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经典课件01
合集下载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教学课件
79
80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免疫作用
IgG
IgM
IgA
IgD
IgE
抗菌、抗 早期防御 粘膜局部 mIgD为成 介导I型
病毒抗体,作用,溶 免疫作用 熟B细胞 超敏反应、
抗毒素, 菌、溶血,
抗原受体,抗寄生虫
自身抗体 天然血型
mIgM为B
细胞抗原
受体
81
第四节 人工制备的抗体(自学)
2、分泌片(SP):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
◆ 保护分泌型IgA免受蛋白水解酶降解 ◆ 介导IgA二聚体向粘膜表面的转运
49
IgG、IgA、IgD、IgE
50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1、功能区
◆ 每条多肽链折叠成几个含有约110个氨基酸残基的球状结构域,具有不同的 生物学功能。 ◆ 氨基酸序列具有相似性或同源性
(1)定义: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 分子相似的球蛋白。
(2)类型: 分泌型— 存在于体液中 膜 型— 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38
Ab与Ig的区别?
• Ab是生物学功能概念
• Ig是化学结构概念 • Ab都属于Ig,而Ig并不都是 Ab。
39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一、基 本 结 构
(一)四肽链结构
4.CH3/CH4——具有多种细胞Fc受体结合的功能,不同的 Ig在结合不同的细胞时可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
54
4、 铰链区
◆ CH1和CH2之间的区域,含有大量脯氨酸,富 有弹性,可以自由伸展至180度,易被酶水解。
◆ 便于Ig抗原结合部位与不同距离的抗原表 位结合;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
55
56
自然界中天然的抗原物质:
80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免疫作用
IgG
IgM
IgA
IgD
IgE
抗菌、抗 早期防御 粘膜局部 mIgD为成 介导I型
病毒抗体,作用,溶 免疫作用 熟B细胞 超敏反应、
抗毒素, 菌、溶血,
抗原受体,抗寄生虫
自身抗体 天然血型
mIgM为B
细胞抗原
受体
81
第四节 人工制备的抗体(自学)
2、分泌片(SP):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
◆ 保护分泌型IgA免受蛋白水解酶降解 ◆ 介导IgA二聚体向粘膜表面的转运
49
IgG、IgA、IgD、IgE
50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1、功能区
◆ 每条多肽链折叠成几个含有约110个氨基酸残基的球状结构域,具有不同的 生物学功能。 ◆ 氨基酸序列具有相似性或同源性
(1)定义: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 分子相似的球蛋白。
(2)类型: 分泌型— 存在于体液中 膜 型— 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38
Ab与Ig的区别?
• Ab是生物学功能概念
• Ig是化学结构概念 • Ab都属于Ig,而Ig并不都是 Ab。
39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一、基 本 结 构
(一)四肽链结构
4.CH3/CH4——具有多种细胞Fc受体结合的功能,不同的 Ig在结合不同的细胞时可产生不同的免疫效应。
54
4、 铰链区
◆ CH1和CH2之间的区域,含有大量脯氨酸,富 有弹性,可以自由伸展至180度,易被酶水解。
◆ 便于Ig抗原结合部位与不同距离的抗原表 位结合;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
55
56
自然界中天然的抗原物质:
免疫学绪论精品PPT课件
2) 胸 腺(Thymus)
❖ 胸腺的功能
①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来源于骨髓的前T细胞至胸腺内
成为胸腺细胞。在胸腺微环境中,胸腺细胞经历了复杂的选择性发 育,约95%胸腺细胞发生凋亡,仅不足5%的细胞分化为成熟T细胞, 进入外周免疫器官。
②免疫调节功能:胸腺基质细胞可产生多种肽类激素,促进胸腺
❖ 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
2) 胸 腺(Thymus)
结构:由皮质和髓质构成 主要细胞:
胸腺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 树状突细胞
成纤维细胞
2) 胸 腺(Thymus)
年龄变化:新生儿胸腺相对较大,至青春期达3040克,此后胸腺开始萎缩。 胸腺微环境:胸腺基质细胞(TSC)互相连接成网, 表达多种表面分子并分泌多种胸腺激素,形成促进T细 胞发育成熟的微环境。
2)脾脏
结构
脾的功能
✓ ①成熟T、B 细胞居留的场所 ✓ ②是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 ③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干扰素等 ✓ ④过滤、净化血液、储血: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衰
老死亡的自身细胞、某些蜕变细胞及免疫复合物等, 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
