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学311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版)
教育学311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版)——第一部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Ⅰ.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Ⅲ.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历史学考研大纲
历史学考研大纲
历史学考研大纲是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历史学考研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每年发布一次。
历史学考研大纲如下:
考试科目
历史学考研大纲共设一门考试科目,即“历史学基础”。
考试内容
历史学基础考试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中国古代史:从原始社会到清末民初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世界史: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历史。
考试形式
历史学基础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3小时。
考试题型
历史学基础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参考书目
历史学基础考试的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定。
考试要求
历史学基础考试要求考生掌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有一定的史料分析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
备考建议
历史学考研大纲的内容比较广泛,考生在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考试大纲的内容。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考
研真题等方式进行学习。
●其次,要注重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阅读史料、撰写史论等方式进
行练习。
●最后,要注意综合研究能力的提升。
可以通过阅读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
等方式进行锻炼。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历史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历史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一、考试目的和要求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历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是为了评估申请人的历史学知识和综合素质,以确定其是否适合进入硕士学位历史学学科研究阶段。
该考试旨在考察申请人对历史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学科前沿的理解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础知识:主要考察申请人对历史学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包括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各个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争议等。
2.研究方法:主要考察申请人对历史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历史文献的鉴别和解读、历史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等。
3.学科前沿:主要考察申请人对当前历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的了解,包括学科前沿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等。
三、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阶段。
1.笔试: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题,其中选择题占总分的30%,填空题和论述题各占总分的35%。
选择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要求申请人对历史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和观点进行准确辨析。
填空题主要考察申请人对历史学术语和重要人物事件的了解程度,要求填写准确、简明扼要。
论述题主要考察申请人对历史学问题的分析和论证能力,要求回答问题有逻辑性、条理清晰、结论准确。
2.口试:口试主要考察申请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申请人就指定的历史学课题进行发言和讨论,展示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考试准备为了帮助申请人更好地准备考试,下面提供一些备考指南:1.基础知识复习:申请人应该系统复习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观点,重点掌握各个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争议,以及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
2.研究方法学习:申请人应该学习并理解历史学研究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查阅和鉴别、资料收集和整理、研究设计和实施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来提高自己的方法论水平。
3.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申请人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参加讨论小组、撰写研究论文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古代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如夏商周历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唐宋元明清历史等。
2. 近代史:主要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如晚清史、辛亥革命与民国史、中共党史、二战和冷战史等。
3. 现代史: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如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史、当代世界史等。
4. 历史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理论体系的知识。
5. 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主要包括中国和世界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内容,如中国古代文化史、西方文化史、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等。
6. 区域历史:主要包括与考生所报考的专业相关的区域史、地方史或者其他特定历史领域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校的考试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以考试院校发布的大纲为准。
此外,对于历史学基础考试,平时的历史学习、研究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破晓2024: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的全新解读与前瞻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就已迈入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2024年。
在这知识的海洋中,一场浩大的学术盛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如同一座矗立在时间长河中的灯塔,引领着我们去挖掘那深藏于历史尘埃下的璀璨瑰宝。
这次,我们将一同深度探索2024版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的独特魅力与创新亮点,燃起对历史的热情,踏上这段充满智识碰撞与心灵洗礼的求知之旅。
首先,“溯本追源”这个核心考点在新版大纲中得以进一步深化和拓宽。
历叐不仅是过往事件的串联,更是文明进程的脉络勾勒,考生需掌握从史前文化至现代社会的历史分期、重要变革及影响深远的人物事迹,理解历史演进背后的深层规律和社会变迁的动力源泉。
哎呀,这可不仅仅是熟记硬背那么简单,更要培养一种历史时空观,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其次,“全球视野”这一崭新理念赫然列在大纲前列,彰显出历史学研究由单一国家向全球互动转向的趋势。
考生须掌握世界各大文明区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相互联系,洞察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冲突碰撞。
这意味着,咱不仅要当好自家历史的“守夜人”,更得具备国际化的视角,用全球的眼光去审视历史的经纬。
再者,“史料研读与分析”作为此次大纲升级的重点环节,要求考生不仅能够熟练阅读各类一手二手史料,更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甄别、解读与评价。
对于那些满载岁月痕迹的文字记录、实物遗存乃至口述历史,咱们都得像侦探一样,细心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真相,做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同时,面对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大潮,大纲也与时俱进地引入了“数字化历史学习”的内容。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何高效获取、整理、利用历史信息资源,已成为未来历史学者必备的一项技能。
