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校典型案例
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成果与典型案例
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成果与典型案例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
手段之一。在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中,一些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比较显著,成为了示范和典型,以下将介绍其中几个。
一、广东省江门市技师学院
江门市技师学院非常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立了“明德、求知、创新、服务”的校训,构建了“办学伦理公约”,鼓励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院注重学生的综
合素质培养,开设了“地球村”、“教育先锋”、“职业技能大赛”等大型活动和比赛,
并采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江门市技师学院的校
园文化建设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曾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荣誉称号。
二、山东职业学院
山东职业学院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管理体系,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
文化特点,开设了多个社团和俱乐部,如“青年志愿者协会”、“艺术团”、“环保社”等。学院还构建了“以文化凝聚力量”的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开展了多个文化活动和比赛,如“文化节”、“读书节”和“泉城杯”等。山东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得了多
项荣誉,包括“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先进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先进单位”等。
三、北京市房地产职业学院
北京市房地产职业学院坚持“人本、求实、创新、卓越”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职
业规划能力和实践能力。学院开设了多个“互联网+”产业化专业,并与多家房地产企业
合作实习和就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学院还构建了“校内创业孵化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
融岗位入课堂,推进理实一体,提升培养质量
乐都县职业技术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典型案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全方位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实施背景
随着新的技术、器件的不断涌现,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很多原来的教学项目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电子新技术、新理论的要求。加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普遍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且内容多,课时紧。而目前的学生来,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些课程的知识,特别是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课题。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与立体式手段结合来替代传统理论和实训教学分开的做法为中职职业教育提供了改革的契机。
二、建设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的认知领域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学生的认知也是按上述几个层次发展的。因此,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样要遵循学生个体发展的认知规律。我专业为了适应当前三年制中职学校生源的状况和教学改革发展的形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企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我们设计了以实训项目为中心,科学有机的融入相关的电子核心理论的教学,把实训室变成既是实训的场所,优势理论教学的课堂,真正形成练好的“理论”“实训”“技能操作”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做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互动。
三、实施过程
1、调研企业行业现状,观摩理实一体化开展效果良好的学校
首先从广度和深度上动态地对电子行业进行调研,根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岗位能力需求找出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工作任务分析职业岗位所必须学习的专业技
幼儿园近视防控示范校典型案例
幼儿园近视防控示范校典型案例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推动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了在幼儿园阶段帮助幼儿树立护眼健康意识,建立起良好的用眼习惯,协助家长形成对孩子近视防控的正确认知,在幼儿园和在家共同营造保护视力环境,进一步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培育视力健康文化,甲地幼儿园将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到健康预防重点项目之一。
一、防控锁定,助力“防近”举措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的通知》,坚持不懈推广精准、科学、有效的近视防控方法,增强全社会爱眼护眼意识,进一步提高宣讲工作针对性,营造近视防控氛围。甲地幼儿园近视防控小组围绕近视防控要点与举措定期开展研讨与推动会议,制订幼儿近视防控制度与活动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近视防控各项举措,专门开展“近视防控宣传”项目家长调查问卷,助力幼儿疑似异常视力的复查矫治,让甲地幼儿园的防近视工作更具实效性。
二、爱眼教育,强化健康认识
学龄前是视器官发育的关键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保护视力”的意识,教会他们习得护眼的基本常识,久而久之养成眼保健的良好习惯,于是幼儿园围绕幼儿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儿歌、游戏、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教育幼儿讲究用眼卫生,带领幼儿一起学习眼保健操,引导幼儿亲身体验眼睛的重要作用,懂得要爱护眼睛,让护眼行动,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同时通过网络平台,
以近视防控微视频的方式持续向家长推送”视力防控加油站”主题包,亲子共阅,提升家庭爱眼护眼氛围。
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优秀案例
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优秀案例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优秀案例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旨在倡导
校园法治理念,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这些
示范校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案例,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和参考。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
优秀案例。
第一起,京北中学(化名)作为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的先行者,一直致力于将法治理念融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学校成立
了法律顾问团队,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法治宣传活动,增强学生和教
职工的法律意识。学校建立了规范的校规制度和学生自治组织,形成
了学生自治、教师自治、共同自治的良好格局。在学生违纪问题上,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采取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确保了学校的管理
