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误差分析及处理
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一、定位误差的概念和原因定位误差是指定位系统测量结果与真实位置之间的差异或偏差。
在现代生活中,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导航系统、无人驾驶、无人飞行器等领域,而定位误差对于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1.信号传播误差:这是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大气中的影响,如电离层、大气湿度等所产生的误差。
这种误差对于GPS系统尤为明显,导致多径效应、钟差误差等。
2.接收机误差:接收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
硬件方面,接收机的时钟精度、天线阻抗匹配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定位误差。
软件方面,接收机的算法、数据处理等也可能引入误差。
3.观测误差:观测误差是指由于测量设备的精度或不完善性所导致的误差。
例如,测量设备的精度限制了对信号强度、TOA(Time of Arrival)等参数的准确测量。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之一、比如,建筑物、树木、走廊等物体会对信号传播产生阻碍和衍射,从而影响接收机的测量结果。
5.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是指信号传播过程中,信号除了直射到达接收机外,还经历了反射,导致信号的多个传播路径同时到达接收机。
多径效应会产生明显的信号干扰和测量误差。
二、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1.位置误差计算:位置误差是指实际测量位置与真实位置之间的距离差异。
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通过比较GPS测量点与参考点之间的差异来计算位置误差。
通过收集多个测量点的数据,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从而计算出测量点与真实位置之间的距离差异。
2.时间误差计算:时间误差是指实际测量时间与真实时间之间的差异。
在GPS系统中,时间误差主要由于卫星钟的钟差所引起。
通过GPS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时间戳和GPS接收机内部的时间戳之间的差异,可以计算出时间误差。
4.误差修正算法:为了减小定位误差,可以使用一些误差修正算法来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差分GPS技术,通过使用两个或多个接收机接收同一卫星信号,对测量结果进行差分处理,从而减小定位误差。
GPS定位的误差分析
GPS定位的误差分析4.1误差的分类在GPS测量中,影响观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分为三类:与GPS卫星有尖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矢的误差、与接收设备有尖的误差。
如果根据误差的性质,上述误差尚可分为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主要包括卫星的轨道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种差以及大气折射误差等。
为了减弱和修正系统误差对观测量的影响,一般根据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引入相应的未知参数,在数据处理中连同其他未知参数一并解算、建立系统误差模型,对观测量加以修正、将不同的观测站对相同的卫星的同步观测值求差,以减弱或者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简单的忽略某些系统误差的影响。
偶然误差主要包括信号的多路径效应引起的误差和观测量等。
4.2与卫星有尖的误差与GPS卫星有尖的误差,主要包括卫星轨道误差和卫星钟的误差。
4.2.1卫星钟差由于卫星的位置是时间的函数,所以GPS的观测量均以精密测时为依据。
而与卫星位置相应的的时间信息是通过卫星信号的编码信息传送给用户的。
在GPS测量中,无论是码相位观测或者载波相位观测,均要求卫星钟与接收机保持严格的同步。
实际上,尽管GPS卫星均设有高精度的原子钟,但是它们与理想的GPS时之间仍然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偏差或者漂移。
这些偏差总量均在1ms 以内,由此引起的等效距离误差约可达300km °4.2.2轨道偏差卫星的轨道误差是当前利用GPS定位的重要误差来源之一。
GPS卫星距离地面观测站的最大距离约25000km,如果基线测量的允许误差为lcm,则当基线长度不同时,允许的轨道误差大致如表5・2所示,可见,在相对定位中随着基线长度的增加,卫星轨道误差将成为影响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
4.3卫星信号的传播误差与卫星信号传播有矢的误差主要包括大气折射误差和多路径效应。
4.3.1电离层折射的影响GPS卫星信号和其他电磁波信号一样,当通过电离层时将受到这一介质弥散特性的影响,使信号的传播路径产生变化。
GPS测量误差分析及控制
( 哈尔滨市勘察测绘 研究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各种主要误 差来源、 P 特点及影响 , 出减小或消除误 差的解决方法。 提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7 5 6 (0 8 0 0 l 0 1 2~ 87 2 0 )3— 10— 2 6
关 键 词 : P ; 差 ; 度 G S误 精 中图 分 类 号 :2 8 4 P 2 .