想象一下,当你能在浩瀚无垠的数字世界里游刃有余地驾驭历史数据,那将是多么令人激动的画面!综上所述(虽然避免总结段落,但为了行文流畅此处稍作过渡),2024年的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犹如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它将带领我们穿越古今中外,洞见历史的真谛,体验思想的激荡。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Ⅳ、考查内容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西周的经济与文化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4.秦汉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东汉的政治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的民族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魏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的政治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科举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7.宋、辽、西夏、金、元宋朝建立于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宋元的社会经济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8.明清(前期)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明清国家制度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二、中国近现代史1.列强的对华侵略列强历次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2.清统治的衰落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清廷政局义和团运动3.近代化的启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早期维新思潮洋务运动商办企业戊戌维新运动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科举制度的废除核晚期教育改革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会党与民变5.辛亥革命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同盟会的建立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证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6.民初政局民初政党与议会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民初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9.抗日战争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抗战的爆发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沦陷区与伪政权侵华日军暴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10.国共内战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16.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17.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史前人类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2.古代西亚诸文明苏美尔一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3.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王朝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4.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5.古代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民主政治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6.古代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罗马帝国的危机古代罗马文化7.中世纪的西欧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与农奴制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中世纪的城市中世纪基督教文化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9.中世纪的东欧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的兴起10.中世纪东亚与南亚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中日文化交流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11.古代美洲文明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四、世界近现代史1.近代初期的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科学革命2.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明君主专制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工业革命19世纪的英国改革19世纪法国政治演进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3.近代的亚非拉大西洋奴隶贸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瓜分非洲埃及阿里改革土耳其坦志麦特日本明治维新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4.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两大军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5.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7.两战之间的世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甘地主义凯末尔主义卡德纳斯改革8.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联合国的建立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战后的日本西欧一体化进程当代科技革命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苏南冲突赫鲁晓夫的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024年大学入学考试历史复习大纲
2024年大学入学考试历史复习大纲本复习大纲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历史学科,掌握大学入学考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大纲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1.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 古代中国的经济-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 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1.3 古代中国的文化- 诸子百家与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 汉字与古代文学- 古代科技与艺术1.4 古代中国的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主要观点- 外来宗教与传统文化思想的交融二、中国近现代史2.1 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鸦片战争与清朝的衰落-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的成立2.2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 近代工业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2.3 近现代中国的文化- 近现代文学与艺术的主要成就- 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科学技术与现代化进程2.4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近现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近现代中国的抗日战争- 近现代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三、世界史3.1 世界古代史- 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起源与传播3.2 世界近现代史-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与民族解放3.3 世界当代史-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热点事件- 全球化进程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四、历史学科方法与研究4.1 史料的分类与价值- 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口碑资料等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史料的选择与运用方法4.2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历史比较法、历史分析法、历史计量法等基本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与批判4.3 历史学科的评价与反思- 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教育的意义与任务- 历史学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希望本复习大纲能够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13历史学基础24考研大纲
313历史学基础24考研大纲一、历史学基础1.历史学的定义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方法、理论和技术来理解历史事实,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
2.历史学的学科基础历史学的学科基础主要包括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等方面。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包括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等;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研究、考古发掘、田野调查、口述史研究等;研究理论则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历史发展规律等。
