缺乏正向的影响㊂这一结果反映出区域市场一体化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㊂市场一体化建设需要规范政府行为,减少阻碍区域内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化流动的行政性障碍,防止地方保护和竞争趋同现象的蔓延㊂同时要建设区域内统一的消费品㊁生产资料㊁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市场,形成区域内产品㊁服务㊁信息和技术自由流动的市场网络体系㊂第三,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㊂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关系,发现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这一研究结论说明,区域内基础设施网络化对加强城市之间联系㊁促进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㊂应通过交通运输体系㊁信息网络㊁能源电力和公用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的推进,形成城市之间经济活动传播和扩散的通道,建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动力路径㊂参考文献:[1] 张军.资本形成㊁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3):3-12. [2]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1):4-15. [3] 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㊁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9):88-96.[4] 刘秉镰,李清彬.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1990 2006 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J].南开经济研究,2009,(3):139-152.[5] 张浩然,衣保中.基础设施㊁空间溢出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中国266个城市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家,2012,(2):61-67.[6] Farrell,M.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120(3):253-290.[7] Goldsmith,R.W.A Perpetual Inventory of NationalWealth[M].Cambridge: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Research,Inc.,1951.[8] Youn,A.Gold into Base Metals:Productivity Growth in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Period[R].NBRE Working Paper7856,2000. [9] Hall,R.E.,Jones,C.I.Why do Some CountriesProduce so much More Output than Others?[J].Th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114(1):83-116.(责任编辑:徐雅雯)511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及空间关联性分析。

2021版鲁教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第6单元 第3讲 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鲁教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第6单元 第3讲 城市空间结构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讲城市空间结构一、城市功能区 1.形成背景各项活动――→发生竞争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2.主要类型及特点(1)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2)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3)建筑物高大密集。

(4)内部分区明显。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因素(1)历史因素: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包括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

(4)政治因素:政策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和未来“田园城市”。

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表现: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

2.典例(1)美国城市⎩⎨⎧首都:以国会大厦为轴心,划分为四个区其他大城市:市中心为摩天大厦,四周建 筑物错落其间(2)欧洲城市:市中心区很少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

(3)中国传统城市⎩⎨⎧政治中心(北京):多以皇宫为中心,摆放在城市的中轴线上“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形成“山水城市”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商业城市的最基本功能区是商业区。

(×)2.城市中心区都是商业区。

(×)3.有些城市的功能区布局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明显。

(√)4.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城市功能区类型及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图中A为商业区,判断理由是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面积最小。

3.图中B为住宅区,是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广的一个功能区。

4.图中C为工业区,它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附近,位于盛行风下风向。

三、人地协调观——趣味思考1.在近年来的城市发展中,许多城市中的工业区为什么向市区外缘移动和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提示]①市区内地价高,向市区外缘移动可降低生产成本;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③沿交通线分布可降低运输成本。

2016高一必修二地理作业本答案

2016高一必修二地理作业本答案

精心整理2016高一必修二地理作业本答案高一必修2地理作业本答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到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近万年100年30年15年12年12年(2)越来越短加快2.D3.C.B5.B6.C.(1)左:资源、环境右: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2)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自然资源,它的现有总数并不确定,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导的特点(3)D(4)B(5)三峡工程大移民(6)政治可持续环境承载力(7)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1.C2.18.B19.A20.A21.B22.B23.D24.C25.B26.(1)1850年1.8%(2)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3)A(4)A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一直为正值,但数值减小27.(1)人口老龄化D(2)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3)国际美国经济发达育(下降率虽然并不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依然很多;由于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造成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

高一必修2地理作业本答案: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A2.C3.D4.D5.D6.C7.D8.A9.C10.C11.B12.C13.D14.B15.D16.B17.D 18.A19.D20.C21.A22.(1)ACC的服务范围半径最小层;(5)D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B2.C3.D4.A5.D6.A7.B8.B9.A10.D11.C12.A13.B14.D15.D16.B17.B 18.B19.(1)ab(2)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社会经济20.(1)A(2)C(2)产生废渣、废水、废气。

(3)①利用该厂的废渣在附近建一个矿渣水泥厂或砖厂,变废为宝;②建一个废水处理厂;③在厂区多种一些夹竹桃、月季、丁香等能吸收有毒气体的植物。

海淀区高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练习地理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性练习地理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一年级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地理2018。