Er o a y i n n r lo r r An l ss a d Co t o fGPS S r e i g u v yn
Z HANG W e —s al n hl
施。
定 的卫 星并不能 完全消 除星 历误差 。
但是 , 于位 置相距 较 近 的用户 , 因为 星历 误 差 而 对 会
具 有几 乎相 同的误 差范 围 , 因此 , 采用 差分 观 测的 方法 基 本 上可 以消除 星历误差 。 2 卫 星钟差 : 指预 报 的 卫 星钟 差 。众 所 周 知 , P ) 是 GS 基 于单 程测 距 , 主要 取 决 于预 报 的卫 星 钟 。卫 星 钟 差 它 对 C A码用 户和 P码 用 户 是 相 同 的 , 且 此 影 响 同方 向 / 并 无 关 。这在采 用 差 分改 正 技 术 时 很有 用 , 部 差 分 站 同 全 用户 观测值都 含有 相 等 的钟差 。卫 星 钟差 的 主要 误差 源
是 S 但从 2 0 A, 0 0年 5月 1日起 美 国取 消 了该 项 限 制 措 施。
l 误 差 来 源 及影 响
G S测 量误差 产生 的主要 来 源可 分 为三 大部 分 : P P GS
12 G S . P 信号 的传输误差
1 电离 层误 差 : 由于 电离 层效 应 引 起 的观 测 值 的 ) 是 误差 。它 与沿卫 星和用 户接 收 机视 线 方 向上 的电子 密度 有关 , 垂直 方 向上 延迟值 在 夜 间平 均可 达 3m 左右 , 在 白 天 可达 1 在低 仰角情 况下分 别可 达 9m 和 4 在 反 5m, 5m, 常 时期这个 值还会 加 大 。为 了削 弱 电离 层 延迟所 引起 的 定 位精度 损失 , 长 基准 测 量 中用 双 频 接 收 机 采 集 G S 在 P 数 据 , 观测成 果 进行 实 时 电离 层 延迟 改正 , 以获得很 对 可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和矫正技术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和矫正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可以说是信息时代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极大的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广泛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导航、航海、军事、航空和石油勘探等领域。
然而,GPS系统并非完美无缺,其误差来自多方面,因此误差分析和矫正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一、GPS误差来源GPS包括空间段和用户段两大部分,误差来源也分为空间段和用户段两类。
1.空间段误差(1)卫星轨道误差由于GPS卫星在轨道上含有不等大小的偏差,轨道参数不是完全精确的,因此卫星讯径的误差会对用户位置解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卫星钟差误差卫星钟的精度对GPS定位的影响也非常大。
卫星内部发生的微小摄动、温度变化和衰变等因素都会影响卫星钟的精度,导致GPS的误差。
2.用户段误差(1)电离层误差地球上的电离层是由于太阳辐射所激发的电离化气体层,这层大气对卫星信号传递的影响极大,对GPS定位精度影响较大。
(2)大气延迟误差细分为快速和慢速大气延迟误差,主要因为大气介质对GPS信号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这种误差主要由各自设置的卫星轨道、时间信息实现矫正。
(3)信号多径误差信号多径效应指的是GPS接收器从多条径线接收同一信号所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通常会与反射面有关,因此高楼、山谷等区域的多路径效应将会更加严重。
二、GPS误差分析误差分析是确定卫星导航系统精度和性能限制的重要方法。
通常,误差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1.卫星轨道的误差分析通过收集GPS卫星的实际运行数据和模拟数据等数据来分析和评估卫星轨道的误差。
2.用户端误差分析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实测精度与原理误差之间的比较来评估GPS测量系统的性能。
3.误差来源分析系统接收的信号来自多个来源,用于定位的测量数据包括多种误差。
因此,为了正确识别GPS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需要使用数据处理和优化技术分析卫星导航信号产生的误差源,例如,BP神经网络、定位方程、贝叶斯网络等。
GPS测量中的多路径误差分析与抑制方法
GPS测量中的多路径误差分析与抑制方法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通过卫星导航定位的技术,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测量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多路径误差的问题。
本文将对GPS测量中的多路径误差进行分析,并介绍一些抑制方法。
一、多路径误差的成因分析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反射、折射等导致信号在接收机处反复干涉造成的误差。
主要的成因包括:1. 建筑物和地形:由于建筑物和地形在信号的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或阻挡,导致信号存在多条路径到达接收机,产生多路径误差。
2. 植被和水体:植被和水体也会导致信号的反射,特别是在绿色植被茂盛或水面平坦的地区,多路径误差更加严重。
3. 天气条件:天气条件的变化,特别是雨、雪、雾等天气情况下,会导致信号的散射和延迟,增加多路径误差。
二、多路径误差对GPS测量的影响多路径误差对GPS测量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位误差增大:多路径信号的干扰会使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发生偏差,导致定位误差的增大。
2. 高精度测量受限:在需要进行高精度测量的应用中,多路径误差会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3. 时钟同步误差:GPS接收机的内部时钟由于多路径干扰的影响,可能导致时钟同步误差的增大。
三、多路径误差的抑制方法为了减小或抑制多路径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 天线设计优化:通过改变天线的设计和安装方式,减少信号的进入和反射,降低多路径误差的发生。
2. 多天线接收:利用多天线接收系统,可以通过接收到多个信号进行抗干扰和抑制多路径误差。
3. 算法优化:通过改进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滤波,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4. 参考站技术: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参考站,对GPS信号进行监测和修正,减小多路径误差对定位的影响。
5. 外部传感器的使用:通过与其他传感器(如惯性导航仪)的融合,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减少多路径误差的影响。
GPS定位误差的产生原因分析与减小方法
GPS定位误差的产生原因分析与减小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导航、交通监控还是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都离不开GPS定位技术。
