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
近代历史论文范文
近代历史论文范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其中有曲折也有成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历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历史论文范文篇一《晚清满汉政争与中国政治走向》摘要:清沿明制,清王朝入关后迅速把明朝时已比较完备的内阁六部九卿制化为己用,并且后来不断完善发展,“可是终清一朝,唯独两点不曾改变过其一是政府组织的满汉双轨制,其二是军事组织的八旗驻防。
”[1](p43)这主要的原因是清朝是少数民族的政权对汉人存在深深的不信任感,这点在我国历史上入主中原的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中都存在,可是在清代却是把部族政治发挥到极致的,满洲人在国家权力的各个方面均处于主导地位,可同时入主中原之后八旗子弟的腐化速度却也够快,满人“强悍之气已失,蒙昧之性未改。
”[2](p76)以至于等到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已不堪一击,清王朝不得不起用汉族官僚曾胡左李等人外攘蛮夷内平叛乱,自此汉族官僚势力迅速上升满汉矛盾也急剧上升,等到戊戌变法之后则已激化,待到清末立宪汉族士绅的数次请愿被拒绝后已经不可调和,而清王朝的末日也不远了··关键字:晚清满汉矛盾政治斗争引言:满洲以刚柔兼济利用和驯服汉人而盛,“然有清一代“满汉合作”始终缺乏互信和平等,汉人始终处于绝对的政治弱势,满汉畛域严密。
究其根源,在于内化于历代清帝心中的‘崇满抑汉、以满驭汉’之祖制,清廷对占人口绝对多数的数万万汉人始终加以猜忌和防范。
”[3](p3)一、太平天国战争之前的满汉关系八旗子弟以武力征服汉族入主中原过程中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无情,亦有圈地圈人并颁布逃人法的残酷,故清初的满汉矛盾十分尖锐,南方有天地会等汉族反清势力,台湾有郑氏家族的反清势力。
这种形势直到爱新觉罗玄烨即位推行一系列与民生息的仁政和消弭满汉矛盾的举措之后才缓和下来。
而康熙皇帝平三番时,八旗子弟已难堪大用了,主要就要靠汉人绿营兵了。
康雍乾三世多颁行弥合汉满的措施,可是汉满矛盾并未真正得到弥合,只是成为一种潜流,这是以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矛盾缓和为前提的,而清王朝恰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满汉矛盾的缓和不会持续太久的时间。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篇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姓名:黄永超班级:2010020901 学号:105020940026 指导老师:刘晓研【内容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条约体系,不仅夺占了大量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而且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关税自主权、海关行政管理权等,使其侵略势力逐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与此同时,中国缓慢地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并且促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救国救民【正文】一、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
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国廉价工业品的大量倾销,又促使了中国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结构走向解体,同时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首先,中国从此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中国人民面临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榨的同时,还必须遭受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受洋鬼子的种种欺压。
其次,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社会性质的改变,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中国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不仅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而且还受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生活。
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主权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是灾难,而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则是进步。
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
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本文关键词:近代史,导师,人物,精选,推荐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本文简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
我们败于英国,败于法国,败于英法,败于日本,败于八国联军。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五篇近代史人物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范文一论文题目:中国近代史纲要教近代史人物论文精选(导师推荐阅读6篇)本文内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
我们败于英国,败于法国,败于英法,败于日本,败于八国联军。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五篇近代史人物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范文一论文题目: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人物典型选择研究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教学中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选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人物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人物典型;选择;教学历史首先是人史,是由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其活生生的行动书写的。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纵贯历史170多年,涉及的人物何止成千上万,仅以《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教材而言,直接提及的有名有姓的古今中外人物就有376位,充分显示了运用历史人物进行教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76位人物,以历史时期划分,包含古代人物22人,约占人物总数的6%;近现代人物354人,约占人物总数的94%.以国别划分,外国50人,约占人物总数的13%;中国326人,约占人物总数的87%.以重要程度划分,被列入教材目录的人物6人,约占人物总数的2%.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占据教材一席,基本原因是:行文的需要,即着作文字在铺陈过程中不得不提及的人物。
