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权力与商界小说的话语实践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福柯对“话语与权力”的思考本身体现一套不同于西方传统主体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福柯思考的是西方社会的局部理性化过程,这不同于马克斯·韦伯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社会宏大理性化过程的反思。
在福柯那里,社会现实是被建构出来的,认识主体不是传统主体哲学中的超验主体,而是形式主体,因社会实践位置的差异而拥有不同的主体性。
科学话语也不是先验的,而是实践的结果:与传统哲学的认识生产路径“意识-认识-科学”相比,福柯的考古学遵循的是“话语实践-知识-科学(话语)”,系谱学的介入进一步展示这种科学话语的产生过程。
在系谱学意义上,福柯是一个历史学家,不过福柯感兴趣的不是事物的历史,也不是理论的历史、意识形态的历史以及思想的历史,而是问题的历史,即事物成为问题的方法的历史:为何在某个既定时期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何是某种类型的问题,为何是某种问题化方式。
(58)借助这种“问题化”,通过话语实践和非话语实践解释了不同“知识领域”中主体性和社会现实建构的过程。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思想使我们看到,在考虑人类社会乃至自身的建构时,不能把话语与权力分开。
在考古学-系谱学层面上,社会现实以及主体性的建构在微观权力层面上表现为对知识(或历史先验)的把握和对作为权力战术的程序的掌控。
要理解这种“建构”就要从了解社会实践入手,具体地了解实践领域中知识和话语形成的规则,同时思考权力技术(更多体现为非话语实践的设置、安排以及程序)的配置,不能依赖超验的主体想象,脱离现实社会实践。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福柯话语与权力思想的分析,我们看到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对于“传播是建构”的传播学命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福柯的“话语与权力”理论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和既定时期,话语的生产不是随意的,是有条件的,受一定数量的程序和规则控制,其中话语的生成条件就构成了某个时代“象征秩序及其表达”的“阅读格栅”,而且话语不仅仅是一套功能符号和语言表征,更重要的是在话语的背后存在着一套权力关系。
话语学经典著作
话语学经典著作1.《话语与社会》- Norman Fairclough《话语与社会》是英国话语学家Norman Fairclough的经典之作。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话语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话语如何塑造和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
通过对不同领域的话语分析,作者揭示了话语的权力和意识形态的作用,并提出了一套理论框架来分析话语的社会功能。
2.《话语与权力》- Michel Foucault《话语与权力》是法国哲学家Michel Foucault的经典著作之一。
他在书中探讨了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话语如何被用作权力施展的工具。
通过对知识、权力和话语的分析,作者揭示了话语如何塑造和维持社会秩序,并对话语权力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思考。
3.《话语与行为》- John Searle《话语与行为》是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的经典之作。
他在书中探讨了话语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
作者通过对话语的语用学分析,揭示了话语如何通过言语行为来实现特定的目的,并对话语的语用规则进行了深入研究。
4.《话语分析导论》- Deborah Tannen《话语分析导论》是美国语言学家Deborah Tannen的经典著作之一。
她在书中介绍了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探讨了话语如何反映和影响人际关系。
作者通过对真实对话的分析,揭示了话语如何传递信息、构建认同和建立权力关系,并提出了一套实用的分析框架。
5.《话语的社会心理学》- Michael Billig《话语的社会心理学》是英国心理学家Michael Billig的经典之作。
他在书中探讨了话语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话语如何反映和塑造个体和群体的认知和情感。
通过对话语的心理分析,作者揭示了话语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和情绪,并对话语的社会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6.《话语分析:从对话到文本》- James Paul Gee《话语分析:从对话到文本》是美国教育学家James Paul Gee的经典著作之一。
商界小说的权力欲望叙事
商界小说的权力欲望叙事杨虹【摘要】近20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逐步开放和现代性思潮的日益扩展,欲望叙事获得越来越多的表征空间.基于此,商界小说的权力欲望叙事一方面着力描摹“权力崇拜”世相,展现权力追逐的“夷平性”——就像金钱可以以低俗为标准“夷平”低俗和高贵一样;另一方面敏锐刻画权钱交易带来的人性扭曲与异化,在揭示“官商合谋”的权力腐败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滋生这种现象的文化土壤,警示真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构建的艰巨性,凸显出较强的文化批判的力量.【期刊名称】《湖南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1)003【总页数】6页(P77-82)【关键词】商界小说;官商合谋;权力崇拜;权钱交易;欲望叙事【作者】杨虹【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近20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逐步开放和现代性思潮的日益扩展,欲望作为纠葛缠绕着理性与感性、本能与精神等多重张力的敏感地带,开始承载日益多元的话语权力,而形形色色的欲望形态则借助这些话语或压抑隐微或欲盖弥彰地在社会文化历史舞台上开始了纵横恣肆的“呈现”,其中,权力作为“实现某种结果的能力”、作为实现个体“自由或解放”的“手段”而非“障碍”[1],在欲望家族的话语实践中所占的戏份日益举足轻重,权力欲望叙事也无可避免地成为文学叙事中的重要景观。
这,为近20年来的商界小说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叙事热情与表达空间,不少作品热情描摹与商场物欲角逐交织在一起的官场权谋和权术运作,有的甚至情有独钟地将它当作小说诉求的主体,浓墨重彩地书写商人在钱权缠绕下的荣耀与辛酸、尊严与耻辱、希冀与失落、热情与幻灭等人生情态,在揭示“官商合谋”的权力腐败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滋生这种现象的文化土壤,警示真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构建的艰巨性,凸显出较强的文化批判的力量。
近20年来商界小说“官商合谋”的权力叙事受多重话语权力制约,但它更多地体现了政治权力话语的意志。
从《长篇小说的话语》探析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摘要:本文试图以《长篇小说的话语》为依据,在多元和广阔的语境内重新诠释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巴赫金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的对话理论至今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诗学等多重维度上仍然有积极意义,甚至对于分析现代派小说,对话理论也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关键词:巴赫金《长篇小说的话语》对话理论话语巴赫金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最有动人魅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诗学等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领域,而他的所有学说的核心便是话语及其对话性。
