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教学课件
2.“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换成 “飘”“传”?为什么?
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 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 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 这一 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 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写作特色
①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 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 “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 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 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 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 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单元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诗中众多意象的含义,领悟诗歌的主题。 2.正确理解诗中众多意象的含义,领悟诗歌的主题。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 之志。 4.正确理解诗中众多意象的含义,领悟诗歌的主题。
新课导入
《国家》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2
梅岭三章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体会 诗人的情思。 2.品味诗歌含蓄、凝练的语言,学习本文运 用的多种修辞手法,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 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3.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 特点
走近作者
【陈毅】(1901—1972),中国
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
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
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
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全单元课件)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祖国啊! 状元成才路
感情:深沉 悲痛
语气:舒缓 低沉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理想 胚芽 笑涡 起跑线 黎明
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状元,成才路 蒸蒸日上的状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一小节:贫困落状元后成才路 第三小节:百废待兴
灾难深重 蒸蒸日上
痛苦 欢欣
悲哀 热烈
2.选择这一小节的一个句子,进行赏析。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既为崭新的理想给出了一个古老深邃的历 史背景,构成新旧对比,突出祖国的理想之新 是从其蛛网斑斑之中转化而来;又写出了这理 想之新,是祖国人民历经生死搏斗,才挣脱梦 魇迎来新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可以删掉“伤痕累累”吗?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指漫漫长夜 已是尽头。
说明曙光已在涌 动、理想的红日 就要跳出来了!
写出诗人对伟大祖国迎来黎明的惊喜、赞叹之情。
“我”是祖 国的一分子。
1.“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为什么又是“九百 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我”的胸中包 容着整个祖国。
状元成才路
这两句构成状元成小才路 与大的对比,突出了“我” 同祖国血肉相连的情感。
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 干瘪的稻穗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
这些意象象征着饱受风 雨、历经漫长岁月,仍然保 持顽强的生命力,在艰难中 不屈不挠的祖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一单元PPT课件(全套完美版)
文学体裁
什么叫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小说定义】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 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来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 【小说三要素】 故事情节
环境
【主要手段】塑造人物形象
字词积累
chàn
羼水
yǎo
舀水
shì
拭去
tuí
颓唐
孔乙己的身份
孔乙己是什么身份?找出文中形象概括了 主人公特殊身份的一句话。
6.自然环境的烘托作用?
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 凉的气氛,使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同时预示了孔 乙己悲惨的结局。
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 凉的气氛,使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同时预示了孔 乙己悲惨的结局。
走进小说的故事情节
孔乙己的故事早已为大家熟悉了。孔乙己不是一 个恶人,但他是封建科举制度制造的一个废人,封建 科举制度无情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至死不 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的原因。而孔乙己极 “恳切”地教“我”识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从不 拖欠咸亨酒店的酒钱,这些都表明了孔乙己身上闪光 的一面———正直、善良和厚道的可贵品格。
短衣帮
长衫客
短 穿着 长
站 喝酒方式 坐
喝酒地点
外
里
贫富悬殊 阶级对立
2.品析长衫客“踱”的妙处。
“踱”写出了长衫主顾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 神情。
3.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 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掌柜
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 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 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安排一个线索人物“我”作为“见证人”,用 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把五个片断连成一个严密的 整体。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课件全套
7.萦绕:
萦回。 8.倦鸟思巢:
疲倦的鸟儿想回巢,常比喻游子思乡。例句:倦鸟思
巢返乡,莫让父母做空巢老人。
赞美和依恋 比喻
导思1. 穿、港湾、 岸是怎样与“家” 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 人生思考 家 导思2:通过作者的 三个比喻我们可以
看出作者心中蕴涵
了对家的什么感情?
