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方法例题习题答案
轨迹方程的五种求法例题
轨迹方程的五种求法例题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动点轨迹方程的求法一、直接法按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求,其过程是建系设点,列出几何等式,坐标代换,化简整理,主要用于动点具有的几何条件比较明显时.例1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 的比等于常数()0>λλ(如图),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解析】:设M (x ,y ),直线MN 切圆C 于N ,则有λ=MQMN ,即λ=-MQONMO 22,λ=+--+2222)2(1yx y x .整理得0)41(4)1()1(222222=++--+-λλλλx y x ,这就是动点M 的轨迹方程.若1=λ,方程化为45=x ,它表示过点)0,45(和x 轴垂直的一条直线;若λ≠1,方程化为2222222)1(3112-+=+-λλλλy x )-(,它表示以)0,12(22-λλ为圆心,13122-+λλ为半径的圆.二、代入法若动点M (x ,y )依赖已知曲线上的动点N 而运动,则可将转化后的动点N 的坐标入已知曲线的方程或满足的几何条件,从而求得动点M 的轨迹方程,此法称为代入法,一般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动点的情况.例2 已知抛物线12+=x y ,定点A (3,1),B 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P 在线段AB 上,且有BP :PA =1:2,当点B 在抛物线上变动时,求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这个轨迹为哪种曲线.【解析】:设),(),,(11y x B y x P ,由题设,P 分线段AB 的比2==PBAPλ,∴.2121,212311++=++=y y x x 解得2123,232311-=-=y y x x .又点B 在抛物线12+=x y 上,其坐标适合抛物线方程,∴ .1)2323()2123(2+-=-x y 整理得点P 的轨迹方程为),31(32)31(2-=-x y 其轨迹为抛物线.三、定义法若动点运动的规律满足某种曲线的定义,则可根据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此法一般用于求圆锥曲线的方程,在高考中常填空、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例3 若动圆与圆4)2(22=++y x 外切且与直线x =2相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A )012122=+-x y (B )012122=-+x y (C )082=+x y (D )082=-x y【解析】:如图,设动圆圆心为M ,由题意,动点M 到定圆圆心(-2,0)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直线x =4的距离,故所求轨迹是以(-2,0)为焦点,直线x =4为准线的抛物线,并且p =6,顶点是(1,0),开口向左,所以方程是)1(122--=x y .选(B ).例4 一动圆与两圆122=+y x 和012822=+-+x y x 都外切,则动圆圆心轨迹为 (A )抛物线 (B )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椭圆【解析】:如图,设动圆圆心为M ,半径为r ,则有.1,2,1=-+=+=MO MC r MC r MO 动点M 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为1,由双曲线定义知,其轨迹是以O 、C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选(C ). 四、参数法若动点P (x ,y )的坐标x 与y 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而动点变化受到另一变量的制约,则可求出x 、y 关于另一变量的参数方程,再化为普通方程.例5设椭圆中心为原点O ,一个焦点为F (0,1),长轴和短轴的长度之比为t .(1)求椭圆的方程;(2)设经过原点且斜率为t 的直线与椭圆在y 轴右边部分的交点为Q ,点P 在该直线上,且12-=t t OQOP ,当t 变化时,求点P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解析】:(1)设所求椭圆方程为).0(12222>>b a bx a y =+由题意得⎪⎩⎪⎨⎧==-,,122t b ab a 解得 ⎪⎪⎩⎪⎪⎨⎧-=-=.11.122222t b t t a 所以椭圆方程为222222)1()1(t y t x t t =-+-.(2)设点),,(),,(11y x Q y x P 解方程组⎩⎨⎧==-+-,,)1()1(1122122122tx y t y t x t t 得⎪⎪⎩⎪⎪⎨⎧-=-=.)1(2,)1(212121t t y t x 由12-=t t OQ OP 和1x x OQ OP =得⎪⎪⎩⎪⎪⎨⎧-=-=⎪⎪⎩⎪⎪⎨⎧==,2,2,2222t y t x t y t x 或其中t >1.消去t ,得点P 轨迹方程为)22(222>=x y x 和)22(222-<-=x y x .其轨迹为抛物线y x 222=在直线22=x 右侧的部分和抛物线y x 222-=在直线22-=x 在侧的部分. 五、交轨法一般用于求二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其过程是选出一个适当的参数,求出二动曲线的方程或动点坐标适合的含参数的等式,再消去参数,即得所求动点轨迹的方程.例6 已知两点)2,0(),2,2(Q P -以及一条直线ι:y =x ,设长为2的线段AB 在直线λ上移动,求直线PA 和QB 交点M 的轨迹方程.【解析】:PA 和QB 的交点M (x ,y )随A 、B 的移动而变化,故可设)1,1(),,(++t t B t t A ,则PA :),2)(2(222-≠++-=-t x t t y QB :).1(112-≠+-=-t x t t y 消去t ,得.082222=+-+-y x y x 当t =-2,或t =-1时,PA 与QB 的交点坐标也满足上式,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是.0822222=+--+-y x x y x以上是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主要方法,也是常用方法,如果动点的运动和角度有明显的关系,还可考虑用复数法或极坐标法求轨迹方程.但无论用何方法,都要注意所求轨迹方程中变量的取值范围.。
专题20 轨迹方程的求法(含参考答案)
【例 2】一动圆与圆 x2 y2 6x 5 0 外切,同时与圆 x2 y2 6x 91 0 内切,求动圆圆心 M 的轨
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样的曲线。
【例 3】已知 A、B、C 是直线 l 上的三点,且|AB|=|BC|=6,⊙O′切直线 l 于点 A,又过 B、C 作⊙O′异于 l 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 P,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y
BQ
R
A
o
P
x
【五】交轨法
交轨法: 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种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
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 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 1.例题
【例 1】抛物线 y 2 4 px( p 0) 的顶点作互相垂直的两弦 OA、OB,求抛物线的顶点 O 在直线 AB 上的
【练习 2】过点 A(-1,0),斜率为 k 的直线 l 与抛物线 C:y2=4x 交于 P,Q 两点.若曲线 C 的焦点 F 与 P,Q,R 三点按如图顺序构成平行四边形 PFQR,求点 R 的轨迹方程。
【四】代入法(相关点法)
代入法(相关点法):
如果动点 P 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 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 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 P(x,y),用(x,y)表示出相关点 P'的坐标,然后把 P'的坐标代入已 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1.例题
F1 是抛物线
y
1 4
(x
1)2
1的焦点,两点
A(-3,2)、B
(1,2)都在该双曲线上.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例1 :已知圆C的方程为 : ( x - 1) 2 y 2 1, 过原点O作任一弦OA, 求 弦OA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y A M O C(1,0) x 解:方法一 五步法(直接法或直译法): 第一步 建系设点:
过原点任作一弦OA,其中点为M(x, y).
第二步 列等式:
3.代入法:要有双动点和已知其一动点轨迹方程.
4.向量法:要能找到垂直或平行的动向量. 5.交轨法:动点为两动曲线的交点.
6.参数法:已知特殊曲线方程.
相应习题
1.动点P到定点(-1,0)的距离与到点(1,0)距离之差为2,则 y=0(x≥1) P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 → → → → 2.已知OP与OQ是关于y轴对称,且2OP· OQ=1,则点P(x、y) -2x2+y2=1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垂径定理可知: CM OA | MO |2 | MC |2 | OC |2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代入: 化简:
x y
2
2
2
( x 1) y
2
2
2
12
x 2 - x y2 0
(x - 1 ) 2 y 2 1 (圆) 2 4
证明与检验:
1 4
由于原点 (0,0)为方程的解,却不在轨 迹上,应舍去。 所以所求方程为: - 1 ) 2 y 2C的方程为 : ( x - 1) 2 y 2 1, 过原点O作任一弦OA, 求 弦OA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y A M O C(1,0) x
方法二 定义法(公式法):先判断并证明轨 迹形状,再根据特殊曲线定义写出方程.
轨迹方程的求法
当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能直接用其坐标代入时, 可用直接法.
待定系数法 已知曲线的类型和位置,可设出曲线方程,利用待 定系数法求解.
定义法
分析题设几何条件,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判断 轨迹是何种类型的曲线,直接求出该曲线的方程.
代入法
(相关点法)
当所求动点的运动很明显地依赖于一已知曲线上 的动点的运动时,可利用代入法,其关键是找出两 动点的坐标的关系,这要充分利用题中的几何条件.
【例题3】
已知圆A:(x+2)2+y2=1与点A(-2,0),B(2,0), 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 (1)△PAB的周长为10; (2)圆P与圆A外切,且点B在动圆P上(P为动圆圆心); (3)圆P与圆A外切且与直线x=1相切(P为动圆圆心).
【分析】(1)根据题意,先找出等价条件,再根据
3.如何合理引参? 五类参数:点坐标,斜率,比例,角度,长度等
-2.5
2.线 段AB长 为2a,两 个 端 点A和B分 别 在x轴
和y轴 上 滑 动,点P在AB上,且 满 足PA BP,
P
求 点P的 轨 迹 方 程.
A
-10
-5
M
P
N
1
2
8
6
4
B
2
O
x2 y2 a2
-2
-4
-6
五、参数法
如果轨迹动点P(x,y)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找 到,也没有相关点可用时,可先考虑将x、y用一 个或几个参数来表示,消去参数得轨迹方程.参数 法中常选角、斜率等为参数.
y
x o
复习回顾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1)建系: 建立直角坐标系; (2)设点: 设所求动点P(x,y); (3)列式: 根据条件列出动点P满足的关系式; (4)化简: 化简方程; (5)检验:检验所得方程的纯粹性和完备性,
第6章例题-点的运动例题-all
dx vx = dt = 4 − 4t v = dy = 2 − 2t y dt
加速度的大小:| a |= ax 2 + a y 2 = 20(m/s 2 )
版权所有 张强 钟艳玲
2
例 dy-2 直杆 AB 两端分别沿铅锤和水平直线运动。已知
MA = l1 , MB = l2 , ϕ = ωt (ω = const.)
例 dy-1 已知动点在 xOy 平面内的运动方程为
工 程 力 学 第 6 章 点 的 运 动 学
x = 4t − 2t 2 y = 2t − t 2
单位:m, s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解 (1) 消去参数 t,得到轨迹方程
x − 2y = 0
(2) 求速度
t≥0
⇒ x ≤ 2, y ≤ 1
2 vC vC t = sin r r 2 vC vC t = cos r r
指向圆盘中心
tan β =
版权所有 张强 钟艳玲
aMy aMx
vC t π vC t π = cot = tan − = tan − ϕ r 2 r 2
13
工 程 力 学 第 6 章 点 的 运 动 学
旋轮线
8
工 程 力 学 第 6 章 点 的 运 动 学
例 dy-5 直线轨道上的纯滚动圆盘,C 点速度为常量。求 M 点的轨迹、速度、加速度以及轨迹的曲率半径。 vC t y D xM = vC t − r sin r r y = r − r cos vC t vC Cr M r ϕ
dx vx = dt = 4 − 4t v = dy = 2 − 2t y dt
专题四:求动点轨迹方程5种方法(解析版)
专题四:求动点轨迹方程5种方法(解析版)一、直接法步骤:1、建立恰当的坐标系,设动点坐标()y x ,;2、由已知条件列出几何等量关系式,建立关于y x ,的方程()0=y x f ,;3、化简整理;4、检验,检验点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
[例1] 已知圆O 的方程是0222=-+y x ,圆O '的方程是010822=+-+x y x ,如图所示。
由动点P 向圆O 和圆O '所引的切线长相等,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y x P ,,由圆O 的方程为:222=+y x ,圆O '的方程为()6422=+-y x 。
由已知得BP AP =,所以22BP AP =,所以2222B O P O OA OP '-'=-,则6222-'=-P O OP 。
所以()6422222-+-=-+y x y x ,化简得23=x 。
所以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3=x 。
[练习1] 已知平面上两定点()20-,M ,()20,N ,点P 满足MN PN MN MP ⋅=⋅,求点P 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y x P ,,则()2+=y x MP ,,()40,=MN ,()y x PN --=2,,因为MN PN MN MP ⋅=⋅,所以()()222424y x y -+=+,所以()2222y x y -+=+。
两端同时平方得:2224444y y x y y +-+=++,整理得:y x 82=。
所以点P 的轨迹方程为y x 82=二、定义法步骤:1、分析几何关系;2、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得出轨迹方程。
[例2] 已知圆A :()36222=++y x ,()02,B ,点P 是圆A 上的动点,线段PB 的中垂线交PA 于点Q ,求动点Q 的轨迹方程。
【解析】 由题可得,()02,-A ,4=AB 。
因为Q 点在线段PB 的中垂线上,所以QB PQ =。
高中数学 轨迹问题专题
轨迹问题专题一.综述(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⒈依据题目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 (x ,y )的坐标.⒉写出点M 的集合(几何关系).⒊将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关系,列出方程f (x ,y )=0,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4.检验特殊点,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二)高考中常见的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1.直译法与定义法,2.相关点法;3.参数法;4.交轨法(三)求轨迹方程一般以解答题第一问的形式出现,偶尔也会在小题中考查.二.例题精讲 破解规律例1. 设圆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B (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证明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分析: 题目中要求证明为定值,容易知道, E 的轨迹是椭圆,根据条件求出相关的参数即可.222150x y x ++-=EA EB +EA EB+点评:平面几何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平时学习中要加以重视.规律总结: (1)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直接得到一个关于动点坐标的关系式,化简即可.(2)定义法求轨迹方程:轨迹方程问题中,若能得到与我们所学过的圆锥曲线定义相符的结论,可以根据相应圆锥曲线的定义求出相关的参数,从而得到方程.(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本质上还是直译法,只是我们利用了直译法得到的结论. 现学现用1:如图,矩形中, 且, 交于点.若点的轨迹是曲线的一部分,曲线关于轴、轴、原点都对称,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例2. 已知线段的端点的坐标是,端点在圆上运动.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的方程;规律总结: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题中涉及了两个动点N 、M ,且点N 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轨迹方程已知),而M 的运动是由N 的运动而引发的,这样的题目可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基本方法是设M 的坐标,再反解出N 的坐标,然后带入N 所在曲线的轨迹方程,整理即可.现学现用2: 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上,过M 做x 轴ABCD ()()()()2,0,2,0,2,2,2,2A B C D --,AM AD DN DC λλ==[]0,1,AN λ∈BM Q Q P P x y P AB B ()6,5A ()()221:434C x y -+-=AB P 2C 2212x y +=的垂线,垂足为N ,点P 满足.求点P 的轨迹方程;例3: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平行于轴的两条直线分别交于两点,交的准线于两点.(Ⅰ)若在线段上,是的中点,证明;(Ⅱ)若的面积是的面积的两倍,求中点的轨迹方程.