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本部分共3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20时,太阳爆发了强烈耀斑.据此完成1、2题.1.耀斑是①光球层上的暗黑色斑点②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③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④太阳吸收能量的表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1D.③④2.耀斑剧烈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有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全球许多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读图1“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C.大气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4.联系图中四大圈层,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A.太阳辐射 B.热力环流C.水循环 D.海陆变迁图2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一处七八米高的崖壁景观,由约8亿年前的岩石组成.经过复杂的地质变迁其岩层基本保持水平,历经漫长的风化溶蚀,岩层像一摞古书,码放整齐,记录了当地漫长的地质变迁,被形象地称为“崖壁藏书".读图,完成5、6题。

5.图2所示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怪石嶙峋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岩层水平,层理明显D.宽浅沟槽,相间分布6.与该地貌景观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水文、植被 B.植被、土壤 C.岩石、气候 D.土壤、地形图3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

读图,完成7、8题。

7.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A.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C.能反射短波无线电信号D.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8.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读图4“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9、10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市中心 距离(千 米) 0 1 2 3 4 5 6 7 8 各类土地利用的租 金(元/平方米)
商 业
600 400 200 0 0 0 0 0 0
住宅
420 350 280 210 140 70 0 0 0
工业
320 280 240 200 160 120 80 40 0
1 2 2 1
一个个高水准的产业园 区拔地而起 ,一条条平坦 宽阔的道路辐射四方,一 座座环境优美的公园美化 生活……近年来,我县城 市建设事业不断升级,工 程未动,规划先行。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北京的市中心属于什么功能区呢?一般城市的市中心是商 业区,为什么北京市的市中心是行政区而不是商业区? 2.住宅区为何分化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纽约唐人街 的形成说明什么因素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划分? 3.汶上县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县政府批复,确定城市布局为“两 轴、三心”多中心结构。两轴:即沿中都大街、圣泽大街发展 形成两条城市发展轴。三心:以县城西部工业开发区,形成综 合产业中心;在以宝相寺为中心的老城地带,形成人文景观商 业中心;在城市东南部,形成行政办公中心。这说明什么因素 对城市功能区有影响?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1.说出城市功能区的一般类型,指出各功能区的区位 特点。 2.运用实例,结合模式图,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 其形成原因。 3.通过阅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能正确描述城市功 能区分布特点。
4/10/2016
4/10/2016
一、城市功能区
城市各项活动需占用土地 城市各项活动之间 必然发生竞争 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 不同地块交通可达性和 地价等不同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 高度集聚 城 市 功 能 区
近日(2007年),汶上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通过市政府批复。该规划确 定城市布局为"两轴、三心、两带、两园、五区"多中心结构,远景逐步调整为组团式 发展模式。具体发展计划为到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17平方公里,2020年中心 城区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两轴:即沿中都大街、圣泽大街发展形成两条城市发展轴。 三心:以县城西部工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仓储物流业等,形成综合产业中 心;在以宝相寺为中心的老城地带,充分发掘汶上儒、释文化资源,形成人文景观商 业中心;逐步将分散在商业闹市区的县级机关单位置换迁出,在城市东南部,结合发 展文化体育、文娱功能,形成行政办公中心。 两带:宝相寺路商业带和环城东路文化带。 两园:即开发南一环以南、南二环以北、泉河以东、中都大街以西,形成以机械加工 制造、电子医药为主导的省级工业园区;开发环城西路以西、兖梁公路以南,形成以 建材、农机、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园。 五区:即县城东部、南一、南二、老城区、西部五个配套完善的生活居住区。
3
政策因素
3.汶上县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县政府批复,确定城市布 局为"两轴、三心"多中心结构.两轴:即沿中都大街 、圣泽大街发展形成两条城市发展轴。 三心:以县城西部工业开发区,形成综合产业中心 ;在以宝相寺为中心的老城地带,形成人文景观商 业中心;在城市东南部,形成行政办公中心。
4/10/2016
4
地理位置
住宅区
特 点
工业区 商业区
城 市 功 能 区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城 市 功 能 分 区 的 原 因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政策因素
地租水平
交通通达程度
付租能力
4/10/2016
建设我们的“田园城市”——汶上
美丽的汶上我的家,如果你是汶上城市规划的决策 者,你对目前汶上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是否满意?如果 不满意,请指出不合理之处,并从“以人为本”的城市 空间结构思想的角度出发,提出修改建议?
4/10/2016
探究活动一: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主要功能区
“寻宝行动”
课堂成果展示: 全班同学共分一下三组
A.商业组(慧眼识别旺铺 ) B. 住房组(巧寻宜居环境) C.工业组(精选最佳厂址)
每组选一个中心发言人,两名助理,将本组调查 的汶上县的各功能区的内容在班级内展示交流并且 开展小组间互评。每个小组有自己绘制的调查图。
麟祥
4/10/2016
老家属院
3 工业组(精选最佳厂址) 它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分布在城市外围,一因市区地价高,二避免环境污染; 沿交通干线分布因为工业生产中有大量运输需求。
机械厂 地毯厂
联想化工
经济开发区
辰欣 制药
晨曦面粉厂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的特点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形态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通过地租水平和付租能力对城市功能分区施加影响:
(1)地租水平 结合下图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地理位置、交通通达程度。
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程度越高,地租越______ 高 ; 低 。 距离市中心越远,交通通达程度越低,地租越______
4/10/2016
4
经济因素
地租水平并不是从市中心向外围一直递减的,因为在市区外围 道路相交处会出现地租水平的次高峰:
字母 A BCDE FG
地区 市中心多条道路穿过 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线公路和 城乡外围公路交会处 远离公路的地区
交通通达程度 最好 较好 较差
4/10/2016
地租
最高
较高 较低
(2)付租能力---探究活动
这是某个城市主要的经济活动租金的调查情况统计表,根据下表数据绘制“各 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变化图”,据图思考: ①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 ②作出三类功能区的范围并分析这种布局的优势。 (分组研讨,商业组,住宅组,工业组各自的布局优势,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今天我们的校园记者就 城市规划问题专门采访了 县规划局局长。

