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用靶向磁性纳米颗粒研究进展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研究磁性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磁性能的微小颗粒,其直径通常在1到100纳米之间。
由于其独特的性质,磁性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于药剂学领域。
本文将探讨磁性纳米颗粒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包括药物传输、靶向治疗和磁共振成像等方面。
一、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实现药物的有效输送。
常见的方法是将药物吸附或包裹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通过外加磁场的作用,将颗粒定向输送到病灶部位。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例如,在癌症治疗领域,磁性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局部治疗。
研究表明,将化疗药物包裹在磁性纳米颗粒上,并结合外加磁场的导向作用,可以将药物准确输送到肿瘤部位,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二、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通过修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功能性分子,可以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靶向治疗。
例如,利用特异性抗体修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可以实现对癌症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磁性纳米颗粒的靶向治疗还可以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修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
三、磁性纳米颗粒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可以被用作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剂。
通过调节磁性纳米颗粒的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组织的选择性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磁性纳米颗粒作为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剂,可以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增强疾病的检测能力。
四、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安全性和应用前景磁性纳米颗粒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虽然带来了许多潜在的优势,但是其生物安全性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研究表明,磁性纳米颗粒对人体组织和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和毒性评估至关重要。
随着对磁性纳米颗粒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其应用前景充满期待。
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纳米磁性技术研究进展
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纳米磁性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纳米磁性技术对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成果备受关注。
纳米磁性技术结合了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和磁性的响应性,为药物递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围绕纳米磁性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一、纳米磁性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原理及优势纳米磁性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具有磁性的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通过外加磁场的作用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这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度靶向性:纳米磁性药物载体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高度靶向递送。
通过合理设计载体的表面修饰,如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靶向分子结合,可以实现药物的精准递送,提高药物的疗效。
2. 控释性能优越:纳米磁性材料可以通过调节外界磁场的强弱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位置。
这种可调控的控释性能使药物递送系统更能保持恰当的药物浓度,避免过量用药或药物在体内过早降解的问题。
3. 可视化追踪:纳米磁性技术可以结合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实现对药物递送过程的实时监测和准确定位。
这为药物递送过程的定量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纳米磁性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癌症治疗是纳米磁性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目前,已有多种纳米磁性治疗药物递送系统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1. 磁性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磁响应性。
在磁场的作用下,药物可以被精确输送到靶细胞处,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2. 磁性纳米粒子联合光热疗法:将具有光热效应的纳米材料与磁性纳米粒子结合,可以实现联合光热疗法。
在外界磁场和激光的共同作用下,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的热疗,杀灭癌细胞。
3. 磁性纳米粒子导引肿瘤靶向治疗:通过外加磁场的导引作用,磁性纳米粒子可以被定位于肿瘤部位。
这为高效药物递送、低剂量治疗提供了可能。
三、纳米磁性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癌症治疗,纳米磁性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也显示出潜力。
医学研究的新兴技术利用纳米颗粒改善药物递送系统
医学研究的新兴技术利用纳米颗粒改善药物递送系统医学研究的新兴技术:利用纳米颗粒改善药物递送系统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学研究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新兴技术。
纳米颗粒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的改进中。
它具有可调控性强、生物相容性好、药物稳定性高等优点,能够提高药物的载荷能力和靶向性,从而改善药物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纳米颗粒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前景。
一、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纳米颗粒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首先,纳米颗粒可以有效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许多药物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很难溶解于水或血浆中,使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通过将药物封装在纳米颗粒中,可以有效增加其溶解度,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
其次,纳米颗粒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具有可调控的药物释放性质。
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改变其尺寸、形状和表面功能化等手段来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模式。
这使得药物可以以一种更加持久且可控的方式释放,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通过靶向性递送,实现药物的精准送达。
纳米颗粒表面结合相应的靶向配体,如抗体、肽链等,在体内特异性地靶向病变部位。
相较于传统的散装药物,利用纳米颗粒靶向递送的药物可以更精准地作用于病变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
二、纳米颗粒药物递送系统的临床前景纳米颗粒药物递送系统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首先,它可以用于癌症治疗。
纳米颗粒具有靶向性和可调控的药物释放性质,可以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精准递送。
同时,纳米颗粒还可以携带多种药物,实现多重治疗,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
其次,纳米颗粒药物递送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也备受关注。
透过控制纳米颗粒的粒径和表面性质,可以调节其在免疫系统中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免疫调节、疫苗传递等多种临床应用。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纳米颗粒具有较小的尺寸,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将药物精确地送达至脑部病变区域,提高治疗效果。
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发展概况
2 2 磁 性 纳 米 颗 粒 基 因 载 体 的 性 质 .