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定义与几何性质、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轨迹求法规律总结: 当动点坐标x 、y 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 、y 与某一变量(或多个)的关系,再消去参变量,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现学现用3: 已知为椭圆的左、右焦点,点在椭圆上移动时, 的内心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三.课堂练习 强化技巧 2NP NM =C 22y x =F x 12,l l C A B ,C P Q ,F AB R PQ AR FQ ∥PQF △ABF △AB 12,F F 22:143x y C +=P C 12PF F ∆I1. 已知|| =3,A ,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运动,O 为原点, ,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A .B .C .D .2. 若动圆与圆和圆都外切,则动圆的圆心的轨迹( ) A . 是椭圆 B . 是一条直线 C . 是双曲线的一支 D . 与的值有关3. 已知直线过抛物线: 的焦点, 与交于, 两点,过点, 分别作的切线,且交于点,则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四.课后作业 巩固内化1. 设过点的直线分别与轴的正半轴和轴的正半轴交于、两点,点与点关于轴对称, 为原点,若为的中点,且,则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2. 已知A(1,14),B(−1,14),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 的斜率与直线BM 的斜率的差是12,则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是___________.3. .点P 是圆C:(x +2)2+y 2=4上的动点,定点F (2,0),线段PF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CP 的交点为Q ,则点Q 的轨迹方程是___. AB 12OP OA OB 33=+22y x 14+=22x y 14+=22x y 19+=22y x 19+=P ()22:21M x y ++=()()22:314N x y λλ++=≤≤P λl C 24y x =l C A B A B C P P (),P x y x y A B Q P y O P AB 1OQ AB ⋅=P4. 如下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阴影部分即为,区域中动点到的距离之积为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5. 已知动圆过定点,且在轴上截得的弦长为.求动圆的圆心点的轨迹方程;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动点到两定点, 的距离的比值为的轨迹为曲线.求曲线的方程;7. 已知动点E 到点A 与点B 的直线斜率之积为,点E 的轨迹为曲线C .求C 的方程;8.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圆心为.已知点,且为圆上的动点,线段的中垂线交于点.求点的轨迹方程;9. 设M,N,T 是椭圆x 216+y 212=1上三个点,M,N 在直线x =8上的射影分别为xOy 1:l y x =2:l y x =-W W (),P x y 12,l l PC G ()4,0F y 8G G xOy P ()2,0M -()1,0N 2C C ()2,0()2,0-14-xOy 222150x y x ++-=M ()1,0N T M TN TM P PM1,N1.(1)若直线MN过原点O,直线MT,NT斜率分别为k1,k2,求证:k1k2为定值;(2)若M,N不是椭圆长轴的端点,点L坐标为(3,0),ΔM1N1L与ΔMNL面积之比为5,求MN中点K的轨迹方程.10. 已知椭圆Γ:x2a2+y2b2=1(a>b>0)的右焦点与短轴两端点构成一个面积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为坐标原点.(1)求椭圆Γ的方程;(2)设点A在椭圆Γ上,点B在直线y=2上,且OA⊥OB,求证:1OA2+1OB2为定值;(3)设点C在椭圆Γ上运动,OC⊥OD,且点O到直线CD的距离为常数√3,求动点D 的轨迹方程.轨迹问题专题答案一.综述(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⒈依据题目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 (x ,y )的坐标.⒉写出点M 的集合(几何关系).⒊将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关系,列出方程f (x ,y )=0,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4.检验特殊点,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二)高考中常见的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1.直译法与定义法,2.相关点法;3.参数法;4.交轨法(三)求轨迹方程一般以解答题第一问的形式出现,偶尔也会在小题中考查.二.例题精讲 破解规律例1. 设圆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B (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证明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分析: 题目中要求证明为定值,容易知道, E 的轨迹是椭圆,根据条件求出相关的参数即可.222150x y x ++-=EA EB +EA EB +答案:() 解析:因为,,故,所以,故.又圆的标准方程为,从而,所以. 由题设得,,,由椭圆定义可得点的轨迹方程为: (). 点评:平面几何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平时学习中要加以重视.规律总结: (1)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直接得到一个关于动点坐标的关系式,化简即可.(2)定义法求轨迹方程:轨迹方程问题中,若能得到与我们所学过的圆锥曲线定义相符的结论,可以根据相应圆锥曲线的定义求出相关的参数,从而得到方程.(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本质上还是直译法,只是我们利用了直译法得到的结论. 现学现用1:如图,矩形中, 且, 交于点.若点的轨迹是曲线的一部分,曲线关于轴、轴、原点都对称,求曲线的轨迹方程.13422=+y x 0≠y ||||AC AD =AC EB //ADC ACD EBD ∠=∠=∠||||ED EB =||||||||||AD ED EA EB EA =+=+A 16)1(22=++y x 4||=AD 4||||=+EB EA )0,1(-A )0,1(B 2||=AB E 13422=+y x 0≠y ABCD ()()()()2,0,2,0,2,2,2,2A B C D --,AM AD DN DC λλ==[]0,1,AN λ∈BM Q Q P P x y P解析:设,由,求得, ∵,∴, ∴,整理得. 可知点的轨迹为第二象限的椭圆,由对称性可知曲线的轨迹方程为. 例2. 已知线段的端点的坐标是,端点在圆上运动.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的方程;分析:设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根据点坐标,和点是线段的中点,得, ,再由点在圆上运动,求得点的轨迹方程,进而可求得点的轨迹的方程;答案:解析:设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由于点的坐标为, 且点是线段的中点,所以, 于是有, ①因为点在圆上运动,所以点的坐标满足的方程 即: ②把①代入②,得整理,得所以点的轨迹的方程为.(),Q x y ,AM AD DN DC λλ==()()2,2,42,2M N λλ--1,22QA AN QB BM k k k k λλ====-11224QA QB k k λλ⎛⎫⋅=⋅-=- ⎪⎝⎭1224y y x x ⋅=-+-()22120,014x y x y +=-≤≤≤≤Q 14P 2214x y +=AB B ()6,5A ()()221:434C x y -+-=AB P 2C P (),x y A ()00,x y B P AB 026x x =-025y y =-A 1C A P 2C ()()22541x y -+-=P (),x y A ()00,x y B ()6,5P AB 062x x +=052y y +=026x x =-025y y =-A 1C A 1C ()()22434x y -+-=()()2200434x y -+-=()()222642534x y --+--=()()22541x y -+-=P 2C ()()22541x y -+-=规律总结: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题中涉及了两个动点N 、M ,且点N 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轨迹方程已知),而M 的运动是由N 的运动而引发的,这样的题目可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基本方法是设M 的坐标,再反解出N 的坐标,然后带入N 所在曲线的轨迹方程,整理即可.现学现用2: 设O 为坐标原点,动点M 在椭圆C :上,过M 做x 轴的垂线,垂足为N ,点P 满足.求点P 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即 代入椭圆方程,得到 ∴点的轨迹方程。
解析几何(动点轨迹求法)
动点轨迹的求法从近年高考题说起:1、(15年广东理科)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 与圆221:650C x y x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求圆1C 的圆心坐标;(2)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 (3)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直线:(4)L y k x 与曲线C 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由22650x y x +-+=得()2234x y -+=,∴ 圆1C 的圆心坐标为()3,0; (2)设(),M x y ,则∵ 点M 为弦AB 中点即1C M AB ⊥,∴ 11C M AB k k ⋅=-即13y yx x⋅=--, ∴ 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的方程为223953243x y x ⎛⎫⎛⎫-+=<≤ ⎪ ⎪⎝⎭⎝⎭;(3)由(2)知点M 的轨迹是以3,02C ⎛⎫ ⎪⎝⎭为圆心32r =为半径的部分圆弧EF (如下图所示,不包括两端点),且5,33E ⎛ ⎝⎭,5,33F ⎛- ⎝⎭,又直线L :(y k x =-当直线L 与圆C 32=得34k =±上图可知当3325,,447k ⎡⎧⎫∈--⎨⎬⎢⎩⎭⎣⎦时,直线L :y k =2、(2013上海)已知抛物线24C y x =: 的焦点为F .点 A P 、满足2AP FA =-.当点A 在抛物线C 上运动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点P 的坐标为( )x y ,,点A 的坐标为( )A A x y ,,则( )A A AP x x y y =--,,因为F 的坐标为(1 0),,所以(1 )A A FA x y =-,, 由2AP FA =-得( )2(1 )A A A A x x y y x y --=--,,. 即2(1)2A A A A x x x y y y -=--⎧⎨-=-⎩ 解得2A Ax xy y =-⎧⎨=-⎩代入24y x =,得到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84y x =-.3、(2013年高考新课标1(理))已知圆M :22(1)1x y ++=,圆N :22(1)9x y -+=,动圆P 与M 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圆心P 的轨迹为曲线 C.(Ⅰ)求C 的方程;(Ⅱ)l 是与圆P ,圆M 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B 两点,当圆P 的半径最长时,求|AB|. 解:由已知得圆M 的圆心为M (-1,0),半径1r =1,圆N 的圆心为N (1,0),半径2r =3.设动圆P 的圆心为P (x ,y ),半径为R.(Ⅰ)∵圆P 与圆M 外切且与圆N 内切,∴|PM|+|PN|=12()()R r r R ++-=12r r +=4,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曲线C 是以M,N 为左右焦点,场半轴长为2,的椭圆(左顶点除外),其方程为221(2)43x y x +=≠-. (Ⅱ)对于曲线C 上任意一点P (x ,y ),由于|PM|-|PN|=22R -≤2,∴R≤2, 当且仅当圆P 的圆心为(2,0)时,R=2.∴当圆P 的半径最长时,其方程为22(2)4x y -+=, 当l 的倾斜角为090时,则l 与y 轴重合,可得|AB|=当l 的倾斜角不为090时,由1r ≠R 知l 不平行x 轴,设l 与x 轴的交点为Q,则||||QP QM =1Rr ,可求得Q(-4,0),∴设l :(4)y k x =+,由l 于圆M1=,解得k =当k=时,将y x =代入221(2)43x y x +=≠-并整理得27880x x +-=,解得1,2x12|x x -=187.当k时,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AB|=187, 综上,|AB|=187或|AB|=动点轨迹常用求法:一、待定系数法它常常适用于动点轨迹的曲线类型已知或利用已知条件可直接推断出其轨迹的曲线方程。
轨迹方程的五种求法
轨迹方程的五种求法一、直接法:直接根据等量关系式建立方程.例1:已知点(20)(30)A B -,,,,动点()P x y ,满足2PAPB x =u u u r u u u r·,则点P 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解析:由题知(2)PA x y =---u u u r ,,(3)PB x y =--u u u r ,,由2PA PB x =u u u r u u u r·,得22(2)(3)x x y x ---+=,即26y x =+,P ∴点轨迹为抛物线.故选D .二、定义法:运用有关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例2:在ABC △中,24BC AC AB =,,上的两条中线长度之和为39,求ABC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 解:以线段BC 所在直线为x 轴,线段BC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1,M 为重心,则有239263BM CM +=⨯=.M ∴点的轨迹是以B C ,为焦点的椭圆,其中1213c a ==,.225b a c =-=∴.∴所求ABC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为221(0)16925x y y +=≠. 三、转代法:此方法适用于动点随已知曲线上点的变化而变化的轨迹问题.例3:已知△ABC 的顶点(30)(10)B C -,,,,顶点A 在抛物线2y x =上运动,求ABC △的重心G 的轨迹方程. 解:设()G x y ,,00()A x y ,,由重心公式,得003133x x y y -++⎧=⎪⎪⎨⎪=⎪⎩,,00323x x y y =+⎧⎨=⎩, ①∴. ②又00()A x y ,∵在抛物线2y x =上,200y x =∴. ③将①,②代入③,得23(32)(0)y x y =+≠,即所求曲线方程是2434(0)3y x x y =++≠.四、参数法:如果不易直接找出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可考虑借助中间变量(参数),把x ,y 联系起来 例4:已知线段2AA a '=,直线l 垂直平分AA '于O ,在l 上取两点P P ',,使其满足4OP OP '=u u u r u u u u r·,求直线AP与A P ''的交点M 的轨迹方程.解:如图2,以线段AA '所在直线为x 轴,以线段AA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点(0)(0)P t t ≠,, 则由题意,得40P t ⎛⎫' ⎪⎝⎭,.由点斜式得直线AP A P '',的方程分别为4()()t y x a y x a a ta =+=--,.两式相乘,消去t ,得222244(0)x a y a y +=≠.这就是所求点M 的轨迹方程.评析:参数法求轨迹方程,关键有两点:一是选参,容易表示出动点;二是消参,消参的途径灵活多变. 五、待定系数法:当曲线的形状已知时,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例5:已知A ,B ,D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且(20)A -,,(20)B ,,2AD =u u u r ,1()2AE AB A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1)求E 点轨迹方程;(2)过A 作直线交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于M N ,两点,线段MN 的中点到y 轴的距离为45,且直线MN 与E 点的轨迹相切,求椭圆方程.解:(1)设()E x y ,,由1()2AE AB A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知E 为BD 中点,易知(222)D x y -,.又2AD =u u u r,则22(222)(2)4x y -++=. 即E 点轨迹方程为221(0)x y y +=≠; (2)设1122()()M x y N x y ,,,,中点00()x y ,.由题意设椭圆方程为222214x y a a +=-,直线MN 方程为(2)y k x =+.∵直线MN 与E 点的轨迹相切,1=,解得k =.将y =(2)x +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222244(3)41630a x a x a a -++-=,2120222(3)x x a x a +==--∴, 又由题意知045x =-,即2242(3)5a a =-,解得28a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22184x y +=.配套训练一、选择题1. 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 1、F 2,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 1P 到Q ,使得|PQ |=|PF 2|,那么动点Q 的轨迹是( )A.圆B.椭圆C.双曲线的一支D.抛物线2. 设A 1、A 2是椭圆4922y x +=1的长轴两个端点,P 1、P 2是垂直于A 1A 2的弦的端点,则直线A 1P 1与A 2P 2交点的轨迹方程为( )A.14922=+y xB.14922=+x yC.14922=-y x D.14922=-x y二、填空题3. △ABC 中,A 为动点,B 、C 为定点,B (-2a ,0),C (2a ,0),且满足条件sin C -sin B =21sin A ,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4. 高为5 m 和3 m 的两根旗杆竖在水平地面上,且相距10 m ,如果把两旗杆底部的坐标分别确定为A (-5,0)、B (5,0),则地面观测两旗杆顶端仰角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5. 