秩序和辅导员的权威性。作为示范校,京北中学成功实现了学校治理
体系的创新,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二个案例是南方实验中学(化名),该校在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中注重落实法治教育,深化师生法治意识。学校建立了多层次的法治
教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法治课程和法制
实践活动。学校还倡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建立了学生议会和学生监督委员会,培养学生自治的实践能力和法治精神。南方实验中学还重视家校合作,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法治建设,推动了学校的法治化进程。这些做法为全国其他学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的优秀案例在倡导法治理念、加强法治教育、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示范校不仅在法治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努力,而且在校园管理和学生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希望全国各地的学校能够从这些优秀案例中获得启示,不断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文末】
小学学校近视防控示范校典型案例
小学学校近视防控示范校典型案例阳光小学成立于2013年,学校以学生发展指导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幸福教育。
一、做好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近视防控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教育、教学、总务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动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切实推动学生近视防控工作。
学校设有保健室1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已经投入使用,近两年在卫生健康教育方面投入30余万元,配齐配足所需设施设备,及时更新物资储备。
二、深入护眼宣传打造环境保障
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将“一尺、一拳、一寸”的近视防控要求贯穿于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保持读写时坐姿端正。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防近科普宣传工作。通过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用眼教育,还有效通过开展眼保健操评比、护眼小卫士等活动,巩固学生保护视力的教育体验成果。
学校还加大投入,为每间教室配备护眼窗帘、护眼灯、视力表、眼保健操图解、可调节课桌椅,为学生的近视防控创造良好条件。
三、夯实体育锻炼,落实减负保障
学校全面落实“五项管理”措施和“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效率,有
效“解放”孩子双眼,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课间操增加了健身操和竞技小运动内容,增加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兴趣,特殊天气也会组织学生进行室内操等活动保证学生在校运动时间。
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学校开展了广播操比赛、队列比赛、班际足球联赛、校园篮球联赛、乒乓球赛等一系列活动,形成季季有赛事,班班建球队,人人都参与的校园体育活动积极态势。
武安市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成功案例
示范校典型案例之一——“能力本位项目化六环节”教学
模式
日期:2013-09-05 浏览次数:6
“能力本位项目化六环节”教学模式
2010年9月,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开始“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特别是2011年7月晋升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以来,我校举全校之力破解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成功教学模式的难题,总结出“能力本位项目化六环节”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河北省首届创新教育大会和第二届中国农村教育论坛上两度交流,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
所谓“能力本位项目化六环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中实施的六个教学环节,即:情景导入明任务;收集资料定方案;自主协作共实施;点拨引导查过程;展示成果再完善;评估检测展升华。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中的中下等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下生龙活虎,课堂昏昏欲睡,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已是中职学校的一大通病。我校是一个万人规模的学校,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与学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落后于时代的需要,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成功的教学模式借鉴,难以适应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对中等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创新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我校坚持“质量立校”的战略,始终把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2009年8月以来我校按照“定向培,技巧教,情趣学,示范做”的要求,遵循“有用、能做、善导、乐学”的八字方针,指导全校的教改工作。
特别是2010年8月,学校举起了“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旗帜,制定了“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改革推进方案,结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项目建设要求,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全员培训,整体推进,自主研发的措施。先后聘请国内知名职教专家颜景信、张志增、吕波等教授到校举办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专题讲座,并聘请著名培训师王晓勇教授为我校60名教师开办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一级培训班;
节水型高校典型示范案例
节水型高校典型示范案例
节水型高校典型示范案例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节水已成为全球共同的责任。在中国,高
校是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广节水理念的重要力量。因此,
建设节水型高校已成为当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以某
高校为例,介绍其作为典型示范案例的主要内容。
一、节约用水
该高校通过改善自来水管网、修复漏损管道、安装低流量卫浴设备等
措施,有效减少了用水量。同时,学生宿舍区实行“回收利用废水”
制度,将洗衣机排出的废水收集起来进行二次利用。此外,在植物园、花坛等公共场所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灌溉植物,实现了雨洪资源的有效
利用。
二、科学管理
该高校建立了完善的节水管理制度,并且配备了专门负责节水工作的
人员。他们定期检查各个区域的用水情况,并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
改和处理。同时,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宣传和普及节水知识,提高师生
的节水意识。
三、技术创新
该高校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如采用雨水花园、地下雨水收集系
统等技术,有效降低了用水量。同时,该校还开展了一系列节水科研
项目,如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吸附剂、利用新型材料制备高效过滤器
等研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社会参与
该高校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节水工作的开展。例如,在学