如"上篇综述"的以秦始皇、康熙、雍正、乾隆为代表22位古代人物,就是出于回顾中国文明由盛而衰的需要;耆英、伊里布被提及是因为他们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又如第一章中反复提及的慈禧、李鸿章,第二章反复提及的光绪、康有为,第三章反复提及的孙中山、袁世凯,中篇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反复提及的蒋介石、毛泽东,以及下篇各章反复提及的毛泽东、邓小平,主要是因为描述他们的行为或者介绍他们的着作、思想而反复提及。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篇1摘要:众所周知,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的戊戌变法等。
然而,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关键字:爱国;救世;危机;新潮;出路正文:1840年,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亦从此拉开,中国也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猛然被对世界打开,众多的外国资本蜂拥而至,同时这也引起了国内封建集团的极力抵触,外国资本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
一、林则徐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林则徐经世派主要是提倡经世致用的主张,清朝统治的衰落和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迫使他们去反思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探求挽救衰世的办法,开始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的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禁烟不禁商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中国的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篇一《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和历史论文论文》提要:关于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有多篇文章加以论述,只是对其内涵、性质及思潮与流派的界定,仍颇有歧义。
本文除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外,还将对这一思潮的流变过程、各时期特点及其复杂的历史作用进行一些分析,以就正于海内方家。
关键词: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一、近代史上的两种文化保守主义近代以降,面对飘洋东来、以新型工业资本社会形态为背景的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挑战,中国本土文化能否继续延展其几千年来不绝的生命,曾是思想界长期纷纭不决的一大公案。
文化保守主义便是在这场争论中对此始终持肯定态度,并身体力行地为重塑传统文化的现代精魂而呐喊的一种社会思潮或学术流派。
说到保守主义,人们总不免将落后、守旧的贬义与之联系在一起。
这种看法,固然有其一定的依据,但是决不全面。
因为它还常常用来指对于社会事物的变迁更倾向于保持其延续性和渐进性,以力求稳健的某种观念或意识。
本文所讨论的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主要便是依据这一含义界定的。
在关于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讨论中,有人认为这一思潮在我国发端于十九世纪末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及其建立孔教之说,[1]也有的将其上溯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2]甚至还有把近代早期的封建正统派直到“五四”以后的新儒家同作为“文化传统主义”思想脉络在各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加以综论的。
[3]这些不同的说法,表明各家对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界定标准尚存在着分歧。
因此,在讨论中国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之前,自应先对其略作说明。
我们认为,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近代”两字,按照我国学术界的通常用法,一般包含着两层涵义:一是时段概念,即指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或1949年建国的这一历史阶段;一是社会形态概念,即指封建社会结构遭破坏而进人资本主义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初一议论作文:从近代史纵观中国发展走势
初一议论作文:从近代史纵观中国发展走势中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在近代史中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发展走势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又鲜明的特点。
本文将从近代史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发展走势,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一、近代史中的中国近代史中的中国,经历了许多战争和灾难。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外国侵略、内部动乱、经济落后等。
然而,中国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压垮,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逐渐走出了困境。
二、中国的发展走势1. 改革开放:从封闭走向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渐开放了市场,吸引了外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2. 现代化建设:从传统走向现代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注重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