已知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点,且|AB |=|BC |=6,⊙O ′切直线l 于点A ,又过B 、C 作⊙O ′异于l 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P ,求点P 的轨迹方程.6. 双曲线2222by a x -=1的实轴为A 1A 2,点P 是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引A 1Q ⊥A 1P ,A 2Q ⊥A 2P ,A 1Q 与A 2Q 的交点为Q ,求Q 点的轨迹方程.7. 已知双曲线2222ny m x -=1(m >0,n >0)的顶点为A 1、A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l 交双曲线于点P 、Q .(1)求直线A 1P 与A 2Q 交点M 的轨迹方程;(2)当m ≠n 时,求所得圆锥曲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和离心率.8.已知椭圆2222by a x +=1(a >b >0),点P 为其上一点,F 1、F 2为椭圆的焦点,∠F 1PF 2的外角平分线为l ,点F 2关于l 的对称点为Q ,F 2Q 交l 于点R .(1)当P 点在椭圆上运动时,求R 形成的轨迹方程;(2)设点R 形成的曲线为C ,直线l :y =k (x +2a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当△AO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求k 的值.参考答案配套训练一、1.解析:∵|PF 1|+|PF 2|=2a ,|PQ |=|PF 2|,∴|PF 1|+|PF 2|=|PF 1|+|PQ |=2a ,即|F 1Q |=2a ,∴动点Q 到定点F 1的距离等于定长2a ,故动点Q 的轨迹是圆.答案:A2.解析:设交点P (x ,y ),A 1(-3,0),A 2(3,0),P 1(x 0,y 0),P 2(x 0,-y 0)∵A 1、P 1、P 共线,∴300+=--x y x x y y ∵A 2、P 2、P 共线,∴300-=-+x yx x y y解得x 0=149,149,3,92220200=-=-=y x y x x y y x 即代入得答案:C二、3.解析:由sin C -sin B =21sin A ,得c -b =21a , ∴应为双曲线一支,且实轴长为2a,故方程为)4(1316162222a x a y a x >=-.答案:)4(1316162222ax a y a x >=-4.解析:设P (x ,y ),依题意有2222)5(3)5(5yx yx +-=++,化简得P 点轨迹方程为4x 2+4y 2-85x +100=0.答案:4x 2+4y 2-85x +100=0三、5.解:设过B 、C 异于l 的两切线分别切⊙O ′于D 、E 两点,两切线交于点P .由切线的性质知:|BA |=|BD |,|PD |=|PE |,|CA |=|CE |,故|PB |+|PC |=|BD |+|PD |+|PC |=|BA |+|PE |+|PC |=|BA |+|CE |=|AB |+|CA |=6+12=18>6=|BC |,故由椭圆定义知,点P 的轨迹是以B 、C 为两焦点的椭圆,以l 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B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可求得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728122y x +=1(y ≠0)6.解:设P (x 0,y 0)(x ≠±a ),Q (x ,y ).∵A 1(-a ,0),A 2(a ,0).由条件⎪⎩⎪⎨⎧-=±≠-=⎪⎪⎩⎪⎪⎨⎧-=-⋅--=+⋅+y a x y a x x x a x y a x y a x y a x y 220000000)( 11得 而点P (x 0,y 0)在双曲线上,∴b 2x 02-a 2y 02=a 2b 2,即b 2(-x 2)-a 2(ya x 22-)2=a 2b 2化简得Q 点的轨迹方程为:a 2x 2-b 2y 2=a 4(x ≠±a ).7.解:(1)设P 点的坐标为(x 1,y 1),则Q 点坐标为(x 1,-y 1),又有A 1(-m ,0),A 2(m ,0),则A 1P 的方程为:y =)(11m x mx y ++ ①A 2Q 的方程为:y =-)(11m x mx y -- ②①×②得:y 2=-)(2222121m x mx y --③又因点P 在双曲线上,故).(,12212221221221m x m n y n y m x -==-即代入③并整理得2222ny m x +=1.此即为M 的轨迹方程.(2)当m ≠n 时,M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ⅰ)当m >n 时,焦点坐标为(±22n m -,0),准线方程为x =±222nm m -,离心率e =m n m 22-;(ⅱ)当m <n 时,焦点坐标为(0,±22n m -),准线方程为y =±222mn n -,离心率e =n m n 22-.8.解:(1)∵点F 2关于l 的对称点为Q ,连接PQ ,∴∠F 2PR =∠QPR ,|F 2R |=|QR |,|PQ |=|PF 2|又因为l 为∠F 1PF 2外角的平分线,故点F 1、P 、Q 在同一直线上,设存在R (x 0,y 0),Q (x 1,y 1),F 1(-c ,0),F 2(c ,0).|F 1Q |=|F 2P |+|PQ |=|F 1P |+|PF 2|=2a ,则(x 1+c )2+y 12=(2a )2.又⎪⎪⎩⎪⎪⎨⎧=+=221010y y c x x 得x 1=2x 0-c ,y 1=2y 0.∴(2x 0)2+(2y 0)2=(2a )2,∴x 02+y 02=a 2. 故R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a 2(y ≠0)(2)如右图,∵S △AOB =21|OA |·|OB |·sin AOB =22a sin AOB当∠AOB =90°时,S △AOB 最大值为21a 2.此时弦心距|OC |=21|2|kak +.在Rt △AOC 中,∠AOC =45°,.33,2245cos 1|2|||||2±=∴=︒=+=∴k k a ak OA OC。
高三数学轨迹方程50题及答案
求轨迹方程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交轨法,待定系数法。
(1)直接法直接法是将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或者等量关系,直接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用定义直接探求.(3)相关点法 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通过转换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若动点的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以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5)交轨法 若动点是受某一参量影响的两动曲线的交点,我们可以以消去这个参量得到动点轨迹方程. (6)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一定要注意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要注意区别“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选择题:1、方程y=122+--x x 表示的曲线是: ( ) A 、双曲线 B 、半圆 C 、两条射线 D 、抛物线2、方程[(x -1)2+(y+2)2](x 2-y 2)=0表示的图形是: ( ) A 、两条相交直线 B 、两条直线与点(1,-2) C 、两条平行线 D 、四条直线3、动点p 与定点A(-1,0), B(1,0)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1,则p 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y 2=1B 、x 2+y 2=1(x ≠±1)C 、x 2+y 2=1(x ≠1)D 、y=21x -4、一动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的2倍,等于该点到原点距离的平方,则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y 2=2(x+y)B 、x 2+y 2=2|x+y|C 、x 2+y 2=2(|x|+|y|)D 、x 2+y 2=2(x -y) 5、动点P 到直线x=1的距离与它到点A (4,0)的距离之比为2,则P 点的轨迹是:( )A 、中心在原点的椭圆 B 、中心在(5,0)的椭圆C 、中点在原点的双曲线D 、中心在(5,0)的双曲线6、已知圆x 2+y 2=4,过A (4,0)作圆的割线ABC ,则弦BC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 A 、(x -2)2+y 2=4 B 、(x -2)2+y 2=4(0≤x <1) C 、(x -1)2+y 2=4 D 、(x -1)2+y 2=4(0≤x <1)7、已知M (-2,0),N (2,0),|PM|-|PN|=4,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 A 、双曲线 B 、双曲线左支 C 、一条射线 D 、双曲线右支8、若一动圆与两圆x 2+y 2=1, x 2+y 2-8x+12=0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 ( ) A 、抛物线 B 、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椭圆9、点M 到F (3,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4=0 的距离小1,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A 、y 2=12x B 、y 2=12x(x>0) C 、y 2=6x D 、y 2=6x(x>0) 10、已知圆x 2+y 2=1,点A (1,0),△ABC 内接于圆,且∠BAC=60°,当B 、C 在圆上运动时,BC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 ) A 、x 2+y 2=21 B 、x 2+y 2=41 C 、x 2+y 2=21(x<21) D 、x 2+y 2=41(x<41) 11、抛物线过点M (2,-4),且以x 轴为准线,此抛物线顶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x -2)2+(y+4)2=16 (0)y ¹B 、(x -2)2+4(y+2)2=16 (0)y ¹C 、(x -2)2-(y+4)2=16D 、(x -2)2+4(y+4)2=1612、椭圆C 与椭圆14)2(9)3(22=-+-y x 关于直线x+y=0对称,椭圆C 的方程是( ) A 、22(2)(3)149x y +++= B 、22(2)(3)194x y --+= C 、22(2)(3)194x y +++= D 、22(2)(3)149x y --+= 13、设A 1、A 2是椭圆4922y x +=1的长轴两个端点,P 1、P 2是垂直于A 1A 2的弦的端点,则直线A 1P 1与A 2P 2交点的轨迹方程为 ( )A.14922=+y xB.14922=+x y222214、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为(0,±52)的椭圆被直线3x -y -2=0截得的弦的中点的横坐标为21,则椭圆方程为 ( ) 12575 D. 17525C.1252752 B. 1752252A.22222222=+=+=+=+y x y x y x y x15、已知⊙O :x 2+y 2=a 2, A(-a, 0), B(a, 0), P 1, P 2为⊙O 上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则直线AP 1与直线BP 2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 A 、x 2+y 2=2a 2 B 、x 2+y 2=4a 2 C 、x 2-y 2=4a 2 D 、x 2-y 2=a 2 二、填空题:16、动圆与x 轴相切,且被直线y=x 所截得的弦长为2,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
专题26 求动点轨迹方程 微点2 定义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及答案
专题26 求动点轨迹方程 微点2 定义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专题26 求动点轨迹方程 微点2 定义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微点综述】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历来是教学重要专题之一,而曲线的定义反映了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相应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的“源”,也是解题的重要工具,如果能在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中充分利用曲线的定义,常常会达到言简意明、异曲同工的效果.下面就其应用作一些举例介绍. 一、求轨迹方程——定义法若某动点的轨迹符合某一基本轨迹如直线、圆、圆锥曲线的定义,则可以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得出这些条件. 二、常见情形1.到线段两端点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到角的两边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该角的平分线及外角平分线.3.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4.平面内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12122,PF PF a F F a +=>为常数)的动点P 的轨迹是以12,F F 为焦点,2a 为长轴长的椭圆. 5.平面内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12122,PF PF a F F a -=<为常数)的动点P 的轨迹是以12,F F 为焦点,2a 为实轴长的双曲线.6.平面内与一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l 不经过点F )距离之比对于常数()0e e >的动点的轨迹是圆锥曲线.当01e <<时为椭圆;当1e >时为双曲线;当1e =时为抛物线.其中,定点F 叫做圆锥曲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圆锥曲线的准线. 三、应用举例1.利用圆的定义求轨迹方程 例11.一条定长为2a 的线段AB ,点A 在x 轴上,点B 在y 轴上滑动.求线段AB 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2.利用椭圆的定义求轨迹方程 例2(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二模)2.已知圆1C :22(3)1x y ++=,2C :22(3)81x y -+=,动圆C 与圆1C ,2C 都相切,则动圆C 的圆心轨迹E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l 与曲线E 仅有三个公共点,依次为P ,Q ,R ,则||PR 的值为________. 例3(2019年高考江苏卷17(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的焦点为F 1(–1、0),F 2(1,0).过F 2作x 轴的垂线l ,在x 轴的上方,l 与圆F 2:222(1)4x y a -+=交于点A ,与椭圆C 交于点D .连结AF 1并延长交圆F 2于点B ,连结BF 2交椭圆C 于点E ,连结DF 1.已知DF 1=52.(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2)求点E 的坐标.3.利用双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 例4(2021年新高考I 卷21(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1F 、)2122F MF MF -=,,点M的轨迹为C . (1)求C 的方程; (2)设点T 在直线12x =上,过T 的两条直线分别交C 于A 、B 两点和P ,Q 两点,且TA TB TP TQ ⋅=⋅,求直线AB 的斜率与直线PQ 的斜率之和.例55.如图,O 为坐标原点,双曲线221112211:1(0,0)x y C a b a b -=>>和椭圆222222222:1(0)y x C a b a b +=>>均过点P ,且以1C 的两个顶点和2C 的两个焦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面积为2的正方形.(1)求12,C C 的方程;(2)是否存在直线l ,使得l 与1C 交于,A B 两点,与2C 只有一个公共点,且||||OA OB AB +=?证明你的结论.4.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 例6(2014年高考福建文21)6.已知曲线Γ上的点到点(0,1)F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3y -的距离小2. (1)求曲线Γ的方程;(2)曲线Γ在点P 处的切线l 与x 轴交于点A .直线3y =分别与直线l 及y 轴交于点,M N ,以MN 为直径作圆C ,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切点为B ,试探究:当点P 在曲线Γ上运动(点P 与原点不重合)时,线段AB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证明你的结论. 例7(2013年高考全国II 理11)7.设抛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为 F ,点M 在 C 上,5MF =,若以 MF 为直径的圆过点(0,2),则C 的方程为 A .24y x =或 28y x = B .22y x =或 28y x = C .24y x =或 216y x = D .22y x =或 216y x =5.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交汇轨迹问题例8(2022·全国·模拟预测)8.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点Q 为棱1AA 上一点,点P 在底面ABCD上,且PQ =M 为线段PQ 的中点,则线段1C M 长度的最小值是( )A .2B .6C .2D .6例9(2022·新疆·二模)9.在棱长为6的正四面体ABCD 中,点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动点,且满足+=PA PB PD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小结:定义是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圆锥曲线的几乎每个性质和问题都是由定义派生出来.对于这些常见的圆锥曲线问题,领悟定义优先的思想,把定量的计算和定性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能准确判断、简化运算,灵活解题.我们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寻找到最简单又不失本质的原理与方法,从以上案例中,不难发现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首选策略是回归定义,优先考虑定义是求解圆锥曲线有关问题的第一思路,运用定义往往能使问题快捷求解. 【强化训练】(2022·四川凉山·三模)10.