3.历史学研究的意义历史学研究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才能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领悟历史的智慧,为当代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未来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4.历史学基础的考研重要性历史学基础是历史学专业考研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是考生进一步学习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基础,也是考生在历史学专业学习和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二、24考研大纲1.考研大纲的概述24考研大纲是历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考试大纲,它是考生备考历史学专业考研的重要依据。
24考研大纲主要包括历史学基础、我国史、世界史、史学理论等多个方面内容。
2.知识点详解我国史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封建社会历史、近代史、现代史等;世界史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史学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史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辩证法、历史发展规律等。
3.复习重点和难点考生在备考历史学专业考研时,需要重点复习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我国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等知识点,同时也需要重点关注史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等难点内容。
4.备考策略和建议针对历史学基础的考研备考,考生应该注重扎实基础知识的学习,结合历年考研真题进行练习,加强历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标题: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引言概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以及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历史学的学习和研究能够有系统性和深度,2024年313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被制定出来。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一大纲的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考试范围1.1 时代范围: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从史前时代到现代历史,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1.2 地域范围:大纲要求考生对世界各地不同地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包括但不限于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 考试形式2.1 选择题:考试将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以测试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2 解答题:除选择题外,考试还将包括一些解答题,以测试考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3. 考试内容3.1 历史事件和人物:考试将重点考察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古代文明的兴衰、世界大战、革命运动等。
3.2 历史概念和理论:考试还将涉及一些历史概念和理论,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等,以测试考生对历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3 历史研究方法:大纲要求考生了解一些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文献研究、考古学、口述历史等。
4. 考试要求4.1 理解与记忆:考试将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能够准确地描述和解释相关内容。
4.2 分析与解释:考试还将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历史问题分析和解释能力,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4.3 综合与创新:考试将鼓励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进行综合思考和创新,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观点对问题进行全面而独特的回答。
5. 考试重点5.1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考试将重点考察一些对于人类历史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人物,如古代文明的兴衰、世界大战、革命运动等。
5.2 历史概念和理论:考试还将重点考察一些历史概念和理论,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等,以测试考生对历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02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大纲解析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考试大纲的修订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的学术研究背景下,2024年的历史学基础科目考试大纲对以往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与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为考生提供更清晰的学习方向。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2024年历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分为世界史和中国史两大部分。
其中,世界史部分进一步细分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覆盖了从史前人类到1991年的整个世界历史进程。
而中国史部分则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以及中国现代史等多个时期的历史知识。
其次,从内容上来看,新大纲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世界史部分,除了要求考生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之外,还特别强调了对各地区文明发展、文化交流、社会变迁等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而在中国史部分,则重点考察了考生对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战争、思想流派等重大事件的深入理解。
此外,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新大纲还增加了对跨文化、全球视角等现代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重视。
这意味着考生不仅需要了解本国和本地区的具体历史事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比较的能力。
总的来说,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大纲的变化体现了历史学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即强调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视角。
这对于备考的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他们需要根据新的大纲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阅读更多原始史料、参与课堂讨论和撰写历史论文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
对于教师和教材编写者而言,新的大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学基础大纲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历史学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
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入学考试参考书及考试大纲
2012年硕士入学考试参考书及考试大纲发布时间: 2011年9月14日10:21:23 来源:您是第46715 个阅读者参考书目101思想政治理论、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1英语一、203日语、204英语二、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3历史学基础;314数学(农)、315学(农)、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等科目为全国统考或联考科目,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的相关机构组织编制,各地书店有售。
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将陆续挂出(点击考试科目链接),请关注。
请考生务必经常关注本网页,查看是否有最新动向。
(以下考试大纲11月3日更新,使用本页请先刷新一下。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参考书目代码211翻译硕士英语按教指委复习考试大纲,我校自主命题。
241日(自)242法(自)243英(自)244德(自)331社会工作原理按教指委复习考试大纲,我校自主命题。
333教育综合《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338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化学》郑集,高教出版社,2007,第四版。
《生物化学》上、下册,王镜岩,高教出版社,2002,第三版。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按教指委复习考试大纲,我校自主命题。
346体育综合按教指委复习考试大纲,我校自主命题。
354汉语基础按教指委复习考试大纲,我校自主命题。
357英语翻译基础按教指委复习考试大纲,我校自主命题。