3)粘膜免疫系统(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第一节 免疫与免疫学概念
❖ 1.免疫(Immune)的定义
❖ 免疫的最初概念:免除瘟疫 ❖ 免疫的传统概念:抗感染免疫 ❖ 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
抗原,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对自身抗 原形成天然耐受的一种生理功能。
现代免疫的概念
❖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 的功能。 ❖ 识别“我与”或“非我” (自我稳定)
免疫学精选课件01概论
……
免疫网络学说
9
2.2.3.2 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背景
① 1945年,Owen发现红细胞嵌合 现象: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在彼此 体内互不引起免疫反应的天然耐 受。 ② 1953年,Burnet提出胚胎期耐受 理论;Medawar等在小鼠体内成 功地进行了人工诱导耐受实验, 给予Burnet学说以有力的支持。
固有性(innate)免疫、非特异性 (non-specific)免疫、先天性免疫 适应性(adaptive)免疫、获得性 (acquired)免疫、特异性(specific) 免疫
5
2.2.2 免疫各领域形成
Louis Pasteur(1822-1895),研制 了一系列疫苗,人工主动免疫( active immunization)之父!
生理性(有利): 清除恶变畸变细胞 病理性(有害): 肿瘤发生或持久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 immune homeostasis)
生理性(有利): 清除衰老损伤细胞,调节平衡免疫应答 病理性(有害): 自身免疫病
4
1.3 免疫应答及其种类与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免疫系统识别与清除抗原的整 个过程。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 特点、获得形式及效应机制, 可分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0
自我介绍与课程介绍 免疫学简介 免疫学发展简史
1
2
3
21世纪免疫学发展的趋势
1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1 免疫的基本概念 2 免疫的基本功能 3 免疫应答及其种类特点 4 免疫性疾病与免疫学应用
2
1.1 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 源流
《说文解字》“疫,民皆疾也” 英文“immunity”,源拉丁文“immunis”/ “immunitas”意为“exempt from charge” 免除税收→免除劳役、兵役→免除疫病→ 免疫传统概念(抗感染免疫) 免疫的现代概念
免疫学(全套课件475P)
防御功能过强(亢进): 变态反应
异常 ??
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 反复感染
14
2020/3/11
2、自身稳定(Homeostasis) 指机体具有清除衰老和破坏的组织细胞的
一种功能。 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保证机体组织
细胞进行正常生理活动。
自身稳定功能失调或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
15
2020/3/11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 有害产物(毒素)的侵入所引起的发病,具 有抵抗力。(Jenner and Pasteur)
—5 5—
2020/3/11
•现代的“免疫”概念
机体识别(区分)自身成分和异己物质, 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 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受,以维持内环 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20—
(二)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在动物长生活过程中,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体 或接种过某种疫苗后,由于机体与病原体的直接的相互作 用,使其产生一种具有明显针对性的免疫,这种免疫称为 特异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功能是 识别非自身和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它们产生免疫应答, 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四、免疫的分类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自动免疫 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特异性免疫
天然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 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 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固有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任何动物都有,受遗传基因控制, 非常稳定。
异常 ??