已知抛物线2:4C y x =,焦点为F ,点M 是抛物线C 上的动点,过点F 作直线()1210a x y a -+-+=的垂线,垂足为P ,则MFMP +的最小值为( )A B C .5D .3(2022·浙江·慈溪中学模拟预测)1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B 分别是定直线y kx =和(0)=->y kx k 上的动点,若AOB 的面积为定值S ,则线段AB 的中点的轨迹为( )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2022·上海青浦·三模)12.如图,ABC ⊥平面,D α为AB 中点,2AB =,60CDB ∠=,点P 为平面α内动点,且P 到直线CD AP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2022·山西晋城·三模)13.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4,点M 是棱AB 的中点,点P 是底面ABCD 内的动点,且P 到平面11ADD A 的距离等于线段PM 的长度,则线段1B P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2022·江苏·南京市宁海中学模拟预测)14.已知平面上一动点P 到定点()1,0F 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1x -的距离相等,设动点P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曲线C 的轨迹方程(2)已知点(B ,过点B 引圆()()222:402M x y r r -+=<<的两条切线BP ;BQ ,切线BP 、BQ 与曲线C 的另一交点分别为P 、Q ,线段PQ 中点N 的纵坐标记为λ,求λ的取值范围.(2022·广东·模拟预测)1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定点(1,0)F -,定直线:5l x =-,设动点P 到定直线的距离为d ,且满足||PF d =(1)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2)直线:3m y kx =-过定点Q ,与动点P 的轨迹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动点P 的轨迹与y 的负半轴交于A 点,直线,AM AN 分别交直线=3y -于点H 、K ,若||||35QH QK +≤,求k 的取值范围.(2022·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16.已知定圆()221:11F x y ++=,圆()222:125F x y -+=,动圆M 与定圆1F 外切,与定圆2F 内切.(1)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E ;(2)直线l 的方向向量()1,2a =-,直线l 与曲线E 交于A 、B 两点,若AOB ∠为锐角(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直线l 纵截距m 的取值范围.17.设圆222150x y x ++-=的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B (1,0)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 (I )证明EA EB +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II )设点E 的轨迹为曲线C 1,直线l 交C 1于M ,N 两点,过B 且与l 垂直的直线与圆A 交于P ,Q 两点,求四边形MPNQ 面积的取值范围. (2018年高考江苏卷18(1))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过点1)2,焦点12(F F ,圆O 的直径为12F F .(1)求椭圆C 及圆O 的方程;(2)设直线l 与圆O 相切于第一象限内的点P .①若直线l 与椭圆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点P 的坐标;①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A B 两点.若OAB ,求直线l 的方程. 19.已知点()0,2F ,过点()02P ,-且与y 轴垂直的直线为1l ,2l x ⊥轴,交1l 于点N ,直线l 垂直平分FN ,交2l 于点M . (1)求点M 的轨迹方程;(2)记点M 的轨迹为曲线E ,直线AB 与曲线E 交于不同两点1122(,),(,)A x y B x y ,且2211x x m =-+ (m 为常数),直线l '与AB 平行,且与曲线E 相切,切点为C ,试问ABC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ABC 的面积;若不是定值,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222x y a +=【分析】设AB 的中点坐标为(,)x y ,当A 、B 均不与原点重合时,由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B 中点轨迹,验证A 、B 有一点与原点重合时成立得答案. 【详解】当OA OB ⊥时,12OP AB =,即,OP a P =∴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方程是222x y a +=(0x ≠且0y ≠).当A 点为原点时,()0,B a 或()0,B a -,当B 点在原点时,()0A a ,或(),0A a -,P ∴点的轨迹方程是222x y a +=.2. 2212516x y +=,221167x y += 6011 【分析】根据动圆C 与圆1C ,2C 的位置关系,分情况讨论可知动圆C 的圆心轨迹为椭圆,然后计算,,a b c 即可,然后假设直线方程,根据直线于曲线E 的位置关系以及弦长公式,可得结果.【详解】设动圆C 的半径为R 由题可知:当动圆C 与圆1C 外切,与圆2C 内切时 则112122=+11069CC R CC CC C C CC R ⎧⎪⇒+=>=⎨=-⎪⎩所以可知动圆C 圆心轨迹为椭圆所以210=5,3=⇒=a a c ,故22216b a c =-=所以动圆C 的圆心轨迹E 的方程为2212516x y +=当动圆C 与圆1C 内切,与圆2C 内切时 则112122=1869CC R CC CC C C CC R ⎧-⎪⇒+=>=⎨=-⎪⎩所以可知动圆C 圆心轨迹为椭圆所以28=4,3=⇒=a a c ,故2227b a c =-= 所以动圆C 的圆心轨迹E 的方程为221167x y +=所以动圆C的圆心轨迹E的方程为2212516x y+=,221167x y+=设直线l方程为y m=+,()()1122,,,P x y R x y由直线l与曲线E仅有三个公共点则直线l与221167x y+=相切于点Q,与2212516x y+=相交于点P,R所以2222139161120167x yx by m⎧+=⎪⇒++-=⎨⎪=+⎩则()()22243916112039∆=-⨯⨯-=⇒=b b22221662540002516x yx by m⎧+=⎪⇒++-=⎨⎪=+⎩212122540066-+==bx x x x则PR则PR239=b代入可得6011=PR故答案为:2212516x y+=,221167x y+=;6011【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定义,以及弦长公式,考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属中档题. 3.(1)22143x y+=;(2)3(1,)2E--.【分析】(1)由题意分别求得a,b的值即可确定椭圆方程;(2)解法一:由题意首先确定直线1AF的方程,联立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确定点B的坐标,联立直线BF2与椭圆的方程即可确定点E的坐标;解法二:由题意利用几何关系确定点E的纵坐标,然后代入椭圆方程可得点E的坐标.【详解】(1)设椭圆C的焦距为2c.因为F1(-1,0),F2(1,0),所以F1F2=2,c=1.又因为DF1=52,AF2①x轴,所以DF232=,因此2a=DF1+DF2=4,从而a=2.由b 2=a 2-c 2,得b 2=3.因此,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22143x y +=. (2)解法一:由(1)知,椭圆C :22143x y +=,a =2, 因为AF 2①x 轴,所以点A 的横坐标为1. 将x =1代入圆F 2的方程(x -1) 2+y 2=16,解得y =±4. 因为点A 在x 轴上方,所以A (1,4). 又F 1(-1,0),所以直线AF 1:y =2x +2. 由()2222116y x x y =+⎧⎪⎨-+=⎪⎩,得256110x x +-=, 解得1x =或115x =-. 将115x =-代入22y x =+,得125y =-, 因此1112(,)55B --.又F 2(1,0),所以直线BF 2:3(1)4y x =-. 由223(1)4143y x x y ⎧=-⎪⎪⎨⎪+=⎪⎩,得276130x x --=,解得=1x -或137x =. 又因为E 是线段BF 2与椭圆的交点,所以=1x -.将=1x -代入3(1)4y x =-,得32y =-.因此3(1,)2E --.解法二:由(1)知,椭圆C :22143x y +=.如图,连结EF 1.因为BF 2=2a ,EF 1+EF 2=2a ,所以EF 1=EB , 从而①BF 1E =①B .因为F 2A =F 2B ,所以①A =①B , 所以①A =①BF 1E ,从而EF 1①F 2A . 因为AF 2①x 轴,所以EF 1①x 轴.因为F 1(-1,0),由221143x x y =-⎧⎪⎨+=⎪⎩,得32y =±.又因为E 是线段BF 2与椭圆的交点,所以32y =-.因此3(1,)2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圆的方程、椭圆方程、椭圆的几何性质、直线与圆及椭圆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4.(1)()221116y x x -=≥;(2)0.【分析】(1) 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可知轨迹C 是以点1F 、2F 为左、右焦点双曲线的右支,求出a 、b 的值,即可得出轨迹C 的方程;(2)方法一:设出点的坐标和直线方程,联立直线方程与曲线C 的方程,结合韦达定理求得直线的斜率,最后化简计算可得12k k +的值. 【详解】(1)因为12122MF MF F F -=<=所以,轨迹C 是以点1F 、2F 为左、右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设轨迹C 的方程为()222210,0x y a b a b-=>>,则22a =,可得1a =,4b =,所以,轨迹C 的方程为()221116y x x -=≥. (2)[方法一] 【最优解】: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如图所示,设1(,)2T n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12211(),,(2,(),)y n k x A x y B x y -=-.联立1221()2116y n k x y x ⎧-=-⎪⎪⎨⎪-=⎪⎩, 化简得22221111211(16)(2)1604k x k k n x k n k n -+---+-=.则22211112122211111624,1616k n k n k k n x x x x k k +-+-+==--.故12,11||)||)22TA x TB x -=-.则222111221(12)(1)11||||(1)()()2216n k TA TB k x x k ++⋅=+--=-.设PQ 的方程为21()2y n k x -=-,同理22222(12)(1)||||16n k TP TQ k ++⋅=-. 因为TA TB TP TQ ⋅=⋅,所以22122212111616k k k k ++=--,化简得22121717111616k k +=+--,所以22121616k k -=-,即2212k k =.因为11k k ≠,所以120k k +=. [方法二] :参数方程法设1(,)2T m .设直线AB 的倾斜角为1θ,则其参数方程为111cos 2sin x t y m t θθ⎧=+⎪⎨⎪=+⎩, 联立直线方程与曲线C 的方程2216160(1)x y x --≥=,可得222221111cos 116(cos )(sin 2sin )1604t m t t mt θθθθ+-++-=+,整理得22221111(16cos sin )(16cos 2sin )(12)0t m t m θθθθ-+--+=.设12,TA t TB t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212222111(12)12||||16cos sin 117cos t m m TA TB t θθθ-++⋅===--⋅.设直线PQ 的倾斜角为2θ,34,TP t TQ t ==, 同理可得2342212||||117cos m T T t P Q t θ+⋅==-⋅ 由||||||||TA TB TP TQ ⋅=⋅,得2212cos cos θθ=.因为12θθ≠,所以12s o o s c c θθ=-.由题意分析知12θθπ+=.所以12tan tan 0θθ+=, 故直线AB 的斜率与直线PQ 的斜率之和为0. [方法三]:利用圆幂定理因为TA TB TP TQ ⋅=⋅,由圆幂定理知A ,B ,P ,Q 四点共圆. 设1(,)2T t ,直线AB 的方程为11()2y t k x -=-,直线PQ 的方程为21()2y t k x -=-,则二次曲线1212()()022k kk x y t k x y t --+--+=. 又由22116y x -=,得过A ,B ,P ,Q 四点的二次曲线系方程为:221212()()(1)0(0)2216k k y k x y t k x y t x λμλ--+--++--=≠,整理可得: []2212121212()()()()16k x y k k xy t k k k k k x μμλλλλ++--+++-12(2)02y k k t m λ++-+=, 其中21212()42k k t m t k k λμ⎡⎤=+-+-⎢⎥⎣⎦.由于A ,B ,P ,Q 四点共圆,则xy 项的系数为0,即120k k +=.【整体点评】(2)方法一:直线方程与二次曲线的方程联立,结合韦达定理处理圆锥曲线问题是最经典的方法,它体现了解析几何的特征,是该题的通性通法,也是最优解; 方法二:参数方程的使用充分利用了参数的几何意义,要求解题过程中对参数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灵活的应用到题目中.方法三:圆幂定理的应用更多的提现了几何的思想,二次曲线系的应用使得计算更为简单.5.(1)1C 的方程为:2213y x -=;2C 的方程为22132y x+= (2)不存在,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以1C 的两个顶点和2C 的两个焦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面积为2的正方形得 121,1a c ==,分别将P 的坐标代入双曲线和椭圆方程,可求出双曲线和椭圆方程;(2)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求出,A B 的坐标,可以验证OA OB AB +≠;当直线l 不垂直于x 轴时,设l 的方程为y kx m =+,代入双曲线方程,由韦达定理得到,A B 两个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代入椭圆方程,根据判别式得到2223k m =-,利用韦达定理推出0OA OB ⋅≠,从而可推出OA OB AB +≠.(1)设2C 的焦距为22c ,因为1C 的两个顶点和2C 的两个焦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面积为2的正方形.所以2122,22c a ==,从而121,1a c ==,因为点P ⎫⎪⎝⎭在双曲线22211y x b -=上,所以22121113b b -=⇒=⎝⎭, 所以1C 的方程为:2213y x -=.因为点P ⎫⎪⎝⎭在222222222:1(0)y x C a b a b +=>>上,所以22221314a b +=, 因为222222221b a c a =-=-,所以22221413(1)a a +=-,解得223a =,所以222b =, 所以2C 的方程为22132y x+=. (2)不存在符合题设条件的直线,证明如下: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因为l 与2C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直线的方程为x =或x =当x,,AB所以22,23OA OB AB +==此时OA OB AB +≠,当x =OA OB AB +≠.当直线l 不垂直于x 轴时,设l 的方程为y kx m =+,由 2213y kx my x =+⎧⎪⎨-=⎪⎩可得()2223230k x kmx m ----=,当l 与1C 相交于,A B 两点时,230k -≠,222(2)4(3)(3)0km k m ∆=-+-+>,即2230m k +->,设()()1122,,,A x y B x y ,则212122223,33km m x x x x k k ++==--, 于是()22222221212121222(3)2()()33k m k m y y kx m kx m k x x km x x m m k k+=++=+++=++-- 222333k m k -=-, 由22132y kx m y x =+⎧⎪⎨+=⎪⎩可得()222234260k x kmx m +++-=, 因为直线l 与2C 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2222016423260k m k m ∆=⇒-+-=,化简可得2223k m =-,因此22222212122222333332303333m k m k m k OA OB x x y y k k k k +-+---⋅=+=+==≠----, 于是222222OA OB OA OB OA OB OA OB ++⋅≠+-⋅, 即22OA OB OA OB +≠-,所以OA OB AB +≠, 综上所述:OA OB AB +≠,所以不存在符合题目条件的直线l .6.(1)24x y =.(2)当点P 在曲线Γ上运动时,线段AB 的长度不变,证明见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思路一:设(,)S x y 为曲线Γ上任意一点, 依题意可知曲线Γ是以点(0,1)F 为焦点,直线1y =-为准线的抛物线, 得到曲线Γ的方程为24x y =.思路二:设(,)S x y 为曲线Γ上任意一点,由(3)2y --==,化简即得.(2)当点P 在曲线Γ上运动时,线段AB 的长度不变,证明如下: 由(1)知抛物线Γ的方程为214y x =, 设000(,)(0)P x y x ≠,得20014y x =, 应用导数的几何意义,确定切线的斜率,进一步得切线l 的方程为2001124y x x x =-. 由20011240y x x x y ⎧=-⎪⎨⎪=⎩,得01(,0)2A x . 由20011243y x x x y ⎧=-⎪⎨⎪=⎩,得0016(,3)2M x x +. 根据(0,3)N ,得圆心0013(,3)4C x x +,半径0011324r MN x x ==+,由弦长,半径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关系,确定AB 试题解析:解法一:(1)设(,)S x y 为曲线Γ上任意一点, 依题意,点S 到(0,1)F 的距离与它到直线1y =-的距离相等, 所以曲线Γ是以点(0,1)F 为焦点,直线1y =-为准线的抛物线,所以曲线Γ的方程为24x y =.(2)当点P 在曲线Γ上运动时,线段AB 的长度不变,证明如下: 由(1)知抛物线Γ的方程为214y x =, 设000(,)(0)P x y x ≠,则20014y x =, 由12y x '=,得切线l 的斜率001|2x x k y x =='=, 所以切线l 的方程为0001()2y y x x x -=-,即2001124y x x x =-. 由20011{240y x x x y =-=,得01(,0)2A x .由20011{243y x x x y =-=,得016(,3)2M x x +. 又(0,3)N ,所以圆心0013(,3)4C x x +,半径0011324r MN x x ==+,AB ===所以点P 在曲线Γ上运动时,线段AB 的长度不变.解法二:(1)设(,)S x y 为曲线Γ上任意一点,则(3)2y --==,依题意,点(,)S x y 只能在直线=3y -的上方,所以3y >-,1y =+,化简得,曲线Γ的方程为24x y =.(2)同解法一.