在巴赫金创作于1934年至1935年的论文《长篇小说的话语》中,同样涉及到小说话语的内在对话性问题和小说中的杂语现象。
由于多样性是巴赫金思想的特色所在,以下将试图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进行重新解剖。
首先,从哲学层面上来看,对话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存在的独一无二性和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互动交往的哲学基础之上的。
一方面,现实中的每一个自我“在世界上的位置是唯一的和不可取代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主体,“审美观赏和伦理行为不可能脱离这种行为主体和艺术观赏主体存在中所占据的具体而唯一的位置”。
正因如此,任何话语都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它代表着主体的态度。
另一方面,作为主体的“我”的存在又离不开“他人”,“我的生活是在时间上包容他人存在的一种东西”。
世界的关系正是由“我”和“他人”共同构建的。
“我”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只有结合“他人眼中的我”才能实现。
这样一来,话语又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必须存在于与同他人话语的相互作用之中。
巴赫金把他人视为自我存在的前提,认为自我只能存在于与他人的对话交往中,这种对话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主体自身的自我建构也正是在这种对话中得以实现。
巴氏的对话理论克服了哲学上的唯我论,得出一个本体性的二元哲学命题,他凭借对话理论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既在不丧失主体性的前提下平等独立又在广泛的社会现实中相互作用的自由关系。
其次,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巴赫金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充满对话的“杂语喧哗”的社会。
话语与权力
话语与权力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行了媒介化社会转型,媒介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塑造人们的价值观。
本文探讨媒介文化的意义生产机制,从话语学的理论出发,对大众媒介的意义呈现方式予以分析。
关键词:话语学权力商人话语一、福柯与话语学理论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作为一位影响深远的学者,福柯对文学理论、哲学、历史学、医学史、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都有很大的影响。
福柯提出的“知识与权力”的关系问题,对研究传播问题很有启示,他的理论观点其实也深受索绪尔影响。
福柯认为话语的实践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实践,话语分析必须放置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结构的相互联系之中,也就是说,意义分析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
各个时代提供的关于知识的“真理”的话语,其实受制于人类社会深处隐藏的权力关系,关注知识与权力、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成为福柯话语学的理论基础。
“如果没有话语的生产、积累、流通和发挥功能的话,这些权力关系自身就不能建立起来和得到巩固。
我们受权力对真理的生产的支配,如果不是通过对真理的生产,我们就不能实施权力。
”1福柯的观点启示人们思考话语与权力的关系问题。
福柯认为,所谓“话语”,实际上是“一组陈述,这组陈述为谈论或表征有关某一历史时刻的特有话题提供一种语言或方法。
”2“话语涉及的是语言对知识的生产。
”3在福柯看来,话语界定生产了各种知识对象和言谈方式,话语采纳了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谈论一个话题,同时也就限制、排除了其他的言谈方式,换句话说,话语是各种机构通过一种界定和排斥过程运用其权力的手段。
特定的话语就某一个话题所能说的内容进行界定,这个界定机制由一系列未成文的规则体系构成,它企图对某个特定领域内可以写、可以想并付诸行动的东西进行规范。
对福柯来说,重要的问题与其说是人们叙说了什么,不如说是人们为什么这么叙说,什么制约着他们的叙说。
换言之,谁说和说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机制如何决定了“说”。
小说商业知识点分析总结
小说商业知识点分析总结第一章:商战初现故事发生在一个现代都市,主人公王天是一家知名商业公司的高管,他从小就对商业充满了热情,因为父亲经营的小店铺曾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王天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天赋,也在职场上屡屡取得成功。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
王天所在的公司也在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包括市场萎缩、同行竞争等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王天决定主动出击,带领团队制定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商业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王天展现了他的商业智慧和领导才能,成功地带领公司度过了这一波市场危机。
分析:本章主要展现了商业中的竞争和挑战,主人公通过明智的决策和领导能力成功化解了危机。
这反映出商业中的竞争激烈和风险,以及领导者的重要性。
第二章:市场拓展王天决定抓住市场机会,将公司的业务拓展到国际市场。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决定,因为国际市场有着不同的文化和法律环境,需要公司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和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王天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包括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政策限制等。
但是他不放弃,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和市场调研,成功地将公司的业务拓展到了国际市场。
分析:本章展现了国际市场拓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同时也展现了成功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比如合作伙伴关系和市场调研。
第三章:市场营销业务的拓展需要更多的市场推广和宣传,王天开始重视公司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他决定启动一场大型的市场营销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王天体会到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和技巧。
他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吸引更多的客户,以及如何利用传统媒体和广告渠道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
分析:本章重点展现了市场营销在商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技巧,比如针对不同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以及传统和数字媒体的结合使用。