然而,随着GPS定位的广泛应用,人们也逐渐发现定位误差问题的存在。
本文将从GPS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入手,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GPS定位误差的原因分析:1. GPS系统误差:GPS系统本身存在着一些系统误差,例如卫星钟差、伪距观测误差、大气延迟等。
这些误差会直接影响到GPS定位的准确性。
2. 空间几何因素:GPS定位需要至少4颗卫星进行定位计算,卫星的位置和空间几何分布对定位精度有着重要影响。
当卫星分布不均匀或存在遮挡物时,会导致定位误差增大。
3. 电离层和大气影响:电离层和大气中的湿度、温度等因素都会对GPS信号产生影响,导致信号传播延迟或折射,从而引起定位误差。
4. 载波相位等伪距测量误差:GPS定位是通过测量卫星发射的信号和接收器接收的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位置的。
然而,由于载波相位的波长较短,测量精度更高,但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会产生伪距测量误差。
二、减小GPS定位误差的方法:1. 多路径效应抑制:多路径效应是指GPS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反射、散射等现象,致使接收器接收到多个信号,在信号合成过程中引入误差。
为了减小多路径效应,可以利用天线设计和信号处理技术,选择适合的接收天线和增加抗多路径干扰的算法。
2. 差分定位:差分定位是通过引入一个参考站与基准站的距离进行辅助定位,利用参考站的精确位置和信号传播速度信息来对GPS定位结果进行修正。
差分定位可以大幅度减小系统误差和信号传播误差的影响,提高定位精度。
3. 增加卫星数量和分布:通过增加卫星数量和改善卫星的空间分布,可以提高GPS定位的可见卫星数目和几何配置,从而减小定位误差。
可以使用卫星信噪比、可视卫星数等指标来优选卫星,并避开存在遮挡物的区域。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及其纠正方法
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及其纠正方法卫星导航系统是现代化的导航方式之一,已成为人们旅行、航空、海洋、地质勘探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但是,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误差的干扰,从而影响到实际使用效果。
因此,本文将针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及其纠正方法进行探讨。
误差来源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天气因素:天气条件的变化,如雷暴、降雨等,会对信号传输造成干扰,导致误差出现。
2.电离层:电离层会对信号产生折射、延迟等影响,从而影响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
3.卫星轨道误差:卫星轨道的非理想性和不稳定性会使得卫星发射的信号的时间和位置出现误差。
4.接收机性能问题:接收机的性能问题也会影响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
接收机信噪比的大小,接收机灵敏度等问题都可能产生误差。
误差分析为了消除误差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需要对误差进行分析。
对于卫星导航系统而言,误差分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误差进行分析,二是根据误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误差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对误差进行排查。
根据误差来源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于电离层误差,可以利用多路径组合技术进行处理。
对于卫星轨道误差,可以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进行处理。
对于接收机性能问题,可以采用时差差分技术或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进行处理。
误差纠正误差纠正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对误差进行纠正,例如利用多路径组合技术降低电离层误差、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方法降低卫星轨道误差等。
另一类是通过通信技术对误差进行纠正,例如利用差分定位技术对接收机性能问题进行纠正。
差分定位技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误差纠正技术。
它可以通过在同一时刻同时接收多个卫星信号,然后将它们之间的差异作为误差的补偿,从而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
差分定位技术的准确性取决于差分基线的长度和稳定性。
如果差分基线长度较短,误差的补偿也相对较小。
但如果差分基线长度过长,则信号会受到多路径影响,从而导致误差更大。
GPS测量中坐标纠正与误差分析
GPS测量中坐标纠正与误差分析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测量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GPS可以准确测量出地球上某一点的经纬度坐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GPS测量的坐标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对GPS测量中的坐标进行纠正与误差分析,对于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GPS测量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一般来说,GPS测量误差主要包括: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大气延迟、多径效应、接收机钟差、观测数据产生与处理中的误差等。
卫星钟差指的是卫星发射信号的时间与卫星自身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电离层延迟是由于卫星信号在经过大气电离层时受到电离层的影响,造成信号传播速度变化,从而引起测量误差。
大气延迟是由于信号经过大气层时受到大气密度变化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移。
多径效应指的是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除了直接到达接收机外,还存在与地面或建筑物反射后到达接收机的信号,这些多路径信号会导致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接收机钟差是指接收机内部时钟与GPS系统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精度。
针对以上误差来源,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纠正措施来提高GPS测量的准确性。
首先,卫星钟差可以通过测量多颗卫星的信号并进行差分处理来纠正。