考点:抛物线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直线方程,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7.C【详解】①抛物线C 方程为22(0)y px p =>,①焦点(,0)2pF ,设(,)M x y ,由抛物线性质52p MF x =+=,可得52p x =-,因为圆心是MF 的中点,所以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可得,圆心横坐标为52,由已知圆半径也为52,据此可知该圆与y 轴相切于点(0,2),故圆心纵坐标为2,则M 点纵坐标为4, 即(5,4)2pM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210160p p -+=,所以p=2或p=8. 所以抛物线C 的方程为24y x =或216y x =. 故答案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与简单几何性质,圆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属于中档题,本题给出抛物线一条长度为5的焦半径MF ,以MF 为直径的圆交抛物线于点(0,2),故将圆心的坐标表示出来,半径求出来之后再代入到抛物线中即可求出p 的值,从而求出抛物线的方程,因此正确运用圆的性质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B【分析】根据给定条件,确定点M 所在的轨形迹图,再利用该图形的性质即可求解作答.【详解】依题意,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当点P 与A 不重合时,AQ AP ⊥,如图,因点M 为线段PQ 的中点,则12AM PQ ==P 与A 重合时,12AM PQ ==即无论点P ,Q 如何运动,总有AM M 在以点A 18球面上,而16AC ==,所以线段1C M 长度的最小值是16AC = 故选:B【点睛】结论点睛:球面一点与球面上的点间距离最小值等于这一点与球心距离减球半径;球面一点与球面上的点间距离最大值等于这一点与球心距离加球半径,9.【分析】先由+=PA PB P 的轨迹是椭圆,由点D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恰为短轴端点E ,得到PD =)P θθ,求出PE 最大值,进而得到PD 的最大值.【详解】取AB 的中点O ,连接OC ,以AB 为x 轴,OC 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点P 在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上,且3==a c ,①23b =,即椭圆方程为221123x y +=,易知点D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恰为短轴端点E ,DE ==①==PD设)P θθ,由E ,则2222112cos 3sin 6sin 39sin 163⎛⎫=+-+=-++ ⎪⎝⎭PE θθθθ,①()2max16=PE,当1sin 3θ=-取得,①max ||==PD故答案为:【点睛】本题关键点在于确定点P 的轨迹是椭圆,由点D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恰为短轴端点E ,将PD 的最大值转化为PE 最大值,再借助椭圆的参数方程求出PE 最大值即可. 10.A【分析】由条件确定点P 的轨迹,结合抛物线的定义,圆的性质求MF MP +的最小值. 【详解】① 抛物线C 的方程为24y x =, ① (1,0)F ,抛物线C 的准线方程为=1x -,① 方程()1210a x y a -+-+=可化为()1(1)2y a x -=--, ①()1210a x y a -+-+=过定点(2,1)B ,设(,)P x y ,设,F B 的中点为A ,则31,22A ⎛⎫⎪⎝⎭,因为FP BP ⊥,P 为垂足,①122PA FB ==,所以22311222x y ⎛⎫⎛⎫-+-= ⎪ ⎪⎝⎭⎝⎭,即点P 的轨迹为以A 过点M 作准线=1x -的垂线,垂足为1M ,则1MM MF =,① 1=MF MP MM MP ++,,又MP MA ≥,当且仅当,,M P A 三点共线且P 在,M A 之间时等号成立,① 1MF MP MM MA +≥+, 过点A 作准线=1x -的垂线,垂足为1A ,则115=2MM MA AA +≥,当且仅当1,,A M A 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① MF MP +≥1,,,A M P A 四点共线且P 在,M A 之间时等号成立,所以MF MP +故选:A.11.C【分析】设()()1122,,,-A x kx B x kx ,由于AOB 的面积为定值,可得出12x x 为定值,设12=x x T ,设线段AB 的中点为M,因为()22224M M y x T k ⎛⎫-=± ⎪⎝⎭,即可得出线段AB 的中点的轨迹为双曲线.【详解】设()()1122,,,-A x kx B x kx ,则12||,||==OA OB .由于AOB 的面积为定值且sin AOB ∠为定值,从而12x x 为定值,设12=x x T . 设线段AB 的中点为M ,则122M x x x +=,()122-=M k x x y , 故()()()22221212122244⎛⎫-=+--==± ⎪⎝⎭M M y x x x x x x x T k 为定值, 从而线段AB 的中点的轨迹为双曲线. 故选:C. 12.3π 【分析】由题意,可知P 的椭圆轨迹,即可知当PA PB =,即P 在椭圆短轴的顶点上时APB ∠最大,即可求最大值.【详解】由题设,ABC ⊥平面,D α为AB 中点,2AB =,60CDB ∠=,点P 为平面α内动点,且P 到直线CD①P 是以CD 为轴,α相交的椭圆轨迹上,即以D 为中心,A B 为焦点,2b =24a ==为长轴长的椭圆上,如下图示,①由椭圆的性质知:当且仅当PA PB =,即P 在椭圆短轴的端点上时,APB ∠最大有3APB π∠=.故答案为:3π. 【点睛】关键点点睛:根据题设,确定P 在圆柱体在平面α的交线上,以D 为中心,A B 为焦点, 4为长轴长的椭圆.13.【分析】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点P 是以M 为焦点,以AD 为准线的抛物线,然后根据空间中两点的距离来求解.【详解】由P 到平面11ADD A 的距离等于线段PM 的长度,可知点P 是以M 为焦点,以AD 为准线的抛物线.以AM 中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1,0,0M ()13,0,4B ,设(),0P x y ,点P 的方程为:()24,03y x x =≤≤1B P 当1x =时,1B P 长度最小为故答案为: 14.(1)24y x =;(2)λ的取值范围为(--.【分析】(1)根据曲线轨迹方程的定义求解;(2)设切线BP 的方程为12y k x +=(﹣)BQ 的方程为22y k x +=(﹣)12k k += 212284r k k r =--,再求出122y y t +==-,即得解.(1) 设(,)P x y ,|1|x =+, 化简得()222(1)1x y x -+=+, 所以24y x =,所以曲线C 的方程为24y x =, (2)由已知2B(,所以切线,BP BQ 的斜率存在,设切线BP 的方程为12y k x -+=() 则圆心40M (,)到切线AP的距离d r ==,所以22211480r k r -++()﹣=, 设切线BQ 的方程为22y k x -+=()同理可得22222480r k r -++()﹣=, 所以12kk ,是方程222480r k r -++()﹣=的两根,所以12k k += 212284r k k r =--,设1122(,),(,)P x y Q x y ,联立12(2)4y k x y x ⎧=-+⎪⎨=⎪⎩211048k y y k +﹣﹣,所以11=所以114y k =-,同理224y k =-,所以121244(=22y y k k λ-+-++=12112k k ⎛⎫⋅+ ⎪⎝⎭=12122k k k k +⋅=﹣224284r r r -=-⋅--=- 因为02r <<,所以2111884r <<-所以--<- 所以λ的取值范围为(--.【点睛】求取值范围常用的方法有:(1)函数法;(2)导数法;(3)基本不等式法;(4)基本不等式法. 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求解. 15.(1)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椭圆22154x y +=(2)[7,1)(1,7]--【分析】(1)设动点P 的坐标为(,)x y ,根据题意列式再化简方程求解即可;(2)设()()1122,,,M x y N x y ,再根据,AM AN 的直线方程得出,K H x x ,联立直线MN 与椭圆的方程,得出韦达定理与判别式中k 的范围,进而将韦达定理代入||||QH QK +化简可得||7k ≤,结合判别式中k 的范围即可得(1)设动点P 的坐标为(,)x y,因为||PF d ==2225(1)|5|x y x ⎡⎤++=+⎣⎦,整理得22154x y +=.所以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椭圆22154x y +=. (2)设()()1122,,,M x y N x y ,由(1)可得A 的坐标为(0,2)-, 故直线112:2y AM y x x +=-,令=3y -,则112H xx y =-+,同理222K x x y =-+.直线:3MN y kx =-,由2234520y kx x y =-⎧⎨+=⎩,消去y 得()224530250k x kx +-+=, 故()22Δ900100450k k =-+>,解得1k <-或1k >.又1212223025,4545k x x x x k k +==++,故120x x >, 又1212||||22H K x xQH QK x x y y +=+=+++ ()()22121212222121212225030245455||253011114545k kkx x x x x x k k k k k kx kx k x x k x x k k --+++=+===---++-+++, ①||||35QH QK +≤, 故5||35k ≤,即||7k ≤, 综上,71k -≤<-或17k <≤. 所以k 的取值范围是[7,1)(1,7]--.16.(1)22198x y ;(2)⎛-⋃ ⎝⎭⎝. 【分析】(1)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分析得出1262MF MF +=>,利用椭圆的定义可知点M的轨迹为椭圆,确定该椭圆的焦点,求出a 、b 、c 的值,即可得出轨迹E 的方程; (2)设点()11,A x y 、()22,B x y ,设直线l 的方程为2y x m =-+,将直线l 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由已知条件得出0OA OB ⋅>,结合0∆>可得出关于实数m 的不等式组,由此可解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详解】(1)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由图可知,圆1F 内含于圆2F ,圆1F 的半径为1,圆2F 的半径为5.动圆M 与定圆1F 外切,则11MF r =+,动圆M 与定圆2F 内切,则25MF r =-, 由题意知:()()121562MF MF r r +=++-=>,根据椭圆定义,圆心M 的轨迹是以原点为中心,1F 、2F 为焦点,长半轴长3a =,半焦距1c =的椭圆,2228b a c ∴=-=,E ∴的方程为22198x y ;(2)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1,2a =-,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2-. 设点()11,A x y 、()22,B x y ,设直线l 的方程为2y x m =-+,由222198y x m x y =-+⎧⎪⎨+=⎪⎩得2244369720x mx m -+-=.直线l 与椭圆E 有两个交点,所以,()()22223644498288440m m m ∆=-⨯⨯-=->,解得m -<<由韦达定理可得12911m x x +=,21297244m x x -=,AOB ∠为锐角,()()1212121222OA OB x x y y x x x m x m ∴⋅=+=+-+-+()()22212122597223652401444736044m m m x x m x x m m m -==-⨯⋅-++-+=>,m ∴>m <综上,直线l 的纵截距m 的取值范围为⎛-⋃ ⎝⎭⎝. 【点睛】方法点睛:圆锥曲线中的取值范围问题的求解方法(1)函数法:用其他变量作为参数,建立函数关系,利用求函数值域的方法求解. (2)不等式法:根据题意建立含参数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3)判别式法:建立关于某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的判别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4)数形结合法:研究参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17.(①)答案见解析;(①)⎡⎣.【详解】试题分析:(①)利用椭圆定义求方程;(①)把面积表示为关于斜率k 的函数,再求最值.试题解析:(①)因为,,故,所以,故. 又圆的标准方程为,从而,所以. 由题设得,,,由椭圆定义可得点的轨迹方程为:().(①)当与轴不垂直时,设的方程为,,.由得.则,.所以.过点且与垂直的直线:,到的距离为,所以.故四边形的面积.可得当与轴不垂直时,四边形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2,83.当与轴垂直时,其方程为,,,四边形的面积为12.综上,四边形面积的取值范围为.【考点】圆锥曲线综合问题【名师点睛】高考解析几何解答题大多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一个很宽泛的考试内容,主要由求值、求方程、求定值、求最值、求参数取值范围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考查较多的圆锥曲线是椭圆与抛物线,解决这类问题要重视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及化归思想的应用.18.(1)2214x y +=,223x y +=;(2)①;①y =+【分析】(1)根据条件易得圆的半径,即得圆的标准方程,再根据点在椭圆上,解方程组可得a ,b ,即得椭圆方程;(2)方法一:①先根据直线与圆相切得一方程,再根据直线与椭圆相切得另一方程,解方程组可得切点坐标;①先根据三角形面积得三角形底边边长,再结合①中方程组,利用求根公式以及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解得切点坐标,即得直线方程. 【详解】(1)因为椭圆C 的焦点为()12,F F ,可设椭圆C 的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又点12⎫⎪⎭在椭圆C 上,所以2222311,43,a b a b ⎧+=⎪⎨⎪-=⎩,解得224,1,a b ⎧=⎨=⎩因此,椭圆C 的方程为2214x y +=.因为圆O 的直径为12F F ,所以其方程为223x y +=. (2)[方法一]:【通性通法】代数法硬算①设直线l 与圆O 相切于()0000,(0,0)P x y x y >>,则22003x y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0000x y x x y y =--+,即0003x y x y y =-+. 由22000143x y x y x y y ⎧+=⎪⎪⎨⎪=-+⎪⎩,消去y ,得()222200004243640x y x x x y +-+-=(*),因为直线l 与椭圆C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22222200000024443644820x x y y y x ∆=--+-=-=.因为00,0x y >,所以001x y =,因此,点P的坐标为. ①因为三角形OAB,所以12AB OP ⋅=,从而AB = 设()()1122,,,A x y B x y ,由(*)得1,20024x x y =+所以()()2221212AB x x y y =-+-()()222000222200048214y x x y x y -⎛⎫=+⋅ ⎪⎝⎭+. 因为22003x y +=,所以()()2202216232491x AB x-==+,即42002451000x x -+=,解得22005(202x x ==舍去),则2012y =,因此P的坐标为⎝⎭. 综上,直线l的方程为y =+[方法二]: 圆的参数方程的应用设P点坐标为π),0,2ααα⎛⎫∈ ⎪⎝⎭.因为原点到直线cos sin x y αα+=d r ==,所以与圆O 切于点P 的直线l的方程为cos sin x y αα+=由22cos sin 1,4x y x y αα⎧+=⎪⎨+=⎪⎩消去y ,得()()22213cos )124sin 0x x ααα+-+-=. ①因为直线l 与椭圆相切,所以()()22Δ16cos 23cos 20αα=-⋅--=.因为π0,2α⎛⎫∈ ⎪⎝⎭,所以cos (0,1)α∈,故cos α=,sin α=.所以,P点坐标为.①因为直线:cos sin l x y αα+=O 相切,所以OAB 中边ABr =,因为OAB,所以||AB = 设()()1122,,,A x y B x y ,由①知22121222124sin 84cos 13cos 13cos x x x x αααα-++===++||AB ==, 即64218cos 153cos 235cos 1000ααα-+-=,即()()()2226cos 5cos 13cos 200ααα---=.因为π0,2α⎛⎫∈ ⎪⎝⎭,所以cos (0,1)α∈,故25cos 6α=,所以cos αα==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 =+.[方法三]:直线参数方程与圆的参数方程的应用设P点坐标为π),0,2ααα⎛⎫∈ ⎪⎝⎭,则与圆O 切于点P 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πcos2πsin2x ty tαααα⎧⎛⎫=++⎪⎪⎪⎝⎭⎨⎛⎫⎪=++⎪⎪⎝⎭⎩(t为参数),即sincosx ty tαααα⎧=-⎪⎨=+⎪⎩(t为参数).代入2214xy+=,得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3cos cos)89cos0t tαααα+++-=.①因为直线l与椭圆相切,所以,()()222Δcos)413cos89cos0αααα=-+-=,因为π0,2α⎛⎫∈ ⎪⎝⎭,所以cos(0,1)α∈,故cosα=,sinα=.所以,P点坐标为.①同方法二,略.【整体点评】(2)方法一:①直接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代数法硬算,即可解出点P的坐标;①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利用弦长公式可求出点P的坐标,是该题的通性通法;方法二:①利用圆的参数方程设出点)αα,进而表示出直线方程,根据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解出点P的坐标;①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利用弦长公式可求出点P的坐标;方法三:①利用圆的参数方程设出点)αα,将直线的参数方程表示出来,根据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解出点P的坐标;①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利用弦长公式可求出点P的坐标.19.(1)28x y=(2)是定值,23(1)64m+【分析】(1)由题意得FM MN=,结合抛物线的定义即可求得点M的轨迹方程;(2)设出直线AB的方程,联立抛物线求得AB的中点Q坐标,再联立切线与抛物线求出切点坐标,得到CQ x⊥轴,结合2211x x m=-+以及1212ABCCS Q x x=⋅-求得23(1)64ABCmS+=即可求解.(1)。
高考数学难点:轨迹方程的求法