第四章:创新与发展在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的过程中,王天意识到创新是商业发展的关键。
他开始鼓励公司内部的创新和研发,以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
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从《知识考古学》谈起
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从《知识考古学》谈起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概念,特别是从《知识考古学》这一重要著作出发,对话语、知识和权力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福柯作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批评家,以其独特的话语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的理论不仅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传统的话语分析方法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从《知识考古学》这部著作入手,通过对福柯话语理论的梳理和评价,揭示其对话语、知识和权力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这些见解对当代社会科学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介绍福柯话语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阐述话语、知识和权力在福柯理论中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知识考古学》的解读,分析福柯如何运用话语理论揭示知识的历史性、社会性和建构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福柯话语理论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包括如何重新审视话语、知识和权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深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本文的目标不仅在于对福柯话语理论的深入解读,更在于通过这一理论框架,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对话语、知识和权力的重新审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福柯理论概述米歇尔·福柯,作为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以其对话语、权力和知识关系的独到见解,在当代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福柯的理论视野广阔而深邃,尤其在其作品《知识考古学》中,他提出了一系列颠覆传统认知的话语理论。
在福柯看来,话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权力的体现。
他强调了话语在构建和塑造知识、权力关系以及社会认同中的核心作用。
福柯认为,话语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是权力斗争的场所。
在这个场所中,不同的声音、观点和利益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而多变的话语网络。
福柯进一步指出,话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动态过程。
他提出了“知识考古学”这一概念,旨在揭示话语与知识之间的深层结构和运行机制。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传播学当下是一个“建构话语体系”的时代,逢“话语”必谈福柯。
在以《话语与社会变迁》而闻名的英国话语分析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看来,福柯对话语概念及其分析方法的普及做出了贡献,他“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话语'概念的流行,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方法的流行,可以部分地归因于这种影响。
”①不过,由于福柯的研究存在着阶段性一一前期的考古学更多强调话语形成的规则性与条件一一后期的系谱学更关注话语历史性中权力的作用,致使诸多对福柯话语理论的引用只关注话语的“话语实践”特征, 把话语看成一个生产主体和社会现实的机器,而无视“权力”对主体性和社会现实的微观建构。
本文将采用历史实证主义的方法,通过对福柯的“话语与权力”思想的文献分析,强调福柯的话语和权力是不可分离的,“话语和权力”的互动是理解现实秩序建构的关键。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是福柯的思维理路;第二是福柯话语的界定与分析;第三是福柯权力的界定与特征;第四是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关系;最后是福柯“话语与权力”思想的传播学意义。
一、福柯的思维理路(一)哲学的作用康德的《什么是启蒙?》是福柯“当下哲学”的重要依据。
在康德看来,启蒙就是人类用自己的理智摆脱自己所加之于自身的不成熟状态。
福柯认为,“康德的作品是第一次一个哲学家从内部紧密地把自己作品的认识意义、对历史的反思与特殊时刻的特殊分析联系在一起。
对作为历史差异的‘今天’的反思以及把'今天'作为一种特殊哲学任务主旋律的思考是‘什么是启蒙’的新颖之处J②早在1967 年,福柯在尼采的影响下就指出,“哲学的作用是分析作用。
实际上,哲学已经不是去喜欢说永久存在的东西。
[现在],哲学拥有更艰难和难以捕获的任务:去说发生的事情。
”③于是在福柯处,哲学的任务不但是要分析过去被我们合理化的现实,而且还要超越这种合理化过程所带的限制,生产新的主体。
福柯所做的批判“不是去寻找具有普世价值的形式结构,而是对一些事件的历史研究,这些事件使我们成为我们自己、成为我们的所做、所思与所说东西的主体。
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研究综述
02
研究现状和趋势
THEME TEMPLATE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的“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 对其商业文化、社会背景、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外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对“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翻译和传 播研究,以及对其商业文化、社会背景、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趋势:未来研究可能会更加注重对“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 跨学科研究,如文学、历史、经济、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05
研究局限和展望
THEME TEMPLATE
研究局限和不足
研究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三 言二拍”中的涉商类小说,对其 他类型的小说研究不足
研究方法单一:主要采用文献分 析法,缺乏其他研究方法的运用
研究深度不足:对“三言二拍” 中的涉商类小说的研究不够深 入,未能全面揭示其内涵和价 值
研究视角单一:主要从文学角度 进行研究,缺乏其他学科的视角 和观点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进行深 入研究,分析其商业元素、社会 影响等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内容分析、比较研究等 研究目的:探讨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特点、影响和价值 研究内容: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背景: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