432统计学《统计学》袁卫、庞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二版);《数理统计简明教程》戴朝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统计学》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三版)437社会工作实务按教指委复习考试大纲,我校自主命题。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按教指委复习考试大纲,我校自主命题。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学科(专业)设置的基础课考试,是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考试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300分。
二、考查目标历史学基础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2.具备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约占3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0%,世界古代史约占20%,世界近现代史约占20%。
4.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约占45%),名词解释(约占25%),史料分析题(约占20%),论述题(约占10%)。
四、考查内容历史学基础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领域,具体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等四个部分。
1.中国古代史: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发展脉络、主要事件、人物及文化等方面的掌握,要求考生对中国古代史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历史问题。
2.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过程、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社会变革等方面的掌握,要求考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历史问题。
3.世界古代史: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脉络、主要事件、人物及文化等方面的掌握,要求考生对世界古代史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历史问题。
4.世界近现代史: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近现代历史的演变过程、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社会变革等方面的掌握,要求考生对世界近现代史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历史问题。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2年度)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3401108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应专业:历史学(师范类)课程简介:“史学概论”是关于历史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门课程。
课程总学时:54(50讲授+4实践)授课教材:庞卓恒主编《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教育部推荐教材。
参考书目:著作类:(1)、侯且岸:《当代中国的“显学”——中国现代史学理论与思想新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
(2)、庞卓恒:《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陈其泰:《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苑出版社1999年。
(4)、彭卫:《穿越历史的丛林》,三联书店1997年。
(5)、(德)罗梅君:《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纂——30和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孙立新译,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6)、金观涛、刘青山:《论历史研究中的整体方法·发展的哲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7)、陈启能:《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团结出版社1993年。
(8)、贾基松、沈斐凤:《历史主义科学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9)、(苏)茹科夫:《历史方法论大纲》,王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10)、张艳国编《史学家自述》,武汉出版社,1994年。
(11)、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0年。
(12)、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人民出版社1981年。
(13)、红旗杂志社编《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红旗出版社1983年。
(14)、中国社会科学历史所编《历史科学的反思》,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15)、许凌云:《读史入门》,北京出版社1984年。
(16)、白寿彝:《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17)、赵吉惠:《历史学概论》,三秦出版社1986年。
(18)、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2012专接本考试各专业课程及命题方向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张红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郭爱英
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修订版
管理学
管理学
孙班军
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第三版通用版)
晁钢令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消费者行为学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第四版)
河海大学等四校合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水力学
水力学
吴持恭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邢台学院
文秘教育
秘书学
秘书学概论
陆瑜芳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文书与档案管理
文书学
王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档案管理学基础
张虹、姬瑞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秘书写作
应用写作
吴式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
王思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行政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徐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管理学
管理学
孙班军
科学出版社(2005)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
许瑾良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金融学
证券投资分析
《证券投资分析》
杨兆廷、封文莉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024历史学考试大纲
关于2024历史学的考试大纲
2024年历史学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历史学考试是对考生历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旨在培养具有历史素养和历史研究能力的人才。
二、考试内容
1. 中国古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形成。
(2)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形成过程。
(3)秦朝的崛起和统一,建立汉朝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4)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南北朝时期。
(5)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2)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3. 世界古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古代埃及文明。
(2)古代希腊文明。
(3)古代罗马文明。
(4)中世纪欧洲文明。
(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 世界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2)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3)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4)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发展。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具体分值分配可参考历年真题。
3. 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
具体时间安排可参考历年真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重庆市高 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命审单位:重庆南开中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在试题卷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天论》中提出“天不以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的观点。
下列言论与之最相接近的是A.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B.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2.下图为四川彭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砖。