防御功能低下或缺失: 反复感染
14
2020/3/11
2、自身稳定(Homeostasis) 指机体具有清除衰老和破坏的组织细胞的
一种功能。 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保证机体组织
细胞进行正常生理活动。
自身稳定功能失调或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
15
2020/3/11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 有害产物(毒素)的侵入所引起的发病,具 有抵抗力。(Jenner and Pasteur)
—5 5—
2020/3/11
•现代的“免疫”概念
机体识别(区分)自身成分和异己物质, 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 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受,以维持内环 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20—
(二)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在动物长生活过程中,机体感染了某种病原体 或接种过某种疫苗后,由于机体与病原体的直接的相互作 用,使其产生一种具有明显针对性的免疫,这种免疫称为 特异性免疫,也称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功能是 识别非自身和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它们产生免疫应答, 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
四、免疫的分类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自动免疫 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特异性免疫
天然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 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 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固有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任何动物都有,受遗传基因控制, 非常稳定。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Day 3
Day 5
Day 7
三.免疫学科逐渐形成(20世纪中叶至今):
㈠ 对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逐步完善 免疫系统分为:
天然免疫系统(natural immune system), 又称固有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system)或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non-specific immune System)
一.根据抗原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 二.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
胞辅助: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 Ag):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 毛素
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
(1)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 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2)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
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如:蛋
寡糖重复单位。
G+ 菌细胞壁结构
磷壁酸 肽聚糖 磷脂(细胞膜)
G- 菌细胞壁结构
脂多糖(LPS)
磷脂(外膜) 脂蛋白 肽聚糖
磷脂(内膜,细 胞膜)
脂 多 糖 的 结 构
脂类A
特异性多糖 (O抗原)
核心多糖 聚二糖
脂肪酸
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细胞浆外侧 构成成分:脂类、蛋白质和多糖
细胞浆(细胞质): 内含有质粒、核糖 体、胞浆颗粒。
四.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又称 Forssman抗原)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_PPT幻灯片
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 克隆选择学说 单克隆抗体理论和技术
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使用的推广
• 1850年,显微镜下观察 到炭疽杆菌
• Pasteur发明液体培养基, 培养的炭疽杆菌致动物 发病
• Pasteur制备出减毒疫苗
Louis Pasteur 1822-1895, Father of immunology, attenuated bacteria and viruses as vaccine against anthrax …..
•免疫耐受的发现
• Owen于1945年首
先报道了在胚胎期 接触同种异型Ag所 致的免疫耐受现象
Peter Brian Medawar 1915-1987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0
•Burnet 学说及对免疫的推动作用
• 公元前1160年统治古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从其木乃 伊考证出他面部就有天花疤痕。
• 公元三~四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大规模天花流行,饱受天花 的肆虐。
• 大约到了六世纪非洲暴发天花,八世纪欧洲也难逃一劫。 • 十七~十八世纪天花传入大洋洲在西半球肆虐; • 二十世纪,天花夺去了三亿人的生命。
种人痘-我国古代接种人痘的方法有四种:
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
超敏感反应病 反应过高 如:过敏性休克、新生儿溶血症等。
免疫缺陷病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如:B细胞缺陷病、DiGeorge综合征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自身抗原应答所致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免疫学的应用
• 传染病预防 如:各种疫苗和抗血清等
• 疾病治疗 如: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干细胞移植等。
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使用的推广
• 1850年,显微镜下观察 到炭疽杆菌
• Pasteur发明液体培养基, 培养的炭疽杆菌致动物 发病
• Pasteur制备出减毒疫苗
Louis Pasteur 1822-1895, Father of immunology, attenuated bacteria and viruses as vaccine against anthrax …..