人生起点,灵魂归宿
导思3. “家”的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 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 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重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家”有深入的思考,
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 (难点) 惜家庭生活。
周国平, 1945 年生于上海。现
第一部分(②~⑥): “家是一只船”,载着我们去迎接命运
的挑战。 第二部分(7-12):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我们休憩、躲 避风浪的地方。 第三部分(13~16): “家是永远的岸”,是我们航行的目标 和停靠的彼岸。
1.课文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这一段是全文的引子,在结构上起统领全 文的作用。这里“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并“漂过 许多地方”,“漂过岁月之河”,是为了引起下文对
3.琐屑: 琐碎。 4.休憩: 休息。 5.抵御: 抵挡,抵抗。 抵御、抵制辨析:二者都有“抵挡、阻挡”的意思。 “抵御”更强调抵抗住。如:抗日战争时期,举国上 下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抵制”是指阻止 某些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强调的是制止住。 如:我们要全力抵制盗版音像制品。
6.黯然失色: 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或形容相形之下变得暗淡无光。 例句:工地上千万盏电灯光芒四射,连天上的星月也 黯然失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全单元课件
47
诗歌赏析 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诗中的“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
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 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48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第二节只这一行,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上
43
黑人谈河流
兰斯顿·休斯
44
作者简介 兰斯顿·休斯是“哈莱姆 (纽约黑人聚居区)的桂 冠诗人”,是美国黑人文 学最优秀的代表。他的作 品主要是诗,也有小说和 评论。他写作的题材大多 是黑人的生活和种族问题, 为黑人文学开辟了现实主 义道路。出版有诗集《困 倦的布鲁斯》《给犹太人 的漂亮衣裳》等。
41
诗人所选意象,有什么特点? 诗人截取的几幅祖国的土地上常见的、
令他感动的画面。 正是这些寻常景物,在日厮夜守中唤起
了诗人对祖国的“爱情”。
42
教学小结
在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 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平实中见真情 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还详 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 民一起欢乐的场景。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 气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爱,只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 的生活里缓缓释放。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 描述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罗斯祖国 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12
乡愁
九年级语文下册
13
“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14
诗歌赏析 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诗中的“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
把它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 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48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第二节只这一行,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上
43
黑人谈河流
兰斯顿·休斯
44
作者简介 兰斯顿·休斯是“哈莱姆 (纽约黑人聚居区)的桂 冠诗人”,是美国黑人文 学最优秀的代表。他的作 品主要是诗,也有小说和 评论。他写作的题材大多 是黑人的生活和种族问题, 为黑人文学开辟了现实主 义道路。出版有诗集《困 倦的布鲁斯》《给犹太人 的漂亮衣裳》等。
41
诗人所选意象,有什么特点? 诗人截取的几幅祖国的土地上常见的、
令他感动的画面。 正是这些寻常景物,在日厮夜守中唤起
了诗人对祖国的“爱情”。
42
教学小结
在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 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看法。
平实中见真情 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还详 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以及和农 民一起欢乐的场景。诗人没有使用激烈昂扬的口 气直接抒发对祖国的爱,只让自己的情感在寻常 的生活里缓缓释放。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 描述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罗斯祖国 深切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12
乡愁
九年级语文下册
13
“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14
人教版语文初三下第一单元课件
示例
“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 借代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
“正”从时间和程度上反映了往日斗争的漫长、艰苦, 也流露出一个革命者回顾战斗历程的自豪心情。
“飞”字形象地写出了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描绘 出胜利到来的景象。 “血雨腥风”运用了借喻,意思是带着鲜血的雨,夹着 腥味的风,这样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 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的残酷性,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 难。
示例:“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泉台”“阎罗”不是现实 中存在的事物,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即使死 也要骈“泉台”召集旧部,斩杀 “阎罗”的决心,增强感染力,展现了革命家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体现了 诗人对革命至死不渝、坚贞如一的伟大情操。
示例二:红和寂寞:红韵味着积极欢欣的情 感,与寂寞形成对比。为了见面的短暂欢欣, 诗人愿意承受漫长的寂寞,真挚的情意在对 比中表露无遗。 示例三:头边和长途:空间的“头边”,意 味着亲近,与首句“长途”形成对比,距离 再远,诗人也要来到逝者身边,表达出最真 切的情意。
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
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 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 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 “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 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则与光明信念编在一起。
内容
瞻望未来
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Fra bibliotek总领全篇
首尾照应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ppt课件
深情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重音,读出感情。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优美解读