差分GPS技术能够消除卫星钟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电离层延迟和大气延迟可以通过接收机和卫星信号之间的差分处理来消除。
接收机将两颗卫星的信号之间的差异作为电离层和大气延迟的参考,从而进行纠正。
此外,采用多路径抑制技术可以降低多径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这种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接收机和天线,减少信号的反射和干扰。
最后,接收机钟差可以通过接收机内部的校正机制进行补偿。
除了进行误差纠正,我们还需要进行误差分析,了解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和误差范围。
误差分析是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误差的概率分布和置信区间。
GPS单点定位误差分析
GPS单点定位误差分析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技术的定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导航、地理调研、气象预测等。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GPS定位结果常常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篇文章旨在分析GPS单点定位误差,并提出几种主要的误差来源。
GPS单点定位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并计算信号传播时间来确定接收器在空间中的位置。
然而,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接收机本身的制造和使用等各种因素,GPS定位的准确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首先,与接收机相关的误差是GPS单点定位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接收机的制造质量、使用状态和校准程度会对定位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接收机的内部信号处理能力不足,会导致数据质量下降;接收机的时钟漂移和频率稳定性问题,会使定位结果出现偏差。
其次,与信号传播相关的误差也是GPS定位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地球大气层会对无线电波信号进行衰减、散射等影响,导致信号传播速度和路径出现变化,从而影响定位的精度。
其中,大气层延迟是GPS定位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它与空气密度、湿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此外,卫星几何相关的误差也会对GPS定位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卫星的空间分布、发射时钟误差、轨道偏差等因素都会对信号传播时间计算产生影响,从而引入定位误差。
特别是当卫星轨道分布不均匀时,接收机可能无法接收到足够多的有效信号,从而导致定位的失败或者误差增加。
此外,在GPS单点定位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多路径效应、动态干扰、多径反射等现象。
多路径效应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反射物体,导致接收机接收到多个路径上的信号,从而使得定位结果产生误差。
动态干扰是指外界的无线电频率干扰,如电源设备、通讯设备等,会对GPS信号的接收和处理产生干扰。
而多径反射则是指信号由于地物或建筑物的反射,会产生额外的传播路径,从而导致定位结果的不准确。
为了降低GPS单点定位误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精确校准接收机:定期对接收机进行校准,修正其内部时钟的漂移,提高接收机的稳定性和精度。
GPS导航定位误差分析及处理
252GPS由于其精准性在军事和民用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实际的应用中还是难免由于各种原因使其产生一定的误差。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于GPS误差方面的研究非常热门,由于GPS已经在各行各业都承担着重要的定位任务,因此一旦GPS出现定位误差,会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以及其他的隐患。
1 GPS导航定位误差分析1.1 卫星导致的误差GPS定位误差在卫星方面主要是分为星历方面出现的误差、星钟方面出现的误差以及相对论效应产生的影响。
星历上出现误差受到卫星运行状态的影响[1]。
卫星的定轨系统在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定轨系统的质量高则星历上的误差就会小得多。
星钟方面的误差则是相对随机一些,其中有一项是系统误差,例如钟速,也有很多误差是难以预测的。
相对论效应指的是由于卫星在轨道上运动的速度以及其所在的位置出现问题而导致的误差,通常相对论效应的表现形式就是星钟方面的误差,这也就是除了星钟的系统误差外出现的特殊情况。
1.2 信号传播导致的误差GPS也是需要通过各种信号传播的[2]。
因此信号传播方面出现误差就会导致定位的精准性受到影响。
电离层的延迟误差是导致信号传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有对流层的折射方面的影响以及多径误差等,电离层会出现延迟方面的误差主要是因为在信号的传播过程中,一些电子的含量以及传播信息出现频率和数量上的问题,而对流层折射则是受到信号传播过程中路径的影响,例如路径的弯曲情况以及大气会让GPS传播信息发生折射,而信号的距离值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1.3 接收机导致的误差接收机有时会出现时钟上的误差[3]。
有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这些都会对GPS定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天线的相位中心也有可能出现一定的误差,各个传播通道之间也有可能会出现信号传播延迟的情况。
时钟的质量不过关就会导致误差,而接收机的使用环境也会对上述这些因素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噪声就是明显受到外界干扰出现的,而接收机的性能也是保障GPS定位精准的重要原因,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后,就可以排除噪音对GPS定位产生的影响。
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定位误差分析与纠正方法
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定位误差分析与纠正方法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和接收机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可为用户提供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卫星导航系统是GPS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汽车等领域,但定位误差一直是制约卫星导航系统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有效的定位误差分析和纠正方法对于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位误差的来源在实际应用中,定位误差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径效应:在卫星导航中,信号从卫星到接收机会经过大气层、地面及建筑物等障碍物的反射,形成多条路径,导致信号到达接收机时时间不同,从而影响信号的接收强度和相位,引起定位误差。