研究目的:探讨“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和社会价 值
研究意义: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 “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特点和价值
浅析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
《长江丛刊》2019.08177浅析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孙佳璇/黑龙江大学摘 要:福柯是欧洲20世纪70年代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过渡的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福柯对现代人文进行了“考古学”探索,并辩证分析了话语与权力的关系。
福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权力本质的思考是在非总体化的、反人本主义的框架中进行的,从而考察了西方思想史的转变。
关键词:权力 知识权力 话语权力理论一、时代背景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是一名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从结构主义转向解构主义。
尽管如此,福柯一生对马克思主义仍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愫,毕竟当初他确信“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道理的学说”,但是,他的著作表现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与批判。
在一次访谈中,福柯曾谈到,他和前一代人距离已经非常遥远,这种疏远感不仅仅是一种代际之间的感觉,它也传达出了法国知识界与马克思主义之间那种错综而微妙的关系。
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以及匈牙利事件的发生,严重打击了法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他们反对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尤其厌恶斯大林主义,知识分子纷纷脱离法共,疏远马克思主义,结果,知识界发生了脱离政治,转向学术的普遍趋势,文化人类学、精神分析、语言学等表面上摆脱了过度意识形态的学科受到青睐。
因此,结构主义取代了人道主义,成为了50年代末学术界的主题。
福柯的思想尽管表现出了独特性,但是他并没有脱离法国思想界变迁这一背景。
从福柯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福柯对尼采的哲学并不感兴趣。
1975年,福柯出版了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规训与惩罚》,一年半之后,《性史》第一部《求知意志》出版。
在这两部著作中,福柯讨论了权力及其运作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为人们观察和理解事物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权力体系如何维系我们的社会《规训与惩罚》这部著作是福柯运用系谱学分析权力—知识机制的最重要成果,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监狱的诞生”,福柯的意图是通过揭示西方社会监狱历史和监狱制度发展的历史分析,揭示权力体系是如何维系我们社会的。
“话语即权力”的哲学本质
“话语即权力”的哲学本质“话语即权力”是法国哲学家、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其就职演讲《话语的秩序》中贡献给世界的一个最强隐喻之一,也是最为有力的哲学命题之一。
这一命题不仅仅把话语看成是“纸上苍生”,而且看成是对社会实践主体具有支配性和役使性的强大社会力量。
福柯把这种力量定义为“权力”,并由此得到了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话语即权力。
福柯所言的“权力”是指一种渗透于社会实践主体之中的、难以被人们感知,却又无所不在的“支配人体的政治技术”,是一种带有司法之立法功能的支配性社会力量。
这种支配性力量管约或者役使着社会实践主体,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话语即权力”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后期所提出的本体论主体间性思想。
从语言的本体性出发,海德格尔提出了“语言即思”的哲学命题。
“语言即思”颠覆了传统的说话者和语言之间的“说与被说”关系,而把说话者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定义为一种“应合者与说”的关系。
“应合者与说”的关系不再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主客体对立关系,而是一种说话者主体和对象主体(语言)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两者相互对话、相互理解。
从本体论主体间性思想出发,福柯同样赋予话语以“主体间性”:“话语是真理、知识和权力的集中表现,是生活主体和对象能够相互交融的地方”。
所不同的是,因“思”是说话者本体自身的一部分,故海氏是在本体论的框架下探讨语言的主体间性。
而“权力”因是说话者本体之外的“他者”,是社会主体之中的一部分,福柯因此首次把话语从说话者主体之中剥离出去,使其成为一种制约、役使、支配或者界定社会实践主体的强大社会力量。
人类和话语之间的关系遂由海氏所定义的说话者主体间的共在关系,变身为社会实践主体间的共在关系。
把话语作为说话者主体自身的一部分延展到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一部分,福柯给话语赋予了社会主体性,从而使话语对社会实践主体具有支配意志。
福柯的哲学命题,奠定了话语作为社会主体的地位。
权利话语理论
浅谈《追风筝的人》中的权力话语理论摘要:《追风筝的人》是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
本文将运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该小说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三组权力关系及其之间的话语,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小说主题,并使文学理论更好的与文学作品相衔接。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米歇尔·福柯;权力话语;沉默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77-01《追风筝的人》,作者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
小说由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
米歇尔·福柯(1926-1984),法国后现代思潮的前卫人物、结构主义哲学家,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人们的视线转向在西方哲学以及思想的研究历史中向来被忽视的一些方面,例如:疯癫,医学史,规训及其制度,性欲。
福柯所说的权力是“支配人体的政治技术”。
权力一方面借助话语实现自身的价值,一方面又是影响和控制话语最根本的因素。
但是真正的权力又通过话语来实现,就是这样一种权力话语,它有着巨大的力量和权威性。
福柯的话语理论的基本观念是“人是受话语支配的”。
所谓话语是:思想的物质表现,不仅决定思想,而且影响人的身体。
一、《追风筝的人》中体现的权力关系篇二:话语与权力话语与权力 *戏剧《人民公敌》的情节概括起来说的就是:科学家兼医生斯多克芒发现本城镇的浴场矿泉里含有多种非常危险的传染病菌,因而他坚持全部工程必须进行改造;而他的哥哥彼得作为市长兼浴场委员会主席则坚决反对这一改造计划,其理由是改造浴场需要二三十万克罗纳,且要停止经营两年,这既损害了资本筹集者的利益,也不符合城镇市民的利益。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看作两个不同的阶级围绕各自不同利益而展开的一场冲突与斗争。