生社团中成立了“环保协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和教育
活动;在社区中建立了“节约用水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者的力量
宣传和普及节约用水知识,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节约用水风尚。
综上所述,该高校作为典型示范案例,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国其他高校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
创建示范活动典型案例
创建示范活动典型案例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领域进行编写,以下是一个关于“绿色环保”的案例,供您参考:
案例名称:“绿色校园,我们在行动”
案例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校,我们决定发起一项绿色环保的示范活动,旨在提高师生们的环保意识,推广绿色生活理念,减少校园内的环境污染,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案例实施:
1. 宣传教育: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全校师生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同时,定期举办环保主题的讲座和展览,邀请专家学者为师生们讲解环保的重要性。
2. 垃圾分类: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引导师生们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让大家了解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处理方式。同时,鼓励大家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实现废物再利用。
3. 节能减排:推广节能减排的理念,倡导师生们节约用水、用电。在办公楼、教学楼等公共场所安装节能灯具和节水器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鼓励大家骑自行车、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
4. 绿化校园:加大校园绿化力度,种植更多的树木和花草。设立“绿化志愿者”团队,定期组织师生们参加植树造林、清理垃圾
等环保活动。鼓励大家认领“绿化责任区”,负责管理和维护自己所在区域的绿化。
5. 环保监督:建立环保监督机制,设立环保监督员,对校园内的环境问题进行巡查和记录。对于发现的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确保校园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同时,鼓励师生们积极参与环保监督工作,共同维护我们的绿色校园。
节水型高校典型示范案例
节水型高校典型示范案例
1. 引言
节水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当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推动节水理念在学校内的普及和实践。下面将列举10个典型的节水型高校示范案例,以期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智慧用水系统的应用
某高校引入智慧用水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用水情况,并根据数据提供合理的用水建议,以降低浪费和滥用现象。
3. 宿舍节水改造
该高校对宿舍进行节水改造,安装节水淋浴头、节水水龙头等设备,采用分表计费制度,激励学生节约用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某高校建设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浇灌花草和冲厕所等非饮用水用途,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了用水成本。
5. 智能化农田灌溉
该高校的农田灌溉采用智能化系统,通过监测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实现精准灌溉,避免了过度浇水和水资源的浪费。
6. 湖泊水质治理
某高校的湖泊水质长期受到污染,为了改善水质,该校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引入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处理,有效净化了湖泊水体,保护了水资源。
7. 节水型景观设计
该高校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注重节水理念,采用抗旱植物和适应性植被,合理规划水体和绿地,减少了浇灌水量,提高了景观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8. 环境教育与宣传
该高校开展丰富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组织节水主题讲座、宣传展览等,引导师生树立节水意识,提高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9. 校园水资源管理
某高校建立了完善的校园水资源管理体系,制定了详细的用水计划和管理措施,实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约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产教融合示范校典型案例
产教融合示范校典型案例
产教融合示范校是指在教育领域中,与各个产业领域进行紧密合作,将产业和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一种教育模式。下面是一些典型案例:
1. 世界工厂职业技术学院:
世界工厂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专门培训制造业人才的学校。该学校注重产教融合,与当地制造业企业合作,开设了专业化的课程,提供实际工作机会,帮助学生获得实际操作能力。
2.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中学是一所融合了“学科”、“工科”、“艺术”等领域的综合性学校。该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践培训,以便学生顺利进入到实际工作环境。
3. 江苏省启新职业学校:
江苏省启新职业学校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一套实用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对当前产业市场的深入理解。该校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践,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机会来参与各种行业实践活动,如产业实践、技术竞赛等。
这些产教融合示范校成功的秘诀在于,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实用的教育课程,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 1 -
公办强校典型案例材料
公办强校典型案例材料
一、背景介绍
某公办学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名校,近年来,在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推动下,该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了当地公办学校的佼佼者。本次案例材料将介绍该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二、案例描述
1. 办学理念:该校坚持以“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为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倡导教师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育教学:该校注重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学校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 师资队伍:该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校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4. 学生发展:该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三、经验总结
该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2. 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科建设。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国家级温馨校园优秀案例