其 能装载 大 量 的大片 段 D NA; 3 ( )在 磁 性 纳 米 颗 粒
磁性 纳米 颗 粒 作 为 基 因载 体 的 优 点 主 要 表 现 在 :1 ( )磁 性 纳 米 载体 为 非病 毒 载体 , 免 疫 原 性 ; 无 ( )磁性 纳 米 载 体 的 比表 面积 大 , 面所 带 电荷 使 2 表
丝
丝
曹 孝
抖
21年增刊I 4) 00 ( 1卷
磁 性 纳 米 颗 粒 作 为 基 因载 体 的 研 究 发 展 概 况
李 瑶 , 海信 , 崔 刘 琪 , 金 辉 崔
( 中国农业 科 学院 农业 环境 与可 持续 发展 研究 所 , 北京 1 0 8 ) 0 0 1
摘
要 : 磁 性 纳米 颗 粒 作 为 非病 毒 基 因载 体介 导
不 等 。根据 常用 提供 活 性 功 能 基 团 的 材料 , 磁性 微
球 主要 可 以分为 3类 : 天然 生物 大分 子材 料 、 成 高 合
分 子 材 料 和 无 机 物 材 料 。 这 些 活 性 功 能 基 团 材 料 不
仅 使磁 性纳 米颗 粒在 溶 液 中有 较 好 的 分散 性 , 至 不
磁 性纳 米 颗粒 由无 机磁性 材料 与各 种提 供活 性
文章 编号 :0 19 3 ( 0 0 增 刊 工一 0 40 10-71 21 ) 0 1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 能基 团的材料 复合 制备 而成 。 目前无 机磁 性微 粒
的种类 很多 , 常 用 的有 金 属 合 金 ( e C , ) 氧 较 F , o Ni 、
于 产 生 团聚 , 同时 也 为生 物 分 子 ( DNA、 白质 、 如 蛋
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检测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检测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磁性纳米粒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由于其优异的磁性、生物相容性以及能够通过磁性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富集等优势,在生物医学检测与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1.生物分子检测磁性纳米粒子能够通过表面修饰,使其与特定的生物分子发生结合,从而实现对生物分子的检测。
例如,将金属配位分子(如亚胺金属配体)修饰在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能够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和检测。
此外,也可以通过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单链DNA分子,实现对DNA的检测和富集。
2.细胞检测磁性纳米粒子可以通过表面修饰与单个细胞或细胞群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细胞的分离和富集。
例如,通过对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抗体,实现对特定细胞表面标记物(如CD34、CD45等)的识别和分离,或通过对磁性纳米粒子表面修饰HeLa细胞膜上的siRNA,实现对HeLa细胞的干扰。
3.影像诊断磁性纳米粒子还可以作为磁共振成像(MRI)的对比剂,用于生物体内的影像诊断。
由于磁性纳米粒子具有高比表面积、高磁响应度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因此能够提高MRI的信噪比和对比度,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
二、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治疗中的应用1.靶向药物递送磁性纳米粒子可以通过表面上的配体修饰,将药物与其靶向结合,实现对肿瘤细胞等特定细胞的靶向治疗。
例如,将抗癌药物修饰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并将磁性纳米粒子与肿瘤细胞表面标记物(如EGFR)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识别和治疗。
2.热疗磁性纳米粒子的另一个独特优势是可以通过交变磁场激发产生磁热效应,从而实现对生物体内疾病的治疗。
例如,通过将磁性纳米粒子注入动物体内,然后通过施加交变磁场使得磁性纳米粒子热化,进而可以实现对小鼠肿瘤的局部灭活。
综上所述,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检测与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药物在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在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在现代医学领域,纳米技术的兴起为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靶向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纳米药物在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优势、类型、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纳米药物的优势纳米药物之所以在靶向治疗中备受关注,主要归因于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纳米粒子的小尺寸使其能够轻易地穿透生物屏障,如血脑屏障,从而将药物输送到传统药物难以到达的部位。
其次,纳米药物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靶向识别,提高药物在病灶部位的富集,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此外,纳米载体能够保护药物分子免受体内环境的影响,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二、纳米药物的类型1、脂质体纳米药物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囊泡结构,能够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
通过在脂质体表面连接特定的配体,如抗体或多肽,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传递。
2、聚合物纳米药物聚合物纳米粒子通常由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这些纳米粒子可以通过调节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3、无机纳米药物无机纳米材料,如金纳米粒子、磁性纳米粒子等,在纳米药物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金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可用于光热治疗;磁性纳米粒子则可以在外部磁场的引导下实现靶向定位。
三、纳米药物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1、肿瘤治疗肿瘤是纳米药物靶向治疗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纳米药物可以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物,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等,实现精准的药物投递。
例如,抗体偶联的纳米药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将细胞毒性药物直接递送到肿瘤内部,发挥高效的杀伤作用。
2、心血管疾病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纳米药物可以靶向作用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修复和再生。
同时,纳米药物还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纳米颗粒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纳米颗粒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肿瘤治疗成为了当前医学界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肿瘤治疗中,纳米颗粒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其运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众多科学家的关注。
纳米颗粒是一种粒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微小物质,可以被设计为药物或成像剂载体,从而达到高效、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细胞的效果。
不仅如此,纳米颗粒在肿瘤治疗中还有很多其他优点。
首先,纳米颗粒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许多药物在人体消化道中容易被分解和吸收,导致药物作用时间短,疗效不佳。
而纳米颗粒将药物封装在内部,可以防止药物在体内快速分解,从而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
其次,纳米颗粒可以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
与常规化学合成药物或纯天然活性组分不同,纳米颗粒可以在设计之中具有针对性地靶向肿瘤细胞的作用,从而在大剂量作用于肿瘤细胞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侵害,降低细胞毒性反应,提高安全性。