中国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了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逐渐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3. 全球化与区域化:从独立走向合作全球化与区域化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区域化合作,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等,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三、原因与意义1. 原因(1) 人民的力量: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不断地努力奋斗,追求进步和发展。
这种精神力量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2) 政策调整: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调整了政策,开放了市场,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
这些政策调整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逐渐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中,这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延安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毛泽东倡导大力加强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和研究,强调近代史研究必须有组织地进行。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篇一《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摘要: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她孕育了中国传承近百年的五四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五四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
弘扬五四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五四精神;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在这些年中,中国经历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彻底的改变。
五四运动孕育了中国传承近百年的“爱国、民主、科学、创新”的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但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内涵,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共成长。
一、五四精神的内涵在国家与民族危亡之际,在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五四精神孕育而出。
五四精神代表着积极、进步、平等、和平、自由等,她留给后人的精神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如周策纵所说的“五四运动是活的历史,因为它的精神还活着,它所提出的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还有更年轻的人志愿为他而推动。
自由、民主、人道、科学,都是永远不完的事业。
”[1]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她丰富的精神内涵永远激励着当代青年。
(一)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曾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2]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源泉,在五四运动中,大学生及青年知识分子将爱国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一近代史论文
大一近代史论文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一近代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一近代史论文篇一《论五四运动》摘要:1919年5月4号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无产阶级、农民阶级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关键词:五四运动、历史条件、历史特点、历史意义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条件1.五四运动的爆发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五四运动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政府在华势力范围、撤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和约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在五四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
近代史通用小论文范文怎么写
近代史通用小论文范文怎么写中国近代史研究经过二十世纪的风雨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历史学领域里一门相对独立而成熟的学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小论文范文篇一《近代史小论文》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鸦片战争开始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市场和国土的大门,是中国历史性的变化,也是中国觉醒的时候,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泱泱大国,曾几繁荣,却敌不过洋炮的轰击!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
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由于内部斗争,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失败了。
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了《天津条约》。
10月下旬,清政府又签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
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但是,清政府急忙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定不平等条约。
至此,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定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19世纪末,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德、日、意、奥等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在革命的领导下,革命军英勇奋斗,所向披靡。
辛亥革命的胜利后革命党人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