画中有一头戴冠、身着长袍的官员跪坐于房前左侧,一只手向前伸出;房前右侧,一肩负鸠杖的老者跪在地上,探头望着前面地上的一只口袋,一赤足短裤者手捧量器,弯腰向地上的袋中倒物。
该画像砖可以佐证当时A.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B.义仓养老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C.经济繁荣是社会优抚的前提D.优抚制度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3.《资治通鉴》记载,唐初,中书令由皇帝处领旨,交其属下中书舍人六员起草诏令,“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所署意见由中书侍郎、中书令审覆后,交门下省驳正,然后由尚书省颁下执行。
这一制度反映了唐初A.注重中枢决策的合理性B.实行集体决策削弱相权C.中枢决策权力发生转移D.三省体制已经遭到破坏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4.宋代官员的职务分官、职、差遣三类。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代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官、职是虚衔,只有差遣才能真正行使权力。
如包拯的头衔曾是“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事”,死后追赠“礼部尚书”,其中有实际权力的是A.龙图阁学士B.吏部郎中C.知开封府事D.礼部尚书5.明清两代对大运河漕船的规格、数量以及维护都有具体的要求。
2010年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内容及参考教材分布
2010年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内容及参考教材分布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相关参考书:1.《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晁福林2.《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施建中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1、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北师P7—P15)2、氏族公社————(北师P23)3、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北师P29—P33)二、夏商西周1、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北师P43—P46)2、夏朝的巩固和发展————(北师P46—P47)3、商族的起源————(北师P47—P49)4、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北师P52—P53)5、周族的兴起和灭商————(北师P56—P60)6、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北师P66—P67)7、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商:北师P53—P55)(西周:北师P63—P65)8、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北师P67—P78)9、夏、商、西周的文化————(北师P78—P87)三、春秋战国1、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北师P114—P124)2、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北师P104—P112)3、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北师P112—P113)4、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北师P98—P104)5、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北师P124—P134)四、秦汉1、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北师P144—P149)2、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北师P152—P159)3、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北师P159—P164)4、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北师P165—P169)5、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北师P170—P173)6、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北师P173—P177)7、汉代的社会结构————(北师P202—P205)8、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北师P188—P197)9、秦汉的农民起义————(秦:北师P151—P152)、(西汉:北师P169—P170)(东汉:北师P177—P179)10、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北师P179—P188)、(北师P205—P209)11、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北师P209—P219)五、魏晋南北朝1、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师P226—P228)2、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北师P7228—P232)3、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北师P232—P234)4、十六国与南北对峙————(北师P7234—P236)5、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北师P236—P237)(北师243)(北师P247—P248)6、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北师P256—P262)7、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北师P240—P241)(北师P244—P245)8、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北师P245—P247)9、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北师P254—P256)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北师P273—P287)六、隋唐五代1、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北师P11—P18)2、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北师P30—P32)(北师P39—P46)3、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北师P32—P138)4、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北师P47—P55)5、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北师P112—P120)6、“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北师P56—P63)7、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北师P109—P112)8、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北师P64—P77)9、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北师P88—P102)(北师P132—P142)10、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北师P143—P169)11、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北师P78—P87)(北师P120—P1523)七、宋、辽、西夏、金、元1、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宋:北师P177—P180)(辽西夏:北师P186—P189)(金:北师P202—P205)2、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北师P183—P186)3、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与宋金对峙————(北师P186—P189)(北师P197—P202)4、宋代经济的繁荣————(北师P233—P242)5、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北师P215—P224)6、元代行省制度————(北师P216)7、元朝的民族政策————(北师P217)(北师P219—P224)8、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北师P255—P268)9、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北师P240—P241)八、明清(前期)1、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北师P275—P289)2、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北师P429—P431)3、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北师P297—P312)4、东林与复社————(北师P315—P318)5、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北师P432—P435)6、明末农民战争————(北师P325—P328)7、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北师P328—P332)8、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北师P341—P348)9、康乾盛世————(北师P360—P369)10、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北师P407—P416)11、明清对外政策与朝贡贸易————(北师P419—P435)12、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北师P376—P391)13、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制度————(明、清:北师P278、 