再者,纳米颗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
由于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可控,只要适当设计,就可以通过有效的渗透作用轻松进入肿瘤细胞中,达到更好的作用效果。
最后,纳米颗粒还可以用于肿瘤的成像诊断。
纳米颗粒做为成像剂载体,可以在体内高效地靶向肿瘤细胞,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病理描述和高清成像,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着手研究纳米颗粒在肿瘤治疗中的具体运用,如利用纳米颗粒封装化学药物,针对肿瘤细胞膜的特性设计纳米颗粒靶向肿瘤细胞等方法,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纳米颗粒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研究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信未来纳米颗粒在肿瘤治疗中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磁性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材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磁性纳米粒子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药物释放控制性强、生物成像能力强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从磁性纳米粒子的基础性能、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详细介绍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一、磁性纳米粒子的基础性能磁性纳米粒子通常是由磁性金属氧化物如Fe3O4、γ-Fe2O3等组成的。
正因为其尺度小、表面活性高的特点,能够作为药物载体、探针和影像制剂等在生物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磁性纳米粒子具有很强的超顺磁性,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能够快速定向,同时对人体组织没有伤害性。
这些优良的性能使得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中被广泛关注。
二、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磁性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指标。
具体而言,这包括纳米粒子对细胞毒性的影响、生物安全性以及长期的生物学效应等方面。
研究表明,纳米粒子的界面化学性质对其生物相容性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研究者通过改变纳米粒子表面的羧酸、胺基或磷酸等化学基团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
同时,合理的制备工艺也是提高纳米粒子生物相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磁性纳米粒子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前景广阔。
可以通过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表面性质等来调节其吸附、螯合、包埋药物的能力,从而实现药物的良好释放性能。
此外,纳米粒子在靶向治疗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修改纳米粒子的表面,可以使其与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具有亲和性,从而实现药物的局部治疗和减少其他器官的不必要的影响。
四、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是其最为突出的优点之一。
具体而言,这主要体现在磁共振成像(MRI)方面,并且可以成为影像诊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表明,磁性纳米粒子可以改善MRI的增强效果,提高影像信噪比并且减少伤害性。
同时,在分子影像学、肿瘤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领域,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增强颗粒跨 膜 的方法有 : 局部 应用外加 电磁 场照射 , 使颗粒
奠定了基础 。
3 . 2 基 因靶 向治 疗
向照射部位靶 向浓 聚 。 1 ; 在磁性 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可识别靶 细胞膜特异性受体 的配体 , 如叶酸 、 乳铁蛋 白等 , 使之与靶细
胞特 异性 结合 1 ; 促进颗粒 被单 核一 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吞 噬 ,
显示 了 良好 的生物相容性 , 不仅 跨膜能力增强 , 外 源基 因的
表达效率也得到提升。K a me i 等认为这得益于磁性纳米颗 粒
在磁场作 用下 的导 向作用 以及 纳米颗粒对抗腺 病毒能力 的 提高 , 证 明S P I O纳米颗粒可 以与病毒性 基因载体相协 同。也 在 另一 方面证实 了S P I O纳米颗粒可 以对肿瘤 的靶 向基因治 疗起到 多方面的支持作 用。
察到实验组胶质瘤细胞有 明显 的凋亡迹象 , 与S P I O 纳米颗粒
的 直 接作 用 是 否 有 关 还不 得 而 知 。
3 . 2 . 2 S P I O纳米颗粒对病 毒性基 1 . 1 S P I O纳米颗粒热疗机制 一般而言 , 人体组织 细胞 的
颗粒的安全性进行体 内实验研究 。X u 等 将 S P I O纳米颗粒
与柔红霉素相结合 , 通过微量透析法检测该复合物对小 鼠的
质粒 相结合 , 该 质粒 载有可 特异 性沉 默表皮生 长 因子受体
( E G F R ) 基 因的 s i R N A 。同时 以聚酰胺一 胺( P A MA M) 树形分 子 以及细 胞穿膜肽( T a t ) 修饰颗粒 表面 , 用 以治疗 脑胶质瘤 。 与对 照组 相 比较 , 实验组胶质瘤细胞表 达 E G F R的量明显下
靶向制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全)
靶向制剂的应用于研究进展(全)从剂型的发展来看,人们把药物剂型人为地划分为四代:第一代是指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汤、酒、炙、条、膏、丹、丸、散剂。
随着临床用药的需要,给药途径的扩大和工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产生了以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和气雾剂等为主的第二代剂型。
以后又发展到以疗效仅与体内药物浓度有关而与给药时间无关这一概念为基础的第三代缓控释剂型,它们不需要频繁给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
第四代剂型是以将药物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器为目的的靶向给药系统。
显然,这种剂型提高了药物在病灶部位的浓度,减少在非病灶部位的分布,所以能够增加药物的治疗指数并降低毒副作用。
对于药剂学的发展, 第一代: 常规制剂, 以工艺学为主, 生产以手工为主, 质量以定性评价为主; 第二, 缓释长效制剂, 以物理化学为基础理论指导, 生产以机械化为主, 质量控制定量、定性结合; 第三代, 控释制剂, 制剂质量控制要求有体内的生物学指标; 第四代, 靶向制剂, 将有效药物通过制剂学方法导向病变部分, 防治与正常的细胞作用, 以降低毒性的最佳的质量效果。
缓释制剂(SRP):是指通过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药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从而起到更加的治疗效果的制剂,但药物从制剂中的释放速率受到外界环境如PH 等因素影响。
《中国药典》规定,缓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非恒速释放,与其他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每24h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
控释制剂(CRP):是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的一种剂型,使血药浓度恒定,无“峰谷”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
缓释和控释制剂的主要区别是在药物释放速度方面缓释制剂是药物在体内先快后慢地缓慢释放,常为一级过程;控释制剂是控制释药速度一般是恒速的.为零缘或接近零级过程.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缓慢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一类制剂。
磁性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研究在现代医学领域,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其中,磁性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药物递送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磁性纳米材料通常指尺寸在纳米级(1 100 纳米)的具有磁性的材料,如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等。