2.大气延迟:卫星信号在传播至地面接收机过程中,会和大气层中的水汽、离子层等物质发生作用,形成信号的延迟和衍射,造成定位误差。
3.时钟误差:由于卫星时钟和接收机时钟存在差异,导致信号的到达时间和时间标准存在误差,引起定位误差。
4.卫星轨道误差:卫星的轨道参数可能存在变化,导致卫星位置计算的误差,进而影响到距离计算和定位精度。
二、定位误差分析方法为了解决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定位误差问题,需要对误差源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常用的定位误差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测量方法:通过测量不同地点的接收机接收到相同卫星的时间和位置,验证不同地点的定位误差,并对误差进行分析。
2.数据处理方法:用多条卫星信号计算一个接收机的位置,在数据处理时通过加权、差分、平均等方法消除干扰信号,提高数据质量,减小定位误差。
3.数学模型方法:通过数学建模描述误差的产生过程,并用模型对误差进行分析和预测。
三、定位误差纠正方法为了改善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需要对定位误差进行纠正,常用的纠正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差分方法:通过使用同时接收同一组卫星数据的两个接收机进行差分计算,除去通用误差项,提高单个接收机的定位精度。
2.观测矩阵法:利用卫星信号和接收机位置观测数据,建立观测矩阵,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实现对定位误差的纠正。
GPS测绘技术中常见误差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GPS测绘技术中常见误差的分析与解决方法GPS测绘技术在现代测绘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GPS测绘结果常常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文将对GPS测绘中常见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来分析GPS测绘中的观测误差。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大气条件、卫星位置等因素的变化,GPS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会发生多次反射,导致信号延时,从而引起测量结果的偏差。
此外,卫星轨道的误差和接收机钟差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可以采用差分GPS测量技术,通过与一个已知位置的基准站的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比较,可以减小信号传播时延引起的误差。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GPS测绘中的几何误差。
几何误差是由于卫星几何位置与待测点位置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例如,当卫星位于待测点上方的时候,测量结果会产生正向的偏差;而当卫星位于待测点下方的时候,测量结果会产生负向的偏差。
为了解决几何误差,可以采用多基线技术,通过同时观测多个基准站得到的测量结果进行平均,可以减小几何误差的影响。
除了观测误差和几何误差外,GPS测绘中还存在信号多径效应。
信号多径效应是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反射产生干扰,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为了减小信号多径效应,可以采用天线改正技术和信号过滤技术。
天线改正技术通过改变接收天线的高度和姿态,从而减小信号的反射;而信号过滤技术通过滤波器将多余的信号滤除,从而减小干扰。
此外,GPS测绘中常见的误差还包括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GPS系统的不完善造成的,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难以避免。
为了解决系统误差,可以采用精密测量仪器和定期校正的方法。
人为误差则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不符合要求所引起的。
为了减小人为误差,可以采用培训操作人员和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的方式。
总结来说,GPS测绘技术中常见的误差包括观测误差、几何误差、信号多径效应、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
GPSRTK测量的误差分析
GPSRTK测量的误差分析
GPS RTK(Real-Time Kinematic)是一种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
的高精度测量技术,在测量工程、地理信息、地质勘察等领域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GPS RTK测量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文将
从信号传播、仪器误差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GPS RTK测量的误差。
最后,环境因素也会对GPSRTK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建筑物、
树木、地形等遮挡物会影响信号的接收和传播,从而引起测量误差。
此外,地磁场、地电场等地球物理因素也会对GPS信号产生干扰,进一步增加测
量误差。
为了降低GPSRTK测量的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适当的观测时段:在观测时选择天气晴朗、大气稳定的时段进
行测量,减少大气因素对信号传播的影响。
2.选择合适的测量站点:避开高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选择开阔的
地段进行测量,以减少遮挡因素对信号传播的影响。
3.定期校准仪器:定期对接收机、天线进行校准,修正仪器误差。
4.使用多站观测:通过同时观测多个站点,通过数据处理等方法抵消
环境因素和测量误差。
GPS在测绘监测中的误差分析与矫正
GPS在测绘监测中的误差分析与矫正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项广泛应用于测绘监测领域的技术,它通过利用卫星发射的信号来确定地球上某一特定位置的方法。
然而,尽管GPS在测绘监测中被广泛使用,但它并不完全准确。
本文将讨论GPS在测绘监测中的误差分析及其矫正方法。
首先,我们来分析GPS在测绘监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
GPS信号传输存在天体误差、大气延迟、多径效应、接收机钟差等因素。
其中,天体误差是指由于卫星的轨道偏差、钟差和钟漂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而大气延迟则是由于信号穿过大气层时受到折射、散射等影响造成的误差。