二、优美解读: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三、细腻品读:构思立意、词句运用、 写作技巧、作者感情。
四、丰富联读:想象、联想。
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这首诗。 2、课外搜集整理有关“乡愁”的古诗句。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细腻品读
好的诗歌,就像一杯浓浓的美酒,值 得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 读全诗,找出本文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地方。 (提示:可从诗歌的语言、 句式结构、作 者感情、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
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构思特点 :
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 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 墓、海峡等形象 (意象) ,通过四个 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 象次第放大,将乡愁 诠释为亲情、 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 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 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本文四节小诗,就是四幅简明而 生动的画。请你用散文的语言来描绘这四幅画,来欣赏本诗表现 的意境。
如第一幅:在春寒料峭的晚上,一位外出求学的少年端坐在木
桌前,正给自己日夜思念的母亲写信,眼睛里却早已噙满了泪水。 他在信中跟母亲说了些什么呢?是诉说一个懵懂少年离开双亲在 外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桓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诉“每 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粘贴的哪里是邮票,他粘贴的分明是浓浓的思乡之情;他邮寄 的哪里是信,邮寄的分明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 赤子之心。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似梦 的乡愁啊!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课件.ppt
大地泛指中国。
*“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笑”的内
涵是什么?“旗子” “春天”分别象征什 么笑?代表快乐幸福、乐观向上,是诗人鼓 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地生活。红旗象征
国家;春天象征希望、未来、青少年。
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 笔下的雨都说了什么?这些话集中 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中心 :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无私 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对“生活在中 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由衷祝福及 热切期望。
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 而歌
郑愁予
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 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3.学习作者塑造博大、宽广的胸怀, 以造福于人为自己最大的幸福的精神。
走近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 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 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 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 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 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 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 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 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 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 学系教授。
第二件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文题探究
1、这首诗文题采用了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 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吸引儿童读者。
2、副标题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 童而歌”有什么作用和含义?
作用: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 让我们明白此诗的写作目的,有利于理解诗的 主旨。
*“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笑”的内
涵是什么?“旗子” “春天”分别象征什 么笑?代表快乐幸福、乐观向上,是诗人鼓 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地生活。红旗象征
国家;春天象征希望、未来、青少年。
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 笔下的雨都说了什么?这些话集中 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中心 :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无私 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对“生活在中 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由衷祝福及 热切期望。
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 而歌
郑愁予
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 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3.学习作者塑造博大、宽广的胸怀, 以造福于人为自己最大的幸福的精神。
走近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 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 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 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 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 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 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 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 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 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 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 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 学系教授。
第二件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文题探究
1、这首诗文题采用了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 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吸引儿童读者。
2、副标题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 童而歌”有什么作用和含义?
作用: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 让我们明白此诗的写作目的,有利于理解诗的 主旨。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件(PPT)5-4