4
经济因素
(1)图中等值线a、b、c 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 )
A a>b>c C a=b>c
B D
a<b<c a>b=c
(2) 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 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 主要因素是 ( B ) A.地形条件 C.人口分布状况 B.交通条件 D.早期商业活动
各功能区有无明确的界线? 位置 位于市中心,交通 干线两侧。 高级住宅区位于城 市外缘,环境优美 低级住宅区位于内 城,工业区附近, 环境较差。 分布在城市外围, 沿交通干线干线分 布。
占地较小,呈团块状状或条 带状 占地较大,划分为高级住宅 区和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 也可能兼有其他的功能。
1
历 史 因 素
一般城市的市中心是商业区,为什么北京市的市中心是 行政区而不是商业区?
因为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城市原有的 土地利用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
4/10/2016
2
社会因素 2.分析下列住宅区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收入水平因素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4/10/2016
1 商业组(慧眼识别旺铺)
商业区由商业街和各种商 场组成,大多呈团块状或条状 ,且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 心和街道两侧。
商业区人员流量大,地价 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的 核心区。
商业街
圣都
银座
4/10/2016
2 住宅区(巧寻宜居环境)
住宅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 最基本的功能区,住宅用地是城市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 方式(占地面积最大)。 长乐湖小区
4/10/2016
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图7中的A、B、 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据此并读图7,回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位于河流下游,对水源污染小 印染厂宜选址于 B ,理由是 ; 水厂宜选址于 E ,理由是 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 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 A ,理由是 位于河流下游,污水在此汇聚 ; 靠近高等院校,高素质人才多 科技园区宜选址于 D ,理由是 ; 作为主城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卫生防护带 生态公园宜选址于 C ,理由是 。
4/10/2016
C

4.读各类功能活动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 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C )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中的( B )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10/2016

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方便职工上、下 班; 无污染的小工业可布局在城区,住宅区附近;


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 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地区; 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适当的卫生防护带。

1.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B ) A.商业区功能用地 B.住宅区功能用地 C.工业区功能用地 D.文化区功能用地 2.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每个城市都有多个功能区,并且它们之间有严格的分界线 B.每个城市的中心区必定是高大建筑物密集的中心商务区 C.住宅区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往往背向发展 D.工业区要求有很强的协作性,往往布局于城市中心交通最便捷 的地区 3.造成欧美等许多特大城市中出现“唐人街”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因素的影响 B.经济因素的影响 C.民族与宗教因素的影响 D.地理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