它们具有超顺磁性,即在外部磁场存在时能够被磁化,而在磁场移除后磁性迅速消失。
这种特性使得它们在药物递送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首先,磁性纳米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实现靶向药物递送。
通过在纳米材料表面修饰特定的分子,如抗体、多肽等,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病变细胞或组织。
当施加外部磁场时,载有药物的磁性纳米颗粒能够在体内定向移动,集中在病变部位,从而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增强治疗效果,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
例如,对于肿瘤的治疗,磁性纳米颗粒可以被修饰为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特定标志物的形式,在磁场引导下精准到达肿瘤部位,释放药物,实现高效的靶向治疗。
其次,磁性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控制药物的释放。
利用其独特的磁性和热学性质,可以通过外部磁场或温度变化来触发药物的释放。
比如,通过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包裹一层对温度敏感的聚合物,当施加交变磁场使纳米颗粒产生局部热效应时,聚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释放包裹的药物。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药物的按需释放,提高治疗的精准性。
此外,磁性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中还具有增强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作用。
纳米级的尺寸使得它们能够更容易地穿过生物屏障,如细胞膜、血脑屏障等,从而将药物输送到难以到达的部位。
同时,纳米材料的表面可以进行多种修饰,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然而,磁性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生物安全性问题。
虽然纳米材料在尺寸上具有优势,但它们也可能在体内引发不良的生物反应,如细胞毒性、免疫反应等。
因此,在设计和应用磁性纳米材料时,需要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充分的评估和优化。
其次是药物负载效率和载药量的问题。
纳米医药材料有效靶向杀灭癌细胞机制探析
纳米医药材料有效靶向杀灭癌细胞机制探析近年来,纳米医药材料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通过靶向技术可以精准地作用于癌细胞,发挥杀灭癌细胞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纳米医药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其有效靶向杀灭癌细胞的机制。
纳米医药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这使得它们可以在体内发挥精确的药物传递作用。
受到纳米级尺寸效应的影响,纳米材料在体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癌细胞,并集中在癌细胞处发挥作用。
此外,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质也可以被精心设计,以实现靶向癌细胞的目的。
纳米医药材料的靶向性主要依赖于两种机制: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
主动靶向是通过在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特定的配体或抗体来实现的。
这些配体或抗体能够特异地结合癌细胞上的受体,将纳米粒子定位到目标细胞表面,并释放药物以杀灭细胞。
被动靶向则是依赖于纳米粒子的生物分布特性。
由于纳米粒子在体内循环时的特性,它们更易于积聚在癌细胞处,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一种常见的纳米医药材料是纳米载体。
纳米载体可以包含药物并保护其免受生物降解。
此外,纳米载体还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确保药物在体内的长时间稳定释放。
通过将靶向配体与纳米载体结合,可以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并使其针对癌细胞。
例如,利用抗癌药物埃皮替尼制备的纳米载体可以通过与表面过表达有关蛋白EGFR的癌细胞结合,实现有效的靶向治疗。
另一种纳米医药材料是纳米颗粒。
纳米颗粒可以直接携带药物,也可以经过表面修饰增加靶向特性。
通过调整纳米颗粒的大小、形状和表面特性,可以控制其在体内的生物分布和细胞摄取。
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特殊的靶向性,可以通过外部磁场的引导将药物输送至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通过光热疗法实现癌细胞的选择性死亡。
通过选择性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纳米颗粒可以产生热能,并将其传递到癌细胞中,破坏癌细胞结构,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虽然纳米医药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纳米药物与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与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的不断提升,纳米药物与靶向治疗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高表面积与尺寸可控性使得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等领域有了不同于传统药物的独特的优势。
靶向治疗则是指将药物作用于癌细胞特异性表面受体、分子靶点等,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近几年纳米药物与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纳米药物的制备纳米材料经过改性可以使它们更适合药物载体的应用。
研究者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以增强它们的生物相关性,从而在体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通透性。
其中最常见的修饰方法是聚乙二醇化(PEG)和细胞膜包被技术(CBP)。
PEG的引入可以减少药物的清除率,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而CBP则是利用细胞膜来包覆纳米粒子,使其在药物传递中具有与人体更加相近的表面性质,避免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二、纳米药物的应用1. 抗癌治疗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方面的研究是人们最为熟知的。
纳米颗粒可以通过靶向治疗作用于癌症细胞,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机制协同抗癌。
例如传统药物由于药物粘度的限制并不能到达它们应该治疗的部位,而纳米药物的尺寸可以使药物穿过血液-脑屏障,协同抗癌。
2. 造影剂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比其他物质更好的造影剂,被广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成像等。
与光学材料不同,纳米材料可以增强医学成像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研究。
三、靶向治疗的原理靶向治疗是利用特定的抗体、多肽和小分子等物质作为靶向物,发掘癌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和分子靶点,达到准确治疗的目的。
靶向治疗是仅作用于有病细胞,不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的一种治疗方式,因此在治疗期间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痛苦。
靶向治疗常见与癌症的治疗,例如HER2阳性的乳腺癌、KRAS突变的结直肠癌等。
四、纳米药物与靶向治疗的结合由于纳米药物能够高效靶向并释放药物,抗癌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重视。
近年来,新的纳米颗粒和靶向治疗方法被开发出来,以克服癌症治疗时面临的困难。
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应用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材料,正逐渐在生物领域展现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这些微小的颗粒,因其独特的磁性特质,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磁性纳米颗粒通常指的是尺寸在纳米级别的磁性材料,其具有超顺磁性。
这意味着在外部磁场存在时,它们能够迅速响应并被磁化;而当外部磁场消失时,它们的磁性也会迅速消失,不会产生剩磁。
这种特性使得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具有很多优势。