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中国近现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篇一《浅谈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摘要: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人物选择的道路、革命策略决定了他的立场、成就和历史功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命运。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的归宿只能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使中国这个备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关键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革命策略社会主义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就由其性质决定了,那就是要反帝反封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富强。
对此,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似乎都没有异议。
尽管他们都怀抱着这样的理想,但基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所选择实现理想的道路、方法和谋略也是大大不同。
1、不同的救国道路林则徐在封建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又在失去封建皇帝支持的情况下无奈承认其失败。
洪秀全则继承了林则徐反对帝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以其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宣告了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阶级是不甘于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命运的。
但不同于林则徐的是,洪秀全完全和封建皇帝站在了对立面,在反对封建皇帝的同时反对帝国主义,洪秀全和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既反帝又反封的革命,对以后的革命开启了极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孙中山就称自己为洪秀全第二。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在方式方法上、在谋略方略上也很明显受到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影响。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其反帝反封建的目标错了,而是其用来反帝反封建的路线、方法、谋略方略还不能够把这一历史任务更加彻底、全面地完成。
而从戊戌变法开始,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所进行的维新、变法,在反帝反封建这两个方面都显得畏首畏尾得多,甚至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也是反封建有力,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敢明确反帝的目标。
大学近代史论文范文
大学近代史论文范文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大学近代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近代史论文范文篇一《浅谈中国近现代史》摘要: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
关键字:近现代史;屈辱;战争;历史使命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舞台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多次遭到列强的侵略,而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争之歌。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提出了人的个性解放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轨道。
救亡唤起启蒙,启蒙为了救亡,民主与科学精神贯穿各个方面,影响整个时代,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022年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3篇
2022年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3篇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__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__的国情,不仅要了解__的今天,还应当了解__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__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拼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
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__的未来史。
__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
如果说此前的__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__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
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
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
18世纪,工业革命过后的英国在与闭关锁国的__进行贸易往来时,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为了打开__市场,英国商人向__销售鸦片。
林则徐禁烟之后,英国政府以此为由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__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__的战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__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__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
但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__最大的后果是使__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__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__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近代史研究论文