国家级温馨校园优秀案例有很多,以下为您提供其中一个案例:某小学积极打造温馨校园,通过以下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绿化校园:学校投入资金,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打造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学生们可以在绿色的环境中学习、玩耍,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增强身心健康。建设文化墙:学校在校园内建设了文化墙,展示了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内容,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到学校的文化底蕴。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们发挥创意,在文化墙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定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会、科技节等,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兴趣。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学校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家校合作:学校积极与家长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家校合作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通过以上措施,该小学成功打造了
一个温馨、舒适、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
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典型案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南安市前锋小学:这所小学坚持“书香启智,和雅润心”的办学理念,倾
力建设一所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的温馨学校。学校打造了“三廊文化”,并创设了多个图书阅读区,让师生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学校还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多位教师成为县级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等。
闽清县坂东镇湖东中心小学:这所小学创建于1927年,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文化开发了校本课程资源,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运动、劳动、礼仪等好习惯,以此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桥头镇初级中学:这所中学致力于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建有三大功能多样
的校园广场,运动场地一应俱全。学校建筑错落有致,功能配备齐全,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规划有序。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乡村温馨校园建设的典范,它们在提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到相关网站查询或咨询专业人士。
申报省优秀示范家长学校的典型案例.doc
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促进“留守儿童”教育——汝城县卢阳镇附城学校申报省优秀示范家长学校的典型案例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996人,其中留守儿童1556人,占学生人数的78%。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宗旨,我校于2008年9月成立了家长学校。多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以“让更多的家长学会更好的教育”为办学使命,坚持办好家长学校,不仅在起始年级办班,而且向各年级办班过渡,帮助家长或者监护人掌握孩子的成长特点,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创设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使我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与认可。特别是针对我校“留守儿童”占了大部分的现状,我校以办好家长学校为基础,大力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培养出心理健康、习惯良好的少年儿童,努力把学校办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由此推动了学校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2012年中考各科一次性合格95.05%,排全县第二;学校荣获了2012年汝城县教学质量一等奖;荣获了2012年郴州市教学教学质量管理优胜奖;荣获了2011年、2012年汝城县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等奖;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经验在“2011年郴州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推介,2012年抓好留守儿童经验向全省推介。
一、创新模式,家校合作,努力办好家长学校。
我们确立了“一个体系、三条途径”的家校合作模式,一个体系即建立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促进“留守儿童”教育,是我校德育教育网络的必要内容,并最终通过“校讯通”和“爱心电话”、“社区互动”、“家校联合”三条重要途径来实施。
小学家庭教育示范校典型案例
小学家庭教育示范校典型案例阳光小学创办于1987年,学校秉承“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以真
切关照每一个儿童的发展为使命,以国际理解教育引领整体变革,相继获得甲地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办学成效显著,深
受百姓信赖。
“专业引领家校合作共同成长”是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通过学校教育引领,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从“开设普惠型的家长学校,到基于个性需求的主题研修,到浸润参与的体验学习”。学校历经“由普及型向研究型发展,由浅层次向深层次提高”的过程,紧密关注现代家庭教育的现象,以教育研究促家庭教育指导,以创新实践开拓家校合作新天地。
一、领跑家庭教育创新多元路径
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生活习惯、个性特质、道德品行和综合能力都是在家庭教育环境下生成的。因此,学校在家长工作指导中特别强调“家庭教育第一”的主张,实施学校“专业领导”的策略。因此,除了传统的家长学校外,学校创新了一系列方法:1、全面系列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如2019年学校编写《家长指导手册》以问答的形式帮助家长解答困惑,了解家庭教育关注重点,了解各种事务办理途径,并进行全区推广;《新福娃暑期生活手册》指导一年级家长从作息习惯、自理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阳光家长荟”公微栏目分享家庭教育故事,资深心理专家点评,为广大家长提供理论引导和方法指导;2、融和学校丰富活动开展家庭活动引领。如“阳光彩丝带”活动指导亲子共同参与公益活动,“阳光
紫藤”阅读活动校内外辐射范围广,“阳光跑团”运动向未来系列活动带动家庭健康生活,创新亲子陪伴模式……3、基于问题研发特色课程,如“福爸智慧成长课程”等。学校充分发挥以家庭为原点,以班级社群为拓展点,以广阔社会世界为目标点,发挥力量,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示范校建设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一、实施背景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三赢的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上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利用企业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为学生的实训设备;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不足;而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开发合作的校企课程可见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先进设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我们通过与东风裕隆实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真正受益.
二、主要目标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校企合作成果显著.