•免疫耐受的发现
• Owen于1945年首
先报道了在胚胎期 接触同种异型Ag所 致的免疫耐受现象
Peter Brian Medawar 1915-1987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0
•Burnet 学说及对免疫的推动作用
• 公元前1160年统治古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从其木乃 伊考证出他面部就有天花疤痕。
• 公元三~四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大规模天花流行,饱受天花 的肆虐。
• 大约到了六世纪非洲暴发天花,八世纪欧洲也难逃一劫。 • 十七~十八世纪天花传入大洋洲在西半球肆虐; • 二十世纪,天花夺去了三亿人的生命。
种人痘-我国古代接种人痘的方法有四种:
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
超敏感反应病 反应过高 如:过敏性休克、新生儿溶血症等。
免疫缺陷病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如:B细胞缺陷病、DiGeorge综合征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自身抗原应答所致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免疫学的应用
• 传染病预防 如:各种疫苗和抗血清等
• 疾病治疗 如: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干细胞移植等。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PPT课件
是机体针对外来病原体的抗感染功能。正常时可 防御病原体的感染;防御功能过强可产生超敏反应, 过弱则表现为免疫缺陷。
2.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 是免疫系统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
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血细 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份保 持免疫耐受;
1983~1984 Mullis 建立PCR技术; 1995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团组序列
测定完成;
1996 第一个自养生活的古生菌基因组测定完成;
1997 第一个真核生物(啤酒酵母)基因组测序完成;
(四)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
1.微生物自身的特点(共性和特性)将会更加受到关注和利用 共性:微生以物微具生有物其为他研生究物材共料有继的续基对本一生些物基学本特生性命:现生象长进、行研究;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 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著名的柯赫原则 1、 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
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三)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1890 Von Behring 制备抗毒素治疗白喉和破伤风;
1892 Ivanovsky 提供烟草花叶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证据;
1928 Griffith发现细菌转化;
1对92其9 机F理lem的in研g 究发导现致青DN霉A素是;遗传物质的确证; 19外44源A遗ve传ry物等质证导实入转各化种过细程胞中的DN基A因是重遗组传技信术息的的建载立体;;
2.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 是免疫系统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
正常: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血细 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对自身成份保 持免疫耐受;
1983~1984 Mullis 建立PCR技术; 1995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团组序列
测定完成;
1996 第一个自养生活的古生菌基因组测定完成;
1997 第一个真核生物(啤酒酵母)基因组测序完成;
(四)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
1.微生物自身的特点(共性和特性)将会更加受到关注和利用 共性:微生以物微具生有物其为他研生究物材共料有继的续基对本一生些物基学本特生性命:现生象长进、行研究;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 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著名的柯赫原则 1、 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
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三)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1890 Von Behring 制备抗毒素治疗白喉和破伤风;
1892 Ivanovsky 提供烟草花叶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证据;
1928 Griffith发现细菌转化;
1对92其9 机F理lem的in研g 究发导现致青DN霉A素是;遗传物质的确证; 19外44源A遗ve传ry物等质证导实入转各化种过细程胞中的DN基A因是重遗组传技信术息的的建载立体;;
医学免疫学PPT第一章 绪论课件
免疫调节 身 维持机体平衡 稳
定
肿瘤发生 自身免疫性疾病 疾病发生
• 儿童哮喘 • 花粉过敏 • 鸡蛋过敏 •…
过敏
• 免疫缺陷
• 遗传性血管神经 性水肿
• 免疫缺陷
• 获得性免疫缺陷 综合征(AIDS)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累及全身各系统 • 蝶形红斑
•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免疫系统 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过程
固有免疫组成
解剖学屏障:皮肤/粘膜组织 生理学屏障:胃酸,溶菌酶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
然杀伤细胞 体液因子: 补体、细胞因子等