在生物医学成像方面,磁性纳米颗粒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磁共振成像(MRI)为例,传统的 MRI 造影剂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磁性纳米颗粒作为新型的造影剂,可以显著提高成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
它们能够被特异性地修饰,靶向到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从而更精准地显示病变部位。
例如,将其连接到特定的抗体或配体上,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成像,帮助医生更早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在疾病治疗方面,磁性纳米颗粒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磁热疗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通过将磁性纳米颗粒引入到肿瘤组织中,并施加外部交变磁场,纳米颗粒会因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而产生热量,从而达到局部加热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放疗相比,磁热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低的副作用。
此外,磁性纳米颗粒还可以用于药物输送。
将药物负载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或内部,利用外部磁场的引导,将药物精准地输送到病变部位,实现靶向治疗。
这种靶向药物输送系统可以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纳米颗粒的表面进行修饰,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进一步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在生物分离和检测方面,磁性纳米颗粒同样表现出色。
利用其磁性,可以方便地从复杂的生物样品中分离出特定的细胞、蛋白质或核酸等生物分子。
例如,在细胞分离中,可以将特定的抗体连接到磁性纳米颗粒上,使其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目标细胞,然后通过外部磁场将其分离出来。
从纳米颗粒角度研究药物的靶向性和传递性
从纳米颗粒角度研究药物的靶向性和传递性药物的靶向性和传递性对于治疗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传统的药物传递方式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低生物利用度、毒副作用以及难以针对特定靶点等。
而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在提高药物传递效率、减少药物副作用、增强靶向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纳米颗粒角度探讨药物的靶向性和传递性。
一、纳米颗粒的定义及应用纳米颗粒是指直径在1至1000纳米之间的颗粒体系。
由于其尺寸的特殊性质,纳米颗粒具有比传统颗粒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好的分散性、更高的载药量、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通过表面修饰来提高靶向性。
因此,纳米颗粒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炎症、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
二、纳米颗粒的靶向性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的表面结构,可以使其在体内选择性地吸附到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实现药物的靶向性传递。
靶向性的纳米颗粒可以被设计为针对癌症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特定细胞器或可达到某个特定组织等等。
例如,通过修饰纳米颗粒表面的抗原,可以使其在体内靶向癌细胞,并且能够通过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来提高癌症治疗效果。
同时,靶向性纳米颗粒的选择性吸附还可以避免对正常细胞造成过多的损伤,从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纳米颗粒的药物传递性纳米颗粒的优越性质不仅能够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同时还能够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传统的药物传递方式往往存在着吞噬作用和肝脏消化的问题。
而纳米颗粒可以不断释放药物,并保护药物不被吞噬和肝脏消化,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而且,由于纳米颗粒的粒径相对较小,它们能够跨越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并且可以选择性地沉积在细胞的靶点上,促进药物的释放。
此外,纳米颗粒能够被调制以实现缓控释的效果,从而实现更长时间的药物传递。
四、纳米颗粒药物传递的局限性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纳米颗粒在药物传递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潜力。
但是,纳米颗粒的药物传递性也存在局限性。
磁性纳米材料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材料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磁性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得磁性纳米材料在医学成像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磁性纳米材料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一、磁性纳米材料在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诊断和研究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功能。
而磁性纳米材料被用作MRI的对比剂,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提高诊断水平。
磁性纳米材料通过其独特的磁性,能够影响磁场分布,从而增强周围组织的对比度。
同时,磁性纳米材料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修饰,实现对特定组织或病灶的靶向成像。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和诊断疾病。
二、磁性纳米材料在超声成像中的应用超声成像是一种实时成像技术,常用于检查胎儿、心脏和肝脏等器官。
磁性纳米材料作为超声对比剂,可以在超声图像中提供明显的信号增强,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
此外,由于纳米材料的微小尺寸,磁性纳米材料可以更容易穿过血管壁进入到病灶区域,从而实现对病灶的局部成像。
这在肿瘤早期诊断、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磁性纳米材料在荧光成像中的应用荧光成像是一种可以通过对比剂的荧光信号来实现图像重建的成像技术。
磁性纳米材料在荧光成像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将纳米材料本身具有的荧光特性用于成像;二是将纳米材料表面修饰荧光标记物,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成像。
这种磁性纳米材料的双重荧光成像策略,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成像结果,并在癌症早期诊断、分子探针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四、磁性纳米材料在热治疗中的应用磁性纳米材料在热治疗中的应用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
通过外加磁场,磁性纳米材料可以产生剧烈的局部加热效应,从而使病灶区域受热,实现对肿瘤的治疗。
这种热治疗方法无需手术,不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对于肿瘤治疗具有较好的前景。
同时,磁性纳米材料的药物载体功能,还可以将抗肿瘤药物制备成纳米粒子,实现靶向治疗。
纳米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因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也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用于靶向治疗、药物传递、光热治疗等,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纳米材料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可以实现对药物的精准释放,并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积累,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纳米材料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实现靶向性,使药物更容易进入肿瘤细胞内部,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利用包裹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成像技术实现对肿瘤的准确定位,提高治疗的精确性。