高考数学难点:轨迹方程的求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这类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的一大难点.●难点磁场(★★★★)已知A 、B 为两定点,动点M 到A 与到B 的距离比为常数λ,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注明轨迹是什么曲线.●案例探究[例1]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相关点代入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属★★★★★级题目.知识依托:利用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错解分析:欲求Q 的轨迹方程,应先求R 的轨迹方程,若学生思考不深刻,发现不了问题的实质,很难解决此题.技巧与方法:对某些较复杂的探求轨迹方程的问题,可先确定一个较易于求得的点的轨迹方程,再以此点作为主动点,所求的轨迹上的点为相关点,求得轨迹方程.解: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 △OAR 中,|AR |2=|AO |2-|OR |2=36-(x 2+y 2)又|AR |=|PR |=22)4(y x +-所以有(x -4)2+y 2=36-(x 2+y 2),即x 2+y 2-4x -10=0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2,241+=+y y x , 代入方程x 2+y 2-4x -10=0,得244)2()24(22+⋅-++x y x -10=0 整理得:x 2+y 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例2]设点A 和B 为抛物线 y 2=4px (p >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 ⊥OB ,OM ⊥AB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2000年北京、安徽春招)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参数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错解分析:当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时,注意对“x 1=x 2”的讨论.技巧与方法:将动点的坐标x 、y 用其他相关的量表示出来,然后再消掉这些量,从而就建立了关于x 、y 的关系.解法一:设A (x 1,y 1),B (x 2,y 2),M (x ,y )依题意,有⎪⎪⎪⎪⎪⎪⎩⎪⎪⎪⎪⎪⎪⎨⎧--=---=--⋅-=⋅==112121212122112221211144x x y y x x y y x x y y x y x y x y px y px y ①-②得(y 1-y 2)(y 1+y 2)=4p (x 1-x 2) 若x 1≠x 2,则有2121214y y px x y y +=-- ⑥①×②,得y 12·y 22=16p 2x 1x 2③代入上式有y 1y 2=-16p 2 ⑦ ⑥代入④,得yxy y p -=+214⑧⑥代入⑤,得pyx y y x x y y y y p442111121--=--=+ 所以211214)(44y px y y p y y p --=+ 即4px -y 12=y (y 1+y 2)-y 12-y 1y 2⑦、⑧代入上式,得x 2+y 2-4px =0(x ≠0)当x 1=x 2时,AB ⊥x 轴,易得M (4p ,0)仍满足方程.故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4px =0(x ≠0)它表示以(2p ,0)为圆心,以2p 为半径的圆,去掉坐标原点.解法二:设M (x ,y ),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b由OM ⊥AB ,得k =-yx由y 2=4px 及y =kx +b ,消去y ,得k 2x 2+(2kb -4p )x +b 2=0所以x 1x 2=22kb ,消x ,得ky 2-4py +4pb =0① ② ③ ④ ⑤所以y 1y 2=kpb4,由OA ⊥OB ,得y 1y 2=-x 1x 2 所以k pk4=-22kb ,b =-4kp故y =kx +b =k (x -4p ),用k =-yx代入,得x 2+y 2-4px =0(x ≠0) 故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4px =0(x ≠0),它表示以(2p ,0)为圆心,以2p 为半径的圆,去掉坐标原点.[例3]某检验员通常用一个直径为2 cm 和一个直径为1 cm 的标准圆柱,检测一个直径为3 cm 的圆柱,为保证质量,有人建议再插入两个合适的同号标准圆柱,问这两个标准圆柱的直径为多少?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定义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属★★★★★级题目.知识依托:圆锥曲线的定义,求两曲线的交点.错解分析:正确理解题意及正确地将此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顺利解答此题的关键.技巧与方法:研究所给圆柱的截面,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找到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解:设直径为3,2,1的三圆圆心分别为O 、A 、B ,问题转化为求两等圆P 、Q ,使它们与⊙O 相内切,与⊙A 、⊙B 相外切.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并设⊙P 的半径为r ,则 |P A |+|PO |=1+r +1.5-r =2.5∴点P 在以A 、O 为焦点,长轴长2.5的椭圆上,其方程为3225)41(1622y x ++=1 ① 同理P 也在以O 、B 为焦点,长轴长为2的椭圆上,其方程为 (x -21)2+34y 2=1 ② 由①、②可解得)1412,149(),1412,149(-Q P ,∴r =73)1412()149(2322=+-故所求圆柱的直径为76cm. ●锦囊妙计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1)直接法 直接法是将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或者等量关系,直接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2)定义法 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用定义直接探求.(3)相关点法 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通过转换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4)参数法 若动点的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以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求轨迹方程,一定要注意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要注意区别“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歼灭难点训练 一、选择题1.(★★★★)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 1、F 2,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 1P 到Q ,使得|PQ |=|PF 2|,那么动点Q 的轨迹是( )A.圆B.椭圆C.双曲线的一支D.抛物线2.(★★★★)设A 1、A 2是椭圆4922y x +=1的长轴两个端点,P 1、P 2是垂直于A 1A 2的弦的端点,则直线A 1P 1与A 2P 2交点的轨迹方程为( )A.14922=+y xB.14922=+x yC.14922=-y xD.14922=-x y二、填空题3.(★★★★)△ABC 中,A 为动点,B 、C 为定点,B (-2a ,0),C (2a,0),且满足条件sin C -sin B =21sin A ,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 4.(★★★★)高为5 m 和3 m 的两根旗杆竖在水平地面上,且相距10 m ,如果把两旗杆底部的坐标分别确定为A (-5,0)、B (5,0),则地面观测两旗杆顶端仰角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三、解答题5.(★★★★)已知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点,且|AB |=|BC |=6,⊙O ′切直线l 于点A ,又过B 、C 作⊙O ′异于l 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P ,求点P 的轨迹方程.6.(★★★★)双曲线2222by a x -=1的实轴为A 1A 2,点P 是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引A 1Q ⊥A 1P ,A 2Q ⊥A 2P ,A 1Q 与A 2Q 的交点为Q ,求Q 点的轨迹方程.7.(★★★★★)已知双曲线2222ny m x -=1(m >0,n >0)的顶点为A 1、A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l 交双曲线于点P 、Q .(1)求直线A 1P 与A 2Q 交点M 的轨迹方程;(2)当m ≠n 时,求所得圆锥曲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和离心率.8.(★★★★★)已知椭圆2222by a x +=1(a >b >0),点P 为其上一点,F 1、F 2为椭圆的焦点,∠F 1PF 2的外角平分线为l ,点F 2关于l 的对称点为Q ,F 2Q 交l 于点R .(1)当P 点在椭圆上运动时,求R 形成的轨迹方程;(2)设点R 形成的曲线为C ,直线l :y =k (x +2a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当△AO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求k 的值.参考答案难点磁场解: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AB |=2a ,则A (-a ,0),B (a ,0). 设M (x ,y )是轨迹上任意一点.则由题设,得||||MB MA =λ,坐标代入,得2222)()(ya x y a x +-++=λ,化简得(1-λ2)x 2+(1-λ2)y 2+2a (1+λ2)x +(1-λ2)a 2=0(1)当λ=1时,即|M A|=|M B|时,点M 的轨迹方程是x =0,点M 的轨迹是直线(y 轴).(2)当λ≠1时,点M 的轨迹方程是x 2+y 2+221)1(2λ-λ+a x +a 2=0.点M 的轨迹是以 (-221)1(λ-λ+a ,0)为圆心,|1|22λ-λa 为半径的圆. 歼灭难点训练一、1.解析:∵|PF 1|+|PF 2|=2a ,|PQ |=|PF 2|, ∴|PF 1|+|PF 2|=|PF 1|+|PQ |=2a ,即|F 1Q |=2a ,∴动点Q 到定点F 1的距离等于定长2a ,故动点Q 的轨迹是圆. 答案:A2.解析:设交点P (x ,y ),A 1(-3,0),A 2(3,0),P 1(x 0,y 0),P 2(x 0,-y 0) ∵A 1、P 1、P 共线,∴300+=--x yx x y y ∵A 2、P 2、P 共线,∴300-=-+x yx x y y解得x 0=149,149,3,92220200=-=-=y x y x x y y x 即代入得答案:C二、3.解析:由sin C -sin B =21sin A ,得c -b =21a ,∴应为双曲线一支,且实轴长为2a,故方程为)4(1316162222a x a y a x >=-.答案:)4(1316162222ax a y a x >=-4.解析:设P (x ,y ),依题意有2222)5(3)5(5yx yx +-=++,化简得P 点轨迹方程为4x 2+4y 2-85x +100=0.答案:4x 2+4y 2-85x +100=0三、5.解:设过B 、C 异于l 的两切线分别切⊙O ′于D 、E 两点,两切线交于点P .由切线的性质知:|BA |=|BD |,|PD |=|PE |,|CA |=|CE |,故|PB |+|PC |=|BD |+|PD |+|PC |=|BA |+|PE |+|PC | =|BA |+|CE |=|AB |+|CA |=6+12=18>6=|BC |,故由椭圆定义知,点P 的轨迹是以B 、C 为两焦点的椭圆,以l 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B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可求得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728122y x +=1(y ≠0) 6.解:设P (x 0,y 0)(x ≠±a ),Q (x ,y ). ∵A 1(-a ,0),A 2(a ,0).由条件⎪⎩⎪⎨⎧-=±≠-=⎪⎪⎩⎪⎪⎨⎧-=-⋅--=+⋅+y a x y a x x x a x y a x y a x y a x y 220000000)( 11得 而点P (x 0,y 0)在双曲线上,∴b 2x 02-a 2y 02=a 2b 2. 即b 2(-x 2)-a 2(ya x 22-)2=a 2b 2化简得Q 点的轨迹方程为:a 2x 2-b 2y 2=a 4(x ≠±a ).7.解:(1)设P 点的坐标为(x 1,y 1),则Q 点坐标为(x 1,-y 1),又有A 1(-m ,0),A 2(m ,0), 则A 1P 的方程为:y =)(11m x mx y ++ ①A 2Q 的方程为:y =-)(11m x mx y -- ②①×②得:y 2=-)(2222121m x mx y --③又因点P 在双曲线上,故).(,12212221221221m x m n y n y m x -==-即代入③并整理得2222ny m x +=1.此即为M 的轨迹方程.(2)当m ≠n 时,M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ⅰ)当m >n 时,焦点坐标为(±22n m -,0),准线方程为x =±222nm m -,离心率e =mn m 22-;(ⅱ)当m <n 时,焦点坐标为(0,±22n m -),准线方程为y =±222mn n -,离心率e =nm n 22-.8.解:(1)∵点F 2关于l 的对称点为Q ,连接PQ , ∴∠F 2PR =∠QPR ,|F 2R |=|QR |,|PQ |=|PF 2|又因为l 为∠F 1PF 2外角的平分线,故点F 1、P 、Q 在同一直线上,设存在R (x 0,y 0),Q (x 1,y 1),F 1(-c ,0),F 2(c ,0).|F 1Q |=|F 2P |+|PQ |=|F 1P |+|PF 2|=2a ,则(x 1+c )2+y 12=(2a )2.又⎪⎪⎩⎪⎪⎨⎧=+=221010y y c x x 得x 1=2x 0-c ,y 1=2y 0.∴(2x 0)2+(2y 0)2=(2a )2,∴x 02+y 02=a 2. 故R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a 2(y ≠0)(2)如右图,∵S △AOB =21|OA |·|OB |·sin AOB =22a sin AOB当∠AOB =90°时,S △AOB 最大值为21a 2.此时弦心距|OC |=21|2|kak +.在Rt △AOC 中,∠AOC =45°,.33,2245cos 1|2|||||2±=∴=︒=+=∴k k a ak OA OC。
高考数学复习---轨迹方程规律方法及典型例题
高考数学复习---轨迹方程规律方法及典型例题【规律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有如下几种方法:(1)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2)定义法:如果能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3)相关点法:用动点Q 的坐标x 、y 表示相关点P 的坐标0x 、0y ,然后代入点P 的坐标()00,x y 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可得出动点Q 的轨迹方程;(4)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 、y 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 、y 与某一参数t 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5)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典型例题】例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一条渐近线为y =,(1)求双曲线方程;(2)过点()0,1的直线l 与双曲线交于异支两点,,P Q OM OP OQ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解析】(1)由渐近线为y知,ba=(),0c 到直线y ==2c =,224a b +=②,联立①②,解得21a =,23b =,则双曲线方程为2213y x −=.(2)因为直线l 与双曲线交于异支两点,P Q ,所以直线l 的斜率必存在,且经过()01,点,可设直线:1l y kx =+,与双曲线联立得:()223240kxkx −−−=,设()()()1122,,,,,M x y P x y Q x y ,则有122122Δ023403k x x k x x k ⎧⎪>⎪⎪+=⎨−⎪−⎪⋅=<⎪−⎩解得k <由OM OP OQ =+uuu r uu u r uuu r 知,()1221212223623k x x x k y y y k x x k ⎧=+=⎪⎪−⎨⎪=+=++=⎪−⎩两式相除得3x k y =,即3x k y =代入263y k=−得22230y y x −−=,又k <2y …,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222302y y x y −−=…. 例2.(2022春·吉林辽源·高三辽源市第五中学校校考期中)已知过定点()01P ,的直线l 交曲线2214y x −=于A ,B 两点.(1)若直线l 的倾斜角为45︒,求AB ;(2)若线段AB 的中点为M ,求点M 的轨迹方程.【解析】(1)由题得l 方程为:1y x =+,将其与2214yx −=联立有22114y x y x =+⎧⎪⎨−=⎪⎩,消去y 得:23250x x −−=,解得=1x −或53x =. 则令A ()1,0−,B 5833⎛⎫ ⎪⎝⎭,,则AB=. (2)由题,直线l 存在,故设l 方程为:1y kx =+.将其与2214y x −=联立有:22114y kx y x =+⎧⎪⎨−=⎪⎩,消去y 得:()224250k x kx −−−= 因l 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则2240Δ80160k k ⎧−≠⎨=−>⎩, 得205k ≤<且24k ≠.设()()1122,,A x y B x y ,. 又设M 坐标为()00x y ,,则12120022,x x y y x y ++==. 因A ,B 在双曲线上,则有()221112012212120222144414y x x x x y y k y y x x y y x ⎧−=⎪+−⎪⇒=⇒=⎨+−⎪−=⎪⎩. 又M ,()01P ,在直线l 上,则001y k x −=.故000014y x x y −=2200040x y y ⇒−+= 由韦达定理有,12224k x x k +=−,12284y y k +=−. 则M 坐标为22444,k k k ⎛⎫ ⎪−−⎝⎭.又0244y k=−,205k ≤<且24k ≠,则01y ≥或04y <−. 综上点M 的轨迹方程为:2240x y y −+=,其中()[)41y ⋃∞∈−∞−+,,. 例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通常运用类比猜想的方法研究问题.(1)已知动点P 为圆222:O x y r +=外一点,过P 引圆O 的两条切线PA 、PB ,A 、B 为切点,若0PA PB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2)若动点Q 为椭圆22:194x y M +=外一点,过Q 引椭圆M 的两条切线QC 、QD ,C 、D 为切点,若0QC QD ⋅=,求出动点Q 的轨迹方程;(3)在(2)问中若椭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 +=>>,其余条件都不变,那么动点Q 的轨迹方程是什么(直接写出答案即可,无需过程).