近代史研究论文20世纪初年以来,中国上自政府下至国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修约、废约运动,以改变中国国际地位、求与列强处于平等的国际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史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研究论文篇一《民国年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摘要]民国年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与时代主题“救亡图存”密切相关,侧重于外交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等的研究,以为现实政治服务;同时中国近代史学科经历了从开创到完善的过程;这证明关注现实生活是史学发展的源泉。
[关键词]救亡图存;中国近代史;外交史历史研究的目的为何?中国传统史家司马迁、班固、范晔、杜佑等均提出这一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杜佑给出的答案最直接:“将施有政”,即历史研究在于“经世”、“致治”,要为现实政治服务。
据学者统计,在1949年前,以中国近代史、近世史、近百年史命名的著作约34种,其中1940年前出版物约21种;数量不菲的专题问题研究;以帝国主义侵华史、国难史、痛史、外祸史、侵略史、国耻史、失败史、租借地等命名的近代史的相关著作约83种;中外关系通史54种。
(1)这显示史学界在研究方向上将研究重点从传统史学转向与现实密切相关的近代史研究、对现实具体问题的思考,这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史学现象。
一、中国近代史研究兴起的现实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每况愈下。
中国逐渐丧失了领土、海关主权及治外法权。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日益凸显。
清末民初的中外关系中,中国处于完全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
现实政治情势,促使部分史学家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为与时代主题、现实走向密切相关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于是,中国近代历史成为学者关注的对象,其中尤以中外关系为研究的重心。
二、中国近代史研究关注的问题20世纪初年以来,中国上自政府下至国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修约、废约运动,以改变中国国际地位、求与列强处于平等的国际地位。
近代史2000字论文
近代史2000字论文第一篇:近代史2000字论文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简单地把它的发生归于某些个人的因素,尤其是企图从个人品质上找原因,都无助于我们正确的总结历史经验。
文化大革命是党和毛泽东在探求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时走入歧途的结果。
是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他们尖锐的形式,相当充分地暴露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体制等方面从在的缺陷。
从政治、法律上来看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1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决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而必须把党和国家的的工作重心转到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
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轨道上来。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不受干扰,必须对社会主义建立后国内的阶级现状和阶级斗争作出合乎客观实际分析,并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
3要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根本任务,坚持集体领导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4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必须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制度化。
5必须保持政治上的安定团结,才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经济上来看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1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变化。
2经济政策的正确必须要用思想理论的正确作保证。
3生产力布局的改变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能盲目进行急于求成。
4现代化的生产,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劳动制度,不能搞“无政府主义”。
5加速增加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
6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采取闭关政策,必须加强对外交流。
二继承发扬抗战民族精神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
顽强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近代史论文参考
中国近代史论文参考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史被纳入到整个世界近代史范畴中。
如何解读这样的中国近代史,不同的模式体现着不同的立场和想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论文参考篇一《浅谈戊戌思潮》摘要:在19世纪末兴起的戊戌思潮,以传播资产阶级学说,抨击封建专制,探索救国真理为标志,以冲击封建主义文化思想体系为基本流向,与19世纪中叶以来逐渐形成的爱国进步思潮汇合在一起,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的主潮流。
关键词:社会思潮;社会变革一、戊戌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进入19世纪90年代,内忧日甚,外患日迫。
人们对西方的认识和对自身的反省变得日益自觉。
伴随新的阶级力量的成长,一种新的政治思想潮流也正在积聚。
甲午战争的失败引起了朝野的剧烈震动,集三十五年洋务努力之精华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同时,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国家全面瓜分的危险。
如果说种族上"夷夏之大防"的观念在40年代即已动摇的话,那么文化上的"中西之大防"的观念在90年代也开始坍塌。
这时期,严复介绍西方哲学、政治学的一系列译著犹如一剂救世良方,使国人看到了希望并产生了以之为借鉴改革中国政治体制和其它各项制度的愿望。