P355)14、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北师P435—P456)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参考书:《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郑师渠主编一、列强的对华侵略1、两次鸦片战争————(北师P11—P20)(北师P47—P52)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北师P53—P55)3、中法战争————(北师P125—P134)4、中日甲午战争————(北师P135—P14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师P183—P194)6、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北师P218、P47-55、P144、P191)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北师P28—P45、P60-74)2、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北师P40—P46)3、义和团运动————(北师P172—P182)三、晚清政局1、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北师P56—P58)2、洋务运动————(北师P86—P107)3、清末新政————(北师P207—P209)四、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师P108、P210-212)2、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北师P75—P85)3、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北师P208)五、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1、维新变法思潮————(北师P155—P163)2、戊戌变法————(北师P164—P171)3、立宪运动————(北师P234—P238)4、孙中山与三民主义————(北师P223—P236)5、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北师P226—P230)6、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北师P231—P233)、(北师P238—P242)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北师P242—P245)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1、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北师P249—P263)2、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北师P252—P255)、(北师P257—P259)(北师P263)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北师P267—P270)4、新文化运动————(北师P270—P273)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北师P273—P274)相关参考书:《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桧林主编6、五四运动————(北师P14—P18)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师P25—P28)8、第一次国共合作————(北师P47—P49)9、北伐战争————(北师P73—P76)七、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北师P85—86、P96—P102)2、新军阀混战————(北师P110—P114)3、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北师P115—P121)4、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北师P164—P169)5、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北师P181—P183)八、抗日战争1、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北师P140—P142)2、抗日救亡运动————(北师P142—P144、P183—185)3、西安事变————(北师P188—P192)4、卢沟桥事变————(北师P197—P199)5、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北师P211—P212)6、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北师P205—P213)7、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北师P232—P233)8、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北师P263—P267、P282—285)9、中国军队的反攻————(北师P293)10、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北师P294—P298)11、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北师P267—P270)九、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1、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北师P308—P311)2、重庆谈判————(北师P306—P308)3、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北师P317—P319、P343—348、P353)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北师P357—P359)十、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1、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北师P376—P378)2、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北师P365—P369)3、民国时期的史学、文学与艺术————(北师P379—P385)4、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北师P384)相关参考书:《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郭大钧主编十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1、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北师P1—P47)2、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北师P18—P34)3、社会主义改造————(北师P42—P47、P56—60)十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1、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北师P65—P68、P70—75)2、经济建设的曲折————(北师P82—86、P105—107、P109—111、P130—137)3、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北师P70—P81、P87—104、P108—109、P111—113、P118—130)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内乱————(北师P142—P148)2、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北师P167—P170、P182—183)3、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北师P189—P197)十四、拨乱反正(1976-1978年)1、拨乱反正的历程————(北师P205—206、P214—P217)2、“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北师P199—P202、P203—205)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北师P209—P213)十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1、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北师P236—P243)2、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北师P243—P245、P277—280)3、邓小平南方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北师P287—P299、P304—307)第三章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相关参考书:《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启迪主编一、史前人类1、人类的进化————(北师P4—P18)2、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北师P14—P15)3、史前文化————(北师P18—P22)二、古代西亚诸文明1、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北师P64—P68)2、古巴比伦王国————(北师P69—P75)3、亚述帝国————(北师P75—P81)4、新巴比伦王国————(北师P81—P86)5、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北师P88—P94)6、波斯帝国————(北师P94—P101)三、古代埃及文明1、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北师P26—P53)2、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北师P57、P35-37)3、古代埃及的文化————(北师P5—P58)四、古代印度文明1、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北师P110—P112)2、吠陀文明————(北师P112—P116)3、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北师P119—P121)4、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北师P121—P124)五、古代希腊文明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北师P138—P141)2、希腊城邦制度————(北师P144—P146)3、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北师P155—P157)(北师P165—P166)4、雅典民主政治————(北师P162—P164)5、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北师P169—P175)6、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北师P175—P187)六、古代罗马文明1、王政时代————(北师P198—P195)2、罗马共和国————(北师P198—P202)(北师P209—P217)3、罗马的扩张及其后果————(北师P4202—P206)4、奥古斯都及其元首政治————(北师P217—P219)5、罗马帝国————(北师P217—P231)6、古代罗马文化————(北师P231—P236)七、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1、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北师 