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 个体出生后,生活中不断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抗 原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获得的免疫功能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Rowe(1965)自骨髓瘤患者的血清内发现了IgD 石板(1966)自枯草热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了IgE
1、细胞免疫的发现 2、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3、抗体生成克隆或细胞系选择学说的提出 4、胸腺的发现 5、七十年代的重要成就还有T细胞亚类的发 现和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等
细胞转移迟发型超敏性的成功证明了细胞免疫的存在 Chase等(1942)证明了结核菌素反应不是由抗体引起, 而是由致敏细胞引起,从而证明了机体免疫性除能产生体液免 疫外还能形成细胞免疫,证实了细胞免疫的存在 Fagraeus证明抗体是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转化成的浆 细胞产生的。这些成就提示免疫细胞在抗体形成和细胞介导的 免疫作用中的主导地位
炭疽杆菌疫苗
狂犬病病毒疫苗
1、抗体的发现 2、补体的发现 3、血清学方法的建立 4、免疫化学的研究 5、抗体生成理论的提出 6、抗体分子结构揭示
免疫学精品课件(1).ppt
免疫分子
机体内参予免疫的各种分子称为免疫分子。免 疫分子种类很多,按其作用可分为非特异性免 疫分子,特异性免疫分子和免疫相关分子。
(一)非特异性免疫分子 非特异性免疫分子 主要有补体系统、溶菌酶、抗菌肽、细胞因 子等。
1. 补体: 感染早期抗体尚未产生时, 补体即可通过MBL或旁路 激活途径发挥溶菌作用,发挥第一道防御功能。经 典途径发挥效应的时相较迟。生物学功能:补体激 活后,溶解细胞。还可发挥趋化(C3a、C5a、C567)、 调理(C3b、C4b)、免疫粘附(C3b)及促炎作用 (C3a、C5a)。 。
MHC-I类分子结构
肽结合区:与抗原肽(8~9个氨基酸)结合部分, 具有 多态性,槽口决定哪一多肽将被提呈给T细胞。
α3功能区:是TC细胞CD8分子对I类分 子识别结合的部位。 β2m由15号染色体编码,起稳定分子构 型作用。
跨膜区:将I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 胞浆区:参与细胞内外跨膜信号的传递
MHC-II类分子
肽结合区:与抗原肽结合部 分,具有多态性
Β功能区:是TH细胞CD4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 跨膜区: 将II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
胞浆区:参与细胞内外跨膜信号的传递
(三)特异性免疫分子 特异性免疫分子主 要有T细胞抗原受体,B细胞抗原受体和体液 中的免疫球蛋白等。
1.T细胞抗原受体(TCR) T细胞受体是T细 胞在胸腺发育成熟过程中表达在细胞膜上,起 特异识别抗原作用的蛋白分子。 γ δT细胞主 要在粘膜起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作用,αβT 细胞在全身起特异性免疫作用。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作用 有的CD分子是免疫细胞膜上的 标志分子,如Th细胞的CD4,TC细胞的CD8,借此可以从 CD分子水平上检测免疫细胞。有的CD分子起免疫受体 作用,例如NK细胞的CD16是IgG的Fc受体。有的CD分子 在免疫细胞之间起粘附作用,例如T H细胞的CD4 、CD2。, TC细胞的CD8等。有些CD分子则在各种细胞之间起粘附 作用,这些CD分子又称粘附分子。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特异性免疫。
2. 组成 (1)屏障结构 皮肤和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2)吞噬细胞 吞噬、分解生物大分子,杀灭病原体。 (3)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抗体、补体、溶菌酶等
(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 特征 (1)个体出生后,由于接触抗原而获得。 (2)针对性强(特异性强),也称特异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免疫学(Immunology):
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有害生物 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 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 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1. 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研究
减毒疫苗(鸡霍乱杆菌、炭疽杆菌、狂
犬病毒)
Pasteur
抗毒素血清(白喉杆菌外毒素、破伤风 杆菌外毒素)
2. 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细胞学说: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
体液学说:体液中产生了针对各种病原 微生物的相应抗体,并发现在试管中这 些抗体能与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发生凝集、 沉淀等现象。
抗原籍表位结合
相应淋巴细胞 表面受体
相应抗体
表位是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 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种类 分两类 (1)构象表位(决定簇)
①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 构象形成的;
②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③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 应答,称为功能性表位。
子物质。如药物、多糖、类脂等。
载体 赋予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分子,
即为载体。 半抗原 结合 某些蛋白质 抗原(完全抗原)
2. 组成 (1)屏障结构 皮肤和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2)吞噬细胞 吞噬、分解生物大分子,杀灭病原体。 (3)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抗体、补体、溶菌酶等