在这种形势下,维新变法的思想终于汇合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并且迅速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政治改革运动。
二、戊戌思潮的具体内容政治上,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思想家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樊篱,开始把思维触角延伸到国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领域,他们倡导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严复不但把开设议院作为刷新政治的关键,而且视为国家经济复兴和民族道德进步的良策。
在光绪帝的支持下,维新派发动"百日维新",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但是在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击下失败。
思想上,维新志士运用民权理论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等级观念严加批判,他们以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为武器,批判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世界近代史的相关论文
世界近代史的相关论文世界近代史的相关论文篇一《探讨世界近代史的体系问题》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应构建一个与现有体系有所不同的新的世界近代史体系。
钱乘旦提出的“现代化体系”具有很多优长之处。
但是在构建世界近代史体系时,需要注意世界通史的整体性、内容与主题的联系性、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在其内涵的提法和表述上具有一致性,并且应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和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起始和结束的标志。
关键词:世界近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现代化体系世界近代史的体系问题,是国内史学界,特别是世界近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编写世界近代史,或者说以什么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主题、主线或中心思想,并按这个中心思想将近代时期的世界历史系统地、有机地组合起来。
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先后出版了多种《世界近代史》。
这些著作大多作为高校教材使用,内容大同小异,由于主导思想和史实编排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不同的体系。
该书是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的组成部分。
这部著作虽说是按照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观点来编写世界近代史,但仍将世界近代史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只是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并将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定在1500年,终点则定在1900年。
综合起来看,第一种与第二种起点相同,终点不同;第二种和第三种终点相同,起点则不同。
三种体系的共同点是将世界近代史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只是第三种体系强调世界历史是在近代时期(即资本主义时期)由分散而发展成为整体的。
我们认为,世界近现代史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近代和现代。
第一个时期的历史是世界近代史,第二个时期的历史是世界现代史。
在我们看来,所谓近代,就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第一个时期。
现代化过程的第一个时期(世界近代史)开始于工业革命。
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使人类开始进入工业社会(或工业经济时代)。
近代史论文4000字
近代史论文4000字一百年前,在伟大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论文4000字,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论文4000字篇一《再论辛亥革命的性质》摘要:本文拟就革命的性质问题略陈管见。
――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结局可知,就辛亥革命的性质而言,与其说它是资产阶级革命,还不如说是以反满为主题的国内民族革命与变君主政体为民主政体的政治革命的有机结合。
关键字:辛亥革命;性质一笔者认为应该从革命的具体目标与实际效果为依据,重新把握辛亥革命的性质。
与其说辛亥革命主要是阶级利益与阶级关系的变动,还不如说是国内民族关系与国家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动,是国内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的结合。
革命固然应该为建设者开辟道路,但任何革命都不可能取代建设本身。
在革命的武力与民主素养均未完全到位时所发生的辛亥革命尽管不曾为建设者彻底摧毁中国专制主义的社会土壤,但它毕竟给建设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对于一个拥有两千余年君主专制传统的国家和人民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胜利。
诚如林伯渠在纪念辛亥革命30周年时所指出的:“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
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既然民权政治的诸多条件尚未具备,政治革命本身就失败不到哪里去,除非那个供建设者们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已遭废弃,不应苛求和指望当时的革命者除了誓死捍卫《军政府宣言》的原则外,还能做更多的事情。
至于这场革命的价值和意义,恰恰需要为数更多的建设者用劳动和智慧去证实和充实,而不是看客式地指手画脚。
这是因为,尽管后来发生的事情不可能改变以往发生的事情,但是,“已经发生之事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将要发生之事的结果。
”由国内民族革命所带动的政治革命固然没有取得十分可喜的成就,但革命者大致已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政治目的,他们所获得的与他们能获得的大体一致。
论中国近代史的大学论文3000字