纳米材料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传统化疗药物在体内会受到代谢和降解的影响,导致药物浓度不稳定,疗效不佳。
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包裹药物形成纳米药物载体,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药效。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利用肿瘤组织的独特特性,如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高效靶向输送,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积累,降低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纳米材料在光热治疗中的应用光热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通过将银纳米颗粒等具有光热转换性能的纳米材料注入到肿瘤组织中,利用外界激光照射产生的热效应杀死肿瘤细胞。
纳米材料的选择和表面修饰会影响光热转换效率,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利用纳米材料的光热效应进行肿瘤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还可以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疗效。
结论纳米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通过靶向治疗、药物传递和光热治疗等方式实现对肿瘤的高效治疗。
然而,纳米材料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如生物相容性、稳定性、解毒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未来,通过多学科的合作与创新,可以更好地利用纳米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
纳米颗粒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纳米颗粒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近年来,纳米科技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医学领域也不例外。
纳米颗粒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纳米颗粒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纳米颗粒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靶向药物输送传统药物很难靶向作用于具体的病变组织,常常会在人体内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
而纳米颗粒材料可以精确地将药物传送到特定的部位,从而大幅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将药物包装在纳米颗粒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积累,使药物的浓度达到较高水平,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医学影像纳米颗粒材料的一大应用领域是医学影像,它可以使诊断更加精确,提高医疗水平。
纳米颗粒可以被特定的组织或器官所吸收,利用其中的磁性、荧光等现象来进行成像,得到更加准确的医学数据。
目前,纳米颗粒在磁共振成像、CT、超声等检查中都有广泛应用。
3、组织工程计划组织工程计划是希望通过细胞培养、重塑或在身体内医学实验室构造新组织的一种技术。
纳米颗粒可以被用来导航细胞,然后促进它们在特定的位置上生长。
通过运用纳米颗粒,它们可以被利用来直接减少愈合时间、降低被拒绝性,使得伤口治愈更好。
4、其他医学应用纳米颗粒材料还可以用于抗菌、控制药物释放、生物标记以及其他医学应用领域。
通过使用纳米颗粒,可以在局部病变区域进行更为精细的控制,提高治疗水平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纳米颗粒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前景纳米科技的发展十分迅猛,医学领域更是如此。
除了在上述应用领域依旧,不断的研究纳米颗粒在医学领域可能的应用领域。
1、纳米筛检的早期诊断许多癌症患者在发现癌症的早期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使用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血液样本或其他生物样本发现肿瘤特异性标记物。
当纳米颗粒与特定标记物结合时,在早期诊断癌症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2、耐药性治疗目前抗生素等药物的治疗效果已受到耐药菌株的限制,而纳米颗粒能够对抗细菌的耐药性。
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纳米技术研究
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纳米技术研究引言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之一,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纳米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方面。
章节一:纳米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优势1.1 纳米颗粒可延长药物的血药半衰期使用纳米技术载体制剂时,纳米颗粒可在体内形成靶向性释放,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增强其疗效。
1.2 纳米技术能克服血脑屏障血脑屏障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在没有纳米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药物很难到达病变部位。
而纳米技术可以克服这个障碍,将药物精准输送到病变部位。
1.3 神经细胞可直接吞噬纳米药物纳米药物可以被神经细胞直接吞噬,并贴附在细胞表面,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与传统药物相比,纳米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更高。
章节二:利用纳米技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2.1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纳米药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已经有研究报道采用壳聚糖作为纳米药物载体,可以通过靶向性纳米粒子输送给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机制,有效地降低β-淀粉样蛋白水平,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
2.2 帕金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在帕金森病治疗中,通过使用纳米技术制备的载体,把药物通过血脑屏障输送到目标区域,可有效地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目前,有研究者报道采用载体为固态脂质纳米粒子,实现对多巴胺受体的靶向控释,达到提高药物疗效的目的。
2.3 亨廷顿舞蹈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通过纳米粒子在神经元中下调神经毒性受体β1的表达,可有效地减轻病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这一领域内,一些研究者采用了铁磁性纳米粒子作为基础材料,制备出靶向性纳米粒子载体,有效地促进了药物的输送,实现了针对亨廷顿舞蹈病治疗的创新探索。
章节三:纳米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挑战3.1 未知的生物安全风险纳米技术的应用对人体的长期安全性和毒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肿瘤靶向药物传递中的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
肿瘤靶向药物传递中的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是医学界的一个热点。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使用纳米材料来实现肿瘤靶向治疗。
相比传统药物,纳米药物具有更好的药效和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药物用量,减少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纳米材料可以通过控制粒径、表面性质和空间结构等方法来实现肿瘤靶向药物传递。
其中,磁性纳米颗粒、金纳米棒、纳米钻石等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中。