(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 特征 (1)个体出生后,由于接触抗原而获得。 (2)针对性强(特异性强),也称特异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免疫学(Immunology):
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有害生物 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 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
是研究免疫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 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1. 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研究
减毒疫苗(鸡霍乱杆菌、炭疽杆菌、狂
犬病毒)
Pasteur
抗毒素血清(白喉杆菌外毒素、破伤风 杆菌外毒素)
2. 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细胞学说: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
体液学说:体液中产生了针对各种病原 微生物的相应抗体,并发现在试管中这 些抗体能与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发生凝集、 沉淀等现象。
抗原籍表位结合
相应淋巴细胞 表面受体
相应抗体
表位是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 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种类 分两类 (1)构象表位(决定簇)
①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 构象形成的;
②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③易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 应答,称为功能性表位。
子物质。如药物、多糖、类脂等。
载体 赋予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分子,
即为载体。 半抗原 结合 某些蛋白质 抗原(完全抗原)
第01章免疫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14
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物理屏障---皮肤 粘膜 细胞介素
T细胞
细胞
固
NK细胞
细胞介素
适
有
单核细胞
应
性
巨噬细胞
免
中性粒细胞
性 免
疫
抗体
疫
细胞介素
B细胞
体液
化学屏障---pH/脂类/酶
10.10.2020
15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比较:
固有免疫
固有性、无需抗原激发 早期,快速(数分钟~4天)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经历
经验免疫学时期(17-19世纪) 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
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 创造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免疫学科的形成及发展
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0.10.2020
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的组 成细胞
吞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NK 细胞、NK T细 胞、其他 (粒细 胞/肥大细胞/血 小板/红细胞等)
适应性免疫应 答细胞
T、B细胞
免疫分子
膜型 分泌型 TCR 免疫球蛋白 BCR 补体 CD分子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MHC 细胞因子受体
5
免疫系统的功能
2、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推动生命科学 的发展 ; (生、老、病、死)
3、免疫学是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 础,它的发展蕴涵巨大经济效益;
4、免疫学将在生物安全及国防中发挥重要 作用。
免疫系统淋巴结 法氏囊 黏膜相关 (禽类) 淋巴组织
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物理屏障---皮肤 粘膜 细胞介素
T细胞
细胞
固
NK细胞
细胞介素
适
有
单核细胞
应
性
巨噬细胞
免
中性粒细胞
性 免
疫
抗体
疫
细胞介素
B细胞
体液
化学屏障---pH/脂类/酶
10.10.2020
15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比较:
固有免疫
固有性、无需抗原激发 早期,快速(数分钟~4天)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经历
经验免疫学时期(17-19世纪) 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
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 创造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免疫学科的形成及发展
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0.10.2020
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的组 成细胞
吞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NK 细胞、NK T细 胞、其他 (粒细 胞/肥大细胞/血 小板/红细胞等)
适应性免疫应 答细胞
T、B细胞
免疫分子
膜型 分泌型 TCR 免疫球蛋白 BCR 补体 CD分子 细胞因子 黏附分子 MHC 细胞因子受体
5
免疫系统的功能
2、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推动生命科学 的发展 ; (生、老、病、死)
3、免疫学是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 础,它的发展蕴涵巨大经济效益;
4、免疫学将在生物安全及国防中发挥重要 作用。