此外,由于信号在反射物体上发生反射形成多径效应,进一步影响了GPS的准确性。
最后,接收机的钟差也会导致GPS定位的误差。
为了矫正GPS在测绘监测中的误差,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增加接收站数量,利用多个接收站同时进行观测,以减小误差。
对于在空间范围较广的大型工程测绘中,采用分区域、多基准站联测等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此外,采用差分GPS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矫正误差的方法。
差分GPS技术是通过同时观测一个已知坐标的基准站与待测站的GPS信号,通过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异来矫正误差。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精密测量设备来校正GPS的误差。
例如,采用地面控制点辅助校正GPS测量结果,通过与实测的地面控制点进行比对,对GPS 测量数据进行修正。
此外,利用罗盘、加速度计等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对GPS测量数据进行滤波处理,降低误差。
另外,由于大气延迟是GPS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准确地估计和矫正大气延迟对于提高GPS的精度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无电离层组合、双差改正模型和基于天然气象模型的组合等。
其中,无电离层组合通过组合GPS的L1和L2频率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可以消除掉电离层延迟的影响。
而双差改正模型则是通过对两个接收机之间的差分观测值进行改正,消除大气延迟的影响。
此外,为了提高GPS的测量精度,还可以使用RTK(实时动态测绘)技术。
GPSRTK误差分析及控制方法
GPSRTK误差分析及控制方法GPS RTK(Real-Time Kinematic)是一种超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
它通过同时观测基站和移动站的伪距观测值,实时解算出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并获得几毫米级的测量精度。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RTK测量仍然会受到误差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误差分析和控制。
本文将深入探讨GPS RTK的误差源以及常用的控制方法。
GPSRTK的误差源主要包括系统误差、观测误差和环境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GPS接收机硬件和算法的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例如基线长度、大气湿延迟等。
观测误差是由于信号传播、天线相位中心、接收机时钟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环境误差是由于天气、电磁干扰、地球表面特性等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
为了控制这些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1.相位观测:相位观测比伪距观测更精确,可以获得更准确的位置信息。
通过采用相位观测,可以减小观测误差带来的影响。
2.噪声滤波:采用数字滤波器可以减小噪声对RTK测量结果的影响。
常见的滤波方法包括卡尔曼滤波和无迹卡尔曼滤波等。
3.差分纠正:通过与基站观测结果进行差分纠正,可以消除两者之间的共同误差,提高RTK测量的精度。
差分纠正可以采用实时差分、后处理差分或虚拟参考站等方法。
4.多路径抑制:多路径效应是RTK测量中常见的误差源,可以通过优化天线位置、选择合适的观测条件和使用抗多路径天线等方法来减小多路径误差的影响。
5.大气湿延迟校正:大气湿延迟是RTK测量中一个重要的误差源,可以通过使用大气湿延迟模型来进行精确的校正。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参考站密度、改善接收机硬件和通信链路等手段来提高RTK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GPSRTK的误差分析及控制是实现高精度测量的关键。
通过对误差源的分析和相应的控制方法的采用,可以获得几毫米级的测量精度,提高GPSRTK测量在地理测量、建筑测量、导航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GPS测量中的常见误差分析与控制方法
GPS测量中的常见误差分析与控制方法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基于卫星导航的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航海、地质勘探、测绘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GPS测量中常常存在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因此,对GPS测量中的常见误差进行分析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GPS测量中的常见误差类型。
主要的误差类型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偏移误差、信号传播速度误差、多径效应、大气延迟误差和钟差等。
下面我们一一进行分析:1. 天线相位中心偏移误差:天线作为GPS接收机的输入端,如果天线的相位中心与接收机定位点不重合,就会引入相位中心偏移误差。
这会导致测量结果在高程方向上产生偏差。
为了控制这种误差,可以通过校准天线相位中心来减小误差的影响。
2. 信号传播速度误差:GPS测量是基于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来计算距离的,而信号传播速度的误差会导致距离测量的偏差。
这主要与大气密度、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差分GPS技术,通过同时观测一个已知坐标点上的控制接收机与流动接收机接收到的GPS信号,从而减小误差的影响。
3. 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是指GPS信号到达接收机时,除了直射路径外,还经过了其他路径的反射导致信号时间延迟。
这会导致距离测量的误差。
为了控制多径效应,可以选择开阔的测量环境,避免信号反射,或者采用自适应滤波等技术来抑制多径干扰。
4. 大气延迟误差:大气延迟误差主要是指GPS信号在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折射效应而导致的误差。
这会引起距离测量的偏差。
为了减小大气延迟误差的影响,通常可以通过接收多个卫星信号来进行差分定位,从而减小误差的影响。
5. 钟差:GPS测量中的时钟误差会导致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量测量的误差。
为了控制钟差误差,可以利用差分技术进行校正,或者采用精密的时钟来减小误差。
综上所述,针对GPS测量中的常见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误差的分析与控制。
GPS测量的误差分析
7.5 0.5 7.5
10.8-13.6
根据误差的性质可分为:
(1)系统误差:主要包括卫星的轨道误差、卫星钟差、 接收机钟差、以及大气折射的误差等。为了减弱和修 正系统误差对观测量的影响,一般根据系统误差产生 的原因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
•作为未知数,在数据处理中求解。
•利用观测值求差方法,减弱接收机钟差影响。
•定位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外接频标,如铷、 铯原子钟,提高接收机时间标准精度。
(3)载波相位观测的整周未知数
无法直接确定载波相位相应起始历元在传播路径 上变化的整周数。同时存在因卫星信号被阻挡 和受到干扰,而产生信号跟踪中断和整周变跳。
•引入相应的未知参数,在数据处理中联同其它未知参数 一并求解。
•建立系统误差模型,对观测量加以修正。 •将不同观测站,对相同卫星的同步观测值求差,以减弱
和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简单地忽略某些系统误差的影响。 (2)偶然误差:包括多路径效应误差和观测误差等。
2.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1)卫星钟差
GPS观测量均以精密测时为依据。GPS定位中,无论码相 位观测还是载波相位观测,都要求卫星钟与接收机钟 保持严格同步。实际上,尽管卫星上设有高精度的原 子钟,仍不可避免地存在钟差和漂移,偏差总量约在1 ms内,引起的等效距离误差可达300km。
(1)地球自转影响:当卫星信号传播到观测站 时,与地球相固联的协议地球坐标系相对卫星 的瞬时位置已产生旋转(绕Z轴)。若取为地 球的自转速度,则旋转的角度为=ij。 ij为卫星信号传播到观测站的时间延迟。由 此引起卫星在上述坐标系中坐标的变化为:
X 0
Y
导航系统误差分析及校正方法
导航系统误差分析及校正方法导航系统是现代科技中使用广泛的一种定位和导航工具,它们在航空、航海、汽车和移动设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航系统可能存在误差,这会对导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导航系统的误差进行分析和校正是非常重要的。
导航系统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卫星信号误差、接收机误差和环境误差等。
首先,卫星信号误差是由于卫星本身存在钟差、星历数据不准确以及大气等因素导致的。
其次,接收机误差包括接收机硬件和软件设计上的误差,例如接收机的频率偏差、时钟不准等。
最后,环境误差主要是由于地球磁场的干扰、建筑物的阻挡以及地形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为了准确分析导航系统的误差,我们需要进行误差分析。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误差源建模,即对导航系统中各种误差源进行数学建模。
通过建立误差源模型可以对误差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误差估计,通过将实际测量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得出误差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这些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导航系统的误差特点和分布规律。
在分析了导航系统的误差后,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校正方法来提高导航系统的准确性。
校正方法可以分为在线校正和离线校正两种。
在线校正是指在导航系统正常运行时,实时对误差进行补偿和校正。
最常见的在线校正方法是将多个导航系统进行融合,通过相互之间的校正来提高定位和导航的准确性。
例如,组合多个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和Beidou)可以增加定位的可用卫星数量,减小误差因素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地面辅助点(如基站RTK)来提供更精确的参考信号,进一步提高导航精度。
离线校正是指在导航系统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通过离线处理对误差进行校正。
离线校正的方法主要包括差分定位和粒子滤波。
差分定位是通过选择一个参考站,将其位置视为准确位置,并与其他接收机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然后计算出接收机的误差。
粒子滤波是一种基于随机样本的优化算法,它可以通过对多个样本进行加权平均来减小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定位误差分析及处理
摘要:本文将对影响GPS定位的主要误差源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它们的性质、大小及对定位所产生的影响,并介绍消除和削弱这些误差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GPS误差源处理措施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
GPS定位测量中出现的各种误差按其产生源可分为3大部分:GPS信号的自身误差即与卫星有关的误差;GPS信号的传播误差;GPS接收机的误差。
一、GPS信号的自身误差和SA,AS影响
1.1轨道误差即卫星星历误差。
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精度的卫星轨道,以广播星历形式发播给用户使用,从而已知观测瞬间所观测卫星的位置,因而卫星轨道误差与星历误差是一个含义。
卫星星历误差又等效为伪距误差即由卫星星历所给出的卫星位置与卫星的实际位置之差。
星历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卫星定轨站的数量及其地理分布,观测值的数量及精度,定轨时所用的数学力学模型和定轨软件的完善程度以及与星历的外推时间间隔等,由于卫星轨道受地球和日、月引力场、太阳光压、潮汐等摄动力及大气阻力的影响,而其中有的是随机影响,而不能精密确定,使卫星轨道产生误差。
1.2美国的SA技术与AS影响。
SA技术是选择可用性(Selective? ?Availability)的简称,它是由两种技术使用户的定位精度降低,即δ(dither)技术和ε(epsilon)技术。
δ技术是人为地施加周期为几分钟的呈随机特征的高频抖动信号,使GPS卫星频率10.23MHz加以改变,最后导致定位产生干扰误差,ε技术是降低卫星星历精度,呈无规则的随机变化,使得卫星的真实位置增加了人为的误差。
控制网的静态GPS测量是利用载波相位测量,一般是由一个点设为已知点与一个待定点位同步观测GPS卫星,取得载波相位观测值,从而得出待定点位的坐标或两点间的坐标值,称为基线测量,短基线测量可以消除SA影响。
动态测量解决SA影响的途径是实时差分定位(称Real-time? DGPS),即在已知坐标点上布设基准点,通过基准站取得误差校正值,通过数据链实时传给导航定位的移动站,从而消除SA影响及两站的各种共同的误差,提高了移动站的导航定位精度。
AS技术(Anti-Spoofing)叫反电子欺骗技术,其目的是为了在和平时期保护其P码,不让非授权用户使用;战时防止敌方对精密导航定位作用的P码进行电子干扰。
AS技术使得用C/A码工作的用户无法再和P码相位测量联合解算进行双频电离层精密测距修正,实际降低了用户定位精度。
二、GPS信号的传输误差
2.1太阳光压对GPS卫星产生摄动加速度。
太阳光压对卫星产生的摄动影响卫星的轨道,它是精密定轨的最主要误差源。
太阳光压对卫星产生的摄动加速度
受太阳与地球间距离的变化(地球轨道偏心距)而引起太阳辐射压力的变化,也与太阳光强度、卫星受到的照射面程和照射面积与太阳的几何关系及照射面的反射和吸收特性有关,由于卫星表面材料的老化、卫星姿态控制的误差等也使太阳光压发生变化。