•单元分析与提示 • 单元概述 • 戏剧,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它是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
术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我们读到的剧本 是戏剧的文学部分,是一剧之“本”。戏剧文学具有其它文学体裁所具 有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它要供舞台演出,要受多方面的制约,这样,便 产生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般特点:一是时间、空间的集中性,二 是尖锐的矛盾冲突,三是语言个性化。本单元选编的四篇作者的国别有 中有外,时代有古有今,戏剧的种类各有不同,在情节安排、矛盾冲突、 人物塑造、主题表现以及戏剧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点。根据教材编排要 求,教学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比较与辨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了 解戏剧基本知识,在体会戏剧台词语言魅力、把握矛盾冲突、评析人物 性格及主题等的基础上学会鉴赏戏剧,并可尝试改编或创作戏剧、表演 戏剧,从中体味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渴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
• 资料助读 • 认识戏剧 • 戏剧基础知识: • 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
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 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 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 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 上展现。
•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 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 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 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术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我们读到的剧本 是戏剧的文学部分,是一剧之“本”。戏剧文学具有其它文学体裁所具 有的共同特点,但由于它要供舞台演出,要受多方面的制约,这样,便 产生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般特点:一是时间、空间的集中性,二 是尖锐的矛盾冲突,三是语言个性化。本单元选编的四篇作者的国别有 中有外,时代有古有今,戏剧的种类各有不同,在情节安排、矛盾冲突、 人物塑造、主题表现以及戏剧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点。根据教材编排要 求,教学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比较与辨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了 解戏剧基本知识,在体会戏剧台词语言魅力、把握矛盾冲突、评析人物 性格及主题等的基础上学会鉴赏戏剧,并可尝试改编或创作戏剧、表演 戏剧,从中体味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渴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
• 资料助读 • 认识戏剧 • 戏剧基础知识: • 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
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 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 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 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 上展现。
•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 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 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 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十五页,共57页。
第三十六页,共57页。
第三十七页,共57页。
第三十八页,共57页。
第三十九页,共57页。
第四十页,共57页。
第四十一页,共57页。
第四十二页,共57页。
文章 (wénzhāng) 略第四十三页,共57页。第四十四页,共57页。
第四十五页,共57页。
第四十六页,共57页。
1. 诗两首 2. 我用残损的手掌(shǒuzhǎng) 21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外国诗两首 第一单元作文指导
第一页,共57页。
2
34 45
55
第二页,共57页。
第三页,共57页。
第四页,共57页。
第五页,共57页。
第六页,共57页。
第七页,共57页。
第八页,共57页。
第九页,共57页。
第二十三页,共57页。
第二十四页,共57页。
第二十五页,共57页。
第二十六页,共57页。
第二十七页,共57页。
第二十八页,共57页。
第二十九页,共57页。
第三十页,共57页。
第三十一页,共57页。
第三十二页,共57页。
文章 (wénzhāng) 略
第三十三页,共57页。
第三十四页,共57页。
第四十七页,共57页。
第四十八页,共57页。
第四十九页,共57页。
第五十页,共57页。
第五十一页,共57页。
第五十二页,共57页。
文章 (wénzhāng) 略
第五十三页,共57页。
第五十四页,共57页。
第五十五页,共57页。
第五十六页,共57页。
第五十七页,共57页。
第十页,共57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乡愁》课件 (共27张PPT)
余光中说:“对这块土地讲来, 曾经缺席了四十年,回来已经很晚 了,早就应该回来看看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 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 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 息公布了。
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 深处涌现,然后蹿升到我四肢百脉,蹿 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 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8月2021/8/102021/ 8/102021/8/108/10/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8/102021/8/10August
——余光中《当我死时》
再识乡愁 意蕴悠长
乡愁还在吗?
当我到家乡时,我发现小时候
的景观已经看不到了,所有的建筑都
焕然一新。我觉得乡愁是地理、时间
和人文背景构成的,所以,每个人都
有乡愁,因为每个人都回不到童年的
故乡了。
——余光中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坟乡墓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酒一样的长江水,
信一样的雪花白,
醉酒的滋味,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滋味,
是乡愁的等待,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词·音
字词释义
琐屑:琐碎。 祝祷:祝愿祷告。 休憩:休息。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冥想:深沉的思索和想象。 萦绕:萦回。 黯然失色: 没有光彩,失去色泽。 举目无亲: 指人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多用于形容流浪异乡的人。
整体·感知
解题
这是一篇哲学家写的散文。篇名 为“家”,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家” 的一种哲学思考。 “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 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 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体·感知
课 文 的 引 子 有 什 么 作 用 ?
明确: 引子:起统领全文的作用。 • 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经 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 之河”,将“人生奋斗 的过程”比喻成“一种 漂流”,从而引出下 文.
.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 ② 作者认为“家”是什么? “家”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感受?