免疫系统淋巴结 法氏囊 黏膜相关 (禽类) 淋巴组织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TD-Ag): 这类抗原须在抗原提呈细胞及 TH细胞的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决大多数 蛋白质抗原属于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Ag):这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 不须T细胞辅助。少数的多糖抗原属于TI-Ag。
表位类型 表位位置
线性 抗原分子任意
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两种来源不同的抗原,除各有其主要的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外,相互之间也存在部分相同的抗 原决定簇,这种共有的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 原。 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称为 类属抗原。 无种属关系的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称为异 嗜性抗原。 一种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其他 含有共同抗原的物质发生结合反应,称为交叉 反应。
(四)免疫系统 是机体执行免疫功
能的物质基础。包括免疫器官、免疫 细胞和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脾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凡是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 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包括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各种抗原提呈 细胞、各种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肥 大细胞。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和细胞因 子。
第二篇
免疫分子
第一章
抗原
抗原的一般概念 抗原的免疫原性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分类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抗原的概念
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
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两种特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 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 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凡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只有抗原 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半抗原+蛋白质——完全抗原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称为载体。
二、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
公元17世纪我国记载接种“人 痘”,预防天花。 公元18世纪后叶,英国乡村医 生Jenner观察发现种牛痘预防 天花,既安全又有效,是一划时 代的发明。
(二)科学免疫学时代
弗氏不完全佐剂(IFA) 石蜡油+羊脂
弗氏佐剂
弗氏完全佐剂 (CFA) 石蜡油+羊毛脂
+ 卡介苗
抗原和佐剂的比例为1:1,由于佐剂是油剂, 加抗原后要充分混合成乳剂。
佐剂的生物学作用:
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使无或微弱免疫 原物质变成有效的免疫原。 提高抗体的滴度,提高初次免疫应答和 再次免疫应答抗体的滴度。 改变抗体的类型,由产生IgM转变成 IgG。 引起或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
1、先天性免疫应答 能非特异的阻挡或清除入侵 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及体内出现的突变、衰老和死亡细 胞。其特点:非特异性、先天就有的并可以遗传 ,不 产生记忆性。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包括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 2、获得性免疫应答 个体出生后,机体感染了某 种病原微生物或接触了某种异物,而获得的免疫力。 特点:后天获得的,不能遗传、特异性的。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各类Ig 形成 牛血清蛋白、卵白蛋白、类 毒素
体液免疫
IgM 不形成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脂多 糖、聚合鞭毛素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各种病原微生物 细菌的外毒素和类毒素 动物血清 同种异体抗原 异嗜性抗原 肿瘤抗原
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 在于人、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 称为Forssman抗原。 异嗜性抗原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三、完整性
具有一定理化性状的物质须经非消化 道途径进入机体(包括注射、吸入、混入 伤口等),并接触淋巴细胞,才能成为良 好抗原。如果是口服后可被消化酶水解成 胨、氨基酸,破坏了其结构,就丧失了免 疫原性。 自然界中天然的抗原物质有: 蛋白质、多糖、核蛋白
四、宿主遗传性
抗原的免疫原性也与机体的应答能力 有关同种动物不同个体对同一种抗原的免 疫应答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受遗传 因素控制,控制免疫应答的基因称为免疫 应答基因(immune response,Ir)
二、一定的理化性状