也可以在这基础上,把斯多克芒医生最后的失败原因,一方面归咎于他个人缺乏斗争经验和群众觉悟的有待提高两个因素,另一方面可以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官僚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勾结及其狡猾的本性。
经济权力与商界小说的话语实践
观点 ,权力就是 支配人们行 为和意志 的力量 。从社 会领域 的视 角来 看 ,权力可 以划分为政治权力 、经 济权力和文化权 力 ,如果我们 以 “ 文学是社会 生活 的真实反 映”的论点为据便不 难明 了,影 响和制约 商界小说话语表 达的外部权力 显然指 向这 三者 。这 其 中,政治权力 和经济权力是 在不同的历史语 境 中 各 自占据支配 地位 、具有强 制性 的权力 ,对 于本论 题指涉 的对象 也具有决定性 意义 ;文化权力 尽管有 自己运作 的独立性 ,但 总体说 来它要受制 于政治权
语 向强势话语的转向 ,伴 随这种 转向 ,商界 小说在社会权 力结构 中 日益 凸显其话语力量。
关键词 :经济权 力;商界 小说 ;话语 实践 ;文学场域 中图分 类号 :10 . 文献标识码 :A 26 7 文章编 号 :10 — 5 X( 0 2 0 — 0 1 0 0384 2 1 )809— 5 这一 理论认 知无 疑是考 察近 2 0年商 界小 说话语 与 权力关 系的学理基础 。在此 . .布迪厄 的场域理论也 具有相 同效 用 。布迪厄把 整个社会世界解 释为诸多 近2 0年来 .伴 随市 场经济 体制 的建 立 、商业 场域 ( 经济场 、政 治场 、: 如 艾学场等 )的集 合 ,而
一
社会 的来 临和商人群体 的崛起 ,以反 映商 业经济活
动 为主要题 材 、以塑造商人 形象为基本 目的 、彰显 经济 与文化 理性的商界小说 也 以如火如荼 之势在 当 代文 坛兴起 ,并且在 文学场域 的 “ 斗”中赢得 了 争 越来 越多的话语权力 或符号权力 。彰显 出表现现实 的一 种独特 的能力 。
话语与权力:全球互联网治理话语与实践分析
话语与权力:全球互联网治理话语与实践分析一、概述《话语与权力:全球互联网治理话语与实践分析》这篇文章旨在深入剖析话语与权力在全球互联网治理领域的交织影响及其实际运作情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全球互联网治理已成为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话语作为表达观点、传递信息和构建共识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文章首先将从理论层面出发,对话语与权力的关系进行梳理和阐释。
通过借鉴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分析话语如何成为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及话语如何影响和塑造互联网治理的格局和规则。
文章还将关注全球互联网治理话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探讨不同话语体系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文章将转向实践层面,对全球互联网治理话语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治理事件和案例,深入剖析话语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些案例将涉及不同国家、地区和组织在互联网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话语来争取自身利益、构建国际规则和推动治理进程。
文章将总结话语与权力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加强对话语与权力的理解和运用,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文章还将呼吁各方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1. 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日益凸显。
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网络犯罪、网络舆论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互联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等威胁不断升级,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
《名利场》中的权力运作与话语机制
《名利场》中的权力运作与话语机制作者:刘婷婷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11期刘婷婷(鲁东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烟台264025)[摘要]《名利场》是萨克雷的经典小说,它通过两位出身不同女性人物的人生遭遇与对命运的抗争讽刺了十八世纪前后英国阶级社会中众人的丑恶面目,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权力运作与话语机制。
本文以福柯的权力运作理论和话语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了该小说中各种权力的运作与话语表现,从权力运作的宏观、微观、强权话语等方面对小说做出剖析,以期从另一角度对小说主旨进行阐释。
[关键词]《名利场》;权力运作;话语[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11-0082-03讽刺大师萨克雷的《名利场》通过描写莉蓓佳(Rebecca)和艾美丽亚(Amelia)两位主要人物不同而多舛的命运而刻画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贵族和上层社会人们追名逐利、尔虞我诈嘴脸;同时也对深处阶级社会中的英国民众命运表示同情与关切。
诸多研究都围绕着这两位女性的形象与女性气质展开,对当时的英国社会,也对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与所受压迫进行过批判。
笔者认为,《名利场》中的人物都是按照权力运作的特殊方式而存在的,他们的行为方式都是以权力话语的运作机制而产生的。
而小说中围绕着这种权力运作与话语展现的叙事也正是对当时英国社会权力的运作方式与话语实施方式的巨大讽刺。
一、《名利场》中的显性权力运作福柯(Michel Foucault)指出:“权力不是一种制度,不是一种结构,也不是某些人生而具有的力量,而是人们在既定社会中给一个复杂的策略性处境的名称。
”[1]67-68既定社会也就是行为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在既定社会中,权力由同一张大网,网罗了所有身在社会中的人,各种力量与因素互相交织的同时,这张权力大网也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这张网中,找到自我生存策略会让行为人自身处于更有利的发展位置,而权力的运作也随着生存策略的寻找而开始,并在整个过程中无形的控制着生存策略的变化。
福柯 权利话语理论
Examples A12.1a (Back-translation from Arabic)
What take root deep down are melancholy feelings which appear unobtrusive at first, only to become aggressive, with no hinges. At those moments of anger which recur so frequently, and which take innumerable forms . . .
(2) 没有绝对忠实的翻译, 翻译批评的标准应是: 知识的客 观性、解释的合理性、文本的定向限制性和译作的目 的功能性。这种批评才能揭示译作的效应史和文化建 构意义。
(3) 能够解释翻译实践中一些特殊现象: 译者选择特定的 原作、特定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 节译或全译) 、译作的社会影响力, 都受到译入语社会 和译者个人的权力话语的操控。
• 翻译活动也不例外,它是权力话语制约作用下的产物,翻 译研究绝不可以只局限于作者、文本、译者之间,而应 置于大的文化视野中去。
翻译-多元文化操控的产物
翻译不是纯粹的文本之间的信息转换, 而是在译入语 文化的权力网络多元操控下对原文本的重写。“翻译实 际上是受一系列外部社会力量控制和支配的话语提纯 活动, 它的选择、组织、传播等过程无不受到来自社 会、文化、历史、思想、意识形态等多种有形与无形 的势力所左右和制约。