整体·感知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第一 单元
周国平
家
课堂·导入
家,是妈妈的牵挂和唠叨, 是爸爸的叹息和瞩望;
家,是爷爷胡子里长满的故事, 是奶奶皱纹里饱含的沧桑。
作者·简介
周国平
1945年生 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 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 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 研究所研究员。
问题·探究
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 漂流”,又把家比作船、 港湾、岸,说说这几个比 喻间的内在联系。
问题·探究
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 是后边几个比喻的基础。
“家是一只船”,这个比喻的前提是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 这个比喻是后面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都是由 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新课·讲解
内容分析
1.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家是船?他是怎样将“家”与“船” 联系)“家是一只船”这个判断不是凭空的,它来自引子中人生“对于所有 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这是作者用一个比喻句直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基 本观点。家是本体,船是喻体。这个比喻是后面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 家是岸,都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2)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作者 首先从自己的切实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 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漂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 馨、安乐,让作者忽而悟到船是渔民的家,进而引发了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 说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思考。自然得出作者对于家的第一层面的判断。 第一节“家是一直船”: 表达了作者对“家”第一层面的哲学认识。 (3)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要指出的是,作者关于“家是一只船”的结论决非生硬地提出的,而是建 立在自己的感受、感觉基础上的。作者是先叙后议再抒情,引领着我们一步 步从感觉到思考的。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家
是一只船
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
“温馨”。
整体·感知
家
是温暖的港湾
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
“温暖”。
整体·感知
家
是永远的岸
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
“梦魂萦绕”和“永远 的”“牵挂” 。
新课·讲解
结合全文,思考讨论:
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家是 船、港湾和岸呢?他是怎样 将“家”与“船” 、“港 湾” 、“岸”联系起来的?
整体·感知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由对人生的比喻引出对家的思考,并引起下文。 • 第二部分(2-16):由三个比喻句作为小标题,抒写自己对人 生对家由浅入深的哲学思考。 • 第一层(2-6):由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实况深入思考,得出家 是一只船的结论。 • 第二层(7-12):由人生是一次远航想到家是温暖的港湾,是 休息放松的乐园。 • 第三层(13-16):在前两节的基础上,用“永远”一词把家 的本质特征给以鲜明的定位――家是永远的岸。 • 全篇由引子和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的标题均以判断句表 述,直接阐述了作者的认识和思考。三个小节从标题上看是三个 层次。这三个层次顺序是一种递进关系。这种关系的前提,则是 建立在课文开篇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一它确实是的” 这是作者有关家的思考的前提,也是话题提出的引子。
新课·讲解
内容分析
• 第二节“家是温暖的港湾” • (1)这个比喻句是上一个比喻句的深入, 第一节标题比喻的 本体是“家”,喻体是“船”;第二节标题比喻的本体也是家, 喻体是“港湾”。对于在岁月之河中漂泊的人来说,家是船; 对于航行在人生的河道上的船而言,港湾是不可或缺的。那么, 家就是为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风浪的港湾。 • (2)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作者援引尼采的话,自然与上文 “点点帆影”句勾连,既引出话题,又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人, 借以讨论对家的看法。为使自己的阐述更丰满、更充分、更具 说服力,作者借用尼采对女人的讥评,指出“家是平凡的、充 满俗物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的,但是,对人和人生 来说,就如久航海上的船见到海平线上的港湾。在本节的第5自 然段作者集中地进行议论。
2.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家是港湾呢?他是怎样 将“家”与“港湾” 联系起来的?
新课·讲解
内容分析
3.作者为什么会认为家是岸呢?他是怎 样将“家”与“岸”联系起来的?
• 第三节“家是永远的岸” • (1)第三节,作者在前两节思考的基础上,用“永远”一 词把家的本质特征给以鲜明的定位—家是永远的岸。 • (2)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 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 别之岸。 • 同样,作者仍是在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演绎出自己的观点。首 先是列举《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经历和他对女神卡吕浦索的 回答,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也好,飞黄腾达 也罢,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 • 然后,作者又吟诵马致远的诗句,说明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 远的岸。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与形而上学》 随感集《人与永恒》 诗集《忧伤的情欲》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 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字·词·音
读准字音
袅袅 温馨 琐屑 休憩 摇曳 niǎo xīn xiè qì yè míng 冥想 yíng 萦绕 huá 喧哗 举止泰然 tài 黯然失色 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