大分子胶体物质 凡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分子量都较 大,一般在10kDa以上,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 原性越强。 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从化学组成来看,凡含有芳香 族氨基酸(尤其是酪氨酸)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较 强。从结构来看,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 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 分子构象是指抗原分子中一些特 殊化学基团的三维结构,它决定抗原分子是否能与淋 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互吻合。易接近性是指抗原 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的抗原受体 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
表3
特性
化学特性
结构特点
TD-Ag和TI-Ag的比较
TD-Ag
蛋白质
结构复杂 具有多种不同决定簇,既有 半抗原决定簇又有载体决定 簇 需要 是
TI-Ag
多糖
结构简单 具有重复出现的同一种抗 原决定簇,无载体决定簇 多数不需要 否
巨噬细胞参与 T细胞依赖性
应答类型
诱导的Ig类型 免疫记忆 常见的抗原种类
佐剂的作用机制:
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长抗原在体内存 留的时间。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 和递呈能力。 刺激淋巴细胞增生和分化,从而增强和 扩大免疫应答的效应。
病原菌的发现推动了疫苗的研制。 抗体的发现推动体液免疫学的研 究。 免疫耐受的发现,认识到经免疫 应答及免疫耐受的两种不同效应, 免疫系统执行协调统一的生理功 能。 Burnet的克隆选择学说及细胞免 疫学的发展。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b) 技术的建立,使制备抗体的技术 从机体水平跨越到细胞水平。
第一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
抗原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异物性 二、一定的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 四、宿主的遗传性
一、异物性
异物是指化学结构与宿主的自身成分相异或 机体的免疫细胞从未与它接触过的物质。异物性 的物质包括以下几类: 1、异种物质 如:马血清蛋白、各种微生 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而言都是异种物质,具有 强的免疫原性。 2、同种异体物质 如:ABO血型抗原、人 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3、自身抗原物质 如:自身组织成分结构 改变、隐蔽性自身成分暴露构成自身抗原。
(五)免疫应答的特点
特异性 甲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效应物
质只能专一的同甲抗原结合对乙抗原无作用。 多样性 免疫系统能与自然界多种多样的抗原物 质发生免疫应答。 记忆性 免疫系统初次接触的抗原被排除后,再 次接触同样的抗原,引发更强烈、更快速的应答 把抗原清除。 自我调节 识别“自己和非己”
第一篇
概论
免疫学简介
医学免疫学
山西医科大学 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组 主讲:赵素莲 教授
免疫学概述
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二、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一)免疫(Immunity)是指生物体识别 和排除抗原异物,以维护自身生理平衡 和稳定的功能。 (二)免疫功能:包括三个方面 1、免疫防御 2、免疫稳定 3、免疫监视
1
表2
T细胞B细胞抗原表位的特性比较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BCR 不需要 天然的多肽、多糖、脂 多糖、有机化合物 5 ~15个氨基酸、 5 ~7个单糖或5 ~7个 核苷酸 构象、线性 抗原分子表面 TCR 需要 变性后的肽段 8~12个氨基酸(CD8+T) 12~17个氨基酸(CD4+T)
表位受体 APC处理 表位性质 表位大小
二、载体决定簇与半抗原决定簇
问题:单独应用半抗原不能诱导机体 产生抗体,只有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 后,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半抗原为什 么不能单独诱导机体产生抗体,而载体在 诱导机体产生抗体上起什么作用呢?
表1
实验组
载体-半抗原效应
再次免疫 抗DNP抗体
初次免疫
1
2 3
BSA-DNP
BSA-DNP BSA-DNP+OA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基) 载体决定簇和半抗原决定簇 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一、抗原决定簇
1、概念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是指抗原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 基团,又称为表位(epitope)。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 间构象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抗原通过AD与相应淋巴细 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 2、种类和数量 一个抗原分子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不 同的AD ,一种AD决定着一种特异性,多种AD决定着多 种特异性 3、部位 位于抗原表面的AD能直接被相应淋巴细胞 所识别,称功能性决定簇,存在抗原分子内部的AD无激 发免疫应答的功能,称隐蔽决定簇。只有经理化因素处 理后,使之暴露可能成为新的功能决定簇。
第四节 诱导免疫细胞增生 的其他成分 免疫佐剂 丝裂原 超抗原
免疫佐剂
佐剂—是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有些物质与抗原一 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 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佐剂的种类: 1、微生物及其产物:如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卡介 苗) 短小棒状杆菌、白日咳杆菌、革 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 2、无机化合物:氢氧化铝、明矾等 3、合成佐剂:如双链多聚肌胞苷酸(polyI:C) 4、油剂:如弗氏佐剂、矿物油、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