论中国近代史的大学论文3000字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篇一《近现代中国救国道路探索》摘要: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的儿女们为救国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在这很长时期内,中国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本文根据《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历史理论与知识,通过对这段时期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的总结与分析,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历史的客观性出发,结合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与体会,研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历史原因,并得出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
关键字: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出路历史必然性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中国人民群众为救国图存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伟大而艰苦的斗志,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各条路线的主力军,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认识到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艰辛历史进程及其简略的发展规律。
越是了解国史、国情,我们越是深刻体会到历史和人民是在怎么是困境下经过怎么样的波折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章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
鸦片战争的爆发,引起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改变。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关于如何看待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指导教师:班级:姓名:从接触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始,我就一直被灌输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学了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思考,现记录下来,权作心得。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一、落后一定就要挨打?严复《天演论》中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质是以自然科学模型来解释社会科学。
我觉得这个很可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有其特点,真理从来都是有条件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未必就可以套用到社会科学上。
再说了,到底什么是落后?是文化落后?意识形态落后?抑或是经济落后?我看大明汉族再怎么闭关怎么落后都比女真族先进,怎么一样挨打?落后就一定要挨打吗?我看未必,落后是相对的。
英国相比于我们先进,但相比于美国就落后,怎么先进的美国没有去打落后的英国?二、关于永不称霸如果按照“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那么先进的话就要打人了?那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可以随意欺负周边落后小国?肯定不行,而且中国承诺过,“永不称霸。
”但要我说,这个承诺就是一张白纸。
如果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足够称霸的高度,称不称霸都是一样的,不称霸一样对别国具有威慑力,一样能达到称霸的目的。
现在的情况是,国人开始幻想性地口头称霸。
可能是近现代被欺负惯了,老想欺负别人。
经济发展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泱泱大国”之类的词语充斥着各类媒体,但实际上我们的国民素质还配不上“泱泱大国”这四个字。
更要命的是,因为我们的快速发展加上体制上的原因,中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地被抛出,在国际舞台上也遇到了种种新的麻烦,发展依然高速但阻力也是空前。
我想,这与国民的称霸心理有很大关系,而这种隐性的称霸思想根源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清末期的慈禧作者:姚振贺学号:201101061336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政学专业11级01班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大多数人认为慈禧是一个贪恋权位、为自保不择手段的人。
本文以几个方面来阐述慈禧其实是有其苦衷,是当时的环境事物、局势逼不得已,慈禧确实在政治上有其过错,但是她的苦又谁知道呢。
关键词:慈禧、政治、无奈自咸丰皇帝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病死,留下遗旨:令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为辅政大臣,赐给慈安御赏印章,赐予同治帝同道堂印章。
难道咸丰皇帝想不到同治帝年幼吗? 所以他将同道堂的印章给同治的意图很有可能就是预留给慈禧。
但是,为防止吕后杀少帝的事件重演,所以名义上将印章留给同治。
在同治年幼时,由慈禧暂时帮助他和八大臣形成相互平衡,当同治长大后,再收回八大臣以及慈禧手中的同道堂印章。
一、慈禧与肃顺的斗争慈禧一直被认为是以卑鄙手段,夺取政权的一方。
其实并非是这样。
第一,我们应该先看一看肃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肃顺在年轻的时候是个出了名的纨绔子弟,经过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的介绍被同样纨绔子弟的咸丰皇帝重用。
在“戊午科场案”,肃顺将仅犯“失察之罪”但罪不至死的柏凌处死,并且导致“士人满狱”、人心惶惶;咸丰九年,肃顺又借“钞票舞弊案”打击户部尚书;在协办大学时,肃顺打击周祖培、翁同龢之父翁心存以及与以上几人政见一致的彭蕴章,最后弄得彭蕴章不得不以就以为名离开京师赋闲;并且肃顺在咸丰时期,为了排除异己,屡兴大狱,弄得人人自危。
第二,咸丰帝留下两枚印章就是为了防止慈禧或八大臣一方独大,即是皇太后有权力共同决策朝中大事。
但是,肃顺等人在一次争执中,居然说皇太后看奏折是件多余的事情。
肃顺等人纠党忿争,致使“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啼泣,遗溺后衣”,小皇帝都被他们几个人吓得尿裤子。
我们不要忘了,慈禧、慈安是女人,但是毕竟是皇家的人。
可是大臣在整个清代,和皇上关系远的自称臣,关系近的自称“奴才”。
肃顺最多是奴才之人,竟将小皇上以及慈禧等人吓哭,杀头之罪并不过分。
第三,其实早在咸丰活着的时候,肃顺就一直奏请咸丰模仿汉武帝刺死钩弋夫人,立其子为皇太子之事。
而当肃顺等人,被监禁于宗人府时,肃顺怒目呵斥端华和载垣“若早从吾言,何至有今日”。
这说明,肃顺早想杀慈禧,只是慈禧动手早。
宫廷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一般人都不会选择坐以待毙。
如果不是慈禧先发制人,死的就是慈禧,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般人都会选择生存。
诚然,慈禧是一个权利欲望很强的人,但是身在宫廷那种不是敌死就是我亡的环境下,即使她的权利欲不强,最终也会被推上擂台。
第四,肃顺一直劝阻咸丰皇帝回京城,是由于京城有很多王公大臣包括恭亲王奕 那样的实权大臣,回去他无法继续大权独揽,所以他和慈禧之间不过是为了争权力败亡而死。