P225、P226-227)2、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北师P227—231)相关参考书:《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孔祥民主编《世界史古代史》(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编3、拜占庭帝国————(北师P69—70)八、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1、伊斯兰教的兴起————(北师P92—93)2、阿拉伯帝国————(北师P94—98)3、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北师P98—100)九、欧洲基督教文明1、法兰克王国————(北师P7—9)2、西欧封建制度————(北师P7—9、P160)3、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北师P65—68)4、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北师P15—17、P33—37、P41—43、P51—53)5、商业经济和城市的兴起————(北师P18—27)6、十字军东征————(北师P27—32)7、西欧各国的发展与相互关系————(此专题无具体说法,可从北师版第一、二、三章概括)十、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1、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北师P70—71)2、斯拉夫人以及俄罗斯的早期历史————(北师P71—81)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北师P100—103)4、中古印度: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尔帝国————(北师P130—138)5、日本封建国家和古代文化————(北师P120—129)十一、古代美洲文明————(北师P148—149简略,可参见高教出版社齐世荣版)1、古代中美洲文明2、印加文明第四章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参考书:《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宗绪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卷)(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编一、16世纪的欧洲1、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北师P5—P6)2、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北师P3—P5)3、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北师版过于简略参看高教出版社齐世荣版)4、宗教改革————(北师P6—P8)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师P37—P46)2、殖民扩张及其后果————(北师P84—P88)3、工业革命————(北师P123—P139)4、美国独立战争————(北师P98—P104)5、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北师P49—P83)6、欧洲1848年革命(184—P5191)8、俄国农奴制改革————(北师P178—P184)9、日本明治维新————(北师P191—P200)10、德意志的统一————(北师P170—P175)11、19世界后半期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政策————(北师P276—P321)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北师P259—P262)13、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北师P267—P272)1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北师P322—P331)三、工人文化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北师P228—P5233)2、第一国际————(北师P233—P240)3、巴黎公社————(北师P240—P247)4、第二国际————(北师P343—P349)四、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以下三个问题可从北师P104—P110、P114—P120、P247—P256、P349—P365中归纳概括)1、殖民入侵前的亚非拉国家2、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3、19世纪中后期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五、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北师版过于简略参看高教出版社齐世荣版)1、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2、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六、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北师P88—P91)2、列强矛盾与欧洲的均势————(北师版过于简略参看高教出版社齐世荣版)相关参考书:《世界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建华主编《世界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段炳麟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编3、第一次世界大战————(北师《世界现代史》P4—P14)七、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二月革命————(北师《世界现代史》P33—P35)2、十月革命————(北师《世界现代史》P35—P40)3、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北师《世界现代史》P40—P44)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北师《世界现代史》P14—P27)1、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2、国际联盟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战时共产主义”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北师《世界现代史》P47—P50)2、德国十一月革命————(北师《世界现代史》P66—P69)3、匈牙利革命————(北师《世界现代史》P73—P75)4、共产国际————(北师《世界现代史》P45—P48)5、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北师《世界现代史》P136—P143)6、土尔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北师《世界现代史》P126—P130)7、卡德纳斯改革————(北师《世界现代史》P133—P135)8、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北师版过于简略参看高教出版社齐世荣版)9、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北师版过于简略参看高教出版社齐世荣版)10、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北师《世界现代史》P95—P98、P100—P106)11、德日法西斯的崛起————(北师《世界现代史》P72—P73、P80—P82、P93—P94、P110—P123)1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北师《世界现代史》P52—P58)十、第二次世界大战1、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北师《世界现代史》P150—P178)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北师《世界现代史》P182—P183)3、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北师P192—P193)4、第二次大战中的转折性战役————(北师《世界现代史》P8193—P198)5、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北师《世界现代史》P200—P210)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北师《世界现代史》P234—P241)2、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北师《世界现代史》P252—P259)3、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北师《世界当代史》P188—P222、P234—P241)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当代科技革命————(北师《世界当代史》P1—P14)2、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北师《世界当代史》P15—P22)3、美国的内政与外交————北师《世界当代史》P152—P161、P241—P252、P315—P325、P392—P3934、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北师《世界当代史》P173—P187、P228—P232)P329—P337)5、战后的日本————(北师《世界当代史》P161—P173、P232—P234、P337—P344)6、西欧的一体化进程————(北师《世界当代史》P183—P187、P231、P325—P337)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1、赫鲁晓夫的改革————(北师《世界当代史》P255—P264)2、苏南冲突————(北师《世界现代史》P341—P342)3、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欧国家————(北师《世界当代史》P253—P299)4、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北师《世界当代史》P108—P110、P223—P227、P241—P252)5、戈尔巴乔夫改革————(北师《世界当代史》P294—P297)6、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北师《世界当代史》P284—P290、P291—P300)。
《史学概论》考试大纲
《史学概论》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了解史学在发展中为自己提出的重要问题及其成就,认识当前史学工作面临的重大任务。
、明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史学这一学科的概述和回顾,明确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
、了解史学研究过程各个阶段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不同特点。