•权力话语理论(theory of power and discourse)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简介
•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 的 理论充满挑战性,其主要理论可以概括地表现为“知识型”、 “人之死”、“话语权力”、“谱系学”等重要事件。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始终坚持权利与话语权力的诉求方式与机制 的融合,进而围绕权力和知识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权力与真理、 权力与知识分子、权力与政治、权力与性、权力与后现代后殖 民问题的当代分析,因此被称为权利思想家而闻名世界。 •在福柯的一生中,不遗余力地置身于为被排除边缘的他者说话, 努力去发现被知识、权利压抑的异端和边缘化的东西,竭尽全 力让这些异端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共鸣。 •福柯的这种思想被后殖民主义者,第三世界的人们所利用,于 是上世纪70-80年代产生了风靡全球的后殖民主义理论。
了解当代中国商业文学作品
了解当代中国商业文学作品当代中国商业文学作品是指在21世纪初至今,以中国市场、企业和商业活动为背景创作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常关注企业家、商人、职场人士等人物的生活和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在商业世界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
以下是一些知名的当代中国商业文学作品:
1. 《激荡三十年》(2007年):作者吴晓波,本书通过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史,展现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和企业家们的奋斗故事。
2. 《平凡的世界》(1986年):作者路遥,虽然这部作品并非专门讲述商业故事,但其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和孙少平在农村创业的经历,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
3. 《活着》(1993年):作者余华,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在中国历史变革中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虽然不是商业题材,但反映了中国社会在特定时期的风貌。
4. 《大江东去》(2005年):作者阿耐,本书以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一群企业家在商场上的拼搏和奋斗,展现了中国商业社会的变迁。
5. 《白鹿原》(1993年):作者陈忠实,这部作品虽然以农村为背景,但通过对家族企业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特点。
6. 《庆余年》(2012年):作者猫腻,这部网络小说
讲述了一个商人在官场和商场上的斗争和成长,反映了当代中国商业社会的复杂性。
7. 《人民的名义》(2017年):作者周梅森,这部作品虽然是一部政治题材的小说,但其中涉及的商业腐败问题,也反映了当代中国商业环境的现实。
8. 《许三观卖血记》(1995年):作者余华,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所经历的艰辛和挣扎,虽然不是商业题材,但反映了中国社会在特定时期的风貌。
小说素材——都市篇(2)财经商战类
财经小说,就是主人公或者故事跟商业有密切关系的小说。
窃以为,小说的主人公在做着一个“中国梦”,读者也在做着一个“中国梦”,这个梦的内容大致是“事业成功+爱情美满”;绝不是“欺瞒得逞+珠环翠绕”。
我个人中意的财经小说:一、故事:以一个模式为主,组合其他故事模式。
一定要比较复杂。
二、主题:把作者一种独到的感悟或者发现推到极致。
作者对其有深入研究并且用恰当的方法表现到位。
三、满足读者“窥视”、“娱乐”、“情感消费”三个方面的阅读需求。
1. 窥视:行业内幕;成功窍门。
避免“揭露了一些人所共知的秘密”。
2. 娱乐:行业内的经典段子。
3. 情感消费:主打1种或者2种情感。
每个主人公给读者带来什么感情反应,作者要明确。
四、写出职业和行业的“尊严”与“价值”。
1. 尊严。
所谓尊严,就是理想职场人士的理想表现。
我确信,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和商业巨子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到国际市场跟郭士纳韦尔奇桑迪韦尔们逐鹿了,靠什么?商业智慧和职业尊严。
没有职业尊严的商人是不值得尊敬的商人。
2. 价值。
企业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其能为顾客创造价值。
企业家存在的理由就是经营这样的企业。
五、写出“道”。
1.“门道”,也就是所谓“江湖规矩”。
这里写的可能更适合职场新人看。
2.“经营之道”。
企业独特的经营之道,职业经理人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
3.“商道”的高级境界是“侠道”。
二者并不矛盾。
所谓“义利兼顾”,商道求利,侠道取义。
二者兼顾才能造就一个伟大的商人。
对作者的特殊要求:一、对某个行业有深入了解。
二、对职场众生相有深刻洞察。
财经小说,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以下这些类别:我怎么审读小说的开头据说每一个人就相当于一部书。
看一个人,据现代传闻,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看一部书,第一印象也十分重要。
可惜,一个人站在面前,起码他TA的外貌可以给你一览无余(呵呵,走马观花),做出个判断。
一部小说,看第一眼,即便是一目十行,也只能看个开头。
我看见很多读者在书店里拿起本小说,看个开头几行,马上即决定是继续看还是丢弃不看。
话语、权力与社会
话语、权力与社会【摘要】话语、权力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话语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权力的展现和巩固。
权力则通过控制和引导话语来达到自身的目的。
社会中存在着复杂的话语权力结构,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话语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可以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秩序。
权力也在不断塑造社会话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话语、权力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继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讨,未来的研究也将集中在这些领域。
话语和权力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探讨它们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关键词】话语、权力、社会、定义、关系、重要性、塑造、控制、引导、结构、影响、相互作用、未来研究、变迁、影响。
1. 引言1.1 话语、权力与社会的定义话语、权力与社会是三个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的概念。
话语指的是人们在交流和表达中使用的语言和符号系统,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语言以及非语言形式的表达方式。
权力是指对资源、机会和其他个体的控制能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
社会是指人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一个具有结构和规范的共同体。
话语、权力和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话语是权力的重要工具,能够影响人们的观念、行为和价值观,从而塑造权力结构和社会秩序。
权力可以控制话语的流通和内容,使其符合特定利益和目的。