记得《恭亲王奕 》作者董守义说过这样一句宫廷斗争无所谓正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怎么能给慈禧冠上卑鄙的名声呢? 再看看肃顺处死时的情形,薛福成的日记中记载:肃顺以科场、钞票案无辜受害者尤多,都人士闻将杀肃顺,交口称快。
儿童欢呼:肃顺亦有今日乎? 或拾瓦砾泥土掷之。
李慈铭也在日记中说:是日肃顺弃世,亲属无临送者。
如此来说,只能说慈禧为民除了一大害,何谓卑鄙?二、慈禧的垂帘听政辛酉政变前,慈禧被肃顺封锁,不能接见外臣,且当时是不可能接触军政大权。
政变后,她掌握了军事裁决权,但是当时北京大部分大臣是恭亲王奕 的党羽,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恭亲王对慈禧并未放在心上,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妇道人家能有什么作为。
表面上是慈禧裁决,其实,和肃顺的那句话一样“皇太后只负责盖章就行了”是没什么区别的。
《慈禧外纪》中记载:初次听政,可为太后试验之期,表面若无大权。
如果当时,若是慈禧与奕 闹到与肃顺一样的程度,后果就是奕 再次发动政变大权独揽,慈禧继续听政但是不会有任何权利,只是傀儡,被放在帘子后面只是个摆设。
并非是世人认为的幕后黑手,实权确实在奕 的手中。
《慈禧外纪》中26页记载:恭亲王是希望借着垂帘听政的名义,有人给自己当挡箭牌,“而实权归己”。
面对这样一帮豺狼虎豹,只要她棋差一招那就是身首异处啊! 如果是个男子还可能有退路,但是,女子掌权,一旦失败就必死无疑。
即使慈禧确实拥有治国的能力,在这样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但那些大臣大多数都是敷衍她的。
三、慈禧不归政于同治帝与光绪帝的方面第一,首先很多人都认为慈禧一生基本上都是幸福的,殊不知中国传统意义上,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最惨的。
但是慈禧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这好像更加悲惨。
第二,从同治帝说起。
同治帝是个很不成器的孩子,在翁同龢日记中曾经记载:同治帝上课时就睡觉,不睡觉就闹。
到了十八岁,连奏折都看不了。
慈禧贪恋权位这不假,恐怕对同治帝的不放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还有就是同治帝亲政了,心里还能有她这个母后吗? 选妃的时候就听了东太后的,慈禧才是同治的亲生母亲啊!试问,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儿子和自己在一条战线上呢? 同治帝连奏折都看不了,在那帮比猴子还精明的大臣面前能守得住手中的皇权吗? 况且恭亲王可是一直在虎视眈眈啊! 这么多年来慈禧没少打击恭亲王,一旦被他掌权,会怎么样来加倍报复啊! 一旦手中的权力失去,慈禧不过是一个糟老太婆,有多少大臣会对她这个掌权多年的女人落井下石,急切希望她身首异处! 对于如今的一般人来说如果有操控一切的权利,然而失势就很有可能身首异处,会怎样选择呢? 大多选择前者吧!第三,然而对于光绪帝呢? 都说慈禧对光绪帝没有亲情,但是光绪帝从小体弱多病,每当打雷的时候光绪一个人不敢睡,而且肚脐流脓。
慈禧每次在打雷时都会陪在光绪身边,并且会亲自擦拭流脓。
应该说慈禧把这个外甥兼侄子当作了当年的同治。
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她希望对光绪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光绪的性格懦弱,尤其是他与同治帝有着相同的致命之处——实际政治能力不足。
光绪帝的政治能力不足从戊戌变法就可以看出。
1、恭亲王对光绪帝的劝阻:梁启超在《戊戌变法记》:恭亲王屡谏,谓祖宗之法不可变。
言下之意,维新派的人认为恭亲王是戊戌变法的阻碍者。
但是我们要知道,不要说恭亲王,当时就是慈禧要进行戊戌变法,进行改革,那些守旧的大臣有多少人会去反对。
而恭亲王一直是洋务派的领头人,他甚至比魏源林则徐一样的人还要更早开眼看世界。
恭亲王是曾劝阻光绪帝不要和康有为变法,但这不代表他不支持改革。
恭亲王在弥留之际对光绪帝说:“变法当慎重,不可轻信小人言。
”不必说恭亲王识人之明,他对康有为等人的戊戌变法早已看出不妥之处,奈何心有余力不足。
有人说恭亲王是保守派为了阻止维新变法才对光绪说的那番话,他已经是一个要死的人,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阻止变法已经对他没有任何意义了。
而且光绪对恭亲王是很倚重的,假若恭亲王在百日维新开始后七八十天没有去世,笔者认为百日维新不会被搞成那样的局面。
再说,恭亲王其实是很希望变法的,但是为什么不支持康有为的变法呢? 恐怕恭亲王看出康有为不是仅仅为了国富民强,想让自己大权在握才是真正目的。
2、康有为对光绪帝的利用恭亲王看出康有为有个人目的并不是主观的猜想,康有为是怎么样一个人,笔者作出以下的分析:根据《慈禧外纪》,康有为等人不断劝说光绪帝杀掉慈禧,说慈禧就是国家腐朽堕落、毫无生气的主要原因。
光绪帝应该把她监禁起来,然后列举太后罪行。
然后禁止她再度染指国事。
康有为从一开始就竭尽全力设法让皇帝对太后产生偏见,告诉太后对改革的同情纯粹是一种伪装,光绪帝迅速地被康有为影响,以至于光绪帝后来的谕旨都是康有为的协助下颁布的。
其中,翁同龢并不是慈禧太后罢黜的,而是光绪皇帝罢黜的,笔者认为这里面应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康有为怂恿的。
恐怕很难说康有为没有个人私利的动机、没有想通过影响光绪从而操控朝廷大权。
光绪的感情用事和优柔寡断,被康有为用来服务自己。
考虑到以上一点,那么他对太后和荣禄的诋毁目的就很明显了——那就是他清楚地认清楚一个事实:只要慈禧依然大权在握,他的野心就不可能实现并且他的位子也将不保。
综上所述,康有为说实话与当初的肃顺等人没什么大区别!3、慈禧对光绪帝能力的看法在整个戊戌变法中,光绪没有听信恭亲王的劝阻而被康有为利用,没有自己的主见也缺乏政治的决策能力。
《慈禧外纪》记载:他的维新,计划要统统废掉,这些计划,起初是他所鼓励的,但她做梦也没想到,他昏昧糊涂、自以为是,竟然导致他把事情高的如此荒唐。
(他指的是光绪,她指的是慈禧)《叶赫那拉·根正》一书记载:桂祥说光绪这个人有点一根筋,十分单纯,对什么事情都不精通,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变法、什么叫改革。
而且脑子不灵活、心胸狭窄。
康有为等人不断的教唆和挑拨光绪与慈禧的关系,然后随着戊戌变法的开始,慈禧与光绪的个人矛盾逐渐演化为政治矛盾。
当时,慈禧的心情非常不好受,于是又一次在仁寿殿,当着百官的面就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没想到啊! 你出来没吃过我的奶,我对你比亲儿子还亲,这些大伙都看着呢! 俗话说燕雀反哺,今天我把你这个小雀雏哺大了,可你反过来要啄我的眼。
”慈禧这里权利还没完全放手呢,康有为那边就想杀她了。
对于正常人来说,都会更加紧紧的握住手中的权力。
综上三点,所以说对于慈禧不归政于同治和光绪的问题是有其中缘由的,完全把权力交给没有政治能力的同治或光绪那是对国家的不负责,就算是慈禧贪恋权力,那些自以为能救大清国男人们对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她具有很多缺点,如嗜权如命、胸怀狭窄、生活奢侈等,引用《龙夫人》评价慈禧的一句话就是“在一个女人被当作痰盂对待的国度里,她只是极力想保持自己位置而已”。
参考文献:[1]孟森《清史讲义》[M]岳麓书社[2]郑天挺《清史探微》[M]北京大学出版社[3]德龄《慈禧太后私生活秘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4]徐彻《慈禧大传》[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5]何虎生《铁腕政治家——西太后》[M]江苏教育出版社[6]徐广源《大清皇陵》[M]海南出版社[7]隋丽娟《说慈禧》[M]中华书局[8][美]何德兰《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M]中华书局[9]董守义《恭亲王奕 》[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