【解析】(1)由切线的性质及0PA PB ⋅=可知,四边形OAPB 为正方形, 所以点P 在以O 为圆心,||OP长为半径的圆上,且|||OP OA , 进而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22x y r += (2)设两切线为1l ,2l ,①当1l 与x 轴不垂直且不平行时,设点Q 的坐标为0(Q x ,0)y 则03x ≠±, 设1l 的斜率为k ,则0k ≠,2l 的斜率为1k−,1l 的方程为00()y y k x x −=−,联立22194x y +=, 得2220000(49)18()9()360k x k y kx x y kx ++−+−−=,因为直线与椭圆相切,所以Δ0=,得22222000018()4(49)9[()4]0k y kx k y kx −−+⋅−−=, 化简,2222200009()(49)()(49)40k y kx k y kx k −−+−++=,进而2200()(49)0y kx k −−+=,所以2220000(9)240−−+−=x k x y k y 所以k 是方程222000(9)240−−+−=x k x y k y 的一个根, 同理1k−是方程222000(9)240−−+−=x k x y k y 的另一个根, 202041()9y k k x −∴⋅−=−,得220013x y +=,其中03x ≠±,②当1l 与x 轴垂直或平行时,2l 与x 轴平行或垂直, 可知:P 点坐标为:(3,2)±±,P 点坐标也满足220013x y +=,综上所述,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0013x y +=.(3)动点Q 的轨迹方程是222200x y a b +=+以下是证明: 设两切线为1l ,2l ,①当1l 与x 轴不垂直且不平行时,设点Q 的坐标为0(Q x ,0)y 则0x a ≠±, 设1l 的斜率为k ,则0k ≠,2l 的斜率为1k−,1l 的方程为00()y y k x x −=−,联立22221x y a b+=, 得2222222220000()2()()0b a k x a k y kx x a y kx a b ++−+−−=,因为直线与椭圆相切,所以Δ0=,得()222222220000222()4()[()]0a k y kx k y kx b a a b −−+⋅−−=,化简,222220002222202()()()()0a b a b a k y kx k y kx b k −−+−++=, 进而220220()()0y x b k a k −−+=,所以222000022()20x k x y k y a b −−+−= 所以k 是方程22200022()20x k x y k y a b −−+−=的一个根, 同理1k−是方程222000022()20x k x y k y a b −−+−=的另一个根,2020221()y k ax b k −∴⋅−=−,得222200x y a b +=+,其中0x a ≠±, ②当1l 与x 轴垂直或平行时,2l 与x 轴平行或垂直, 可知:P 点坐标为:(,)a b ±±,P 点坐标也满足222200x y a b +=+,综上所述,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2200x y a b +=+.。
轨迹方程的五种求法例题
动点轨迹方程的求法 【2 】一.直接法按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求,其进程是建系设点,列出几多么式,坐标代换,化简整顿,重要用于动点具有的几何前提比较显著时.例1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 的比等于常数()0>λλ(如图),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解释它表示什么曲线.【解析】:设M (x,y ),直线MN切圆C于N,则有λ=MQMN ,即λ=-MQONMO 22,λ=+--+2222)2(1yx y x .整顿得0)41(4)1()1(222222=++--+-λλλλx y x ,这就是动点M 的轨迹方程.若1=λ,方程化为45=x ,它表示过点)0,45(和x 轴垂直的一条直线;若λ≠1,方程化为2222222)1(3112-+=+-λλλλy x )-(,它表示认为)0,12(22-λλ圆心,13122-+λλ为半径的圆.二.代入法若动点M (x,y )依附已知曲线上的动点N 而活动,则可将转化后的动点N 的坐标入已知曲线的方程或知足的几何前提,从而求得动点M 的轨迹方程,此法称为代入法,一般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动点的情形.例2 已知抛物线12+=x y ,定点A (3,1),B 为抛物线上随意率性一点,点P 在线段AB 上,且有BP:PA=1:2,当点B 在抛物线上变动时,求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这个轨迹为哪种曲线. 【解析】:设),(),,(11y x B y x P ,由题设,P分线段AB 的比2==PB AP λ,∴.2121,212311++=++=y y x x 解得2123,232311-=-=y y x x .又点B 在抛物线12+=x y 上,其坐标合适抛物线方程,∴.1)2323()2123(2+-=-x y 整顿得点P 的轨迹方程为),31(32)31(2-=-x y 其轨迹为抛物线.三.界说法若动点活动的纪律知足某种曲线的界说,则可依据曲线的界说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此法一般用于求圆锥曲线的方程,在高考中常填空.选择题的情势消失.例3 若动圆与圆4)2(22=++y x 外切且与直线x=2相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A )012122=+-x y (B )012122=-+x y (C )082=+x y (D )082=-x y【解析】:如图,设动圆圆心为M,由题意,动点M 到定圆圆心(-2,0)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直线x=4的距离,故所求轨迹是以(-2,0)为核心,直线x=4为准线的抛物线,并且p=6,极点是(1,0),启齿向左,所以方程是)1(122--=x y .选(B ).例4 一动圆与两圆122=+y x 和012822=+-+x y x 都外切,则动圆圆心轨迹为 (A )抛物线 (B )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椭圆【解析】:如图,设动圆圆心为M,半径为r,则有.1,2,1=-+=+=MO MC r MC r MO 动点M 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为1,由双曲线界说知,其轨迹是以O.C 为核心的双曲线的左支,选(C ). 四.参数法若动点P (x,y )的坐标x 与y 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而动点变化受到另一变量的制约,则可求出x.y 关于另一变量的参数方程,再化为通俗方程.例5设椭圆中间为原点O,一个核心为F (0,1),长轴和短轴的长度之比为t .(1)求椭圆的方程;(2)设经由原点且斜率为t 的直线与椭圆在y 轴右边部分的交点为Q,点P 在该直线上,且12-=t t OQOP ,当t 变化时,求点P 的轨迹方程,并解释轨迹是什么图形.【解析】:(1)设所求椭圆方程为).0(12222>>b a b x a y =+由题意得⎪⎩⎪⎨⎧==-,,122t ba b a 解得⎪⎪⎩⎪⎪⎨⎧-=-=.11.122222t b t t a 所以椭圆方程为222222)1()1(t y t x t t =-+-. (2)设点),,(),,(11y x Q y x P 解方程组⎩⎨⎧==-+-,,)1()1(1122122122tx y t y t x t t 得⎪⎪⎩⎪⎪⎨⎧-=-=.)1(2,)1(212121t t y t x 由12-=t t OQ OP 和1x x OQ OP =得⎪⎪⎩⎪⎪⎨⎧-=-=⎪⎪⎩⎪⎪⎨⎧==,2,2,2222ty t x t y t x 或个中t >1.消去t,得点P 轨迹方程为)22(222>=x y x 和)22(222-<-=x y x .其轨迹为抛物线y x 222=在直线22=x 右侧的部分和抛物线y x 222-=在直线22-=x 在侧的部分. 五.交轨法一般用于求二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其进程是选出一个恰当的参数,求出二动曲线的方程或动点坐标合适的含参数的等式,再消去参数,即得所求动点轨迹的方程. 例6 已知两点)2,0(),2,2(Q P -以及一条直线ι:y=x,设长为2的线段AB 在直线λ上移动,求直线PA 和QB 交点M 的轨迹方程.【解析】:PA 和QB 的交点M (x,y )随A.B 的移动而变化,故可设)1,1(),,(++t t B t t A ,则PA :),2)(2(222-≠++-=-t x t t y QB :).1(112-≠+-=-t x t t y 消去t,得.082222=+-+-y x y x 当t=-2,或t=-1时,PA 与QB 的交点坐标也知足上式,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是.0822222=+--+-y x x y x以上是求动点轨迹方程的重要办法,也是常用办法,假如动点的活动和角度有显著的关系,还可斟酌用复数法或极坐标法求轨迹方程.但无论用何办法,都要留意所求轨迹方程中变量的取值规模.。
一动点与两定点等距离,求动点轨迹方程
一动点与两定点等距离,求动点轨迹方程问题描述: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个定点A(x1, y1)和B(x2, y2),以及一个动点M(x, y)。
且动点M到定点A和定点B的距离相等。
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解题思路:1.确定距离公式;2.代入定点坐标,得到距离方程;3.将距离方程进行化简;4.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题步骤:第一步:确定距离公式。
动点M到定点A的距离公式为√[(x - x1)² + (y - y1)²]。
动点M到定点B的距离公式为√[(x - x2)² + (y - y2)²]。
第二步:代入定点坐标,得到距离方程。
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动点M到定点A的距离等于动点M到定点B 的距离,即有:√[(x - x1)² + (y - y1)²] = √[(x - x2)² + (y - y2)²]。
第三步:将距离方程进行化简。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先对距离方程两边进行平方操作,得到:(x - x1)² + (y - y1)² = (x - x2)² + (y - y2)²。
展开化简得到:x² - 2x₁x + x₁² + y² - 2y₁y + y₁² = x² - 2x₂x + x₂² + y² - 2y₂y + y₂²。
再进行整理,得到:2(x₂ - x₁)x + 2(y₂ - y₁)y = x₂² - x₁² + y₂² - y₁²。
第四步: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可以看出,该轨迹方程是一个一次方程,表示的是直线。
所以,动点M的轨迹为一条直线。
直线方程可以通过两点求得,我们可以再取二者交点。
将定点A 看作直线上的一个点,动点M看作直线上的另一个点,就可以求得直线的方程。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例 如:一条线段AB的长等于2a,两个端点 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求线段AB中点 M的轨迹方程 . 解法一:设M点的坐标为(x,y) , 则A(2x,0),B(0,2y)
.
由于 AB 2a Q
(2x)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y)2 2a
(2x)2 (2y)2 (2a)2 x2 y2 a2
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系列微课(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适应对象 高二和高三学生
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一)
直接法 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 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且这些条件简明易于表 达,我们只须把这种关系直接“翻译”成含x, y的等式,就得到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 法叫直接法,又叫直译法.
课本上,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 准方程都是用的直接法.
求点M的轨迹方程.
参考答案 y2 x2 1 4
求轨迹方程的直接法,我就介绍到这里, 谢谢你的观看 .
下一节我要介绍的是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欢迎你继续观看. 再见
2.设点 设轨迹上的任一点M(x,y) ;
3.列式 列出动点M所满足的关系式; 4.代换 依条件的特点,将其转化为关于
x,y的方程式,并化简; 5.证明 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
轨迹方程.
来试试
在直角坐标系中,长度为3的线段AB的
端点A、B分别在x、y轴上运动,点M在线段
AB上,且
uuuur uuur AM 2MB.
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 x2 y2 a2
法二、设M点的坐标为(x,y) ,由平 面几何中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OM 1 AB 1 2a a
2
2
动点的轨迹方程练习题(有答案)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参数法.(1)直接法 直接法是将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或者等量关系,直接坐标化,列出等式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2)定义法 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用定义直接探求.(3)相关点法 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通过转换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4)参数法 若动点的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以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求轨迹方程,一定要注意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要注意区别“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歼灭难点训练 一、选择题1.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 1、F 2,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 1P 到Q ,使得|PQ |=|PF 2|,那么动点Q 的轨迹是( )A.圆B.椭圆C.双曲线的一支D.抛物线2.设A 1、A 2是椭圆4922y x +=1的长轴两个端点,P 1、P 2是垂直于A 1A 2的弦的端点,则直线A 1P 1与A 2P 2交点的轨迹方程为( )A.14922=+y xB.14922=+x yC.14922=-y xD.14922=-x y3.△ABC 中,A 为动点,B 、C 为定点,B (-2a,0),C (2a ,0),且满足条件sin C -sin B =21sin A ,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4.高为5 m 和3 m 的两根旗杆竖在水平地面上,且相距10 m ,如果把两旗杆底部的坐标分别确定为A (-5,0)、B (5,0),则地面观测两旗杆顶端仰角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5已知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点,且|AB |=|BC |=6,⊙O ′切直线l 于点A ,又过B 、C 作⊙O ′异于l 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P ,求点P 的轨迹方程.6.双曲线2222by a x -=1的实轴为A 1A 2,点P 是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引A 1Q ⊥A 1P ,A 2Q⊥A 2P ,A 1Q 与A 2Q 的交点为Q ,求Q 点的轨迹方程.7.已知双曲线2222ny m x -=1(m >0,n >0)的顶点为A 1、A 2,与y 轴平行的直线l 交双曲线于点P 、Q .(1)求直线A 1P 与A 2Q 交点M 的轨迹方程;(2)当m ≠n 时,求所得圆锥曲线的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和离心率.8.(已知椭圆2222by a x =1(a >b >0),点P 为其上一点,F 1、F 2为椭圆的焦点,∠F 1PF 2的外角平分线为l ,点F 2关于l 的对称点为Q ,F 2Q 交l 于点R .(1)当P 点在椭圆上运动时,求R 形成的轨迹方程;(2)设点R 形成的曲线为C ,直线l :y =k (x +2a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当△AO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求k 的值.参考答案一、1.解析:∵|PF 1|+|PF 2|=2a ,|PQ |=|PF 2|, ∴|PF 1|+|PF 2|=|PF 1|+|PQ |=2a ,即|F 1Q |=2a ,∴动点Q 到定点F 1的距离等于定长2a ,故动点Q 的轨迹是圆. 答案:A2.解析:设交点P (x ,y ),A 1(-3,0),A 2(3,0),P 1(x 0,y 0),P 2(x 0,-y 0) ∵A 1、P 1、P 共线,∴300+=--x yx x y y ∵A 2、P 2、P 共线,∴300-=-+x yx x y y 解得x 0=149,149,3,92220200=-=-=y x y x x y y x 即代入得答案:C3.解析:由sin C -sin B =21sin A ,得c -b =21a ,∴应为双曲线一支,且实轴长为2a,故方程为)4(1316162222a x a y a x >=-. 答案:)4(1316162222ax a y a x >=-4.解析:设P (x ,y ),依题意有2222)5(3)5(5yx yx +-=++,化简得P 点轨迹方程为4x 2+4y 2-85x +100=0.答案:4x 2+4y 2-85x +100=05.解:设过B 、C 异于l 的两切线分别切⊙O ′于D 、E 两点,两切线交于点P .由切线的性质知:|BA |=|BD |,|PD |=|PE |,|CA |=|CE |,故|PB |+|PC |=|BD |+|PD |+|PC |=|BA |+|PE |+|PC |=|BA |+|CE |=|AB |+|CA |=6+12=18>6=|BC |,故由椭圆定义知,点P 的轨迹是以B 、C 为两焦点的椭圆,以l 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B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可求得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728122y x +=1(y ≠0) 6.解:设P (x 0,y 0)(x ≠±a ),Q (x ,y ). ∵A 1(-a ,0),A 2(a ,0).由条件⎪⎩⎪⎨⎧-=±≠-=⎪⎪⎩⎪⎪⎨⎧-=-⋅--=+⋅+y a x y a x x x a x y a x y a x y a x y 220000000)( 11得 而点P (x 0,y 0)在双曲线上,∴b 2x 02-a 2y 02=a 2b 2. 即b 2(-x 2)-a 2(ya x 22-)2=a 2b 2化简得Q 点的轨迹方程为:a 2x 2-b 2y 2=a 4(x ≠±a ).7.解:(1)设P 点的坐标为(x 1,y 1),则Q 点坐标为(x 1,-y 1),又有A 1(-m ,0),A 2(m ,0), 则A 1P 的方程为:y =)(11m x mx y ++ ①A 2Q 的方程为:y =-)(11m x mx y -- ②①×②得:y 2=-)(2222121m x mx y --③又因点P 在双曲线上,故).(,12212221221221m x m n y n y m x -==-即代入③并整理得2222ny m x +=1.此即为M 的轨迹方程.(2)当m ≠n 时,M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ⅰ)当m >n 时,焦点坐标为(±22n m -,0),准线方程为x =±222nm m -,离心率e =mn m 22-;(ⅱ)当m <n 时,焦点坐标为(0,±22n m -),准线方程为y =±222mn n -,离心率e =nm n 22-.8.解:(1)∵点F 2关于l 的对称点为Q ,连接PQ , ∴∠F 2PR =∠QPR ,|F 2R |=|QR |,|PQ |=|PF 2|又因为l 为∠F 1PF 2外角的平分线,故点F 1、P 、Q 在同一直线上,设存在R (x 0,y 0),Q (x 1,y 1),F 1(-c ,0),F 2(c ,0).|F 1Q |=|F 2P |+|PQ |=|F 1P |+|PF 2|=2a ,则(x 1+c )2+y 12=(2a )2.又⎪⎪⎩⎪⎪⎨⎧=+=221010y y c x x 得x 1=2x 0-c ,y 1=2y 0.∴(2x 0)2+(2y 0)2=(2a )2,∴x 02+y 02=a 2. 故R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a 2(y ≠0)(2)如右图,∵S △AOB =21|OA |·|OB |·sin AOB =22a sin AOB当∠AOB =90°时,S △AOB 最大值为21a 2. 此时弦心距|OC |=21|2|kak +.在Rt △AOC 中,∠AOC =45°,.33,2245cos 1|2|||||2±=∴=︒=+=∴k k a ak OA OC。