Ⅱ、考查内容第一章导论一、史学概论的学科性质二、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任务第二章客观存在的历史一、历史客观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及其评价二、兰克与兰克学派的主要观点,批判历史客观主义理论三、克罗齐及历史相对主义思潮,批判历史相对主义思潮四、历史科学的认识对象及与其他科学的认识对象的异同五、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的可认识性第三章主体化的历史一、主体化历史的含义及其与客体历史的关系二、历史科学的认识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与其他科学之不同三、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相吻合的条件及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相背离的原因第四章历史学与历史科学一、历史学的概念、层次及形成、发展的大致历程二、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历史科学的概念及基本理论第五章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一、历史学的认识功能的概念、内容二、历史学借鉴功能的概念、范围三、历史学教育功能的内涵四、如何全面地理解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第六章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一、史德、史学、史识、史才的内涵二、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的培养途径第七章史料一、史料与史料学的概念二、史料学的任务与内容三、史料的分类、校勘四、史料考证的方法第八章历史研究方法一、史实分析法的一般方法二、史学分析方法的专门方法三、历史表述法的史著体裁四、心理史学方法和跨学科史学方法第九章史学论文写作一、史学论文的选题、写作与基本要求Ⅲ、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考试方法:闭卷,分钟,满分分、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Ⅳ、参考书目庞卓恒,李学智,吴英著:《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李隆国著:《史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内容为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遵循的原则是科学、公平、安全、规范,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相关专业考生择优录取,确保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考查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问答题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考查范围分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1.中国历史的开端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夏朝的巩固和发展商族的起源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周族的兴起和灭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4.秦汉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汉代的社会结构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的农民起义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魏晋南北朝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十六国与南北对峙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7.宋、辽、西夏、金、元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宋代经济的繁荣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兀代行省制度元朝的民族政策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8.明清(前期)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东林与复社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明末农民战争清军人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明清对外政策与朝贡贸易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二、中国近现代史1.列强的对华侵略两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义和团运动3.晚清政局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洋务运动清末新政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5.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维新变法思潮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孙中山与三民主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6.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7.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新军阀混战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8.抗日战争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中国军队的反攻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9.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重庆谈判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民国时期的史学、文学与艺术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改造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拨乱反正的历程“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邓小平南方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史前人类人类的进化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2.古代西亚诸文明苏美尔一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3.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4.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5.古代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民主政治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6.古代罗马文明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罗马的扩张及其后果奥古斯都及其元首政治罗马帝国古代罗马文化7.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拜占庭帝国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9.欧洲基督教文明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制度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商业经济和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西欧各国的发展与相互关系10.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斯拉夫人以及俄罗斯的早期历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古印度: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尔帝国日本封建国家和古代文化11.古代美洲文明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四、世界近现代史1. 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2.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及其后果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欧洲1848年革命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的统一19世纪后半期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政策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3.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4.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殖民入侵前的亚非拉国家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19世纪中后期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5.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6.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列强矛盾与欧洲的均势第一次世界大战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8.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战时共产主义”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卡德纳斯改革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10.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性战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科技革命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战后的日本西欧的一体化进程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赫鲁晓夫的改革苏南冲突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欧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