在社会中,话语和权力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的规范和秩序。
研究话语、权力和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话语如何塑造权力和社会,可以揭示社会中存在的权力结构和不平等现象,为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话语、权力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2 话语、权力与社会的关系话语、权力与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话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的语言符号,是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工具;权力则是人们在社会中所拥有的控制资源和影响他人的能力;而社会是由一群群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空间和场所。
关于小说总裁的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小说总裁这一独特文学角色的魅力。
小说总裁,作为现代都市小说中常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商业世界的佼佼者,更是情感世界的操控者。
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着读者的心弦。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小说总裁这一角色的魅力所在。
一、总裁的权力与魅力1. 权力象征小说总裁通常拥有巨大的财富和地位,他们掌控着一家或多家企业,是商业世界的领袖。
这种权力象征使得他们在读者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成为无数女性心中的梦中情人。
2. 魅力指数总裁们不仅拥有强大的权力,还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们往往拥有英俊的外表、卓越的才华、冷静的头脑和果断的决策力。
这些特质使得他们在小说中成为无数读者追捧的对象。
二、总裁的情感世界1. 爱情观小说总裁的爱情观往往与众不同,他们追求真爱,不惧世俗的眼光。
在爱情面前,他们敢于付出,甚至为了爱情放弃一切。
这种勇敢的爱情观让读者为之动容。
2. 情感纠葛小说总裁的情感世界充满纠葛,他们与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往往跌宕起伏。
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家族、朋友、商业伙伴的种种压力,还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和迷茫。
这种情感纠葛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
三、总裁的成长历程1. 逆境成长小说总裁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遭遇种种困境。
面对困境,他们勇敢地站出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走向成功。
这种逆境成长的过程,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坚韧和毅力。
2. 心灵成长除了事业上的成功,小说总裁的心灵成长同样值得关注。
他们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稳重的人。
这种心灵成长的过程,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成长和蜕变。
四、总裁与女性角色的互动1. 男性视角小说总裁作为男性角色,他们的视角往往代表着男性对于爱情、事业、人生的理解。
在小说中,他们与女性角色的互动,反映了男性对于女性角色的关注和关爱。
2. 女性视角女性读者对于小说总裁的关注,往往源于她们对于爱情、婚姻、家庭的期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近20年来,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商业社会的来临和商人群体的崛起,以反映商业经济活动为主要题材、以塑造商人形象为基本目的、彰显经济与文化理性的商界小说也以如火如荼之势在当代文坛兴起,并且在文学场域的“争斗”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力或符号权力,彰显出表现现实的一种独特的能力。
福柯认为:“从所体现的信仰、价值和范畴看,话语就是言语或书写,它们构成了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与意识形态一样,话语致力于使现状合法化。
”话语建构的过程即话语实践是一个匿名的、历史的、有确定时空定位的规则体系,“一种话语就是一种调控权力之流的规则系统”①,而“权力无法逃脱,它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塑造着人们想用来与之抗衡的那个东西”②,因此,话语不可避免地掺杂主观意志,话语实践当然也不可避免地留有权力干预的痕迹。
话语理论的种种阐述使人充分认识到,任何话语,包括文学话语,都不可能是完全自律或自治的,它是社会权力关系的产物,换言之,文学是权力的表意策略,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可以进而探讨权力的游戏规则如何通过社会世界的集体性合谋,强加到文学领域,并以此动摇其生存的根基”③。
从工具性的意义出发,这一理论认知无疑是考察近20年商界小说话语与权力关系的学理基础。
在此,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也具有相同效用。
布迪厄把整个社会世界解释为诸多场域(如经济场、政治场、文学场等)的集合,而一切场域均为权力场的表现形式。
所谓权力场,“是一个包含许多力量的领域,受各种权力形式或不同资本类型之间诸力量的现存均衡结构的决定。
同时,它也是一个存在许多争斗的领域,各种不同权力形式的拥有者之间对权力的争斗都发生在这里”④。
这种争斗,通常通过符号权力发挥效力。
符号权力是合法化了的权力,其拥有者利用自己在权力场所处的位置,力图将自身的观点赋予普遍、绝对的价值,以摆脱其固有的相对性。
很显然,对于商界小说话语与权力关系来说,布迪厄的论说是颇具阐释潜力的,因为,在日益变革的社会现实面前,“那种认为文学是纯粹的独立自足的观念显得不合时宜了,文学与其说是纯粹供人审美欣赏的语言人造物,不如说是充满了社会、历史、政治和文化冲突的场域”⑤。
作为一种话语实践,商界小说近20年来的兴盛显然是权力“争斗”与“合谋”*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20年中国商界小说的文化阐释研究”(项目编号:10BZW102)和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20年商界小说话语与权力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1ZDB063)的阶段性成果。
杨虹摘要:近20年来,中国商界小说空前兴盛并彰显出表现现实的独特能力,从话语与权力关系的角度来考察,这一现象的产生是权力“合谋”的结果,其中经济权力的介入至为关键。
经济权力的影响与渗透首先借力于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商人阶层的崛起,其次是通过大众媒介干预社会审美趣味,此外还表现在对作者创作的实质性操控上。
这推动了商界小说由文学场域的弱势话语向强势话语的转向,伴随这种转向,商界小说在社会权力结构中日益凸显其话语力量。
关键词:经济权力;商界小说;话语实践;文学场域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 (2012)08-0091-05文学经济权力与商界小说的话语实践*的结果。
影响商界小说话语表达的权力要素主要有哪些?近20年来它们是怎样生发或渗透于其话语体系并激发符号权力的演变的?从理论上来说,权力的本质是主体有效影响和制约自己及其他主体的价值与资源的能力,权力总是基于资本的占有;而按照美国政治学家摩根索的观点,权力就是支配人们行为和意志的力量。
从社会领域的视角来看,权力可以划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文化权力,如果我们以“文学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的论点为据便不难明了,影响和制约商界小说话语表达的外部权力显然指向这三者。