⑴建立业内咨询小组
小组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办公室、专业教师等骨干人员组成。该小组主要工作内容:
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
二是协助我校设置和调整专业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
三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四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
五是共同促学生高质量就业。
⑵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工学结合和学生零距离就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汽车专业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一方面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努力实践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作思路,对接校企合作之间的问题,综合运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东风裕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我校稳固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两江新区发展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做响“渝北技师”品牌——渝北职教中心实施国家示范中职建设计划典型案例
按照《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精神,所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就是指那些能够代表国家职业教育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其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能够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示范学校”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一所“示范学校”并非方方面面都完美无疵,它只要在某一方面实现了关键性突破,做出了特色、做出了成果、做出了表率,带动了整个学校的良性发展,具有广泛的骨干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样的“示范”探索都应该算是成功的。多年来,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在实施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中,始终奉行“创品牌学校,办精品专业,育特色人才”的办学宗旨,特别是在大力探索培育“渝北技师”品牌方面,形成了较为成功的经典案例。
【实施背景】一是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这是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成果。但是,发展到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几乎耗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不可避免。用一些专家们的话说,今天的中国人口红利已到了拐点,
必须强调人才红利。所谓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获得的经济收益。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技能人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使我国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 产业链条向高端化发展,提高行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这不仅需要大批研发人才,更需要一支懂技术、有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去传承、传播知识和技能,将技术切实转化为生产力。三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柱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21世纪是人才经济的时代,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时期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干事创业的前提和基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激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控制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未来的经济发展靠的是人才推动,特别是高科技、高技能人才的推动。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工业化的支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中国制造”立足于国际市场的前提和基础,它的培养和造就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
一个艰巨的实践课题,对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渝北区特殊的战略定位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渝北区坐拥两江新区的核心,作为中国第三个副省级行政开发区,自从两江新区的成立开始,渝北区一下子就被推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两江新区作为国家西部战略的支撑点和桥头堡,各种发展的资源要素和黄金政策齐聚于此,渝北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抓住并用好这一历史性机遇,把渝北区打造成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和重庆市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在迈向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要推动产业迅速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支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近年来,渝北区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根据规划,在摄人物期间,渝北区将形成6000亿元工业、2000亿元服务业的产业规模,需要百万计的技能型人才作支撑,每年新增的技能人才需求至少在5万人以上。两江新区近几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践和经验表明,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而目前技能人才总量的不足,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两江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五是创建“渝北技师”品牌是历史赋予渝北职教中心特殊的使命。结合两江新区发展的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渝北职教中心先后开设了电子、机械、汽车、计算机、旅游服务、综合六大类共30个专业,优化了电子电工、机电、数控机械、计算机操作、汽车维修、商贸物流、航空旅游服务、飞机制造、
会展餐饮服务、服装设计与制作、建筑、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蔬菜栽种、花卉栽培、柑橘栽培实用技术等近20个专业的设置,其中计算机、机械、机电、汽车、旅游服务、电工电子、数控机械等专业已成为我区的品牌专业,“电子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职成司遴选为“全国示范专业”,机械制造、数控技术两个专业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还建成电子电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最近5年,渝北职教中心的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一等奖8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7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毕业生双证率达到85%以上。这些都是渝北职业教育宝贵的资源和资本。为解决高速发展的两江新区的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瓶颈问题,渝北职教中心近年来紧紧抓住“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契机,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育资源,发挥专业技能优势,率先在推出了“渝北技师”培养制,对优秀技能人才进行跟踪培养,量身定做,从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造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主要目标】实施“渝北技师”培训计划,探索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律,建立完善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职位的选拔标准,为渝北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梯队。使技术专家、高级技师、技师等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经过多年的探索,渝北职教中心创新实施了“1+X”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学生在拿到1个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对学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实行跟
踪培养,完善技能人才成长链条,每年选择1000名优秀中职毕业生或区域所在地企业的优秀骨干青年进入“渝北技师”后备人才库,每年通过在各行各业评选一批“渝北技师”,通过培训选拔、校企互动、量身打造、培养“渝北技师”500名,从而带动区域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形成渝北职业教育的特色,做响“渝北技师”的品牌。
【实施过程】第一,学校制订了《关于打造“渝北技师”品牌的规划纲要》。鉴于渝北面临两江新区开发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机遇,区委、区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升级转型、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推动全区职业教育优质、快速、健康发展。顺应时代要求,渝北职教中心抓住机会以打造“渝北技师”品牌为着力点,大力助推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积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做精职业教育品牌,推动渝北职业教育不断实现新的跨越。第二,学校培训部负责组织实施“渝北技师”专家团队建设计划。通过外聘、内培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专家一个团队”和“人才+项目”的“渝北技师”培训管理模式,推进“渝北技师”人才培训创新团队和技师工作室建设,组建“渝北技师”专家培训团队个、建成“渝北技师工作室”个。第三,实施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结合渝北和两江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选拔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有培养潜力的优秀毕业生或企业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建立“渝北技师”人才信息库,强化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