磁性纳米颗粒具有一定的磁性,可以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定位到肿瘤部位。
磁性纳米颗粒可以被负载上药物分子,并通过磁性作用靶向到肿瘤细胞,从而实现肿瘤的治疗。
同时,磁性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实时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定位,监测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释放情况。
金纳米棒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以被修饰成能够靶向肿瘤细胞的分子,如利用特异性受体等分子来选择性地定位到肿瘤细胞上,并释放药物。
同时,金纳米棒还可以通过激光作用下产生光热效应,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纳米钻石是一种全新的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生物相容性和高解剖学精度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肿瘤靶向药物传递载体。
纳米钻石表面带有一些化学官能团,可以被修饰成具有靶向性分子或药物分子的载体。
同时,纳米钻石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也可以监测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释放情况。
除了上述几种材料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纳米材料可以被应用在肿瘤靶向药物传递中。
不同的纳米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使用纳米材料进行肿瘤靶向药物传递时,需要注意材料的合成方法和药物的负载方式。
材料的合成方法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质和功能,药物的负载方式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靶向性。
因此,在纳米材料的选择和药物的负载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总之,肿瘤靶向药物传递中的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是当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未来,随着纳米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新型纳米材料被应用于肿瘤靶向治疗中,并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体内用靶向磁性纳米颗粒研究进展作者:张正淳, 朱宏, ZHANG Zheng-chun, ZHU Hong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9刊名:磁性材料及器件英文刊名:Journal of Magnetic Materials and Devices年,卷(期):2012,43(4)1.Grutiner C;Teller J;Schuttw Scientific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magnetic carriers 19972.Ge J P;Hu Y X;Maurizio B Superparamagnetic magnetite colloidal nanocrystal clusters 20073.吴镁春;王驰配体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新药杂志 2010(07)4.Jarzyna P A;Gianella A;Skajaa T Multifunctional imaging nanoprobes 2010(02)5.Mi C C;Zhang J P;Gao H Y Multifunctional nanocomposites of superparamagnetic (Fe3O4) and NIR-responsive rare earth-doped up-conversion fluorescent (NaYF4:Yb,Er)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biolabeling and fluorescent imaging of cancer cells 2010(02)6.Hou Y;Liu Y X;Chen Z P Manufacture of IRDye800CW-coupled Fe3O4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ell labeling and in vivo imaging 2010(01)7.Lee C M;Jeong H J;Kim E M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as a dual imaging probe for targeting hepatocytes in vivo 20098.Kim J H;Lee C H;Lee S K Superparamagnetic Gd-and Mn-substituted magnetite fluids applied as MRI contrast agents [外文期刊] 2009(06)9.Parson J G;Lopez M L;Peralta-Videa J R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Ⅲ) and arsenic(V) binding to microwave assisted hydrothermal synthetically prepared Fe3O4,Mn3O4,and MnFe2O4 nanoadsorbents 200910.Iida H;Takayanagi K;Nakanishi T Synthesis of Fe3O4 nanoparticles with various siz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by controlled hydrolysis[外文期刊] 2007(01)11.Wu J H;Ko S P;Liu H L Sub 5 nm Fe3O4 nanocrystals vi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200812.Baldi G;Bonacchi D;Franchini M C Synthesis and coating of cobalt ferrite nanoparticles:a first step toward the obtainment of new magnetic nanocarriers[外文期刊] 2007(07)13.Baker I;Loudis J A;Liao Y Fe/Fe oxide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with large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for hyperthermia 2007(09)14.Kim Y J;Yu J H;Ahn J H Preparation of Au and Au-coated Fe nanopowder by microemulsion 200715.Shavel A;Spasova M;Farle M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ron/iron oxide core/shell nanocubes 200716.Figuerola A;Corato R D;Manna L From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towards advanced iron-based inorganic materials designed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201017.Xu C;Yuan Z;Kohler N FePt nanoparticles as an Fe reservoir for controlled Fe release and tumor inhibition[外文期刊] 2009(42)18.Habib A H;Ondeck C L;Chaudhary P Evaluation of iron-cobalt/ferrite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thermotherapy 2008(07)croix L M;Malaki R B;Carrey J Magnetic hyperthermia in single-domain monodisperse FeConanoparticles:evidences for Stoner-Wohlfarth behavior and large losses 2009(02)20.Jin D;Jiang X;Jing X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head group,and structure of surfactants on the degradation of phenanthrene 2007(1-2)21.Gupta A K;Curtis A S G Surface modified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drug delivery:interaction studies with human fibroblasts in culture 2004(04)22.Gupta A K;Well S Surface-modified superpara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drugdelivery: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and cytotoxicity studies 2004(01)23.D'Agostini-Junior O;Petkowicz;Couto A G Simultaneous in situ monitoring of acrylic acid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on N-carboxymethyl chitosan using multidetectors:Formation of a new bioadhesive and gastroprotective hybrid particle 2011(03)24.Mahmoudi M;Simchi A;Imani M Optimal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polyvinyl alcohol for targeted delivery and imaging 200825.Morita R;Honda R;Takahashi Y Development of oral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a PVA swelling controlled release system (SCRS).