已有的太阳光压改正模型有:标准光压模型、多项式光压模型和ROCK4光压摄动模型,这几种光压模型精度基本上相当,可以满足1m定轨的要求。
最近有人提出,用附加随机过程参数的方法或者对较长的轨道用一阶三角多项式逼近非模型化的长期项影响,可得到更理想的结果,甚至可以满足0.1~0.2m 精度的定轨要求。
2.2电离层的信号传播延迟。
电离层引起码信号传播延迟,它与沿卫星和用户接收机视线方向上的电子密度和接收机信号频率有关。
为了削弱电离层延迟所引起的定位精度损失,在长基准测量中用双频接收机采集GPS数据,对观测成果进行实时电离层延迟改正,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对于单频接收机的用户,虽然可以用数学模型进行改正,但其残差仍然很大。
也可以用提高卫星高度截止角减少其影响。
在赤道和地极附近存在着严重的电离层赤道扰动和地极扰动。
因而,利用双频GPS接收机观测,只适用于没有电离层扰动的中纬度地区来进行电离层改正。
目前为了进行电离层延迟改正,有以下几种方法:根据全球各电离层观测站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来拟合电离层模型,建立经验改正公式;利用电离层的色散效应建立双频改正模型;利用若干个GPS基准站上得双频观测值来建立相应区域的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
2.3对流层的信号传播延迟。
对流层延迟是电磁波信号通过高度在50km以下的未被电离的中性大气层时其传播速度不同于真空中光速所引起的信号延迟。
中性大气层里的大气分干大气和湿大气。
其中干大气分量约占80%~90%,可以用一定的模型大部分改正掉。
湿大气分量数值虽不大,但它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呈现出很大的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得非常快。
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和干气相当难以预测,所以测量中往往测量的是干、湿分量混合体,故难以得到它的准确值。
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出来了许多计算湿对流层延迟的实用模型,但对流层延迟仍为主要误差源。
2.4多路径误差。
多路径误差是指在GPS测量中,被测站附近的反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如果进入接收机天线,就将和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接波)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真值所产生的误差。
多路径误差的大小,取决于反射波的强弱和用户天线抗衡反射波的能力。
用户天线附设仰径板,当仰径板半径为40cm,天线高于1m至2m,可抑制多路径影响。
三、GPS接收机的误差
3.1接收机的钟误差。
与卫星钟一样,接收机也有钟误差。
而且由于接收机大多采用的是石英钟因而其钟误差较卫星钟更为显著。
该项钟误差主要取决于钟的质量,与使用时的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
它对测码伪据观测值和载波相位观测值是相同的。
3.2接收机的位置误差。
在进行授时和定轨时,接收机的位置是已知的,其误差
将使授时和定轨的结果产生系统误差。
该项误差对测码伪据观测值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影响是相同的。
在进行GPS基线解算时,需已知其中一个端点在WGS-84坐标系中得近似坐标,近似坐标的误差过大也会对解算结果产生影响。
3.3接收机的测量噪声。
这是指用接收机进行GPS测量时,由于仪器设备及外界环境影响而引起的随机测量误差,其值取决于仪器性能及作业环境的优劣。
一般而言,测量噪声的值远小于上述各种偏差值。
四、消除和消弱上述误差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上述各项误差对测距的影响可达数十米,有时甚至可超过百米,比观测噪声大几个数量级。
因此,必须设法加以消除,否则将会对定位精度造成极大的损害。
消除或消弱这些误差所造成的影响的主要方法有:
4.1建立误差改正模型。
这些误差改正模型既可以是通过对误差的特性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推导而建立起来的理论公式,也可以是通过对大量观测数据的分析、拟合而建立起来的经验公式,有时则是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建立的综合模型。
4.2求差法。
仔细分析误差对观测值或平差结果的影响,安排适当的观测纲要和数据处理方法(如同步观测、相对定位等),利用误差在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或在定位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求差来消除或大幅度地消弱其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
4.3选择好的硬件。
对于一些既不能采用求差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建立模型的办法来消除或是消弱的误差,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选择好的接收机天线,增强接收机的抗干扰性;仔细选择测站,使接收机天线远离反射物和干扰源。
4.4GPS定位网的设计。
由GPS测量的误差源可以看出,GPS网的设计已不再遵循测角、边角同测和测边网等的传统要求。
它不需要点间通视,只是为了需要在开阔的地方应当适当布设几对相互通视的点,也不需要考虑布设什么样的图形,也就更不需要考虑图形强度,不需要设置在制高点上(哪里需要就可以设置在哪里)。
所以GPS网的设计是非常灵活的。
4.5确定适当的观测时间当观测站周围的环境相对较弱(周围有高大建筑物、大面积平静水体、有高压线等),通过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数量来确定,当接收到的卫星数量少于6颗时,GPS接收机信号容易发生失锁时,适当延长观测时间来避免测量误差的出现,提高定位精度。
结束语
GPS测量定位技术相比常规测量来说,其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选择高精度抗干扰性强的GPS接收机,通过全面的质量保证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严格按照GPS测量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和消除那些可以避免的误差,提高GPS定位精度,
能得到更加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定位成果。
参考文献:
[1]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
[2]黑龙江水利科技第34卷GPS-RTK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朱宏军,王伟,郑洪达
[3]周忠谟,易杰军·GPS卫星测量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 1992·
[4]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李征航,黄劲松编著。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
[5]孙永利.浅析RTK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