这其中,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是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各自占据支配地位、具有强制性的权力,对于本论题指涉的对象也具有决定性意义;文化权力尽管有自己运作的独立性,但总体说来它要受制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其作用往往要通过政治和经济的视域才能得到更好的说明,也就是说,要寻找作用于商界小说的文化权力因素,必须透过经济与政治的视角来考察。
从内部因素来看,作为叙事话语,商界小说也是通过赋予叙事以意义、通过在人的意识或无意识层面上改变人们的信念而使自己成为一种符号权力,但相比具有鲜明艺术自主性的精英文学而言,商界小说显然并未以在文学场内部获得高度符号认同为追求目标。
换言之,以超越性、非功利性、精神审美性等价值观为主导的文学自主性原则并未成为其标志性符号,更未阻遏它伴随市场经济的锣鼓和大众媒介的喧哗而兴盛。
这实际上就表明,文学场内部的结构形态及其演变规律也与经济逻辑构成了同谋关系。
这也许应和了布迪厄的感叹:“文学生产者们总是倾向于服从外部权力的约束(无论是国家、政党、经济权力,还是今天的新闻业),并运用从外部获得的资源来调节内部冲突”,它同时也印证:话语权力本来就是“由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权力附加和派生的一种权力”。
由此观之,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无疑是制约商界小说话语实践基本的和关键的要素。
然而,正如人们所知晓的那样,近20年来,市场经济日益成为人们利益取舍的新的现实杠杆,文学与政治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开始终结,文学也从80年代公众视线的中心位置迅速跌落至边缘,它既不再拥有曾经由政治权力所赋予的神圣光环,也无须再任由政治权力所宰制,文学自主性的梦呓终于在历史的记忆中被激活。
与此同时,正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推行市场经济的政治权力意志的引领,使得物质生存条件的不断改善,悄然改写了人们内心的精神图谱;商人阶层的迅速崛起,刺激并放大了人们的从商欲求;而大众媒介的飞速兴起及其向各个话语场域无孔不入的深度渗透,更以前所未有的叛逆性挑战了政治权力的话语控制力。
伴随这种种社会条件总和的刺激,商界小说创作开始摆脱政治权力的“无中介”性支配,或者说真正获得了变革后的政治权力所赋予的表达空间。
当社会全面挣脱“抑商”意识的思想罗网时,商界小说也以其话语实践的合法性倾力于构建自己的话语权力。
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中,政治权力往往多以非强制性策略施之于文学———“由于文学场已获得相对自主性的既成事实,权力必须在更大程度上将自己置换成文学的逻辑,也就是必须使自己乔装成文学场的内在法则的臣服者,才有可能合法地干预文学”⑥。
商界小说的兴盛显然得益于这一文学与文化现实。
不过,与政治权力的由强势变得“温和”、由“显在”变为“潜在”相反,经济权力的影响却空前地强悍起来。
特别是伴随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伴随市场经济的出场,社会权力的内部结构被全面调整,经济权力开始拥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的显性渗透与强势介入,更成功地导引了商界小说的创作路向。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着力探寻经济权力对商界小说话语实践的影响与制约,应是把握近20年来商界小说话语与权力关系的关键。
二对于商界小说话语实践而言,经济权力的影响与渗透首先借力于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商人阶层的崛起。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打破了一度被奉为经典的单一公有制的社会所有制结构,取而代之的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并存。
这对于当代社会的商业经济发展来说,是非比寻常的重大突破,因为它不仅标志国家权力及其掌握者对自身在经济领域中的责任、能力和作用的重新定位,更给予了民间工商空前独立的发展机会。
而民间工商的发展,意义非同小可,长达30年高度集中的商业体制就此开始了意义深远的改革实践,拥有几千年“抑商”传统的中国社会开始步入声势浩大的商业化进程中,其发展的速度与创造的经济效率令人感叹称奇。
当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全新事物,它对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塑,同样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在这场伟大变革中,商业成为魔杖,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更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商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商人获得前所未有的尊敬,商品意识、消费观念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话语,积累财富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社会已进入以消费为主导的商业时代。
正是与这样的变革相伴随,社会的阶级分层也开始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拥有社会经济资源已变得与拥有政治资源同等重要,“经济利益成为重要的社会激励机制,经济能力成为社会成员社会地位定位的重要指标”⑦,资产占有和市场位置成为社会分层的主要因素,一个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中国社会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在社会分化成的十大阶层中,商人群体已成为涵盖最广泛的社会群体。
毋庸置疑,群体的庞大促使其通过不断增长的经济资本获取更广泛的经济权力,而经济权力的增长又激励其不断制造新的理论话语以颠覆传统的“抑商”准则和既定秩序,实现自身从社会话语权力场域边缘向中心的位移。
一言以蔽之,商人阶层作为新的地位群体迅速崛起并开始拥有较为强势的社会话语权。
对此,作家邱华栋曾指出:“中国社会变革进入到了‘利益分化期’,因而,出现了快速的社会分层与贫富分化以及城市新人类、白领、新市民的崛起。
中国社会现实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而这一时期又是中国社会改革进程中较长的一段。
如此纷繁复杂的、比巴尔扎克时代还丰富十倍的社会现实,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作家无法回避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作家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难以确定与认识的社会状况和丰富的写作资源。
”⑧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向来在文学场域中处于边缘位置的商界小说创作,因其与市场和市井的天然联系,因其坚持讲述“商人话语”的艺术自主原则,当然更因商人阶层兴起导致的经济权力对社会“贱商心理”转向和文学表达“给力”的积极介入,从而前所未有地获得了文学场域中的“行动者”本应拥有的自由、自主的话语权力和表达空间:作品出版盛况空前;创作队伍云集;在表现内容上,商界传奇、职场搏杀、股市交易、地产运作、官倒投机、白领争锋……其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多彩叙事,无可置疑而又颇为艺术地彰显了商人世界从文学场域边缘向话语中心的持续位移。
社会经济变迁所造就的文学事实,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论断的真理性意义,而评论家朱向前则早在市场经济建立之初的1993年就预言:“毫无疑问,全面走向市场的中国当代社会必将急遽改变我国的传统文学生态环境和价值取向。
质言之,文学作品的商品属性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正视、重视乃至一段时间内过分的夸大与强调。
大部分文学生产力将逐渐从政治辐射下走出而卷入经济轨道运作,其意识形态色彩会日见淡化而商业气息将愈加浓厚。
”⑨经济权力介入的另一策略,是通过大众媒介干预社会审美趣味进而影响商界小说的话语实践。
不可否认,朱向前的预言是准确的。