Ⅱ.In vitro and in vivoevaluation[外文期刊] 2000(01)26.Zhang Y;Liu J Y;Yang F A new strategy for assembling multifunctional nanocomposite with iron oxide and amino-terminated PAMAM dendrimers 2009(12)27.Prieto M J;Temprana C F;Zabala N E Optimization and in vitro toxicity evaluation of G4PAMAM dendrimererisperidone complexes 2011(03)28.Yiu H;McBain S;Lethbridge Z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ethylenimine-coated Fe3O4-MCM-48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as a novel agent for magnet-assisted transfection 2010(01)29.Tao K;Dou H J;Sun K Combined investigation of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oretic calcul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dextran-Fe3O4 clusters 2006(1-3)30.Bhattacharya D;Das M;Mishra D Folate receptor targeted,carboxymethyl chitosan functionaliz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a novel ultradispersed nanoconjugates for bimodal imaging 2011(04)31.Jiang H;Wu H;Xu Y L Preparation of galactosylated chitosan/tripolyphosphate nanoparticles and application as a gene carrier for targeting SMMC7721 cells 2011(06)32.Gao F P;Cai Y Y;Zhou J Pullulan acetate coated magnetite nanoparticles for hyper-thermia: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 2010(01)33.Cun D M;Jensen D K;Maltesen M J High loading efficiency and sustained release of siRNA encapsulated in PLGA nanoparticles:Quality by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2010(01)34.Koppolu B;Rahimi M;Nattama S Development of multiple-layer polymeric particles for targeted and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2010(02)35.Pradhan P;Giri J;Rieken F Targeted temperature sensitive magnetic liposomes for thermo-chemotherapy[外文期刊] 2010(01)36.Wu C L;He H;Gao H J Synthesis of Fe3O4@SiO2@polymer nanoparticles for controlled drug release[期刊论文]-Sci China Chem 2010(03)37.Kumagai M;Sarma T K;Cabral H Enhanced in vivo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umors by PEGylated iron-oxide-gol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with prolonged blood circulation properties 2010(17)38.Chen D Z;Tang Q S;Xue W Q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olate-conjugated human serum albumin magnetic cisplatin nanoparticles[期刊论文]-J Biomed Res 2010(01)rtigue L;Innocenti C;Kalaivani T Waterdispersible sugar-coate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An evaluation oftheir relaxometric and magnetic hyperthermia properties 2011(27)40.Kamat M;El-Boubbou K;Zhu D C Hyaluronic acid immobi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active targeting and imaging of macrophages 2010(11)41.Zhang C Y;Lu J;Tsourkas A Iron chelator-based amplification strategy for improved targeting of transferrin receptor with SPIO 2008(06)42.赵印敏;粟波;杨晓君靶向血管新生肽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对荷瘤裸鼠磁热疗的研究[期刊论文]-肿瘤 2010(05)43.Mazzucchelli S;Colombo M;Palma C D Singledomain protein a-engineer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Toward a universal strategy to site-specificlabeling of antibodies for targeted detection of tumor cells 2010(10)44.KuboT;SugiatT;ShimoseS Targeted systemic chemotherapy using magnetic liposomes with incorporated adramycin for osteosar-coma in hamsetsr 2001(01)45.Nigam S;Barick K C;Bahadur D Development of citrate-stabilized Fe3O4 nanoparticles:Conjugation and release of doxorubicin for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201146.Wang C M;Ding C;Kong M J Tumor-targeting magnetic lipoplex delivery of short hairpin RNA suppresses IGF-1R overexpress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 A549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 2011(03)47.FDA Drug Safety Communication New warnings for using 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kidney dysfunction 201048.Tsang L L C;Chen C L;Huang T 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for tumor surveillance in cirrhotic liver before liver transplantation with explanted liver correlation 2011(05)49.Mehdaoui B;Meffre M;Lacroix L M Large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 in the magnetic hyperthermia properties of metallic iron nanocubes 2010(19)本文链接:/Periodical_cxcljqj20120400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