高中数学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轨迹方程一.解答题(共4小题)1.已知点P到A(﹣2,0)的距离是点P到B(1,0)的距离的2倍.(1)求点P的轨迹方程;(2)若点P与点Q关于点B对称,过B的直线与点Q的轨迹Γ交于E,F两点,探索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已知动点M在x2+y2=4上,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若H为MN中点.(1)求点H的轨迹方程;(2)过作直线l交H的轨迹于P、Q两点,并且交x轴于B点.若,,求证:为定值.3.已知抛物线C上的点到F(1,0)的距离等于到直线x=﹣1的距离.(1)求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2)过点D(6,0)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F点,求直线l的方程.4.已知圆O:x2+y2=1,点A(0,2),动点P与点A的距离等于过点P所作圆O切线的长的倍.(1)求点P的轨迹;(2)过点Q(1,﹣1)的直线交点P的轨迹于B,C两点,且弦BC被Q点平分,求直线BC的方程.圆锥曲线---轨迹方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4小题)1.已知点P到A(﹣2,0)的距离是点P到B(1,0)的距离的2倍.(1)求点P的轨迹方程;(2)若点P与点Q关于点B对称,过B的直线与点Q的轨迹Γ交于E,F两点,探索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设点P(x,y),由题意可得|PA|=2|PB|,即,化简可得(x﹣2)2+y2=4.(2)设点Q(x0,y0),由(1)P点满足方程:(x﹣2)2+y2=4,,代入上式消去可得,即Q的轨迹方程为x2+y2=4,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斜率为k,则直线l的方程为y=k(x﹣1),由,消去y,得(1+k2)x2﹣2k2x+k2﹣4=0,显然Δ>0,设E(x1,y1),F(x2,y2)则,,又,,则==.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故是定值,即.2.已知动点M在x2+y2=4上,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若H为MN中点.(1)求点H的轨迹方程;(2)过作直线l交H的轨迹于P、Q两点,并且交x轴于B点.若,,求证:为定值.【解答】解:(1)设H(x,y),M(x0,y0),由题意得,∴,由M在圆x2+y2=4,得x2+4y2=4,即,∴点H的轨迹方程为;(2)证明:当PQ斜率存在时,设直线PQ的方程为,令y=0,可得B(﹣,0),设P(x1,y1),Q(x2,y2),∵,∴,同理,,由,得(4k2+1)x2+4kx﹣3=0,∴由韦达定理可得,∴=2+=2+=,当PQ斜率不存在时,P(0,1),Q(0,﹣1),B(0,0),此时,∴,∴,∴;综上所述,为定值.3.已知抛物线C上的点到F(1,0)的距离等于到直线x=﹣1的距离.(1)求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2)过点D(6,0)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F点,求直线l的方程.【解答】解:(1)由题意抛物线的焦点F(1,0),准线方程是x=﹣1,则,故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为y2=4x;(2)显然l的斜率不为0,设l:x=my+6,A(x1,y1),B(x2,y2),联立,得y2﹣4my﹣24=0,Δ=16m2+4×24=16(m2+6)>0,y1+y2=4m,y1y2=﹣24,又AF⊥BF,所以,又,则(x1﹣1,y1)•(x2﹣1,y2)=(x1﹣1)(x2﹣1)+y1y2=0,即,即﹣24(m2+1)+5m×4m+25=0,解得,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即2x﹣y﹣12=0或2x+y﹣12=0.4.已知圆O:x2+y2=1,点A(0,2),动点P与点A的距离等于过点P所作圆O切线的长的倍.(1)求点P的轨迹;(2)过点Q(1,﹣1)的直线交点P的轨迹于B,C两点,且弦BC被Q点平分,求直线BC的方程.【解答】解:(1)设P(x,y),A(0,2),则|PA|2=x2+(y﹣2)2,又过点P的直线与圆O相切,设切点为M,则|PO|2=|OM|2+|MP|2,即x2+y2=1+|MP|2,∴切线长为|MP|2=x2+y2﹣1,由题意得x2+(y﹣2)2=2(x2+y2﹣1),即x2+(y+2)2=10,故点P的轨迹为以(0,﹣2)为圆心,半径为的圆,且方程为x2+(y+2)2=10;(2)由(1)得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2=10,圆心(0,﹣2),半径为,当直线BC的斜率不存在时,此时直线BC的方程为x=1,当x=1时,y=1或﹣5,则B(1,1),C(1,﹣5),此时BC的中点坐标为(1,﹣2),与Q(1,﹣1)矛盾,不符合题意;则直线BC的斜率存在,此时圆心(0,﹣2)与点Q(1,﹣1)所在直线的斜率k==1,则直线BC的斜率为﹣1,∴直线BC的方程为y+1=﹣(x﹣1),即x+y=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例题,习题与答案)在中学数学教学和高考数学考试中,求动点轨迹的方程和曲线的方程是一个难点和重点内容(求轨迹方程和求曲线方程的区别主要在于:求轨迹方程时,题目中没有直接告知轨迹的形状类型;而求曲线的方程时,题目中明确告知动点轨迹的形状类型)。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与交轨法等;求曲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
求动点轨迹的常用方法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指点P 的坐标(x, y )满足的关系式。
1. 直接法(1)依题意,列出动点满足的几何等量关系;(2)将几何等量关系转化为点的坐标满足的代数方程。
例题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等与MQ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解:设动点M(x,y),直线MN 切圆C 于N 。
依题意:MN MQ =,即22MN MQ = 而222NO MO MN-=,所以(x-2)2+y 2=x 2+y 2-1 化简得:x=45。
动点M 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2. 定义法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得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由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可以判断出动点的轨迹满足圆(或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
依题意求出曲线的相关参数,进一步写出轨迹方程。
例题:动圆M 过定点P (-4,0),且与圆C :0822=-+x y x 相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
解:设M(x,y),动圆M的半径为r 。
若圆M 与圆C 相外切,则有 ∣M C ∣=r +4 若圆M 与圆C 相内切,则有 ∣M C ∣=r-4 而∣M P ∣=r, 所以∣M C ∣-∣M P ∣=±4动点M 到两定点P(-4,0),C(4,0)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4,所以动点M 的轨迹为双曲线。
其中a=2, c=4。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3. 相关点法若动点P(x ,y)随已知曲线上的点Q(x 0,y 0)的变动而变动,且x 0、y 0可用x 、y 表示,则将Q 点坐标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点P 的轨迹方程。
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
例题:已知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22:(1)4C x y ++=上运动,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设M(x,y), A(B A y x ,), 依题意有:x=24A x +, y=23Ay + 则:x A =2x -4, y A =2y-3, 因为点A(B A y x ,)在圆22:(1)4C x y ++=上,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 动点M 的轨迹为以(2,23)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
4. 参数法例题:已知定点A (-3,0),M 、N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动点(M 、N 不重合),且MN AN ⊥,点P 在直线MN 上,MP NP 23=。
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
解:设N(0,t), P(x,y ) 直线AN 的斜率3t k AM =, 因为MN AN ⊥,所以直线MN 的斜率tk MN 3-=直线MN 的方程为y-t=x t3-,令y=0 得x =32t ,所以点M(32t ,0)),(t y x NP -=, ),3(2y t x MP -=由MPNP 23=, 得 x=3(232t x -), y-t=y 23,则 所以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y 42=5. 交轨法例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8,4,,,,AB BC E F G H ==分别为四边的中点,且都在坐标轴上,设)0(,≠==λλλCF CQ OF OP 。
求直线EP 与GQ 的交点M 的轨迹Γ的方程。
解:设(,)M x y ,由已知得(4,0),(4,22)P Q λλ-,则直线EP 的方程为22x y λ=-,直线GQ 的方程为22x y λ=-+, 即 y+2=λ2xy-2= - 2xλ两式相乘,消去λ即得M 的轨迹Γ的方程为221(0)164x y x +=≠. 练习与答案1. 设圆C 与圆x 2+(y.3)2=1外切,与直线y =0相切,则C 的圆心轨迹为 A A .抛物线 B .双曲线 C .椭圆 D .圆2. 已知圆221:(4)25M x y ++=,圆222:(4)1M x y -+=,一动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x>0)3. 过点A(4,0)作圆O ∶x 2+y 2=4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 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x-2)2+y 2=4 (0≤x<1)4. 已知圆C :2)3(-x +(y-4)2=1, 动点P 是圆外一点,过P 作圆C 的切线,切点为M , 且︱P M ︱=︱P O ︱(O 为坐标原点)。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提示:︱P O ︱2=︱P M ︱2=12-PC3x+4y-12=05. 已知圆221:(4)1C x y -+=,圆222:(2)1C x y +-=,动点P 到圆1C ,2C 上点的距离的最小值相等.求点P 的轨迹方程。
解:动点P 到圆C 1的最短距离为︱PC 1︱-1,动点P 到圆C 2的最短距离为︱PC 2︱-1, 依题意有:︱PC 1︱-1=︱PC 2︱-1, 即︱PC 1︱=︱PC 2︱所以动点P 的轨迹为线段C 1C 2的中垂线。
所以动点 P 的轨迹方程为:2x+y-5=06. 已知双曲线2212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 点P (12,x y ),Q (12,x y -) 是双曲线上不同的两个动点。
求直线1A P 与2A Q 交点的轨迹E 的方程。
解:由12,A A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知,12(A A1:A P y x =+,2:A Q y x =,两式相乘222121(2)2y y x x -=--,因为点11(,)P x y 在双曲线上,所以221112x y -=,即2121122y x =-,故221(2)2y x =--, 所以2212x y +=,即直线1A P 与2A Q 交点的轨迹E 的方程为2212x y += 7. 已知曲线2:C y x =与直线:20l x y -+=交于两点(,)A A A x y 和(,)B B B x y ,且A B x x <.记曲线C 在点A 和点B 之间那一段L 与线段AB 所围成的平面区域(含边界)为D .设点(,)P s t 是L 上的任一点,且点P 与点A 和点B 均不重合.若点Q 是线段AB 的中点,试求线段PQ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1)联立2x y =与2+=x y 得2,1=-=B A x x ,则AB 中点)25,21(Q ,设线段PQ 的中点M 坐标为),(y x ,则225,221ty s x +=+=,即252,212-=-=y t x s ,又点P 在曲线C 上, ∴2)212(252-=-x y 化简可得8112+-=x x y ,又点P 是L 上的任一点,且不与点A 和点B 重合,则22121<-<-x ,即4541<<-x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8112+-=x x y (4541<<-x ). 8. 已知点C (1,0),点A 、B 是⊙O :229x y +=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且满足0=⋅,设P 为弦AB 的中点。
求点P 的轨迹T 的方程。
解: 连结CP ,由0AC BC ⋅=,知AC ⊥BC∴|CP|=|AP|=|BP|=1||2AB ,由垂径定理知222||||||OP AP OA += 即22||||9OP CP +=设点P (x ,y ),有2222()[(1)]9x y x y ++-+= 化简,得到224x x y -+=。
9.设椭圆1422=+y x ,过点)1,0(M 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O 为坐标原点,点P 满足)(21+=,当l 绕着M 旋转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直线l 过点)1,0(M ,设其斜率为k ,则直线l 的方程为1+=kx y , 记),(11y x A ,),(22y x B ,由题设可得点A 、B 的坐标),(11y x ),(22y x是方程组⎪⎩⎪⎨⎧=++=14122y x kx y 的解,其方程组中消取y 得032)4(22=-++kx x k∴ ⎪⎩⎪⎨⎧+=++-=+2212214842k y y k k x x ∵ )(21OB OA OP +=∴点P 的坐标为)2,2(2121y y x x ++ 即:点P 为)44,4(22kk k ++-,设点P 为),(y x ,则P 点的轨迹参数方程为⎪⎩⎪⎨⎧+=+-=22444k y k k x (k 为参数) 消去参数k 得:0422=-+y y x当斜率k 不存在时,A 、B 的中为原点(0,0)也满足上述方程,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0422=-+y y x 。
10. 设圆C 与两圆2222(5)4,(5)4x y x y ++=-+=中的一个内切,另一个外切。
求圆C 的圆心轨迹L 的方程。
解:两圆半径都为2,设圆C 的半径为R ,两圆心为1(5,0)F -、2(5,0)F ,由题意得12||2||2R CF CF =-=+或21||2||2R CF CF =-=+,1212||||||425||CF CF F F ∴-=<=,可知圆心C 的轨迹是以12,F F 为焦点的双曲线,设方程为22221x y a b -=,则22224,2,5,1,1a a c b c a b ====-==,所以轨迹L 的方程为2214x y -=.11. 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3622=+y x 内的一点。
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090=∠APB ,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解:设R(x,y), 依题意,有|OR |2+|RA |2=36,而|RA |=|RP |,所以 |OR |2+|RP |2=36, 即 化简得:14)2(22=+-y x设Q(X, Y),因为R(x,y)是 QP 的中点,所以有 x =24X +,y=2Y,故 化简得:X 5622=+Y1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l x =-交x 轴于点A ,设P 是l 上一点,M 是线段OP 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且满足∠MPO=∠AOP 。
当点P 在l 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E 的方程。
解:如图1,设MQ 为线段OP 的垂直平分线,交OP 于点Q ,|2|,x =+即24(1)(1).y x x =+≥-①另一种情况,见图2(即点M 和A 位于直线OP 的同侧)。
MQ 为线段OP 的垂直平分线,又,.MPQ AOP MOQ AOP ∠=∠∴∠=∠ 因此M 在x 轴上,此时,记M 的坐标为(,0).x为分析(,0)M x x 中的变化范围,设(2,)P a -为l 上任意点().a R ∈由||||MO MP =(即||x =故(,0)M x 的轨迹方程为0,1y x =≤-②综合①和②得,点M 轨迹E 的方程为13. 点M 是椭圆2214y x +=上的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